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於留守兒童的活動總結(精選16篇)
有關於留守兒童的活動總結 篇1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技巧的全部奧妙就在於如何愛護兒童”。愛學生是教師必備的心理素質,沒有真正的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對留守兒童來說,他們更缺少愛,更渴望得到老師、同學、社會的關注。因此,我們作爲班主任要從小事上細節上多關心他們。時刻關注他們的思想變化,及時溝通。我班有個學生父母在外打工,他經常遲到,一開始我找他談話他唯唯是喏,轉身又我行我素。後來,我給他買學習用具,找他談心;讓班幹部陪他上下學;組織同學給他過生日……慢慢的他變了,不再遲到、逃課了。俗話說:精誠所到金石爲開。班主任要有慈母般的愛,有持持以恆的耐心,就一定能走進他們心裏,讓他們感受到溫暖。
一、關住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問題是“留守兒童”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務工父母無暇顧及孩子,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和幫助,缺少父母的溫暖和教育,這對學生心理產生極大影響。留守兒童一般內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較脆弱。另一部分學生是父母在外打工,經常往家裏寄錢,希望在物質上彌補和滿足孩子,加上監護人的嬌寵溺愛,導致孩子養成大把花錢、逃學、等不良行爲,這樣的學生往往自私、孤僻、暴躁、蠻橫。
針對這一特點,我利用班會講節儉的重要性,放一些民工在外打工的片,讓他們養成節儉的生活習慣,體會父母的不易,讓他們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愛他們,而是爲了使他們生活更好。並舉辦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辦有圖書角、手抄報、音體美興趣小組,這些活動的開展填補了學生心靈的空白,讓他們覺得學校生活充實、美好。另外,開展心理質詢活動,及時解答他們的疑惑。幫他們少走彎路。
二、加強對留守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增強學生法制觀念
大多數留守兒童由於缺少父母的監管,自制力差,脾氣暴躁,往往因爲一點小事與同學打架,嚴重影響了其他學生的安全,造成極壞影響。而女生多缺乏自我保護意識。作爲班主任,我利用每週的法制課,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講如何自我保護。從電視上、網絡上、多蒐集一些實際例子,對學生進行教育。
三、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質量
留守兒童許多是由他們的奶奶、外婆等隔代親屬來撫養的,而農村這樣的老人文盲率超過70%,他們無法對孩子進行輔導,也很難與孩子進行思想交流,缺少及時的學業輔導與心理溝通。許多留守兒童因成績不好而產生厭學情緒,進而走上輟學道路。可以開展一幫一活動,或給他們開小竈,真正體會到了班級的溫暖和學習的樂趣。”
總之,作爲班主任老師既要做留守兒童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又要做孩子學習進步的引導者,生活的保護者。因此做到“三多”、“二知”、“一溝通”很重要。“三多”,即多與“留守兒童”談心,彌補“留守兒童”的親情缺失;多鼓勵支持孩子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多進行家訪,瞭解孩子在家活動和學習情況;“二知”即知道留守兒童的個人基本情況和家庭情況;“一溝通”即定期與留守兒童父母電話交流溝通,並採取針對措施,提供必要的幫助。用關愛、親情爲留守兒童營造溫馨的家園氛圍。
有關於留守兒童的活動總結 篇2
當前全國上下都積極投身到市場經濟大潮中,農村越來越多的家庭夫妻雙雙遠家離鄉,陸續走上了外出打工、經商的行列,由於種種原因,大批未成年人不能隨父母進城讀書,成爲“留守兒童”。調查顯示,爲幫助“留守兒童”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我校以教育擔責,以關工委爲主關愛兒童,開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一、開展“留守兒童”普查
在我校各個班級對“留守兒童”情況展開細緻的調查,對他們的學習、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狀況進行調查登記,全面瞭解“留守兒童”的生存狀況和成長需求,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在深入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立足實際,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應對措施,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營造關愛“留守兒童”氛圍
關工委以關愛留守兒童爲出發點,將關愛留守兒童問題作爲工作的一箇重要組成部分,在學校內、班級內、社會上對留守兒童充分關注,對他們的學習、生活給予關心,在看似簡單的“問一問”、“拉一拉”中營造了愛的氛圍,尊重留守兒童的人格,滋潤了他們渴望愛的心靈。
