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精神學習總結報告(精選8篇)

中國航天精神學習總結報告 篇1

  神舟十一號奔向天宮,我國載人航天再啓新程。x時間10月17日7時49分,執行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任務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在x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後準確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2名航天員送上太空。

  偉大的事業孕育了偉大的精神。新一代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峯的偉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頑強的意志和傑出的智慧,鑄就了載人航天精神。這就是特別能喫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航天精神。這些精神永遠值得我們每個黨員幹部去學習,我們更應該把這種航天精神融入到“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去。

  今天的我們是幸運的,我們有良好的生活條件和工作環境,我們沒有經歷過苦難。相比那些航天英雄,他們都是通過嚴酷的訓練和殘酷的選拔才能成爲一名合格的航天員,在太空中,身處那樣惡劣的壞境也依然堅持奮鬥,自強不息,作爲一名黨員幹部,更應以他們爲榮,以他們爲榜樣,學習他們的拼搏精神和愛國精神。

  要做一名合格黨員,就要在生活、工作上,遇到困難和挫折,不逃避,不退縮,知難而進,一往無前,敢於勝利。就像航天員要在嚴峻的環境中訓練一樣,那嚴峻的環境已是無法改變的事實,那隻有改變自己,去攻破各個難關。探索無垠的太空是航天人永無止境的事業,學習航天精神是我們共產黨員的任務。

  成功實踐告訴我們,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航天精神永遠是我們戰勝一切困難、奪取勝利的重要法寶。有了這種精神作支撐,我們的民族才能自立自強,我們的國家才能發展進步,我們的事業才能永葆生機與活力。我們要大力弘揚偉大的航天精神,爭做合格黨員,把它轉化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強大動力,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中國航天精神學習總結報告 篇2

  今天早上我們觀看了“神舟十二號”的發射直播,看完之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

  隨着最後的倒計時響起又結束,火箭成功發射,在這一刻,我是激動的,我是開心的,滾燙的眼淚不自覺地從眼角流了出來。

  火箭的成功發射意味着我們中國科技的進步,在科學進步的背後是萬千的中國人的默默奉獻,作爲小學生,我們也要好好學習,報效祖國!

中國航天精神學習總結報告 篇3

  20__年12月9日,“太空出差三人組”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物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現象,並與地面課堂進行實時交流,傳播載人航天知識,激發廣大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他們一遍又一遍向我們展示了來自天際的驕傲,這背後蘊藏着的航天精神創造了中國航天史上的新奇蹟。

  學“神舟”啓航新事業,樹“四心”強化組工之力。沒有特別的精神,就沒有特別的業績,偉大事業孕育偉大精神,偉大精神助推偉大事業,“宇宙天團”憑藉“特別能喫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堅、特別能奉獻”的航天精神,使我國航天事業不斷進步,成就了今天中國空間站的輝煌,並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學“神舟”領航新力量,選“頭雁”續航振興之能。從楊利偉第一次搭乘神舟五號載人飛船進入太空,將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想變爲現實到翟志剛第一次出艙行走,以自己的一小步,邁出了中華民族的一大步,再到聶海勝、劉伯明和湯洪波第一次進駐中國空間站住上了屬於中國人的“太空之家”,經過幾代航天人一張藍圖幹到底、一棒接着一棒跑的韌勁,每一次跨越都凝聚着航天員們飛天逐夢的勇敢與執着。

  學“神舟”返航新徵程,續“初心”接棒發展之志。每當中國航天取得令人振奮的成就之時,一位偉大的中國人絕對不能忘記,那就是兩彈一星元勳、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開創祖國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荊斬棘,把智慧鍛造成階梯,留給後來的攀登者。”從神舟五號開始,每一位從太空回來的宇航員們,都會去拜訪錢老,這個傳統一直延續到他去世。航天人那顆炙熱的初心在漫長的歲月中代代相傳,踔厲奮發,篤行致遠。

