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管理經驗交流會總結(精選3篇)

班級管理經驗交流會總結 篇1

  常說一箇班集體就是一箇大家庭,確實如此,一箇班,關起來就是一箇溫馨的大家庭,每個孩子就是這個家庭裏的“家庭成員”,而班主任就是這個大家庭的“當家人”。

  都說班主任工作繁雜、瑣碎,要抓千頭理萬緒,特別是面對年幼的孩子,保育、教育、常規,每一項都得抓,都得管,但是事實並不是你抓了多少,管得多全面,整體效果就有多好。讓我們覺得頭痛的事情還是會發生,搗亂調皮的還是那幾個老面孔,這些高矮不一的孩子本身就是具有鮮明特徵的個體,他們如同一塊塊長短不齊的木板組合成我們這個集體大木桶,決定這個木桶容量的,必然是木桶上那塊最短的木板,由此可見,班級管理中也應抓住其中最薄弱的部分與環節,才能獲得整體性的全面發展。

  我們班的孩子活潑、好動,特別是那些男子漢,他們思維敏捷、精力旺盛,總能想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點子,稍不留意,他們就會給你小題大做,甚至在整個班級裏掀起風波。因此,學期初我就在思索一條切實可行且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由點——成線,由線——成面地開展班級常規管理工作:

  一、抓住點:

  5、6歲的幼兒大多活潑好動,且自控能力較差。在一箇集體中,如果這樣的幼兒較爲突出,就會影響到整個班集體:影響班級紀律;破壞課堂常規;中斷正常的教學活動和遊戲活動……怎樣對待自控能力差的幼兒,使得他們在約束自己言行的同時,真正融入我們的班集體呢?

  經過觀察,我發現我班自控能力差的幼兒大多爲男孩子,如:小志、斌斌、圓圓等,好動、有意注意時間較短、紀律觀念薄弱是他們的共性,但同時他們各自又有着鮮明的個性:小致自由散漫;圓圓天真無知;斌斌刁鑽油滑……因此在一日活動和教學活動中,我做了以下幾點嘗試:

  1.設法轉移幼兒的注意力,多關注幼兒,及時把他們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師的活動中來。

  自控能力差的幼兒在課堂上特別容易走神,不是開小差就是做小動作,或者是影響別人。教師要及時關注這些幼兒,隨時瞭解他們的動態。開小差了,就有意識地對他進行提問,並讓他知道這種提問隨時會開始;對於做小動作的幼兒,則可以輕輕走過去摸一下他的頭,給他一箇提示,讓他明白老師一直在注意他;對於影響他人的幼兒,教師可以給該幼兒安排一箇較好的環境:周圍的同伴有較強的自覺性,可以給他作出好的榜樣。當然,這一切都是在不影響正常教學活動的情況下進行的,教師要善於用自己的一箇眼神、一箇動作、一句話語把他們的注意力吸引到活動中。

  2.讓幼兒嘗試承擔責任,產生一定的任務意識。

  因爲這些幼兒自控能力差,所以在大家的眼裏做任何事都是虎頭蛇尾,只有三分鐘的熱度。越是這樣,他們鍛鍊的機會就會比其他同伴少,得到發展的機會就更少了。教師首先要打破這樣的思維定勢,嘗試着對他們委於重任,讓他們承擔一些責任,比如說:讓他們做小組長或者是值日班長,讓他管理一箇小組或是整個班級,他一定特別看中掛在胸口的這個標記,知道這個任務的重要性(平時,他可能一直是一箇被管轄者),他會時時刻刻有意識地提醒自己,應該怎麼做,不應該怎麼做,並有意識地約束自己的言行。在這種任務意識的驅使下,他必定會把自己良好的榜樣形象呈現給大家。

  3.通過遊戲中角色的擔任,逐步形成自我意識和集體意識。

  遊戲來源於生活,遊戲是幼兒的天性。對於自控能力差的幼兒,教師可以在遊戲中安排他們擔任一定的角色來培養他們的自我意識和集體意識。如:到“超市”遊戲裏做收銀員,負責收款,以培養其耐心和細心;在“娃娃家”裏做家長,培養愛心和責任感;還可以讓他們在“幼兒園”、“自助餐店”等遊戲中參與集體行動和集體勞動,體驗活動的愉快和勞動的成果,感受個體在集體中的作用,這樣都能加強他們的集體意識和集體觀念!

