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學年度小學六年級信息技術教學計劃(通用8篇)
2024-2024學年度小學六年級信息技術教學計劃 篇1
一、教材分析:
選用的教材是,浙江攝影出版社的《小學信息技術》六年級下教材。此冊教材分兩個單元,第一單元是“學習好幫手”,第二單元是“與機器人零距離,本冊教材有以下特點,從內容上看:
1、知識點介紹重點突出,有詳有略,適當分散、更易入門。
2、學習方式爲學生構想,更多樣。課本中涉及學生的學習方式主要有自學、討論、動手實踐、小組合作等
3、與學科結合更緊密,體現知識的綜合運用。如房間的佈置、周曆的製作、編制古詩集等。
二、學生分析:
六年級學生正處於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對豐富多彩的形象知識比較感興趣,對信息技術這門課程本身與其他。
三、本冊的教學目標:
1、通過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來綜合學習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2、瞭解機器人的一般知識,激發學生學科學、用科學、愛科學的意識。
3、以網絡中的各種實際應用爲主線,突出網絡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體現網絡對生活的改變以及網絡的實際應用價值。
4、能夠運用搜索引擎查找自己需要的資料。
5、INTERNET:瀏覽網頁。
四、教學措施與方法:
1、加強信息技術基礎教育。班級學生中運用信息技術的基本能力普遍較差,文字輸入、排版、製作幻燈片等掌握得不紮實,所以要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加強這方面的練習,切實提高全體學生駕馭信息技術的能力。
2、注重直觀教學,充分利用“實物”、圖片、視頻等教育手段,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3、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教學中更多地給予學生表現自己,展示自我的機會,注重教學民主,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4、要跳出信息技術來教信息技術,注重學科間的有機融合;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並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五、教學進度安排表
第一週:課堂常規教學
第二週:漢字的發展
第三週:世界之最
第四周:房間的佈置
第五周:鋪地磚
第六週:編制古詩集
第七週:周曆製作
第八週:我們的生活變化多
第九周:二十年以後
第十週:畢業留念冊
第十一週:認識機器人
第十二週:走近機器人
第十三週:機器人郵遞員
第十四周:機器人導遊
第十五週:機器人衛士
第十六週:機器人避障
第十七週:期末考試
2024-2024學年度小學六年級信息技術教學計劃 篇2
一、教學目標:
1、以信息素養的形成爲主線,以全面提高所有學生的信息素養爲根本目標。
2、正確理解信息技術,合理選用信息技術進行信息收集、處理、傳輸、表達,具備信息科技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3、培養學生信息技術發展思維、學會學習、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瞭解常用信息科技的常識,知道信息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具備進行信息收集、處理、傳輸和表達的簡單技能;嘗試觀察和總結圖形界面軟件以及其它軟、硬件使用的規律和特點,理解常用信息技術工具的作用並掌握基本的使用方法;對信息科技的學習和使用表現出興趣。
5、嘗試應用所學信息科技知識和技能,獲取新知識,解決簡單、真實、開放的問題,並在此過程中,開始形成能根據特定的要求,有目的地選擇、判斷信息和有個性地表達信息的意識;能體會與他人合作和交流的重要性,並開始具有樂意與他人一起合作的表現。
6、知道使用信息技術的有關法律規定和道德約束;逐步具有自律的意識,能夠進行自我保護;開始養成信息技術良好的使用習慣和責任意識。
7、要求學生在學習、實踐、活動過程中,逐步體會信息科技對社會的生活、學習、文化等產生的影響,並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和道德準則,形成良好的行爲規範,具有自律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8、能辨別是非,抵制不良傾向,勇於承擔社會責任。
二、學情分析:
六年級共四個教學班,學生素質參差不齊,水平各異,入校時電腦水平即相差懸殊,有入門甚早操作熟練者,也有對電腦久慕其名卻未能一見者,更有電腦面前殺得天昏地暗卻只知有遊戲者,還有誤信社會輿論對電腦、網絡莫名恐懼者,面對這樣一箇羣體,各種問題在教學工作中無處不在;教學應多設計精彩任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三、 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注重基礎知識,計算機的基礎知識操作教師要精講到位,讓學生適當訓練,樹立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信心。
