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於端午節的活動總結範文(精選29篇)
有關於端午節的活動總結範文 篇1
本主題活動是以“端午節”爲基本材料而生成的以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爲目標的教學活動之一,源於幼兒對生活中所熟悉的事情“端午節”的關注,並在此基礎上不斷爲幼兒的好奇、興趣而及時調整、修正、設計的活動。整個活動的展開是以幼兒參與適宜引導爲主。活動採用讓幼兒回憶、談論端午節,在豐富的感性經驗基礎上,通過圖片、出示實物、討論等活動,幫助幼兒瞭解、強化了對端午節的認識。並且將幼兒的學習地點還擴展到了家庭(如讓幼兒回家包糉子、向媽媽、奶奶學習蛋的製作方法等),體現了幼兒是教育的主體和教師尊重幼兒個體學習方式的意識。我們的主要活動有以下幾個方面:
1、利用進餐前後及午睡前向孩子們講述了故事《端午節的傳說》《端午節的由來》《端午節的風俗》。
2、學兒歌。同樣利用進餐前後及午睡前的時間,教孩子們學唸了三首既通俗易懂又琅琅上口的兒歌《端午》,孩子們非常喜歡這首兒歌,在短時間內就將兒歌學會了。
3、裝飾製作《小糉子》並用它來裝飾環境。
4、製作彩蛋。在老師的精心組織下,孩子們在在蛋寶寶的身上利用彩紙剪、貼、畫出漂亮的圖案,從製作的的過程中可以看出,孩子們非常喜歡這次活動。
5、考慮到六一家長剛剛來園活動,因次本次慶端午就不邀請家長參加,把家長到園包糉子活動更改爲請家長將孩子在家包糉子、喫雞蛋等端午習俗用相機記錄下來,發給老師,然後在幼兒園交流分享6、孩子從家裏帶來端午的食品一起分享。
7、認識各種蛋、蛋製品。
豐富的活動得以順利開展離不開家長朋友對我們的支持和幫助:周希桐、田燁、張宜駿媽媽打印了好多關於端午節風俗和蛋製品的圖片,使我們的主題牆漂亮而豐富;遲俊超媽媽帶來了端午節來歷和風俗的資料;王炫皓小朋友可謂是全家總動員:奶奶早上4點就起來做蛋餃、媽媽用蛋殼製作了喜洋洋、爸爸將稀有的鴯鶓蛋殼加上了底座,方便小朋友觀察,一直做到晚上11點多;周海玲、曲志鑫的媽媽用紙折出了一串漂亮的糉子;張宜駿、張若熙、曲志鑫媽媽還親手做了雞蛋餅和煎雞蛋,加上王炫皓奶奶的蛋餃,小朋友分享的時候一直喊着沒喫夠,可見她們的廚藝是多麼精湛!夏鈺涵家長還精心找到了各種蛋的內容和營養價值介紹,老師講完以後相信小朋友會更喜歡喫蛋。不僅僅是這些,家長朋友爲孩子們做的香包、五綵線、按時帶到幼兒園的糉子、雞蛋等等。正是因爲這樣,我們的活動才能按時、順利的開展,孩子們才能在活動收穫更多的精彩和快樂!同時家長們的大力配合也讓我們老師感動萬分,我們會將的支持化爲我們工作的動力,以更加飽滿熱情的態度投入到工作中。
衷心的感謝所有家長的支持與配合,相信在我們的合作下孩子們會有更出色的發展和表現!
有關於端午節的活動總結範文 篇2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我國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爲迎接端午佳節,弘揚民族精神,傳承端午文化,強化學校的愛國文化教育,小學開展了“濃情端午,糉香快樂”傳統文化教育活動,向師生普及端午知識,營造師生同樂、愛國愛家、共享幸福成果的良好傳承氛圍。
1、感悟愛國情懷。學校利用宣傳欄和校園廣播,宣傳愛國思想和端午習俗,讓包糉子、艾葉、插菖蒲、掛香囊、等南北方慶祝端午節的不同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學校充分發揮課堂教學滲透的主渠道作用,利用晨間誦讀《離騷》等愛國名篇詩句、觀看端午節來源和屈原的典故等視頻,多種方式並存,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在體會中學習,深切感悟愛國情懷的偉大。各班趁熱打鐵,讓學生通過國旗下講話、繪畫、手抄報等形式將所學、所觀、所感說出來、畫出來,將愛祖國愛家園思想深植入心。
2、傳承愛國擔當。學校設立端午節專題論壇,論壇設立專門的論壇角,鼓勵學生利用綜合活動課參與《我論屈原》《端午節糉子》《屈原的愛國情懷》等主題的討論,將知識來源細化。同時採用體驗式教學和現場教學相結合,邀請社區的老爺爺老奶奶來爲學生們講述他們對端午節習俗的傳承,讓學生傾聽老一輩的愛國傳承方式。組織徵文比賽,語文教研組成員組成評委小組進行評議,優秀作品在校園廣播室進行廣播,讓學生充分感受端午節的文化內涵和傳統佳節的獨特魅力,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3、弘揚愛國精神。學校注重“知行合一”,開展多種實踐方式幫助學生探尋傳統文化,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有的班級自行組織“包糉子”比賽,四人一組,有商有量,分工負責,鍛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鼓勵學生們勇於爭先,敢於上進。有的班級組織“縫香囊”活動,圍坐一起,穿針引線,你做香囊我放艾草,配合默契,其樂融融,充分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樂。有的班級走進敬老院,將親手做的香囊和糉子送給孤寡老人,奉獻自己的愛心,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愛家的熱情,用實際行動弘揚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
有關於端午節的活動總結範文 篇3
端午節到來之際,爲營造端午傳統節日氛圍,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文明過節。近期,學校組織全校師生開展了“情繫端午文明過節”主題教育系列活動,讓“端午”文化走進校園。
各班班主任充分利用班會課開展端午節主題教育,教師和學生講解節日習俗和屈原的故事,觀看賽龍舟視頻,激發學生愛國之情;一張張精美的手抄報,讓學生們充分挖掘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各班利用微信羣、校訊通給家長髮送文明安全過節一封信;安排學生在家和家人一起插艾葉、包糉子,體驗勞動樂趣,增進親子情感交流,共同營造歡樂祥和、文明向上的節日氛圍。
端午節主題教育系列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們從小樹立了愛國主義情感,學生們紛紛表示要將端午節的風俗傳承、發揚下去,力保度過一箇文明安全有意義的節日。
有關於端午節的活動總結範文 篇4
一、精心安排認真部署
爲使活動開展得既熱熱鬧鬧氛圍濃厚,又突出主題體現成效,蓮花縣文明辦召開了由縣委宣傳部、縣文明辦、縣教育局、縣總工會、縣婦聯、團縣委等部門參加的專題協調會,部署安排全縣的”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活動。蓮花縣文明辦下發了蓮花縣《關於組織開展”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活動的實施意見》的通知,對全縣開展”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活動提出了突出愛國主義教育、突出羣衆性、加強環境整治、營造輿論氛圍四點具體要求。各鄉鎮、各單位根據上級部署精神,結合各自實際,分別制定了各具特色的”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縣文明辦將各鄉鎮、單位活動安排彙總後,報送市文明委有關領導,推動活動的紮實開展。
二、各種活動精彩紛呈
1、重點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愛國主義教育。團縣委與縣教育部門密切配合,着重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各校組織開展了”培養愛國情感,樹立報國之志”主題團隊會,以演講、徵文、詩歌朗誦、書畫大賽、歌詠比賽等形式,宣傳愛國詩人屈原等中華民族優秀代表人物的事蹟和愛國主義精神,加強對未成年人的傳統文化和愛國主義教育。許多學校利用板報、廣播、校園網等載體,以專欄、講座、專題報道、專題片等方式,宣傳傳統節日習俗,普及端午節等民族傳統節日知識,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倡導和諧社會。蓮花中學開展”我和我的祖國”大合唱比賽,唱響愛國主義歌曲,抒發愛國情懷;城廂中學舉行以”激揚青春,歌唱祖國”爲主題的大合唱比賽,全校1000餘名學生參加活動,嘹亮的歌聲激發了全體學生愛學校愛祖國的情感;坊樓鎮節日期間在坊樓小學開展端午節主題教育活動,讓孩子們瞭解端午節的相關來歷、傳說故事和習俗活動,感受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中折射出的濃郁的文化氣息。