  4.創造機會,把部分幼兒的“過剩精力”遷移到有益的活動中去。

  自控能力差的.幼兒往往是“精力過剩”者,他們除了有一觸即發的好奇心,還有使不完的力氣,我們可以創造條件,允許這些幼兒把“過剩精力”發泄出來。當然,這種發泄絕不是讓幼兒大吵大鬧,而是通過引導,將這些“過剩”的精力轉化到其他活動中去。像小志,每到用餐時間,老師忙於準備餐具,他就開始按捺不住自己,告他狀的幼兒是一箇接一箇,老師常常停下手裏的工作來解決他所引發的糾紛。確實,小志怕“寂寞”,一刻也閒不住,不停地“動”是他最大的興趣。於是,我們把分配餐具的工作交給了小志,他忙得不亦樂乎,還以此爲“樂事”,每當保育員端來餐具,小志就興奮地迎上去,開始他的工作,這樣一來,不但把他的“過剩精力”遷移到有益的活動中去,還避免了他發泄“過剩精力”所產生的破壞性和攻擊性等負面因素。

  二、形成線

  1.以個體爲基點成線:

  如果取木桶上最長的木板和最短的木板來做比較,那麼這個差距一定是最大的。每次班裏評選五角星、紅蘋果時,那些各方面表現良好的幼兒總是滿載而歸,而那些行爲習慣較差,紀律觀念薄弱,學習被動缺乏自覺性的孩子總是與五角星無緣,這些孩子會覺得五角星是遙不可及的,他們對五角星也就沒有了奢求,久而久之,教師和同伴也把他們列爲不思上進、不可救藥的異類。問題在哪裏?站在不同層面上的孩子,怎麼能跳一跳都摘到同一個果子呢?於是,我們應該嘗試着將同一層面的孩子連線結伴。如:輝輝和思思愛插嘴,將他們兩點連一線;小志、元元、葉葉好動、自控能力差,將他們三點連一線,然後針對每條線的形成特點,提出相應的要求,如:舉手發言得一箇星;遵守紀律加一分;最後,誰的星多、分數高就能獲得五角星。這樣,使得同一層面同一條線的孩子有了切實、具體的前進目標,雖然這個目標不高,好似踮起腳來摘果子,但這種獲得成功的體驗會激勵他們跳得更高!

  2.以團體爲座標成網絡:

  一箇班級就是一箇團隊,我們常說團隊要具有團隊精神,怎樣讓孩子們意識到:用個體的言行來影響集體,讓個體的進步來增加集體的榮譽呢?我們試着把5個小組分爲5個小團隊,針對班級內每階段的薄弱環節提出相應具體的要求:如,第一週是:聽口令,動作迅速整齊……第二週是:積極舉手、大膽發言……第三週是:用餐不拖拉,桌面整潔……哪個團隊完成得最好,得分就最高,每天評比記錄一次,一週後統計得出冠軍和亞軍。如第二組的靜靜和健健用餐速度一向很慢,提出要求後的兩天,他們所在的小組沒有得到分數,到了第三天,看着其他組日漸增高的分數,再加上老師的激勵,健健以小組第一名的成績喫完午飯,靜靜也急切地提醒其他同伴:“快點、快點,我們組會得不到冠軍的……”雖然第二組還不是冠軍得主,但是團隊裏每個成員的用餐速度都提高了,他們誰也不想拉下來。孩子們看重的是得到冠軍和亞軍這樣的評比結果,但是作爲教師,看到的是全班整體性的提高,雖然冠軍和亞軍有距離,和其他團隊也有距離,但這個距離現在看來已經成爲孩子們努力的動力。這種以團體爲座標,每階段發展目標和發展情況爲橫、縱軸的班級網絡,將每個幼兒的發展意識從我的、提升到我們的、我們團體的……

  三、展開面:

  1.家園配合,形成了最佳的教育合力。

  有這樣一箇題式:2+5<2,說的是兩個教師五天的教育效果有可能小於孩子雙休日在家裏所受的兩天的教育。常聽家長訴說:“孩子不聽話,只有狠狠地楱一頓,可過不了多久,老毛病又犯了……”其實,這種惡性循環的方式只能使孩子故技重演,教師應該注重家園聯繫這個重要的環節,瞭解家庭教育的方式和方法,與家長共同商討教育幼兒的良策。葉葉喜歡到操場上奔跑,還要求同伴來追他,跑得滿頭大汗,臉上卻樂開了花。經過觀察,終於發現,每天早上葉葉來幼兒園,就是邊跑邊喊:“來呀,來呀,快來追我呀!”他奶奶就在後面邊喊邊追:“別跑了,慢一點……”奶奶越是急,葉葉跑得越是歡,從馬路上追到校門口,再從門口追到教室;放學回家也是如此,他奶奶還沒和我們打完招呼,葉葉早已跑大廳了。看來,葉葉的家長意識到了這一情況卻還摸不透他的脾性,我們就建議葉葉家長採取“冷處理”的方法,當他奔跑時儘量不要去追他,更不要刺激他,讓他覺得這是個無聊的個人遊戲。在這種“冷處理”下,葉葉感覺到奔跑遊戲很“孤寂”,學校裏、家裏都沒人欣賞,自然就很少這樣做了。通過這一事件,我們意識到家園溝通的重要性:孩子在園的表現有時是表面的、暫時的,只有在家庭這面鏡子的反襯下才能看到孩子真實、自然的一面,才能由表及裏地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我們要好好利用這麼多面鏡子反射、折射的原理,看清孩子最真實的流露,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這種家園優勢的互補,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改觀幼兒園或家庭教育單方面的不足。

