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教師培訓總結(精選6篇)

中職教師培訓總結 篇1

  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務是組織建立良好的班集體,中心任務是促進班集體全體成員全面發展。那麼,如何在實踐中建立良好班集體呢?這樣的一箇問題是困擾着每一箇剛當班主任的新教師。通過彭老師的分享,讓我有了初步的計劃。首先,帶領全體學生來一次對教室的大掃除,通過這個勞動的過程,初步的瞭解每一箇學生的個性特點。其次,組織學生開展一次風采展示會,通過風采展示會對學生進一步瞭解,有了這兩次活動作爲基礎,就可以初步任命班幹部,選擇膽大、心細、能控場的小朋友任命爲臨時班幹,同時提醒他們,管好別人之前,首先要管好自己,以身作則。再次說明,如果做的不好就會被撤職,這樣在之後,如果他們被撤職替換時,也不會有過多的情緒,在初步的任命班幹後,就需要對他們進行培養,讓他們樹立一種正確的爲班級服務的價值觀念,同時,也需要多次強調約束他們,時刻提醒他們,需以身作則,否則不能讓其他同學信服。而在實踐中發現,有些班幹任命後會將重心偏移到他所管理的事物上,從而影響了學習,我便對班幹增加了一箇要求,在職班乾的成績不能下降,這樣對於一些不能平衡天平的班幹而言就有了警示作用,讓他們時刻保持警惕。班幹不怕多,事事可細分,保證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這是彭老師分享的很重要的一點,在實踐中,這一點的良好運用能讓班級秩序或其它方面良好運行。

  在初步的任命班幹後,班級的基本秩序已形成,此時是確定班規與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重要時刻,班規的制定應是民主的,是對學生既有促進作用又有制約作用的,制定符合該階段兒童身心發展的’班規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內容。良好班集體成熟的標誌是形成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班風,而培養正確輿論和良好班風,則需要班主任身先士卒、以身作則。一年級小朋友模仿能力較強,在日常行爲上,班主任要格外注意自身行爲,確保爲學生樹立正確的行爲規範。

  通過學習實踐,將彭蓮鈺老師分享的班主任工作十八點內容進行了運用,其中十點內容的運用使得班集體逐步朝着良好班集體的方向發展,而剩餘八點的內容還需進一步的學習理解。

中職教師培訓總結 篇2

  8月15日上午八點五十,我正式打開直播間,走進鐘有偉老師的英語專題講座,兩個小時的時間,我們時而互動,時而研討,時而贊同。鍾老師的課堂上有這麼一句話觸動了我的心絃:調整自己的心態,降低自己的姿態和學生做朋友,真正走進學生的心裏。

  畢業這麼多年的時間,我自認爲是學生比較喜歡的老師,能從學生的角度去跟他們交流學習,溝通,但是,近兩年來,我越來越覺得自己不知道如何走進他們的心裏,也不知道如何去讓他們更喜歡英語,我越來越覺得自己是不是年齡的原因,而產生了所謂的代溝。在私底下,我也常聽見能產生共鳴的聲音:“現在的孩子越來越不好教,有時候簡直就是無法教。”“現在當教師的真難,要每天想辦法適應學生。”

  當遇到學生不完成作業或考試不理想時,我總是不自覺地把他們和我之前教過的歷屆的`學生比較,比較之後心情的沮喪是不言而喻的。我不知道該如何與我的學生繼續相處下去,我不知道該如何與這羣幾乎有些冥頑不化孩子們“對峙”下去。事情往往會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峯迴路轉。今天鍾老師的這句話,讓我認識到了自己作爲一名教師近兩年來不自覺的產生一箇致命的弱點:我總是在站着看學生!我總是把自己當作“老師”!

  每一位教師的內心深處都希望得到學生的尊重和喜歡。一見學生“犯規”就心煩氣燥,對學生嚴厲批評,結果常常將自己放在學生的對立面,師生之間變的生疏,學生不信任老師,不服老師,甚至不體諒老師一番苦心。因此學會放低姿態,蹲下來和孩子說話,彎下腰與學生交流,表面上是一種習慣動作,而這一動作後面卻是老師對待學生的平等和尊重的姿態。

  羅丹有句名言:“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用欣賞的眼光看學生;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得到快樂,讓學生髮現自己的價值,並讓他們從我不行變成我能行。

  做一箇學生喜歡的老師,要學會做到即是良師又是益友,擺正心態,放平姿態,用心和他們交流,我相信,面前的每一位可愛的孩子都會對我們綻放出最甜的笑容!

