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行動指南心得體會(精選3篇)

黨的行動指南心得體會 篇1

  按照黨的xx大精神、《中共中央關於在全黨深入學習鄧小平理論的通知》(中發[1998]11號)以及中央17號文件的部署,全黨要集中一段時間,在全國縣級以上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中,深入進行以"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爲主要內容的黨性黨風教育。對此,黨內外幹部和羣衆十分關注,熱切希望把這件大事辦好。

  我雖然是一名未跨入黨組織大門的非黨幹部,但也深感開展"三講"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作爲一名普通幹部也同樣要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尤其是對剛剛向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的我,理所應當自覺地融入"三講"教育活動之中。通過一段時間的教育活動,我深深懂得了"三講"教育的現實意義以及"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的深刻內涵。

  深入開展"三講"教育是全面推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需要;是適應國際國內形勢發展變化的需要;是經受執政、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嚴峻考驗的需要;是全面提高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思想政治素質的需要;是確保社會政治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需要。

  "三講"之中,"講學習"是關鍵。一方面,通過學習,才能變無知爲有知。通過學習提高了認識,纔可能端正自己的行爲,擔負起自己的使命。t另一方面,隨着客觀形勢的發展變化,要求我們不斷地進行多方面的學習,才能具有駕馭複雜局面、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正如所講的,要學習哲學、經濟學、政治學、法學、歷史學、文學和科學技術等方面的知識,特別要注重學習反映當代世界政治、經濟、文化新發展的各種新知識。當前,講學習的中心內容是學習鄧小平理論。理論的學習,貴在聯繫實際,運用理論武器,聯繫說明實際,解決自己思想上、工作上和作風上存在的問題。

  在"三講"之中,"講政治"是核心。毛澤東同志講,政治是統帥,是靈魂。他特別強調政治方向和政治路線的重要性。指出"講政治",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觀點、政治紀律、政治鑑別力、政治敏銳性六個方面,也是首先強調政治方向,後面的五個方面,實際上都是服從和服務於堅持政治方向和執行政治路線的。對於領導幹部來說,"講政治"應當表現在:思想理論上,對政治方向充滿信心,堅定共產主義的信仰不動搖;工作實踐中,對政治路線堅決貫徹,不斷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鑑別力,深入揭批邪教的反動本質,充分認識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風品德上,有強烈的政治責任感,時刻不忘共產黨人光榮而艱鉅的使命,時時事事率先垂範,積極感召人民羣衆,團結一心去開創未來,爲實現黨的政治目標而奮鬥。

  在"三講"中,"講正氣"是"三講"的直接表現。"講正氣"就是要在黨性黨風方面取得明顯成效,這種成效看什麼?這是要看領導幹部充分表現出共產黨員所應有的崇高精神和道德風範。作爲共產黨人特別是領導幹部,最根本的就是不可須臾遺忘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恪守這個宗旨,就能心明眼亮,信心堅定,一身正氣,無私無畏,積極獻身,並敢於同一切錯誤思想、反動勢力、消極腐敗的現象進行不懈的鬥爭。總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在新世紀的征途中,每一箇黨員幹部只有牢記黨的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勤奮學習,努力實踐,才能把我們的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以上是我融入"三講"教育活動中的一點收穫,希望黨組織加強對我的培養和教育。

黨的行動指南心得體會 篇2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理論與實踐》是一本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綱要》爲主要內容構架的理論體系。在廣泛吸取前一階段各方面學習研究“三個代表” 重要思想成果的基礎上,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驚醒了比較系統深入的研究,從新的視角提出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理論體系。本書分爲上下兩篇,上篇包括緒論、思想路線論、先進生產力論、先進文化論、根本利益論,力求從理論上深入研究“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特別是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時代背景、實踐基礎、歷史依據、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歷史地位進行了深入的分析。下篇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闡述了用最新理論指導新的實踐。

  讀了這本書,使我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它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和發展,反映了當代世界和中國的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第一、本書在吸取以往學習、研究成果的基礎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歷史背景進行了系統的分析。它既講清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論基礎,即: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又講清了它的歷史根據和實際基礎,即:科學判斷國際局勢和當代中國發展變化情況及黨的現狀;既分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產生的國內背景,又分析了它產生的國際背景;既闡明瞭“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學判斷當代中國發展變化的認識基礎上形成的,又闡明瞭它是在對黨的現狀科學分析的基礎上形成的。這樣的論述拓寬了我的視野,使我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產生的歷史背景有了新的認識。

  第二、關於理解 “三個代表”的內涵與意義,本書的第三章、第四張及第五章着重講述分析了三個代表的內涵與意義。既始終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方向、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不是三個方面的簡單相加,而是一箇有機的統一整體。

  發展先進生產力,促進經濟增長,是發展先進文化、實現人民根本利益的物質前提和基礎;而發展先進文化,是發展生產力和實現人民利益的靈魂;代表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發展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根本目的,是共產黨人全部工作和實踐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要正確把握和實踐“三個代表”的論述,首先要充分認識它是一箇密不可分、相互關聯、辯證統一的整體。在“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中,把“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放在首位,是因爲它揭示我們黨具有先進性的固有社會階級基礎,體現了黨的中國工人階級先鋒隊的性質,闡明瞭我們黨的根本任務和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同時,這一首要“代表”,還是發展中國先進文化的物質基礎和代表中國廣大人民羣衆根本利益的根本保證。

