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思想個人總結(精選3篇)
小學生思想個人總結 篇1
在接到義工實踐活動通知之後,我和同班的幾個同學結成勞動小組,一起參加義工活動,經過對學校周邊的情況的考慮和同學們的討論,大家決定在校園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義工勞動,這樣既能美化校園環境,又使自己體會到做義工的苦與樂。
我們都渴望在一箇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的地方生活。我們都渴望在一箇整潔溫馨的環境中工作學習。優美的校園環境,會使我們在學習時,心情舒暢;優美的校園環境,會讓我們懂得珍惜,學會愛護;優美的校園環境,彰顯每個人的素質,體現整個學校的道德風貌。
然而,走在校園裏,小廣告歪歪斜斜,一層蓋過一層;教室裏,遺落在課桌上的垃圾比比皆是;校園甬路上,瓜子殼、果皮、紙屑、廢棄塑料瓶隨處可見;這一切,都與文明校園的形象極不相稱,與我們追求美好環境的願望大相徑庭。所以經過大家討論,我們決定把這次義工活動的內容定爲清理校園內的小廣告,美化校園環境。
第一次參加義工活動,心中有着幾分欣喜和感動,下午,我們帶上了抹布,刷子,小刀,掃把,盆等工具一起開始清理校園內的小廣告,我們首先清理了宿舍樓中的小廣告,然後又到了熱水房。廣告被貼的一層一層,粘在一起,揭不下來,我們用刷子先把紙面刷的潮溼,再用小刀,一點點的刮下來,紙漿混着膠水粘粘稠稠的粘在我們手上,還有一些碎碎的小紙屑,我們都沒有戴手套,儘管是在晴朗的下午,溼着的雙手被風一吹還是冷極了。我們一邊清理廣告,一邊打掃地面,清理下來的廣告碎屑也不能隨意丟棄,所以我們每清理完一箇地方都會把周圍的地面衛生也打掃一下。大家在一起忙忙碌碌卻又有說有笑的,不知不覺就過去了一箇下午,看着被清理乾淨的牆面大家都有一種說不出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我瞭解到所謂義工就是指在不計物質報酬的情況下,基於道義、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責任,爲改進社會而提供服務,貢獻個人的時間及精力的人和人羣。但是我認爲義工不僅僅是義務勞動,更是一件有意義的勞動。因爲做義工不僅讓你發現所做的事情對別人有利,而且對自己也很有價值。我們所做的義工工作應該是尋找生命意義的工作。另外我們認爲做義工最重要的是一份心,一份願意比人家多喫苦的心。我國古人早就告戒我們:勿以事小而不爲。而我們義工就是要向小事看起:做到小事時時爲,大事集體爲。
通過義工活動,我們不僅方便了他人,美化了校園環境,而且對我們個人而言,義工活動也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首先,能奉獻社會。義工通過參與志願工作,有機會爲社會出力,盡一份公民責任和義務。其次,能豐富生活體驗。義工利用閒餘時間,參與一些有意義的工作和活動,既可擴大自己的生活圈子,更可親身體驗社會的人和事,加深對社會的認識,這對義工自身的成長和提高是十分有益的。另外,它也提供學習的.機會。義工在參與義工工作過程中,除了可以幫助人以外,更可培養自己的組織及領導能力。學習新知識、增強自信心及學會與人相處等。
處於這個時代的我們,大多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對我們的寵愛,使我們對勞動的概唸了解膚淺。這次的義工勞動,使我們體會到了集體的力量、集體的溫暖,也讓我親身體會到了勞動的光榮感。老師有意識地組織了我們去參加力所能及的義工勞動,讓我們對勞動有一箇
更深入的認識,讓我們親身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和勞動的光榮,讓我們重視勞動,重視自己的勞動成果。義工勞動也同樣加強了我們的勞動觀念,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這次義工勞動啓示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必須持之以恆,不達目的不罷休。勞動如此,學習工作也如此,只有認定目標,腳踏實地,才能“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我會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發揚喫苦耐勞的優秀品質,正視一切挫折,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義工勞動培養了我們的社會實踐能力,它使我認識到:課本知識是不夠的,應積極投身於社會實踐,經風雨,見世面,豐富人生閱歷,爲以後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爲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義工勞動還培養了我們的責任心,使我們懂得回報父母,回報社會的重要性,它使我們認識到: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我要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盡職盡責,鞠躬盡瘁,喫苦在前,享受在後,努力做一箇合格的社會主義新人。
小學生思想個人總結 篇2
一眨眼,學期又過去了,這一學期,我們在忙忙碌碌中度過,收穫也不少。
