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衛生工作計劃錦集(通用3篇)

村衛生工作計劃錦集 篇1

  一、創建活動的年度工作計劃

  按照《浙江省社區衛生服務站基本標準》、《醫療機構基本標準》和一體化管理的要求在20xx年前全面完成創建規範化社區衛生服務站和標準化村衛生室任務。20xx年全鎮創建規範化社區衛生服務站1家(紅羅村),轉歸村衛生室4家(大陽家村、大沃口村、冷水村、下徐村);20xx年創建規範化社區衛生服務站2家(楓林村、石角村),轉歸村衛生室2家(靈上村、靈下村);20xx年創建規範化社區衛生服務站1家(寺下村)。

  二、創建活動的內容

  (一)突出政府主導和公益性質,嚴格按照設置規劃建設規範化社區衛生服務站和標準化村衛生室。規範化社區衛生服務站房屋必須由村集體提供,可採取村集體閒置房整修改造、劃地新建等辦法建設社區衛生服務站。劃地新建站用地面積爲0.5-1畝左右。房屋平面圖及裝備配置須由縣衛生局審查同意。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建造由鄉鎮牽頭組織實施,相關行政村具體承建。

  服務站房屋建築面積必須確保在150平方米以上。要求佈局合理,裝修舒適,達到潔化、美化要求。設施達到《浙江省社區衛生服務站基本標準》。人員配備2人以上,實行聘任制,聘任工作按照個人提出申請、村兩委推薦、鎮政府同意、縣級衛生行政部門審查、衛生院聘任的程序進行。被聘用的鄉村醫生和其他人員必須具備相應執業資格,並符合法定勞動年齡,對業務能力特別強、工作優秀和身體健康的人員,年齡可放寬至男65週歲、女60週歲以內。規範化社區衛生服務站名稱統一按鄉鎮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當地名+社區衛生服務站命名。

  村衛生室的設置由村委會提出,經鎮政府同意後向衛生局申請。要求建築面積不少於60平方米,獨立設置診室、處置室、治療室等科室;至少有1名取得鄉村醫生以上資格後從事5年以上臨牀工作的醫師;有與開展的診療科目相應的設備。村衛生室實行以購買服務爲主的鬆散型鄉村一體化管理。原來經驗收達到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只要村委會提出,經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複覈通過,可以確認爲標準化村衛生室。村衛生室法人代表由村主任擔任,指定一名鄉村醫生爲負責人。村衛生室名稱統一按鄉鎮名+當地名+村衛生室命名。

  (二)實行鄉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一體化管理。規範化社區衛生服務站爲獨立法人,法定代表人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兼任。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服務站實行“五統一”管理。即:

  統一行政和業務管理。中心對站統一實行綜合目標考覈,建立和落實責任制。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各項預防保健、醫療、藥品管理、健康教育、人員培訓、醫德醫風等業務活動,都統一由衛生院按照縣級衛生行政部門工作要求,安排並負責檢查指導、考覈評價。

  統一人員配置和人事管理。中心、站人員配置按當地人口、服務覆蓋面和工作量確定。人員可打破行政村和鄉村界限,在本鄉範圍內統一調配和使用。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工作人員可從現有正式在編人員中調配,也可從鄉村醫生和其他人員中聘用。其中,正式在編人員應與中心簽訂聘用合同;鄉村醫生和其他人員在自願、協商的基礎上,由中心根據實際需要擇優聘用,並按有關規定簽訂聘用協議。

  統一工資分配和社會保障。正式在編人員,其基本工資和社會保障按國家有關政策執行;在中心、站工作的鄉村醫生和其他人員,在法定勞動年齡內的,其基本工資與中心自願協商,但不得低於本縣最低工資標準,並由中心統一爲其辦理相應的社會保險。超過法定勞動年齡的,與中心簽訂勞務協議,不再參加社會保險,勞務報酬由雙方自行商定。中心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按照多勞多得的原則,負責制訂績效工資具體分配辦法,並在制訂考覈方案時適當向站傾斜。爲受聘駐村責任醫生辦理養老保險。鄉村醫生年齡男50週歲以下、女40週歲以下均須按個體工商戶標準繳納基本養老保險。因年齡超過無法繳納養老保險的,按照個體工商戶應繳標準提取補償金存入個人帳戶,待離開單位後一次性支付給本人。

