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報社實習報告總結(精選3篇)
7月報社實習報告總結 篇1
在20xx年x月至x月我來到了xx日報社開始我的畢業實習,決定考研的我選擇了分散實習。
一、真真切切的認識了黨報,實實在在的做了一回記者
《xx日報》是xx市的黨政機關報,在來到報社之前,我黨報的性質、辦報原則、黨報的編輯過程發行都的,月的實習,我深深的感覺到了它的強烈的黨性;也知道了這份報紙是不對外銷售的,它主要是發送至各個職能、各個黨政機關的報紙;更懂得了它的辦報原則和方針全心全意爲爲社會服務的。
《xx日報》體現着與時俱進的思想,時刻着爲黨爲服務的理念,這是我的感受。這份報紙是一份四開四版的,每天出版(星期天除外),而且對重大新聞的報道,有版面是轉載《日報》上的重大新聞,偶爾有兩個版面是轉載新聞。《xx日報》還有兩個特刊:《文化前沿》(星期一出版)和《財智時代》(星期三出版)。在實習期間,我還在《xx日報》上又是刊登的新聞會是這兩三天之內的新聞,而並非所有新聞當日的。陸定一先生“新聞是指新近的重大時事的報道”定義,發佈新聞合情。是我以前那種古板的想法不同,我着學習的好奇心。
在實習期間,我還對xx日報社攝影部些許的,進去實習後才知道,原來記者出去採訪是不需要拍攝新聞圖片的,要上報的主要圖片由攝影部派人去拍,而新聞記者只是記錄現場和撰寫新聞稿,圖片會由攝影部的記者直接發送到主編那裏,分工非常我的相機完全作用也使我發表新聞圖片,但拍攝了難得的新聞照片留着給做紀念了。
最後還有一點,關於記者採訪內容的感受,是黨報《xx日報》的記者們採訪的羣體上市委市,個職能分支,採訪的內容上關於工業、農業、經濟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等與政績政策的內容。很少有有趣的內容與晚報有着截然不同的風格,一眼便可以看。有些軟新聞都謀殺案、天文奇觀之類的事件。
這感受這份黨報的性質之後,我跟隨老師採訪了xx縣農村信用合作社、仙桃市考察團、市委常委考察園區經濟建設、市委常委會議等,對人物事情的採訪使我感受到了《xx日報》的性質了對黨報內容的和黨報新聞的採寫。
二、實習老師的專業水準和新聞敏感性
此次實習過程中給我留下最的印象我的老師彭老師新聞的敏感性他報紙的熱愛,記者這份職業的喜愛。老師的專業水準和新聞素養給我留下印象,這也我在實習期間前進努力的動力。
老師是90年代初文學專業的學生,在新聞媒體工作已近15年,在報社也可以說是主筆記者了。他主要每個星期《財智時代》的撰寫和編輯工作,是這份特刊的主編。這份特刊主要是報道經濟的新聞,主要採訪的各大銀行、信用社、稅收經濟報告會。與和打交道需要對經濟政策非常,還要各大銀行的辦行原則的借貸款方針政策,更主要的是我對經濟發展的支持和。大四的新聞專業的學生來說,這真是個難題,這裏面關於經濟專業的知識非常多。
天去報社,聽完老師的介紹我整個人都矇住了,這是以前完全沒注過的,並且我對經濟這塊非常的不敏感,雖說對重大的經濟政策會,真正要運用到生活,腦海中一片空白。老師說給我星期的去關注經濟、經濟並且學會看經濟新聞,經濟新聞,培養對經濟的敏感。要求我每天向他彙報關注過的新聞。老師的和教育,我開始去琢磨去經濟領域,慢慢的我對經濟新聞越來越敏感。
實習的很短,我可以想象初彭老師當初剛進軍經濟領域時的樣子,他肯定付出了,做了我不知道也不懂得的努力,他肯定讀了關於經濟的書籍,看了許多經濟報紙,瀏覽了無數的財經網頁。他有深厚的功底纔可以教育麼段的內對經濟領域有全新的和認識。與此,他似乎時刻着新聞的敏感性,時刻關注重大事件的。這是我在他身上學到的知識,這將對我以後工作或者學習才產生重大作用。