2、進一步引導學生正確的學習方向,激發他們對計算機技術這一新興科學的學習興趣,讓其學有所得,學有所樂,拓寬其在計算機世界和互聯網時代的視野,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
3、以學生實際操作爲主線,多練,多操作才能提高。每堂課基本的組織形式是:提出研究課題、講解簡單思路、生實踐、知識總結,每次總結可以放在課前,總結上一次課的知識,每次講課的時間控制在10分鐘以內,留出30分鐘讓學生上機實踐,充分保證學生的動手時間。
4、靈活運用教材,對於教材上的內容,如果完全按照其進程來實施教學,知識反而不能更好地連貫,而且在課時不多的客觀條件上要對其有一定的篩選,選擇實際應用比較多的知識作爲重點來教。
5、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把各種最新最前沿的信息帶給學生,讓學生坐上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列車,而不至於閉門造車,總是學習那些已經過時的知識。
6、加強備課,領會新課程標準精神,抓住教學的重難點。積極參加各種教研活動以及各種競賽,多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
2024-2024學年度小學六年級信息技術教學計劃 篇3
一、 指導思想:
以《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實施標準》爲指導,注重培養學生應用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他們良好的信息素養爲目標。
二、 課程編排思想:
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我計劃把課程分成基礎型和拓展型,並對教材進行重新編排,主要是考慮知識內容的系統性,也考慮對學生信息素養形成過程的系統性。在第一單元《信息與信息技術》中,不是簡單的靠書本傳授理論,而是首先提出任務,要求學生依靠自己的能力,通過網絡收集、篩選信息,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基礎型課程中,關於信息科技基礎的內容採用以知識、技能體系爲主的編排原則,應用軟件則採用以合適的任務或活動串連相關知識、技能的方式,要防止將應用軟件操作指南作爲課程內容的簡單做法,要注意能力提高的有序性。拓展型課程內容的編排採用單列的專業領域(如初中的“word”)設計相應的模塊結構,任務或活動案例的難度應適當,並給學生自主選擇的空間。
三、 工作思路
爲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我將在以下五個方面嚴格要求自己:
1、認真備課:明確教學重點、難點關鍵,探索、研究疑難問題及有關微機實踐。分析學生情況,統一教學要求,盡力做到超前1—2周,從學生實際出發做到十備:一備滲透德育;二備重點突出,突破難點方法得當;三備信息技術基本概念;四備信息技術基本操作用語、基本術語;五備信息技術教學中的薄弱環節;六備疑難問題的解決思路;七備信息技術實驗操作的增補及成敗關鍵;八備課堂教學的總設計;九備操作練習作業精選。
2、認真上課:以啓發式教學爲原則,以操作訓練來強化概念,形成技能、技巧,體現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教學思想,精講多練,前後連接,板書規範清楚,教態親切、自然,採用多種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重學生能力培養,及時總結,做好教學後記。
3、認真佈置作業:要求學生每節新課前做好預複習工作,以利於鞏固教學重點和克服薄弱環節,有利於強化信息技術術語、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
4、認真組織信息技術操作考覈:充分發揮速龍多媒體網絡教室優勢,利用網絡考試,實時掌握學生學習情況,及時分析、指正、查漏補缺。
5、認真組織輔導: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採用多元化的輔導,幫助分析原因,啓發思維,尋求正確的操作習慣和方法。採用多關心、多提問幫助學困生,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對於特別有興趣的同學儘量多創造上機時間,發揮特長,製作電腦作品。
四、周次
學習內容
課時
1——2周
第一課 我們生活在信息時代
4課時
3——4周
第二課 計算機——信息處理工具
4課時
5——6周
第三課 計算機操作系統
4課時
第7周
第四課 計算機互聯網絡
2課時
第8周
第五課 訪問因特網
2課時
第9周
第六課 多媒體與多媒體技術
2課時
第10周
第七課 圖形圖像
2課時
第11周
第八課 聲音
2課時
第12周
第九課 動態圖像
2課時
第13周
第十課 圖文處理
2課時
第14周
第十一課 製作多媒體演示文稿
2課時
15—17周
綜合實踐《電子小報製作》
2024-2024學年度小學六年級信息技術教學計劃 篇4