2、廣泛組織廣大羣衆開展羣衆性文體活動。各鄉鎮和社區精彩紛呈的端午活動吸引了居民踊躍參與。坊樓鎮結合”鄰里節”活動,開展了包糉子、端午知識猜謎、健身操表演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南嶺鄉廣泛開展宣傳端午知識活動。升坊鎮舉辦了包糉子比賽、包水餃比賽等趣味性活動。縣教育局與永安社區共同舉辦端午節乒乓球比賽。琴亭社區在蓮花廣場舉辦慶端午節廣場舞展示活動。金城社區組織社區志願者與轄區留守孩歡度端午節活動。御景灣社區舉辦廣場健身操表演、舞蹈和歌唱表演等文體健身活動。
據不完全統計,端午節期間,全縣開展各種文體活動和文化宣傳活動20多場,參與羣衆8000餘人。
3、積極開展環境整治
節日期間,縣城管局組織環衛、園林等部門對城區衛生環境進行大整治,各社區普遍發動居民開展衛生大掃除活動。團縣委組織青年志願者者開展以”迎國慶、講文明、樹新風”爲主題的環境整治活動,到永安路開展清理路面垃圾、清洗欄杆、清除小廣告等整治環境活動。各有關單位開展了文明禮儀、遵守交通規則、文明勸導等宣傳教育活動,增強廣大市民的社會公德和生態文明意識,引導他們共同創造整潔、優美、舒適的生活環境。
一次好的活動,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節日的歡樂氛圍,還有對大自然美的深切感受。好的活動能夠陶冶我們的情操,好的活動能夠培養我們好的心情。每一箇網友爲我們這次活動所做的每一件事就是一份耐看耐讀的故事,不管這個故事是來源於活動本身,還是來源於版友的內心,歷歷瞬間都讓我們的心靈受到感動。而最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平時很要好的朋友都參與到這次活動中來;亦得到版友家屬的鼎力支持;至於一些曾經陌生的網友,因爲有了這次活動,使大家緊密地走在一起,讓大家不再陌生,讓大家永遠團結一致。
有關於端午節的活動總結範文 篇5
一.問題提出
羣龍飛渡,百舸爭流,萬糉飄香……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凝結着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是家鄉的一箇重要節日。它歷史悠久,可是我們對這傳統節日感受很少,對端午節的歷史和習俗瞭解很少,只知道要賽龍舟和喫糉子。爲了使我們瞭解端午節的歷史和習俗,學校組織了以“走進端午”爲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讓大家過了一箇別開生面的端午節。通過這一綜合實踐活動,我們受益匪淺,不僅開拓了視野,還激發了我們熱愛民族傳統文化的熱度。
二.活動目標
(一)認知目標:
1.學會用上網、收看電視、查閱書報、詢問等多種途徑獲得資料,舉行班會,讓我們對端午節的由來、習俗等傳統文化有一箇初步的瞭解。
2.學會用訪問、問卷等方法進行調查,並會統計調查結果。
3.學會用小報介紹端午節的知識;進行製作香囊比賽,培養我們的動手能力:動手做一張關於端午節的剪貼畫報,讓我們瞭解端午的習俗;
(二)能力目標:
1.在活動中培養我們的探究能力、調查能力和與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2.學會調查、收集、整理資料的方法,培養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3.培養我們的觀察能力,提高說話能力和動手能力。
(三)情感目標:
1.通過實踐活動獲得豐富的經驗和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感。
2.通過各種活動培養大家的合作認識,分享合作與交流的快樂。
三、活動準備
知識準備:通過上網、收看電視、查閱書報、詢問等多種途徑獲得端午節的由來、習俗等資料。
物質準備:建立一箇資源中心。在我們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我們要準備包糉子的材料、製作香囊的材料。
資料準備:準備“走進中國端午節”在線調查設計表。
四、活動策劃
1、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中華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同時瞭解端午節的由來和傳說、傳統的習俗等。
(2)、利用各種途徑蒐集有關端午節的資料,培養大家有目的的蒐集資料能力。
(3)、培養我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熱愛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4)、培養我們學會提出問題、歸納問題的能力和小組合作探究的認識。
2、活動準備:圖片、錄音、表格等
3、活動方法:資料蒐集、合作交流、小組共議。
4、活動內容
(1)通過開展“我們的節日–端午”爲主題的班隊活動了解端午節;
(2)大家根據初步瞭解的情況,提出探究小主題,結合疑問寫出探究的計劃。
5、實施步驟
(1)活動前讓學生蒐集端午節的資料,填寫資料收集卡,初步瞭解端午節的一些基本情況;
(2)班會課上使大家認識到端午節的由來和故事、端午節的習俗、端午節的詩詞等內容,激發進一步探索的慾望;
(3)讓我們根據展示的資料,提出想研究的問題;
(4)課題確定的同時,分成小組,討論任務分工和探究主題的計劃;
(5)集體交流彙報分工及小組探究計劃,共同商量修改。
有關於端午節的活動總結範文 篇6
5月19日,一中教學開放周的活動中,八年一班舉行了別開生面的“迎端午緬故人揚傳統”主題班會活動。
1、主題班會上,謝老師以“迎端午緬故人揚傳統”爲主題,爲八年一班的同學上了一節生動的主題班會。謝老師首先以“舌尖上的中國”爲翹板,用張張麻辣鮮香、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圖片,和幽默風趣、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撬動學生的味蕾,引起學生的強烈共鳴,從而引出了今天班會的主題“迎端午緬故人揚傳統”。
2、入題後,謝老師首先帶領學生回顧我國的傳統節日,然後向同學們介紹端午節的來歷以及了中國文學偉大的浪漫主義愛國詩人屈原的生平事蹟,端午節划龍舟、喫糉子、掛艾草、點硃砂、洗午時澡、立雞蛋等風俗,還展示了糉子的製作方法。緊接着,結合學校的誦經典活動帶領全班學生誦讀有關端午的詩詞。最後,謝老師讓學生討論當代中學生如何繼承發揚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爲“中國夢”的實現做貢獻。
3、整堂班會圖文並茂,氣氛熱烈,掌聲陣陣。通過主題班會的召開,同學們不僅學會了糉子的製作方法,還使學生得到了思想教育,讓他們懂得了愛國先愛家愛校,努力學習,以優異的成績回報家人,回報老師回報學校,最終成長爲一箇有益於社會有益於國家的有用人才,把實現自己的夢想融入到實現中國夢的大潮中去。
一段時間來,社會上許多年輕人熱衷於“聖誕節”“感恩節”等洋節,而冷落了我們的傳統節日。學校舉辦這一活動旨在挖掘傳統節日文化內涵,繼承和弘揚中國傳統優秀文化,通過學習端午節文化,讓學生在活動中瞭解端午節的來歷、習俗等,感受端午節的文化內涵,親身體驗我國傳統佳節的獨特魅力,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有關於端午節的活動總結範文 篇7
一年一度端午至,又是龍舟飛渡時,我校學生已經將傳統節日作爲自己學習、生活中一項喜愛的活動,爲了引導學生更好地瞭解、喜愛傳統節日,進而提升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識,培養他們的民族自豪感,我校開展了形式多樣以”我們的節日•端午”爲主題的文化教育活動。現小結如下:
一、積極營造濃厚的宣傳氛圍,追溯端午淵源,充分認識”端午節”的有關知識。
學校充分利用國旗下講話、黑板報、宣傳欄等多種方式進行了廣泛宣傳有關”端午節”的知識與內容,同時舉行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通過查閱圖書、互聯網以及向長輩和他人請教等多種途徑,蒐集有關端午節的由來,瞭解這一傳統節日的相關知識。
二、開展各種的活動,豐富”端午節”內容。