這是以前完全沒注過的,並且我對經濟這塊非常的不敏感,雖說對重大的經濟政策會,真正要運用到生活,腦海中一片空白。老師說給我星期的去關注經濟、經濟並且學會看經濟新聞,經濟新聞,培養對經濟的敏感的熱情,全身心的投入新聞事業
實習回來後,聽到同學說實習對新聞行業都完全失去了興趣,甚至還有同學說以後絕不從事新聞工作。聽到的說法,心裏怪怪的。從整個多月的實習來看,我不併覺得新聞媒體如此不堪,也同學們那麼強烈的想法。
還記得當初選擇專業的時候,完全是喜歡行業,這份工作,直到現在我依然喜歡。即使聽到過關於行業不好的傳言,但我仍然深深的愛着領域。我喜歡去實習,我可以看見更多社會上的美好與不堪、到更多的有用的沒用的信息、更多的人際交往和生活的方法。都使我增長了見識,了認識事物的能力,學會了全方位的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即將走入社會的我而言,經歷和經驗是多麼的寶貴,也許它可以爲我掃掃成長道路上的絆腳石。辦公室裏,所有記者的笑臉和工作的神情鼓勵着我,着對這份工作的熱愛,不畏艱難,不怕累,盯着烈日冒着大雨的出去採訪,的職業素質值得我學習。短短的裏,我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新聞採訪與寫作之中,才的感受新聞媒體的魅力,纔會對新聞記者職業產生敬意。暑假下來黑了好多好多,這是值得的。
收穫當然也會欠缺的地方,這次實習,我認識到了在專業素養的與不成熟。自主挖掘新聞線索的能力不強。老師是特刊,每個星期纔出一次,忙完老師分配的任務後還有空閒的,段空閒內,去挖掘新聞線索而是坐在辦公室看報紙、瀏覽網頁或者跟着記者出去跑跑,的主觀能動性。動手能力及寫作有待。平時在學校寫的新聞很少,加之鍛鍊的機會少,並且要撰寫很的領域的新聞是有難度的,但平時的不積累、不鍛鍊纔會此種在實習期間。體會給我上了的一課,將理論與實踐相的學習將會是我以後人生路上的的課程。
7月報社實習報告總結 篇2
轉眼一箇星期就過去了,我的實習生活已經過了有半個月時間了。
我的記者線上還是沒有多少新聞,我只能自己想辦法。在經濟部不像在熱線部,新聞不多,而且關鍵的是我沒有新聞線索。正在尋找、整理自己要做的題目,確定題目以後可以自己有針對性地去外面跑,自己寫了,算是自己策劃、實施了。
星期四時我聽到朱總和省會新聞部的王海科記者說去採訪,要帶一箇實習生,我馬上就給王記者說那帶我過去吧。後來我就和他去黃河飯店在鄭州市咪表聽證會場了。當天去會場的中央和地方的媒體有好多家,央視、中青報、河南電視臺、大河報、河南商報等都去了,因爲咪表聽證案在全國來說應該是第一次,所以受到了比較大的關注。由於裝備比較簡陋,還好王記者拿了一箇mp3可以錄音,我就帶了一箇筆記本。回來後就以自己做的記錄寫了段稿子,給王記者通過qq傳過去了。感覺自己寫的稿子還是很差勁,因爲自己對這個案子本身不是很瞭解,關注的也不夠,所以有些基本的內容都會出現差錯。寫的稿子基本的事實是比較清楚,但是不像新聞,那種導語與串詞不熟悉,不是那種流暢的新聞報導。
星期五帶我的記者說有一箇會議要去,是“創新河南產業河南”高峯論壇,主要是圍繞《河南mba經典案例集》的編撰出版的,由大河報高級編輯王熙珩女士任總策劃人的,由河南日報報業集團主辦,河南各行業企業老總參加的會議。我和施彩英記者、經濟編輯部主任陳素紅、攝影記者閻義文去的。我的工作主要是負責記錄,施記者他們出去採訪在會議上發言的比較的人物。中午在樓下茶座還對河南塞思口腔醫院的何寶潔先生(塞思入編案例集)。回來後就以自己的記錄寫稿子,因爲這次我吸取上次的教訓,記錄的比較詳細,自己又拿了錄音筆,加上有一些相關的資料,稿子寫的還算比較順利。不過還是存在導語、新聞事件串詞的問題。
