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師培訓總結(精選3篇)

德育教師培訓總結 篇1

  伴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20xx第一學期的德育工作,在“__大”精神鼓舞下,在市教育局、市團委和德育教研部門的正確領導和親切關懷下,加之全鄉師生的共同努力,圓滿地完成了本學期的各項工作。爲發揚成績,克服不足,以利於今後的工作,把本學期的德育工作總結如下:

  一、基本情況

  繼續發揚我鄉德育工作優勢,加大對德育工作的領導,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爲目標,以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爲基礎,以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爲重點,以中小學德育課堂爲載體,以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爲途徑,以家庭、學校、社會三爲一體的教育網絡爲保證,積極構築我鄉德育工作發展的新格局。

  二、主要做法和成績

  1、加強管理、開展養成教育。

  我們要求各校利用主題班會,組織學生學習《中小學生守則》、《中小學生日常行爲規範》。小學從養成教育入手,強化日常生活中良好行爲習慣的訓練,初中加強了國情教育,法制教育和紀律教育,進行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教育,同時對中小學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2、本學期我們組織學生觀看百部愛國影片活動,通過座談寫觀後感爲載體,活化教育內容,深化教育主題。使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寓以其中。

  3、通過多種形式載體,進一步貫徹落實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要求學生嚴格恪守“愛國守法、明理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無私奉獻”的基本道德規範。爲了使這一教育得到深入發展,本學期我們開展了公德杯主題班會活動,在9節參賽課中,有1節獲市級獎,有3節獲鄉級獎,有7篇課案設計被評爲市級優秀教案。

  4、加強以班主任爲主體的德育隊伍建設,要求各校每月開展一次有質量的豐富多彩的主題班隊會。同時要樹立“轉化一箇後進生比發展一箇優生更重要”的教育思想。通過學初、期中、期末三次檢查,樂民賈玉萃、富志韓建麗等教師的教案,無論從組織教學內容,還是版畫的設計都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使學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各方面的素質都得到提高。

  5、抓好各校的班、團、隊活動,充分發揮團隊組織作用,結合國家的重大節日,紀念日,開展好各種活動。九月份全鄉開展了以《我親愛的老師》爲主題的演講會。十月份開展了《我愛中華》的演唱會,全鄉師生共同登臺演出,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所取得的偉大成就。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陶冶了學生的情操,更增強了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使師生的關係更近了,學生更加熱愛學習了。

  6、本學期重點抓好校園文化建設,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是學校教育工作重要組成部分。在推進“花園式”學校建設中,繼續要以美化、香化後期管理爲重點,教育學生愛護花草樹木,爲師生營造溫馨愉快的工作、學習環境。

  7、在課堂教學中樹立面向全體的素質教育。教育辦要求全鄉教師共同參與“新世紀我能行”的活動。加強基本功訓練,提高自身素質,樹立“只有教師先行,學生才能行的意識”在體驗教育中做好“小主人”的指導者,並結合在各項教學中,同學們從實踐體驗中明白了平日厭煩了的說教的道理,從被動接受知識到主動參與體驗學習,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今後設想

  (1)統一認識。師對德育工作重要行的認識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基礎。每一位教師必須先教學生做人,爲學生做出榜樣,才能培養出健全人格的“複合型”人才。

  (2)強化實踐。德育工作只有通過師生主動參與,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德育教師培訓總結 篇2

  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堅持育人爲本,德育爲先,把立德樹人作爲教育的根本任務,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不言而喻,學校德育面對的是沉甸甸的生命和靈魂,理應成爲學生生命發展、生活質量和精神心靈成長的有效途徑,讓學生在獲取知識和智慧的同時,愉悅地體驗“內心的旅行。

  一、學校德育缺乏生命力成因探源

  現代學校德育應該關注學生生命發展價值,激發學生生命力的湧動,促進學生有靈性、有人性、有個性地發展。然而,當我們靜下來冷靜審視學校德育的現狀,卻發現當前學校德育陷入尷尬的境地,探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幾種。

  1、主體異化——教師越位包辦

  德育的真正主體是學生。但是現實德育中,學生往往被視爲受動體,而非生命體和道德的構建主體,教師有意或無意的“越俎代包”,使自己異化爲德育的主體。如德育工作目標由教師一廂情願制定,蛻變成完人式標準要求;德育活動的形式、過程是教師事先演練多次的“現場”表演,德育成了過場作秀,難以收到理想效果,於是,學生由德育主人邊緣化爲局外人,德育由生命成長的必需演變爲令人生厭的強加要求。

  2、內容異化——教學脫離實際

  德育的目的原本是爲了學生的終身發展,而生活又是學生終身發展的現實基礎。因此,德育與生活結合的緊密程度就決定了學生髮展的結果。但是,以往的德育存在脫離人的發展、脫離現實生活等弊端,向人宣講的只是抽象概念、空洞道理,要人做到的往往是不可企及的高要求,規定人去遵守的也是一大堆有悖身心發展的規訓,以致德育內容孤立封閉,脫離學生社會生活和學習生活,無法達成預定目標。

  3、過程異化——說教代替體驗

  常常聽教師這樣抱怨:“我苦口婆心地講了,你怎麼就不聽進去?”做教師的委屈溢於言表。殊不知,完整德育過程本該是受教育者認知活動、體驗活動與踐行活動的有機結合,只是在實際操作中,學校德育重說教,請體驗;重灌輸,輕交流;重認知,輕實踐,才使得德育不能有效地內化爲學生的自身修養和道德素質,缺少應有的活力和效果。工具理性主義使德育成了一壺燒不開的“溫水”,始終徘徊在效益的低谷,尋找如何創造性破解這一難題的“良藥妙方”成了德育研究的新課題。