  2.挖掘幼兒的閃光點,形成最大凝聚力。

  優秀的孩子人見人愛,一般的孩子只要老師一點撥一提醒就有好的表現,而那些特殊羣體的幼兒,教師要用怎樣的目光、態度來對待呢?其實老師換一箇角度看,會發現:好玩、好動是他們探索的表現;好鬥、好爭是具有主見;違背常理,突發奇想則蘊涵着創造性……他們的言行在集體中也是舉足輕重的:在繪本表演《長坂坡》中,健健、陽陽扮演的張飛、曹操表演得惟妙惟肖,全班孩子都爲他喝彩。沒過幾天,就有家長反映:“孩子這兩天回家就講《長坂坡》故事,一箇故事反覆講好幾遍。”“是啊!我們家的孩子也這樣,天天講《長坂坡》故事,還說要在小舞臺表演呢”這就是閃光點的魅力所在,榮譽也許只能給予某一些人,但這種激勵的精神可以在整個集體中一直延續下去。

  我們在主題“大家來運動”即將結束之際舉行了“趣味運動會”,孩子們天天練跳繩、拍球、騎小車……他們好強好勝的熱情和精神感染了大家,由於每項運動只有十人蔘加,所以我們先在班內進行選拔賽,他們總是主動徵詢我:“老師,我們什麼時候再練習?”他們的內心深處洋溢着最強烈的集體歸屬感,有這麼多的亮點聚集在一起,一定能產生最大的能量——凝聚力,這是攻不可破、團結的精神所在。

  孩子每時每刻都在成長和變化,規則和要求決不能一成不變,它一定要適應孩子的發展,尤其是那些具有特殊性的幼兒,這就要求我們的制定者和執行者要隨時隨地關注幼兒的變化,在第一時間做出正確的判斷和反映!關注了每一箇孩子,就是關注了他們的整個世界。

班級管理經驗交流會總結 篇2

  本學期班級管理是以自我管理,鍛鍊自我的目標,讓學生學會自我管理,學會自我約束。通過班級教育活動,讓每一箇學生實實在在的感覺到自己是班級中的重要一員,正視自己在班級中的角色,讓他們都能自信地說:“我很重要!”從而提高他們參與班級自主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從他律走向自律。

  事事有人幹:我們通過集體尋找班裏需要同學管理的事情,做到事事就有人管。學習、宣傳、衛生、勞動、紀律(課堂內、課堂外)、課桌的擺放、書櫃和儲物櫃上的物品擺放整理、講臺窗臺的整潔,值日生的分工,等等。

  人人有事幹:以上工作都安排專人負責,責任落實,人員的安排都是通過全體同學的集體推薦和自我報名結合而成。

  1、定期變換管理角色,爲學生自主管理創造條件。

  爲了給每一位學生以平等的鍛鍊機會,鼓勵學生主動參與班級事務,採用全員性的輪換制。給每位學生提供機會,提供其施展才能與使用權力的機會,目的是讓每個學生都成爲班集體建設的主人。任期內的職責是:

  ①記錄早讀情況,檢查個人衛生情況;

  ②維護課間秩序,報告偶發事件;

  ③督促兩操,監督衛生;

  這樣不但使每個學生都有了展示了自我、施展才能的平臺,不僅在體驗過程中有光榮感、責任感和成就感,而且增強了他們自我約束能力,也體現了做好管理工作的決心和信心,同時也減輕了常務班長的工作量。

  2、班級事務人人做,各盡其職。

  加強自主管理,豐富班級管理角色,讓更多的學生在班級中擔任責任、服務集體,以增強同學們的集體意識和班級的凝聚力,並讓他們從管理者的角色中學會以身作則,在管理他人中實現“班級的人有事做,班級的事有人做。”

  本學期,在日常學習、事務中,我增設了許多管理崗位。如:“領讀員”負責組織班內同學進行早讀;“儀表監督員”督促同學的個人衛生……班級的每一扇門、每一扇窗、每一樣物品都有負責的學生。例如:教室內光線暗淡或明亮時,有人及時開燈、關燈;課間黑板上有字,有人擦……班級產生了一批“崗位標兵”,同時也帶動了一班人,人人有崗位,人人有責任,這樣由被動管理轉向主動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從自律走向自覺,積極向上的內驅力得到了充分發揮。