中職教師培訓總結 篇3

  很榮幸來到XX學院,進行爲期90天的脫產學習培訓。在這裏認識了來自全省各地的百餘位優秀的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有來自北京、南京等高等學府的信息技術方面的專家、教授爲我們上課,真叫我受益匪淺。通過兩天的學習,我深刻認識到自己是那樣的學識淺薄,自己需要學習的東西是那樣的多,我一定要珍惜自己在東師的每一天,在東師上的每一節課,珍惜這次難得的培訓機會,充實自己。

  我自20__年參加工作至今已經有10個年頭,教信息技術也有六七年時間了。自以爲自己會教信息技術了,但10號上午聽了XX老師的課後,真是叫我茅塞頓開。我發現我錯了,發現自己身上存在那麼多的不足之處,這幾年我的信息技術課都上“錯”了。

  XX老師說:教師要有課程意識……要用教材教學,而不是教教材……教師要注意學生能力的培養,不培養‘奴隸式’的軟件使用者……

  回想在我已前的教學中,我恰恰犯了XX老師所說的錯誤,我缺少所謂的課程意識,關注的不是學生能力的培養,而是學生是否學會知識、學會操作。只要課堂上學生學會了所謂的操作,能夠把老師的範例做出來就OK了。什麼創新思維、什麼發散思維、什麼創造力,我根本就不重視,也從來沒重視過……我培養出來的學生不就是XX老師所謂的“奴隸式”的軟件使用者嗎?我又怎能怪學生不會舉一反三、獨立創作呢?

  “學然後知不足”,知不足纔可以改正,我一定要充分利用這次培訓學習的機會,在以後的學習中認真聆聽專家教授的講座,做好培訓筆記,用知識武裝自己,改正自身存在的不足之處,使自己成爲一名優秀的信息技術教師。

中職教師培訓總結 篇4

  很榮幸來到x學院,進行爲期90天的脫產學習培訓。在這裏認識了來自全省各地的百餘位優秀的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有來自北京、南京等高等學府的信息技術方面的專家、教授爲我們上課,真叫我受益匪淺。通過兩天的學習,我深刻認識到自己是那樣的學識淺薄,自己需要學習的東西是那樣的多,我一定要珍惜自己在東師的每一天,在東師上的每一節課,珍惜這次難得的培訓機會,充實自己。

  我自20xx年參加工作至今已經有10個年頭,教信息技術也有六七年時間了。自以爲自己會教信息技術了,但10號上午聽了單麗老師的課後,真是叫我茅塞頓開。我發現我錯了,發現自己身上存在那麼多的不足之處,這幾年我的信息技術課都上“錯”了。

  單麗老師說:教師要有課程意識……要用教材教學,而不是教教材……教師要注意學生能力的培養,不培養‘奴隸式’的軟件使用者……

  回想在我已前的教學中,我恰恰犯了單麗老師所說的錯誤,我缺少所謂的課程意識,關注的不是學生能力的培養,而是學生是否學會知識、學會操作。只要課堂上學生學會了所謂的操作,能夠把老師的範例做出來就OK了。什麼創新思維、什麼發散思維、什麼創造力,我根本就不重視,也從來沒重視過……我培養出來的學生不就是單麗老師所謂的“奴隸式”的軟件使用者嗎?我又怎能怪學生不會舉一反三、獨立創作呢?

  “學然後知不足”,知不足纔可以改正,我一定要充分利用這次培訓學習的機會,在以後的學習中認真聆聽專家教授的講座,做好培訓筆記,用知識武裝自己,改正自身存在的不足之處,使自己成爲一名優秀的信息技術教師。

中職教師培訓總結 篇5

  兩個月的培訓已經結束,通過此次培訓,真的讓我受益匪淺。從培訓課程的總體安排來說,對於我們剛踏入教師行業的學生而言,真的是一路指引。通過學習,讓我們理清了教學步驟,完善了教學知識體系,增強了我們對教育工作的認識和理解,更激勵我奮發向前,爲我們的日常教學確定了方向。從理論轉變爲實踐,這是從量變到質變的跨越,更加快了我們成長的速度。因此,感謝那些爲我們授課的教師們,他們的知識與經驗是我們所需要的催化劑,非常感謝他們的分享。

