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長征勝利89週年精神思想彙報2025(精選13篇)
學習長征勝利89週年精神思想彙報2025 篇1
敬愛的黨組織:
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的民族又開始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長征。雖然再沒有雪山和草地,但我們同樣面臨着歷史和時代的挑戰。這種挑戰,是一種更爲長期、更爲嚴峻的考驗。它表面上看起來並非那麼艱難,那麼壯烈,但要取得勝利,卻是相當不易的。今年,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9週年。想那七十年前,工農紅軍在黨中央毛主席的領導下,經過了艱苦卓絕的鬥爭,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做出了重大的犧牲,翻過了一道道山,涉過了一道道水,行程兩萬餘里,陸續到達陝北,終於完成了一、二、四方面軍的勝利大會師,爲悲慘壯烈、史無前例的長征,畫上了一箇圓滿的句號。
長征精神的形成:長征精神的形成絕非偶然。它而是以源遠流長的中華民族精神做基礎,以馬克思主義爲指導,在紅軍廣大官兵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中磨礪而成的。
任何一支軍隊的精神特質,都深深根植於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長征精神所體現的理想、信念、情操、氣節、風格、作風等,就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優秀文化傳統的體現和昇華。中國工農紅軍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長征途中他們時時處處銘記國家民族的大義,牢記勞苦羣衆的疾苦和訴求。紅軍長征正值中華民族危亡之際,中國共產黨人自覺肩負起歷史責任,率先高舉起抗日救國的大旗,並把這種深厚凝重的民族大義轉化爲紅軍指戰員不畏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英勇行動。長征精神所體現的這種爲民族不畏艱險、不怕犧牲、艱苦奮鬥的民族使命感和歷史責任感,正是中華民族“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百折不撓、頑強拼搏、自強不息偉大民族精神的生動展現。
長征精神的啓示:紅軍長征雖已成爲過去,但長征精神永遠不會過時。中國工農紅軍在長征中浴血重生的光輝歷史,爲我們留下了極爲寶貴的精神財富,對於我們今天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長征有着許多重要啓示。
第一,黨的正確領導是革命、建設和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證。毛澤東在總結長征經驗時指出:“誰使長征勝利的呢?是共產黨。沒有共產黨,這樣的長征是不可能設想的。”長征勝利的歷史經驗昭示我們,無論過去搞革命還是現在搞建設和改革,都必須始終不渝地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堅決維護黨中央的領導權威,這是我們各項事業取得勝利的根本前提。
第二,艱苦奮鬥是戰勝一切困難的重要法寶。艱苦奮鬥,玉汝於成。艱苦奮鬥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也是萬里長征留給後人的一箇重要啓示。可以說,紅軍長征史就是一部艱苦奮鬥史。
第三,團結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長征是一曲團結協作的凱歌。長征途中,紅軍將士風雨同舟,生死相依,湧現了數不清顧全大局、團結協作的感人故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項偉大而艱鉅的事業,同樣離不開團結協作精神。
第四,與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是黨的事業興旺發達的牢固根基。人民羣衆的大力支持和擁護,既是紅軍長征勝利的重要原因,也是各項建設事業不斷髮展的穩固基礎。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長征中,我們必須始終踐行爲人民服務的宗旨,永遠保持與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真正用來爲人民謀利益。
實事求是地說,長征,是我們黨和軍隊,由於一錯再錯的錯誤路線的領導,迫於嚴酷形勢的一次無奈的戰略大轉移。“紅旗飄,軍號響,子弟兵,別故鄉。紅軍
主力上征途,戰略轉移去遠方”這是老紅軍蕭華同志所創作的《長征組歌》裏對中央紅軍離開江西革命根據地時的悲壯寫照。但是,正是在這個戰略大轉移的過程中,一次次失敗的教訓和血的事實,使我們的黨和軍隊認清了錯誤路線的本質和危害,從而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內的領導地位。毛澤東同志用他那政治家的敏銳目光洞察形勢,用他那軍事家的雄才大略指揮紅軍,戰勝了無數的艱難險阻,終於到達了陝北,取得了長征的偉大勝利,也使中國革命走向了一箇新的起點,從此踏上了勝利的坦途。
在長征勝利以後的歲月裏,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同志領導着中國人民前赴後繼,用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又經過了十幾年的艱苦鬥爭,終於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會主義新中國。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沒有長征,就沒有中國革命的勝利,就沒有改革開放的今天。而在堅苦卓絕的長征過程中所形成的長征精神,正是我們中國共產黨人能夠領導中國人民取得輝煌勝利的強大精神保證。
歲月悠悠,轉瞬已經七十年過去了。當年那支衣衫襤褸、疲憊不堪,依靠着堅貞不屈的革命精神和實現共產主義,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讓全中國人民過上好日子的堅定信念走出雪山草地的軍隊,已經成爲了一支強大的、現代化的國家武裝力量,成爲了一支所向披靡的威武之師。撫今追昔,讓我們深深的理解到,人是要有理想和信唸的。“革命理想大於天”,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那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蹟,就是最有力的證明。正因爲有了理想和信唸的支撐,我們的紅軍才走出了雪山草地,才完成了艱苦卓絕的二萬五千里長征。理想和信念,是革命勝利的可靠保證!可以設想,如果沒有了理想和信念,或者說失去了理想和信念,那我們的黨,我們的軍隊,我們的國家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現在,經歷了社會主義革命和改革開放的祖國,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可千變萬變,人民羣衆的理想和信念沒有變,對黨和政府的期望和信任沒有變。人民羣衆渴望革命老傳統、老作風的迴歸,期盼着革命老前輩爲之奮鬥的目標早日實現的願望沒有變。學習長征精神心得體會
隨着時光的流逝,老一輩紅軍戰士大都作古,離開了我們,但他們的精神和信念卻留存了下來,成爲了我們黨,我們國家的寶貴財富。現在,在我們的黨內,特別是在一些領導幹部中,很有一些人對長征精神,對老紅軍的革命精神和信念、對革命的老傳統不屑一顧,有的甚至於肆無忌憚地糟蹋這些寶貴財富,這是非常令人震怒和痛心的。誰褻瀆了紅軍的精神和信仰,誰就是人民的敗類,就是人民的罪人!
