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師班級管理工作總結(精選3篇)

語文教師班級管理工作總結 篇1

  一箇人的一生有很多事情是無法預料的,也正因爲變幻莫測所以給了我們品味生活的土壤。如何抒寫人生的答卷,如何處理毫無定數的事情變成爲一箇人一生忙碌的事情。當教師已經三年了,我走過了一條人生的路徑,在這條路上有恐慌,驚奇,感動也有淚水和無奈,但不管怎樣,走過了。沒有後悔和感慨的時間,必須儘快的總結,儘早的在總結中找到經驗和教訓,避免同樣錯誤的發生。

  今年對於我個人來說是一箇由適應到轉變的過程。上一學期我適應初二教學,適應那羣生理心理都發生巨大變化的學生,這個學期我就必須轉變自我。上一學期出現的過失既然已經總結過了,那就不應當再發生在今年的課堂上。爲了教好這羣熟悉而又陌生的學生,我努力着,下頭就自我的工作情景做一箇簡單的彙報。

  初一是個基礎年級,在初一的那一箇學年中我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早讀習慣、學習習慣,讀書習慣,經過一箇學年的訓練,他們基本做到了早讀課有目標,上課做好筆記,讀書手拿筆,但初二和初一是截然不一樣,它是一箇轉折點,所以在這一學年裏我着重培養學生自主分析的本事。上課時更多的把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自我想,自我說,幫忙他們養成語感。爲了幫忙他們拓寬知識面,每一天安排一名同學讀一篇富含人生哲理或能夠給人啓迪的文章,並寫好50字的聽後感,堅持下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學生們思考的問題有深度了,作文的語言也比以前有了提高。

  就我自我而言,堅持提前備課,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景對團體教案進行修改,以取得的`學習效果。今年是我第一年教初二,爲了備好課我常常在備課時查閱網絡,或者《語文教學通訊》等,以保證45分鐘的教學效果。

  在班級管理上,緊抓常規管理不放鬆。

  初二的學生變化很大,心理,生理都與初一有很大的不一樣。男女生之間朦朧的情愫多了,純潔的友誼少了;男生之間用武力解決問題的多了,容忍對方的少了;班級中互相猜疑的多了,互相幫忙的少了,這一切都告訴我,此刻的他們處於一箇十分危險的時間段。這是一箇極容易出問題的年齡,是一箇多事之秋。所以我利用每週二午時的第三節班會課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安全衛生教育。在上班會課之前認真備好課,爭取每一節班會課完成一項教育任務,本學期就打造班級的文化氛圍展開五分鐘勵志演講,五分鐘人生哲理故事演講等形式,經過一篇篇文章去薰陶,感染學生。

  一箇整潔的學習環境是學習的前提。班級的衛生狀況大致是這樣分佈,上午好於午時,一二節課好於三四節課,爲了改變現狀,我除了將衛生工作承包到人之外,另外安排了衛生保潔小組,負責隨時檢查班級衛生,發現問題及時解決,衛生保潔的成員由平時不注意保潔工作的同學臨時擔任。這樣既讓他們明白破壞班級衛生會得到相應的處罰,要懂得爲自我所犯下的錯誤承擔職責,還告訴他們衛生工作不是靠某幾個同學就能做好的,它需要每一個人的努力,正所謂班級環境靠大家。經過這些措施,基本上已經做到無論什麼時候進班,班級都整潔乾淨,學生們也養成了“彎腰”的意識。

  積極聯繫各科教師,努力維護科任教師威信。

  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成績是學校、教師和家長最關心,針對每次月考,我跟科任教師進行分析和研究,幫忙學生查找原因和錯誤細節,總結經驗和教訓,鼓勵先進,鞭策落後,讓同學學有所獲。我給同學們講“尊其師則信其道,信其道則成其才”的道理,經過班會活動讓學生明白適應不一樣風格教師的教法是對自我有益的。

  積極開展家校聯繫。

  精心設計每一次家長會的資料,與學生家長互通有無,互相暢談。同時經常性地與學生家長電話溝通、家訪、把家長請進來,說心裏話、說實在話,一切都爲了孩子。這樣既讓做班主任的我瞭解了學生在家存在的問題,也及時讓家長了解了學生在學校的學習和同學交往的情景。經過家校聯繫,幫忙有問題的學生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

  及時與學生溝通,把握班級動向。

  學生是最瞭解學生的,作爲一名班主任要想及早的發現問題,而不是問題出現後被動的解決的問題,那就需要經過與班級學生的溝通瞭解班級動向。這樣的談心對象不僅僅是班委,而應當涉及班級的每一箇層次的學生,這樣瞭解的情景纔會全面。

  對於我這個年輕教師而言又走過了人生的一步。我相信在不斷的總結與反思中,我必須會成長和成熟起來的。

語文教師班級管理工作總結 篇2

  作爲班主任,我們的班級工作是瑣碎的,無止境的。有人曾形象的把初中班主任比喻成教師、父母、警察和法官的統一體,這話一點不假,但反過來想,每逢節日收到學生們祝福,畢業多年的學生回母校看望我們,看到自己培養的學生個個成才,我們的心情是激動和欣慰的,其中的幸福和成就感溢於言表。