三、組織豐富多彩的關愛活動
對於每個人來說,家是溫暖的,對於留守兒童來說學校就是他們溫暖的第二家,老師就是對他們全權負責的“父母”,各學校在日常活動中格外照顧留守兒童:班隊會上給留守兒童更多傾訴的機會,課外輔導時讓留守兒童位於最前面,組織“元旦”演出也讓留守兒童有更多的參與面,實踐活動中細緻地教他們自主生活、自護自救的知識,這一切就是讓留守兒童在遠離父母的日子裏也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四、形成關愛“留守兒童”的工作合力
我校在原來的家訪制度基礎上,依據現有情況,實行定期不定期的家訪,與留守兒童的臨時監護人進行深入的交流與溝通,增進了解,尋求互助,並對農村的老年監護人(如學生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給予一定的家教指導,幫助他們正確地管教留守兒童。
學校教師還充分利用節假日、開學這些時間段,爭取與留守兒童的父母進行直接對話,互通信息,或利用電話訪問的形式及時通報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生活情況,達到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增強“留守”學生教育合力。
總之,留守學生是當前的一箇社會問題,全社會都要關心、關愛留守學生,關注留守學生問題,學校更應該站在對學生負責、對社會負責的政治高度,紮實解決好留守學生問題,爲社會培養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
有關於留守兒童的活動總結 篇3
一、要有愛心、耐心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技巧的全部奧妙就在於如何愛護兒童”。愛學生是教師必備的心理素質,沒有真正的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對留守兒童來說,他們更缺少愛,更渴望得到老師、同學、社會的關注。因此,我們作爲班主任要從小事上細節上多關心他們。時刻關注他們的思想變化,及時溝通。我班有個學生父母在外打工,他經常遲到,一開始我找他談話他唯唯是喏,轉身又我行我素。後來,我給他買學習用具,找他談心;讓班幹部陪他上下學;組織同學給他過生日……慢慢的他變了,不再遲到、逃課了。俗話說:精誠所到金石爲開。班主任要有慈母般的愛,有持持以恆的耐心,就一定能走進他們心裏,讓他們感受到溫暖。
二、關住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問題是“留守兒童”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務工父母無暇顧及孩子,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和幫助,缺少父母的溫暖和教育,這對學生心理產生極大影響。留守兒童一般內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較脆弱。另一部分學生是父母在外打工,經常往家裏寄錢,希望在物質上彌補和滿足孩子,加上監護人的嬌寵溺愛,導致孩子養成大把花錢、逃學、自暴自棄等不良行爲,這樣的學生往往自私、孤僻、暴躁、蠻橫。
針對這一特點,我利用班會講節儉的重要性,放一些民工在外打工的片,讓他們養成節儉的生活習慣,體會父母的不易,讓他們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愛他們,而是爲了使他們生活更好。並舉辦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辦有圖書角、手抄報、音體美興趣小組,這些活動的開展填補了學生心靈的空白,讓他們覺得學校生活充實、美好。另外,開展心理質詢活動,及時解答他們的疑惑。幫他們少走彎路。
三、加強對留守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增強學生法制觀念
大多數留守兒童由於缺少父母的監管,自制力差,脾氣暴躁,往往因爲一點小事與同學打架,嚴重影響了其他學生的安全,造成極壞影響。而女生多缺乏自我保護意識。作爲班主任,我利用每週的法制課,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講如何自我保護。從電視上、網絡上、多蒐集一些實際例子,對學生進行教育。
四、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質量
留守兒童許多是由他們的奶奶、外婆等隔代親屬來撫養的,而農村這樣的老人文盲率超過70%,他們無法對孩子進行輔導,也很難與孩子進行思想交流,缺少及時的學業輔導與心理溝通。許多留守兒童因成績不好而產生厭學情緒,進而走上輟學道路。可以開展一幫一活動,或給他們開小竈,真正體會到了班級的溫暖和學習的樂趣。”
有關於留守兒童的活動總結 篇4
我院組織了以一位經歷資深教師指導、一位x級學生隊長、6位x級精幹學生及下車鄉政府的2位大學生村官爲隊員的暑期社會實踐小分隊,於今年7月份在xx縣下車鄉開展了爲期一週的以“攜手明天、共享成長”爲主要內容的關注留守兒童社會實踐活動。現總結如下:
一、高度重視、精心準備
今年的社會實踐活動是校團委響應江蘇共青團省委“服務科學發展、建設美好江蘇”的號召,我院採取“雙贏”政策,將理論實習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讓小分隊成員在實習的過程中將理論迴歸到實際中去指導社會實踐,突出高校服務地方的功能,受到了工學院領導和當地政府的高度重視。