一、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對學習計算機有了一定的基礎,掌握了圖像處理、電子表格和Flash動畫的製作,但大部分學生對於圖像處理製作基本操作還不夠熟練或者不規範,少部分學生正確使用計算機的習慣還沒形成,考慮到六年級學生本學期的上課特點,所以,本學期將繼續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外,着重學習信息技術綜合應用單元,提高學生信息技術綜合素養,努力讓每個學生都能學到知識,提高計算機的應用能力,爲下階段的計算機學習打下較紮實的基礎。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的編寫及內容選擇,遵循學科教學規律和兒童身心特點,本着學有用的科學、學身邊的科學,學有用的技術、學身邊的技術的原則。以“合作學習,綜合應用”爲主要特點和目標。內容的選擇上兼顧地區差異和技術發展方向,分別編寫了“機器人與人工智能”和“信息技術綜合應用”兩個單元。其中機器人與人工智能第一課時爲必修內容,其餘課時爲選修內容(也可拓展後作爲興趣小組活動教材)。信息技術綜合應用單元以“大足石刻保護”爲活動主題,通過綜合應用,複習鞏固小學信息技術知識、技能、方法,提高學生信息技術綜合素養。教學中也可以熟悉教材知識體系的前提下,根據地區、學校、教師及學生的情況,編寫校本教材,確定相應的活動主題開展教學(例如三峽庫區生態考察、橋都重慶、火鍋的起源與發展、大巴山的動物……)。但小組合作學習和綜合應用的特點和培養目標不能偏離,複習鞏固提高的目標必須達成。
三、教學目標
1、讓學生瞭解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的常識,激發學生對機器人的學習興趣與探究慾望。
2、讓學生初步瞭解和體驗人工智能的特性及應用,理解虛擬機器人的工作原理,初步學會一點編程方法,完成一些機器人控制編程任務,培養正確的思維方法,提高編程能力,激發探究興趣。同時體驗和嘗試網絡學習、人機對話學習,積累經驗。
3、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羣策羣力,多角度設計方案,體驗合作、創造、成功的快樂與喜悅。
4、5-8課以大足石刻保護爲活動主題,以小組合作學習爲主要方式,通過對小學信息技術知識、技能、方法的複習鞏固,綜合應用,實現提高學生綜合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目標。
5、第9課爲綜合課,完成以“我的小學,我的班”爲主題的畢業作業。檢驗本單元“合作學習、綜合應用”目標的達成情況,也爲小學階段的信息技術學習畫上完美的句號。
四、教學措施
(1)備好課:分析學生情況,統一教學要求,盡力做到超前1—2周,做到每課必備,寫好教案。
(2)上好課:按照“情境引入-合作探究-展示評價-總結拓展”的教學流程,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
(3)輔導學生: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採用多元化的輔導,幫助分析原因,啓發思維,尋求正確的操作習慣和方法。採用多關心、多提問幫助學困生,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對於特別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組織參加電腦製作比賽,以培養學生的特長。
(4)操作考覈:對學過的每一單元及時進行檢測,及時分析、指正、查漏補缺。
五、教學內容及時間安排
注意事項 第一週
第1課 有趣的機器人 第二週
第2課 虛擬的機器人 第三、四周
第3課 聽話的機器人 第五、六週
第4課 聰明的機器人 第七、八週
第5課 大足石刻受損調查(一) 第九周
第6課 大足石刻受損調查(二) 第十、十一週
第7課 文物專家來大足 第十二、十三週
第8課 國之瑰寶 亟待保護 第十四周
第9課 我的小學 我的班 第十五、十六週
複習 第十七、十八週
檢測 第十九周
2024-2024學年度小學六年級信息技術教學計劃 篇5
一、教材分析
經江蘇省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20xx年審查通過的20xx版《小學信息技術》教材,由原來的必修上冊、下冊及選修一冊到現在的三、四、五、六年級分別有了指定的教材,內容上融入新元素,同時對教材有了更全面的補充及調整。《小學6年級信息技術》新教材是江蘇省中小學教研室根據《江蘇省義務教育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20xx年修訂)》精神編寫使用的拓展模塊新教材,本套新教材旨在幫助學生掌握信息時代生存與發展必需的信息技術基礎和基本技能,養成在日常生活與學習中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基本態度與基本能力,養成與信息社會相適應的的良好行爲習慣,爲培養適應信息社會發展挑戰的創新型人纔打下基礎。
《小學6年級信息技術》教材作爲義務教育階段的拓展部分內容,主要介紹“物聯網技術”,分爲信息感知、信息傳輸、信息分析、智能應用三項內容。
1.信息感知
(1) 瞭解物聯網的相關概念及發展狀況。
(2) 知道感知物體信息的常見技術。
(3) 瞭解對物體信息的標識技術。
(4) 瞭解常見的傳感器,並能與其模擬的人類功能相比較。
2.信息傳輸
(1) 知道感知的信息類型(如紅外線、聲音、光等)。
(2) 知道物聯網中的無線傳輸技術。
(3) 瞭解電子標籤的功能和作用。
(4) 知道信息傳輸過程中常見的組網技術。
3.智能應用
(1) 能夠從生活中發現物聯網技術的應用。
(2) 能夠利用現有的物聯網系統進行體驗性實踐。
(3) 能夠利用提供的實驗器材,進行相應的探究實驗。
(4) 通過學習與實踐,能夠體驗和評價身邊物聯網的應用特點及其與實際生活的關係。
教材內容以基本知識、基本操作和應用爲主。本模塊藉助適合於學生學習的物聯網簡易系統,讓學生動手與動腦相結合,初步認識感知系統和傳輸系統等物聯網核心技術。教材中的“導學牌”、“知識屋”、“實踐園”、“討論坊”、“探究屋”、“提示牌”、和“成果籃”等欄目,更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合作精神。
