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委會的工作方法學習心得(精選3篇)

黨委會的工作方法學習心得 篇1

  覃再元

  毛澤東同志在《黨委會的工作方法》中談到,黨委書記要善於當“班長”。60多年來,“班長”這一角色不曾因爲革命、建設和改革各項事業取得成功而褪色,反而歷久彌新,愈發重要。這一理論用於教育同樣重要,都說:一位好校長確實就是一所好學校。一箇好的校長能夠在體制允許的範圍內,找到學校個性發展的路徑,並且把個人對教育、對學校生活的理解融入其中,使一所普通的學校得以超越體制化時代千人一面的模式,而顯現獨特的精神氣質。

  我們今天教育的癥結千頭萬緒,但其中一箇基本的着眼點,確實就是校長。通過校長來帶動一羣羣教師、一所所學校,通過校長們的努力來成就一所所學校的現在與未來。好校長不僅爲學校發展繪製良好的藍圖,更重要的是奠定學校發展的精神起點。好校長爲教師的成長提供良好的平臺,引領相互探究、敏於學習思考的學校氛圍,爲他們的發展儘可能提供有意味的和諧空間。好校長不僅是教師成長所依,也是時下一個學校發展的重要源泉與動力。

  好校長成就好學校,好學校孕育好的學生。好的學校會讓學生感到在這裏求學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也讓教師在這裏找到生命的安頓與精神的依戀,讓他們每每在人生的旅途之中駐足回望時,都會充滿感激與一份來自心靈深處的感動。

  在找魂的過程中,校長就成了關鍵的人物。一位優秀的校長,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確立學校辦學的中心。他所引領的教師羣體,能賦予學校以靈魂,他們的人格、他們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信仰,充實了學校的靈魂,整個校園流淌着的是人生命的靈動與求知的樂趣,而不是裝滿了現代化擺設、外表輝煌如宮殿的軀殼。

  校長人格是學校的旗幟,一箇好校長,傑出的教育理念,對時代教育問題的敏感性與透徹的認識和把握是基礎。當然,僅此還不夠,必須有德,“德乃立人之本,成事之魂。”校長的人格,是無法用具體的價值來衡量的,隨着時間的推移,它將會日益清晰地化作永遠讓人值得的記憶的人格豐碑,成爲滋潤一所學校的精神營養。陶行知的偉大,不僅表現在他高揚德性對於校長角色的不可或缺性,更在於他言行一致,在學校管理工作中真正地踐履了他的道德主張。他是一位品行高尚的教育領導者,他的人格所散發出來的光芒爲後世所景仰。而校長的人格魅力對於學校師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對於整個學校的積極氛圍的營造起着不可輕視的作用。

  “班長”及校長,這個職位,當好“班長”的前提。作爲校長應該正確認識自己的職務,清楚責任,方能在工作中明確方向和重點。“班長”既要起到“領頭雁”的作用,把路帶好,又要做團隊的“協調者”,協調成員間的步伐。明確了方向和重點,當好了領隊,班裏纔不會羣龍無首;抓住了重點,工作纔不會在細枝末葉上分散精力,才能集中精力帶好隊、走好路。

  毛澤東同志所要求的“班長”不僅僅是業務上的能手,更是管理上的能手;所以校長是教學的內行、教育的內行、管理的內行。不僅要具備教育戰略的眼光,還需具備教學、管理工匠般的細心。深入領會,“班長”這一職責過去不輕,現在更重。

黨委會的工作方法學習心得 篇2

  1949年3月5日~13日,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在西柏坡召開。全會閉幕時,毛澤東同志系統闡述了黨委會的工作方法,將其概括爲十二條,形成了著名的《黨委會的工作方法》。

  今年,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級黨委領導班子重溫這篇著作。中組部發出通知,要求把《黨委會的工作方法》納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重要內容。最近,認真學習仔細研讀了《黨委會的工作方法》,下面談談自己的體會和認識。

  一、《黨委會的工作方法》包含着高超的領導藝術和科學的工作方法

  《黨委會的工作方法》雖然只有十二條,卻包含了至今一直有指導意義的原則性要求和可操作性方法。 《黨委會的工作方法》再一次明確了黨委會集體領導的原則。“書記和委員之間的關係是少數服從多數,這同班長和戰士之間的關係是不一樣的。”這句話就說明了黨委會實行的是集體領導體制。

