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觀摩學習總結(精選5篇)

幼兒園觀摩學習總結 篇1

  隨着全國幼教改革的不斷深入,上海作爲幼教改革的前沿城市,有效地推進了新課程的實施,形成了具有上海地域特色的課程。爲借鑑上海地區成功經驗,促進和推動各地幼兒園課程改革的開發與實施。由兄弟姐妹幼兒園共同組織的“上海幼教名師交流會”,特邀請了上海著名幼教名師張紅老師前來平湖實驗幼兒園傳授教學經驗。我有幸觀摩了上海名師張紅老師的課,現場領略了名師的風采,讓人大開眼界,受益匪淺。 作爲一名教師,任何一次外出聽課都是我們學習的大好機會,從中可以獲取真實課堂教學中的經驗。

  張紅老師共上了兩節課,她設計的活動課體現了《綱要》的精神:創設了一箇自由、寬鬆的環境,支持、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積極發言,使每個幼兒都樂意參加活動;她的活動爲幼兒提供了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幼兒有了更多的嘗試機會,體驗到了不同學習方式的樂趣,每個過程都可以使幼兒獲得經驗、梳理經驗、提升經驗。帶給我的震撼是她關注每位幼兒,心中對幼兒有深深的愛,同時她把知識、能力、方法、情感,在每節課上都充分地體現出來。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張紅老師的活動,她是那麼的優雅、從容、幽默、怡然自得,我一下被震撼了!多麼自然的教學,多麼輕鬆的課堂,孩子和老師在說說笑笑中度過了一段愉快而又有價值的時光。

  第一個活動是小班的科學活動《糖果屋》,這個活動沒有華麗多彩的複雜環節,是平實的,然而就是在這種平實中,充分體現着名師的風範。活動設計思路清晰,沒有華而不實的情景,有的只是對活動的整體把握;活動流程簡潔而又流暢,讓人賞心悅目;教學藝術運籌帷幄,靈動而睿智。我不禁被張紅老師豐富的教學經驗、駕馭教學現場的高超技能所深深折服:不愧是名師呀!

  第二個活動是大班的科學活動《筷子》,張紅老師對這堂課的選材及目標定位都非常合理,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活動以“筷子”爲線索,設計了一系列的問題。如通過對筷子的數數讓幼兒學會了不同的數數方法,可以單數數,也可以用雙數數;在找筷子游戲中,讓幼兒根據觀察角度的不同,用不同的語句,說出某根筷子的位置,等。張紅老師對各個環節的要求都交代得簡潔明瞭,能夠使每一箇教學環節自然流暢地過渡,使得孩子們都能很好的掌握課堂知識。

  最後一環節,張紅老師對自己的兩堂課進行了總結性的說課。(1)她強調了試教的重要性。張紅老師爲了上好這兩堂課,試教了四次。我深有感觸。這讓我想起了上次我上的那堂教研組的公開課,由於沒有試教,那堂課上得比較失敗,課後我深刻的體會到,沒有試教的課,就會出現很多預設之外的問題,特別能考驗出一箇教師的教學功底,通過這樣的一堂,也讓我更清醒的認識到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許多問題和薄弱的地方,今後的教學中,我需要有意識的加強自己這方面能力的培養和訓練。(2)她提到做爲教師,應具備一定的幽默感。幽默即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長,是一種優美的健康的品質,是一種寬容精神的體現,是輕鬆活潑的調味品。能讓孩子喜歡並快樂地學習的最好的教育方式是寓教於樂。作爲教師,應總是用一種娛樂、遊戲的方式幫助孩子獲取知識,使孩子能在快樂的氣氛中獲得知識、在歡樂中成長。(3)把握好九個字“喫得透、點得準、抓得妙”。只有用心得去做到這三點,才能上好一堂成功的課。要做到這三點可能很難,但我會努力地去滲透它,把握它。

  專家名師的教學智慧,專家名師教學風采,是我們耐以提升教學能力、專業素養的楷模和航標。通過這次觀摩活動,我深深的感受到名師們對幼兒、對教育、對生活那深情的愛;感受到了她們身上所透露出來的無窮的知識力量;感受到她們對幼兒身心發展以及對教育教學瞭解之廣、鑽研之深。她們的活動激起了我的思考,讓我的思維產生碰撞。帶着上海名教師給我的啓迪,我想我會更能進一步讀懂孩子,走進孩子的內心。一切爲了孩子,爲了孩子的一切,爲了一切的孩子,我會繼續努力的。

