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學校培訓教師工作計劃(精選3篇)

2025學校培訓教師工作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爲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以辦讓人民滿意的教育、打造讓人民滿意的教師,培養讓人民滿意的學生爲宗旨,着眼於教師綜合素質、專業水平的提高和建設更加合理的師資隊伍結構,服務於課程改革的需要,立足於學生的全面發展。爲使教師成爲具有可持續性發展和自主發展能力,具有終身學習和教育創新能力的新型教師打下基礎。

  二、工作目標

  1、通過校本培訓,使教師羣體形成共同的學習願望,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樹立自我發展目標。

  2、以新課程改革爲導向,深化培訓工作,加強隊伍建設,促進教師的自主成長,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加強理論學習與教學實踐的聯繫,促進每位教師的專業發展,能獨立開展教學研究,提高自我反思,自主發展的能力。

  三、工作要點

  1、抓師德教育,樹立師表形象

  學高爲師,德高爲範。堅持把師德建設作爲塑造教育良好形象的重要內容來抓,按照提出的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認真抓師德建設工作。在教師中開展以三愛(愛教育、愛學生、愛自己)、三全(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三讓(讓社會滿意、讓家長放心、讓學生成才)爲主要內容的師德教育。通過召開思想彙報會和座談會、樹立典型、請優秀教師作輔導講座、加強考覈等方法和途徑,促使教師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樹立教書育人、爲人師表、敬業愛生的良好形象,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依法從教,廉潔從教。

  2、內部挖潛,擇本校之能人,訓本校之教師。即充分發揮我校那些實踐經驗豐富、理論水平較高的各級骨幹教師的帶頭示範作用,通過講座或示範課向其他教師傳授課堂教學經驗、展示教學基本功與教學技能,促進全體教師專業水平的提升。

  3、繼續進行一人學習,衆人受益式培訓。學校要求外出學習、考察培訓的骨幹教師,必須寫出學習彙報材料,並利用校本培訓時間對全員教師進行培訓,傳達學習精神。培訓可採用作專題講座、經驗交流、講彙報課等多種形式,產生一人學習,多人受益的效應。

  4、做好請進來工作。針對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普遍出現的.疑難和困惑,儘可能地邀請校外專家、學者來校開展專題講座,進行臨牀會診,現場診斷,找出問題及原因,制訂對策措施,幫助教師解答疑難。

  5、圍繞新課程,紮實開展活動,切實提高實效。

  (1)加強新課程課堂教學管理並對管理內容進行檢查,做好各項檢查記錄及相關資料的收集。

  (2)立足課改,不斷深入實施新課程。紮實開展快樂課堂,當堂達標活動。以學科爲單位,交流、反思教學情況,進行案例交流、經驗交流、論文交流、教育教學日記交流等,既注重切實解決實際問題,又注重概括、提升,總結經驗、探索規律,逐漸形成我校民主、開放、有效的教育教學活動格局。

  (3)立足崗位培訓,着力打造名師。組織任課教師開展教育教學業務技能大賽,着力打造名師,促進教研活動的開展和教師業務技能與水平的提高。開展骨幹教師展示課、師徒結對彙報課等活動。

  (4)立足年級組教研活動,大力開展校本教研。目前我校新課程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正轉化成教師的教學行爲。我們的任課教師自覺學習、積極思考、深入研究,體現了對新課程理念由不甚理解到逐漸理解到付諸實踐再到加深理解的過程。他們從備課、設計教學環節到選擇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從授課形式到評價方法;從對教材的理解到對學生個性的關注等都進行了相應的改革,使我校課堂教學呈現出一種蓬勃向上的喜人局面。因此,今年我們要繼續以年級組爲單位興研究之風,開展備課、上課、評課、改課和觀摩課等系列教研活動,同時,各教研組在每週的教研活動中要圍繞課題,結合學校和學生實際,結合課堂實踐,把實踐中的疑問、困惑進行歸納、篩選,確定一箇討論專題,組織交流討論,使教師沿着計劃行動觀察反思這一互聯互動的螺旋式的漸進過程,求得問題的解決。真正開展自己的教學研究、解決自己的教學問題、發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改善自己的教學實踐,不斷積累經驗,提高教育教學研究能力。讓走進新課程課堂教學大賽成爲爲教師搭建展示年組凝聚力、個人教育教學魅力的舞臺。從而促進教師間的互動式交流和教師與新課程的共同成長,達到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5)注重日常教研活動的資料管理。學校要求教師嚴格按管理制度完成好自己的各項工作,注意做好校檔案和個人檔案資料的積累工作,做到有計劃、有總結、有反饋、有整改、有實效,學校將組織評選新課程活動優秀教案、教學反思、典型案例、教育故事、心得體會等,並編輯成冊。

  6、拓寬研討渠道,豐富研討內容。

  學校除組織教師到校外觀摩,聽專家講座外,還將繼續完善電子備課室、校園網站,爲教師創設良好的教研環境。教師們可以通過教育網站虛擬教研活動,與全國各地實驗教師0距離接觸,從而向先進學校學習取經。拓寬校本教研的渠道,豐富教研內容,使教研活動更具實效,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2025學校培訓教師工作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校教務處工作將緊緊圍繞縣教研室、學區教科研工作計劃,並結合本校實際,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爲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貫徹教育方針,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堅持以人爲本,深化課程改革,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堅持教育實踐,切實解決教學實際問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工作要點