  指出了黨委會發揮好領導作用的路徑。能不能發揮好黨委會的領導作用,方法很重要,“領導工作不僅要決定方針政策,還要制定正確的工作方法,有了正確的方針政策,如果在工作方法上疏忽了,還是要發生問題。”他曾經形象地打過一箇比喻:“我們不但要提出任務,而且要解決完成任務的方法問題。我們的任務是過河,但是沒有橋或沒有船就不能過。不解決橋或船的問題,過河就是一句空話。不解決方法問題,任務也只是瞎說一頓。”如何發揮好黨委會的領導作用,必須依靠黨委這“一班人”,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如何充分發揮班子成員的作用,書記要當好“班長”。書記如何當好“班長”,應該很好地學習和研究、注意向自己的“一班人”作宣傳工作和組織工作、善於處理自己和委員之間的關係、研究怎樣把會議開好。

  提出了委員要發揮好作用的要求,要“把問題擺到桌面上來”,公開透明,光明磊落;要“互通情報”,形成共識;要提高決策質量,“不懂得和不瞭解的東西要問下級,不要輕易表示贊成或反對”,要學會統計分析,做到胸中有“數”;要學會彈鋼琴,點面結合,協調推進;工作要抓緊,抓而不緊,等於不抓。

  二、《黨委會的工作方法》蘊藏着嚴明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

  1、民主精神。體現在,一是集體領導,“黨的委員會有一二十個人,像軍隊的一箇班,書記好比是‘班長’。”但是,這個“班長”不同於軍隊的班長,怎麼不同?書記和委員之間的關係是少數服從多數,這就是集體領導,這就是要堅持民主的原則。民主既是一種制度,又是一種方法。黨委會本身就是一箇實現民主的機構,其最根本的工作方法即是充分地實現黨內民主。“班長”要善於發揮各委員的作用,加強集體領導。1948年9月20日,毛澤東同志爲中央專門起草了《關於健全黨委制》的決定。決定指出:“黨委制是保證集體領導、防止個人包辦的黨的重要制度。”二是公開透明,“要把問題擺到桌面上來”,不要在背後議論,這既是方法,又是規矩。要“安民告示”,開會要事先通知,像出安民告示一樣,讓大家知道要討論什麼問題,解決什麼問題,並且早作準備。三是防止個人崇拜。提出禁止給黨的領導者祝壽,禁止用黨的領導者的名字作地名、街名和企業的名字,制止歌功頌德現象。

  2、科學方法。第一,要重視調查研究,做到胸中有“數”。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和決策權。毛澤東同志要求黨委會要關注基本的統計、主要的百分比。用今天的話說,就是要用數據說話,要會統計分析。毛澤東同志指出:“在任何羣衆運動中,羣衆積極擁護的有多少,反對的有多少,處於中間狀態的有多少,這些都必須有個基本的調查,基本的分析,不可無根據地、主觀地決定問題。”第二,要善於徵求意見,科學決策。不懂得和不瞭解的東西要問下級,不要輕易表示贊成或反對。第三,要樹立大局意識,學會“彈鋼琴”。毛澤東同志指出,黨委的同志必須學好“彈鋼琴”。胸無全局的人,是彈不好鋼琴的。胸懷全局,才能知道中心工作和其他各項工作的關係擺佈及力量分配,從而分清輕重緩急,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第四,要“劃清兩種界限”,防止片面思維。在工作中要注意分析研究問題的性質,防止出現片面化和絕對化現象。這就告誡各級領導幹部,必須端正工作態度和思想作風,以此確保黨委會各項工作的順利完成。

  3、務實作風。第一,工作要抓緊,毛澤東同志批評有些同志,雖然也抓主要工作,但是抓而不緊,等於不抓,所以工作還是不能做好。抓“緊”,就是行動要快,發力要準,效果要實。強調,要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抓工作,善始善終、善做善成,防止虎頭蛇尾。第二,要“精兵簡政”,提高效率。講話、演說、寫文章、寫決議案、開會都要、簡明扼要。《黨委會的工作方法》本身就是“精兵簡政”的樣板,運用了黨員幹部和普通羣衆所熟悉的語言,形象生動,便於理解、記憶和運用,沒有一句空話。

  4、團結意識。第一,“互通情報”,尋求共同語言。這是團結協作的基礎。毛澤東同志要求黨委各委員之間要把彼此知道的情況互相通知、互相交流,不能“老死不相往來”。第二,求同存異,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我們都來自五湖四海,爲了一箇共同的目標,要加強團結,不僅要善於團結和自己意見相同的同志,而且要善於團結和自己意見不同的同志。

