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二學期校本培訓工作總結範文(精選4篇)
2025年第二學期校本培訓工作總結範文 篇1
一、校本培訓內容
本學期學校校本培訓工作注重依靠減負手段增加教師的親和力,解決主體層面的問題;憑藉創新措施豐富活動,解決內容層面的問題;通過助人手段調節學校管理模式,解決管理層面的問題。由此,形成了主體減負、內容創新、管理助人爲核心的校本培訓實踐理念。
在主體上注重激發主體責任意識,在內容上精選有參與度的真實內容,在管理上將培訓深入到教學工作範疇。由此,本學期在堅持校本培訓的常規化、有序化開展的同時,更加註重校本培訓管理方式的創新、校本培訓實效的體現和校本培訓內容的調整等。
二、校本培訓特色
(一)主題設計強調切實載體
每學期初學校都會徵集各組教研活動特色和方案、備課組活動內容和主題、學校校本培訓計劃和要求,但這些方案在實踐過程中往往與新形勢、新需求不能完全吻合。爲保證校本培訓工作方向的準確性,學校採取了基於真實活動的調節策略。
基於真實活動的調節旨在結合學期活動任務,適時對原有計劃開展針對性的選擇,促使教研活動在真實情境、真實問題、真實素材的前提下開展,以保證教研活動的有效性。
如語文組本學期申報了《有效閱讀對學生學力提升的研究》的課題,圍繞該項研究逐一細化制定了關於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策略;數學組基於20xx年一師一優課活動感悟,引發了將名師錄像課引入課堂的成長策略;社會組基於課程整合運動趨勢,提出了歷史課程的拓展與整合的教研主題;體育組根據20xx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工程中關於教學計劃、設計、微課、反思的作業,提出了研磨主題;科學組教師根據市命題競賽結果,請一等獎獲獎教師開展了命題介紹;英語組根據八年級閱讀研討會經驗,調整爲學生文本閱讀的主題活動;綜合組則根據20xx拓展型課程評比活動,圍繞社團活動課程化開展了本學期的主題教研。
(二)活動展開注重責任意識
在活動開展過程中,往往通過簽到考勤、資料上交等方式進行督促管理。然這種形式上的管理,無法激勵教師對活動的全身心投入,由此,學校採取了爲提高責任意識的任務分工和強化教研行動。
所謂任務分工,是指全體教師人人蔘與,人人分享,人人擔當。通過圓桌會議的形式,每次活動輪流提出一箇問題,由其他教師下週做專題小介紹,依次循環。每週教研組或備課組活動,成爲案例分享和問題提出的循環過程。
強化教研行動,是指行政人員和教研、備課組長們定期參與教研活動,在相互交流和借鑑的基礎上完善管理體制,提煉教研精華。
(三)教研反饋旨在互評互學
活動開展後的教研反饋通常會採用研討會的形式的加以呈現,總體來看可能會出現反饋模糊的情況,爲強化反饋的有效性,促使活動爲教學發展服務,教研室採取了教學常規調研的優化策略。
作業反饋,明確反饋作業亮點、不足、優秀批改者;備課反饋,明確說明課件或任務單製作優秀者,集體備課形成、主題和成效;教學反饋,從作業、考試、上課三個環節評價教師的學生滿意度。然後經過數據統計整理,在組內橫向比較,在全校縱向比較,以此科學準確的評價教師校本培訓的有效性。
(四)成果展示側重示範分享
對於校本培訓過程中的優秀教師,在表彰的同時,更因注重對其成果的示範和分享,促進校本培訓成果向實踐的推廣。
示範分享平臺可以是行知講壇,也可以是年級段、組間、組內會議。學校爲優秀教研組提供了諸多平臺,能夠及時傳達和交流校本培訓建議。
數學組的“他山之石,名師分享”;語文組的“貼合教學,真實閱讀”;科學組的“以競賽比賽促學生成長,以教研教改促年輕教師發展”;英語組的“組本研修課題化,課題研究組本化”;社會組的“藉助學科整合與拓展,促進學科素養提升”;綜合組的“爲教學添色,爲學校服務”;體育組的“堅持晨訓,素質體育”都是通過示範分享活動得以推廣展現。
三、校本培訓成效
(一)物化成果
及時收集教師成果,彙編成冊。《20xx年教科研彙編》第1期:教學論文、案例課例、校本課程、德育論叢、組本研修、點評徵文;《20xx年教科研彙編》第2期:教學設計、導學案、讀書心得、教研論文;《20xx年教科研彙編》第3期:拓展性課程綱要、課題。
(二)協同並進
