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的綜合性學習總結(精選5篇)

詩歌的綜合性學習總結 篇1

  通過這一次綜合性學習,我學到了許多詩歌,知道了很多名句的出處;這些詩歌佈滿了詩情畫意,他們有的通過詩歌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感悟,有的表達自己豐富的情感;還認識了像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很多的詩人,知道了他們的生平事蹟;還學會了按時間、類型、可以分爲古體詩、現代詩等不同類型;更重要的是,在反覆的吟誦中,我們也開頭學習寫詩歌。

  在這次學習活動中,我嘗試着寫了一首古體詩,一首現代詩,在詩歌的寫作過程中,我放飛了自己的心靈,我的思維不斷跳動,我的想象力得到了豐富的伸展。

  除此而外,我們也還學會了如何理解詩歌,和讀詩歌的方法:

  1、理解詞語的意思

  2、聯繫生活實際、

  3、想象畫面。所以說,這一次綜合性學習對我們的學問增長有了很大的關心,我們也找到了放飛想象的方法,那就是寫詩歌。

  這是一箇讓我們難忘的綜合性學習,我們認識到了詩歌的魅力,它激起了我們對詩歌的熱忱,必將影響我們一生。

  我知道了從古至今詩人輩出。春秋戰國時最有名的有愛國詩人屈原;在魏晉南北朝時,曹操父子三人爲詩歌的進展做出了貢獻;在唐朝這個詩的王朝,像詩仙李白這樣的人數不勝數,湧現出了詩聖杜甫、詩佛王維,詩鬼李賀;在宋朝,豪放詞人蘇軾、辛棄疾、陸游,具有婉約詞風的柳永、李清照,他們共同造就了輝煌的宋詞;另外還有“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鄭光祖、白樸、馬致遠,他們使元曲達到了高峯;現代詩人郭沫若、徐志摩等人的傑出作品影響深遠。

  我還揣摩着如何觀賞名家詩篇,我覺得首先要明白這首詩是描寫什麼的,是狀物、寫景、還是詠物記人;接下來,就要逐字逐句地分析、理解其中的含意;最終,體會詩人在詩中要抒發的情感。讀詩有些好方法,例如,在讀李白的《古朗月行》時可以用邊想象畫面邊感受意境的方法去體會“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的美妙描寫,可以用已學過的中國地形西高東低的學問來理解“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樣的句子,還可以用對比的手法來讀高適的《別董大》和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體會詩人與友人分別時的情感等等,運用這些方法,可以關心我們走近詩人,理解他們的思想感情,這樣,

  讀了李清照《如夢令》,就能體會到詩人對自己“紅顏易老”的哀嘆含蓄;讀了南唐後主李煜的《虞美人》,就能知道什麼叫___之痛了,也能想到蘇軾《赤壁懷古》的一腔豪情。“與詩同行”活動雖暫告一段落,但我覺得徜徉在詩歌海洋裏的感覺,真是太奇異了!假如把詩歌比作海洋,我覺得我只得到了滄海的一滴水;假如把詩歌比作花園,我得到的僅僅是百花中的一朵小花。我還得連續在詩的海洋裏遊覽,盡情地享受詩歌無窮的’魅力。

詩歌的綜合性學習總結 篇2

  這學期結合本冊教材第六單元的語文實踐活動,我們班級開展了“輕叩詩歌大門——與詩同行”的活動。這一次綜合性語文學習活動,激發同學廣泛地閱讀了詩歌,不僅拓展了學問面,而且還深深地感受到祖國詩歌文化的博大精深,體會詩中所蘊含的漂亮與感情,瞭解詩歌的內涵,真是受益匪淺。

  首先,我們給孩子們分組進行了明確的分工,調動孩子們各自回家蒐集唐詩、宋詞、元曲與現代詩,並將蒐集來的資料辦成小報,在教室張貼,進行閱讀與溝通。在溝通中,孩子們感受到了古詩與現代詩的不同之處:古詩的語言比較凝鍊、內涵豐富;現代詩的寫法則比較自由,更適合抒發詩人的情感;還了解到了詩歌的分類與詩歌的表現手法……總之,孩子們在自己實踐中學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學問。

