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育科研處工作總結(精選3篇)
中學教育科研處工作總結 篇1
今年我校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徵、知識結構和實際需要,從依法育人和以德育人的角度以提高廣大學生的法律素質,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爲法制教育的中心,堅持讓學生在法律素質的養成上下功夫,注重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爲習慣,努力使學校法制教育課做到計劃、課時、教材、師資‘四落實’,較好地保證普及法律常識在中學期間初步完成。
1、建立組織機構。
爲了貫徹“依法治校”的教育方針,加大我校“四五”普法的力度,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使學生養成學法、知法、守法的良好行爲習慣,根據我校實際,組建了以校長爲組長,法制副校長、校委會成員副組長,各班班主任爲主要成員的“學校法制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領導小組”。
領導小組召開了次會議,研究和部署青少年法制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建立了以政教主任、副校長主持的專門的依法治校和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辦事機構,負責日常組織工作,制訂和完善青少年法制教育和依法治校各項規章制度,並切實得到執行,收集檔案資料、保存完整、規範。
2、建立健全學校黨支部學法制度。
今年開始舉辦法制講座,規定黨員幹部學法時間不得少於20學時。做到管理有規範、活動有安排、學習有筆記、課後有考覈檢查。爲了加強教師“依法治校、依法執教”的意識,學校還組織教師集中培訓學習3次,學法時間不少於20學時;並且給每位教師配備人手各一本省編的《幹部法律知識讀本》和《四五普法知識問答》,方便教師的自學。
3、全面普法。
這學期我校規定,法制教育課與思想品德課一起合併開設,學生人手一冊《四五普法知識》課本,各班至少要上3課時的法制教育課,舉行一次以學法、知法、守法爲主要內容的班會課;並且要求各位教師做到:學習有教材、教學有教案、課時要保證。學校這學期結合思想品德課對學生進行了一次考覈檢查。
4、完成了聘請法制副校長的工作。
爲了切實加強學校依法治校和對少年兒童法制教育的力度,學校特聘鐵山區分局幹警吳寶鋼爲我校法制副校長。吳校長這學期給學生作了一次法制教育專題報告。國時吳寶鋼副校長與學校每月進行一次面對面的交流與溝通,及時向學校瞭解教學中的困難和要求,並盡力予以幫助和支持;學校也及時的向吳寶鋼副校長反饋學生的學習、生活、思想動態及校園周邊環境。
5、學校根據自身實際和特點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活
積極探索有利於學生健康成長、有利於教學正常有序開展、有利於營造良好校園周邊環境的教育模式和管理模式;加強學校與家庭、社區之間的聯繫,加強協調,齊抓共管,開展學校、家庭、社區三結合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模式。
1、建立家長學校,利用家長學校對家長進行未成年人保護法的法制教育培訓共同商討、互相交流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
2、開展大型德育活動。請副校長主持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講座,按學生人數的20%請家長參加,使家長和學生同時受教育。
3、堅持每週一規範的升旗儀式。國旗下的講話圍繞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學英雄、尊老愛幼、助人爲樂、保護生態環境等進行教育。從紀律、衛生、兩操對各班進行量化考覈。在週一升旗儀式上頒發流動紅旗,連續獲流動紅旗的班級評爲“先進班級體”。培養學生集體主義,以班爲家的小主人精神。
4、通過召開家長會、家訪等形式與家長保持聯繫,共同教育,培養學習優良、品德高尚的新一代。每學年按德育實施細則進行評估量化,評選三好學生,優秀少先隊員,優秀隊幹部,文明班級,頒發獎勵,榮譽證書等。