我院社會實踐服務團先後多次召開服務團成員會議,對本次暑期社會實踐的行前準備工作做了具體的安排和分工。對於實踐方案的制定,也力求科學化、合理化、創新化,經過服務團全體成員的幾天努力,一套思路明確、實際結合緊密並結合學科特色的方案出爐。
爲了使此次實踐活動順利開展,我院特別邀請了歷年來多次指導學生暑期實踐工作的資深教師親臨指導。小分隊成員是由院學生會主席爲分隊隊長、x級各班學生中經過層層考覈中脫穎而出的學生和自願請纓加入的當地大學生村官組成的。大學生村官的加入爲此次實踐活動增加了籌碼也是歷次實踐活動所沒有的成員,不管是師資隊伍還是實踐團隊,可以說,此次實踐活動我院傾注了大量的物力和財力。
二、紮根基層、服務社會
1、村官加入,如虎添翼。
服務團成員到下車鄉後,得到了當地政府的熱情接待,同時下車鄉兩名村官自願請纓加入。由於村官長期居住於此,對下車鄉實地情況相當瞭解,有他們的加入更能瞭解當地留守兒童在的生活情況、心理問題等各方面,因此也更有利於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的順利進行。村官加入,我們暑期社會實踐服務團如虎添翼。
2、指導老師也成了“服務隊員”。
此次實踐活動,文學院指導老師佟瑛親自帶隊,與隊員們一起生活、一起開會討論、一起和留守兒童開展活動,完全成爲一箇“小大人”,成爲服務團隊員,他沒有架子,沒有教師的嚴肅,很多孩子們都很願意和他交流。
3、領導親臨,指導監督。
在實踐開營式上,校團委書記金芙蓉、文學院黨委副書記蘆海英等一行人冒雨前來現場指導慰問,給實踐分隊成員極大鼓舞,大家當場表示認真完成學校賦予的使命,向社會交一份滿意的答案。
有關於留守兒童的活動總結 篇5
一、建立融洽和諧的師生關係
這些兒童離開父母後,就產生了親情離散的孤獨感,常使他們情緒低落,嚴重影響了他們學習的注意力,這時,如果我們能夠建立一種融洽和諧的師生關係,讓這些兒童在學校能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溫情,並從中找回失去的溫馨和安全感,將合理調整其心理狀態,積極地投入到集體活動中去。每個人都渴望別人的關愛,擁有愛心的班主任才能讓學生信任,讓孩子親切。
於是,我給予那些留守孩子更多的關愛,無論棵內外,我用自己的每一箇眼神,每一箇動作,每一句話語讓他們感受到對他們的關愛和期待,在生活中無微不至地關心他們。我們班父母去廣州打工,她和年邁的爺爺奶奶生活,她的衛生習慣很差,班上有些同學不願意和她坐同桌,在一年級時她經常尿褲子,她特別膽小,又不善言談。我把她叫到房子,給她洗了頭髮,她當時臉上露出了笑容,幸福的笑容。
因爲爺爺奶奶也不識字,給她沒法輔導,再加之她的速度慢,我就利用喫過午飯這段時間,輔導她的作業,講她沒聽懂的知識,漸漸的她在黑板上做題能做對了,同學們對她的看法也改變了,也願意和她玩耍了,願意和她交流了,她的性格也漸漸開朗了。看到她的進步,我笑了!
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會讓他們在學校時盡情得到老師的關愛和同學的幫助,陶醉在快樂和幸福之中,漸漸便對同學、老師、學校產生嚮往和依賴感,談化思念父母所帶來的痛苦。
二、構建新的家庭教育環境
學生的父母外出務工,學生有的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有的和外公外婆住在一起,有的和親戚朋友住在一起,導致家庭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不少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對兒童十分溺愛,造成兒童放蕩不羈,親戚朋友,面對他人的兒童,管也難,不管也難,造成教育空檔,在這種情況下,別說兒童能養成良好習慣,得到健康發展,只要能做到不出大的問題就已經不錯了。
因此,我便進行家訪,及時瞭解他們的情況,與他們現有監護人進行交流,授予他們家教的方法,讓這些沒有父母在身邊的兒童,能夠享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並能與學校教育同步,從而達到很好的教育效果,這樣既能讓兒童們勞逸結合,又能讓他們形成一定的生活規律,要善於和兒童交流溝通,讓他們從監護人身上感到親情,進而對監護人產生依賴性和信任感。
三、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搭建快樂成長平臺
針對部分“留守兒童”孤獨、自卑、自棄等不良心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疏導心理缺陷、心理障礙和行爲偏差,通過心理健康知識講座、諮詢、召開主題班會、隊會等途徑,規範“留守兒童”的心理行爲。
我班還開展了形式多樣的主題班會,獻愛心募捐活動,演講比賽、優秀家長評選等。讓這些遠離父母的留守兒童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來自學生、老師、學校和社會對他們的愛,讓他們在平等、和諧的環境中健康成長。過兒童節時,讓留守兒童通過作畫,做手工,演講等不同形式展示自己的才能,表現自己的堅毅。
有關於留守兒童的活動總結 篇6
我在活動期間一共帶過兩個孩子,兩個都是跟父親一起生活的單親家庭的女孩,她們是孩子中的一箇特殊羣體,我覺得我們應該給予單親家庭的孩子更多的關愛。他們這個年齡是比較敏感的年紀,自尊心又特別強,因此我們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通過我的工作,我總結出了以下幾點與大家分享。
一、要有愛心、耐心
對留守兒童來說,他們更缺少愛,更渴望得到老師、同學、社會的關注。因此,我們作爲代理家長要努力從生活上、學習上給他們無微不至的愛,從小事上細節上多關心他們。時刻關注他們的思想變化,及時溝通。除此之外,在結對子時應儘量讓男生與男孩子、女生與孩子結對,這樣他們之間可能共同話題要多些,方便瞭解孩子。我帶的女孩的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孩子跟親戚住在一起,她有時就會跟我耍小性子,我覺得應給予她更多的關心,包容她,而不是因此而疏遠她。