  我們相信,載人航天精神,是中國航天人在建設科技強國征程上立起的一座精神豐碑,將引領我們踏上更加壯闊的征程,奔向更加璀璨的未來,將永遠激勵着中華民族努力進取、跨越時代、勇往直前。年輕的組工人,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中國航天精神學習總結報告 篇4

  近日,神州十號載人航天飛船順利升空,舉國爲之歡騰。中國航天人牢記黨和人民的重託,滿懷爲國爭光的雄心壯志,自強不息,頑強拼搏,團結協作,開拓創新,取得了一箇又一箇輝煌成果,也鑄就了特別能喫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

  “中國夢”的精神實質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這表明“中國夢”不僅僅是國家的夢想,民族的夢想,更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夢想。“中國夢”是一箇宏大的目標,是一項偉大的事業,偉大的載人航天精神必將推動偉大的“中國夢”揚帆起航。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實現“中國夢”,關鍵在行動,特別要發揚“特別能喫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載人航天精神必將成爲全體中華兒女奮發實現“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動力,最終推動“中國夢”變成現實。筆者認爲,實現“中國夢”,貴在行動,貴在落實,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社會各個階層應該做好自己“份內事”,學生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教師甘做“辛勤的園丁”,農民努力發展農業生產,公務員做好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工作,做好“份內事”就是對實現“中國夢”的貢獻。

中國航天精神學習總結報告 篇5

  這是舉世矚目、彪炳史冊的成績,這是中國航天的新高度,也是中華民族的新高度。仰望蒼穹,逐夢星空,問鼎九天,中國航天披荊斬棘、砥礪前行幾十載,無數的航天科技工作者艱難攻關、堅韌前行。年輕幹部生逢盛世,要滿懷“敢教日月換新天”的無畏精神,要堅定“上九天攬月”的壯志豪情,在新時代新徵程中以身許國,在爲黨爲民的道路上擔當作爲、勤勉敬業。

  汲取“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的精神。懷着對浩瀚星空的嚮往,對千年“飛天夢”的執着追求,中國載人航天實現了從無到有、從追趕到超越。這是中國航天人化夢想爲現實的不懈奮鬥,更是“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的時光見證。航天事業作爲國家重大科技工程,是一項規模宏大、系統複雜、高度集成的大工程。輝煌碩果的取得離不開航天人艱苦卓絕的努力和攻堅克難的擔當。爲了奔赴浩瀚星辰,航天員忍常人不能忍的“痛苦”,超常規的體質訓練、生存訓練、心理訓練、綜合訓練等,其無時無刻不考驗着航天員的忍耐力,儘管時間不長,但痛苦極大。然而,中國航天人卻一直初心不變、情懷不改、鬥志不減,永不氣餒、永不言敗,一如既往地爲中國航天事業而奮鬥。年輕幹部要從載人航天精神中汲取奮鬥力量,涵養不怕喫苦、艱苦奮鬥、攻堅克難的精神。

  汲取“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精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在短短几十年,實現了從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從艙內工作到太空行走、從短期停留到中期駐留的不斷跨越。這些偉大的跨越,源於中國航天人銳意進取、大膽探索、開拓創新的精神。歸來之時,太空還是那片太空,中國人卻又一次把一箇國家的嶄新高度在這裏標記——神舟飛船首次快速交會對接,首次進入自己建造的空間站,最長時間的太空駐留、最長時間的出艙活動……中國航天始終堅持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核心技術,創造了卓越的“中國高度”。新時代年輕幹部要向中國航天人學習,以自律、嚴謹、刻苦的態度對待工作,不斷開拓視野、苦練內功、提升修養,學會知難而進、鍥而不捨、開拓創新。