  統一藥品、醫療器械、一次性材料等用品採購、配送和管理。中心設中心藥庫,負責對本區域內社區衛生服務站的藥品供應,社區衛生服務站所需藥品、醫療器械和衛生材料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統一計劃和審批,從國家正常渠道採購和調撥,實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

  統一資產和財務管理。由中心建立一支筆審批制度,進行統一管理。統一社區衛生服務站醫療服務收費標準、規範票據等,加強對收費的管理。社區衛生服務站要建立固定資產等專帳,並對其業務收費標準、藥品價格及票據進行定期審覈。社區衛生服務站財務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置會計科目單獨覈算。

  村衛生室實行以購買服務爲主的鬆散型鄉村一體化管理。

  三、創建活動的幾點要求

  (一)統一思想,加強領導。創建規範化社區衛生服務站和標準化村衛生室是建設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基礎性工作,也是啓動鄉村醫療衛生資源統籌配置改革試點工程的主要內容,是新形勢下管理社區衛生的有效形式,也是一項融政策性、技術性和社會性於一體的社區衛生管理體制改革。

村衛生工作計劃錦集 篇2

  爲了認真貫徹落實“預防爲主”的方針政策,按照縣衛生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年初工作計劃,更進一步搞好我鎮計劃免疫各項工作,使我鎮計劃免疫工作逐步走向系統化、規範化、完整化,提高我鎮兒童整體免疫水平,更好地預防和控制乃至最終消滅相應傳染病的發生,保護兒童身體健康成長,結合我鎮實際情況,特擬定20xx年計劃免疫工作計劃:

  計劃免疫工作的管理及各項指標要求

  1、常規免疫:全年安排接種項式次,每月的17、18日爲接種時間,各村保健員必須在每月16日到衛生院防保科培訓和轉抄當月應種兒童名單,以便進行通知。

  2、乙肝疫苗的管理及接種實施:接種室要建立乙肝疫苗、注射器的專帳登記和使用覈銷制度,使用的數量與接種人次數相吻合,嚴格執行安全注射管理制度,統一回收、處理各接種點使用過的注射器材,並做好相關記錄,及時轉錄其他單位轉移來的《新生兒首針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種登記卡》的接種信息;各村衛生室保健員要及時掌握本村孕產婦分娩時間,動員孕產婦到醫院分娩,提高乙肝疫苗及時接種率。

  3、查驗預防接種及查漏補種工作:主動與教育部門協調搞好新入學兒童的查驗預防接種證及查漏補種、補證工作,首針補種、補證率≥100%;全程接種率≥98%。

  4、卡證管理:6歲以下兒童建卡率≥99.8%,(本地戶口兒童出生後一月內;居住滿月以上的流動兒童完成建卡建證,卡證吻合率100%,逐月依次填寫登記,卡面保持清晰,項目填寫完整,證卡由防保科統一管理,副卡由各行政村衛生室登記保存,各村副卡、接種證必須與證卡吻合;接種證的發放做好發放登記。各行政村衛生室保健員要在月末上交本月本村兒童出生名單,及時上報出生月齡報表,並及時從證卡轉錄本村本月兒童接種信息到副卡上。

  5、流動人口兒童管理:加強流動人口兒童管理、超生兒童的登記管理、上報和接種。7歲以下流動兒童建卡率≥98%,各村衛生室每年開展4次流動兒童調查及查漏補種活動,開展兩次流動人口集聚地兒童接種抽樣調查,做好外來流動人口、超生兒童的登記管理、上報和接種工作。

  6、定點接種:

  (1)繼續抓好和完善定點接種,對一年來定點接種質量、接種率進行認真評估,對定點接種點的設置是否合理進行分析。

  (2)對定點接種點設施的投入,配置好相應物資;

  (3)加強對定點接種人員的培訓,接種要嚴格按照《計劃免疫接種技術管理規程》進行操作。

  (4)進一步搞好定點接種點的建設,按定點接種點實施規範的要求建立的合格預防接種門診,各延伸接種點逐步按預防接種門診的要求達到定點實施規範的要求

  7、計劃免疫資料管理:

  對上級印發的文件、計劃、通知及各種資料做好收發登記。 掌握如下資料:(1)以村爲單位的總人口數、性別構成、零歲組月齡構成,0-14歲年齡構成;(2)行政區劃及托幼資料;(3)鎮村防保網絡人員分佈;(4)接種器材帳目登記;(5)各種生物製品的領發登記;(6)每次冷鏈運轉的接種情況報表;(7)疫情疫點調查處理,計免針對疾病的個案登記資料;(8)計免工作計劃、文件、通知、總結、檢查記錄等資料;(9)計免保償資料;(10)重點生物製品接種資料;(11)指導完成村級衛生室資料。搞好三種圖表(0-14歲組年齡構成、防保網絡、全年接種情況報表)上牆,繼續完成消滅脊灰和各項資料並歸檔。

  8、計免工作的具體指標要求:

  (1)建卡率、建證率、卡證吻合率100%.

  (2)疫苗接種率達到99%,

  (3)乙肝疫苗及時接種率達到99.5%。

村衛生工作計劃錦集 篇3

  爲不斷改善我要工作環境,營造良好生活條件,根據創建“x省衛生村”工作部署,結合我村實際情況,大力開展愛國衛生教育活動,達到營造良好生活環境的目的,特製定本計劃:

  一、指導思想

  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爲民辦實事、辦好事,不斷改善我村衛生設施和生活環境質量,提高我村羣衆健康意識。

  二、工作重點

  1、建立健全組織管理制度,落實環境衛生工作責任制,建立長效管理機制。

  2、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增加建設投入,做好道路硬化,廁所和垃圾的管理清運,上下水管理和控制私搭亂建工作,不斷改善村容村貌。

  3、堅持民懈地開展愛國衛生防病和“除四害”工作,定期開展藥物滅殺工作,降低四害密度、科學用藥,合理配備和使用藥械。

  4、深入開展“創建衛生村”和“愛國衛生”宣傳教育活動,加強健康知識培訓與普及工作。

  三、組織領導

  成立白良村創衛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四、主要措施

  1、要加強組織領導,確保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工作到位。

  2、深入開展宣傳動員。

  3、加強在崗人員的工作考覈和檢查,進一步提高環境衛生保潔質量。

  4、實行分片管理制度。

  創建衛生村標準

  一、環境衛生

  全村住宅建設基本整齊合理,道路平整,公用路面硬化達到100%以上;環境整潔,有綠化帶;柴草、雜物堆放整齊,畜禽圈養、基本清潔。

  村辦企業的“三廢”排放符合國家規定標準。

  二、衛生設施

  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0%以上,水源保護較好,水質符合飲用衛生標準;

  無害化廁所普及達到80%,糞便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

  生活垃圾定點存放、定期清除、填埋。

  三、健康教育

  村有衛生科普知識專欄或板報,村民有良好衛生習慣,做到一人一巾,飯菜存放有防蠅設施;學

  育課,村民健康教育知曉率達到70%,行爲率達到60%;居室庭院整潔、衛生。

  四、除害防病:

  每年定期開展除四害活動二次以上,“四害”密度低,不使用國家禁用滅鼠藥物,近三年未發生傳染病暴發流行和食物中毒。

  五、衛生管理

  領導重視,有各項衛生管理規章制度,能認真執行,有傳遞疫情和有關公共衛生信息的電話,有專、兼職衛生管理人員,監督、檢查、操作到位。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