  在此次培訓中,讓我收穫最多的是彭蓮鈺老師關於班主任工作的經驗分享,通過彭老師關於班主任工作分享的十八點,讓我對班主任工作有了更明確的方法,更加清晰的解讀了班主任工作的職責,發展了教師職業道德觀念。

  關心關愛學生,用讚美的’語言去表揚學生。通過實踐發現,適當的表揚能夠讓學生約束自己,而過度的表揚,卻會讓學生驕傲自滿,從而適得其反。因此,在表揚之外,要及時的發現不足,在表揚中加入“但老師還發現了你存在的一點小問題,如果能改正就更好了。”這樣可以讓學生較長時間的保持在教師期待的範圍內,並且不斷的改善自己的行爲。

中職教師培訓總結 篇6

  20xx年暑期於7月20日至8月15日,我很榮幸地被學校派去合肥師範學院,參加安徽省中職教師“計算機應用類”培訓。培訓於7月20日報名,7月21日正式開始,中間7月31日下午至8月5日5天半放假(因沒有週六週日,校方解釋是把週六週日集中在一起放假,沒有安排教師教學,機房也未開放),於8月14日結束(註文件上是17日結束,但學校14日就結束了)。整個培訓一共20天。培訓內容學習了PS圖像處理,還有網頁三劍客軟件(Flash、Fireworks、Dreamweaver)學習,另外有簡單的課件製作(注:教的是用PPT做課件所以說簡單)。另外學習了幾個講座,有關於中職教育改革方向以及信息技術教學論、課程教學論方面的講座。在這次培訓中,我一直認認真真學習,從未請假,從未缺課,非常珍惜學校給的這次機會。下面就這次學習過程中的一些體會總結如下:

  一、參加“中職教育改革方向”講座的體會

  於20xx年8月7日上午在合肥市工商管理學院,所有參加20xx安徽省暑假培訓的教師(中職高職所有專業在內)大家在一起學習了這個講座。主講人是石偉平博士(華東師範大學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這個講座雖然名爲“當前我國中職專業課程改革若干問題的思考”,但因爲在座的有中職教師有高職教師,所以並不是只針對中職課程改革,而且可能因爲教授研究方向的原因,他講得還是高職專業課程改革比較多,中職的講得少一些。中心思想是“高職要立足於質量,立足於就業,而中職要立足於專業,擴大規模”,意思是說辦高職一定要強調專業質量,寧願減少專業,也要強化專業,儘量使學生能學到東西,方便就業。而中職要大力發展,通過專業數量來求得規模的擴大。總的來說是一切圍着“專業”走。無論是高職、中職,有強力的專業都非常重要,課程改革不是哪一門課的改革,而是圍繞着專業來進行改革,無論怎樣改都是爲了專業在市場上更有競爭力,爲了專業的教學質量能夠更強。爲了這個專業的學生能夠更多的對口就業。

  他在講座中提出了一箇“專業十步法”。

  1、職教課程開發決策(確定專業)確定某個專業的課程是否需要開發?

  2、職教課程目標開發(明確培養目標)開發這個專業的整個課程目標

  3、職教課程門類開發(確定主要課程)要達成整個課程目標需要開設哪些課程?

  4、職教課程結構開發(形成課程計劃)這些課程按什麼順序排列?如何進行課時分配?

  5、職教課程內容開發(“課標”開發)開發出每門具體課程應包含的工作任務及完成這些任務所需的知識、技能和態度,形成“課程標準”

  6、職教課程內容組織(教材開發)這些課程內容按什麼模式來組織?形成教材與教學輔導用書。

  7、職教教學模式選擇(確定教學模式)選擇什麼樣的教學模式來教這些內容?

  8、課程實施環境開發(設計教學環境)實訓基地/實訓中心/實訓室的設計。

  9、課程評價方法選擇(確定評價方法)確定如何評價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掌握?

