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食品安全培訓工作計劃(通用3篇)
食堂食品安全培訓工作計劃 篇1
具體內容:
食品安全與識別
培訓時間:
20xx.02.20
培訓地點:
會議室
培訓人員:
全體教師
培訓形式:
講座
一、什麼是食品質量安全?
食品質量安全是指食品質量狀況對食用者健康、安全的保證程度。包括三方面內容:
一是食品的污染導致的質量安全問題。例:生物性污染、化學性污染、物理性污染等。
二是食品工業技術發展所帶來的質量安全問題。如:食品添加劑、食品生產配劑、介質以及輻射食品、轉基因食品等。
三是濫用食品標識。例:僞造食品標識、缺少警示說明、虛假標註食品功能或成分、缺少中文食品標識(進口食品)等。
二、食品或者其包裝上的標識必須真實,並符合下列要求:
①有食品質量檢驗合格證明;
②有中文標明的食品名稱、生產廠廠名和廠址;
③有中文標明的食品規格、重量、所含主要成分的名稱和含量;需要事先讓消費者知曉的,應當在外包裝上標明,或者預先向消費者提供有關資料;
④在顯著位置清晰地標明生產日期和保質期;
⑤實行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的食品,還必須加貼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標誌;
⑥銷售散裝食品的,經營者應當向消費者明示食品名稱、產地、生產企業、生產日期和保質期。
三、如何判別僞劣食品?
僞劣食品猶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但人們在日常購物時卻難以識別。《僞劣食品防範“七字法”》,以通俗易懂易記的方式引導消費者強化食品安全自我防範,以期使僞劣食品因缺乏市場而退出市場。
防範“七字法”:即防“豔、白、反、長、散、低、小”。
一防“豔”。對顏色過分豔麗的食品要提防,如目前上市的草莓象蠟果一樣又大又紅又亮、鹹菜梗亮黃誘人、瓶裝的蕨菜鮮綠不褪色等,要留個心眼,是不是在添加色素上有問題?
二防“白”。凡是食品呈不正常不自然的白色,大多會有漂白劑、增白劑、麪粉處理劑等化學品的危害。
三防“長”。儘量少喫保質期過長的食品,3℃貯藏的包裝熟肉禽類產品採用巴氏殺菌的,保質期一般爲7—30天。
四防“反”。就是防反自然生長的食物,如果食用過多可能對身體產生影響。
五防“小”。要提防小作坊式加工企業的產品,這類企業的食品平均抽樣合格率最低,觸目驚心的食品安全事件往往在這些企業出現。
六防“低”。“低”是指在價格上明顯低於一般價格水平的食品,價格太低的食品大多有“貓膩”。
七防“散”。散就是散裝食品,有些集貿市場銷售的散裝豆製品、散裝熟食、醬菜等可能來自地下加工廠。
四、什麼是食品摻假、摻雜和僞造?
(1)“摻假”是指食品中添加了廉價或沒有營養價值的物品,或從食品中抽去了有營養的物質或替換進次等物質,從而降低了質量,如蜂蜜中加入轉化糖,巧克力餅乾加入了色素,全脂奶粉中抽掉脂肪等。
(2)“摻雜”即在食品中加入一些雜物,如腐竹中加入硅酸鈉或硼砂;辣椒粉中加入了紅磚木等。
(3)“僞造”是指包裝標識或產品說明與內容物不符。
摻假、摻雜、僞造的食品,一般應由工商行政部門處理。對影響營養衛生的,應由衛生行政部門依法進行處理。
食堂食品安全培訓工作計劃 篇2
爲了提高員工專業操作技能和安全防範知識,增強員工的綜合素質,在原有知識面的基礎上不斷向員工灌輸新知識、新理念。以拓展員工的知識面,從而更好地工作,特製定本年度培訓計劃:
一、食品安全標準
(1)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農藥殘留、生物毒素、重金屬污染物質以及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物質的限量規定。
(2)食品添加劑的品種、使用範圍、用量等規定。
(3)對與衛生、營養等食品安全要求有關的標籤、標誌、說明書的要求。
二、採購記錄要求
(1)建立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相關產品的採購記錄制度。
(2)採購記錄應當如實記錄產品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批號、保質期、供貨者名稱及聯繫方式、進貨日期等內容;或保留載有上述信息的進貨票據。應當按照產品品種、進貨時間先後次序整理採購記錄及相關資料,並妥善保存以備查驗。
三、加工操作規程
(1)在製作加工過程中應當檢查待加工前食品及食品原料,發現有腐敗變質或其他感官性狀異常的,不得加工或使用。
(2)貯存食品原料的場所、設備應當保持清潔,禁止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個人生活用品,應當分類、分架、隔牆、離地存放食品原料,並定期檢查、處理變質或超過保質期的食品。
(3)應當保持食品加工經營場所的內外環境整潔、消除老鼠、蟑螂、蒼蠅和其他有害昆蟲及其孳生條件。
(4)應當定期維護食品加工、貯存、陳列、消毒、保潔、保溫、冷藏、冷凍等設備與設施,檢驗計量器具,及時清理清洗,確保正常運轉和使用。
(5)操作人員應當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及佩戴健康證。
(6)需要熟練加工的食品,應當燒熟煮透;需要冷藏的熟製品,應當在冷卻後及時冷藏;應當將直接入口食品與食品原料或者半成品分開存放。
(7)製作涼菜應當達到專人負責、專室製作、工具專用、消毒專用和冷藏專用的要求。
