一年級語文上學期教學計劃(精選3篇)
一年級語文上學期教學計劃 篇1
對於即將步入新高一的同學,不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都有着翻天覆地的變化,學習的內容和學習的思維很多都是與初中不一樣的。學習的科目變多,知識變得跟深入了,爲了不讓自己手忙腳亂,做一箇新學期的學習計劃是很有必要的。
以下就是新學期的學習計劃
1、全面分析,正確認識自己。
準確找出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以便明確自己學習的特點、發展的方向,發現自己在學習中可以發揮的最佳才能。
2、結合實際,確定目標。
訂計劃時,不要脫離學習的實際,目標不能定得太高或過低,要依據:
(1)知識、能力的實際;
(2)“缺欠”的`實際;
(3)時間的實際;
(4)教學進度的實際,確定目標,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能達到爲宜。
3、長計劃,短安排。
要在時間上確定學習的遠期目標、中期目標和近期目標。在內容上確定各門功課和各項學習活動的具體目標。學習目標可分爲:(1)掌握知識目標;(2)培養能力目標;(3)掌握方法目標;(4)達到成績(分數)目標。
長計劃是指明確學習目標,確定學習的內容、專題,大致規劃投入的時間;短安排是指具體的行動計劃,即每週每天的具體安排和行動落實。
4、突出重點,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所謂重點:一是指自己學習中的弱科或成績不理想的課程或某些薄弱點;二是指知識體系中的重點內容。訂計劃時,一定要集中時間,集中精力保證重點。
5、計劃要全面,還要與班級計劃相配合。
計劃裏除了有學習的時間外,還要有進行社會工作、爲集體服務的時間;有保證睡眠的時間;有文體活動的時間。時間安排上不能和班級、家庭的正常活動、生活相沖突。
6、安排好常規學習時間和自由學習時間。
常規學習時間(即基本學習時間):指的是用來完成老師當天佈置的學習任務,“消化”當天所學知識的時間。
自由學習時間:指的是完成了老師佈置的學習任務之後,所剩下的歸自己支配的學習時間。在自由學習時間內一般可做兩件事:補課和提高。補課是指彌補自己學習上的缺欠;提高是指深入鑽研,發展自己的學習優勢或特長。不管是補課還是提高,最好要圍繞一箇專題進行,這樣做,學習比較容易見效果。
自由學習時間內所取得的學習效果,對改變學習現狀具有重大的作用,因此這一時間的安排,應當成爲制訂學習計劃的重點之一。
7、腦體結合,學習和其他活動應合理安排。
在安排計劃時,不要長時間地從事單一活動。
(1)學習和體育活動要交替安排。比如,學習了一下午,就應當去鍛鍊一會兒,再回來學習;
(2)安排科目時,文科、理科的學習要錯開,相近的學習內容不要集中在一起學習;
(3)同一學科的材料,用不同的方法學習。
8、提高學習時間的利用率
時間是寶貴的,自覺提高時間利用效率,是每個中學生學習上進行自我修養的重要內容。
(1)早晨或晚上,一天學習的開頭和結尾時間,可安排着重記憶的科目,如英語科等;
(2)心情比較愉快,注意力比較集中,時間較完整時,可安排比較枯燥的內容或自己不太喜歡的科目;
(3)零星的或注意力不易集中的時間,可安排學習自己最感興趣的學科或做習題。這樣可以提高時間的利用率。
9、計劃要留有餘地。
10、注意效果,定期檢查,及時調整。
檢查內容:
(1)計劃中的學習任務是否完成?
(2)是否基本按計劃去做?
(3)學習效果如何?