我認爲在實習時還是多比較自己寫稿和老師的差距、注意看一些新聞觀念比較新穎的報道(新京報、楚天都市報、中青報冰點週刊等)、見識記者真正的生活狀態等是很重要的。我現在離畢業還有2年時間,在這兩年裏我認爲只要找到自己和一箇合格的記者的差距而努力,等我以後走上記者這個崗位會能更快的進入狀態。
剛來,報社企劃部的夏老師接待了我們,後來經過較慢長的等待(部門之間協調加上記者也比較忙)我們幾個人被分到了新聞採訪部。我是跟着經濟新聞部的施彩英老師跑新聞,施老師因爲培訓加上也沒有她那條線上的新聞,所以我就在報社看看報紙、打掃衛生、上網看看新聞和評論等。我現在爲止發的一篇稿子是馬紀朝老師讓我寫的關於用手機給小靈通發短信有望不加106的新聞,我寫好後馬老師加了一些內容也修改了一些說法,到發表時弄得像一篇可以的新聞了。
沒有來實習之前就聽說實習的時候可以學到好多東西,現在實習的時間雖然不長,但是自己還是感覺自己學到了一些東西或者說注意到了一些平時自己沒有注意的細節。自己以前在學校的《學生工作》編輯部做過學生記者,平時對新聞還算比較關注,但都是一般性的關注新聞事件。現在自己也算一箇將要入行的準記者了,
只關注關注新聞事件是不夠的。我注意到馬老師每天來了之後就是在網上找新聞線索,我寫的那篇就是他發現的覺得有價值的新聞線索之後讓我寫的。
來報社後自己看新聞也比以前有心了,會想一些和新聞背後記者的工作情況,從發現新聞線索到採訪、新聞見報之間的一些細節問題。
我覺得現在作爲都市類報紙就是給市民的生活提供方便,服務讀者。像商報這樣只在省會鄭州發行的報紙就應該抓住服務讀者的功能。就像我寫得那篇稿子,那是國家信-息-產-業-部7月10日發的一箇公告,一般的市民可能不會看到,而且公告寫得比較專業,不容易理解。經過我們記者對河南本地的情況(這是市民最關心的)覈實與瞭解,把具體的情況告知給讀者,就是爲讀者服務。熱線部記者的工作就不用說了,報紙爲讀者着想了,纔會讓讀者感到溫暖,這樣報紙讀者的忠實度纔會提高,報社有發展。
做新聞要真實
做新聞我認爲最重要的就是要真實,這一週我遇到了好幾件新聞不真實的事件。
週三馬紀朝記者讓我去聽一箇因爲大河報女記者寫的一篇買鋼琴的黑幕引起商家不滿、對內容真實性懷疑舉行的一箇媒體與商家的座談會。記者可能是因爲對鋼琴行業沒有深入瞭解弄出一些錯誤,給商家帶來了一些麻煩。有些記者會爲了寫稿製造一些虛無的新聞要素,我認爲不管什麼樣的新聞要素自己沒有采寫到就不能想當然的。
採訪要抓足新聞要素
去現場採訪時記者應該有足夠的新聞敏感性,要是記者本身沒有足夠的經驗,在現場就要盡力採訪相關人員,記錄現場的新聞事件、人物等,以備後期新聞寫作時查用。而且有詳細的現場記錄還可以防止出現新聞細節的虛假。
現場採訪結束之後,針對不清楚的問題還可以打電話諮詢專業人士、新聞事件的負責人,把自己不清楚的地方告訴他們,從他們那裏獲得一些在新聞現場找不到的東西,如領導講話、背景資料、相關部門反映等。記者應該爲自己寫的新聞負責,因爲失實新聞對當事人的影響是不能預見的。
記者的生活是很累的,可是新聞媒體發出的聲音必須保證採寫是真實的,萬一失實要保證問題不是出在自己這一個環節上。
這次實習結束了,不過我對這次實習的思考還沒有結束,我感覺實習真的是需要很多的素材的,寫文章也不是那樣的簡單的,光有好文筆是不行的,還要學會怎麼去寫才能讓大家接受,這是最重要的,我相信只要通過不斷地鍛鍊,我的寫作能力還是會得到巨大的進步的,這就是時間的問題了。