端午節前夕,佈置學生通過書籍閱讀和上網查詢,瞭解端午節的相關知識,並在班會上進行交流學習。我校利用少先隊活動課開展”我們的節日•端午”系列主題活動。爲了活動的順利開展,少先隊大隊部對活動進行了部署,分年級開展專題活動:一、二年級以文明的生活方式爲主題,宣傳普及衛生防病知識,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三、四年級以”做一箇有道德的人”爲主題,引導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爭做有道德的人;五、六年級重點講解端午節的由來、習俗,誦讀着名愛國主義名篇佳作以及屈原和端午節的典故等端午節知識,共同紀念了愛國主義詩人屈原,讓學生傳承愛國主義精神,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增強愛國主義情感。主題活動之後,有的中隊佈置了假期親子活動,讓學生在端午節當天向長輩學習糉子的各種製法。自己動手製作糉子,感受着民俗文化。有的中隊以”我們的節日•端午”爲主題,畫一張手抄報……
網上學習,傳承傳統文化此外,學校還組織開展”我們的節日”網上主題活動,動員學生參與由”中國文明網”開設的”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活動,積極參加”我們的節日•端午”相關節日和愛國知識的網上學習,傳播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個人傳統文化素質。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傳統節日、認同傳統節日、喜愛傳統節日、過好傳統節日,增強愛國情感,提高文明素質,做名副其實的文明城市文明人。
在本次活動中,我校充分利用”端午節”這一傳統節日對全體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讓學生走進偉人、瞭解歷史、感受偉人的愛國情懷,培養了學生的愛國熱情。
有關於端午節的活動總結範文 篇8
爲切實貫徹落實“我們的節日端午節”主題活動的通知精神,承載端午節所蘊含愛國主義的道德內核,增進全校師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營造慶祝傳統節日的良好氛圍,我校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端午節慶祝活動,現將活動情況總結如下:
一、高度重視,精心組織
爲確保此次活動順利開展,校團委學生會高度重視,及時召開會議對端午節活動進行總體部署,並制定了,要求各班在活動中突出愛國主義教育、突出講文明樹新風和獻愛心等具體要求,全面推進學校的精神文明創建工作。
二、加大宣傳,營造氛圍
學校利用宣傳欄、簡報等多種方式對端午節相關知識進行了廣泛宣傳,並開展“話端午,揚民族傳統文化”主題班會活動。讓全體師生瞭解這一傳統節日的相關知識。感受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中折射出的濃郁的文化氣息,不斷激發愛國主義熱情。
三、具體活動情況
1、開展“愛心糉子”端午活動
在端午節來臨之際,學校組織學生代表到敬老院,向孤寡老人進行慰問,贈送了端午節禮品,同他們一起包糉子,一起聯歡,讓老人們深切感受到學校對他們的關心。
2、倡導健康防疫,開展除塵活動
古人把五月端午稱作“衛生月”,廣插艾草,抹雄黃酒,以免災去病,端午節成了我國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的大節日。我校結合認真開展端午節除塵活動,倡導健康生活,淨化學校環境。掀起講文明、講衛生的良好氛圍。
3、開展了“端午節、誦經典、棋類比賽”活動
學生利用經典誦讀時間開展了經典誦讀活動,全體師生踊躍參加,經過比賽選出了優勝獎一名、誦讀獎二名。棋類比賽有五子棋、象棋、彈子跳棋比賽。通過開展活動,陶冶了學生們的情操,弘揚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激發了愛國主義精神自豪感,增強了凝聚力。
在本次活動中,我校充分利用傳統節慶日對全校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掀起了倡導文明熱潮,更是承端午文化精髓,揚民族傳統底蘊,將傳統節日於現代文明結合,既陶冶了學生們的情操又激發了學生們的愛國熱情。
有關於端午節的活動總結範文 篇9
活動主題:糉葉飄香話端午
活動背景:
"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等,是中國的四大節日之一。20xx年起,被列爲國家法定假日,迄今已有兩千多年的傳統。
活動意義:
作爲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凝結着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載着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爲引導學生瞭解和感受中華傳統節日文化,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美德,特在初一級部開展系列主題活動,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對民俗文化的認同感。
第一主題:端午祭屈原
端午節的第一個意義是紀念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
具體要求:
通過上網、課外閱讀等不同途徑瞭解屈原及他身上體現的高貴品質,完成綜合實踐活動報告。報告用A4紙打印,標明姓名和班級。題目自擬,版式自行設計,內容提示:屈原的生平、屈原的故事、屈原的精神、讚美屈原的詩篇和詞句等。
第二主題:端午識艾草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草與端午節有着不解之緣。每到端午節,按照民間傳統,家家戶戶門前都掛艾蒿,以驅邪祛毒。
具體要求:
到野外觀察、採摘艾草,做成標本,並查閱相關資料,瞭解艾草在端午節的特殊用途。
1、標本儘量完整,在報紙或書中安放:葉片向左右兩側分開攤平,小部分葉片可葉面朝下,葉背朝上,皺縮的葉片要展平,後壓幹,過1-2天換換紙,以便吸取標本體內的水分。
2、當標本七、八成干時,將它安放在A4紙上,做到整齊、勻稱、美觀,像一幅圖畫。
3、做標籤,標籤的內容包括:植物的名稱(學名或俗名)、科屬、採集地點、採集日期、採集者等,標籤的大小通常是120X70(毫米),貼在A4紙的右下角。
4、用另一張A4紙做標本說明卡,自行設計版面,內容包括:標本名稱、科屬、生活環境、經濟價值、藥用價值、與端午節的淵源等,並註明班級和姓名。
5、將兩張A4紙背對背整合,然後壓膜。
第三主題:端午做香袋
佩香袋是端午節的習俗之一,傳說具有避邪驅瘟之意,也做點綴裝飾。
具體要求:
請教家長,自己動手做香袋,提高實際操作能力,體驗勞動和分享的樂趣。可參考如下步驟完成:
1、材料:碎布、棉花、香料粉、絲線(或中國結細線)。
2、工具:剪刀、針、縫衣線。
3、做法:(1)充分發揮想象力,將碎布畫上自己喜歡的、有創意的形狀,大小不限。(2)剪下相對的兩片。(3)用線將三邊從反面縫合,留下一邊。(4)翻過來,塞入沾有中藥店買回來的香料粉的棉花。(5)將最後一邊縫合,再加長繩裝飾即完成。
4、在香袋上貼上標籤,註明班級和姓名。
有關於端午節的活動總結範文 篇10
20xx年,縣文聯在端午文化節活動中承擔了一系列活動,開展了第三屆“屈原杯”全國詩歌大賽的評選活動,成功申報了“中國詩歌之鄉”並舉行了授牌儀式,與中國詩歌學會共同設立了“屈原詩歌獎”,舉辦了“x1年屈原故里端午詩會”,出版了“文化叢書”,組織了祭屈原活動。這些工作都圓滿地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第三屆屈原杯全國詩歌大賽,自去年9月份以來,共收到7502名詩人的17700多首詩作,參賽的省級作協以上會員達到570人。這些詩人來自全國各省及美國、日本、泰國、加拿大、捷克、新西蘭、香港、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截稿後,在端午節前夕開展了評選活動,聘請了各級評委開展了初評、複評、終評工作,在評選中,堅持嚴格公正、不徇人情、採用匿名評選,這樣增強了評選工作的透明度,通過嚴格評選,共評選出一等獎一名,二等獎二名,三等獎十名,優秀獎一百名。6月5日由中國詩歌學會舉行了隆重的頒獎大會。祕書長爲一等獎頒獎。第三屆屈原杯全國詩歌大賽在前兩屆的基礎上,影響力更爲廣泛,參賽人數和詩作已是前兩屆的總和。在中國詩壇已形成了一定影響力的全國性大賽。《x日報》開闢專版刊登了部分獲獎作品。縣文聯編印了《屈原文學》獲獎專刊。刊登了113位全部的獲獎作品。