  這次活動,使孩子們在詩歌的海洋中暢遊的同時,也大開了眼界。當然,也學會了很多閱讀詩歌、體會詩歌的技巧。例如:在讀詩的時候,知道了去聯繫生活實際讀、不同的詩比較着讀、邊描繪畫面邊讀……,這些都是孩子們通過學習自己總結出來的閱歷,這些閱歷不僅可以關心他們更好地瞭解詩歌,也可以讓他們走進詩的意境中去,感受詩人當時的情感。在學習了寫詩歌的方法。

  之後,我們又舉辦了詩歌朗誦會,孩子們在詩歌的朗誦中,充分展現着自己。放飛自己的心靈,思維跳動,想象力得到了豐富的伸展,在詩歌裏表達自己的渴望與情感,令其他同學稱讚不已。

  通過這次活動,同學們對詩歌及詩歌朗誦都有了一些瞭解,也使參賽者的一般話得到了熬煉。同時使孩子們的實踐力量得到了熬煉。活躍了孩子們的課餘生活,提高了孩子們的學習和生活質量。

詩歌的綜合性學習總結 篇3

  好玩的“輕叩詩歌的大門”綜合性學習即將落下帷幕,現將活動狀況總結如下。

  一、總體狀況

  (一)活動分模塊、分步驟有序進行。

  活動分爲“詩海拾貝”和“與詩同行”兩個模塊。“詩海拾貝”分爲“蒐集詩歌”“整理資料”“觀賞詩歌”三個步驟。“與詩同行”有選擇地開展了“自己寫詩”和“舉辦詩歌朗誦會”兩個活動。

  (二)同學們參加主動、分工合作良好。

  在蒐集詩歌階段,每個同學各蒐集九首詩歌,包括一首《詩經》節選、三首唐詩、兩首宋詞、兩首元曲、一首現代詩,全班共蒐集四百餘首;在舉辦詩歌朗誦會時,全班同學分爲二十二個小組,小組成員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在舞臺上配合默契、表現傑出,爭奪一、二、三等獎。

  (三)家校互動如火如荼。

  語文老師將同學們活動視頻發送到班級羣中,羣中一片叫好聲,點贊聲川流不息。

  二、活動收穫

  (一)增長了學問,豐富了情感。

  通過這次活動,我知道了詩的進展歷程;明白了讀詩要比較同一類題材的不同寫法和詩人不同的情感表達方式。從《詩經·采薇(節選)》中體會到了超越時空的思鄉愁緒;《白樺》一詩我感受到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二)理解中國文化,瞭解世界文化。

  通過這次活動,我體會到了古老的詩歌文化和唐宋詩歌進展的巔峯之作,也感受到了現代詩的活潑親切,加深了對傳統文化的認可。同時,瞭解了俄羅斯文化的深厚雄渾、日本文化的精緻靜遠、非洲文化的粗獷質樸。

  (三)體會個人素養與團隊合作的相互促進。

  通過這次活動,我明白了高素養的個人在團隊活動中發揮着重要作用,更加理解團隊對個人力量增長的影響,兩者相互促進。

  三、不足之處

  本次活動開展活動還不非常充分,對詩歌的學習深度不夠,侷限於老師講解。

  這次綜合性學習即將結束,在下一次綜合性學習中,我們將更加主動學習、更加廣泛涉獵、更加團結協作,努力讓老師、讓自己滿足。

詩歌的綜合性學習總結 篇4

  這學期,我在教學中開展了“輕叩詩歌大門——與詩同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我帶領孩子們遊覽在詩歌的海洋中,廣泛地閱讀了詩歌,不僅拓展了孩子們的學問面,而且還使孩子們深深地感受到祖國詩歌文化的博大精深,體會到詩中所蘊含的意境與情感,瞭解了詩歌的內涵。