20xx版教材在原教材的基礎上,增加了Scratch及物聯網技術的知識,其中物聯網技術作爲六年級學生學習的主要內容,更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物聯網技術是在互聯網技術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一種網絡技術;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和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學生在學習的同時,可以綜合地運用已學知識(紅外線傳感器、衛星定位導航……)明白日常生活中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學生通過討論坊、探究屋、實踐園等版塊的練習,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形成對信息的採集、加工和發佈等技能,此過程使學生深切感受到掌握信息技術來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同時學生的信息素養和綜合能力也得到了發展。
此外,教材除了與實踐指導同步發行外,摒棄單一紙質教材,實行了書盤合一,將多媒體光盤用作學生教材,是教育改革的一大嘗試,也體現了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同時還推出了教材支持網站江蘇省中小學信息技術學習網和信息技術教師交流平臺江蘇省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交流論壇,這也是對紙質和光盤教材的絕好補充。
二、教學建議
20xx版新教材《小學6年級信息技術》供小學六年級使用兩學期,每週一課時。在使用新教材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建議教師努力做到如下幾點:
1.課前準備充分,激發學生興趣。
教師課前準備充分,積極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物聯網技術在生活中應用的很廣泛,可是要讓學生能直觀的認識並應用這門技術卻顯得有些難。教材中的“探究屋”、“實踐園”給出了實驗數據記錄的任務,教師要儘可能的提供實驗器材,儘量讓學生能直觀形象的應用器材完成操作任務,感受物聯網的用途。只有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理解的基礎上,更好的掌握知識,學會應用,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應用實踐,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強調探究式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實踐方法。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探究,引導學生從模仿到創造,繼而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的發展,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合作精神和創新精神。在智能應用模塊的教學中,教師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視頻資料並積極挖掘網絡資源收集相關的文字、圖片和視頻資料,幫助學生學習有關物聯網的相關知識。讓學生不僅認識到物聯網的強大,同時積極思考,還具備哪些功能?我們還可以利用它們做些什麼?從而形成創造性的思維能力和探索精神。
3.加強教學研究,提倡集體備課。
對於新教材,教師要鑽研教材、教參和教學涉及的相關軟件,用好配套的《小學信息技術》(6年級)光盤。提倡區域內學校之間的教師通過多種途徑進行集體備課,深入研究教法和學法,啓發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保證每一箇學生的健康發展,從而將素質教育的實施融於信息技術的教學始終。
三、教學進度
【六年級第一學期】新授小學6年級信息技術(每週1課時)
周次日期教學內容和課時安排備註
19.1~9.7物聯網就在身邊——初識物聯網9月1日開學
29.8~9.14智能樓道燈——紅外線傳感器
39.15~9.21中秋節放假
49.22~9.28
59.29~10.5電子溫度計——溫度傳感器國慶節放假
610.6~10.12
710.13~10.19
810.20~10.26感知變幻——運動傳感器
910.27~11.2
1011.3~11.9智能電子秤——稱重傳感器
1111.10~11.16期中考試
1211.17~11.23
1311.24~11.30物聯網中的“身份證”——電子標籤
1412.1~12.7
1512.8~12.14家園安全衛士——紅外線報警
1612.15~12.21
1712.22~12.28智能導航——衛星定位導航
1812.29~1.4元旦放假
191.5~1.11複習考查
201.12~1.18複習考試
1月24日放寒假
211.19~1.24
【六年級第二學期】新授小學6年級信息技術(每週1課時)
周次日期教學內容和課時安排備註
12.16~2.22智能家居——遠程控制家電2月16日上課
22. 23~3.1
33.2~3.8智能交通——ZigBee技術
43.9~3.15
53.16~3.22仰望星空——在線天文臺
63.23~3.29
73.30~4.5氣象分析——數字氣象站清明節放假
84.6~4.12
94.13~4.19
