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幼師個人培訓工作計劃(通用3篇)

2025年幼師個人培訓工作計劃 篇1

  工作計劃是行政活動中使用範圍很廣的重要公文。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的各級機構,對一定時期的工作預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時,都要制定工作計劃。工作計劃實際上有許多不同種類,它們不僅有時間長短之分,而且有範圍大小之別。

  一、培訓目的:

  爲了提高青年教師的文化藝術素養,豐富青年教師業餘生活,確保幼兒園的保教質量,我園組織青年教師進行每週舞蹈專項培訓。其目的提高幼兒園教師的自身素質,更好的服務與教育教學,促進教師工作、學習又好又快的發展。

  二、培訓對象

  新入職3年以內的青年教師

  三、培訓內容

  1.形體訓練

  2.踢踏舞

  3.新疆舞

  四、培訓形式和時間

  採取集中培訓和自訓自練相結合的形式

  每週的週二、週三中午12:50——2:50進行培訓

  五、培訓安排

  1._年9月上旬,制定培訓方案,具體部署

  2._年9月下旬——_年1月,培訓工作全面展開

  9月——10月形體訓練、踢踏舞的基本步伐練習

  10月——11月踢踏舞成品舞

  11月——11月中旬新疆舞基本組合

  11月下旬——1月結合元旦節目綜合練習

  六、說明

  1.參加培訓的;老師請自備舞蹈鞋、舞蹈褲

  2.地點:四樓多功能廳

2025年幼師個人培訓工作計劃 篇2

  爲了加強《3—6週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學習,推進我園教師園本培訓工作,引導教師在教中研,在研中思,在思中得,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根據上級主管部門對教師園本培訓提出的要求,結合本園實際特製定本學期的培訓方案:幼兒園新教師培訓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師德建設爲中心,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爲目標,以學習貫徹十八四中大精神爲動力,以現代化教育觀念爲指導,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精神爲主線,注重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與更新,突出教育科研能力的培養與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形成實、活、新爲特徵的教學氛圍,通過教學實踐,加強教師對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認識理解,營造良好的研討氛圍。努力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良、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教師隊伍。

  二、教師隊伍情況分析

  我園是一所省一級幼兒園,現在編在園教職工35人。幼兒園中學高級教師2人,幼兒園高級教師18人。幼一14人,本科學歷27人,專科7人。市教壇中堅1人,市骨幹教師3人,縣教壇中堅2人,縣教壇新秀4人,縣骨幹教師2人。最近幾年,幼兒園教師的流動較頻繁,名優資源偏科,新增的力量不足。調動老師的工作熱情,激發骨幹教師的潛能是重中之重,在教育教學、課題研究等方面有待提高和挖掘,要以省級、市級的教壇新秀、學科帶頭人等爲奮鬥目標,提高幼兒園的辦園品質。

  三、培訓目標

  1.進一步提升教師師德修養,完善教師心理品質,使之成爲師德高尚、心理健康、德藝雙馨的一代良師。

  2.進一步促進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更新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掌握現代教育技術,使之具有綜合教育能力和銳意創新能力,符合創新教育和素質教育的要求。

  3.進一步提高教師理論功底和科研能力,發展教師的個性特長,使之具有鮮明的教育教學個性,並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學風格和特色,成爲學科骨幹。

  4.逐步構建“研訓一體”的培訓模式,形成園本培訓體系,建立園本培訓機制,使園本培訓逐步科學化、規範化、系列化。

  四、培訓措施

  (一)開展師德培訓,以德聚才,弘揚團隊精神。

  1、用愛心傳播愛心、用微笑傳播微笑、用責任傳播責任、用創新傳播創新……加強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和師德規範的薰陶,不斷提升教師的個人涵養和心理素質,弘揚教師團隊協作、奮發向上的團隊精神;

  2、組織“我是一位孩子王”師德小故事系列活動,爲人師表,突出模範,以高尚的人格感染教育孩子、以良好的職業形象贏得社會的尊重。

  (二)開展園本教研,實現教師專業上的共同成長

  1、開展形式多樣的研究討論。如學習培訓、同伴觀察對話、專題討論、公開課教學觀摩、案例分析、經驗交流會、師徒協作等,搭建起“對話—協作—共享”的成長平臺。

  2、落實幼兒園課堂三部曲“備課、上課和活動反思”,以園本培訓爲載體,以集體備課活動爲形式,提升教師的文本解讀水平。

  3、結合後勤崗位工作實際,開展後勤教師專題培訓。根據各自崗位的特點,總結、探索、創新工作經驗與方法,並與大家一起分享與借鑑,提高服務意識,有效的促進幼兒園的保教一體化。