二、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問題是“留守兒童”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外出務工父母無暇顧及孩子,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和幫助,缺少父母的溫暖和教育,這對學生心理產生極大影響。留守兒童一般內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較脆弱。另一部分學生是父母在外打工,經常往家裏寄錢,有的甚至給孩子買了手機,加上監護人的嬌寵溺愛,導致孩子養成大把花錢、逃學上網、吸菸喝酒、自暴自棄等不良行爲,這樣的學生往往自私、孤僻、暴躁、蠻橫。針對這一特點,我覺得我們應該多跟他們交流,給他們傳遞一些健康積極的思想,引導他們合理用錢,讓他們養成節儉的生活習慣,體會父母的不易,讓他們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愛他們,而是爲了使他們生活更好。學校也要多舉辦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讓學生不要花太多時間在網吧裏。另外,開展心理質詢活動,及時解答他們的疑惑。幫他們少走彎路。鼓勵、組織留守兒童們多參加業餘活動,以填補父母不在身邊的空虛。由於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們不能在父母身邊撒嬌,和父母一起享受天倫之樂,所以他們的思想上難免會出現空虛,又由於他們有比別人多出來的大量的時間無所事事,如果不能正確引導,他們很容易養成自閉的性格或是迷上打遊戲等不良的嗜好。針對這種情況,我建議學校平時多引導他們進行讀書等有益的業餘活動。
三、加強對留守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增強學生法制觀念
大多數留守兒童由於缺少父母的監管,自制力差,脾氣暴躁,往往因爲一點小事與同學打架,嚴重影響了其他學生的安全,造成極壞影響。而女生多缺乏自我保護意識。作爲學生,我沒有太多課餘時間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而且也不太適合,這樣反而會影響我們與孩子之間的交流,所以應由學校來實行,從電視上、網絡上、多蒐集一些實際例子,對學生進行教育。
總之,我們要努力孩子做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又要做孩子學習進步的引導者。多與“留守兒童”談心,彌補“留守兒童”的親情缺失;多鼓勵支持孩子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多進行互動交流活動,瞭解孩子在家活動和學習情況;瞭解留守兒童的個人基本情況和家庭情況;定期與留守兒童父母電話交流溝通,並採取針對措施,提供必要的幫助。用關愛、親情爲留守兒童營造溫馨的家園氛圍,讓留守兒童在遠離父母的日子裏也能健康快樂的成長。並讓每一箇留守兒童不再孤單,不再無助,在學校同樣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溫暖。
有關於留守兒童的活動總結 篇7
爲更好地關愛留守兒童,給孩子們營造一箇健康成長的學習生活環境,我校按照留守兒童之家的工作要求,充分認識到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我校從實際出發,加強了對留守學生的管理教育工作,使留守兒童把學校當成了自己的家,爲切實做好關注教育,關注留守兒童的這一工,將活動總結如下:
一、成立關愛小組,加強領導
爲加強對留守兒童工作的統一領導、管理及跟蹤工作,學校十分重視對留守學生的教育工作,成立了以校長爲組長,中層幹部和各班班主任爲成員的關愛留守兒童領導小組。各負其責,確保關愛留守兒童活動工作的順利開展,確保留守學生留得下、學得好、健康快樂地成長。
二、健全關愛制度,明確責任
爲了讓確保關愛留守兒童工作落到實處,學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
1、完善留守兒童檔案和聯繫卡。學校對所有學生進行了認真的調查研究,摸清了學校的留守兒童,建立了每個留守兒童的檔案和聯繫卡,清楚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聯繫電話;清楚代理監護人的姓名、聯繫方式,便於老師與家長、代理監護人聯繫溝通,配合教育,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兒童爲中心的關愛網絡。並收集學生學習、活動、日常行爲表現、情感表現等材料,
2、建立代理監護人隊伍,實施教師結對幫扶留守兒童。由班主任、科任老師與本班留守兒童結幫扶對子。幫扶教師經常找留守學生談心,隨時掌握留守學生的思想動態、定期家訪、關心生活、指導學習,引導他們健康成長。讓教師成爲“代理家長”,讓留守兒童在老師同學的集體中成長。學校還多方面聯繫社會上的愛心媽媽,至今有四名留守兒童找到了愛心社會媽媽,社會媽媽負責孩子的全年的學習開銷,還定期到學校看望,節假日領回到自己家中,感受到家的溫暖。
3、建立“家校”聯繫制度
爲及時瞭解掌握各方面情況,有針對性的對留守學生進行教育和管理,學校建立定期聯繫制度。學校對代理監護人每月進行一次家訪,每月與家長通一次電話。
三、營造關愛氛圍,開展關愛活動