104.20~4.26感知生長——數字農植園期中考試
114.27~5.3勞動節放假
125.4~5.10
135.11~5.17複習考查
145.18~5.24
155.25~5.31
166.1~6.7 端午節放假
176.8~6.14
186.15~6.21 複習考試
7月1日放暑假
196.22~6.28
206.29~7.1
2024-2024學年度小學六年級信息技術教學計劃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來綜合學習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2、瞭解機器人的一般知識,激發學生學科學、用科學、愛科學的意識。
3、以枉絡中的各種實際應用爲主線,突出枉絡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體現枉絡對生活的改變以及枉絡的實際應用價值。
4、能夠運用搜索引擎查找自己需要的資料。
5、INTERNET:瀏覽枉頁。
教材分析:
選用的教材是,浙江攝影出版社的《小學信息技術》六年級下教材。此冊教材分兩個單元,第一單元是“學習好幫手”,第二單元是“與機器人零距離,本冊教材有以下特點,從內容上看:
1、知識點介紹重點突出,有詳有略,適當分散、更易入門。
課文涉及學科知識信息技術手段
漢字的發展歷史和漢語言製作電子幻燈片
世界之最歷史、地理文化枉絡搜索、使用WORD製作小報
房間的佈置數學Word中的綜合文檔處理
鋪地磚數學Word圖片處理
編制古詩集語文Powerpoint製作幻燈片
周曆製作曆法枉絡搜索、幻燈片製作
我們的生活變化多綜合實踐活動學科WORD中的綜合文檔處理
二十年以後綜合環保類Word中的綜合文檔處理
畢業留念冊綜合Powerpoint製作幻燈片
2、學習方式爲學生構想,更多樣。課本中涉及學生的學習方式主要有自學、討論、動手實踐、小組合作等
3、與學科結合更緊密,體現知識的綜合運用。如房間的佈置、周曆的製作、編制古詩集等。
教學措施:
1、加強信息技術基礎教育。班級學生中運用信息技術的基本能力普遍較差,文字輸入、排版、製作幻燈片等掌握得不紮實,所以要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加強這方面的練習,切實提高全體學生駕馭信息技術的能力。
2、注重直觀教學,充分利用“痰物”、圖片、視頻等教育手段,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3、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教學中更多地給予學生表現自己,展示自我的機會,注重教學民主,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4、要跳出信息技術來教信息技術,注重學科間的有機融合;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並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進度表:
一、漢字的發展
1.知識目標:學生能針對主題收集資料,並能將資料分類保存;熟練地運用PowerPoint製作相關的幻燈片。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製作漢字發展過程的作品,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漢字的發展”幻燈片的製作。教學難點:資料分類保存的習慣培養。
二、世界之最
1.知識目標:學生能針對主題收集相關資料,並將資料分類保存。
2.能力目標:熟練地運用Word製作相關的小報。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分析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重點:相關主題小報的製作。教學難點:信息的收集與整理。
三、房間的佈置
1.知識目標:進一步掌握自選圖形的畫法以及精確控制圖形大小的方法。
2.能力目標:讓學生掌握根據比例知識來畫圖的方法,培養其設計能力和空間想像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設計房間。教學難點:選用適當的比例,將傢俱的平面圖繪製出來。
四、鋪地磚
1.知識目標:進一步鞏固自選圖形的繪製、旋轉、移動與大小調整,激發學生學習和使用信息技術的興趣。
2.能力目標:通過圖形的拼砌,培養學生對幾何圖形的感知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學生相互交琉,培養學生合作與交往的能力。
教學重點:地磚方案的設計與選擇。教學難點:學會用Word的繪圖工具精確地繪製出自己需要的圖形。
五、編制古詩集
1.知識目標:理解超級鏈接的概念,明確超級鏈接的作用。
2.能力目標:能利用跳絡收集相關古詩的背景資料並進行整理與分類;熟練運用PowerPoint製作一份包含古詩、作者簡介的幻燈片;掌握在PowerPoint中設置超級鏈接的方法。
3.情感目標:通過編古詩集,培養學生對古詩這一中國傳統文化的濃厚興趣。
教學重點: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整體構思和佈局。教學難點:超級鏈接的設置。
六、檯曆製作
1.知識目標:瞭解周曆的製作方法,通過製作周曆,瞭解有關歷史大事。
2.能力目標:能利用跳絡收集每一箇日期發生的歷史事件,並對其進行分類與整理;綜合運用PowerPoint製作一份周曆;進一步掌握超級鏈接的設置。
3.情感目標:通過周曆的製作,讓學生瞭解歷史、關心歷史。