7月報社實習報告總結 篇3
從7月13日開始,截至8月30日,我在南方日報東莞站實習了45天。我的專業是小學英語教育,但來到報社實習做文字記者,我並不覺得矛盾,反而發現兩者有許多共性。比如,教育是一種傳播,新聞也是一種傳播。搞教育要因材施教,考慮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特點;做新聞也要“因材施教”,搞黨報的時刻記着自己在對黨和領導說話,辦都市報的總想着老百姓關注什麼。
45天,洗去了我的書生意氣。新聞對我而言已不再是純粹的文字功夫,而是對社會現實的記錄和反映。新聞有地域之分;新聞人有國界之分;新聞機構不可能不考慮公共利益、民族利益和社會影響。從新聞線索的獲取,到根據報紙的定位和風格判斷新聞價值,再到.寫編評,每個環節都要考慮周全。
但是,作爲一名實習記者,我考慮更多的是如何寫好新聞。令我感受更深的是,如果沒有博爾特般的行動速度,就趕不上日報的出版進度;如果新聞敏感性不強,就會因錯失新聞而捶胸頓足;如果沒有駕輕就熟的.訪技巧,就算找到了知情人,也可能無功而返;如果社會經驗和閱讀經驗不足,就會影響記者的創造力。
截至8月24日,我發表了28篇文章,近4萬字,涉獵了許多題材,如現象、會議、報料等。會議現場我跑了許多次,如東莞擬增加出租車聽證會、特約研究員會議等,慢慢跳出了對會議的膚淺認識,即某某單位召.某某人在某某地就某某事開某某會,然後打個腹稿,在會議消息主體部分寫上某某領導說,或某某與會人說。
工作後跟會,我會先把工具箱備好——若干支不同顏色的筆、筆記本、錄音筆、名片、筆記本電腦等——然後思考爲什麼突然召開這次會議,發生什麼事情了,會議中有哪些新聞,新聞背後有沒有新聞。一方面,我會盡量..全面的`新聞材料,另一方面,寫作時根據事實本身,.用最優處理方法。這種工作模式或許有些.想化和完美主義,但是記者的大腦每天都在激盪,不就是爲了做好新聞嗎?
除了會議新聞,這些日子還接觸了現象報道,如《公路綠化樹過高竟引來車禍?》、《買本雜誌真的好難》、《暑期學生打工頻遇陷阱》等。
現象報道曾一度令我倍感頭疼,因爲我不單無法像報道會議一樣輕易獲知何時何地何人做了何事,還時常懷疑它的真實性。如在.寫《酒店影樓不搶“七夕”蛋糕》一文時,我撥打了幾個酒店和影樓的電話瞭解“七夕”和“九九”婚宴和婚紗攝影預訂的情況的。最後發現,這些酒店影樓並不重視這兩個傳統節日。當段老師打上“酒店影樓不搶‘七夕’蛋糕”的標題時,我立馬困惑了。因爲我覺得它的真實性是模糊而不嚴謹的。東莞可能有上百家酒店影樓,而我只.訪了不到十家,這可能只是局部事實,而非.體事實。沒有任何一箇權威的調查告訴我,酒店影樓真不搶。隨後,在與段老師的交談中,我第一次認識了微觀真實和宏觀真實,也更堅信新聞真實性是做一切新聞的出發點。
當然,在實習中,我發現自己讀的書太少了,社會經驗太淺了,.寫編過程留下了一些遺憾。比如,
跑報料新聞時,一次遇到珠寶店盜竊事件,我像一艘航行的船迷失在茫茫的霧海中,四周圍找知情人,最後得到的是殘缺的事實。
這次實習讓我增長了業務知識,體會到了新聞.編的艱辛,自己的新聞敏感性和社會責任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我真心的感謝報社的每一位前輩,尤其是帶我的郭老師,曾指導和幫助過我的馬老師、譚老師、歐老師、段老師、劉老師等。這段難得的經歷,讓我看到了今後的奮鬥目標,必將充實我今後的人生。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