學校將關愛“留守兒童”工作作爲師德建設的一箇重要組成,在校園內、在家訪中,在班級內、對“留守兒童”充分關注,讓留守兒童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真正讓他們感受到學校、班級集體這個大家庭的溫暖,利用元旦、六一等節日契機,開展了“校園爸爸、校園媽媽——關愛留守孩子”座談會,爲每個孩子送上學習用品,對他們進行心理輔導與溝通,讓這些“留守孩子”體會學校對他們的關愛。使每一箇留守孩子在活動中,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覺得自己和其他孩子一樣,可以開開心心、快快樂樂的學習生活,讓他們的心理充滿陽光與歡笑。
有關於留守兒童的活動總結 篇8
我們班爲了響應學校創建周恩來班的號召,開展了幫助留守兒童活動,在李老師的帶領導下,於x月31日週日上午抽出自習時間,帶上學習用品,帶上玩具,帶上一些零食,去看望了我們幫扶對象。
坐在車上忍不住想象待會兒是怎樣一幅場景,是滿地的泥濘、破舊的房屋,還是……然而,後來證明我的想法不免有些可笑。
一下車,看見的是青磚紅瓦的大房子,有些簡陋但是面積很大,聽阿姨說,現在國家政策都要幫農民改善住房,不久這裏的村民們都可以住上統一規化的小區。每月還有國家政策補助的低保補助,生活還是可以維持的。小妹妹和她的奶奶出來迎接我們,女孩長得清秀,穿得也乾淨,看到我們來有些害羞,當然,我也是第一次參加這種活動,也有些拘謹。我們先相互作了介紹,然後便開始拉起了家常。奶奶拿來她的作業,給我們檢查,字也是挺工整。
小妹妹年幼便失去了父母,與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在學校似乎也沒有什麼朋友。通過我們的交談,可以瞭解到比起學校生活,她更喜歡與爺爺奶奶的時光,小時候的遭遇讓她從小缺失了父愛母愛,讓她對親情充滿渴望。
雖說此次活動本帶有些扶貧的意味,但實際去了之後,我認爲比起物質上的資助,她更需要精神上的安慰,國家的扶貧工作已經做得十分不錯了,但光有國家的努力與幫助還是遠遠不夠的,我們作爲社會的一員,應去給予像小妹妹一樣的留守兒童多一點關心與照顧,更應該呼籲社會各界對留守兒童多進行精神幫助給予更多的關愛,讓他們的心裏充滿陽光。
有關於留守兒童的活動總結 篇9
當前全國上下都積極投身到市場經濟大潮中,農村越來越多的家庭夫妻雙雙遠家離鄉,陸續走上了外出打工、經商的行列,由於種種原因,大批未成年人不能隨父母進城讀書,成爲“留守兒童”。調查顯示,“留守兒童”普遍存在親情缺失和家教缺位,在學習、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存在突出問題。爲幫助“留守兒童”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我校以教育擔責,以關工委爲主關愛兒童,開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一、開展“留守兒童”普查
在我校各個班級對“留守兒童”情況展開細緻的調查,對他們的學習、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狀況進行調查登記,全面瞭解“留守兒童”的生存狀況和成長需求,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在深入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立足實際,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應對措施,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營造關愛“留守兒童”氛圍
關工委以關愛留守兒童爲出發點,將關愛留守兒童問題作爲工作的一箇重要組成部分,在學校內、班級內、社會上對留守兒童充分關注,對他們的學習、生活給予關心,在看似簡單的“問一問”、“拉一拉”中營造了愛的氛圍,尊重留守兒童的人格,滋潤了他們渴望愛的心靈。
三、形成關愛“留守兒童”的工作合力
我校在原來的家訪制度基礎上,依據現有情況,實行定期不定期的家訪,與留守兒童的臨時監護人進行深入的交流與溝通,增進了解,尋求互助,並對農村的老年監護人(如學生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給予一定的家教指導,幫助他們正確地管教留守兒童。
有關於留守兒童的活動總結 篇10
隨着留守兒童的數量不斷增加,建和鄉團委開展了關愛留守兒童活動,利用各種活動,細化各種關愛措施,樹立留守兒童信心,把對父母的思念化成學習的動力,不斷向上,促進他們身心的健康,現將活動總結如下:
一、加強領導,提高認識。積極開展關愛留守兒童會議,讓全機關幹部認識到關愛留守兒童的重要性。
二、開展形式多樣的關愛留守兒童活動。在建和小學操場上開展了各種活動。活動首先以搶板凳開始,小朋友們圍着16張板凳一圈,擊鼓響起的時候大家圍繞着凳子轉一圈,鼓停大家紛紛開始搶板凳,小朋友們臉上洋溢着開心的笑容。沒搶到板凳的要爲大家表演一箇節目。
活動然後以擊鼓傳球開始,小朋友們圍城一箇圈,鼓響起的時候把手中的球傳給下一位,鼓停的時候球在哪位小朋友手中就讓他表演一箇節目,小朋友節目完表示遊戲過程中很緊張和刺激,很喜歡玩遊戲。
活動結束後,讓各位留守兒童發表參加此次活動的心理感想,大家紛紛表示在遊戲過程中很緊張,害怕,也很開心。建和鄉關愛留守兒童的小組成員爲參加此次活動的留守兒童們發放鉛筆,直尺等學習文具,爲他們帶來少許的幫助。
有關於留守兒童的活動總結 篇11
一、活動目標
讓留守兒童感受到我們的關愛,讓留守兒童感受到來此社會的溫暖,讓他們知道自己並沒有被這個世界所遺忘。更是要促進大學生對這個社會方方面面的瞭解,知道還有這麼多人比自己學習環境、生活環境差多了,從而激發自己以後對社會的回饋之心。
二、活動準備
