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黨的故事(精選3篇)
有關黨的故事 篇1
我看過許多關於共產黨人的故事,其中一本名叫<<真正的共產黨人我的回憶>>,這本書講的是共產黨員韓慧如夫婦的故事,她曾擔任我校的校長。讀了她的故事以後,我感到心潮澎湃,思緒萬千,久久不能平靜。
韓慧如同志出生在一箇貧困的家庭裏,她每天要做很多的家務,爲了學習,她經常在半夜起來偷偷地點着油燈學習。長大以後,她看到自己的國家被日本人侵略,自己的同胞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她和丈夫非常憤怒,便加入了共產黨。她們夫婦爲了使共產黨員可以更快獲得敵人的情報,一直戰鬥在黨的隱蔽戰線下進行着艱苦章絕的工作。
有一次,她和丈夫在輸送情報的時候被敵人發覺後,而被捕。在監獄裏,敵人使用各種嚴行拷打來對付她和丈夫,想從她們口中獲得一絲情報,但是根本沒有成功。她的丈夫每咳嗽一聲,吐出的痰裏都帶有血,原來他的肺已經被敵人用辣椒水給灌傷了。最後,她的丈夫爲了使革命早日勝利,被敵人殘忍地殺害了。當她知道丈夫犧牲後,她強忍着疼痛,和其她的同志在牢裏和敵人地奮鬥,做好了隨時犧牲的準備。在她們長久地戰鬥下革命終於勝利了。
我知道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這些都是用烈士們的鮮血給換來的確!烈士的鮮血不可以白流,我們應該要永遠紀念他們,不可以忘記過去的歷史,應該要代代相傳!
有關黨的故事 篇2
如果說黨是黑暗中的一盞明燈,我們就是黑夜裏的路人;如果說黨是沙漠中的一股清泉,我們就是飢渴的旅行者;如果說黨是纏綿的春雨,我們就是待哺的禾苗。如果說黨是溫暖的陽光,我們就是沐浴着陽光的花朵。
是黨,把一代人從黑暗引向光明,是黨,讓又一代人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還是黨,把關懷給了我們新一代,讓我們幸福地生活,快樂地學習。
我們都知道,萬物生長離不開陽光,黨就是陽光。如果沒有黨,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如果沒有黨,就沒有我們舒適安全的學習環境。我們是新世紀的主人,也是黨的事業的接班人,我們今天好好學習,爲的是明天建設祖國,我們不能辜負黨對我們的期望,一定要以優異的成績回報黨對我們的養育之恩。
有關黨的故事 篇3
張萬一,男,現年65歲,中共黨員,一九六二年參加村的工作,歷任果瓦鄉大寨村會計、大隊長和黨支部書記,三十多年如一日,兢兢業業,無私奉獻,深得廣大人民羣衆的愛戴和領導賞識。由於工作能力強,1988年被選爲大寨村黨支部書記,作爲農民的父母官,共產黨選擇的一員,他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在自己的崗位上辛勤地耕耘着。
早在20xx年前,大寨村黨支部的戰鬥力弱,黨員紀律鬆懈,制度不健全,辦公場所和活動陣地幾乎沒有,張萬一同志上任黨支部書記後,診斷結症,對症下藥。多次向鄉黨委、政府彙報,得到鄉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一是投入6.5萬元,按高標準,多功能的要求新修了黨支部辦公室和黨員活動室,確保支部成員辦公有場所,黨員活動有陣地。二是健全和完善以黨支部爲中心的村級配套組織,充分發揮支部委員會、團支部、婦代會職能作用。三是堅持黨員“三會一課”制度,加強黨支部幹部學習教育,帶頭學習,宣傳黨的方針和政策,切實提高黨員素質,採取各種辦法把黨員的思想統一起來,堅定帶領羣衆脫貧致富達小康的信念。四是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並付諸實踐,真正實現了用制度管人,用制度辦事,每季度村務公開一次,每年召開二次以上村民大會,接受羣衆監督,把鄉黨委、政府安排的各項工作列入支
部議事日程,與經濟工作捆在一起,制定製度工作責任狀,年終根據驗收考覈結果,與支委工資待遇掛鉤。五是教育農民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科學養畜,改變落後生產方式,增加科技含量,六是實施黨員結對幫扶,實行黨員聯繫貧困制度,經黨員幫助脫貧28戶。
經過幾十年來支部的共同努力,大寨村班子團結,配套組織運行良好,各項制度健全,農民思想解放,思路開闊,爲大寨村各項工作的開展創造了良好的氛圍,打下了堅定的基礎。由於狠抓班子建設,連續三年大寨村被縣評爲先進黨支部和十佳黨支部,連續兩屆選爲縣人大代表,連續四屆選爲鄉黨代表,鄉人大代表,曾被縣、鄉多次評爲優秀共產黨員和先進工作者。
他常說,我覺得,作爲支部書記,只爲羣衆解決難題是不夠的,最重要的是帶領羣衆致富,讓羣衆過上好日子。爲增加村民收入,他和支部一班人,經過廣泛調查反覆研究,根據本村的實際情況,確立了“改善生產條件,調整產業結構,擴大勞務輸出”的發展思路。
爲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他積極帶領村“兩委”班子成員努力工作,按時保質保量完成鄉黨委、政府安排的各項工作指標任務,爭取鄉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協調上級有關部門的關心,1996年慈善基金會投資7萬元,政府投資5萬元,共12萬元新修了我村希望小學。1997年組織羣衆投工投勞,集資架設全村6個村民組生產生活用電設備,實現了戶戶通電。
大寨村是一箇喫水特別困難的村,氣候連續幹上15天以上,村民就要到5公里遠的小河溝去人背馬馱運水喫,連續幹上一箇月,全村村民每戶人家就有一箇人在水溝邊等水,村黨支部又把解決羣衆喫水提上議事日程。當時村裏的喫水井由於年代久遠,出水量嚴重不足,再加上羣衆居住不集中,全村1000多村民喫水成了大問題,他看在眼裏,急在心上,通過測算,要解決喫水難的問題,安裝自來水需要10萬元以上,資金成了難題,爲籌措資金,他幾次召開支部會議商議籌資方案,幾次召集羣衆會議,徵求羣衆意見和建議,通過多方做思想工作,由羣衆集資投工投勞,苦戰兩個多月,羣衆說,這都是全體村民在支部的正確領導下帶來的福啊。
離職不離崗,20xx年從村支部書記退下來後,雖然不在職,但真是離職不離崗,一是積極參加過組織生活,純潔的思想和黨性根本沒有退化,隨時給新上任的支書提出合理的意見和建議,爲本村的大事小事出主意,想辦法,謀發展,他曾經在支部的民主生活上說過:“只要能動一天,我就做到離職不離崗,一是大力支持好當地黨委、政府的各項工作,二是當好支部的參謀和助手,樹立好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一輩子當一箇合格的共產黨員。”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