5、爲了搞好普法工作,讓學生知法、守法,學校還舉行了“四五”普法知識試卷問答,並開展“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圖片展”活動。學校這學期還召開兩次外地學生關於交通安全教育。
爲了貫徹“依法治校”的教育方針,我校還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做到合法、規範、完善,使學校行政、教學、學生管理工作規範有序;不斷提高學校領導和教師的法律意識和依法辦事的能力,無違法違紀案件發生;加強教師的法制教育和師德教育,幫助教師樹立正確的教書育人的觀念和方法,校園內無歧視、侮辱、體罰、傷害學生現象發生。
通過開展創建青少年法制教育活動,不斷加強青少年學生遵紀守法的觀念和自覺性,加強了校園周邊環境整治,確保了學校周圍無滋擾、勒索、搶劫事件發生,使在校學生違法犯罪率爲零。
中學教育科研處工作總結 篇2
本年度,學校教科室在上級主管部門和校長室的領導下,按照市教育局有關文件精神和學校工作要點,結合我校教科研工作實際,以“服務爲核心,發展爲主題,能力爲本位,管理爲保證,效益爲目標”的工作思路,以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和學生全面發展,以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爲立足點,以課題研究爲主線,以課堂教學爲陣地,充分發揮教科研的先導作用,爲學校可持續發展做好保障工作。通過一系列教育教學研究活動的開展,教師的業務素質得到大幅度提高,對我校的教育教學工作起了推動作用。
現將教科室在一年裏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抓好常規管理,拓寬教師視野
教科研工作的目的是從理唸到實踐上對教學進行改進和變革,從而爲學校教學改革與發展提供理論與實踐的依據,它服務於學校的中心工作教學工作,服務於學校的改革與發展。爲使學校的教科研工作有序高效地規範運作,我校建立並健全了適應性、科學性和實效性統一的教科研支持系統。
1、一把手校長以其敏銳的目光,超前的理念,立足於學校實際,時刻保持科研意識,以科學的方法提升辦學水平,用科學的理念引領學校和諧發展。
2、合理構建教科研管理網絡,在校長室的統一領導和組織策劃下,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教科研活動。教科室努力發揮教育科研的先導性、基礎性和服務性作用,認真制訂學期工作計劃,大力推行行動研究,努力使教育科研“親近教師、走進課堂、關注學生”。
3、爲了促進教師積極投身於教育科研,學校從多方面採取措施,形成了“典型引路、獎勵先進”的激勵機制;爲了增加教科研管理的透明度,更加有序、有效地開展教科研工作,發揮學校科研的更大效能,我們還在校園網上開闢了“教學研究”,使每一項新的教科研舉措以及每一項課題研究的最新動態都能第一時間公佈於衆,以此增強全體教師的科研意識,參與管理的主動性。
4、學校將教科研專項經費按規定比例納入學校年度經費預算,並逐年有所增加。
二、重視校本教研,力求科研實效
本學期,各教研組嚴格按照學校有關管理制度和計劃安排,結合本組的學科特點,按時保質開展教研活動,對我校教學質量的穩定提高發揮了積極作用。具體講,我們開展的教研活動有以下幾項:
1、強化校本培訓,爲教師成長搭建平臺。今年暑期,我校圍繞“學校發展與教師成長、學校管理與班級管理、教學研究與課堂實踐、師德師風與教師素養”爲主要內容,採用教師自學、小組討論、集體交流爲主要手段的暑期校本培訓。其中,邀請了泰興市洋思中學刁勇副校長作了題爲《向課堂要效率,讓改革促發展》的報告,邀請市教育局督導室王劍主任爲全體教師上了一節師德師風教育課。
2、各個教研組組織開展了公開課活動,探索教學模式,進行教法和學法的改革,活躍了校內的教研氣氛,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據統計,各教研組共開出53節公開課。除公開課外,全體教師還積極參加聽課活動,吸收他人的經驗,以利於自身的提高。
3、穩步推進“自主性學習”課題,落實有條不紊。20xx年8月,我校順利通過泰州市主題參與教育科研課題的`申報,20xx年1月完成了課題開題論證工作,20xx年通過研究形成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教學策略,在20xx年秋學期校級教學活動安排中,要求在職教師完成一節課堂模式交流課,在研究成果在教學實際中進行實踐和論證,20xx年1月,《農村初中學生自主學習實踐與研究》的通過結題論證。
三、深化活動建設,收穫科研成績
