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數學教學總結範文(精選3篇)

幼兒園數學教學總結範文 篇1

  一、教師必須要更新教學觀念

  二十一世紀,將是一箇高科技迅猛發展的時代,教師只有不斷的在教學中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才能適應新行式的發展和變化。

  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是無止靜的,只有活到老、學到老,才能不被時代所淘汰;只有不斷創新和不斷進取,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只有從傳統的“以知識的傳授爲中心,過分強調了老師的作用”的教育圈子中跳出來,才能體現新的“以幼兒爲主體,充分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的教育觀,使幼兒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實現問題的實踐活動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發展數學,進而喜歡數學。

  如:多翻閱報刊雜誌、多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多到兄弟園參觀學習、多利用網絡信息和外地相互交流科研成果等等……

  二、教師必須要改進教學方法

  1、傳統的教育方法顯然不能培養幼兒的創新思維和能力,只有通過發現式、啓發式、討論式等先進的教學方法,才能調動幼兒的主動性、自覺性。

  2、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思維力,多采用啓發、引導、積極參與等方法,指導幼兒勇敢大膽地探究問題。

  3、培養幼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勇氣和能力,應從幼兒園實際出發,根據數學教學中的不同內容、不同教學目標、幼兒的個性差異,選擇一種或幾種最優的教學方法,綜合加以運用,靈活多變。

  如:教幼兒學習三者以上的測量或比較時,用筆測量瓶子和杯子的高度,從杯子比筆矮,瓶子比筆高,就能知道瓶子比杯子高等等。

  三、教師應爲幼兒安排、佈置適宜的學習環境

  提供一箇愉快、和諧、自由、寬鬆的學習環境,讓幼兒通過實際的操作與體驗來學習。

  如:教“果汁吧”活動中,課前在數學角里佈置一箇果汁店的情景,店裏擺滿了空果汁瓶數箇、白開水和蜂蜜或橙汁、同樣大小的紙杯10個、彩色筆等等。老師當果汁店的老闆。

  選教室的另一角安排果汁吧,讓幼兒輪流當老闆和客人。這樣使幼兒在愉快、寬鬆的環境中學會了瓶子和杯子之間的容量關係,從而又使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和大家分享了開果汁吧的樂趣,使數學知識原本比較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數學教學應以幼兒園各科教學相互整合

  《新綱要》指出:幼兒園各科教學應相互融入一體,以幼兒爲主體,教師既是活動的引導者,又是活動的合作者,教師要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激發幼兒學習的情趣。

  因此,老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不能閉門造車,把數學教學滲透到幼兒園各科教學中去,使幼兒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既發展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又培養了幼兒的藝術興趣,也陶冶了幼兒的情操。

  如:在“神奇的10元”教學中,老師首先和幼兒一起在美工區製作各式糖果,並標上價錢,然後,在教室的另一角佈置成糖果店,最後,展示1、5、10元硬幣,讓幼兒分辨他們的不同並介紹之間的關係。給每個幼兒10元,活動結束時,請幼兒說說買了什麼糖果?花了多少錢?剩下多少錢?幫幼兒把買糖果的貨幣組合記錄在白板上。

幼兒園數學教學總結範文 篇2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就明確指出,數學教育的目標是“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數學教育的內容是“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間、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學概念,並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依據《綱要》的精神,本學期我們對幼兒數學教學的生活化進行了初步的研究。

  首先,我們將將數學滲透在幼兒在園的各個生活環節中。

  充分挖掘幼兒在園每一箇生活環節中的數學教學資源,是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重要途徑。比如,喫點心、水果時,將分配的主動權交給幼兒,可以幫助他們主動地獲得計數、等分等數學經驗;午餐時讓幼兒比較碗、勺的數量,或者讓他們來分發碗、勺、筷等餐具,能幫助他們理解和領會物與物以及數與物之間的一一對應關係;上下樓梯時,引導幼兒邊走邊計數樓梯的級數,可以讓他們練習順數或倒數。

