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實習報告_大學生實習總結(通用3篇)
畢業實習報告_大學生實習總結 篇1
一、實習目的
爲了鞏固學習內容,熟練的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實習開發,將動手與動腦相結合,組織應屆大學畢業生進行畢業實習,對於即將進入社會的應屆生是非常有益和必要的。俗話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對計算機類偏工程技術類的專業,非動手實踐不能掌握,一味的只靠三尺講臺的口授,交出來的學生,就如戰國時期的趙括,只會紙上談兵,完全不懂實際,不管實際,最終在實際的戰場是隻能是兵敗如山倒,被社會所淘汰,甚至讓整個社會都覺得,上大學到底有必要嗎?爲什麼應屆畢業生完全做不了事?從而產生非常不良的社會影響。
二、實習單位及崗位
20__年秋季校園招聘,本人通過深圳市__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筆試和麪試考覈,拿到了__公司發放的offer,20__年12月應邀進入公司開展爲期3個多月的崗前培訓及實習。
深圳市__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於20_年成立,是一家以金融軟件開發、金融雲基礎設施、金融業務諮詢服務爲核心的高科技公司,已成功爲幾百家大型金融機構提供深度軟件服務和整體解決方案。__以“爲顧客創造價值”爲經營理念,將做“的產品、最極致的用戶體驗和質的服務”作爲企業存在的根本意義,其主要產品悅開戶、悅小貸、悅投資、悅理財在證券行業市場佔有率50%以上,廣泛應用於銀行、基金、期貨等金融機構。
在爲期3個多月的實習過程中,本人作爲初級程序員,主要是學習利用公司自有框架,開發項目經理分配的模塊任務,保證項目的按時上線。
三、實習流程
3個月大體實習流程如下:
20__年11月22日,本人到__公司報道,公司對新進員工進行了爲期兩天的制度培訓和文化培訓,主要包括公司的財務制度、請假報銷流程、郵件禮儀、公司理念等等。2天之後,進入公司的框架技術培訓,公司的框架還是比較多的,
包括web3.0的、H5的,還有CMS,工作平臺等。之後就正式進入項目開發了。
四、實習內容
__晉金所APP項目
公司框架培訓結束之後,本人被分配到公司__晉金所項目組,參與H5相關模塊的開發,主要開發完成了H5的資產模塊以及參加一些bug修復和因爲需求改動的返工工作。
__證券售後需求開發
晉金所項目結束之後,我接到了__證券新的售後需求的任務。__的新增託管業務和天澤子站點的開發工作。
財富雲投顧項目
__證券雲投顧項目參與開發爲期最長的一箇項目,從中學到的東西也是最多的。在財富的項目中,我主要參與服務平臺的前臺開發工作。
五、實習心得
爲期3個月的實習快要結束了,在3個月中,我真的是獲益良多。第一點,良好的分工協作對於企業的重要性,這也是我覺得實習期感覺不同的地方。之前在學習,好多東西都要求獨立完成,但真正的企業軟件開發,都是每個人負責一箇模塊,或者是軟件開發中的某一箇流程,這個時候,要完成一箇精品的APP,就需要項目參與人員的密切合作。每個人發揮自己的所長,完成自己的模塊,保持密切溝通,完成完美對接,這樣纔有可能做出一箇獲得客戶點讚的軟件。第二點,堅持學習,計算機技術發展,遠非其他行業可比,每天啃老本是行不通的,必須不斷的學習新的技術,才能適應企業對你的要求。
畢業實習報告_大學生實習總結 篇2