幼兒園觀摩學習總結 篇2

  20xx年10月份,我參加了教師國培活動。我很珍惜上級領導和河北大學給了我這次培訓的機會。

  在河北大學短期培訓期間,我們參觀了幾所較規範的,現代化的幼兒園。相比之下,我對我們的幼兒園,我們的班級,我們的活動室,我們的教學理念,我們的活動安排,我們的環境佈置等等,都做了對比,進行了反思。

  保定農大幼兒園是給我感觸最大,印象最深的幼兒園。這是一所蒙氏混齡教育的幼兒園,走進幼兒園的大門,給人以乾淨整潔,趣味童真的感覺,操場上的排放着孩子們戶外活動時的玩具和材料。讓人一下就想像出孩子們活動時的快樂情景,來到幼兒園的大廳,在走廊的兩邊,展示着孩子們的作品,和他們自制的玩教具,每幅作品都充滿了活力,天真,快樂,表現出了孩子們多彩的世界。他們自制的玩教具,都有新穎的創意,都是我平時想象不到的製作。這些作品和玩教具都投放在它們各自的角區裏,發揮着不同的作用。

  再走近幼兒園的活動室,我感到了驚訝和新奇­­­,這是幼兒園嗎?

  我的第一感覺就是“靜”。在活動室裏,孩子們都在活動,每一個人都在參加,卻沒有一點嘈雜聲和打鬧聲,他們有時候也在說話,也在討論活動中的一些問題,聲音很輕很輕,我好奇地問老師,爲什麼孩子能做到這些,老師說,這都是習慣,從一開始,老師就輕聲說話,孩子們也會學着輕聲說話了,習慣之後,就不用老師的提醒了。看着孩子們專注的遊戲,思考,看到他們經過思考後,有新發現的那種微笑,我在問自己,做到了嗎?

  第二是“孩子自由”“老師清閒”老師們看上去非常的清閒,她們站在一旁,只是用眼睛在觀察,孩子們的活動非常自由,活動也非常的投入,用什麼材料,自己去找,自己去拿,碰到問題,自己皺着小眉頭想一想,就好像老師沒有存在,孩子們一點也沒有拘束感,再想想我們的活動,不但活動中規定了很多條框,而且還要忙忙碌碌的幫孩子們,現在想想,這樣是不是阻礙了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呢/?

  第三是“混齡”。每個班裏都有大,中,小年齡階段的孩子,年齡不等,每一組活動都有不同年齡的孩子參加,他們沒有打鬧,而是公平的分工與合作,看得出,他們非常的友好,活動也非常的協調,老是向我們介紹,這些孩子,不會因爲混齡而造成學習和發展的障礙,他們大的幫小的,小的跟大的學,就像一箇家庭,更像一箇社會,即使偶爾出現一些矛盾,也讓他們學會自己處理,畢竟他們長大要走進社會,要學會處理身邊的矛盾。提高以後生活,生存的能力。老師們說的對呀,當我們帶小班的時候,就怕大班的欺負他們。帶大班的時候,又教育他們,不要和小班玩,以免碰着他們,除了很少的大班小班一起活動的安排,其餘時間,很少活動在一起。這樣,真的是阻礙了他們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

  第四就是感恩教育,在上午的加餐時間,我看到了令人感動的一幕:孩子們走到大餐桌前,雙手合十,嘴裏清楚地說着“感謝爸爸媽媽生養了我,感謝老師給我做好喫的”然後深深的給對面的老師鞠一躬。老師也會面帶微笑的給孩子鞠一躬,這時,孩子纔會拿走自己的食物。看到這裏,我感動了,我在思考,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怎麼會不孝順,不懂的感恩呢?我們也在進行感恩教育,我們是在說,是在講,而他們是在做。

  第五是能力強。還是在加餐的時候,我發現孩子們自己端着小盤子,自己去接水,自己拿麪包,自己再去拿水果,然後端着小盤子,穩穩地走到自己的小餐桌前面,慢慢地放下,沒有一箇灑在地上,也沒有人會被撞到,也不會求助老師,幾個老師都站在旁邊看着,當然我知道,其實每時每刻,每一箇孩子都在老師的眼裏。面對這些,我又和我自己做的工作做了對比:我們的孩子,怕灑水,怕撞到,怕忘記喝水,或者是忘記拿水果,因此我們總在提醒,甚至上手幫忙,可是現在看來,我究竟是幫了孩子們,還是束縛了他們的手腳?