  汲取“傾情堅守、無私奉獻”的精神。中國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飽含中國航天人甘爲人梯、無私奉獻的情懷和精神。爲了祖國的航天事業,他們以苦爲樂、堅持不懈、前赴後繼,獻出了寶貴的青春年華、獻出了炙熱的辛酸血淚,卻依然無怨無悔。站在中國正式進入空間站時代的時間軸上,我們再回眸中國航天人29年來所走過的不平凡歷程,不由得發現,一次次託舉起中華民族的民族尊嚴與自豪的正是一種精神。這種精神,就是載人航天精神——特別能喫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它也成爲民族精神的寶貴財富,激勵一代代航天人不忘初心、繼續前行。年輕幹部要從航天精神中汲取擔當力量、奉獻力量,把對工作的熱愛、對社會的奉獻轉變爲日常習慣,始終踐行“人民至上”的服務理念,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中擔當作爲、建功立業。

中國航天精神學習總結報告 篇6

  偉大的事業孕育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推動偉大的事業。大家都知道載人航天工程,是當今高新技術發展中極具風險和挑戰的領域。要完成這一中華民族的壯舉,不僅需要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強大的科技實力作支撐,而且需要巨大的精神力量來推動,才能取得圓滿的成功。

  中國的載人航天工程,從飛船設計、火箭改進、軌道控制、空間應用到測控通信、航天員訓練、發射場和着陸場等方案論證設計,都瞄準世界先進技術,確保工程一起步就有強勁的後發優勢。面對一系列全新領域和尖端課題,科技人員始終不懈探索、敢於超越,攻克了一項又一項關鍵技術難題,獲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生產性關鍵技術,展示了新時期中國航天人的卓越創新能力。這些重大突破,使我國在一些重要技術領域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中國航天人的成功實踐告訴我們,一定要勇於站在世界科技發展的最前列,敢於在一些重要領域和科技前沿創造自主知識產權,大力提高核心競爭力,努力在世界高新技術領域佔有一席之地。

  載人航天精神,是無私奉獻的精神。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的建設者,是一支具有光榮傳統、建立了卓越功勳的團隊。中國航天人勇敢地肩負起攀登航天科技高峯的神聖使命,爲了祖國的航天事業,淡泊名利,默默奉獻。他們獻出了青春年華,獻出了聰明才智,獻出了熱血汗水,有的甚至獻出了寶貴生命。他們用頑強的意志和傑出的智慧,將"一切爲了祖國,一切爲了成功"寫在了浩瀚無垠的太空中。

  弘揚航天精神,我們青少年要緊緊聚集在愛國主義的旗幟下,形成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我們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梁啓超曰:“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我們要參與各種社會活動和公益事業,唱響愛我中華之歌,讓愛國主義精神在我們心中深深紮根。我們要瞭解中華民族飽經滄桑、艱難曲折的奮鬥歷史,樹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煥發報效祖國的壯志豪情。

  我們要熱愛祖國文化,中國是一箇有着五千多年曆史的文明古國,中國文化集中體現了民族精神,我們要努力學習歷代經典著作及詩詞、美文和名家名言,這是華夏各民族生生不息、繁衍發展的寶貴的精神財富。學習民間文化,瞭解民間藝術,要有民間文化知識、民間的情懷、情感,熱愛我們祖先留給我們的文化,以自己的文化爲榮,肩負起發揚祖國民族文化的責任。

  熱愛家鄉,飽覽祖國大好河山,激發熱愛祖國江山的情感。我們要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面向未來,融入世界,擴大自己的視野,學習世界先進文化和科學技術。從小培養“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的精神,立志爲建設祖國、振興中華而努力,把自己鑄就成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做一箇了不起的中國人!

