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培訓計劃表下載(精選3篇)

個人培訓計劃表下載 篇1

  一、狀況分析:

  1、年齡結構:在25歲左右

  2、學歷結構:大專100%(其中一位教師正在進修本科)

  3、專業結構:90%

  優勢分析:

  1、年輕教師學歷層次較高,而且都好學,能利用休息時光自我在提高學習。

  2、年輕教師創新意識、現代化教學技能比較強,善於理解新信息、新事物,有十分大的挖掘潛力。

  3、新教師有愛心、有活力、有衝勁,對工作的用心性十分高。她們能相互學習,用心的團隊工作氛圍正在構成。

  4、能根據自我的需要拜師,提高自我的專業化水平,珍惜外出學習何園內的各種學習機會。

  5、教師資源比較豐富。

  弱勢分析:

  1、非專業教師缺乏相應的專業理論知識。同時0-2年新教師較多,實踐經驗嚴重缺乏。

  2、對幼兒園一日環節的組織和實施缺乏相應的措施,對如何抓好班級常規比較困惑。

  3、缺乏班級管理經驗和與家長交流的藝術,處理家長工作存在困難。

  4、實踐經驗少,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理論與實際相脫節的現象普遍存在。

  5、由於對幼兒的年齡特點把握不準,教師在羣衆活動設計中缺乏對活動價值的挖掘,不能很好地把握活動的重難點。同時活動資料缺乏新意,活動環節缺少聯繫性。

  二、指導思想

  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爲指導,以“幼兒發展爲本”的理念爲準繩,依據幼兒園教師隊伍培訓規劃,以師德教育爲核心,以教師專業成長爲重心,聚焦課堂,切實提高教師的課堂教育教學的水平,促進新教師專業化發展。

  三、培訓目標

  1、加強新教師師德修養,透過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和師徒帶教等培訓方式,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和實際操作的潛力。

  2、聚焦羣衆教學活動,以教學活動的設計與組織實施爲研討重點,提高教師羣衆教學活動的潛力。

  3、採取有效培養措施,使我園新教師遵守師德規範提高師德水平,在專業理論、教育技能、班級管理等諸方面,做到熟悉本年齡段課程。

  4、初步運用有效教育手段實施教學,班級管理基本到位,最終做到教學常規入門、課堂教學過關、教學潛力基本達標。

  四、具體措施:

  (一)0年新教師

  培訓目標:

  1、加強新教師師德修養,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和實際操作的潛力。

  2、透過各種學習活動和實踐活動,使新教師儘快發展成成熟型教師。

  具體措施:

  1、根據幼兒園三年發展規劃,制定自培計劃,成立0年新教師成長檔案。

  2、透過參加縣級新教師培訓及幼兒園的自培活動,促使新教師儘快成長。

  3、透過一對一跟班觀摩、老教師經驗談、理論學習、案例分析及自身的實踐等,提高新教師的一日環節操作的潛力。

  4、透過每月的考覈課及課後的交流和反思,提高新教師設計與組織實施的潛力,同時使新教師不斷積累實踐經驗。

  5、加強周、日計劃中各個環節的教學反思,提高新教師的反思潛力和調整潛力。

  6、用心觀摩其他教師的活動,並能大膽地反思和評課,鼓勵新教師對活動進行反思和調整。

  7、成立“老帶新、新促老”組,運用網絡等平臺不定時地開展各項活動,分享經驗,使新教師向成熟型發展。

  8、鼓勵新教師承擔教研課、公開課等,在實踐中提高新教師的教育教學潛力。

  9、除了幼兒園羣衆的理論學習外,要求新教師自學各類專業書籍,結合實踐作好學習筆記,每月兩篇。

  10、每月不定期地組織管理層、骨幹教師、教研組長對新教師進行聽課指導。

  11、創設機會,組織新教師階段彙報展示活動。

  (二)1-2年成熟型教師

  培訓目標:

  1、提高2-3年新教師駕馭新教材的理解與運用的潛力和各學科領域的組織與設計的潛力,使自我更趨於成熟。

  2、創設能者爲師的相互學習氛圍,開展技能技巧的自培和他培的活動,提高專業技能水平。

  具體措施:

  1、透過培訓活動,以教學活動的設計與組織實施爲研討的重點,提高教師開展羣衆教學活動的水平。

  2、運用“優秀課例”等資源,開展課例研討活動,提高教師教學活動環節設計潛力。

  3、以“一課三研”“同課異構”等方式,開展實踐研討活動,提高教師羣衆教學的組織實施的水平。

  4、以多種方式鼓勵教師大膽的反思與評課,鼓勵教師對活動進行反思調整。

個人培訓計劃表下載 篇2

  1、爲規範特種設備作業人員的安全教育和培訓工作,保障特種設備安全運行,制定本制度。

  2、特種設備作業人員或管理人員,應按照國家規定,經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考覈合格,取得相應的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證書後,方可上崗作業或者從事相應的管理工作。

  3、公司安全生產責任人及主管培訓工作的部門對特種設備管理和操作人員的安全教育工作負責組織實施,並將該項工作納入公司年度培訓計劃。特種設備安全管理部門負責特種設備操作人員的.培訓工作;人力資源部門及使用部門應給予支持和配合。

  4、特種設備作業人員每季至少進行一次例行的安全技術教育。

  5、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證書應定期按國家規定複審。

  6、特種設備安全教育的主要內容:

  (1)特種設備法律、法規、規章、方針和政策。

  (2)特種設備存在的危險、危害因素和防範措施。

  (3)特種設備安全操作技術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

  (4)安全應急設施,事故應急處理技能,事故應急救援技術。

  (5)事故案例及事故教訓;事故報告和處理方法。

  7、特種設備作業人員培訓教育的形式主要有:會議;閱讀文件、簡報、圖片;事故預測討論;參加技術座談;上課;參加事故現場會、反事故演習和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演練等。

  8、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必須再次參加安全培訓:

  (1)新設備投產前,由主管該項目的工程技術人員、特種設備安全管理部門和使用部門對該崗位的操作人員和有關管理人員進行專門的安全操作培訓。

  (2)對違章違規的員工,由公司特種設備安全管理部門進行安全教育,學習有關職業安全健康法規、安全技術知識和安全操作規程,經考覈合格後,方能重新回崗工作。

  (3)特種設備作業人員因故停止操作特種設備一年及以上,必須由使用部門重新對其進行安全操作教育,教育的內容主要是:近期頒發的法律、法規和規定以及設備安全狀況等。

  9、培訓工作要做到有領導、有計劃、有內容、有記錄、有考試、有總結。

  10、特種設備安全操作教育檔案,由公司特種設備安全管理部門或人事部負責保存。每年由特種設備安全管理部門對特種設備安全教育情況進行一次檢查和總結。

  11、不參加特種設備安全操作學習而又沒有履行請假手續的人員,按公司相關規定予以處理。

個人培訓計劃表下載 篇3

  【進修目的】

  通過內科臨牀進修,把所學到的基礎理論知識綜合運用於臨牀實踐,加深對內科常見病的認識。掌握內科常見病的診治技能和預防措施,培養臨牀思維能力和獨立工作能力。樹立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思想和良好的醫德醫風,爲今後從事臨牀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進修內容與要求】

  (一) 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

  瞭解內科常見病的病因、發病機理和預防原則。掌握各系統常見內科疾病的診斷、鑑別診斷和治療方法。具體內容和要求爲:

  1、 掌握各系統常見病診治:

  (1) 呼吸系統疾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阻塞性肺氣腫、肺心病、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症、各類肺炎、肺膿腫、胸膜炎、支氣管肺癌、肺結核病、氣胸和呼吸衰竭等。

  (2) 心血管系統疾病:急、慢性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心臟瓣膜病、高血壓病、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感染性心內膜炎、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疾病、心血管神經官能症等。

  (3) 消化系統疾病: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癌、胃腸神經官能症、腸結核、炎症性腸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肝性昏迷、急性胰腺炎等。

  (4) 泌尿系統疾病:腎小球疾病、尿路感染、腎功能不全。

  (5) 造血系統疾病:缺鐵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溶血性貧血、白血病、淋巴瘤、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過敏性紫癜、播散性血管內凝血等。

  (6) 內分泌和代謝性疾病:腺垂體功能減退症、甲狀腺機能亢進症、甲狀腺機能減退症、甲狀腺炎、糖尿病、低血糖症、痛風等。

  (7) 風溼性疾病:類風溼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

  (8) 中毒:有機磷中毒、催眠藥和安定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等。

  2、 初步掌握下列危重急症的處理:

  (1) 心臟暫停的復甦搶救;

  (2) 心功能不全和常見心律紊亂的緊急處理;

  (3) 呼吸衰竭的緊急處理;

  (4) 各類休克的治療原則;