  5、規矩意識。搞好黨委會工作要把紀律與規矩貫穿其中。毛澤東關於黨委會工作方法的第一至三條,集中闡明瞭書記與委員、委員與委員之間應建立什麼樣的關係及其必要性。實際上這裏講的就是黨委內部的政治規矩與組織紀律問題。在黨委會中,書記和委員之間的關係是少數服從多數,在決定問題時每人一票,不是某一箇人說了算。爲了確保這種集體領導原則能夠落實,毛澤東不僅提出“黨委書記要善於當班長”,而且還提出“要把問題擺在桌面上”“要互通情報”“要互相諒解”“互相交流”等具體辦法。這些都是我們各級黨委成員必須注意和遵循的紀律與規矩。文章第十一條“力戒驕傲”,提出禁止給黨的領導者祝壽,禁止用黨的領導者的名字作地名、街名和企業的名字,保持艱苦奮鬥作風,制止歌功頌德現象。第十一條“精兵簡政”,指出文風會風問題,講話、演說、寫文章和寫決議案,都應當簡明扼要。會議也不要開得太長。今天的“八項規定”“反四風”,就是當年西柏坡“六條規定”(一、不做壽;二、不送禮;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國同志同馬恩列斯平列)的“升級版”。

  三、重溫《黨委會的工作方法》具有現實意義

  1、重溫《黨委會的工作方法》具有現實針對性

  西柏坡是我們黨在農村的最後一箇指揮所,是嚴紀律、立規矩的地方。1948年,解放戰爭勢如破竹,形勢喜人,但黨內無紀律傾向有所抬頭,作決策不請示報告的情況屢有發生,毛澤東同志對此高度警覺。九月會議的主要議題就是“軍隊向前進,生產長一寸,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在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同志提出“兩個務必”的重要思想,明確了黨委會的十二條工作方法,會議根據毛澤東同志提議,作出了“六條規定”。

  67年後的今天,要求重溫毛澤東同志《黨委會的工作方法》這篇著作。是基於對之前黨內政治生態的思考,是對革命優良傳統的繼承,是落實“四個全面”的戰略舉措。20xx年7月在西柏坡九月會議現場指出:“這裏是立規矩的地方。”

  之前黨內政治生態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

  (1)黨委會集體領導體制執行不好

  書記與委員形成了班長和士兵的關係,“班長”變成了“家長”,“黨委會”變成了“家長會”。一人說了算,獨斷專行,自行其是。

  政治上,出現了“七個有之”:搞任人唯親、排斥異己的有之;搞團團夥夥、拉幫結派的有之; 搞匿名誣告、製造謠言的有之;搞收買人心、拉動選票的有之;搞封官許願、彈冠相慶的有之; 搞自行其是、陽奉陰違的有之;搞尾大不掉、妄議中央的也有之。

  決策上,不講科學,不聽取或不聽別人的意見,拍腦袋決策,更談不上要胸中有“數”。各種爛尾樓、爛尾工程、投資失誤的例子比比皆是。

  (2)政治紀律與政治規矩遵循不夠

  問題不往桌面上擺,臺上不說臺下說,公開不說背後說;編織利益互惠網絡,搞人生依附;官商勾結,擾亂國民經濟秩序等等。

  (3)“四風”問題突出

  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形式主義、奢靡作風盛行。

  官僚主義——不調查研究,胸中無“數”;不懂得和不瞭解的東西不問,決策隨意。

  享樂主義——工作不抓緊,懶政。

  形式主義——文風、會風拖沓冗長,形式遠大於內容。

  奢靡作風——享受在前,喫苦在後,生活奢侈糜爛。

  (4)團結不夠

  黨委班子鬧矛盾的現象層出不窮,事例不絕於耳,老死不相往來,嚴重影響工作。

  2、重溫《黨委會的工作方法》有實踐意義

  (1)集體領導制度是黨委實施正確領導的根本保證

  集體領導是黨的領導的最高組織原則,是民主集中制在黨的領導制度上的體現和運用。翻開我們黨的歷史,以及這幾年現實中發生的現象和問題,不堅持民主集中制,出問題是必然的。特別是當前信息高度發達化的大數據時代,僅僅依靠個別人決策,科學性很難保證。