  4、創新集體備課的形式,歷經個人—小組—集體—小組—個人,加大對領域教學的研究工作。(課題的選擇,目標的制定,活動的開展,活動的評析)

  5、以《指南》爲指導,加強對孩子一日生活常規的培養,重細節,找落實。以教研活動爲平臺,以日常的觀察記錄爲主題,開展專題研討實踐,提升老師的專業能力,有效促進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

  6、從解讀文本開始,圍繞教師的專業成長開展各種專業知識講座,試圖提升老師的備課水平,以心理講座爲途徑,緩解教師的心理壓力,尋找職業幸福感。

  7、開展教師水墨畫、簡筆畫等教學技能培訓,以能真正幫助教師解決工作中存在的新問題,更好地爲教學服務,提高教師的基本功,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三)以學習爲動力,開展讀書活動,構建濃郁書香的校園文化。

  1、學習決定眼光,學習決定態度,學習決定思想的深度和技能的高度。我、本學期我園要以教師的發展爲本,創新學習理念,構築學習的平臺,創建學習機制,營造學習環境,不斷提升團隊學習力。

  2.加強幼兒園圖書室的建設,大量購置幼兒教育專業書刊、新課程改革的理論著作,設立教師讀書專櫃,引導老師“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以讀書活動搭建教師專業成長的平臺。

  3、本學期要求每位老師讀一本教育教學的書籍,反思總結,聯繫實際暢談自己的讀書感想和心得。倡導終身學習理念,創設良好的讀書氛圍,構建濃郁書香的校園文化,提升幼兒園的文化品位。

  (四)拓展培訓模式,多種方式進行教師的培養

  1、實行同伴互助,堅持在備課研討中協作,在專題討論中幫助,在課堂展示中互動,共同分享、互相學習、彼此支持、共同成長。

  2、鼓勵教師積極參加進修學習,完成繼續教育任務,努力爲教師創設外出學習機會,倡導自主學習、互相學習,園領導每期聽課25節,教師每期聽課15節。園領導、教研組長、段長、骨幹教師、普通教師分時段,分領域、分要求參與培訓學習。

  3、繼續開展師徒結對活動,資源互補,努力營造有助於教師專業成長的良好氛圍和健康有序的教研文化,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發揮以老帶新、以新促老的團隊互助作用,挖掘幼兒園的園本資源,有效的發揮骨幹教師的潛能。

  4、繼續邀請有關專家爲我園園本培訓、課題研究、教師論文做專題指導,共促教科研培訓,全面提高教師羣體的教科研能力的。

  5、以"人"爲本,尋求教師隊伍跨越式發展。關注引進教師的培養,並進一步重視青年骨幹教師的培養,逐步形成我園教師梯隊,使師資結構更趨合理,教師隊伍得到進一步優化幼兒園新教師培訓工作計劃。

2025年幼師個人培訓工作計劃 篇3

  我校校本研修以“一切從教師的需要出發,一切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爲基本理念。以“充分發揮校本研修在災後重建中的重要作用,加強常態研修,突出重心內容,努力形成‘問題學習課例三位一體’的校本研修模式。”爲工作重點。圍繞轉變教師教育觀念、提高業務素質和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這一目標。形成一支具有一定規模的適應課程改革需要的現代型教師隊伍;形成一批在課程教材改革的理論與實踐上有一定教科研能力的研究型教師。具有發展潛力的青年骨幹教師,以繼承和發揚名優教師優秀教育思想和成功經驗、形成教學風格和特長,由經驗-技術型向實踐-反思型轉變。

  一、校本研修方式:

  1、理論學習形式:

  ①教師制定個人專業發展計劃,自選或集體選教育理論著作進行培訓;

  ②以教研組或年級組爲學習單位,進行主題學習。其流程是:教研組拋一箇主題、給一箇學習文本、確定人員解讀文本,同時成立研究小組、以課例爲載體實踐文本,同時成立研究小組。

  2、研討交流形式:

  以教研組或年級組爲單位開展以教學反思、合作論壇爲主要形式的研討活動。每個教師輪流承擔一專題,進行說課、上課、反思,同伴互評、相互交流,最終達成共識。

  3、專題講座形式:

  ①要積極爭取上級部門(教育局、科研、教研等)的指導,積極爭取教研員、教育專家的專業支持與引領,定期爲全員做講座,提升校本研修層次與品位;

  ②學校中層以上領導輪流做專題講座;