今年年初,自縣委縣政府提出申報“中國詩歌之鄉”後,縣文聯積極籌備,努力爭取,並在全縣營造了良好的詩歌氛圍,組建了九歌、涉江、桔頌、天等24家詩社,蘭蕙詩社舉行了迎新春詩歌朗誦會,螢火蟲詩社舉辦“郭啓嘉作品朗誦會”,涉江詩社在百麗企業車間、天問詩社在x大學等舉辦了大型的詩歌朗誦會,樹蕙詩社舉辦了“讓經典誦讀走進校園”、九歌詩社舉辦了“飛揚的青春”等大型的詩歌朗誦會。今年多場的詩歌朗誦會爲端午節的到來、爲申報“中國詩歌之鄉”創造了良好的環境。今年已有多位作者在《詩選刊》、《光明日報》等有影響的報刊發表詩作。“中國詩歌之鄉”於1月12日申報成功。並於6月5日舉行了“中國詩歌之鄉”的授牌儀式。中國詩歌學會祕書長授牌,縣長羅聯峯接牌。中央、省市媒體對此進行了報道。《x晚報》開闢了四個專版報道了“中國詩歌之鄉”建設的內容,還進行了多次的深度報道。《商報》也開闢四個專版,宣傳了建設詩歌之鄉的做法和經驗。《湖北日報》也做了有關“詩歌之鄉”建設的深度報道。
“屈原詩歌獎”啓動儀式也在端午詩會上舉行。講話並宣佈“屈原詩歌獎”正式啓動,這是具體落實建設的“中國詩歌之鄉”的重要舉措,初步議定,“屈原詩歌獎”,每三年爲一屆,每次獎5位在全國有一定影響力的詩人,首屆舉辦時間從今年端午節開始,到明年端午節頒獎。每次端午節在屈原故里頒獎。之前,通過協商,已起草了“屈原詩歌獎”評選規則和相關協議。
有關於端午節的活動總結範文 篇11
農曆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爲端五。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爲:喫糉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喝雄黃酒。據說,喫糉子和賽龍舟,是爲了紀念屈原,故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爲“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爲了壓邪。
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我中華一箇十分盛行的隆重傳統節日。端午節現爲國家法定節假日,假期爲一天。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xx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端午節爲我們提供了一箇絕好的教育機會,爲引導學生過好端午這一傳統節日,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我校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文化教育活動,簡要概括爲以下幾個方面:
一、營造了濃厚的宣傳氛圍。
少先隊大隊部要求各中隊在開展“心連心,話端午,揚民族傳統文化”活動之前,先向學生佈置任務:讓學生通過查閱圖書、互聯網以及向長輩和他人請教等多種途徑,蒐集有關端午節的由來,瞭解這一傳統節日的相關知識。學校還利用週一朝會、校園廣播、黑板報等多種方式進行了廣泛宣傳。
二、開展了“端午節、離騷頌、愛國心、民族情”等中華經典誦讀活動。
利用學校例會、國旗下的演講、主題班(隊)會,舉行不同形式的誦讀活動。通過開展誦讀活動,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弘揚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培養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真正把誦讀活動變成了一次學生潛移默化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過程。
三、豐富了傳統文化教育的內容。
(一)一、二年級開展了“背一背屈原詩歌”、“畫一畫屈原”、“紙糉子製作”等有趣而有意義的活動。
這些孩子年齡雖偏小,但在經驗豐富十足的輔導員們的耐心組織和引導下,“心連心,話端午,揚民族傳統文化”活動也開展得有聲有色。各班輔導員還根據本班實際,讓孩子們以大組爲單位,進行了“背一背屈原詩歌”、“畫一畫屈原”、“紙糉子製作”等比賽活動。該活動讓孩子們在動口、動手等有趣的活動中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形式非常棒!
(二)三、四年級各中隊開展了“傳統節日故事大家講”活動。各中隊利用班會、閱讀課等時間,在班上舉辦故事會。有的中隊輔導員大膽啓用了班幹部,充分發揮他們班幹部的職能,鍛鍊了他們團結協作,共同組織策劃的能力。孩子們也沒有讓我們失望,他們精心組織策劃、準備着,把“屈原故事知多少”知識競賽開展得有模有樣,還把同學們精心製作、準備的小巧手工作品頒發給知識競賽中的佼佼者,我覺得孩子們真能幹!
(三)五、六、七、八、九年級各中隊開展了“屈原詩歌頌”、“我心中的屈原”演講等多種富有愛國主義教育意義的活動。
通過這些活動,我們讓學生懂得了:我們在端午節紀念屈原,並不是因爲他投江自殺,而是因爲在他身上體現出的那種精神:面對着國家、民族的災難,而起身抗爭,始終保持一種民族的氣節,一種清白。而且透過屈原,讓他們看到,中國還有千千萬萬的屈原。這就是一種對國家、對民族的熱愛、維護。所以,孩子們通過參與這次活動,真正懂得了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爲什麼要紀念屈原,爲什麼要把一箇端午節人爲地和屈原聯繫起來。四、開展了全校安全、衛生運動。
我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我校充分利用傳統節慶日對全體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我們教師有責任去弘揚傳統文化,而這個責任,就賦予給我們下一代,讓我們從傳統節慶日教育做起,使我國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有關於端午節的活動總結範文 篇12
這次端午節親子活動我們家長受邀參加,我們從早上八點左右到幼兒園,到班級裏與孩子一起領這次活動的任務,這次任務就是親手做糉子。
幼兒園準備好了糉葉,糯米,我們只需要包好糉子就行,參與的人也包括我們的小孩,而我們只是輔助者,就比如我,要教導我家小寶貝如何包糉子。我並沒有糉子,以往過端午,我們一家都是到超市購買,這次親手做,還是感覺比較新鮮,充滿了鬥志。
這次活動最有趣的就是親手做,讓我們感受到了包糉子的樂趣,讓我們與孩子之間的聯繫更加緊密,每個人都在努力學習,當然有的家長有過經驗,包的好而且快,也成爲了我們學習的對象。當我學會之後又回到我家孩子身邊告訴他如何包。並且經常發表意見。讓我們之間相處非常融洽。
以前在家中我家孩子都非常內向,不怎麼和我們溝通,整天都只是躲在房間看動畫片,或者玩積木遊戲。我們因爲工作繁忙,更本就沒有多餘的時間與他們溝通,畢竟天天上班,哪有時間考慮那麼多,對於孩子雖然關心,但是也不是那麼重視,每次都做的不好,這也在無形間拉開了我們母子之間的距離。
有心想要彌補,但是抽不出時間來,恰好這次端午節公司放假,幼兒園剛好讓我們參加這次端午活動,我也希望近距離與孩子相處,好好溝通一番。這次活動是跟具我們國家傳統節日習俗來定的,對我們很熟悉。但是對於小孩子來說是一次非常有趣的互動,這讓他們非常想參加這次活動。
這次的活動是具有比賽性質的,做的快的家長可以得到獎勵,做的慢的家長會在最後配合老師一起蒸糉子。爲了儘快包好糉子,孩子表現出了我從沒有見過的一面,非常活潑開朗,讓我感受到了他在這次活動之的心情,覺得參加這次活動值得。孩子本來就需要開開心心。
這次活動讓我感覺非常滿意,我感受到了幼兒園對於孩子們的呵護,作爲家長我也放心讓我的孩子繼續在幼兒園接受教育。我們作爲家長的最希望的就是自己的孩子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可以健康成長,在學校開開心心。或許我們會因爲工作耽擱時間,但是我們一直都非常關係自己的孩子,幼兒園所做的一切雖然比較簡單,但是活動的真正意義還是達到了,我們不但與自己孩子好好相處,還讓孩子們知道了自己動手。對於孩子們的發展極爲有利。對於以後的活動,如果有時間我都會盡可能參加。
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爲了讓孩子們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感受屬於節日的快樂,同時增進孩子們對端午節傳統文化習俗的瞭解,引導孩子對中國傳統文化感興趣,更好的發掘、傳承和創新端午節的文化內涵,使之與現代社會相融合。6月6日,xx幼兒園開展了“濃情端午糉情歡樂”爲主題的端午節主題教育活動。活動主要分爲“說端午”、“唱端午”、“畫端午”、“聞端午”、“品端午糉”5個環節,各班根據幼兒的不同年齡特點,設計出了豐富多彩的參與式體驗活動。