20xx年市局初中各學科教師命題競賽:市一等獎2人,市直三等獎1人;20xx年溫州市教育局第四屆中小學班主任基本功比賽市直一等獎1人;20xx論文評審市一等獎2篇、二等獎2篇、市直二等獎2篇、市直三等獎2篇;另公開課、指導學生獲獎等數量衆多。在教育教學、教育研究等方面協同並進,取得了不錯的階段性成果。
(三)各盡其才
教師在專業、自律、自助、互助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各項專業發展團隊,如微課團隊、信息化教學團隊、命卷團隊。
四、校本培訓反思
第一,各學科校本培訓主題豐富、形式多樣,但是這種方式也使得學校校本培訓主線變得模糊,因此需要有效執行學校統一的校本培訓工作方向,促使各方面成效能夠有效統一,促進學校教科研發展。
第二,校本培訓活動形式仍以公開課、講座等形式開展,爲促進培訓工作的有效性,可以更多的引入國內外的先進研討方式。這些研討方式可能需要更多的前期投入,但是基於實踐互動的研討效果可能會更加顯著。
第三,校本培訓的資料管理成爲教研室工作的一項壓力。每一項校本培訓後的專題報道、素材收集、資料彙編等工作,均需時間和精力去收集。需要創新管理方式,讓資料的採集工作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
2025年第二學期校本培訓工作總結範文 篇2
一、目標明確,制度保障,領導重視。
1、針對我校教師實際情況,我們分別制定了教師校本培訓計劃、教師繼續教育計劃。每位教師根據個人所需,制定了以課程學習爲重點的培訓計劃。
2、學校領導身先士卒,做好表率,重視學校教師的校本培訓工作,自覺加強理論學習,自覺參加上級部門組織的各種學習培訓,自覺參加校內組織的課改學習,廣泛吸收各類教育教學信息。
3、完善了校本培訓機制,健全了校本培訓體系,加強組織指導,使校本培訓逐步科學化、規範化、系列化,把各項培訓措施落實在實處,促進教師專業素質的不斷提高。
二、校本培訓內容豐富多彩。
1、師德培訓。
定期學習《教育法》、《教師法》、《義務教育法》等黨和國家重要的方針政策,學習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結合學校自身實際,開展職業道德教育,強化教師自我修養,提高教師職業道德素質,促進良好師德師風的形成。
2、新課程標準培訓。
組織教師學習新課程標準、課改理論,用新的教育教學觀念指導轉變爲教育教學行爲,積極探索教法的改進和學法的指導,探索課堂發展性評價和對學生個體發展性評價的管理體制。
3、利用浙江省師加網,開展中小學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定期進行教育理論和專業知識的培訓。
充分利用浙江省教師教育網平臺、師加網,根據教師實際需要和學科教學的特點、要求,組織教師學習心理學、教育學、現代教育理論、信息技術應用,以學科研究爲主要形式,鞏固、拓寬專業基礎知識,使所有教師有較紮實的專業知識,使教師能用理論指導教育教學行爲。
4、教育科研能力的培訓。
以各學科教研組、備課組爲單位,以課題研究載體,指導教師把教改科研與課題實驗、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結合,加大教科研能力培訓的力度,在實踐中逐步提高教師科研素質。
5、骨幹教師的培訓。
本學期以現有的一批教學新秀、教學能手和學科帶頭人爲基礎,在思想政治素質、業務能力、知識水平、示範作用發揮等方面,加大對骨幹教師的培訓,實現學校骨幹教師培養目標。
三、校本培訓工作安排井然有序,措施得力。
1、合理安排每個月的學習內容,主題明確,理論學習與撰寫學習體會相結合,注重學習實效。
2、加強校本培訓的組織領導,強化過程監控管理與過程考覈評價,做好相關臺帳記錄,認真落實培訓計劃、及時收集上傳教研活動簽到表、記錄表、活動照片、教案、課件、評課稿等材料,最後做好校本培訓工作總結。
3、校本培訓與課題研究實驗課展示相結合,加強學科教學藝術的探究。
4、圍繞學校十二五課題研究,紮實開展校本培訓活動。以各子課題小組爲單位,交流、反思教學情況,進行案例交流、經驗交流、論文交流、教育教學日記交流等,既注重切實解決實際問題,又注重概括、提升,總結經驗、探索規律。
四、強化校本培訓管理,優化了培訓質量。