  回顧多年的班主任工作,x年我畢業分配我們學校,帶着初爲人師的興奮與喜悅,作爲班裏最大的孩子王,和我的x級5班的學生們打成一片,不知怎樣進行班級管理,但我把自己最真摯的感情給了他們,雖然只帶了他們兩年,但他們每年的同學聚會都請我過去。對我的x級學生,我實行了量化積分政策,對習慣不好的學生實行強壓政策,班級雖然有秩序,學習成績中等,但總感覺班級有點散,缺乏向心力。對我的x級學生,我依然實行了量化管理,不僅對個人量化,也對小組實行量化,突出了小組的集體創優,注重了學生的思想工作和集體觀念的教育,班級工作平穩發展,學習成績由初一第一次月考倒數到初三穩居年級前列,班級運動會體育成績由年級的11發展到6,雖然成績不優異,但這是我們師生共同努力的結果,實現了我們的既定目標,我們爲此振奮。回首過去,感想頗多,現總結如下:

  一、抓好常規教育,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

  我們常說“好習慣成就一生,壞習慣毀人前程”。無論學生個人,還是班級,成績的差異實質上就是習慣的差異,因此習慣培養應貫穿三年始終。習慣培養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儘量避免使用“不許”、“禁止”這類冷冰冰的字眼,多用擺事實講道理的方式,讓學生明白爲什麼要這樣做而不應該那樣做,這樣師生之間便搭建起了促進彼此心靈溝通、精神上理解的平臺。

  二、不斷強化學生的紀律意識,集體觀念。

  紀律是學習的保證,是班級各項活動順利開展的保證,因此學生的紀律意識和集體觀念培養應是我們常抓不懈的。學生紀律差的原因是集體感唸的淡漠。因此我們在班級工作中,在處理學生紀律問題時,多從對集體的影響的角度去分析,學生都是願意接受的,比單純的懲罰更能治本。另外,利用好學校開展的每一次集體活動,在每次活動前,都要定目標、提要求,活動後要總結,以每次活動爲契機,強化學生的集體觀念。

  三、關注學生的思想的變化,及時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

  杜校長常說,“思想問題是主要問題,解決了思想問題一切都不是問題”。班主任要做有心人,要關注到每個學生,多與學生溝通交流,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

  四、堅持量化管理,搞好小組建設。

  制定班規,用量化成績來評價小組和個人,更公平公正。先集體,後個人,先評價小組,再個人,優秀的小組纔會有產生優秀的個人,從而,培養了學生的集體觀念。

  五、注重班幹部培養。

  要管理好一箇班級,光靠班主任是不行的。如果做到”事必躬親”,最後只能疲於奔命,可能收效甚微。如果班主任有一批得力的左臂右膀——班幹部,班主任就不會爲繁瑣的班級工作忙得焦頭爛額,班級工作也因爲有了一批得力干將的羣策羣力而做得更圓滿。這就需要我們知曉班級管理的藝術,培養出能幹的班級”小管家”,讓他們參與到班級管理中去,做管理的主人。

語文教師班級管理工作總結 篇3

  一、自己的具體做法

  實行“尚學存摺”積分的方法,從出操路隊、學習、好人好事、文明禮儀、就餐等加減分項考查學生,設置不同等級讓他們“掙”尚學幣,積滿100尚學幣,在尚學存摺裏1,換取獎勵在尚學存摺支取1,類似郵政儲蓄的存摺的使用方法。結合表揚信,記錄觀察學生的每天表現,然後儘可能讓每一位學生的點滴進步讓其他同學看見,讓家長看見。

  同時,發動家長以獲取他們的認可與幫助,充分調性學生的積極性。

  二、班級學生的表現

  由於給每個學生都買了一箇尚學存摺,並設置了“宣誓”、“按手印”等儀式、”我爲班級獻計策”、“我想要的禮物”等活動,學生們熱情大漲。

  三、班內學生的變化

  “劉老師,我們什麼時候分組排座位呢?”、”老師,我們以前練習冊上的a還算嗎?“、”老師,我還能給班級帶書嗎?還可以給學校推薦書嗎?“等問題,他們期盼着尚學存摺趕快實施,他們也很關心自己的表現能獲得多少個尚學幣,他們也從以前不願意把自己的書捐給學校,更不願意把自己最喜歡的書拿出來變成積極踊躍起來,願意爲班級建設獻上自己喜歡的物品。

  積分既是對個人的評價,也是對小組的評價,對後進生進行積分傾斜,後進生回答問題,作業都寬容一些,對於幫扶後進生的同學對他所在的小組有加分,幫扶的同等也能獲得相應積分。小組變得團結起來,後進生回答的問題也多了起來。

  四、存在的困惑及需要學校配合的`方面

  目前實行起來有三個問題:

  第一、加減分項不夠細化,難免疏忽,還需要不斷更新把一些新問題加進去。如何讓尚學存摺這套學生”存錢“的系統長久、有效實行下去,種種方法還需要探討,學校能否提供更多平臺讓我們去參觀其他學校的做法?

  第二、教室空間有限,可以張貼尚學存摺相關材料的地方有限,可不可以把班級門口的班牌中的班級合照能不能換成個人展示欄,小組展示欄?

  第三、自主管理班級建設需要資金,希望學校能夠給有依據的採購提供資金。

  五、自己接下來的措施

  1、細化加減分項

  2、小組的口號和組的圖標還需要優化,沒有特色

  3、如何發動家長參與進來?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