  ③學校中的市級教學骨幹做案例分析、教學反思彙報。

  4、課題研究式:

  二、校本研修實施內容:

  (一)開展基於學習內省的研修活動。

  基本方式是—-開展讀書豐富知識,讀圖開闊視野,讀人內省自己的“三讀活動”。

  (二)以課例爲載體的行動研究。

  1、讓教師伴隨“磨課”成長。

  個年級備課組選取各冊各學科的重難點課作爲“磨課”的.課例。實施上課——磨課——上課的操作模式,使上課和磨課形成一箇前後相通、及時反饋的工作鏈條。要求每位教師在磨課活動中努力做到四個“一”:即:認真上好每一節課,做一次有質量的磨課發言,寫一份有分量的磨課心得,向任教者提一條有價值的教學建議。老師在磨課過程中“實話實說”,聚焦亮點,剖析問題,共同提高。

  2、讓教師在觀課議課中成長。

  觀課議課是一種對話。就彼此對話而言,它需要參與者有溝通與合作的意願;需要對話雙方敞開心扉,彼此接納;需要彼此間的積極互動與交流。就自我對話而言,議課要致力於從“他人提問”引向“自我提問”,在自我對話中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追求自我改變和自我超越。

  在觀課議課中要提前協商觀課主題,觀課者要主動思考。思考的內容一方面是在觀察教師教的行爲和學生學的行爲時,必須思考授課教師行爲背後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追求,這種思考使我們對課堂教學的研究和討論不是就行爲而行爲,而是行爲和理念相統一,理論和實踐相統一。必須判斷和思考授課教師的教學行爲是否收到了預期的效果,思考學生的學習效果與教師的教學行爲之間有什麼樣的聯繫。另一方面,需要思考“假如我來執教,我該怎麼處理?”這種思考使觀課者不做旁觀者,而是置身其中。第三,需要思考議課時交流什麼和怎麼交流。

  3、讓教師在反思中提升。

  教學反思,就是教師在教育理論指導下,分析、反省自己的思想、觀念和行爲,作出理性的判斷和選擇,這是一種特殊的自我批判性思維活動。從某種意義上講,反思力決定着教師的實踐力、研究力。

  (三)、加強教研組建設,是培訓的重中之重內容

  教研組是學校的細胞。細胞活力愈強大,學校的生命力也就愈強大。學習型教研組建設是成小努力的方向。下面,打算採取以下活動:

  (1)提問式學習:教師先提出問題,經篩選後,由教研組長召集全體組員收集信息,最後由組長彙總全體組員意見相互解答問題。

  (2)網絡學習:學科組不定期給教師們推薦網站。讓教師們參與學習、論壇,延展學習的空間。

  (3)專題性學習:即在一定時間內安排相同主題的連續性研討學習,使業務學習的方向性更強。先後組織語文教師學習了《於永正作文教學藝術》、《丁有寬讀寫結合法》、《梳理課堂——竇桂梅“課堂捉蟲手記”》以及李吉林老師的《情境教學法》等。爲提高老師們的文學修養,還要求老師們利用假日讀名著。數學教師繼續學習吳亞萍教授所著的《小學數學教學新視野》。

  (四)課題研究。

  1、開展“震後恢復”教育科研微型課題的研究,特別是要着重研究“5.12”地震後,老師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和困惑。在研究過程中要着力關注三個“有效”,即:有效策劃,有效實施、有效反思。

  2、繼續開展“長程兩段式”集體備課活動。

  各年級備課組要嚴格按照教導處的要求繼續開展“長程兩段式”集體備課。要以重點課、難點課爲研究重點,在組長帶領下以自主學習和集體學習相結合,正確認識“長程兩段式”教學策略的含義,認識“長程兩段式”教學對於促進學生成長的意義。加強研究、加強實踐、加強交流(備課組內、a61網絡)加強課例研究總結。要以“同上(同磨)一節課”爲切入點,即同樣的內容提倡讓不同的教師來執教,在觀摩的基礎上進行評價和反饋,通過提供互相比較的“樣本”,促進教師思維碰撞,促進共同提高。

  3、繼續開展“學科教學中學生學習能力”培養活動。領導小組、各研究小組各施其責。各研究小組繼續依據科學理論和課程標準,仔細分析課程標準中的學習能力要求,在此基礎上構建出本學期學生髮展的能力目標,形成具體的單元學習能力目標,找準單元學習能力培養的關鍵和重點,讓老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有具體的發展標準。組織對重難點課研究活動,引領本組教師在教學中有效的實施,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