1、積極參加區級課堂教學研討活動。爲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加強校際間交流,20xx年3月我校成功承辦溱潼區九年級語文和九年級體育的教學研討活動,受到區教研站領導和兄弟學校的一致好評。
2、組織英語組“同題異構”課堂教學展示活動。20xx年3月21日,分別由王曉君和翟雯瑤兩位教師執教《8BUnit3MainTask》的英語課堂教學,讓英語教師在實踐中得到鍛鍊,在互學中得到提升,展示出不同教學方法和手段在課堂教學中的實施。
3、開展校內法制徵文活動。20xx年4月,姜堰市教育局和姜堰市法制局開展了以“學法、用法、守法、護法,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主題徵文活動,我校通過精心組織,在全校學生中開展校內徵文活動。其中黃龍寶老師指導的尹慧敏、葛蓉蓉同學分別榮獲二等獎和三等獎,八(1)班張玉婷和八(2)班兩位同學都榮獲三等獎,黃龍寶、潘金梅兩位老師榮獲指導老師獎。
4、舉行初中語文說課比賽活動。爲了深入探索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升教師的教學技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9月在舉行了由語文組承辦的說課比賽活動,說課內容爲初中語文閱讀欣賞九年級上冊《雨中的紫荊關》,參賽的三位教師能夠認真準備,做到思路設計清晰,語言流暢,滲透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通過評選推薦潘金梅老師參加溱潼區初中語文優質課評比活動,潘老師在該項活動中獲得溱潼區二等獎。
5、組建科技興趣小組,成功申報科技特色學校。本着豐富學生課餘生活,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創新性人才的目標,於7月份組建科技興趣小組。在9月份閉幕的第24屆“國際科學與和平周”全國中小學(江蘇地區)“金匙”科技競賽中,我校陳紅川同學榮獲個人特等獎、周慧穎、吳煜琦、陳宇榮獲個人二等獎,田小村副校長被評爲先進個人,楊勇慧老師被評爲優秀青少年科技輔導員。7月,學校申報了泰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學校,12月,泰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學校在我校掛牌。
6、組織網上觀摩泰州市初中物理優質課評比活動。在活動要求全體物理教師按時參與觀摩,撰寫評課筆記。活動中,無一人缺席。活動後,共收到評課筆記27次。
總結這一年的工作,收穫與反思同在,感動與困惑同行。
對於學校教育科研我們也有一些想法和認識,想和大家一同進行探討:
問題一:關於課題研究。課題研究是一些專家才能乾的事情,我們教師只管教學即可。這是我們許多老師的錯誤認識。其實我們身處教學一線,許多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都可以成爲我們研究的課題。研究的面和目標不要太大,切入點要小,研究度要深,課題研究也不是複製、粘貼加剪刀就能夠獲得成功,需要在研究中體現你自己的思想和行爲變化。
問題二:關於教科研管理。20xx年姜堰市教育局下發《姜堰市中小學(幼兒園)教育科研工作獎勵細則(試行)》,要根據細則意見,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出臺我校教科研管理意見,更新教師教育教學的理念,鼓勵教師參與的積極性,促進學校教科研工作可持續發展。
問題三:關於骨幹引領。要培養一批教科研骨幹,培養一批真正的研究者。
因爲這些教師對教科研感興趣,無論什麼條件下都能自覺地去進行研究,從而帶動更多的人蔘與其中。有些教師只是爲了職稱評審纔去進行課題研究,纔去寫論文,一旦職稱評審通過,也就是其研究的終結。
問題四:關於校本教材建設問題。要建立課程資源庫,加強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爲學校課程培訓、教學參考、教師專業發展和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提供更好的專業服務和交流平臺。
中學教育科研處工作總結 篇3
一、活動開展情況
爲了保證教研活動的正常開展,首先我們抓了學校和系部兩級教研活動計劃的制定。在開學初,教科室根據省電大有關文件要求的精神,制定了學校教研計劃,要求各系部按照學校的安排,再結合本系部的特點,制定出自己的計劃。有了計劃安排,教研活動的開展就有了依據。當然,本學期由於臨時性任務比較多,學校和系部在實施過程中對計劃都做了比較大的調整,但是計劃畢竟起到了規定任務、指引方向的作用。