首先我們要做的就是先選擇好要去地方,最後是折中選擇一下,我們選擇地方需要兩個因素,一是最需要我們幫助的地方,評判的標準就是那裏的留守兒童人數的多少,以及當地的貧困程度。二是要看距離,肯定不能選擇太遠的地方,往返需要一整天的就不作考慮。
其次我們要做的就是集資。可以選擇學校自發學生們進行捐款,讓大家都獻出自己的那一份愛心,也可以到網上去發帖子求捐款,當然需要向學校開具證明,提高可信度,我們就是把愛心傳遞過去的使者。
最後我們要進行人員挑選,這次關愛留守兒童的旅途肯定不能是所有的同學都一起去,每個班級最多隻能派兩個人,都是需要經過篩選的,一要做到身體健康,沒有任何的感冒症狀,心性要好。
三、活動開展
在我們到達了之後,首先看到的就是他們比較髒的穿着,但是絲毫不會掩蓋眼中那炙熱的光芒,那種對外面世界的嚮往,好像是在詢問,外面的世界究竟是怎麼樣的?自己的爸爸媽媽一直都不回家。我們幾乎都是一箇對應着一箇孩子,跟他們進行自我介紹,做遊戲拉近距離,我們既然來到這,當然是要跟他們一起玩一下。這羣還是年紀不等,的十三歲,最小的五歲多,基本上都是爺爺奶奶帶大的。
各種渠道的募捐資金一部分給孩子們買了衣服,新書包,新文具盒。另一部分全部交給當地的學校了,都將用於這羣孩子的學習教育,這纔是最重要的東西,他們真的是一羣沒有經受過“污染”的孩子,眼中的那份天真是騙不了人的,我只是希望他們能被這個世界溫柔相待。
我真心的希望這件事能被更多的人所熟知,能夠有更多的人關注到這羣留守兒童,我們作爲大學生能給他們的關愛畢竟是有限的,希望那個能夠更多有能力的人,能伸出援手。
有關於留守兒童的活動總結 篇12
爲了給這些留守兒童營造一箇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今年,我校積極響應各級領導的號召,從實際出發,在全校範圍內啓動了“關愛留守兒童溫暖工程”,現將這段時間的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1、建立健全領導負責制度。學校成立了關愛工程領導小組,制訂具體計劃,實施了“留守兒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學校成爲了學生學知識,學文化,不斷提高思想覺悟的主陣地。
2、實施教職工結對幫扶留守兒童制度。每班推薦4—5名典型學生與我校在職教師結對,每位教師結對2—3名學生,幫扶教師經常找留守兒童談心,隨時掌握留守學生的思想動態,定期家訪、關心生活、指導學習,引導他們健康成長。建立教職工關愛留守兒童的成長日記,讓留守兒童在教師同學的集體中成長,以對他們缺乏家庭教育進行補償,使他們走出孤獨和憂鬱。
3、大力宣傳,發動社會力量。關愛留守兒童僅僅依靠微薄的學校是不夠的,所以在這次活動中,還發動了村委會成員以及退休老師一起加入到“關愛行動”中來,此舉得到了相關人士的熱烈支持,紛紛擔當了“代理家長”的角色,與孩子們一道,邁向新的明天。
4、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和聯繫卡制度。我校對所有學生進行了認真的調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兒童的底數,建立了每個留守兒童的檔案和聯繫卡,通過聯繫卡制度的建立,加強的了學校與學生家長及其他監護人的聯繫,共同形成了以學生爲中心的關愛網絡。
5、積極開展文體活動。爲了“留守兒童”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樣健康成長,豐富他們的課餘生活,我校在週一至週五的午間和下午課後,由結對老師輪流值日在學生活動室和操場組織、安排豐富的問題活動。諸如:課外閱讀、學習指導、體育活動等。
有關於留守兒童的活動總結 篇13
我校本着對社會負責的態度,充分認識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實施“留守兒童關愛工程”,加強了對留守兒童的管理教育工作,使留守兒童把學校當成了自己的家。現將工作總結如下:
一、高度重視,加強領導。
學校十分重視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成立了以校長爲組長、副校長爲副組長,中層幹部爲成員的領導小組。小組定期召開會議,研究和討論我校留守兒童的思想道德現狀,制定相關的措施,安排相應的管理人員,確保留守兒童留得下、學得好、健康快樂地成長。
二、健全制度,落實責任。
1、建立留守兒童個人檔案與成長記錄袋制度。
通過調查研究,摸清留守兒童的具體人數和基本情況,建立留守兒童個人檔案和聯繫卡,對留守兒童個人檔案和聯繫卡實行動態管理,及時補充、變更相關內容,每學年末做好留守兒童管理的交接工作。成長記錄袋收集學生學習、活動、日常行爲表現、情感表現等材料,記錄學生髮展過程中的有關評價,班主任及時將有關情況報告給家長。
2、建立“代管家長”隊伍,推行“代管家長”制度。
建立起由班主任、科任教師和生活指導教師組成的代管家長隊伍,負責對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包括生理、心理教育的管理和引導。學校通過工會,發動全體教師,積極參加到代管家長隊伍中去,承擔留守學生的監護職責,做留守學生生活的知情人,學習的引路人,成長的保護人。代管家長做到“四管”(管思想、管學習、管生活、管身體)和“四掌握”(掌握家庭情況、掌握思想表現、掌握學業成績、掌握日常行爲),當好“五員”(思想品德輔導員、情感交流溝通員、日常行爲監護員、生活起居管理員、健康成長指導員),讓留守學生感受到親人般的關愛。主要工作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掌握留守學生的基本情況,做到“三個一”,每個月進行一次家訪,每個月與家長通一次話,每學期給家長寫一封信;