教學重點:周曆的設計及製作。教學難點:合理選取有用的資料。
七、我們的生活變化多
1.知識目標:瞭解統計圖的相關數學知識。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能利用計算機繪製統計圖,能利用數學知識更精確地分析和解決問題。
3.情感目標:激發憾璉強學生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繪製統計圖的方法。教學難點:學會看統計圖,能根據數據的發展變化趨勢做出適當的推測,並提出自己的建議。
八、二十年以後
1.知識目標:瞭解統計圖的相關數學知識。
2.能力目標:學會看統計圖,能根據數據的發展變化趨勢作出適當的推測,並提出自己的建議;能熟練地使用計算機繪製統計圖。
3.情感目標:激發憾璉強學生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學會看統計圖,能根據數據的發展變化趨勢做出適當的推測,並提出自己的建議。教學難點:學會看統計圖,能根據數據的發展變化趨勢做出適當的推測,並提出自己的建議。
九、畢業留念冊
1.知識目標:瞭解和使用掃描儀、數碼相機、話筒、攝像機等設備及其基本知識。
2.能力目標:能利用掃描儀、數碼相機、話筒、攝像機等設備採集所需的素材;能綜合運用PowerPoint製作一份畢業留念冊;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目標中結合理想教育,整合德育的教學目標,以激發學生珍惜友情的情感,培養學生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能力。
教學重點:畢業留念冊的構思、創意。教學難點:畢業留念冊所需素材的收集和整理。
十、認識機器人
1.知識目標:瞭解機器人的產生、現狀和發展。
2.能力目標:收集有關機器人各個方面的資料,以小組爲單位,進行編輯整理。
3.情感目標:激發學習熱情,從小樹立愛科學的志向。
教學重點:機器人的發展史。教學難點:能較快地、有針對性地收集有關機器人的資料。
十一、走近機器人
1.知識目標:瞭解機器人各部分的功能和組成;瞭解機器人編程的環境和界面。
2.能力目標:學習操作和控制機器人的一般過程。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和對學習機器人的興趣。
教學重點:學習控制機器人的一般過程。教學難點:程序的編寫、下載、調試憾縊行。
十二、機器人郵遞員
1.知識目標:通過機器人的組裝,讓學生進一步瞭解機器人;初步學會順序結構的程序設計方法。
2.能力目標:初步學會控制機器人,能讓機器人走直線。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通過課堂中的小形競賽,學會如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進一步掌握機器人編程步驟,學會順序結構的編程方法。教學難點:讓機器人儘可能地走直線。
十三、機器人導遊
1.知識目標:理解機器人產生轉彎的原理;知道如何讓機器人轉彎和如何控制機器人轉彎的方向;知道通過設置機器人轉彎延時來控制轉彎角度。
2.能力目標:會編寫機器人轉彎的程序,能根據機器人運行情況,調試出轉彎的準確時間。
3.情感目標:感受到模塊化解決問題的思想,體會將一箇複雜的問題分解成幾個問題分別來解決的思想方法。
教學難點:機器人轉彎的原理。
十四、機器人衛士
1.知識目標:瞭解循環的基本原理;瞭解哪些情況下需要用循環的方法設計程序。
2.能力目標:初步學會使用循環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完成機器人巡邏一週和不停巡邏的任務。
3.情感目標:通過相互幫助,共同解決問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教學難點:理解什麼是循環。
十五、機器人避障
1.知識目標:認識機器人的傳感器,初步瞭解機器人的傳感器是如何工作的;初步學會分支結構的程序設計方法。
2.能力目標:能把避障的實際問題轉化成一箇機器人信息處理的過程,能編寫一箇簡單的程序來實現這個任務。
3.情感目標:體會到機器人的智能性,進一步培養對機器人學習的興趣。
教學難點:傳感器的工作原理。
2024-2024學年度小學六年級信息技術教學計劃 篇7
一、學術條件分析
我對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程非常感興趣和熱情。尤其是六年級的學生,學了四年計算機,有一定的基礎。對基礎知識和技能的掌握還是比較理想的,但是大部分學生在計算機應用方面還是比較狹隘的,對windows系統的基本操作不熟練,不規範。少數學生沒有養成正確使用電腦的習慣。考慮到本學期六年級學生的班級特點,因此,本學期將繼續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重點指導計算機理論和logo語言繪圖的學習,讓學生儘可能熟悉和使用logo,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努力讓每一箇學生學習知識,提高計算機應用能力,從而爲下一階段的計算機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採用青島出版社出版的新教材六年級第一冊,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共三單元,第一單元主要講計算機是如何工作的,共兩節課。利用網絡搜索瞭解計算機系統,完成一些與學生學習和生活相關的任務,進而掌握完成這些任務所需的操作技能;第二單元主要內容是logo語言公園,共10節課。通過學習logo的操作,學生可以掌握logo中基本命令的用法。能使用命令繪製簡單圖形,學會重複命令和嵌套重複命令,能通過重複命令繪製一些複雜圖形,懂得過程定義、調用和修改的知識。第三單元是初步的算法思想。瞭解生活中常見的算法現象,算法的優化思想,算法的描述方法等。共3課時。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