實習,便是把咱們在校園所學的理論常識,運用到客觀實踐中去,使自己所學的理論常識有用武之地。只學不實踐,那麼所學的就等於零。理論應該與實踐相結合。另一方面,實踐可爲往後找作業打根底。經過這段時刻的實習,學到一些在校園裏學不到的東西。由於環境的不同,觸摸的人與事不同,從中所學的東西天然就不相同了。
一、實習意圖
這次實習是咱們結業前的一次綜合性實習。本次實習爲了拓寬咱們的常識面,擴展與社會的觸摸面,添加咱們在社會競賽中的閱歷,訓練和前進咱們的才幹,以便在往後結業後能真真實正走入社會,能夠習氣國內外的經濟形勢的改變,並且能夠在日子和作業中很好地處理各方面的問題,校園答應咱們依據自己所學的常識及興趣愛好尋覓單位實習,進一步運用所學常識剖析和處理實踐專業問題,前進咱們的實踐作業才幹,爲結業實習和頂崗實習打下傑出的根底。
二、實習前的預備
由於校園答應咱們自己尋覓實習單位,所以在實習前的一週咱們不斷的查找各方面的信息。仍是找不到適宜的,感覺找份好作業真的是不易。就在咱們要拋棄的時分,看到了川菜府酒樓的招聘信息,由於咱們是實習、短期的,怕老闆不必咱們,所以抱着試一試的心態去了,沒想到何老闆進行攀談後,老闆很爽快地聘任咱們了。在閱歷過無數次找作業失利的波折後,咱們自己對自己說,這次必定好好的做。
三、實習的內容
“__”望文生義,是飯館。它坐落__廣場,規劃歸於中小級,總共三層樓:一樓大廳、二樓卡間、三樓雅間。大廳和卡間可坐客人一到四位,雅間可坐客人八到十四位不等。而我和__這做的是服務員,下面就咱們的作業內容和遵守的規章準則作簡略的介紹:咱們和廚師們相同都是上午九點上班,上班後先清掃衛生,然後十點開飯,十一點迎客,下午兩點下班相同也是咱們喫飯的時刻,下午五點上班,上班後也是清掃衛生迎客,晚上九點喫飯,九點半下班。服務員、傳菜生和吧檯均歸於前廳,廚師們歸於後廚。其間,咱們前廳三天一倒班,兩人值勤,有必要有一人在大廳,不值勤的人能夠到點就下班,而值勤的人得等客人走後才幹歇息,歇息時大廳裏也有必要留一箇人,這是咱們的值勤準則。由於咱們這有三個樓層,所以服務員也不是固定的呆在那個樓層,相同也是三天一倒。
上班後清掃各自擔任的樓層,擺好餐具,打好熱水,拾掇好後等着上客,客人來後倒茶水點菜,提到點菜,現在一般略微有點規劃的飯館都用點菜寶,當然咱們也不破例,他跟手機差不多,很好學,幾分鐘就能學會。點完菜後就等着傳菜生傳菜,看到他們後接過往來不斷上菜,上好菜後假如不是很忙的話能夠歇息一下,然後客人用完餐後買單,等客人走後,拾掇桌面便是收臺、撤臺和擺臺,大致就這樣。
四、實習領會
要學會從實踐中學習,從學習中實踐。前天纔剛學到的常識或許在今日就現已被篩選掉了,我國的經濟越和外面接軌,關於人才的要求就會越來越高,咱們不只需學好校園裏所學到的常識,還要不斷從日子中,實踐中學其他常識,不斷地從各方面裝備自已,才幹在競賽中傑出自已,體現自已。
榜首是要真摯:你能夠假裝你的面孔你的心,但絕不行以疏忽真摯的力氣。記住榜首天來這兒時,心裏不行防止的有些疑問:不知道老闆怎樣樣,應該去怎樣做,要去幹些什麼等等!踏進大門後,只見幾個生疏的人用莫名而疑問的目光看着我。我淺笑着和他們打招呼,爲難的局勢馬上得到了緩解,咱們都很友善的淺笑歡迎咱們的到來。從那天起,我養成了一箇習氣,每天早上見到他們都要淺笑的聲:“早”,那是我心底真摯的問候。我總覺得,常常有一些纖細的東西簡略被咱們疏忽,比方悄悄的一聲問候,它卻表達了對教師搭檔對朋友的尊重關懷,也讓他人感覺到被注重與被關懷。僅僅幾天的時刻,我就和搭檔們渾然一體,很好的跟他們溝通溝通學習,我想,應該是我的真摯,換得了他們對我的信賴。還有對咱們服務員而言,跟客人溝通更得真摯,客人來後首要向他們問候,然後問幾位,把客人帶到相應的樓層,再者點菜更得仔細和真摯,問詢客人有沒有忌口的,能喫辣的嗎等等,只需這樣,客人覺得服務好,下次纔會關顧,生意纔會好,生意好了老闆快樂了,咱們的日子就會更好。