2、關懷學生的精神成長,把學生的喜怒哀樂放在心上,注重留守學生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審美情趣的教育,與學生溝通情感,彌補“留守學生親情的缺失;
3、提供必要的幫助,關心孩子的飲食起居,處理突發情況等;
4、開展“結對子”幫扶,安排班隊幹部、優秀學生以及“留守學生”鄰居與其“結對子”,在生活、學習上給予幫助;
有關於留守兒童的活動總結 篇14
留守兒童已經作爲社會關注的焦點,更是我們班主任工作的重點,我們應毫不猶豫的扛起這份重擔。那麼,如何關注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呢,我認爲應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1、加強對留守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增強學生法制觀念
大多數留守兒童由於缺少父母的監管,自制力差,脾氣暴躁,往往因爲一點小事與同學打架,嚴重影響了其他學生的安全,造成極壞影響。而女生多缺乏自我保護意識。作爲班主任,我利用每週的法制課,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講如何自我保護。從電視上、網絡上、多蒐集一些實際例子,對學生進行教育。
2、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質量
留守兒童許多是由他們的奶奶、外婆等隔代親屬來撫養的,而農村這樣的老人文盲率超過70%,他們無法對孩子進行輔導,也很難與孩子進行思想交流,缺少及時的學業輔導與心理溝通。許多留守兒童因成績不好而產生厭學情緒,進而走上輟學道路。可以開展一幫一活動,或給他們開小竈,真正體會到了班級的溫暖和學習的樂趣。”
總之,作爲班主任老師既要做留守兒童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又要做孩子學習進步的引導者,生活的保護者。因此做到“三多”、“二知”、“一溝通”很重要。“三多”,即多與“留守兒童”談心,彌補“留守兒童”的親情缺失;多鼓勵支持孩子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多進行家訪,瞭解孩子在家活動和學習情況;“二知”即知道留守兒童的個人基本情況和家庭情況;“一溝通”即定期與留守兒童父母電話交流溝通,並採取針對措施,提供必要的幫助。用關愛、親情爲留守兒童營造溫馨的家園氛圍。
有關於留守兒童的活動總結 篇15
五星鎮中心學校是一所農村學校,隨着農民外出務工的增多,“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羣體隨之越來越多。爲更好地關愛留守兒童,給他們營造一箇健康成長的學習生活環境,我校按照留守兒童之家的工作要求,從校區實際出發,做了一些探索,現將工作總結如下:
一、召開家長會,摸清情況
每學期開學初,學校以班爲單位召開家長會,會上除了向家長彙報學校的工作情況,另一項主要工作就是向家長了解學生的監護情況。有的學習無人管理,出現疑難問題缺乏指導;有的對學習沒有興趣,成績普遍不理想;有的心理不太健康,情緒波動大;有的行爲習慣差,常有違紀現象。爲切實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讓他們更好地融入學校大家庭,我們成立了關愛留守兒童之家,開展關愛留守兒童工程。
二、成立關愛小組,加強領導
爲加強對留守兒童工作的統一領導、管理及跟蹤工作,成立了關愛留守兒童領導小組。形成了以校長親自掛帥,副校長負責對留守兒童的安全法制教育,總輔導員負責對留守兒童的思想教育,班主任負責對留守兒童的學習教育及生活教育等。確保關愛留守兒童活動順利開展,這樣有利於提高留守兒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護和自我調節的能力。
三、營造氛圍,健全制度,開展活動
1、營造關愛氛圍,感受溫暖
學校將關愛“留守兒童”工作作爲師德建設的一箇重要組成,在校園內、在家訪中,在班級內、在團支部中對“留守兒童”充分關注,對他們的學習、生活給予關心,全校師生營造了關愛留守兒童的良好氛圍,尊重“留守兒童”的人格,滋潤了他們渴望愛的心靈,達到讓留守兒童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真正讓他們感受到學校、班級集體這個大家庭的溫暖。
2、健全關愛制度,明確責任
爲了讓確保關愛留守兒童工作落到實處,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有《關愛留守兒童幫扶制度》等。
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和聯繫卡。我校對所有學生進行了認真的調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兒童的底數,建立了每個留守兒童的檔案和聯繫卡,清楚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聯繫電話;清楚代理監護人的姓名、聯繫方式,便於老師與家長、代理監護人聯繫溝通,配合教育。聯繫卡制度的建立,加強了學校與學生家長及其他監護人的聯繫,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兒童爲中心的關愛網絡。
實施教職工結對幫扶留守兒童。在每班留守學生中確立重點幫扶對象並配備幫扶教師,由班主任、科任老師與本班留守兒童結幫扶對子。幫扶教師經常找留守學生談心,隨時掌握留守學生的思想動態、定期家訪、關心生活、指導學習,引導他們健康成長。讓教師成爲“代理家長”,讓留守兒童在老師同學的集體中成長,以對他們缺失家庭教育進行補償,使他們走出孤獨和憂鬱。