(8)用於餐飲加工操作的工具、設備必須無毒無害,標誌或者區分明顯,並做到分開使用,定位存放,用後洗淨,保持清潔;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工具、設備應當在使用前進行消毒。
四、食品檢驗
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依法開展抽樣檢驗時,被抽樣檢驗的食品、加工經營者應當配合抽樣檢驗工作,如實提供被抽樣品的貨源、數量、存貨地點、存貨量、銷貨量、相關票證、臺賬等資料。
五、過程控制要求
1、採購驗收要求
(1)採購的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等應符合國家有關食品安全標準和規定的有關要求,並應進行驗收。
(2)採購時應索取購貨憑據,並應查驗供貨者的許可證和食品合格的證明文件,做好採購記錄。
2、過程控制要求、貯存要求
(1)貯存場所、設備應當保持清潔,無黴斑、鼠跡、蒼蠅、蟑螂等,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個人生活用品。
(2)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使用應遵循先進先出的原則,並對變質和過期的及時進行清理銷燬。
(3)冷藏、冷凍櫃(庫)應有明顯區分標識。冷藏、冷凍貯存應做到原料、半成品、成品嚴格分開,植物性食品、動物性食品和水產品分類擺放。冷藏、冷凍的溫度,應分別符合相應的溫度範圍要求。冷藏、冷凍櫃(庫)應定期除霜、清潔和維修,檢驗溫度(指標)計。
3、粗加工與切配要求
(1)加工前應認真檢查待加工食品,發現有腐敗變質跡象或者其他感官性狀異常的,不得加工和使用。
(2)食品原料在使用前應洗淨,動物性食品原料、植物性食品原料、水產品原料應分池清洗,禽蛋在使用前應對外殼進行清洗,必要時消毒處理。
(3)易腐爛變質食品應儘量縮短在常溫下的存放時間,加工後應及時使用或冷藏。
(4)切配好的半成品應避免污染,與原料分開存放,並應根據性質分類存放。
(5)切配好的食品應按照加工操作規程在規定時間內使用。
(6)已盛裝食品的容器不得置於地上。
六、記錄管理要求
(1)人員健康狀況、教育培訓情況、原料採購驗收、加工操作過程關鍵項目、食品安全檢查情況、食品留樣、檢驗結果及投訴處理結果,發現問題後採取的措施等均應記錄。
(2)各項記錄均應有執行人員和檢查人員的簽名。
(3)各崗位負責人應督促相關人員按要求進行記錄,並每天檢查記錄的有關內容。食品安全管理人員應該經常檢查相關記錄,記錄中如發現異常情況,應立即督促有關人員採取措施。
七、食品安全事故處理
1、食品經營者或加工者應當制定食品安全事故處置方案,定期檢查各項食品安全防範措施的落實情況,及時消除食品安全事故的隱患。
2、食品經營者或加工者,發生食品安全事故,應當立即封存導致或可能導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及用具、設備設施和現場,在第一時間內向所管轄的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報告,並按照相關監管部門的要求,採取控制措施。
3、食品經營者應當配合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進行食品安全事故調查處理,按照要求提供相關資料和樣品,不得拒絕。
食堂食品安全培訓工作計劃 篇3
根據《縣20xx年食品安全教育培訓實施方案》要求,結合我單位實際,特製定本方案。
通過深入開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案件警示教育,增強食品經營者的法律意識和誠信責任。廣泛普及食品安全科普知識,提高食品安全的辨假識假和預防應對風險的能力,提高監管人員的責任意識、業務素質和管理水平。營造人人關心、人人維護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圍。
(一)對我縣區域內酒類、肉類生產經營企業、商戶集中進行食品安全生產、警示教育、相關法律知識的培訓,主要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人員保障每人每年不少於40小時培訓時間,確保生產源頭食品安全。
(二)商務綜合執法大隊人員集中進行食品安全監管專業培訓,每人每年不少於40小時的培訓時間,確保執法的準確性和實效性。
(三)食品安全宣傳教育,重大節假日前將酒、肉類食品安全管理的《條例》、《辦法》以宣傳單、牌匾的形式進行發放和公示,並設立展位現場講解酒、肉類食品安全的相關法律法規,以及酒類真僞辨別的相關知識。使食品安全深入人心。
(一)工作部署階段。結合我局職責,制定具體的教育培訓工作實施方案,明確20__年食品安全教育培訓工作重點內容和意義。
(二)工作實施階段。7月21日至11月31日,認真組織實施教育培訓工作方案,按照計劃安排開展教育培訓工作。
(三)工作總結階段。12月1日至12月12日,對食品安全教育培訓工作開展情況,尤其是本轄區或監管領域內是否完成20__年工作目標及取得的成效進行全面總結。
一)認真組織,切實落實。食品安全是民生的重中之重,我們一定要認清其重要性,認真組織、落實方案,嚴格按照計劃執行,將食品安全深入人心,將食品安全工作落實到位。
二)科學分工,層層落實。有分工的進行落實方案。把每項培訓任務分工到科室,有序的進行組織,做到點面結合,統籌進行。
三)建立培訓評價機制。把培訓內容、實際效果、平時抽查情況多點結合作爲培訓成果檢驗標準。確保培訓的實效性。
四)倡導、鼓勵開拓創新,積極推動開展食品安全教育培訓示範點創建活動,總結經驗,逐步推廣。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