  10、課堂層面職教課程改造、

  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在實施課程前與實施過程中對課程的二度開發,優化已有課程方案。屬於校本課程開發範疇。

  中職改革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專業是學校覈心競爭力的體現。

  2、中職要謀求量的發展,儘量擴大規模,但在擴大規模的同時要注意“質量提高”和“特色發展”。

  3、走“精品課程”、“教學名師”、“教學團隊”、“教學成果獎”,打造精品專業。

  4、中職培養目標是技能型人才,高職培養目標是高技能人才。中職一定要強調操作技能和方便進行管理。

  5、中職就業的多元化,儘量使一半以上的學生可以自主進行再升學,進入專門的培訓學校和高職院校進行學習,目前安徽省高職招生指標太少。另外發達地區的中職如上海市職業學校有不少學生中職學完後直接通過學校到新加坡和澳門進行留學。這樣就大大減輕了就業壓力。

  6、什麼是人民滿意的職業學校。在這裏石教授提出了自己的標準:

  學生畢業後

  想就業的,都能“高質量就業”想升學的,都能“升成”想留學的,都能“留成”想創業的,都能“創業成功”!7、關於教材的問題:“教材”是一套“學習材料”,即“學習包”。包括教科書、學習輔導材料、參考資料、習題冊、答案、音像資料等,使學生能自主地學習。擺脫以前的教材就是一本書的觀念。要着力於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而不僅僅是知識到技能的簡單傳授。

  關於課改方面的問題

  1、在教學中要儘量引入“項目教學”,要會使用新教材!轉變教學行爲和模式!創新教學方法!(在這次培訓中,蕪湖、合肥兩地的參訓教師都提到市教育局教育研究室要求計算機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入“項目教學法”,不過具體什麼是項目教學法,他們自己也不大明白。在這次培訓中我們問了老師,老師也不大清楚,上教育學的不教計算機,教計算機的不研究教育學,自己也不用項目教學法,所以問了老師老師也講不清楚。)

  2、教學環境可以改變教師的教學行爲和方式。離開教學環境談課改往往收穫不大。例如大家都知道把投影儀放在機房前面,一面教一面學學習效果很好(如中心機房一樣)。但因爲條件所限,學生先在多媒體教室裏學兩節課,過兩天再到機房去,往往就忘了,結果到了機房老師還要再講一遍,浪費時間。另外會有一半學生在多媒體教室怕聽課,反正聽了也沒得做,造成多媒體教室上課效果不好和時間上的浪費)

  3、課改成功於否,主要在於看結果,而不是看學校是否大張旗鼓鼓地進行課改。如果教師沒有積極地參與,無動於衷,他們中大多數仍是課程改革的“旁觀者”,那麼,這一場課改只是政府官員、課程專家、職校校長之間的自娛自樂、卡拉OK!任何教育改革,尤其是課程改革,沒有教師的參與,是不可以成功的!(注:這是石教授的觀點,從其課件中原文摘錄)

  二、與同行交流的體會

  在這次培訓中,遇到了以前的一箇函授同學,他現在在繁昌職教中心上班,從事職教也有十多年時間。他提到他們學校有一箇計算機班是和北大青鳥聯辦的,已經辦了有兩年時間。一箇班有四十幾名學生,這四十幾名學生畢業時發兩個證一箇是中職證,一箇是北大青鳥證。這個班相對於其它班,每學期多收1000元學費。前四個學期下來多收4000,第五個學期和第六個學期安排就業,不另外多收費。這個班文化課適量減少(語數英等課程相對其它專業都會減少課時數),計算機專業課增多,而且全部泡在機房上,不上多媒體。學校專門建了一箇機房就給這個班用,其它班不用這個機房,保證這個班的學生每天至少有半天在機房裏。學生在校兩年時間要考各種證,考證通過後,學得較好的同學由北大青鳥推薦就業,找計算機方面的工作,學得一般的由學校推薦就業(各個方向)。據他講,他們的這個班學習兩年下來,有二十個學生由北大青鳥對口推薦就業,剩下來的二十幾個由學校推薦就業。這個班的學習科目全部由北大青鳥統一安排,教師全部到北大青鳥免費培訓(在北京總部培訓,雖然是免費,但是食宿由學校自費),認證通過後纔有資格教學。學習教材全部由北大青鳥統一配,主要是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和項目教學法進行教學。學習內容有軟件編程,還有網頁三劍客,動畫製作等方面,還包括一些簡單的計算機網絡知識,方向是軟件編程人員和網頁製作人員以及網絡維護人員。

