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總結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總結

  人民教師   汪啓喜

  新課程進入東山已兩年了,伴隨着教學改革的整體推進,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在我縣已走滿兩年。本人有幸親身經歷了該課程的試驗。幾多收穫,幾多困惑。下面筆者從一位一線教師的角度對一階段以來的實踐經驗和感想體會做個梳理和總結。

  研究大綱

  ◎課程定義

  一‘課程發展史

  二、課程定位

  三、課程意義

  四、課程目標

  五、實施過程

  1、         選題

  2、         設計(方案)

  3、         計劃

  4、         實施

  5、         反饋

  6、         總結

  7、         評價

  六、課程評價

  總的感覺:這是一門解放人的課程!

  它向傳統的課堂教學,尤其是以知識傳授爲主的灌輸式教學提出了挑戰。這種挑戰既來自於學習方式的轉變,更來自於對教師教學觀念、教學方式的挑戰。

  向來傳統的教育理想,就有着活動育人的體現,想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理念,做過開展活動課程的嘗試,但在應試唯上的壓力下,都成了不切實際的想法和徒有其表的形式。

  綜合實踐活動的開設,給真正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帶來了希望,給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供了一條有效途徑。

  可以說,綜合實踐活動,功不可沒!

  一年來,我們在一些方面真切地感受到了這門課程的時實效性。

  首先是孩子們喜歡它:“我喜歡上綜合活動,因爲它可以讓我感到高興和快樂,只要一上綜合活動,什麼不開心的事情都忘記了。” “我的感受是:上活動課真好!因爲,它讓我學到了許許多多的知識,而且還能提高我的勇氣。活動課上的越來越好,知識越來越多,動手能力越來越榜,社會見識越來越豐富。”

  其次,是它改變了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以前那種專靠講授和練題的教學方式,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到了根本的改變。教師不再只是靠講解,而是要千方百計的引導學生動起來;學生不再被動聽課,死記硬背,而是要全員、全程且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在活動中教,在活動中學。

  再次,教師與學生的雙主體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鞏固。活動課程無教材,上什麼、怎麼上都得由教師自己開發,這樣子,教師的創造積極性就被充分地激發出來了。而學生呢?從選題、計劃、實施、總結匯報、評價,都貫穿了他們自己的活動,這些都充分地體現了學生的自主。

  例如在……的實踐中獲得了

  幾點經驗: 

  關於課程資源的開發――學會資源整合。

  1、與其它課程相結合、

  2、與鄉土知識相結合、

  3、與時事政治相結合。

  關於活動課題的選擇――

  1、教師預設主題。如:《我們的白埕》《養蝌蚪》

  2、學生自主選題。

  3、集體即興選題。如:非典

  4、主題詞選題。如:《綠色的         》

  一些困惑 ——遭遇的問題

  1、         選題——預設與生成,意義與興趣?

  2、         資源——

  3、         範圍——安全與區域教育

  4、         質量_-過程與結果

  5、         領域——指定與非指定

  想課題容易,挖好課題難!選不出比較有價值的、可行性強的,又帶有很強吸引力的好課題!

  1、安全顧慮――課外活動放不開手腳

  2、課程教學模式比較模糊;(計劃課基本成型,但彙報課尚無成效。)

  3、活動深度不足。

  4、班隊活動有聲有色,指定領域比較薄弱:研究性學習基本空白;社會實踐挖不出好課題;

  5、活動伊始頗有興趣,過程監控比較不力,結果,往往難以持續到底。

  繼續參加福建省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培訓。 

  還是在華福酒店,到三星級酒店聽四形級的課。 

  早上聽了一節,實驗小學翁陵珊老師上的《春天在哪裏》。 

  總體效果很好。 

  儘管有些細節有待進一步優化,但瑕不掩瑜。沒說的。 

  評課時,幾位老師的發言給了我很深的感觸。 

  第一點:關於要不要試教? 

  第二點:關於活動要緊扣主題——是不是所有活動都得緊扣主題,不可越雷池一步? 

  第三點:關於學生的興趣——是不是所有活動都得圍繞學生興趣。 

  一、我不反對試教,但反對在同一班試教。 

2頁,當前第112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