第一個環節“說端午”。老師們爲了讓孩子們更直觀的瞭解端午節,老師們都做了生動形象的課件,藉助課件向孩子們介紹端午節的來歷,讓孩子們知道了詩人屈原的故事,還了解了艾草、菖蒲有驅趕蚊蟲的作用。
第二個環節“唱端午”。“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端午節,豔陽照,家家門上插艾蒿;掛絲線,戴香包,娃娃樂的蹦又跳;包糉子,划龍舟,紀念屈原永記牢。”通過讓孩子們學唱端午節的歌謠,讓孩子們更深入地感受端午節獨特習俗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第三個環節“畫端午”。中班、大班的孩子們紛紛拿起手中的畫筆,畫出自己心中的端午節,小班的孩子們則用五顏六色的色彩,塗到自己的畫作上,畫成一幅幅漂亮的圖畫。
第四個環節“聞端午”。爲了調動孩子們的動手能力,也爲了突出端午節擺艾草、制香包、扎五絲這一民俗。老師們紛紛組織開展製作香包、扎五絲的親子活動,活動中孩子們在家長的幫助下用卡紙、花布、麥秸、絲線、流蘇等做出一隻只小巧玲瓏的工藝香袋,清香四溢,形形色色,玲瓏奪目。老師們還向孩子們介紹了編五絲的方法,在家長、老師的幫助指導下,孩子們用5跟繩子編織成了一根根漂亮的五絲,紮在手腕上。
最後一箇環節“品端午糉”。過端午節最少不了的就是品嚐香甜可口的端午糉,孩子們紛紛帶着自己和家長們共同製作的各式各樣的糉子,和小夥伴們一起分享。
整個活動中,快樂洋溢在孩子臉上,孩子們感知端午、走進端午、品味端午,體會着傳統節日的快樂與童趣。通過此次活動,不僅讓幼兒在與同伴的愉快體驗中直觀的感受到了端午節豐富的傳統文化,使孩子感受到了傳統節日帶來的樂趣,更鍛鍊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和相互合作能力,並昇華了幼兒的情感經驗。
有關於端午節的活動總結範文 篇13
爲進一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根據XX縣委文明辦關於在端午節期間開展“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系列活動的通知,我局嚴格按照工作部署,因地制宜積極開展活動,現將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一、認真部署,精心安排
爲確保此次端午節主題活動順利開展,我局領導高度重視,及時召開會議對端午節活動進行總體部署,並制定了活動方案,要求全體工作人員參與活動,充分認識傳統、尊重傳統、繼承傳統、弘揚傳統;強調活動開展突出愛國主義教育,營造輿論氛圍,講文明、樹新風等內容。
二、加大宣傳,營造氛圍
我局充分利用宣傳欄、簡報等多種方式進行廣泛宣傳,使全體幹部職工深入瞭解端午傳統節日的相關知識及當中的愛國主義情懷,感受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中折射出的濃郁的文化氣息,不斷激發愛國主義熱情。同時,通過廣播電視新聞和專題欄目全方位進行端午節氛圍宣傳,從民間賽龍舟、包糉子、給臺胞送溫暖等多方面進行報道,加強愛國愛民的社會氛圍,社會反響較好。
三、各種活動精彩紛呈
(一)組織開展愛國主義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我局於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期間,組織觀看電視劇《谷文昌》、電影《公僕》,並與5月27日下午組織全體黨員幹部前往谷文昌紀念館進行參觀學習,學習谷文昌同志執政爲民的宗旨意識、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艱苦奮鬥的良好作風、致力發展的實幹精神,清廉無私的優良品格,生態文明的發展理念。
(二)開展“迎端午、誦經典”活動,宣揚傳統文化。爲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華文學經典,我局開展了”迎端午、誦經典”文學經典誦讀活動,要求各科室組織誦讀,活動陶冶了全體幹部職工的的情操,弘揚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激發了愛國主義自豪感,增強了團隊凝聚力。
(三)廣泛開展“講文明,講衛生,促環保”運動,營造和諧新氣象。我局倡導文明健康生活,掀起講文明、講衛生、促環保的良好氛圍。要求各部門堅持做好垃圾分類擺放,多管齊下,促進垃圾分類綠色環保成爲常規意識,使“文明低碳過節,享受綠色端午”的理念與“講文明,講衛生,促環保”相融匯。
有關於端午節的活動總結範文 篇14
端午節期間,我們社區開展了一系列以“傳承文化、共度端午”爲主題的慶祝活動。活動中,我們注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通過包糉子、掛艾草等傳統習俗,讓居民們親身感受端午節的魅力。
此外,我們還組織了“端午知識競賽”和“詩詞朗誦會”等活動,讓大家在參與中瞭解端午節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內涵。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居民的節日生活,也提高了大家的文化素養。
此次活動得到了居民們的廣泛參與和好評,大家紛紛表示感受到了濃厚的節日氛圍和社區大家庭的溫暖。我們將繼續舉辦類似的活動,讓傳統文化在社區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有關於端午節的活動總結範文 篇15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幼兒園爲了迎接端午節,開展了“濃情端午糉葉飄香”主題活動,讓孩子們更真實地感受到這個中國特有的節日的氣氛,感受端午節傳統文化。
教師們通過課件展示,繪聲繪色地講述了兩千年前的愛國詩人屈原這個歷史人物與“端午節”的淵源,引導孩子們瞭解了有關“端午節”的知識,加深了他們對傳統節日和中國古代歷史人物的印象。
同時,各班還開展了豐富多彩、形式多種多樣的“端午美食分享”活動,大家一邊品嚐糉子、一邊朗誦着端午的兒歌,分外香甜可口。老師們組織了孩子們開展了“賽龍舟”、“包糉子”等遊戲,並將自己設計的香包送給了小班的弟弟妹妹,大家共享傳統節日帶來的樂趣。端午節活動總結。
爲弘揚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更好的引導學生瞭解傳統文化節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的愛國熱忱。今天上午,在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即將到來之際,我校三年一班開展了端午到糉香飄主題班會活動。
活動中,同學們紛紛拿出課前蒐集的資料,有的通過誦讀端午節的相關古詩,來了解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有的通過故事的形式瞭解了端午節這一傳統節日的來歷風俗。
通過這樣的活動,將瞭解民俗文化與歡度傳統節日融爲一體,豐富了同學們的精神世界,增強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爲弘揚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園各個班級展開引導學生瞭解傳統文化節日的活動,並且針對端午節3天假期各個班級進行了假期安全教育。
活動中,有的通過圖片的展示來解說端午節的習俗,有的通過故事的形式瞭解了端午節這一傳統節日的由來以及傳說,有的通過誦讀端午節的相關古詩,來了解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
有關於端午節的活動總結範文 篇16
端午節活動總結端午節爲我校提供了一箇很好的教育機會,利用學生對過節的興趣,不僅能激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感受節日的意義所在,刺激他們的想象力以及正在形成的民族正義感和愛國情,還靈活地激發每位學生的探索創造精神。
1、師生互動牆報。(在3-4年級開展)通過教室整個的外牆佈置,以小報、手工製作、繪畫作品等形式反映師生在第一階段的學習體會與成果。