  (一)多管齊下,加強質量監控

  質量是教育的生命線,提高教育質量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核心。爲促進我校學生學業質量持續穩步提高,迎接溫州市小學學業質量合格率調研抽測。我們多管齊下,加強質量監控。

  1、細化教學常規管理

  (1)備課及反思。學校繼續統一購買《小學語文(數學)常規課教學設計》,人手一冊,利用書本留有的自主創新空間和反思板塊,讓教師把抄教案的時間用在讀教案、想設計、勤反思上。新課教學前,根據教學實際情況和學生學情進行教學程序調整和補充,或添加課堂板書,或新授內容細節化,或適當補充教師的關鍵性導語等,都可記錄在“教學調整”欄目中;課後,對授課任務完成情況、課堂狀況、教學目標達成、教學調整效果、教學得失、學生習得能力及改進措施等方面認真及時地進行深度的反思,並記錄在“教學反思”欄目中。

  備課形式採用集體備課和個體備課相結合。每組每人精備一課時,並要在期末將精備課教案上交教務處,注意格式統一,以方便學校裝訂。

  (2)課件製作。教師要精心製作課件,輔助教學。每課時的課件要與教學設計相一致,課件數量不得少於總課時數的60%。同級段可以共享。

  (3)作業。嚴格控制家庭作業的數量、難度和時間,佈置可以彈性選擇的校本作業,鼓勵學生主動完成設計類、動手類、社會實踐類的“成長作業”。佈置的作業“必收、必改、必議”,發揮作業的反饋、診斷、矯正、激勵功能,提高作業教學的有效性。

  (4)考覈。本學期的常規檢查將從計劃、備課、課件、作業批改、案例撰寫等方面進行考覈。採取抽查和期末檢查相結合的方法,其分數納入教師績效考覈。

  2、加強質量測試監控

  (1)繼續推行學期質量分析會制度,加大對薄弱班級、薄弱學科的調查分析、跟蹤指導力度;

  (2)繼續推行校長聽課日製度,校長深入教學第一線,瞭解教師教學、備課、作業佈置以及嚴格執行課程計劃等情況;

  (3)各班各學科要強化學生的智力開發和養成教育質量,要關注後20%學生,從雙基抓起,從學生學習行爲習慣抓起,從每一箇環節、每一節課、每一天抓起,立足課堂,落實分批推進;

  (4)各教研組備課組要在建設學習型組織上做文章,以抓教師的業務學習爲切入點,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科興趣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增強教師的教學活力;

  (5)構建高效課堂,提高教學效率,嚴格執行“嚴、精、細、活、實、新”的教學要求,落實提高教學質量不以犧牲學生的休息和健康爲代價。

  (二)紮紮實實,開展校本培訓

  (一)抓好教研組建設

  各教研組要充分利用每週固定的校本教研時間,開展各種活動,促進教師間的交流和發展。

  1、加強理論學習

  以教研組爲單位全面組織各學科學習課程標準。圍繞學科素養提升培訓主題——教學內容的文本解讀和拓展,促進教師在細讀文本、讀懂學生、明確目標的基礎上,優化教學設計。要求每位教師閱讀教育專著——《走在孩子的後面》,並在組內進行交流。此外教研組還要認真閱讀學校訂閱的《小學語文教師》、《小學數學教師》、《中小學英語研究》等雜誌,將優秀的教育教學文章向組內老師推薦,並組織學習。

2025學校培訓教師工作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爲進一步深化教師專業發展培訓制度改革,根據《省教育廳關於深化教師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省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培訓學分制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等文件精神,結合本地本單位實際,認真貫徹執行,認真學習、全面理解《辦法》的基本精神、主要內容和操作方法,提高正確執行《辦法》的能力和水平。

  教師應該從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進步,儘快提高實施課改的專業化水平。校本培訓是推進課程改革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本學期我校將繼續圍繞“有效課堂學習”爲中心、以校本教研(集體備課)爲主要內容,調整教師校本培訓內容,適應課堂變革的`節奏,進而推進課改,提升教師學科素養。

  二、校本培訓主要內容及形式:

  以師德教育爲突破口,建立由學科知識和教育教學理論爲主的條件性知識和以教育教學經驗的昇華爲基礎的實踐性知識所構成的教師校本培訓體系,着重是現代教師特殊能力和素質的提高,如人際關係與交流、溝通、表達能力,解決問題、教研實踐、創新能力等。

  1、職業道德與法規培訓

  目標:力行師德規範,培育敬業精神,弘揚偉大師魂,努力培養和造就一支德才兼備、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不斷提升我校教師的可持續發展。

  培訓形式:本次培訓採用集中培訓和分散學習相結合的形式,結合教育局的“羣衆路線”活動,分主題講座,集中家訪和自學方式。

  2、教學理論與實踐培訓

  鼓勵教師參加各類各類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的培訓,同時積極創造條件,組織各種形式的校內培訓,爲教師的學習搭建平臺。

  現代社會的發展是信息更新的發展,教育的發展也需要我們教師更新教育觀念,並能把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到課堂教學中,豐富課堂教學手段,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3、新課改培訓

  組織教師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和外出教學考察、學習交流。我們將劃撥一定數量的經費,安排部分教師外出訪問考察,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學習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推動我校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建設。

  4、專家講座

  學校教研部分聘請校內外有較高理論水平和實踐經驗的專家、教師、學者來校講學,以擴展教師們的視野,提高教師們的水平。

  5、以老帶新

  繼續推進師徒結對活動,促進青年教師的成長。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