  實行班級學生自主管理,使學生從被管理者成爲了管理者,有了主人翁意識,“爲集體爭光”蔚然成風。人人自信“管理班級我最棒!”形成了樂於自主管理,善於自主管理的濃厚氛圍,進而實現了自我超越。

班級管理經驗交流會總結 篇3

  時間飛逝,轉霎時一學期過去了。回想這學期,我們班的兩位老師,都有一箇共同的感悟,那就是既辛苦又快樂。想起開學初從家長的手中接過來的是一張張可惡稚嫩的小臉,他們從不願上學到高高興興上幼兒園;從不會自己喫飯到大口大口自己喫;從挑食到樣樣蔬菜都愛喫;從不會穿衣服到學會自己穿;從不敢參加羣體活動到爭相在集體面前露一手,這花費了我們兩位老師不少的心血,本學期我們班在園領導的關懷中,在家長們的鼎力支持與配合下,以團結配合、獨特努力的工作態度,爭取做好班內的各項工作。總結如下:

  一、班況常規方面

  本學期我們班總共有31位寶寶,但是中途有兩位幼兒因回老家離開了小二班這個大家庭,所以現在本班有29位寶寶,其中男孩16位,女孩13位,由於本班幼兒大多數是沒有讀過託班的,他們都是第一次上幼兒園,第一次進入集體生活,所以比起讀過託班的幼兒這些幼兒各方面都還有所欠缺。這些寶寶剛來時,有些寶寶不會自己喫飯、不愛講話、不會穿脫折衣服、不會自己上廁所也不相信老師,但是經過一學期的努力,我們班的寶寶在各方面都有所進步,比如:每一位寶寶都會自己喫飯、睡覺和起牀前都會穿脫 衣褲,還能夠把衣服折的整整齊齊的、能夠自己上廁所,上好廁所會自己洗手、能夠有禮貌的說“早上好”、“謝謝”等簡單詞語。

  二、教育教學方面

  1、環境創設:爲了能夠給幼兒營造一箇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促使幼兒能夠記住學過的知道,我們教師都會製作關於每一箇主題的主題牆。爲了能夠讓幼兒在遊戲活動時間不缺乏愉快的心情,因此我們還製作了區域供幼兒發揮。

  2、課程實施:爲了讓幼兒能夠快速的記住新學的東西,教師都會在每一節活動上準備好教具,方便幼兒鞏固知識。並且在空閒時間能夠帶着幼兒一起有感情的朗誦詩歌,演唱優美的歌曲。

  3、行爲習慣:爲了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手眼協調能力,我們製作了生活區,讓幼兒給小動物餵食、穿鞋帶、扣釦子等針對性的發展幼兒的小肌肉。在平時活動中,多與幼兒交流禮貌用語,使每一位幼兒都能夠學會說禮貌用語。

  三、美術特色活動方面

  本學期的一開始我讓幼兒學會正確的塗色方法,儘量做到每一位幼兒都能夠塗出漂亮的顏色。到現在,有個別的幼兒能夠按照老師所說的方法去塗顏色,塗出來的效果非常的漂亮,但是對於能力稍弱的幼兒來說,塗得顏色還是不夠漂亮,還需加強,老師也還需多鍛鍊能力稍弱的幼兒。

  四、家長工作

  在幼兒教育中,家庭教育佔據非常重要的地位。一箇好的班級離不開老師們的密切配合,更離不開家長們的大力支撐。爲此,我班把家園配合工作作爲重點來抓。爲了讓家長們瞭解幼兒在園的情形,在早晚接待中,對有問題的孩子,及時與家長溝通,取得一致的教導方法。這學期,我們還認真地開好家長會和半日活動。通過一學期的家園接洽,我們兩位老師和家長之間建破了和諧友好的關係,贏得了大多數家長的信任、誇獎和支持。

  五、其它活動

  1、召開了本學期第一次家長會。

  2、進行了半日活動。

  3、小班拍皮球考覈。

  4、開展了消防演戲等活動。

  六、取得成績

  在這一學期裏面,雖然取得的成績不多,但是看着自己一學期帶下來孩子的各種表現,還是讓我感到很驕傲。在這一學期中我取得的成績比如說:得到大多數家長的認可;與每一位小朋友都能建立一種良好的師生關係;常規培養從開學到現在幼兒有很大的改變(但仍存有很大的不足);能夠認真對待每一次要做的事情等。

  七、今後努力方向

  在這一學期中,我們兩位老師盡心盡力,較圓滿實現了各項工作,回憶所做過的工作,我們總結教訓,反思不足。力爭在今後的工作中判若兩人的以孩子爲中心,以工作爲重心,能夠培養好幼兒常規習慣,與各位老師多多交流關於孩子方面的事,聽取各位老師的意見,改正不足,與配班教師一起努力帶好小二班。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