  二、以教育生態理念引領學校德育創新

  教育的宗旨是促進人的發展,而人的發展離不開信唸的支撐。因此,以新理念爲引領,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及其生命發展需要出發,創新德育的理念,創新德育內容,創新德育載體,創新德育評價機制,激發學生的內在驅動力,使其主動構建自己的德育大廈,讓道德生活充滿活力,應該成爲德育創新的突破口之一。

  1、理念創新——建構基於教育生態理唸的學校德育觀

  道德教育的目的不在於單純是對德育規範的記憶和德育知識的獲得。引導人們去選擇和建構有道德、有意義的生活和生活方式,提升人生的信念和生命的境界,是更高價值德育追求。生態德育,作爲一種新的德育理念,就是要通過營造和諧溝通、寬容理解、積極向上、其樂融融的’學習生活氛圍和環境,使師生獲得富足精神生活和厚重的文化底蘊。從生態視角審視學校德育,就會發現學校德育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在於提升人的生命質量,關注學生的生命成長,德育的終極目標是爲學生終身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幸福,使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更加美好,更有意義,更有價值,更加幸福。基於上述認知,形成新型的生態學校德育觀,有益於德育思想的深刻變革。

  2、內容創新——與時俱進,豐富德育內涵

  德育內容是德育的核心,應與時俱進,不斷充實。學校德育只有符合時代要求,針對學生需要,不斷拓展學校德育內容,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收到良好的實際效果。爲從“體現時代精神、貼近學生實際、符合學生需要”的基本要求出發,努力構建科學的德育內容體系,使德育內容既具有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又體現時代特色,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

  3、載體創新——讓德育微笑浸潤人心

  爲了更好地塑造學生的美好心靈,德育形式需要不斷創新。我們只有創新豐富多彩、內涵深刻的德育活動載體,讓學生在主動參與、真切體驗、實踐磨練中,感悟德育的要求,接受思想的啓迪,最終將外在的德育要求內化爲健康的情感品質,轉化爲良好的行爲習慣,從而實現德育對學生的人生成長與發展的巨大引導和提升作用。

  4、評價創新——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

  德育評價是德育的一箇重要環節,也是檢查、督導、評估德育質量的重要機制。斯塔弗爾比姆說過,評價最重要的意圖不是爲了證明,而是爲了改進。因此,我們要有效地改革創新學校的德育評價體系,建立與素質教育相適應的德育評價制度,以發揮評價的教育、導向功能,有利於學生主體的終身發展,具體要做以下幾項工作。

  (1)是評價要強調過程化和多元化。在素質教育的評價體系中,學生的考試成績不再是優秀與否的唯一依據,更應注重學生成長中的收穫、綜合素質的提高及發展潛力,把學生綜合素質中的品質與素養、實踐與探究、科技與創新、審美與表現、運動與健康等五方面要求結合起來,對學生做出貼切的綜合評價。比如,在我們實施的“學生成長檔案”舉措中,“成長足跡”欄幫助學生明確學期目標、學年目標、學段目標,並記錄各階段目標的達成情況;而“收穫園”欄則記錄下學生每一箇階段的進步,除了獲獎證書,更多地是反映了學生成長的作品樣本。

  (2)是評價主體要多元化。構築包括學生自己、家長、教師、同伴(同學)在內的多元、互動評價結構,使評價更能發揮激勵、促進的作用。如開展“我眼中的自己”評價活動,讓學生分析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得出自我的總體評價,能體現學生對自己的德育行爲擁有的自主發言權;而“心靈留聲”活動則由“老師眼中的我”“父母眼中的我”“同伴眼中的我”三部分構成,由教師、家長、同伴分別做出評價。通過多角度的綜合評價,能使每個學生更客觀、全面地認識自己。

  總之,德育是一項博大精深而富有藝術的陽光工程,需要我們每一箇教育工作者用心和智慧去經營,以新理念引領學校德育創新,凸顯學生在學校德育中的主人翁地位,從而使學生更好地體悟人生的真正意義,張揚生命之力,煥發生命之美,快樂地生活、學習,享受成長的喜悅。

德育教師培訓總結 篇3

  這一次學校組織我們對防溺水安全知識的學習,使我認識到在炎炎夏日去游泳雖然可以消暑解乏、鍛鍊身體,但是同時也需要做好安全方面的防備,要在家長的帶領下,才能夠安全、舒適的游泳,防止溺水事故的發生。通過老師對防溺水安全知識的講解,想起自己前幾年在家長帶領下去游泳的切身體會,我認爲安全舒適的游泳、防止溺水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按照學生的身體素質要求,加強鍛鍊,努力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和游泳水平。

  當今世界,經濟發展迅速,現代科技突飛猛進,對我們的生產、生活方式,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我們作爲學生,要按照學校的要求,既要學好文化知識,同時也要加強身體的鍛鍊,使自己的。文化知識和身體素質同步提高,使我們的德、智、體能夠全面發展。尤其是我們地處長江和洞庭湖水域,學會游泳,學會正確的游泳是對我們的一項最基本的`技能要求。

  第二,夏天去游泳要有目標、有準備、有計劃。

  要在家長的帶領下去游泳池游泳,不能幾個朋友一邀就私自去,尤其是不能去澧水河裏或者是其它的水塘裏去游泳。我記得前年的秋天,在我住的社區裏有兩個初中的男孩子私自去鄉下的池塘裏游泳,結果其中的一箇就溺水了,另外的一箇沒有準備,等到他回家找到家長來救人時,已經晚了,逝去的生命再也無法挽回。所以,我認爲,作爲學生,我們還未成年,還不能夠有獨立的生活和應急的能力,學校要求我們去游泳必需要家長陪同是正確的,也是爲了保護我們,讓我們安全、舒適的享受游泳的快樂。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