  第六就是有助教。來到活動室的時候,我們發現活動室有四個老師,老師介紹說,這中間有一箇是孩子的家長,她們是來做助教老師的,幾乎每天班裏都有助教老師,孩子的家長都是自覺來的,每天第一個來班裏的助教老師,就在外面牆上掛着的助教記錄上寫上名字,再有後來的家長,看到有人來就走了,不會再進活動室。這時,我注意了一下班裏的助教老師,她也在做着和老師一樣的工作,不是老師介紹,很難知道她原來是家長。可見,她對這份工作已經很熟悉。我想,這是一舉兩得的好事啊,不但開放了班裏的一日教育活動,使幼兒園教育更公開,從而家長也理解了幼兒教師的工作,便於家長和老師溝通,而且,有家長的助助工作,老師的工作也輕鬆一些。

  最後,我們聽了農大連園長的講座,她滿懷激情的講了她的辦學理念和管理方法。她培養孩子的宗旨就是培養孩子各個方面的能力。培養孩子的能力勝過培養孩子知識,一箇有知識和一箇有能力的人,最後只能前者給後者打工,當然,有能力有知識才是最好的人才,而我們的任務是培養孩子能力,我們要完成好我們自己的任務。她打了一箇恰當的比喻:與其別人給孩子鋪好將來要走的路,不如給孩子一雙不怕荊棘和泥水的自己的鞋。

  園長的講座讓我感悟到了很多,她真的教育了我,我們在做什麼?我們做的都是在教給孩子什麼,而不是讓他們經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獲得經驗的過程。在以後的教學中,是不是也要讓孩子們自己去發現,積累經驗,也許他們發現的會比我們給他們的更多,我們何必要把一箇固定的知識或者是常識去塞給他們呢,用連園長的一句話說:“我們不能把不一樣的孩子培養長同樣的孩子,孩子的成材,在於與衆不同”。

  參觀農大幼兒園之後,我們又參觀了幾所幼兒園,每個幼兒園都各具特色。

  六六三九三幼兒園,這是一所部隊幼兒園,這裏最大的特色就是國際班較多。因此,外教老師也很多,雖然我們不太能聽懂他們的講話,但看得出他們很熱情,很活潑,他在和孩子們說英語進行交流活動,三至六歲的孩子,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期,處在這樣的環境,相信孩子們的將來的英語水平一定會很高。

  還有就是河北大學自己的幼兒園,這個園的特點就是自制玩教具特別的多,非常的豐富,而且利用的非常好。孩子們的遊戲活動,大部分都是這些玩具,比如易拉罐筒,奶箱,核桃皮,開心果皮,小吸管等等,很多很多。這些也都是我們觸手可及的材料,卻沒有他們如此好的利用。

  通過這次參觀學習,我學會了很多東西,豐富了自己的知識,同時也很感慨,我們有些方面真的比不上大都市的辦學條件,一,孩子摔倒不會受傷的橡膠地面我們沒有,因此,我們的孩子戶外活動就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老師在很多時候都在喊孩子,“不要跑”,因爲怕孩子會摔倒受傷。二。就是教具,他們有數量多,種類多的玩教具,因此,孩子們爭搶玩具現象很少發生。三,百平米的活動室。活動室需要有角區佈置,區域活動,這些,都需要活動室有足夠的面積和可空間。四,是我們三倍的教師配備,班容量差不多,我們一箇老師,比三個老師的工作量要大很多。這些都是我們不能比較的,但讓我感到自豪的是,有一點是城市幼兒園比不了我們的,那就是自然環境。城市幼兒園脫離了自然的環境,所以他們也在儘可能的利用區角和牆飾去接近大自然,走進大自然。

  城鄉辦學條件和辦學環境有所不同,但可以相同的是我們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和教育方法。通過比較,我看到了差距,感到了不足,找到了提升的方向和目標。我要用我睜大眼睛看到的,用心想到的,還有這裏老師啓發到的,應用到我以後的實際工作中,挖掘孩子們的資源和潛能,讓我的孩子們在自由,自然,快樂的環境中發現,收穫,然後成長,成人,成才。