  第二,讓數學從幼兒生活的周圍環境中展開。

  幼兒園裏的花草樹木、商店裏琳琅滿目的物品、馬路上鱗次櫛比的建築物……這些幼兒熟悉的生活環境都是幼兒學習數學的好教材。我們平時有意識地指導幼兒觀察各種物體所處的位置、距離遠近、房屋的造型,等等。諸如此類利用幼兒周圍環境中的事物對幼兒進行分類、排序、認識形體和空間測量等數學知識的感知,不僅可以幫助幼兒從中吸取數學的經驗,同時還可以運用已獲得的相關知識解釋未知的世界。

  第三、創設生活化的數學教育室內環境。

  在數學角里,我們和幼兒一起共同收集了各種材料,如小棒、鈕釦、小磁鐵、玻璃球、牙籤、豆子、樹葉……幼兒可以隨意地對各種數學材料進行數數、加減運算、進行圖形的比較、分類、拼搭,或者自制各種數學學具。在娃娃超市裏,我們引導幼兒將帶來的一些形狀、顏色不一樣的廢舊飲料罐頭、瓶子或各種食品、藥品盒之類的東西,根據形狀、顏色、大小、品種、用途的不同分類、排列。自然角里,當孩子們發現不同植物相繼發芽時,爲了瞭解小苗的生長速度,他們學會了用不同工具進行實物測量,並把每次測量的數據用各種統計的方式記錄下來。

  實踐證明,充分挖掘生活中的幼兒數學教學資源,實現數學教學向生活的迴歸,不僅有助於解決數學教育內容的抽象性與幼兒思維水平的具體形象性之間的矛盾,更利於從小培養他們的探究興趣和問題意識,從中更好地積累和發展數學經驗。

  本學期,我們通過業務學習和討論,確定由宋燕茜老師進行公開教學活動。經過宋老師的精心選擇,我們小組最後確定了中班數學活動《認識5以內的序數》。

  活動目標是:

  1、學習5以內的序數,理解序數的方向性,會從不同的方向識別物體的排列次序。

  2、正確使用序詞表達物體的排列次序,激發對序數的興趣。通過三次不同層次的觀摩和研討,讓這節數學活動更加貼近幼兒,效果更佳。

  感謝各位數學領域組老師的積極配合。希望幼兒在數學活動中,思維能更加靈活、敏捷,更富有創造性。

幼兒園數學教學總結範文 篇3

  中學數學學科組教學方法

  一、自學輔導教學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參考書以獲取知識或鞏固知識的方法。學生掌握書本知識,固然有賴於教師的講授,但還必須靠他們自己去閱讀、領會,才能消化、鞏固和擴大知識。特別是只有通過學生獨立閱讀才能掌握讀書方法,提高自學能力,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二、讀讀、議議、講講、練練教學法

  又稱八字教學法。是上海育才中學在總結多年教學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八字教學法的基本精神是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變接受式學習爲接受與探究相結合的學習。讀、議、講、練的相互關係是:讀是基礎,議是關鍵,講是貫穿教學始終的主線,練是知識的應用。

  八字教學法的教學過程是:

  1、提出閱讀目的和要求,學生在課堂上自己看書、思考,逐步瞭解教材的基本內容;

  2、教師畫龍點睛地講解、答疑,有意識引導學生理解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3、課堂上師生間互相磋商、討論,主動探索問題;

  4、課堂上做練習,基本做到當堂理解、消化和鞏固。

  八字教學法的基本特點是:教學形式靈活,學生手、腦、口並用,體現了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作用;較好地處理了教與學的關係,體現了指導學習與獨立探索相結合的學習方式;改變了?一言堂?的局面,從單純的接受學習轉變爲主動、積極地學習。

  三、六課型單元教學法

  又稱最優化教學方式。是湖北大學黎世潔教授倡導的。該教學法是根據學生的學情,把全章教材按知識的系統結構,分成若干個單元,把8個系統的學習環節改爲與之相應的6種課型的教學方式。