  我引導孩子們學會了很多閱讀詩歌、體會詩歌的技巧。例如:孩子們在讀詩的時候,知道了看說明先理解詞語的意思,再理解全詩的意思,然後聯繫生活實際讀、不同的詩比較着讀、邊描繪畫面邊讀等,這些都是同學通過學習自己總結出來的閱歷,這些閱歷不僅可以關心孩子們更好地瞭解詩歌,也可以讓孩子們走進詩的意境中去,感受詩人當時的情感。

  在學習了寫詩歌的方法之後,我還要求孩子們試着寫了幾首童趣盎然的小詩,感受了一回當“小詩人”的感覺,讓孩子們體會勝利的喜悅。孩子們的詩中雖然還有着欠缺的地方,但字裏行間都洋溢着童真童趣,令我稱讚不已。

  另外,我還佈置了一項有意義的作業,讓孩子們依據本單元所學內容,自制一本書,自行設計,大膽創新,圖文並茂,發揮想象。在製作的過程中,孩子們不僅積累了資料,還提高了繪畫、審美的力量,成了多學科的綜合性作業,效果特別好,孩子們完成得特別棒!

  雖然這次活動時間很短暫,但輕叩詩歌大門,在孩子們面前呈現了一箇漂亮的詩歌的世界,從而讓孩子們挖掘到了詩歌海洋中的很多珍寶。讓孩子們徜徉在詩歌的百花園中,讓生活佈滿詩意,讓詩歌陪伴着孩子們成長,是一件多麼快樂的事情啊!

詩歌的綜合性學習總結 篇5

  參考了洪振濤老師對《鄉愁》的教學和李海林老師對《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的教學,我總結了一下,詩歌,特別是現當代詩歌的教學方法或者說是方式,主要有以下幾個:

  首先,是對詩歌語感的培養,這個環節其實就是比較注重對詩歌的朗誦,感受詩歌的聲音,從而能夠比較直觀的體會到作者想要表達出來的感情,以及詩歌的音樂美和節奏感。如:《鄉愁》中,洪老師一開始就請同學們朗讀,並自己做示範性朗讀。

  其次,就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是學生理解詩歌中的意象,在學習意象之前,應當適當的向學生交代時代背景,作者自己的經歷,當時的心態,創設氛圍環境,這樣學生才能設身處地的體會當時的作者的心情,從而把握豐富蘊涵的意象,進而理解詩歌表達的感情。如:《鄉愁》中老師將作者的經歷與詩歌意象的變化想結合,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有助於理解詩歌的意象。

  再次,我們在教學時可以採用比較對比的方法來明確詩歌的特色。同一詩歌流派在藝術手法、情感表達或是意象使用上必然有其特別的追求,但是詩人在寫作時亦會採用一些有別於他人的選擇來彰顯與衆不同,不同流派則更是千差萬別,甚至在同一首詩歌中,由於詩歌意象或者虛詞的使用也會造成詩歌表達效果的好壞,因此,我們可以在詩歌中採用比較揣摩。就是“加一加、減一減、調一調、聯一聯、換一換、改一改”。採用這些辦法對文本的標點、字詞、句子、段落進行“加、減、調、聯、換、改”,設置一箇參照物,讓學生在比較中體味語言運用的妙處.進而培養語感。

  最後,就是一箇體驗的問題,即,詩歌的意義,詩歌教學的最後要給學生們一箇綜合性的體驗,而這個體驗是由學生自己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經歷,去體察語言運用的意蘊,詩歌整體感情,然後又教師加以總結,以此達到德育的目的。

  對詩歌的教學最後應該歸結到語感的教學,這樣的目的一是要讓學生讀懂詩歌,二就是要讓學生由此掌握怎樣讀懂一篇詩歌乃至課文。以上就是我在研讀的兩位老師的教學之後體察到得一些教學因素,這裏面肯定有諸多的紕漏,還請魏老師不吝賜教,感激不盡!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