2、師生互動演出。(在5-6年級開展主題隊會)隊會以文藝演出的形式再現了屈原投江的一段歷史文化,師生們被屈原身上那股民族的正義感和濃濃的愛國情所折服,全場深情地吟頌起懷念屈原的詩詞。我們嘗試以時裝表演和舞蹈的形式向師生展示了端午節的時令食物、物品文化和民間主要活動,在齊心協力擂鼓接龍、賽龍舟的演繹中師生們感悟昂揚向上、齊心協力的中國精神。
3、師生互動活動。端午節的活動室由老師和家長共同單槓,有糉子製作室、時令飾品製作室等,學生人人蔘與,個個動手,有的學會了製作糉子、有的會做香袋、有的會編蛋網、有的會做菱角,有的學會一段武術操、有的還知道了與一些節日習俗有關的科學知識和數學問題,從而較好的體現了我們的活動主旨:全員參與,共同體驗、各有收穫。
4、校園生活生動起來了。節慶活動不是一種單純的儀式和形式、我們還加強了節慶教育後續工作的研究,如建立了家校跟蹤聯繫卡,學校社區活動聯繫單、反映了學校在教育學生工程中的獨具匠心,全方位勾畫出孩子天地的純真、爛漫、生動、富有情趣,每次活動後的照片、班級交流展示等資料,往往又構成了是校園櫥窗最美的風景線。
我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我們只是充分利用一部分傳統文化對向進行教育,我們有責任去弘揚,而這個責任,就賦予我們下一代,讓我們從傳統節日教育做起,使我國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有關於端午節的活動總結範文 篇17
爲了讓幼兒瞭解和感受中華傳統節日文化,更好地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美德。6月7日,在端午節來臨之際,xx幼兒園開展了“歡樂童心,玩轉端午”主題活動。
活動開始,教師組織幼兒通過觀看視頻瞭解了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隨後各班結合園本美術特色教育開展了做龍舟、畫彩蛋、製作香包等活動,讓孩子們體會着傳統節日的快樂。
通過此次豐富多彩的活動,增進了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瞭解,在寓教於樂中傳承了傳統文化。同時讓孩子們感受到在民族傳統節日中折射出的’濃郁的文化氣息,增強了民族自豪感。
有關於端午節的活動總結範文 篇18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爲了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引導社區居民瞭解和感受中華傳統節日文化,豐富社區黨羣文化活動,在傳統節日端午節來臨之際,xx社區聯合志願者在社區服務站開展了“我們的節日——端午”活動。
20xx年6月xx日上午9點,xx社區組織社區老黨員、失獨家庭開展此次“我們的節日——端午”包糉子活動,社區工作人員及參加活動的黨員居民40餘人井然有序的準備着活動需要的食材和用具,從折糉葉、裝糯米、放餡料、裹緊扎繩,各顯身手,忙的不亦樂乎。整個活動現場歡聲笑語、其樂融融,經過大家的`努力,不到一箇小時,200餘個各式各樣的糉子在大家的手中誕生,在包糉子的過程中,大家還一起聊了端午的習俗,共同感悟中華民族的博大精深的文化。此外,志願者們還爲xx社區的居民們帶來了端午節掛件,更加增添了節日氛圍。
通過此次活動不僅拉近了黨羣的關係,增進了鄰里情感,傳遞了社區大家庭的溫暖,更讓關愛弱勢羣體的美德得到了傳遞,讓社區羣衆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節日的溫馨和社區濃濃關愛。
有關於端午節的活動總結範文 篇19
今年的端午節活動,我們注重了傳統與現代的結合,通過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參與者們感受到了端午節的濃厚氛圍。
在包糉子活動中,我們特別邀請了糉子製作專家進行現場教學,讓大家親手體驗了傳統手工藝的魅力。此外,我們還開展了“端午知識競賽”和“龍舟模型製作比賽”等活動,讓大家在互動中瞭解了更多關於端午節的文化知識。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還特別關注了環保問題,在活動期間倡導大家減少浪費,使用環保材料,讓端午節活動更加綠色、環保。
此次活動不僅讓參與者們度過了一箇愉快的端午節,也讓他們更加深入地瞭解了傳統文化的內涵和價值。
有關於端午節的活動總結範文 篇20
6月19日,幼兒園開展了端午主題活動之快樂包糉子活動,中大班的小朋友和老師一起親手包糉子,而小班的小朋友則自由參觀,有的小朋友還用心參與進來呢,大家都體驗到了包糉子的快樂。
活動前幾天,老師們就已經給孩子們講解了許多關於端午節習俗。孩子們被老師講述的故事感動着,其中最爲孩子們津津樂道和印象深刻的就是“屈原的故事”,給大家演示糉子的製作方法,孩子們認真地傾聽着。演示完畢後,孩子們也迫不及待的.行動起來,只看到一雙雙稚嫩的小手“忙碌“的穿梭在一張張翠綠欲滴的糉葉間”,幾分鐘後,在孩子們辛勤的努力下,一箇個形態各異的糉子躍然桌上,雖然不成樣貌,但蘊含着孩子們甜甜的心血。
我們開展這樣的活動,目的是讓孩子們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中國傳統文化的瞭解,獲益匪淺。
有關於端午節的活動總結範文 篇21
又是一年端午時。羅池社區在端午節即將來臨之際,舉辦了“我們的節日端午——家國情懷、愛國精神”趣味遊園活動。
活動項目有猜謎語、矇眼敲鑼鼓、掌上明珠、套圈等,形式多樣,參與性強,在活動中,居民們有序排隊,互相幫助,很好的完成了活動項目內容。對於參加併成功參與活動的.人員,社區均發放了活動小獎品,以示鼓勵。在一片歡聲笑語中,加強了社區與居民的溝通,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通過此次活動,弘揚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引導羣衆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充分展現了小區居民和人民羣衆新生活、新風尚、新面貌等時代氣息,大力發展和繁榮社區文化,在社區中形成健康向上,文明和諧的節日文化氛圍。
有關於端午節的活動總結範文 篇22
端午節爲我們供給了一箇絕好的教育機會,爲引導學生過好端午這一傳統節日,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我校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文化教育活動,簡要概括爲以下幾個方面:
一、營造了濃厚的宣傳氛圍
少先隊大隊部要求各中隊在開展“心連心,話端午,揚民族傳統文化”活動之前,先向學生佈置任務:讓學生經過查閱圖書、互聯網以及向長輩和他人請教等多種途徑,蒐集有關端午節的由來,瞭解這一傳統節日的相關知識。學校還利用週一朝會、學校廣播、宣傳欄、黑板報等多種方式進行了廣泛宣傳。
二、開展了“端午節、離騷頌、愛國心、民族情”等中華經典誦讀活動
利用學校例會、國旗下的演講、主題班(隊)會,舉行不一樣形式的誦讀活動。經過開展誦讀活動,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弘揚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培養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真正把誦讀活動變成了一次學生潛移默化理解愛國主義教育的過程。
三、豐富了傳統文化教育的資料
(一)、五、六年級各中隊開展了“屈原詩歌頌”、“我心中的屈原”演講等多種富有愛國主義教育意義的活動。
經過這些活動,我們讓學生懂得了:我們在端午節紀念屈原,並不是因爲他投江自殺,而是因爲在他身上體現出的那種精神:應對着國家、民族的災難,而起身抗爭,始終堅持一種民族的氣節,一種清白。並且透過屈原,讓他們看到,中國還有千千萬萬的屈原。這就是一種對國家、對民族的熱愛、維護。所以,孩子們經過參與這次活動,真正懂得了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爲什麼要紀念屈原,爲什麼要把一箇端午節人爲地和屈原聯繫起來。
(二)、三、四年級各中隊開展了“傳統節日故事大家講”活動。
各中隊利用班會、閱讀課等時間,在班上舉辦故事會。有的中隊輔導員大膽啓用了班幹部,充分發揮他們班幹部的職能,鍛鍊了他們團結協作,共同組織策劃的本事。孩子們也沒有讓我們失望,他們精心組織策劃、準備着,把“屈原故事知多少”知識競賽開展得有模有樣,還把同學們精心製作、準備的小巧手工作品頒發給知識競賽中的佼佼者,我覺得孩子們真能幹!