幼兒園觀摩學習總結 篇3

  10月28日至10月31日在多媒體教室裏面觀摩優秀幼兒教師優質課視頻,又聽了優勢老師專題講座,自己感觸頗多,收穫較大,從中也學到了不少東西。

  一、互動

  感受最深的就是師生之間的互動,活動過程中教師更注重的是生生之間的互動,把互動的空間留給孩子,因爲孩子們之間的經驗分享與交流,更能爲幼兒所接受。而教師在互動過程中貫穿於幼兒情感、認知以及興趣 能力的培養。

  二、自由探索

  教師能夠深入挖掘孩子的潛力,讓孩子在自由的探索中變被動爲主動,深入活動其中。真正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趙俊老師的音樂活動《森林音樂會》中,讓幼兒細心聆聽音樂,自己感受是什麼動物,用什麼動作表達更生動形象。教師都是讓孩子自由的想象,自由的探索,而在此過程中,幼兒體驗到的樂趣和獲得的感受都是教師的教所不能替代的。

  三、精彩的鼓勵語

  教師在鼓勵孩子時,能夠及時肯定,不用泛泛的鼓勵語,教師要能夠運用準確地語言把孩子的回答鼓勵在點上,儘量不重複孩子的回答。從孩子的回答中找到亮點,發掘孩子的閃光點,幫助孩子樹立信心。在語言類活動《15只老鼠的禮物》中,王紅裕老師的鼓勵語就運用的非常到位,既鼓勵了孩子,又起了小結的作用。

  四、情感的發展

  注重幼兒情感的發展,在音樂活動《捏泥人》中,整個活動都是以熱情洋溢的動作爲主線,而且在活動過程中,讓幼兒之間相互,互相配合。

  五、教師的教態

  教師的教態自然、大方、不做作,發自內心地情感流露給人親切感,很容易拉進教師與孩子之間的距離。

  六、活動的組織

  教師語言組織上精煉,在活動的環節設計上不拖沓,不花哨,環環緊扣。教師的提問適時,恰當。在活動的組織上,教師能抓住幼兒的興趣點,激發他們的好奇心。

  這次的觀摩活動給我最大的感觸是 “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 ,執教老師對課改理唸的把握、教學材料的選擇、活動中的教學機智、以及活動後的反思,都顯示了她們紮實的教學基本功和較好地專業化水平。由此我體會,必須在每日活動中認真對學習材料深入分析、只有不斷實踐、不斷積累教學經驗的基礎上,才能靈活掌握教學機智與應答、以及活動後認真反思是促使自己專業化水平發展的有效途徑 。

  Ps:給我最深感受的就是施渫非老師的專題報告《幼兒園開展體育活動的目的》,當看到日本一所保育院裏面的孩子一日生活,給我很大的衝擊,原來日本是這樣教育孩子的,日本的小孩不是溫室的花朵,從小就鍛鍊他們的身體,磨鍊他們的毅力,他們害怕的不會讓他們退縮,讓他們勇往直前,同時也提高集體榮譽感,不因爲自身的“矮小”而放棄,勇於爭取勝利,即使最後輸了,還是贏得了過程,爲下一次能爭取更大的成功。

幼兒園觀摩學習總結 篇4

  爲期半天的幼兒園觀摩學習已經結束。藉此次活動另我的感觸很多,非常感謝老師給我們做家長的安排了這麼好的一次機會。

  進入幼兒園映入眼簾的是傳送的校園,操場上整齊擺放着孩子們戶外活動材料,讓我感受到孩子們戶外活動的樣子。

  大廳里布滿了充滿天真純潔孩子們的作品,多彩多樣。最惹人注目的是幾個大大的魚缸,裏面各種各樣的小魚游來游去,有如活潑的孩子們在玩耍。 走進小一班,看到孩子們正在教室裏整齊的站成一排。老師正在教孩子們知識。老師經驗非常豐富,所設計的問題很有開放性和啓發性,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的想象力,真正的能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學習結束,孩子們洗手、喝酸奶,然後繼續上思維課,孩子們自己動手,積極參與。思維課最大程度的激發了孩子們參與活動的興趣。