  8個系統的學習環節是:制訂計劃,課前自學,專心上課,及時複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小結,課外學習。

  四、有序啓動式教學法

  有序啓動式教學法是齊齊哈爾師範學院辛培之教授倡導和實施的教改實驗,在我國一些省、市、地區實驗,比較有影響。該教學法的精髓在於?有序?和?啓動?。所謂有序,指教與學構成的系統是開放系統,與外界有信息交換,是有序的。教學過程的有序體現在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低級到高級,教學內容的有序體現在縱橫的知識網絡有明確的邏輯關係;學生學習的.有序體現在符合學生的學習心理和認知結構,以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和知識結構。所謂啓動,包括?啓?和?動?兩方面,?啓?是指啓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動?是指以教學動態觀點調動學生動眼觀察、閱讀,動手實驗、操作,動腦思考,動口議論、表述,動筆練習、記述。

  數學教學方法有哪些

  談論法亦叫問答法。它是教師按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並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知識的方法。談論法特別有助於激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和語言表述的能力。初中,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常用談論法。

  談論法可分複習談話和啓發談話兩種。複習談話是根據學生已學教材向學生提出一系列問題,通過師生問答形式以幫助學生複習、深化、系統化已學的知識。啓發談話則是通過向學生提出來思考過的問題,一步一步引導他們去深入思考和探取新知識。

  談話法又稱問答法。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維,通過師生對話,獲取新知識、鞏固舊知識或檢查知識掌握程度的一種教學方法。

  談話法的基本特點是:教師提出問題,用啓發性對話逐步引向結論,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積極思維、獨立思考,在回答問題中獲取新知識,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談話的方式有:引入課題的談話,叫引入性談話;傳授新知識的談活,叫傳授性談活;啓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回答問題的談話,叫啓發性談話;鞏固知識或檢查知識的談話,叫鞏固性談話;還有指導性談話和總結性談話等。

  談話法應力求做到:

  1、談話要圍繞教材內容和教學重點來進行;

  2、提出的每個問題,必須題意清楚、具體,表述準確,要求適度,能引起學生思維,問題的難易程度要因人而異;

  3、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提出問題,要因勢利導,引導全體學生思考,讓個別學生回答,要允許學生互相補充或向教師提出質疑;

  4、談話結束時,教師要歸納總結,得出正確結論,對學生反映出的錯誤認識,要明確糾正,使學生獲得系統、科學、準確的認識。

  常見的數學教學方法

  課堂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針對教材中的基礎理論或主要疑難問題,在學生獨立思考之後,共同進行討論、辯論的教學組織形式及教學方法,可以全班進行,也可分大組進行。

  討論法是圍繞教學的重點、難點、疑點或帶有規律性的知識,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以達到提高認識、弄清問題而獲取新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討論法的基本特點是:能充分發揮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議論、爭辯,互相啓發、開闊思路、集思廣益,以達到學習新知識、鞏固舊知識、培養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討論的形式可以是全班性的,也可以分組在師生間和學生之間進行。

  討論法的程序是:

  1、學生自學;

  2、師生提出問題;

  3、討論和答辯;

  4、教師總結。

  討論法應力求做到:

  1、討論題要有啓發性,能引起學生深入鑽研的興趣,有討論價值;

  2、討論時要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問題的本質和爭論的焦點上,逐漸向縱橫發展,使學生獲得系統、清晰的認識;

  3、創造條件,充分利用教材和資料,防止討論脫離主題、流於形式;

  4、做好討論小結,對討論的問題要作出明確的結論,糾正錯誤和片面模糊的認識。討論法適用於學生接受起來不是最困難的問題,但在理解、應用上常常容易出現錯誤的內容。討論題的範圍應是:新知識中含有培養能力的因素,易錯易混的問題以及具有方法的多樣性、知識的規律性、實驗的關鍵性等問題。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