第二是熱心與耐性:熱心與耐性,就像火與冰,看似兩種徹底不同的東西,卻能碰撞出最美麗的火花。作爲服務員應依據客人的喜愛或是熱心的幫他介紹菜品或是耐性的等客人看完菜單後再點菜。
第三是“自動出擊”:當你能夠挑選的時分,把自動權握在自己手中。在實習期間,我會自動的幫搭檔清掃衛生,自動地幫老闆做些量力而行的事,並會活躍地尋覓適宜的時刻,向老闆討教問題,跟老闆像朋友那樣溝通,談日子學習以及未來的作業,經過這些我就和老闆及搭檔們走的很近,在實習中,他們會教我怎樣幹事見什麼樣的人說什麼樣的話,使我取得許多收成並且和他們共處的都很愉快。
第四是感遭到校園和社會的間隔:在校園,只需學習的氣氛,究竟校園是學習的場所,每一箇學生都在爲取得更高的成果而盡力。而這兒是作業的場所,每個人都會爲了取得更多的酬勞而盡力,無論是學習仍是作業,都存在着競賽,在競賽中就要不斷學習他人先進的當地,也要不斷學習他人怎樣做人,以前進自已的才幹!記住教師從前說過大學是一箇小社會,但我總覺得校園裏總少不了那份純真,那份真摯,儘管是大學高校,學生還終歸保持着學生的身份。而走進企業,觸摸各式各樣的客戶、搭檔、上司等等,聯繫雜亂,得去面臨從未面臨過的全部。記住在我校舉辦的招聘會上所反映出來的其間一箇問題是,學生的實踐操作才幹與在校理論學習有必定的間隔。在這次實踐中,這一點我感觸很深。在校園,理論的學習許多,並且是多方面的,幾乎是八面玲瓏;而在實踐作業中,或許會遇到書本上沒學到的,又或許是書本上的常識一點都用不上的狀況。或許作業中運用到的僅僅很簡略的問題,只需套公式似的就能完結一項使命。
有時分我會抱怨,實踐操作這麼簡略,但爲什麼書本上的常識讓人學得這麼費勁呢?這是社會與校園脫軌了嗎?或許教師是正確的,儘管大學生日子不像踏入社會,但總算是社會的一部分,這是不行否認的現實。可是有時也要感謝教師孜孜不倦地教訓,有些問題有了講堂上地仔細消化,有平常作業作彌補,我比一部人具有更高的起點,有了更多的常識層面去敷衍各種作業上的問題,作爲一名新世紀的大學生,應該懂得與社會上各方面的人往來,處理社會上所產生的各方面的作業,這就意味着大學生要注意到社會實踐,社會實踐必不行少。究竟,_年大學唸完後,我現已不再是一名大學生,是社會中的一分子,要與社會溝通,爲社會做奉獻。只懂得坐而論道是遠遠不及的,往後的人生旅途是綿長的,爲了訓練自己成爲一名合格的、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多觸摸社會是很有必要的。許多在校園讀書的人都說甘願出去作業,不肯在校讀書;而已在社會上的人都甘願回校讀書。在這我要說的是,咱們上學,學習先進的科學常識,爲的都是將來走進社會,獻出自己的一份力氣,咱們應該在今日盡力把握專業常識,明日才幹更好地爲社會服務。
實習是每個大學生有必要具有的一段閱歷,他使我在實踐中瞭解社會,讓我學到了許多在講堂上底子就學不到的常識,也開闊了視界,增長了才智,爲我往後進一步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根底。最終誠心的感謝校園給咱們供給了這次名貴的實習時機。
畢業實習報告_大學生實習總結 篇3
一、實習概況與記錄
實習概況:
實習時間:20__年7月15日和8月22日—26日
指導老師:資源環境學院張楊珠教授,周衛軍,王翠紅,廖超林,黃運湘,尹力初。
小組成員:劉國雲(組長)、陳浩、杜虎、周水亮、謝嵩、譚豔玲、龍毅飛。