  接下來是戶外和做操,孩子們在不同音樂的伴隨下分階段有序的進行隊列和間操活動。老師和孩子們精神飽滿,動作到位,深深感染了我。

  此次觀摩活動,讓我能更清楚瞭解孩子們在幼兒園的學習生活,見識了各位老師的能力。感謝育新幼兒園組織的這次觀摩活動,看着孩子們在幼兒園健康快樂的成長,心裏很是高興,希望今後能有更多的機會讓老師、家長、孩子們一起參加這樣的活動。

幼兒園觀摩學習總結 篇5

  上星期五早上發現順順有點低燒,並且咳嗽了幾聲,於是沒有去幼兒園,在家休息了,星期二是幼兒園的觀摩課,請家長來觀摩小朋友的幼兒園活動。順順雖然沒有完全痊癒,但是我覺得觀摩課是很好地瞭解孩子在幼兒園情況的好機會,還是早上帶順順去幼兒園參加了。

  教室裏佈置了娃娃家、公共汽車、醫院、銀行、超市、糖果屋,給小朋友們進行職業體驗。不過由於我們來得很晚,沒有時間體驗很多。順順來到教室,首先把自己的照片插到公共汽車上,然後當司機開車子。一會,我提示順順可以去做醫生給娃娃看病。順順來到醫院,因爲裏面已經有三個孩子,比較擁擠,順順又去娃娃家玩了一會。

  戴老師要求小朋友們把玩具送回家,小朋友們圍坐成一圈,戴老師提問題,小朋友們,你們都做了什麼啊?孩子們舉手回答,一箇女孩子回答得很好,做了醫生,給娃娃看病。給開藥等等。兩三個小朋友答好後,開始戶外活動階段。

  首先是女孩子騎羊角球,運送小玩具,男孩子踢足球射門,玩了一陣後,男孩女孩交換玩具。然後是做操,小朋友們手拉手圍成一圈,配合音樂做操。

  這個過程中,順順還是比較願意參與,喜歡各種活動。在唱歌做操的過程中,還和旁邊的小朋友通過眼神和表情互動。但是我發現,順順的確有王老師跟我講過的問題,就是幹事情慢吞吞。老師讓小朋友們圍成一圈做好的時候,小朋友們都很快地坐下來,順順卻慢吞吞地,還東看看西看看,在一箇位子上沾了一下又起立,小朋友們都差不多坐好了,她纔算找到個空位子坐下。出去戶外活動的時候也是這樣,不知她是有意還是無意,排隊排在比較靠後,走出去後,小女孩們玩羊角球,等我出去看的時候,發現小朋友們都在玩球了,她還站在那裏,剩下的兩個球她嫌太小,

  可是別的球已經被小朋友拿光了。實在沒辦法,小球就小球了,按照遊戲規則,要騎着球運送小布偶到另一邊的大箱子裏,箱子裏的布偶有各種動物,順順在這邊又開始挑挑撿撿了,在我的督促下運送了一箇過去,回來又開始挑,還主動爲別的小朋友挑布偶,可是人家根本就不需要。哎,這孩子這性子也不知道是隨誰啊?

  其實也不能求全責備,全面地來說,順順還是有很多很好的品質的。比如說她做事很穩,一次在遊樂場玩滾小球的遊戲,小球是橢圓型的,必須要豎着滾,才能撞到洞洞裏獲得積分,我告訴順順玩法後,我嘗試地玩了兩個球,都失敗了,因爲我性子太急了,心一急手就不穩。而順順慢條斯里地,穩穩當當地,居然個個都撞到洞裏,最後還獲得了個小獎品。我不得不嘆我這當媽的還不如三歲半的女兒。

  還有一次是單位發票子組織小朋友去看皮影戲《火焰山》,小朋友們都獲得優待,坐在最前排,看戲的時候,多數孩子都在左顧右盼,前跑後跑的,而順順卻很坐得住,乖乖地坐在那裏前面看戲。不過我相信她一定是看不大懂,因爲我從來沒有給她講過西遊記的故事,我還是自己坐不住,主動跑過去陪着她給她講劇情。

  十全十美的孩子沒有,可能有些時候是優點,在有些時候,就成爲缺點。如何引導孩子,需要很高的智慧,如果僅僅爲了孩子能暫時地獲得競爭優勢,而指導她一意爭先的話,可能會抹殺孩子本來很好的性格,也不利於培養她好的性情。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