(1)知識和技能
瞭解計算機的發展歷史和計算機的工作過程。瞭解計算機系統的組成和工作原理。理解LOGO語言和各種語言命令。理解算法概念,理解計算機解題步驟,掌握常用算法。瞭解計算機的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LOGO語言中基本命令的使用。繪製簡單圖形,使用重複的命令和嵌套方法繪製複雜圖形。掌握四種算術和表達式輸入法。懂印刷。提高自己的能力。描述算法和選擇合適算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2)工藝和方法:
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瞭解和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瞭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技的深刻影響。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備獲取信息、傳遞信息、加工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理解和認識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將信息技術作爲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爲在信息社會中學習、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礎。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演示計算機的操作,可以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熱愛科學、關心社會的感情,讓學生認識到自己肩負的重任,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努力學習,爲祖國的繁榮昌盛而奮鬥。
2.質量目標:
在這一學期的教學中,我們應該認真學習其他學科的經驗和教訓
1、實施教學“五認真”的具體措施。
在教學中,以教學大綱爲關鍵環節,從教材和學生實際出發,在學年開始時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認真落實“五個自覺”的具體措施;
(1)認真備課:努力集體備課,明確教學重點和難點,探索研究疑難問題及相關微機實踐。分析學生情況,統一教學要求,儘量過1-2周,每節課都要上,寫好教案。理解大綱精神,鑽研教材內容,從學生實際出發做十大準備:一是滲透德育;二是準備有重點,突破困難的方法得當;三備信息技術的基本概念;信息技術的四個基本操作術語和基本術語;第五設備信息技術教學中的薄弱環節;六大難題解答:七大備用系統信息技術實驗運行的補充和成敗關鍵;八個學生自學大綱;九項準備操作練習的選擇;十大準備中的課堂教學總體設計。
(2)認真聽課:以啓發式教學爲原則,以操作訓練強化概念,形成技能和技巧,體現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教學思想,說話和練習要認真,前後銜接,板書要有明確的標準,採用多種適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及時總結,做好教學後記。
(3)精心安排作業:要求學生在每節新課前做好預習,有利於鞏固教學重點,克服薄弱環節,有利於加強信息技術術語、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
(4)認真組織信息技術運行評估:對及時瞭解到的各單位進行雙基評估,及時分析、糾正、檢查、填補空白。
(5)認真組織輔導: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採取多元化輔導,幫助分析原因,啓發思考,尋求正確的操作習慣和方法。多關心,多提問,幫助學習困難的學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對於特別感興趣的學生,可以組織興趣小組進行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特長。
2.提高質量和彌補差距的內容、途徑和方法。
對於優秀的學生,可以通過學習課本以外的知識來充實自己,在學習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技能和技巧;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在課堂上和課後給予更多的關心、幫助和指導。對於特別感興趣的學生,可以組織興趣小組進行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特長。
3.教學和研究目標及計劃。
積極開展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通過討論和學習總結得失,將自己的實踐活動轉化爲理論。學期結束時,至少要寫一篇經驗總結或論文。
認真研究小學信息技術“五無”課堂教學策略。靈活的應用,確保良好的信息技術課程。