實習工具:鐵鍬、大小鋤頭、剖面刀、pH指示劑、HCl試劑、白瓷板、皮尺、比色卡、土色卡、樣品盒、望遠鏡、地質羅盤儀、海拔儀、GPS儀。
實習內容:我們的行程爲五天(8月22日—26日)。行程路線:8月22日行程爲學校-昭山(107國道)-株洲城區-醴陵-攸縣(106國道)-茶陵-炎陵縣城(賓館);8月23日由炎陵縣城出發經寧崗、黃洋界到達井岡山;8月24日由炎陵縣城出發經大院農場到達萬洋山最高峯;8月25日由炎陵縣城出發至鹿原鎮;8月26日由炎陵縣城回至學校。在這幾天中,我們對實習地區主要地質地貌進行了調查,挖掘了多箇土壤剖面進行觀察、分析了其土壤類型及性質、探討了其土壤形成因素、採集了一些土壤樣品、考察了一些土壤侵蝕的情況、並瞭解到了各個地點土壤的綜合利用方式。我們對各個地點和老師們的講解都作了詳盡的記錄。在8月26日下午,我們在湖南地質博物館觀看了有關錄像,在博物館初步瞭解了湖南地區金屬礦物分佈圖,恐龍演變過程及其部分恐龍標本,還看到各種岩石礦物標和震旦紀至第四紀生物進化過程的中由代表性的標本,獲益匪淺。28日我們在學校實驗室裏對採回的土樣進行了綜合評價。
實習記錄:
第一部分:長沙縣地區(20__年7月15日)
路線:學校—星沙鎮東—春華—大魚—高橋—金井
觀測點一:星沙鎮東
在該點我們觀測到了紫色頁岩上發育而成的第四紀紅土紅壤。下層紫色頁岩爲第三紀新生代紫色頁岩,岩層理清晰,呈細—粗—細分佈,很明顯是由流水搬運時速度不同而造成的。岩層下部石礫磨圓度不高,可看出搬運的距離不遠,但中間磨圓度較好。從剖面上可看出下層岩石顏色變化大,這是沉積過程不同而造成的。膠結物部分有石灰反應。上層第四紀紅土紅壤受流水侵蝕形成了明顯的沖溝、襲溝。該土壤以粘粒爲主,質地粘重,可分爲A-AB-B-C層。植被有大量的蕨類(酸性土壤代表植物)、油茶等。
觀測點二:春華
在該地區我們觀測了板岩性狀及其它所發育的土壤。該點板岩由距今3億5000萬年古生代頁岩變質而來的。質地稍軟,由於岩層之間的積壓造成層理傾斜,岩層間通氣透水性好。岩層上發育的土壤肥沃,養分含量多,植被好。土層內含有紅、褐色膠膜。可分爲A-AB-C層。A爲淋溶層,顏色暗,根系多;AB層土層緻密爲土壤母質混合層;C爲母質層。
觀測點三:茶科所
該地區發育形成的土壤爲第四紀紅土紅壤,其母質沉積深厚,表土耕作層亦深厚,在土壤剖面上可觀測到網紋層。pH4.2左右。總的說來,該土壤具酸、瘦、板、粘、旱的特性。這正符合茶葉生長的需要,所以該地的茶葉享有一定的名氣。
觀測點四:金井花崗岩採石場
在該點我們觀測了中生代地殼運動而形成的花崗岩。其結構有白雲母、黑雲母、石英、長石、角閃石、石英變體。該地花崗岩物理風化強強烈、風化物含大量石英砂,母質疏鬆,所形成的土壤土層深厚,可分爲A-B-BC-C層。土壤中K含量和養分多,其上上所生長的植被好。但土層易流失、崩塌,破壞後難以恢復。
第二部分:長沙——井岡山(20__年8月22日-26日)
觀測點一:湘潭昭山107國道旁海拔40m處
時間:20__年8月22日上午
觀測內容:中元古界板溪羣變質岩系(P2t2)巖性特徵,中泥盆紀跳馬澗組(D2t)巖性特徵,P2t2與D2t之間的不整合接觸。
基本特點:該點位於長平盆地的邊緣。其中中元古界板溪羣變質岩距今約11億年,由砂質和硅質板頁岩構成,具明顯的劈理,硬度大,呈灰黃色。上層由它發育而成的土壤稱板岩紅壤。中泥盆紀跳馬澗組岩石是紫紅色砂礫岩、頁岩,距今約3億年,岩石板狀構造明顯,疏鬆,上層發育而成的土壤爲紫色土。P2t2與D2t之間呈明顯的不整合接觸關係。
觀測點二:醴陵至攸縣106國道1729公里海拔80m處.