(三)、一、二年級開展了“背一背屈原詩歌”、“畫一畫屈原”、“紙糉子製作”等趣味而有意義的活動。
這些孩子年齡雖偏小,但在經驗豐富十足的輔導員們的耐心組織和引導下,“心連心,話端午,揚民族傳統文化”活動也開展得有聲有色。各班輔導員還根據本班實際,讓孩子們以大組爲單位,進行了“背一背屈原詩歌”、“畫一畫屈原”、“紙糉子製作”等比賽活動。該活動讓孩子們在動口、動手等趣味的活動中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形式十分棒!
四、開展了全校安全、衛生運動。
由於天氣炎熱,我校在朝會、各班(隊)會廣泛開展了安全、衛生健康知識宣傳,不準學生私自下河堰洗澡,不準未經家長許可而私自離家出走、到同學家串門、玩耍,還異常強調,要求家長在節假日注意學生校外安全及個人衛生。另外還普及了日常衛生保健知識,從科學角度爲全校學生講解了懸白艾等端午傳統習俗,引導學生講禮貌、講科學、講衛生,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有關於端午節的活動總結範文 篇23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爲了弘揚民族文化,讓小區內困難居民過上一個祥和、快樂的端午節,xx社區開展了端午節慰問活動。
6月xx日下午,社區工作人員帶領計生協會會員爲社區失獨老人、殘疾人家庭等困難家庭送上了糉子及誠摯的節日祝福,向他們瞭解近期生活、身體狀況及所需要解決的困難,並藉此契機,有針對性的.宣傳上級政府關懷關愛睏難家庭的各種新政策,同時認真聽取居民對困難家庭幫扶活動方面的建議和意見,詢問了他們關於健康、就醫、社保等方面的情況,鼓勵他們多參加些社會活動,融入到社區大家庭中來,尋找生活的樂趣,重拾生活的信心與勇氣。
通過此次慰問活動,不僅讓社區的困難居民過上一個快樂的節日,同時也拉近了社區與居民之間的距離,讓居民感受到了社區大家庭的溫暖。
有關於端午節的活動總結範文 篇24
羣龍飛渡,百舸爭流,萬糉飄香……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再次向我們走來,中國傳統節日,凝結着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載着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併成爲了維繫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的重要精神紐帶。爲引導學生進一步瞭解和感受中華傳統節日文化,更好地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美德,在端午節期間,我校開展“糉情飄香話端午”傳統節日活動旨在提高廣大小學生的愛國認識,增強民族自豪感。
一、活動目標
端午節到了,開展關於“端午”的活動,讓學生瞭解有關端午的各種小知識,拓展知識面。同時在活動中提高學生自己蒐集資料,處理資料的能力。在端午的歡樂氣氛中,愛國、愛家、提高學生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的興趣,產生民族自豪感。
二、設計思路
以端午節的文化內涵爲核心,從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入手,通過合作調查、參與實踐、信息蒐集與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活動,瞭解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增強學生對祖國、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三、活動時間:6月12日——21日
四、活動內容
三年級瞭解端午節的日期、知道端午節的別稱、風俗、和來歷,上網瀏覽查閱有關屈原的故事和詩歌,並將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以“知我端午愛我祖國”爲主題,用手抄報、詩配畫或者作文的形式記錄在A4紙上。
五、總結
1、各教室領導認真總結端午節學生參與活動情況。
2、美術組將優秀作品出櫥窗展示。
端午節的活動總結精選5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有很多傳統佳節。農曆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爲端午。當天有很多傳統活動:喫糉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喝雄黃酒。據說,喫糉子和賽龍舟,是爲了紀念屈原,故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爲“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爲了壓邪。
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我中華一箇十分盛行的隆重傳統節日。端午節現爲國家法定節假日,假期爲一天。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xx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端午節爲我們提供了一箇絕好的愛國主義傳統教育機會,爲引導學生過好端午這一傳統節日,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我校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文化教育活動,簡要概括爲以下幾個方面:
一、節前宣傳活動
1、召開各類會議,要求各班做到節前有宣傳、節日有活動、節後有總結。
2、做好宣傳欄、板報、宣傳報等,提高同學們的認知水平。
3、利用學校例會、國旗下的演講、主題班(隊)會,舉行不同形式的誦讀活動。通過開展誦讀活動,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弘揚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培養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真正把誦讀活動變成了一次學生潛移默化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過程。
二、節日活動
1、不少同學對中國傳統節日瞭解仍然較少,首先學校在週一升旗儀式中安排學生演講關於端午節日的有關訊息。
2、學校宣傳部作了以“歡樂端午”爲主題的黑板報,爲端午節到來營造了濃濃的節日氛圍。
3、學校組織各班召開班會,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弘揚抗震救災精神,宣揚理*國。
4.、班級還召開了“傳統節日之端午節”學習會,通過學習交流,增強了同學們對傳統節日的瞭解,也培養了大家的興趣。
5、開展了“我眼中的端午”主題徵文活動。
6、學生會特意策劃了以“端午,我觀察我快樂”爲主題的攝影展。圍繞整個活動流程以及端午來臨個人們帶來的喜悅。
在活動開展過程中,大家不僅學到了關於端午節的有關知識,更在濃濃的節日氛圍中,真正體會到傳統文化的意義。我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我們只是充分利用一部分傳統文化對向進行教育,我們有責任去弘揚,而這個責任,就賦予我們下一代,讓我們從傳統節日教育做起,使我國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有關於端午節的活動總結範文 篇25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節日——端午節。爲進一步弘揚民俗文化,繼承傳統習俗,引導學生更好地瞭解、喜愛傳統節日,培養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懷。xx小學在端午節來臨之際開展了以“我們的節日·端午”爲主題的系列教育活動。
端午主題班會
學校充分利用班會課,向同學們講述了屈原的故事,追溯了端午節的由來,讓同學們明白端午節不只是糉子節、龍舟節,更是民族節、愛國節。在班會課上,同學們積極分享自己收集到的資料,向大家介紹端午節懸掛艾草、佩香囊、賽龍舟、喫鹹蛋、喫糉子等各地不盡相同的民風習俗。最後隊員們通過學習端午節的相關詩詞,從中瞭解到了端午節的來歷、習俗等,感受到了我國傳統佳節的獨特魅力。
端午勞動教育課
西關小學六(4)班在6月1日下午開展了主題爲“傳統文化指尖綻放魅力,勞動教育成就美好未來”的包糉子實踐活動。班長精心準備了糯米、糉葉、蜜棗、紅豆等原料,下午17點左右,師生們齊聚教室,圍在一起開展了一場集包糉子勞動實踐與傳統文化教育於一體的端午節勞動教育課。老師們一邊仔細講解包糉子的技巧,一邊將端午節的由來、端午節的習俗娓娓道來,同時融入愛國主義教育,與學生共同追憶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
在家時,學生和家長一起包糉子,通過洗糉葉、包糉子等一連貫的動作,孩子們全身心投入,置身節日氛圍裏。經過親自參與洗、包、煮、品的整個過程,學生充分瞭解了端午節的民俗傳統,傳承民族精神,從而真正喜歡上我們的傳統節日,體驗到端午的節日樂趣!