其次我們認真抓好每次教研活動的考勤。按照各系部開課情況,編排好教研活動分組表,發到系部。考勤工作由教科室和教務處聯合進行,每一箇週二的下午四點,都到各系部查看,對照分組表清點人數,做好記錄。由於考勤工作抓得紮實,各系部基本上杜絕了無故缺席的現象。
再次,各系部能夠按照狠抓質量、注重提高的原則妥善安排教研活動內容。教研活動研討的內容有下列幾項: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備課上課的研究、聽評課活動、研討課程改革、教科研課題的研討。這些內容的安排,兼顧了日常工作實踐和提高理論水平的兩方面要求。
二、一些好的做法
在本學期裏,各系部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點和任課教師的實際需要,踏踏實實地開展教研活動,形成了一些好的做法。
1、認真學習有關資料(material),提高理論水平。通過教研活動,學習新知識、新理論是一箇很重要的任務,這是因爲時代變化了,國家對人才培養的標準、規格有新要求,如果我們搞教育工作的人不學習,就很可能把力氣使錯地方,造成該做的事不做,不該做的事拼命做的糟糕局面。在抓學習方面,文經系經法組、計算機系、工美系做得比較好。他們能夠在教研活動時間裏專門安排理論知識學習,這對於轉變教育觀念,提高思想認識很有幫助。
2、加強教學工作研究,着力提高教學質量。對教學工作的研究包括下列方面:聽課、評課活動,開設公開課,進行考試方法改革的嘗試等。
3、把教科研工作納入教研活動之中。文經系經法組在教研活動時間裏研討了本學期課題研究問題,組織申報集體課題,明確了個人課題;工美系佈置有關人員閱讀資料(material),再互相交流,集中集體智慧確立自己的課題。這種做法對推進我校研究風氣的形成大有好處。
4、根據素質教育的思想,進行課程建設的探討。《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實施素質教育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重點。要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創造性的人才,關鍵的問題是要設計好培養創新人才的課程教材體系,並改革課程管理制度。本學期,學校佈置每個系部都要確立一門課程進行課程改革的探討,目的是變學科中心課程爲學生中心課程,變篩選教育課程爲普及教育課程,變“應試教育”課程爲素質教育課程。計算機系對《計算機常用工具軟件》、《多媒體軟件使用》的課程改革問題進行了探討;工美系確定《餐飲》爲改革課程,加大了實踐教學的力度。
三、值得注意的一些傾向
1、教研工作缺少方向和計劃性。對於我們學校的教研工作應該以什麼爲重點,通過教研體現什麼思想和價值觀念,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是什麼,通過什麼樣的步驟來實現目標等等問題,我們還沒有理出一箇頭緒來,所以在計劃安排上不是變得太多,就是繁雜瑣碎,缺少章法。
2、學習教育教學理論自覺性和學習的深度還不夠。我們從各系部教研工作總結中可以看到,安排了學習活動的只有三個系,學習的內容範圍也不大,特別是沒能利用已經上網的有利條件開展經常性的學習。國務院發出了開展素質教育的號召,在我們這樣的學校裏,從學生的狀況看既有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從管理體制看又有進行教育教學改革的很大空間,現在我們缺少的就是素質教育的理念、思想和慾望,所以更需要學習。但是我們還沒能把學習提高到應有的高度來認識,只是當成教研活動的點綴,這是很不夠的。
3、跟學習不夠相關聯的是教學研究工作還停留在傳統模式的推廣和完善上,抓教案的規範化,抓課堂教學的環節設計,搞公開課展示等等,對學生的研究還沒有提到議事日程,還談不到改變“以教師爲中心、課堂爲中心、課本爲中心”,談不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總體看還缺少教育教學改革的跡象。這與我們所處的改革開放的時代氣氛是很不相稱的。
4、個別系對教研活動應該如何搞思路不清,表現爲活動安排缺少層次和條理,總結也很凌亂。把很大精力放在教案的規範化上,可以說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