  (5) 急性腎功能衰竭治療原則;

  (6) 播散性血管內凝血治療原則;

  (7)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處理原則;

  (8) 急性中毒的處理原則。

  (二) 內科常見的實驗室檢查

  要求進修生在上級醫師指導下,能根據不同疾病的實際情況,正確開出常用臨牀檢驗及特殊檢查的申請單,瞭解各項檢查的基本原理,熟悉各項檢查的正常值和臨牀意義。

  (三) 心電圖檢查

  要求掌握心電圖分析方法、正常心電圖圖形、常見心律失常典型圖形、心室肥大和典型心肌梗塞、高血鉀和低血鉀的心電圖表現。

  (四) X線檢查

  要求瞭解各系統內科常見疾病X線檢查適應症,辨認下列臟器正常X線表現和常見異常X線徵:

  1、 肺部X線徵:胸平片閱讀方法、步驟和正常表現、基本病變(滲出、增殖、纖維化、鈣化、空洞、腫塊等)的X線表現。

  2、 心臟和大血管X線片:正常心臟和大血管的X線表現、心胸比例測定方法、心臟各房室增大及主動脈弓變化的X線徵象。

  3、 胃、十二指腸潰瘍的X線徵。

  (五) 其他檢查

  瞭解超聲波、超聲心動圖、同位素、腦電圖與腦血流圖、纖維胃鏡及結腸鏡、纖維支氣管鏡、CT和核磁共振等檢查項目的適應症和結果分析。

  (六) 基本技能方面

  1、 熟悉接診患者、採集病史、系統全面進行體檢、書寫完整的住院病歷及病程記錄等醫療文件,開醫囑、填寫各種檢查申請單等。

  2、 熟悉病房工作制度、各種內科疾病的護理常規和飲食要求等。

  3、 掌握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按壓等急救技術。

  4、 熟悉下列一般操作技術:測體溫、正確測量血壓、物理降溫、各種注射和皮內試驗、靜脈抽血、輸液、輸血、吸氧、吸痰、導尿、插胃管洗胃、胃腸減壓、鼻飼、灌腸等。

  5、 熟悉各種穿刺診療技術:胸腔穿刺、腹腔穿刺、腰椎穿刺和骨髓穿刺等。

  6、 瞭解三腔二囊管、胸腔閉式引流和人工通氣的應用。

  7、 逐步熟悉內科疾病常用藥物及劑量,瞭解各種藥物的藥理作用及副作用。

  8、 熟悉病例討論程序和記錄方法,學會獨立準確彙報病史,介紹病情的技能。

  【教學方法】

  (一) 參加病房工作

  1、 在上級醫師指導下,分管6~10張病牀的診治工作。每天上午提前半小時上班,到病房瞭解病情,與帶教老師一起查房、檢查和處理患者。

  2、 進修生應主動接診新入院患者,進行詢問病史、查體。書寫病歷等工作。每到一箇病區,至少完成2~3份完整病歷(病歷書寫格式和要求參照第五章以及當地醫院的要求)。經帶教老師批改認爲合格後方可書寫住院病歷。

  3、 在做好所分管病房工作的情況下,經上級醫師同意可全面瞭解病房其他病種,但應與其他進修生搞好關係。

  4、 嚴格履行進修醫生職責。參加值班和危重病例的搶救。

  (二) 參加門診和急診工作

  1、 在上級醫師指導下學習接診門診患者,學會簡要詢問病史、體檢、提出初步診斷和處理意見。

  2、 學會正確開處方、填寫各項臨牀檢查申請單,掌握門診病歷記錄要求。

  3、 與上級醫師一起接診急診患者,初步掌握內科常見病急救處理原則和常用急救方法。

  (三) 進修與帶教方法

  1、 進修生兼有醫生和醫學生兩種身份,但實際上是醫學生。無論在病房、門診或急診從事診療工作,都應在上級醫師或護士的指導下進行。

  2、 首次接診患者或首次進行各項技術操作,都應由帶教老師示範,進修生應彙報自己對該項操作技術掌握的程度。此後,可在老師指導下獨立進行操作。

  3、 進修生書寫的一切醫療文件,上級醫師要認真審改、簽名,以示負責。

  4、 結合病房病例在臨牀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每週由科室安排一次小講課或病例討論,以加深醫學生對內科常見病的認識,提高臨牀工作能力。

  5、 對學有餘力的進修生,上級醫師可指導其參加臨牀科研工作,撰寫醫學論文。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