  回來後我在網上查了一下,發現不光繁昌職教中心辦了這個班,而且寧國職教中心也辦了個北大青鳥班,建議學校調查一下,看寧國和繁昌的這個班,辦得怎麼樣,如果真得學有所得,學生能夠對口就業的話,那麼我覺得我們學校也能試着辦一下。雖然我們縣經濟不發達,辦這個班的難度會比較大,但是不試着走聯合辦學的路子,以現在的教學模式,很難解決計算機專業學生對口就業的問題。我想,學生兩年的時間泡在機房裏,如果他對計算機感興趣的話,總能多學點東西。

  三、信息技術教學法中的一種“WebQuest”教學法

  在這次培訓中,聽了一箇信息技術教學法的講座,主要講了“講授法”、“討論法”、“任務驅動法”和“WebQuest教學法”。其中前三個教學法,大家都是常用的,而最後一箇WebQuest教學法,相對於我們來說是一箇新教學法,不過據說在美國是90年代就開始運用了。

  WebQuest是美國聖地亞哥州立大學教育技術系BernieDodge(伯尼道奇)等人於1995年開發的一種課程計劃;WebQuest教學法是以網絡資源爲基礎的,圍繞某個主題進行的以探究爲取向的學習活動,又叫“網絡專題調查”,或“網絡主體探究”。

  短期WebQuest:大約持續13課時,目的是知識的獲取和整合;

  長期WebQuest:大約持續36課時,目的是深入分析、拓展和提煉知識教學過程是:選擇探究主題蒐集資料並設計WebQuest學案製作網頁實施教學總結和評價。

  其中最重要也是最麻煩的是編制學案這塊。學案是相對於教案來說的,教師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經驗和教學目的,將學習資源整合成Web網頁,用以幫助學生學習的資源整合。這個學案要求教師在網上把教案編成一箇個網頁串成的學案。由引言、任務、過程、資源、評價、結束語組成。

  它相對於普通教學法的優勢是資源來源廣泛、課程內容豐富,激發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提高學生高級思維能力。

  它相對於普通教學法的侷限性在於難度大、耗時多,需要學生保持積極性和高水平思維,過於依賴教學軟硬件環境。

  據培訓老師說,這種WebQuest教學法在美國已經是廣泛運用,在印度和香港等地也是用得比較多。不過我們培訓學員私下交流,沒聽說哪個老師在教學中用過這種教學法。

  網上有專門的WebQuest教學網站,可以上去看一看別的老師的學案是怎樣編寫的。

  四、計算機軟件學習

  在這次學習中有關於軟件的學習,主要學得還是PS圖像處理,在PS軟件學習中再深入學習了一下,另外感覺老師在教學中用的例子很好,回來教PS完全可以拿過來用。這次培訓結束時,大家考得也是圖像處理的高級證書,可見PS學習在這次培訓中所佔的份量。其它的網頁三劍客軟件學習,三門軟件大概各學了兩天,時間有限學得不多。Flash主要學了一些網頁中廣告條的製作,沒有詳細學習。Fireworks主要學了網頁主頁佈局如何畫如何切片,因參加培訓的學員不少是不教計算機的(有一半的不教計算機,教農業的教政治的教市場的等等都有,教數學的就算是計算機比較精通的了,聽這些老師說他們都是準備轉崗教計算機的。在培訓反饋會上,省教育廳工作人員批判了轉崗培訓的觀點,指出有些中職學校在參訓人員上沒有把好關),老師教網頁教學難度比較大,上到後來就不是教大家自己畫網頁佈局了,而是從老師畫的圖像文件中將圖形粘貼過來再自切片。網頁學了建一箇動態網頁,因時間有限,學得不多。

  最後學了兩天半課件製作,兩天學了ppt怎麼做課件(這個很簡單,基本上沒學什麼,都是已經會的),半天學了Authorware(時間太短,沒來得及學完,只學了幾個工具的應用)。從頭到尾沒講用flash做課件,很遺憾。感覺把課件製作辦成了計算機掃盲班,根本不象專門的計算機教師培訓班。

  以上就是我這次培訓的心得體會,因自己程度有限,只寫了這麼多,很感激學校給我這次機會參加培訓,在這學期也安排我教PS(也就是這次培訓主要學的軟件),我會認真教學,希望可以把培訓的收穫真真切切地運用到教學中去。以上心得體會請大家批評指正。在這次培訓中的一些講座和錄像,我會把它們拷到職教研究室的計算機上,其中就有石教授的講座課件(這是我第一次聽博士講座,是安徽教育廳請的,覺得還是挺重要的)。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