4.搞好遠程教育,不斷提高自身能力,滿足信息技術教學不斷變化的需求。
2024-2024學年度小學六年級信息技術教學計劃 篇8
一、指導思想:
爲了推廣計算機信息技術。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發展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根據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建設》指導綱要,確定本課程的教學任務。
二、學情分析:
這個學期按照學校的安排,我擔任六年級的教學任務,這個年級的學生已經上過三個學年的信息技術課,具有計算機的基本操作技能。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大都非常喜歡計算機,他們的強烈探索熱情會使沒有組織的課堂完全亂套。本學期我打算採用計算機上機實際操作教學的方法。同時加強六年級學生的教學治理,根據他們好動,不喜歡受約束的特點,多安排實踐性的學習內容。比如課堂學習以遊戲、活動爲主,儘量將理論學習時間壓縮在20分鐘以內。小學生要給他們規範的學習方式,用建構主義原理幫助他們建立關於計算機的系統知識,提倡他們運用信息技術於其他學科學習中,均衡地發展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
三、教材分析:
本課程採用青島出版社出版的的教材,本教材每年級兩冊,本學期六年級採用六年級上冊。本教材都有兩個以上的單元內容,語言紋字童趣化、圖形圖像直觀化、學習過程自主化、知識內容趣味科學化、信息教育整合化的特點。
四、教學目標:
六年級:LOGO語言的瞭解與基本操作,算法思想的初步認識。
五、進度安排:
六年級:每節課用20—25分種講理論、剩餘時間上機訓練。
六、計算機治理
從系統上爲確保計算機正常運作,我主要做好以下幾點:
(1)加強課堂常規管理:課堂管理的好與不好,不但關係到教學質量,而且更重要的是影響網絡室的正常運作沒有良好的課堂紀律,就沒有良好學習環境。
(2)課前檢查:要求每位學生先對號入座,並檢查好自己所用的那臺計算機的鍵盤、鼠標、顯示器、主機、桌椅等是否有損壞,有任何問題立刻報告教師,教師覈實問題所在,然後纔開始使用計算機。
(3)課時監督:上課過程中監督好每位學生的使用情況,如有不按要求訓練,而是去運行其它軟件或進行其它操作的,立刻給予批評警告,以防止學生亂刪除,亂操作,導致計算機系統崩潰現象。
(4)課後驗收:下課前1——2分鐘,先各小組長下去檢查各組計算機,看使用一節課後那臺計算機有問題或有損壞,有則馬上報告教師,教師再加以覈實,有人爲損壞的按制賠償,最後教師再親自下去檢查一遍每一臺機,確無損壞。
通過這樣一環節一環節的監督、檢查計算機出現問題的機率大大減少了,另外,平時上機也要多作損壞賠償宣傳,以防範學生的不軌行爲。
小學六年級信息技術教學計劃11
一、教材分析
選用的教材是,浙江攝影出版社的《小學信息技術》六年級下教材。此冊教材分兩個單元,第一單元是“學習好幫手”,第二單元是“與機器人零距離,本冊教材有以下特點,從內容上看:
1、知識點介紹重點突出,有詳有略,適當分散、更易入門。
2、學習方式爲學生構想,更多樣。課本中涉及學生的學習方式主要有自學、討論、動手實踐、小組合作等
3、與學科結合更緊密,體現知識的綜合運用。如房間的佈置、周曆的製作、編制古詩集等。
二、學生分析:
六年級學生正處於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對豐富多彩的形象知識比較感興趣,對信息技術這門課程本身與其他
三、教學進度安排表
第一週:課堂常規教學
第二週:漢字的發展
第三週:世界之最
第四周:房間的佈置
第五周:鋪地磚
第六週:編制古詩集
第七週:周曆製作
第八週:我們的生活變化多
第九周:二十年以後
第十週:畢業留念冊
第十一週:認識機器人
第十二週:走近機器人
第十三週:機器人郵遞員
第十四周:機器人導遊
第十五週:機器人衛士
第十六週:機器人避障
第十七週:期末考試
四、本冊的教學目標:
1、通過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來綜合學習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2、瞭解機器人的一般知識,激發學生學科學、用科學、愛科學的意識。
3、以網絡中的各種實際應用爲主線,突出網絡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體現網絡對生活的改變以及網絡的實際應用價值。
4、能夠運用搜索引擎查找自己需要的資料。
5、INTERNET:瀏覽網頁。
五、教學措施與方法:
1、加強信息技術基礎教育。班級學生中運用信息技術的基本能力普遍較差,文字輸入、排版、製作幻燈片等掌握得不紮實,所以要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加強這方面的練習,切實提高全體學生駕馭信息技術的能力。
2、注重直觀教學,充分利用“實物”、圖片、視頻等教育手段,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3、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教學中更多地給予學生表現自己,展示自我的機會,注重教學民主,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4、要跳出信息技術來教信息技術,注重學科間的有機融合;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並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