時間:20__年8月22日上午
觀測內容:Q2與E地層之間的假整合接觸關係。
基本特點:該地層上層爲第四紀紅土紅壤,距今約100萬年;下層爲白堊紀發育而來的砂頁岩(粉砂泥岩),距今約1000~7000萬年;中間夾雜一層薄的砂礫層。上下層之間呈水平的假整合接觸關係。
觀測點三:茶陵至攸縣106國道旁海拔180m處.
時間:20__年8月22日下午
觀測內容:D與E地層之間的不整合接觸關係。
基本特點:該地層上層爲第四紀紅土紅壤下層爲由泥盆紀發育而來的砂質板岩,屬於中度變質千枚巖,距今約3億年。上下層之間呈明顯的不整合接觸關係。
觀測點四(附土壤剖面記載表一):炎陵縣城至寧崗319國道旁海拔270m處
時間:20__年8月23日上午
經緯度:N26°41.652’E113°58.030’
觀測內容:山地花崗岩紅壤剖面性狀觀測
成土母質:花崗岩
基本特點:該點的土壤類型爲第四紀紅土紅壤,土壤層深厚,通體爲紅色,鬆散,剖面層次分異明顯。土層中夾有多量石英砂和礫石,質地粗糙,漏水漏肥。該地區爲低山丘陵,光熱資源豐富,植被密集。主要松樹、杉樹,還有酸性土壤的指示性植物鐵芒萁。紅壤在較好的林被下自然肥力高。
觀測點五(附土壤剖面記載表二):寧崗至井岡山319國道旁海拔790m處
時間:20__年8月23日上午
經緯度:N26°38.865’E114°04.574’
觀測內容:山地花崗岩黃紅壤剖面性狀觀測
成土母質:花崗岩
基本特點:黃紅壤是紅壤向黃壤過渡的土壤類型。其成土的熱量條件較紅壤低,而降水量和相對溼度較紅壤高,因此,其成土的富鋁化較紅壤弱。粘土礦物以高齡石爲主。其淋溶作用較紅壤強。由於其土壤條件和水熱條件較好,植被主要有松、杉、竹等用材林和經濟林。
觀測點六(附土壤剖面記載表三):黃洋界西北坡319國道旁海拔1248m處
時間:20__年8月23日上午
經緯度:N26°37.453’E114°07.029’
觀測內容:山地花崗岩黃壤剖面性狀觀測
成土母質:花崗岩
基本特點:黃壤形成於中亞熱帶溫溼的氣候條件下,於同緯度的紅壤比較,其熱量較低,降水量和相對溼度較大,霧日多,光照較少,乾溼交替不明顯,因此其成土過程表現爲輕度富鋁化作用。在同一山地垂直帶中,從紅壤到黃壤,遊離鐵含量和鐵的遊離度逐漸減少,鐵的活化度逐漸增大;粘粒含量逐漸減少,粉砂粒的含量逐漸增大;這說明黃壤的富鋁化相對較弱。土體常年保持溼潤狀態,遊離氧化鐵水化,多以針鐵礦,褐鐵礦存在爲主,使土體多呈黃色,尤以澱積層最明顯。土壤有機質含量高,由於淋溶作用強烈,交換性鹽基含量低,土壤酸性強。
觀測點七(附土壤剖面記載表四):黃洋界東南坡319國道傍海拔925m處
時間:20__年8月23日下午
經緯度:N26°34.941’E114°07.362’
觀測內容:山地板頁岩黃壤剖面性狀觀測
成土母質:板頁岩
基本特點:該點爲泥質頁岩黃壤,具O-AC—C層,缺B層,土層薄,中間夾雜岩石碎片,巖礫多,富鋁化強。由其形成的水稻田稱黃泥田。該地區霧日多,溼度大,土體中游離氧化鐵水化,使剖面呈現黃色或蠟黃色。
觀測點八(附土壤剖面記載表五):大院農場至江西坳小路旁海拔1455m處
時間:20__年8月24日上午
經緯度:N26°24.347’E114°01.476’
觀測內容:山地花崗岩暗黃棕壤剖面性狀觀測
成土母質:花崗岩