  (2)科學的工作方法仍是黨委會開展工作的法寶

  班長如何帶好班長,加強班長建設;黨委會會議如何召開,包括會前的“安民告示”,議題的確定(要把問題擺到桌面上來);班子成員如何抓工作,如何決策;要注意哪些作風問題等等。仍需要我們在工作中進一步學習、理解、消化、掌握和遵循。

黨委會的工作方法學習心得 篇3

  學習《黨委會工作方法》的自身體會 近期我通過學習《黨委會的工作方法》感觸頗深。根據學習情況及自身分管的實際工作,幾點體會如下:

  一、團體目標一致,上下擰成一股繩,形成合力,實現工作的平穩開展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黨委書記就是這個車頭,要善於當班長,帶好自己的兵,上下擰成一股繩,集思廣益,形成共識,羣策羣力,才能抵禦大風大浪的衝擊。缺少了共識,任何組織都不能有效、平穩地開展工作,就會內耗,發佈的政策方針就遇到了障礙,內部先亂了陣腳,結果只能是朝令夕改,既失去了組織的可信度,又失去了執行力,這樣的組織只能慢慢枯萎。

  要想實現這一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需要黨委書記善於當班長,增強自己的凝聚力。我認爲首先需要我們在上傳下達的時候充分理解方針政策,這樣傳達的時候纔會有說服力。任何試圖通過權力發號施令強迫大家實現動作的一致性,這樣的團體是實際上不穩定的;其次是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思想教育,一直是我黨工作成功的法寶。只有從思想上真正統一起來,纔會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二、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實現工作的高效推進

  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猶如彈 “鋼琴”,十個指頭都動起來,有節奏、有分工才能彈出好的音樂。各級組織部門之間雖然各司其職,分管的事情和區域不一樣,但是你遇到的問題也可能是他曾遇到過的,自己一味地苦思冥想可能不及一通電話來的快,來的有效,所以,加強相互的溝通,通過“互通情報”尋求解決辦法也是高效地推進

  我們在開展領導工作的時候,有些人懶散些、偏執些、暴躁些,這時不要輕言對他們的放棄,也許是我們還沒有挖掘出他們的潛力,也許是我們自己還不夠強大,還不知道如何去引導,要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包容,這樣才能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最終實現日常工作的高效推進。

  三、做到誰說的對就按誰的做,不搞一言堂,既要民主,又要集中,實現工作的效益的最大化

  孔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無論是誰,無論他有多麼睿智的頭腦,都是存在侷限性的。聽得進不同意見團體才能無不勝,團結奮進。 “ 會上不說”,其實是把問題遮掩了起來,看似一團和氣,卻是已經不起復雜環境的考驗,組織已經開始發病生黴。這樣還會導致會後亂說。把問題擺到桌面上來,不要背後嘀嘀咕咕,這是正能量。當然不同意見也不盡是對的,也要反覆斟酌,毫無主見地一味聽取,也容易被帶進死衚衕,我們要的是正確的意見,摒棄錯誤的意見。只有“力戒驕傲”,才能養成“吸納百川”的胸懷,驕傲會使人自滿,目空一切,聽不進他人意見。

  在我們日常安排工作時,有的人就有可能說“這樣不行”,到底行與不行,在他說出自己的理由之後,我們綜合各方面因素,認爲他說的能夠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我們就改正;如果他所說只是站在自己利益的角度出發,此時,我們就可以拿出自己應有決策力,毫不猶豫地指出他說的不符合整體利益最優化原則,恕不能採納。

  四、要善於抓緊,心中有數,實現工作的目標

  今年我分管鎮村容貌、河沙工作,擔子重,工作瑣碎。我認爲首先要做到“胸中有‘數’”,哪個村的衛生好,哪個村的金銀花長勢好,那個地方垃圾箱壞了等等,心裏都要有數,這樣工作起來纔能有的放矢。

  工作時“要抓緊,就要知道哪些該抓,哪些不該抓,哪些先抓,哪些後抓,分清輕重緩急。 “抓而不緊,等於不抓”。眉毛鬍子一把抓,這屬於亂抓,耗時費力。既要抓細節,又要抓概要,這是一箇方法,也是一種能力,需要不斷學習、總結。

  萬事開頭難,不斷地堅持也就成了習慣,當我們習慣當好“班長”,習慣“互通情報”,習慣“力戒驕傲”,習慣“胸中有‘數’”,習慣“抓緊”等等。就養成了堅持了正確的方法。 沒有人能夠隨便成功,努力了,方法對了,我堅信成功已離我們不遠。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