建立健全家校聯繫。要求班主任老師期初、期中、期末與留守兒童進行家訪,瞭解留守兒童的在家情況。每月指導留守兒童給父母寫信或通話一次,增強他們與父母的情感交流。每月與留守兒童的臨時監護人溝通一次,知曉他們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狀況。通過家長學校、家長會等形式的活動,定期或不定期地對留守兒童的監護人進行科學育兒、科學監護孩子的教育,提高他們教育孩子的水平。
3、開展關愛活動,快樂成長
學校制定了留守兒童工作實施方案,開展關愛活動,加強對留守兒童的特殊關心和監護,全方位關注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在校園裏做到對“留守兒童”三個優先:“學習上優先輔導,生活上優先照顧,活動上優先參加。”爲留守兒童創設了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
留守兒童之家活動室定期開放。在學校少先大隊的統一組織下,孩子們可以在留守兒童活動室自主閱讀自己喜歡的圖書、展示自己的書畫作品、組織小組討論、開展合作學習,與教師、同學合作交流,共同進步,留守兒童之家活動室真正成了兒童學習活動的樂園。
有關於留守兒童的活動總結 篇16
耿城中心學校位於黃山北大門,地處城鄉結合部,95%的學生都來自農村。在校學生數近千人,留守兒童總在15%左右,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成爲我校高度重視的話題。留守兒童教育納入民生工程,學校建立立了留守兒童之家。成立了領導組和工作組。學校密切關注留守兒童現狀,採取針對性措施努力彌補他們因家庭教育的缺失帶來的負面影響。並積極配合政府和社會力量,爲留守兒童的心靈留住一片陽光。
據學校調查,留守學生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留守學生的學習成績普遍較差、自覺性不強。行爲習慣較差,自我控制能力不強。部分留守學生心理出現偏差,親情失落,心理失衡。
針對這些現象和問題,學校堅持做到管理上不盲目,教育上不鬆懈,把“留守學生”的教育納入到學校的常規工作中,以養成教育爲核心,以活動爲載體,走近“留守學生”,走進“留守兒童”的家庭,走進“留守兒童”的內心世界。防止留守兒童成爲“問題兒童”。主要採取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教育強化措施。
一、學校成立留守學生管理領導小組,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和聯繫卡,建立學校班主任、科任教師與留守兒童監護人定期聯繫制度。
建立“三知、三多”機制,對留守學生基本情況、留守學生監護人情況、留守學生父母外出務工去向及聯繫電話等方面的知情;多與留守學生談心交心,多開展充滿人文關懷的集體活動,多到留守學生家庭進行家訪。爲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礎,形成校內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
家訪、校訪相結合,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與“留守兒童”的監護人或“代替家長”溝通交流,指導留守學生監護人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共同解決“留守兒童”成長問題。留守兒童每年人員在變、情況也在變。家訪瞭解情況成爲關注留守兒童必不可少的環節。組織教師走近“留守兒童”,走進“留守兒童”的家庭,直面瞭解孩子們在家庭中的生活、學習以及情感世界,或成長過程遇到的煩惱。本學年,全校就有70位教師家訪350多次,與90多位“代理家長”進行了訪談。
二、充分發揮團隊組織作用,培養留守兒童自主、自立、自強的意識和能力。
融入大集體,學做小主人。我校共青團和少先隊組織深入開展“拉手關愛留守少年兒童行動”,採取三對一方式幫助留守兒童積極參與集體活動在團隊主題活動中感受集體溫暖,在手拉手活動中學會自理、自立、自強,自律。10年,少先隊組織留守學生事蹟報告會、“我和媽媽說說心裏話”寫信活動,吸引了全校60多位留守學生參與。每月,各少先隊中隊都組織有留守學生參與的給敬老院老人送溫暖活動。讓他們在集體大環境中受教育,有感悟。今年,學校還將進一步開展少年兒童雛鷹爭章活動,有序組織留守兒童培養自強不息、發奮學習的意識。
三、積極開展暑期留守兒童關愛行動。
暑假期間,農村留守兒童基本脫離了學校、老師的有效監管,親情上缺乏溝通、生活上缺乏照顧、行爲上缺乏管教的"三缺"問題更加突出。我校教師採取下村蹲點、上門服務等方式點對點地爲留守兒童進行作業和生活輔導。暑假,我校兩次安排30多名業務骨幹分頭前往全鎮5個村小學所在地駐點輔導,有計劃、有目的地對60位留守學生學業和心理狀態重點給予輔導。科目涉及文、數學、英語、心理教育等。每年開學前,學校黨支部還組織黨員開展留守兒童慰問行動,捐款捐物資助家庭困難留守兒童生活和學習。
四、關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學校今年開設了學生心理輔導室,安排專任教師兼職輔導。增加留守兒童心理諮詢、心理矯正等教育內容,加大疏導力度,創造條件開設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課,創設諮詢信箱、親情熱線電話等,及時發現“留守學生”的顯性、隱性的心理壓力,並進行合理的疏導,跟蹤服務。爲他們排憂解難,使留守學生的行爲偏差和心理障礙在一箇時間段內逐步得到矯正。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