中國航天精神學習總結報告 篇7

  剛開始聽到這個激動人心的消息,我們可真謂是三把鑰匙掛胸膛——開心開心真開心啊!按捺不住心中的興奮,同學們一路上就像一羣小鳥“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一直聽聞周氏家族的子孫個個業績輝煌,但一直都沒能見到過真人,俗話說得好:百聞不如一見嘛!我的一顆好奇心讓我加快了前進的`步伐。

  不過一會兒,報告廳到了,大屏幕上“國際航天航空專家美國前中國區大使周嗣良博士航天科普演講”這幾個大字就映入眼簾。可我放眼望去,卻沒有看到周爺爺的身影。找好位子坐好之後,我們焦急地等待着,不時地向門口張望。一分鐘,兩分鐘……約摸十分鐘過去了,一位頭髮花白的老者在衆人的簇擁下邁着穩健的步伐向我們走來,他緩緩地走上主席臺深情地做着自我介紹。

  原來周爺爺的曾祖父就是曾擔任山東巡撫、兩江總督、兩廣總督的周馥,祖父是近代著名實業家周學熙。周爺爺出生在天津,1956年開始在香港讀中學。1963年在美國南部阿拉巴馬州讀。周爺爺告訴我們在那裏一到五年級的小學生每年都要參加太空營活動,以提高兒童對航天知識的興趣。1967年,周爺爺大學畢業,又通過刻苦學習獲得了碩士博士學位,真讓人敬佩!

  “您知道爲什麼宇航員一次不能多上幾個嗎?”“因爲人類離開地球就失去了引力,到太空上去對身體多少是有傷害的。比如鈣質會流失,雖然我們有鍛鍊肌肉之類的,但還是不行,有的人從太空回來連路都走不了。”

  “您知道在未來10年之內我們國家能否建一箇太空空間站呢?”“關於這個問題嘛,美國是有經驗的,如果他們願意分享,那麼是不需要10年時間的。”

  ……

  面對一箇個小航天迷的提問,周爺爺都一一詳細地做瞭解答,我們更是聽得津津有味。

  騰飛的中國航天事業承載着人們的希望,飛向藍天,飛向宇宙,去探索無窮無盡的奧祕!周爺爺的一席話讓我們對未知的航天領域又有了新的認識,更激勵着我們努力爲夢想去拼搏。

中國航天精神學習總結報告 篇8

  失去的,還在眼前,可是畢竟已經抓不住了,回想起那一圈一圈的跑步過程,回想起那一次一次失敗或是成功的經歷,回想起那一件一件完好或損壞的設備,回想起那邊一條一條攜手共進的路途,就感到沒來由的心慌意亂。

  我常常想,如果再有一次抉擇的機會,我是不是還會毫不猶豫地踏上這條曾經陪伴我一年半載的路,在經歷勝利的歡欣與失敗的失落,再細細體會這一次次的累與傷痛。可是,在經歷一次,風景還會如此靚麗耀眼嗎?“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我經常聽到這句話,也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可是我做不到,我只能在某個黑夜,突然想起,然後傷心,最後失眠。

  可是,有一件事,讓我心情好轉,我課間站在樓道里,“嫂子”過來,我們相互調侃了幾句,讓我覺得我失去了一部分,我離開的只是“它們”,可是“它們”還在我身邊,我們還是朋友,還是隊友,永遠的,可是這種心態沒持續幾天,又感到不適。

  過來幾周之後,我看書,下面寫了一段話,大概意思就是放棄昨天,把我今天,奔嚮明天,讓我豁然開朗,不放棄昨天,怎麼看到美好的明天,明天纔會更好。

  所以我決定了,嘗試忘記昨天,忘記明天的昨天,向着陽光,向着彩虹奔跑!而昨天的記憶,我要永遠保留,保留在昨天,在當我以後回想起來的時候,還記得有這麼豐盛的宴席,有這麼美好的昨天。

  可是現在我要向着明天出發!

  向着夢想出發!

  讓我們的笑容中充滿着青春的驕傲,讓我們期待明天更美好!

  一道一道的風景線,在我們奔跑的途中,迅速往後撤,但我們不能停下腳步去欣賞過去的風景,我們應該向那個叫“明天”的目的地,出發,衝刺!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