回首這個學期品德教研組的工作,我們品德教研組的每一位老師都兢兢業業、勤勤懇懇、踏踏實實,根據開學初期制訂的教學工作計劃、教研組活動計劃,以新課程的基本理念爲指導,從規範入手,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積極進行教學改革研究。一學期來有讓人會心微笑的成績,但也有還需努力的地方,爲了在今後的工作中揚長避短,現將本學期工作總結如下:
1、學習理論,更新教育觀念。本學期採用多種學習方式閱讀了《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及其相關教學雜誌,如:《小學德育研究》。七年級上期思想品德教學計劃我們利用課餘時間多多閱讀相關教育刊物上的教學實例,儘可能地爲老師們提供一箇學習、擴展的空間。通過學習,老師們確立了新的教學觀念,用課改精神統帥自己的教學行爲,充分發揮品德課的德育功能。
2、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計劃將教師從煩瑣的備課工作中解脫出來,提高備課的質量和信息收集的能力,把解放的時間用於“磨好課”。備課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八年級下冊思想品德教學計劃突出學生活動、合作學習、探究方式,以教學方式的改革帶動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3、立足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是老師和學生交流、教師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主要途徑之一,我們品德組一直把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作爲一箇目標。課前帶領學生蒐集資料,把更多的社會生活引入課堂,結合品德學科的特點,我們品德組的老師及其重視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把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納入到日常的教學中,滲透到具體的教學行爲中。在學期末的.縣學科檢測考試中,據學生反饋情況較好。
4、教學實踐與科研相結合,提高教學質量。這個學期,我們教研組進行了“整合教育教學資源,構建和諧教育教學模式”的系列探研討,下一步將按方案開展實踐活動。組內的老師雖然都是擔任了語數教學,有的還兼班主任工作,但依然能在品德的教學中開創出一片美好的天地,有了一定的收穫。有許多老師積極撰寫了品德論文參加縣、市級評比。在此非常感謝一些班主任老師能積極參與到品德教學研究中來。
今後爲了讓兒童的品德在生活裏萌芽,讓兒童的生活在笑聲中飛揚。我們將繼續努力,不斷實踐,更好地推進教學改革,推進素質教育,更新教學理念,進一步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
小學生思想個人總結 篇3
經過一年改革重組之後的方向轉變,記者團已漸漸走入正軌,記者團在老師和記者們的共同努力之下,意氣風發、大步向前,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在宣傳校園活動的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採編部作爲記者團第一大部門,肩負了對校園活動的採寫工作。採編部的採寫能力直接關係到整個記者團的形象以及水平,因此,管理好採編部,使採編部科學、合理、和諧地運作,是採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上學期,採編部的工作重心放在提高記者的採寫能力和增加記者對記者團的榮耀感。
一、內部新聞寫作探究會。在老師的指導下,採編部各項工作開展順利,完成了201x年度的招新工作。採編部內部召開了數次新聞寫作的培訓會議,在提高新記者的寫作能力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績。
二、啓動“傳幫帶計劃”。“傳幫帶計劃”以老記者帶新記者的形式採訪學校的老師或成績突出工作者,把相應的採訪文章上傳在陽光課堂,激發新記者的積極性,在某種程度上抬高了新記者的採寫能力,增加他們信心。
三、開設後臺帳號,負責“師大要聞”的上傳工作,增加了記者發稿的數量,提高了他們的積極性。
四、負責校報特別策劃專欄的策劃寫作,有步驟地提高自身的統稿和策劃能力。
在增加記者對集體的榮耀感上,採編部先後召開幾次內部會議,強調記者團在學校媒體中的重要作用,然收效不明顯。
縱觀上學期採編部的各項工作,察覺以下問題:一、記者採寫新聞的積極性不高,二、記者對團隊的認同感不足,三、記者團在我校的影響力不夠。
記者的新聞採寫能力不足,主要歸根於對集體的認同感不夠,對集體的榮譽感不高,是因爲記者團在我校的影響力不夠。既然無法改變記者的想法,那麼,記者團要改變現有的狀況則需要從外部着手,只有當記者團在學校享有較高的影響力,則他們對集體的認同感自然出來。
一、組織紀律。完善記者團內部的激勵、獎罰機制,爲文本方式確定下來,但機制應該易懂,人文、合理化。
二、對各學院記者團施加影響,有步驟地讓各學院在思想、方針上逐步趨同記者團。
三、可定期在全校範圍內實行徵文比賽,使各學校各社團對記者團有更深的認識。
四、針對雁山校區,實行校園活動宣傳板式的宣傳模式。在宣傳板上貼上最新出版的校報以及校報等有關的徵文啓事。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