(4)總結得失,找出偏差,分析原因,以利改進。從而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激勵、自我調整。
一年級語文上學期教學計劃 篇2
一、學生知識現狀分析:
一年級孩子處於學習啓蒙階段,經過學前教育,口語表達能力與交往協作能力已經得到了一定的培養和發展。我們應該保護孩子學習語文的慾望和好奇心,進一步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培養孩子們樂於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
二、教材簡析:
本冊共設置16個主體單元。這些單元排列在一起,體現學生語文素養形成和發展的“序”,主體之間不構成知識體系或思想品德教育的體系。每個單元沒有明確的教學要點:沒有單元提示、預習提示、單元知識短文等,各單元之間,不連成一條知識的“線”。
每個單元的內容,借“題”鬆散地組合在一起,“題”是“題目”的意思,起着營建學習情境的作用,不是文學意義的“主題”,沒有統轄整個單元的作用。“主題”不構成單元內容的核心,各種語文學習的實踐活動是借“題”發揮。單元裏的內容沒有“導—扶—放”的前後序列,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需要自行組織、安排、調換單元內的各項活動。每個單元有主題課文和“語文天地”兩部分組成。(“語文天地”重的聯繫,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實踐活動,不是課外作業,不是課後複習,更不是考試內容)第一、第七單元是開放單元,沒有課文。學生是在活動中學,在生活中學。其他單元也設計了一些開放的活動內容。拼音的幾個單元,課文在後面。
三、指導思想
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爲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小學語文教學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使他們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學思想方法的啓蒙教育,培育學生的創造力,培養愛美的情趣,發展健康的個性,養成良好的意志品格。本學期一年級教學總目標和要求:
四、教學目的和要求:
(一)漢語拼音
1、學會漢語拼音,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準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
2、能藉助漢語拼音識字、正音、學說普通話。
(二)識字與寫字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
2、認識常用漢字334個,會寫138個。
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能按筆順規則寫字。字寫得正確、端正、整潔。
4、初步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
(三)閱讀
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2、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學習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4、對讀物中感興趣的內容,樂於與他人交流。
(四)口語交際
1、學說普通話,逐步養成說普通話的習慣。
2、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瞭解講話的主要內容。
3、能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4、有表達的信心。積極參加口語交際,踊躍發表自己的意見。
五、教學重難點:
1、通過閱讀課文和開展各種學習活動,學生在語文學習能力和策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得到發展。
2、讓學生掌握聽讀識字的方法,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習慣,鼓勵學生學習教材規定的必學的字的同時主動在生活中識字。
3、識字量不封頂,允許學生識字量有差異,認字表中的334個字作爲下限要求同意會認,學習20個最常見的偏旁(部首)。
4、學習寫字,養成正確的寫字習慣,寫字138個(下限)
5、學習漢語拼音,能看拼音讀出字音。
6、閱讀39篇詩文(下限),背誦21篇(下限)。能掌握課文的基本內容,感受詩歌的音韻美。
7、用普通話,積極地有創造性的進行口語交際,初步養成書寫、閱讀、收集圖片資料等好習慣。
8、初步培養科學的思維方法,培養觀察力、判斷力、記憶力、想象力、創造力。
六、教學措施:
1、對於6、7歲剛上一年級的孩子,掌握抽象的漢語拼音,顯然是困難的,也是枯燥乏味的,針對學生年齡的特點,結合《語文課程標準》,力求做到漢語拼音的教學具有趣味性、富有童趣,讓學生在和諧的課堂氣氛中掌握漢語拼音。
2、識字是閱讀和作文的基礎,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低年級學生容易記住一些具體的、形象的、有顏色的材料,所以在識字的教學中,將加強形象化、直觀性,引導學生去學。通過形象、直觀的教學,加上豐富的意象,學生就能掌握所學的漢字。
3、“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將閱讀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同時,把閱讀教學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再把課外閱讀所得運用於課內,二者緊密結合,協調發展閱讀能力。