基本特點:該土種由花崗岩風化殘積、坡積物發育而成,土體較厚,在40—100mm不等,地表由較厚得有機質層(Ao)。該土種質地較輕,養分含量豐富,土體溼潤,適合中亞熱帶各種常綠闊葉、落葉闊葉林木生長,是水源林的主要基地。
觀測點九(附土壤剖面記載表六):江西坳山頂海拔1890m處
時間:20__年8月24日下午
經緯度:N26°24.886’E114°05.117’
觀測內容:山地花崗岩灌叢草甸土剖面性狀觀測
成土母質:花崗岩坡殘積物
基本特點:山地灌叢草甸土是在亞熱帶山頂草本植被條件下形成發育得土壤,分佈在海拔1800m以上。氣溫相對較低,相對溼度高,風大,土層淺薄,樹木難以生長,而爲灌木,草本植物所代替,則形成山地灌叢草甸土,有嵩草、雜類草草甸。土層雖然多根系,但草根盤結緊密度較小,地表有薄層凋落物,腐殖質層較厚。母巖碎片較多。其成土過程中礦物風化作用弱,脫硅富鋁化作用不太明顯。
觀測點十(附土壤剖面記載表七):鹿原鎮公路旁海拔245m處
時間:20__年8月25日上午
經緯度:N26°22.970’E113°39.44’
觀測內容:泥盆系石灰岩及其發育得土壤剖面性狀觀測
成土母質:石灰岩
基本特點:石灰岩紅壤土層深厚,富鋁化作用明顯,土色棕紅或黃棕色,粘粒礦物以高嶺石爲主,全剖面pH值4.0~5.5。土壤酸、瘦、粘、板、旱、肥力較低,土壤缺磷,作物生長較差,植被破壞後難以恢復。水土流失嚴重地段,甚至形成侵蝕紅壤。
觀測點十一(附土壤剖面記載表八):炎陵至攸縣106國道旁海拔193m處
時間:20__年8月26日上午
經緯度:N26°33.097’E113°37.229’
觀測內容:板頁岩紅壤剖面性狀觀測
成土母質:板岩
基本特點:改土壤質地粘細,自然肥力較高,土壤容易耕作,保水保肥,通透性好,是發展柑桔、板栗等特產的理想土壤。該區植被生長良好。
觀測點十二(附土壤剖面記載表九):炎陵至攸縣106國道旁海拔110.3m處
時間:20__年8月26日上午
經緯度:N26°53.530’E113°22.514’
觀測內容:板頁岩紫色土剖面觀測
成土母質:板頁岩
基本特點:紫色土是紫色砂頁岩上弱度發育起來的巖成立,母巖易受風化,土壤侵蝕強烈,土作更替頻繁,常具有一較厚的半風化母巖碎屑層。紫色土不僅土色與母巖顏色相似,理化性狀也受母巖影響。紫色土上宜種性廣。紫色土的結構強度低,易受沖刷。粘粒的硅鋁率和硅鋁鐵率均較高,土壤礦物的風化作用較弱。
觀測點十三:炎陵至攸縣106國道旁
時間:20__年8月26日上午
觀測內容:岩層產狀(走向、傾向、傾角)的觀測
觀測結果:在該點所觀測的岩層產狀爲141°<19°。即傾向爲141°,傾角爲19°,走向爲51°。
二、實習內容與分析
我們的實習內容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下面是對實習記錄的歸類和分析。
1、實習地區主要地質地貌特徵和主要成土母巖、母質特性
1.1萬洋山區域:炎陵縣在大地構造上隸屬華南褶皺系的酃汝加里東褶皺帶部分。其巖性主要爲淺變質砂岩、炭質板岩和硅質岩等組成。在早古生代晚期志留紀時受加里東運動的影響,較大規模的花崗岩活動聯翩而來,於是形成了萬洋山花崗岩體。萬洋山花崗岩體亦叫寧岡花崗岩體,雄居羅霄山脈中段,是地跨湘贛兩省的巨大鹽基體,在我省大部分在茶陵、炎陵境內。其主要巖性爲黑雲母二長花崗岩,主要巖相多系粗中或中粒似斑狀結構。萬洋山似肇基和承繼與早期花崗岩侵入體所形成的古陸態勢,歷經滄桑演進,至中生代基本成型,新生代以來的地貌回春期,隧成今日地勢高峻磅礴,嶺谷交錯起伏的特有形態組合。