  然而社會進步的標誌是社會文明的發展。社會文明包括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江“三個代表”的論述,不僅要求中國共產黨要代表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而且要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爲什麼?因爲不始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我們就不可能爲我們黨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的過程中提供理論武器、精神動力、思想保證和智力支持。“三個代表”中的第三個代表,是要成爲中國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實代表。

  我們黨和我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在“三個代表”思想中提出了這一條也就是說現在已經出現沒有或不能代表人民羣衆根本利益的現象或傾向。所以江“三個代表”的論述,既是對我黨過去和現在都代表最廣大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的肯定,也是對現在和今後的提醒。

  第三、本書把發展問題作爲“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貫穿主題加以闡述,抓住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實質。對與我們黨的執政的目的有了歸根到底的說明,即我們黨是爲了推動中國社會的進步,使人民獲得真正的幸福,這是隻有通過發展才能實現的。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將發展問題具體體現爲以下十個方面的觀點—  (1)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它關係到人心向背,事業興衰。離開發展,一切無從談起。

  (2)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只有發展才能體現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3)面對各種矛盾,要用發展的辦法來解決,只有發展,才能解決問題。

  (4)發展在新世紀前20xx年,集中表現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不是抽象的,是具體的。

  (5)發展的決定力量是人民羣衆。必須提高人民羣衆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提高人民羣衆的技能。這是黨執政爲民的第一要務。

  (6)解決發展問題,必須妥善處理好各方面的利益關係,把一切積極因素調動起來。

  (7)發展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信息化是我國加快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選擇。”

  (8)發展是全面的發展。是以經濟建設爲中心,促進社會的全面進步。

  (9)堅持科教興國、西部開發、可持續發展戰略。

  (10)發展要有新思路。

  在今天,堅持黨的先進性和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必須落實到發展上來,落實到發展先進生產力、發展先進文化、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來。只有緊緊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黨才能實現現階段的歷史任務,才能率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通過閱讀本書,不僅使我進一步理解了發展是執政興國第一要務的科學含義,而且使我對發展問題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的地位有了清晰的認識。

  第四、關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深化問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提出的一箇新的理念。“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系列根本問題的認識。這表現爲:它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路線、發展道路、發展階段和發展戰略、根本任務、發展動力、依靠力量、國際戰略、領導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問題上提出了一系列緊密聯繫、相互貫通的新思想、新觀點和新論斷,比如,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思想;關於實行全方位對外開放戰略的思想;關於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思想;關於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思想;關於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的思想;關於走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的思想;關於鞏固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羣衆基礎的思想等等。這樣一些重大的新思想、新觀點和新論斷包括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驗的內容,涉及到經濟、政治、文化和黨的建設各個領域,體現在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的各個方面。

黨的行動指南心得體會 篇3

  毛澤東思想包含着豐富的內容。在六個主要方面,毛澤東思想以獨創性的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分別是:

  1、關於新民主主義革命。毛澤東從近代中國的歷史和社會狀況出發,研究中國革命的特點和中國革命的規律,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的思想,創立了無產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爲基礎的,人民大衆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

  2、關於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依據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所創造的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經濟政治條件,採取社會主義工業化和社會主義改造同時並舉的方針,實行逐步改造生產資料私有制的具體政策,從理論和實踐上解決了在中國這樣一箇佔世界人口近1/4的、經濟文化落後的大國中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艱難任務。

  3、關於革命軍隊的建設和軍事戰略。毛澤東系統地解決了以農民爲主要成分的革命軍隊如何建設成爲一支無產階級性質的、具有嚴格紀律的、同人民羣衆保持親密聯繫的新型軍隊的問題。

  4、關於政策和策略。毛澤東精闢地論證了革命鬥爭中政策和策略問題的極端重要性,指出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是革命政黨一切實際行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必須根據政治形勢、階級關係和實際情況及其變化制定黨的政策,把原則性和靈活性結合起來。

  5、關於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毛澤東根據“一定的文化(當作觀念形態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又給予偉大影響和作用於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而經濟是基礎,政治則是經濟的集中表現”這個基本觀點,提出了許多具有長遠意義的重要思想。

  6、關於黨的建設。在無產階級人數很少而戰鬥力很強,農民和其他小資產階級占人口大多數的國家,建設一箇具有廣大羣衆性的、馬克思主義的無產階級政黨,是極其艱鉅的任務。毛澤東的建黨學說成功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毛澤東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過程中着力倡導和確立的一切從中國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的思想原則,培育了保證黨取得勝利的良好學風。應該說在這方面的思想價值是具有更普遍、更重要,因而也更久遠的指導意義,是值得我們認真繼承和發揚的。

  由於馬克思主義產生的歷史條件和中國國情的極大特殊性,使中國革命面臨着需要依靠中國馬克思主義者獨立解決的各種複雜問題。同時,又由於中國是一箇小生產者佔多數的國度,與這種生產方式相聯繫的主觀性、片面性和絕對化的思想方法,也不能不影響黨的隊伍,長期以來,黨內存在的教條主義的思想束縛,就是這種思想方法影響的突出表現。這不能不極大地增加了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難度。黨在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的過程中所經歷的艱難曲折和爲此付出的沉重代價,在很大程度上是同這種主觀主義的思想根源相聯繫。毛澤東緊緊抓住黨內思想方法上兩條路線的對立,倡導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和中國革命的實際相結合,從實際出發而不是以教條主義來對待馬克思主義原理。這對於確立黨的正確的思想原則,對於中國共產黨的建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