4、在教學中,積極引導、鼓勵學生質疑,把學生引入問題的天地,讓他們各抒己見,勤於質疑發問,在問題、求解答的過程中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同時,低年級語文教材中,課文內容豐富,並有一定的懸念,可以利用這一有利因素,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給學生創造情境,鼓勵學生大膽去說。
一年級語文上學期教學計劃 篇3
一、教材分析
1、全冊教材由“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漢語拼音”、“識字”、“課文”四個部分組成,類型不多,結構簡明,眉目清楚。同時,對教學內容進行了控制,使之要求合理,容量適度,以利於在減輕學生過重負擔的同時,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2、教材的教學目標集中,重點突出。“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重點是掌握正確的讀寫姿勢和愛惜學習用品,目的是要求學生重視用眼衛生,愛惜學習用品,養成良好的習慣,促進身心健康發展。“漢語拼音”的要求是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的音節,準確拼讀和正確書寫音節。“課文”的重點是識字、寫字、朗讀、背誦。同時,有關讀寫姿勢的要求,每篇課文的作業設計、每個單元的練習設計等都明確具體操作性強,既便於教師的教,也利於學生的學。
二、教學目標:
1.學習習慣。
(1)掌握正確的讀書姿勢,寫字姿勢和握筆方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和書寫習慣。
(2)掌握正確的使用學習用品的方法養成愛惜學習用品的良好習慣。
2.漢語拼音。
(1)讀準聲母、韻母。
(2)能準確地拼讀
(3)讀能說聲調符號的名稱,讀準四聲、學讀輕聲。
(4)認識四線格,能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
(5)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3.識字寫字
(1)準確認讀255個生字,其中正確書寫129個生字。
(2)學會13種基本筆畫。
(3)能按筆順在田字格里書寫、默寫129個生字。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做到書寫正確、規範,姿勢端正,卷面整潔。
4.閱讀。
(1)能聯繫課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常用詞語和句子的意思。
(2)認識句號、問號、感嘆號,能讀出陳述、疑問、感嘆等不同的語氣。
(3)正確地複述課文,語句連貫。
(4)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情境,知道課文的大意。
5.口語交際。
(1)能用普通話進行口語交際,聲音清楚,態度大方。
(2)能根據一定的情境或看圖用一句完整的話或幾句連累的話回答問題。
(3)能按照一定的情境或圖意幾句連貫的話講一件簡單的事情。
三、教學措施
1、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要結合實際,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並進行反覆的嚴格的訓練。
2、對於剛上一年級的孩子,掌握抽象的漢語拼音,顯然是困難的,也是枯燥乏味的,針對學生年齡的特點,結合《語文課程標準》,力求做到教學具有趣味性、富有童趣,讓學生在和諧的課堂氣氛中掌握知識。
(一)漢語拼音
1、讓學生自己找一找圖中的哪些部分和字母的.形相似,通過觀察圖畫,引出本課要學的字母和音節。還可以引導學生把帶調的音節和口語中的詞語聯繫起來,說一箇詞或一句話。做到觀察圖畫、學習拼音和說話的訓練的有機結合。
2、本冊教材拼讀音節主要以拼讀結果的形式呈現。但並不是要求直呼音節。
3、在拼音教材中安排的70個漢字只要求認識,不要求書寫,也沒有認識偏旁的任務。在教學中,教師不要作字形分析,讓學生整體認記即可。
4、在拼音教材中編排的兒歌,只要在教師的領讀下讀熟即可,不要求學生背誦,更不宜分析講解。
(二)識字、寫字
1、識字是閱讀和作文的基礎,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低年級學生容易記住一些具體的、形象的、有顏色的材料,所以在識字的教學中,將加強形象化、直觀性,引導學生去學。通過形象、直觀的教學,加上豐富的意象,學生就能掌握所學的漢字。
2、要調動學生的識字積累,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進行自主性和創造性的學習。
3、識字要求不要一刀切,要承認學生之間的差異。
4、在一年級起步階段,要打好寫字的基礎。
(三)閱讀
1、低年級閱讀教學,最重要的是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最好還能讀出感情來。要重視指導朗讀。
2、要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獨特感受,鼓勵學生讀後發表自己的看法。
3、要引導學生積累語言。
4、低年級的古詩教學,要順應兒童年齡特點,以讀背爲主。重點應放在讀、背、識字、寫字上。
5、教材中安排了兩篇連環畫形式的課文,教師要鼓勵學生藉助圖畫閱讀,還可以用猜讀、跳讀,遇到不認識的字問別人等方法讀課文。
(四)課後練習
應由學生獨立完成,有些題目,要倡導合作和相互交流。
(五)口語交際
1、要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說說自己做過的有趣的遊戲,不僅僅限於說圖上的遊戲。
2、要重視創設情境引入話題,激發學生裝的交際興趣。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