手繪端午
四五六年級的隊員們通過製作精美的手抄報加深對節日的理解,表達對傳統節日的崇敬。流暢的線條,工整的字跡,五彩繽紛的色彩……隊員們在製作、欣賞的過程中感受中華傳統節日文化,開闊了視野,激發了愛國情懷。最後,隊員們紛紛展示自己的`成果,並表示“傳統習俗我們有責任去發揚光大”。
通過開展“我們的節日·端午”系列教育活動,同學們在享受傳統節日帶來的溫馨和快樂的同時,進一步體會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也增強了學生的愛國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弘揚了中華民族主旋律,讓我們從傳統節日教育做起,使我國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有關於端午節的活動總結範文 篇26
1、開展端午民俗文化活動
社區黨總支與南寧市育才中學組織開展了民俗民風知識講座暨端午節主題班會活動,普及端午知識,讓學生瞭解端午節的相關來歷、傳說故事和習俗活動,感受傳統節日折射出的濃郁文化氣息,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和傳統美德教育。
2、開展關愛互助志願服務活動
社區黨總支結合正在開展的全國文明城市複檢工作,積極組織社區居民和志願者開展社區環境衛生專項整治活動,營造舒適、整潔、和諧的節日環境。社區還組織志願者到孤兒、低保戶、貧困戶家裏,幫助他們打掃衛生、整理家務,與他們共度端午佳節,增進人際交往,弘揚社會新風,促進社會和諧。
方園社區將繼續以“我們的節日”爲契機,廣泛開展各項主題活動,大力普及傳統節日知識,積極倡導文明和諧、實用節儉的現代節日理念。
今天的慶端午節趣味活動在上午10點如期舉行,持續了一箇半小時。活動圓滿的結束了,達到了我們預想的效果。
我們工作人員和小職員們八點就到場地處佈置,佈置舞臺、吹氣球、擺放座椅、弄好音響設備、給表演者化妝、進行彩排等。把音樂放着的時候,就陸續有居民過來,九點半的時候我們讓小志願者給社區居民發心家園社工的資料。
十點的時候我們的活動正式開始,由工作人員講解開場白,並簡單的介紹心家園社工機構的相關信息。接着是由我熱身遊戲——有錯你就說,接着是表演環節、互動環節、表演、互動、集體合唱、愛心牆環節、給大家發小禮品、最後是大家合影留念。
活動結束後,社區居民和小志願者們幫着收拾場地、打掃衛生。一起快樂一起勞動,真正的體現了共度快樂端午。
有關於端午節的活動總結範文 篇27
農曆五月初五,是 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x大學爲了 迎接端午節,開展了 “濃情端午糉葉飄香”主題活動,讓學生們更真實地感受到這個 中國特有的節日的氣氛,感受端午節傳統文化。
同時,各班還開展了 豐富多彩 形式多種多樣的“端午美食分享”活動,大家一邊品嚐糉子 一邊朗誦着端午的詩歌,分外香甜可口。老師們組織了 學生們開展了“賽龍舟” “包糉子”等遊戲……,並將自己設計的香包送給了 班上的同學,大家共享傳統節日帶來的樂趣。
活動 中,同學們紛紛拿出課前蒐集的資料,有 的通過誦讀端午節的相關古詩,來了 解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有 的通過故事的形式了 解了端午節這一傳統節日的來歷風俗。還有 的通過圖片的展示來解說端午的趣聞……真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通過這樣的活動,將了 解民俗文化與歡度傳統節日融爲一體,豐富了 同學們的精神世界,增強了 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爲弘揚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園各個班級展開引導學生了 解傳統文化節日的活動,並且針對端午節3天假期各個班級進行了 假期安全教育,針對交通安全問題防溺水 防騙 防 中暑等問題對幼兒進行了 安全教育。
通過這一活動,讓同學們更加了 解我國端午節傳統文化,豐富同學們的愛國主義情操。期望同學們能過一箇健康 安全 快樂的端午節。
有關於端午節的活動總結範文 篇28
根據市文明辦的有關通知的精神,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戰略任務,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充分挖掘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深厚的文化內涵。我局領導高度重視,集思廣益,結合實際開展了豐富多彩、貼近生活、貼近羣衆的“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活動。現將活動總結如下:
爲確保此次端午主題活動順利開展,局黨委高度重視,及時召開會議對端午節活動進行總體部署,並制定了活動方案,要求各科室在活動中突出迎建黨×週年愛國主義教育;突出認識傳統、尊重傳統、繼承傳統、弘揚傳統;突出講文明、樹新風、獻愛心等具體要求,全面推進我局的精神文明創建工作。
我局利用宣傳欄、簡報等多種方式對端午節相關知識進行了廣泛宣傳,與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做一箇有道德的人”主題活動相結合,開展"話端午,揚民族傳統文化"系列活動。讓全體幹部職工、職工子弟及羣衆瞭解這一傳統節日的相關知識及當中的愛國主義情懷。感受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中折射出的濃郁的文化氣息,不斷激發愛國主義熱情。
(一)開展以“喜迎端午,快樂遊園”爲主題的老人遊園活動。由社會工作部牽頭,組織1—2支志願者隊伍協助開展端午遊園活動,項目包括:快樂套圈、快樂夾彈珠、快樂保齡球、快樂打靶、快樂投籃。每項活動設有獎票,老人獲獎後,可憑藉獎票到領獎處領取相應獎品。
(二)開展以“清潔環境,美化家園”爲主題的環境整治活動。由行政管理部牽頭,動員廣大幹部職工開展大規模的環境衛生整治工作,重點對衛生死角、草坪雜草等進行清理,爲老人創造一箇良好的居住和生活環境。
(三)開展夏季健康教育知識講座。由衛生所牽頭,通過張貼宣傳畫,發放宣傳單,發放夏季清涼藥品、開展衛生防疫知識講座等方式,強化老人們對夏季疾病預防與控制等方面的自主性。
(四)開展端午糉飄香活動。端午節當天給每位老人發放棕子一枚,當日午餐加菜,各樓層老人可自行組織小範圍慶端午活動,如吟詩作畫,暢聊端午等,通過多形式民俗文化活動的開展,營造節日氣氛。
有關於端午節的活動總結範文 篇29
端午節將至,爲讓廣大學子感受節日氛圍,6月10號下午,由校團委、校工會聯合主辦,國際商務學院團總支承辦的包糉子比賽在學校食堂拉開帷幕。
糉葉飄香,音樂聲響。比賽現場,糯米、糉葉、食材有序擺放,比賽組摩拳擦掌,躍躍欲試。隨着裁判的一聲哨響,選手們有序分工,各顯神通。卷糉葉、放食材、定型、捆繩,一枚枚糉子陸續成型。學校黨政領導及老師們也一同與同學們包糉子,話家常。
評比環節,現場氣氛熱烈,選手們聲情並茂地介紹團隊勞動成果並積極拉票,現場歡呼聲、掌聲,此起彼伏,青春洋溢。經過對糉子的數量、質量、品相、拉票等綜合因素評比,“指望另一隊”獲得一等獎,“摸摸魚小隊”獲得二等獎,“糉香小隊”獲得三等獎,“你說的都隊”“愛喫糉子隊”“乾飯不想排隊”獲得優秀獎。
賽後,一箇個蒸熟的糉子被端上餐桌,師生共同分享勞動成果,感受濃濃的’節日氣氛。
通過此次”同包端午糉 共話師生情”活動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帶給學生們節日的愉快和家的溫暖。端午佳節作爲傳統節日,活動的意義旨在讓學生深刻感受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文化底蘊,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和校園文化營造。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