1、注重校本培訓的層級管理,三個校本培訓管理層次各司其職、各負其責:
一是校級決策層,把握校本培訓的方向,提供人、財、物等方面的條件;
二是各科室領導爲主要成員的校本培訓骨幹,對校本教學研修資源進行組織、整合、調控,提高培訓水平;
三是教師是校本培訓的主體,按學校方案要求參加培訓活動,做到訓前有計劃,訓中有筆記,訓後整理自己的學習成果,撰寫教科論文或研究心得。
2、協同學校教務處,立足各學科教研組、備課組,將開展校本培訓與教研活動緊密結合,開展備課、上課、評課、改課和觀摩課等系列教研活動,促使教師真正開展自己的教學研究、改善自己的教學實踐,不斷積累經驗,提高教育教學研究能力。
3、內部挖潛,充分發揮我校各級骨幹教師的帶頭示範作用,骨幹教師通過講座或示範課向青年教師傳授課堂教學經驗、展示教學基本功與教學技能,促進中青年教師的成長,取得了顯著成績:池昌泛、黃小靜兩課題組老師們的課題順利結題,陳園園老師一師一優課獲得縣二等獎等等。
4、注重日常校本培訓活動的資料管理,注意做好學校檔案和教師個人檔案資料的積累工作,做到了有計劃、有總結、有反饋、有整改、有實效。
總之,本學期我們以新課程校本培訓爲重點,加大教師繼續教育和校本培訓的力度,緊扣提高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這條主線,與時俱進,努力開創了我校教師校本培訓工作的良好局面。
2025年第二學期校本培訓工作總結範文 篇3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師德和業務水平” 是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一條重要途徑,更是影響教育質量的關鍵因素。爲認真貫徹落實上級教師培訓的工作計劃,本學期我校成立了教研室,由專人負責校本研訓這塊工作。
一、開展網絡教研培訓。
本學期,我校在HERSP平臺建立了博客,鼓勵教師上網學習交流,上學校及省市教研機構的博客平臺瀏覽、發表文章、評論及參與在線研討、搜索和下載網絡教學資源。
希望教師們藉助HERSP平臺,充分發揮網絡助教、助管助學的功能,給學校注入新的活力,推動各方面工作積極開展。
二、開展觀課、議課活動。
爲了改革課堂結構和教學方法,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我校教研組堅持開展觀課、議課活動。教師在交流中互相啓發,在活動中互相分享,在議課的過程中,每位教師都很認真地對每節課的優點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看法,分析授課教師在各個環節中的表現,從而發現每個教師的亮點,取長補短,在對比中大大地提高了教師的專業知識與教學水平。使教師們在評課過程中共同提升,發展專業素質。這樣的活動有效地促進教師之間的優勢互補、互動合作、共同提高。
三、組織參加“同課異構”活動和調研工作,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爲了給城鄉教師搭建共同探索課改新理唸的平臺,在互幫互學、相互借鑑中受到啓發,得到提高,我校積極參與了省教育培訓院中心組組織的“送教下鄉” 和縣教育局組織的區域性合作教學交流的“同課異構”活動及各類各級教學觀摩活動課,課改示範課等。
4月9日,在我校開展區域性合作教學交流的“同課異構”教研活動,縣中學教研室彭立全主任、陳達強副主任、美術教研員葉運昌、張忠旺老師和大嶺學校及榮邦中心校的領導老師等共幾十名教師參加了這次教研活動。 活動中,我校黃亞平老師和榮邦中心校的符錫愷老師分別用自己的方法上了一節八年級物理的《能源家族》兩節公開課。課後兩位教師對這兩節課的備課情況及教學思路、教材處理等方面向大家作瞭解說。接着,與會的縣教研室領導與聽課教師們爲這兩位教師的課作點評。本次活動,爲鄉鎮教師提供一箇展示自我的舞臺,加強農場與地方學校教師之間的學習與交流。
5月28日,縣小學教研室孫志定主任(兼小學數學教研員)、小學語文教研員符小蘭、音樂教研員符秀珍、體育教研員張心明對我校小學部語文、數學、音樂、體育科目進行調研工作及對我校和榮邦中心校進行教研工作的指導。在會中,孫志定主任對我校教師的工作態度表示了肯定,同時針對授課教師的亮點和不足做了分析,同時向我校教研室提出了幾點寶貴的建議。此次活動搭建了城鄉教育聯繫的橋樑,拉近了城鄉教師之間的距離,給我們鄉鎮老師送來教育新知識、新方法和新理念,切實促進了教師專業發展。