1.2井岡山地區:井岡山屬隆起的山地丘陵區,山脈多爲東北西南走向,西高東低,蜓蜿曲折,層巒迭嶂。其地質條件較爲複雜,主要山嶺由前泥盆系地層和花崗岩組成。前泥盆系地層其巖性多爲砂泥質岩石(片岩、千枚巖、板岩)和砂質岩石(石英岩、石英泥質砂岩等)組成,變質程度深淺不一。泥盆系地層是砂岩。頁岩、石灰岩互層,由於變質軟硬不一,受流水侵蝕,形成深壑的峽谷壑嶂谷。在河流兩側有由泥、沙、礫等組成的現代沖積物。在黃洋界一帶,坡陡緩懸殊,山坡不對稱現象極爲明顯,發育爲典型的單斜地形。
1.3湘東地區:湘東地區位於華夏系第二隆起帶的西緣,屬於湘東侵蝕構造山丘區。其最大的地貌特徵是由一系列呈NNE-SSW走向的山嶺壑谷地相間平行斜列而成。這些山地主要是由花崗岩及古生代以前的變質岩系列如麻巖、片岩、千枚巖等組成。在山地之間發育者與山地方向一致的斷陷谷地。這些盆地自北向南由桃汨盆地、長平盆地、株淥盆地、醴攸盆地、茶永盆地。這些盆地分佈着白堊紀—第三紀形成的由鐵質、鈣質壑泥質膠結而成的陸相碎屑沉積岩類。盆地邊緣多礫岩、砂礫岩,中心多細砂岩、粉砂岩、頁岩和泥岩。
2、實習地區土壤分佈規律
2.1山地土壤垂直地帶性分佈
在總結所觀測的炎陵縣城至黃洋界海拔爲270mm、790mm、1248mm的三個剖麪點和大院農場海拔爲1455mm、趙公亭往上海拔爲1890mm兩個剖麪點時,可以看出隨着海拔的增高,該地區土壤依次爲山地紅壤-山地黃紅壤-山地黃壤-山地暗黃棕壤-山地灌叢草甸土。在海拔爲200mm-500mm的紅壤區,植被以馬尾松爲主的針葉林、落葉闊葉林和荒山草地;在海拔500mm-800mm的黃紅壤區,植被有針葉林、常綠闊葉林、次生毛竹林和油茶林;在800mm-1300mm的黃壤區,植被爲常綠闊葉林、毛竹、針闊葉混交林;海拔又1300mm-1800mm的暗黃棕壤區,植被爲灌叢及常綠闊葉林、毛竹、闊葉混交林;在海拔1800mm以上的灌叢草甸土區域植被以山地灌叢草甸爲主。各區域土壤性狀在土壤剖面記載表中有記載。
3.2水平地帶性分佈
紅壤是實習地區一種重要的水平地帶性土壤,它是在中亞熱帶生物氣候條件下形成的具有富鋁化特徵的土壤。紅壤分佈面積較廣,從長沙、湘潭、株洲知道醴陵、攸縣、茶陵、炎陵等地都有分佈。在生物、氣候、地形的影響下可形成紅壤、黃紅壤等亞類。紅壤亞類主要分佈在海拔300m以下的丘陵崗地和海拔500m以下的低山區。實習地區的紅壤亞類多發育於第四紀紅色粘土、花崗岩分化物、石灰岩分化物、砂岩分化物、板頁岩分化物,由此可分爲第四紀紅土紅壤(校區)、花崗岩紅壤(炎陵縣城郊,長沙縣金井鎮)、石灰岩紅壤(炎陵縣鹿原鎮)、板岩巖紅壤(長沙縣春華鎮、大魚和炎陵縣鹿原鎮)。實習地區丘崗地植被大都被馬尾松、杉木、油茶等人工林覆蓋,林下還有鐵芒萁、刺芒映山紅等植物。農作物主要爲水稻、花生等。
3、剖面挖掘和剖面形態描述及其樣品採集方法和技能:
3.1土壤剖面挖掘
我們在有代表性的觀察地點都挖掘了剖面來進行觀察,因此很好地掌握了其原則和方法。
在野外調查研究土壤一般利用自然斷面進行挖掘。然後對土壤剖面進行認真的、細緻的觀察研究,就能幫助我們瞭解土壤的肥力特性及其變化情況。因此,土壤剖面要具有自然的代表地帶性,還要儘量減少人爲的影響,不應在道路兩旁,也不能位於山腳因爲山腳有山上土壤堆積,不具代表性。應該選擇在山腰地帶。再者,土壤剖面應挖掘一箇寬1mm左右、深達母質的坑,必須沿山坡垂直與水平挖下去,剖面與山坡的等高線平行,爲了便於觀察剖面“尾部”呈臺階狀。還要注意要保留枯枝落葉層。剖面上方人不要踩,否則會影響腐殖質層性狀。對於自然斷面,需要向內挖進至少10mm,以防止外界環境對剖面產生影響。