四、創造更多機會,讓教師外出聽課和學習。
現在,學校在資金有寬裕的情況下,先後派出語文、數學、音樂、政治、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教師參加各級部門組織的新課程培訓和新課程觀摩活動。本學期外出學習的達70人次以上。
五、做好學分登記的工作
收集09年的學分材料工作,在一開學就陸陸續續開展,集中在一月份的時候進行登記。在檢查的過程中,大部分教師能將材料備齊上交,爭取達到滿學分和滿學時。
六、取得的成績
經過全體老師的共同努力,我校本學期在教研和教學方面取得的成績有:
盧靜梅老師授課的《回聲》在 “白沙縣小學課堂有效課堂教學選展” 活動中被評爲三等獎。
龍靚晶老師在省舉行的初中新課程教師遠程研修中被評爲“明星學員”。
總之,我校的校本培訓及教研工作仍需廣大教師的積極參與和齊心協力配合,願在新的學年裏,我們將繼續努力,找準差距,克服困難,使校本培訓工作更上一個新的臺階。
2025年第二學期校本培訓工作總結範文 篇4
20xx學年的校本培訓重點突出教師學科素養提升的培訓,搭建多樣校本培訓的平臺,豐富培訓內容,促進我校師資隊伍向“師德高尚,業務精諶,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方向發展。簡要總結如下:
一、有序培訓
1、有計劃:我校制定20xx學年教師專業發展培訓培訓計劃,明確培訓的主要任務和主要工作。並且,在每學期的開學初,均制定學期的《校本活動手冊》,在計劃中規定培訓內容及形式,落實措施保障,明確校本培訓目標。一學年來,,按計劃中的要求有步驟開展培訓工作,落實到位。
2、有主題:圍繞教師學科素養提升爲總目標,各教研組根據教師們對學習內容的需要,有針對性的安排培訓內容,確保內容的實效性。本學年主要開展的主題有:
(1)以課堂教學爲研究的主陣地,開展以“讀懂困惑、有效指導”爲主題的系列校本教研活動,探索輕負高質的有效教學。
(2)以把握教材和解讀爲核心,開展以“把握學情,有效備課”爲主題的校本集體備課的教研活動;
(3)各教研組開展以文本解讀爲核心的大型校本教研活動。
二、有效管理
1、有制度:學校制定學校教師發展培訓制度細則,將校本培訓納入教師年度考覈目標體系,如校本研修工作效能評價表,作爲教師績效考覈和教師評優、評先的重要內容。對校本培訓工作成績優異的教研組(備課組)和個人予以表彰和獎勵。並有主管學校領導高度重視教師校本培訓,併成立專門的領導小組,確保教師校本培訓工作紮實、有效地開展。每項校本培訓均建立合理的學時申請表,誰負責誰申請,並有嚴格的審覈和審批,以確保校本培訓高質量完成。
2、有層次:校本培訓分校級培訓、教研組(備課組)培訓和個人自學等幾個層次進行。採取主題研討、集體備課、讀書會、課堂教學研討、課題交流、新課標解讀、專題講座等多種形式。
三、特色明顯
1、基於團隊建設的學科工作室的科素養的提升培訓
(1)問題研究組圍繞教學困惑開展主題研究,通過校本研修活動,引領教師發現教學問題,主動研究教學問題,提高教學效益;引領教師從關注教學內容到聚焦教學問題,在樸素的課堂中有效體現教學改革的思想,促進教師的專業提升與教學智慧的積澱。
(2)每個學科均有常規研討活動。開學初召開教研組會議,各學科明確自己本學期的任務。3月23-25日,開展“一師一課”示範課活動,緊接着3月25日下午在榮譽室進行評課。4月份5月份各學科進行集體備課,先進經驗交流,6月份進行讀書交流活動。各學科在本學期均開展了富有特色的教研活動。
四、效果顯著
一學年來,有不少的收穫,促進了教師隊伍整體水平的提高,教師水平的提高又促進了學生的發展,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今年初三學生參加20xx年溫州體育運動學校招生考試,第一批上線人數達9人(19位學生參加)取得少體校遷入新校以來最好成績。今後,我們將繼續探索校本培訓的新思路、新形式、新內容,爲建設一支業務精良的教師隊伍而不懈努力。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