3.2剖面形態觀測和描述
土壤剖面描述是土壤調查野外工作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土壤剖面特徵是土壤分類的製圖單元劃分的基礎,因此,土壤剖面的描述。記載都必須按標準進行。
剖面挖好後,用刀或鐵鏟把剖面削成垂直狀態後,即可進行觀察和記錄。觀察剖面時,應先從上而下劃分出若干層次(一般以顏色、質地、鬆緊度、結構、根系分佈等作爲劃分層次的依據)然後按層次觀察土壤的形態、特徵,並作好記錄。觀察項目主要有:土層厚薄、乾溼度、顏色、質地、結構、鬆緊度、空隙度、植物根系、新生體、侵入體、酸鹼度、石灰反應以及亞鐵反應等等。
3.3土壤標本採集
爲了在實驗室對土壤進行評比,我們在野外觀測土壤剖面時需要採集土壤樣品。取樣應在剖面層次分好後,按剖面層次由下往上進行取樣。並且採樣時要在各土層的典型段上切取,將保持土壤結構體原狀的土塊分格轉入紙盒或塑料盒中。盒上應註明剖面號碼、剖面地點、土壤名稱、各層深度以及取樣的深度。
三、個人總結與建議
短短的六天野外實習很快結束了,不過我們從中實在學到了不少東西,在實習過程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鞏固和提高了我們在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增加我們對地質地貌學、土壤學和土壤地理學這幾門課程新的認識。本次實習令我們加深了對所學課程的瞭解,更深刻認識到了學習該課程的意義,鞏固了學習成果,體會到“學以致用”的道理。知識從感性認訓昇華到了理性認識,從抽象變得具體起來,我學習到了很多書上沒有的東西,瞭解土壤學對實際農林生產的重要性。初步瞭解了湖南地區主要地質地貌和所發育而成的土壤類型。在這裏深深的感謝老師們的認真指導。
在實習中初步掌握了地質地貌考察和土壤調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外出實習要對考察對象做一定的瞭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內容,注意研究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一些考察的細節,充分認識到地質地貌考察和土壤剖面觀測的必要性和艱苦性,激發了我們自己考察家鄉和各地的典型地質地貌和土壤的興趣。同時,懂得和小組成員合作的重要性。這些都將對我們日後的學習乃至工作起到積極的作用。
美中不足的是,這次實習我們主要對林地土壤剖面進行了觀察,對於耕地土壤沒有進行全面的觀測。林地和耕地是農業生產的主要基礎,作爲我們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的學生,兩者有必要都有所瞭解,這樣纔會滿足我們今後的學習和工作的需要。希望老師能在以後的實習教學中補充這一點,使我們專業的師弟師妹受益。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