現在,我們的黨中央領導集體,正在率領全黨和全國人民,爲把我們國家建設成爲偉大的社會主義強國,讓人民都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進行着新的長征。而長征精神必將爲激勵和教育全黨、全國人民“發揚革命傳統,爭取更大光榮”,在新的長征中實現我們的最終理想而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此致
敬禮!
彙報人:
日期:xx年x月x日
學習長征勝利89週年精神思想彙報2025 篇2
敬愛的黨組織:
爲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104週年,央視新聞聯播近期播出《光輝歷程》節目,6月15日的專題是“長征”。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創舉,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偉大壯舉。回顧紅軍長征路,深切緬懷革命英烈,他們的浩氣長存。長征精神是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是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是百折不撓的鬥爭精神……紅軍長征精神值得我們永遠學習下去,“紅軍不怕遠征難”,學習長征精神是新的長征路。
學習長征精神能扎窂國人的“根”。大樹能蒼勁挺拔在於其根深扎於土壤,沒有發達的根系就會成爲牆頭蘆葦頭重腳輕,只會隨風搖擺。歷史的厚重感在於長久的積累,在於後人對歷史的尊重和學習。長征精神對於我們培育我們歷史的根系大有益處,學習長征精神能豐富我們的歷史內涵,汲取更多的人文養分。鞏固我們民族的歷史“根”。沒有長征路上紅軍戰士的拋頭顱灑熱血,捨身取義地爲革命事業去奮鬥,哪來我們今天的新世界,沒有紅軍戰士的精神指引,哪會有普通民衆的意識覺醒,哪會有其後轟轟烈烈的系列革命鬥爭。“長征是播種機”,長征精神的種子早已播下,這是我們的寶貴財富,應當倍加珍惜和精心培育。
當前,有關歷史方面的一些不恰當的思想和言論值得我們深思,那就是對英雄人物及英雄事蹟的調侃甚至是否定。這些思想和言論極大地傷害了英雄們的光輝形象,造成許多人思想上的混亂和精神上的迷茫。忘記歷史因爲着背叛,否定歷史更不能令人容忍,這些不恰當的思想和言論是在挖我們歷史的根,如任其割斷歷史和現實的血肉聯繫,那麼很可能導致“千里之堤毀於蟻穴”,造成人們歷史觀的大混亂,其危害很大。學習長征精神就是銘記歷史,更好的鞏固我們的歷史根基,新聞聯播推出《光輝歷程》專題,想必也有這方面的意圖。
學習長征精神能昇華民族的“魂”。每個民族的靈魂的外在表現於其獨自的價值觀和信仰。價值觀正確與否,信仰堅定與否,決定着這個民族的基因是否強大,始終如一的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時俱進中不斷加強信仰修養,就會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乃至發展壯大,否則就會湮沒在人類的進步的征程中。中華民族能傳承文明五千載,很重要的一點在於我們沒有丟掉自己的靈魂,無論滄海桑田如何變遷,無論歷史朝代如何更替,無論列強如何入侵。越是在民族存亡的危機時刻,我們民族的信仰就越是堅定,就越是能戰勝各種困難。
國家和中華民族危亡之際,長征精神是民族精英的堅定信仰,它鼓舞紅軍在對敵鬥爭失利的情況下化爲危機,變戰略被動爲戰略主動,它激勵長征路上的廣大羣衆積極投身於抗日救亡的鬥爭中。“長征是宣言書”,它宣告了中國人民面對強敵百折不撓,堅決與其鬥爭到底的堅強意志。
長久的和平環境中,長征精神警醒我們居安思危,激勵我們保持清醒的頭腦,不斷昇華我們的民族魂。不忘曾經的苦難,不忘今天的幸福來之不易,在祥和的表象下看到實現中國夢的道路上有千難萬險。這需要我們以長征精神爲指引,永遠向着正確的方向,永葆“萬水千山只等閒”的旺盛鬥志,做到民族復興路有多遠,長征精神就相伴多遠。
此致
敬禮!
彙報人:
日期:xx年x月x日
學習長征勝利89週年精神思想彙報2025 篇3
敬愛的黨組織:
在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革命歷史上,曾經創造出了多箇世界奇蹟。2萬5千里長征,就是其中最爲出彩的精彩華章!一羣衣衫襤褸、意志如鋼的共產黨人,在後有追兵、前有堵截的崇山峻嶺、荒原戈壁,硬是靠着一種永不屈服、革命到底的堅定信念,艱難跋涉、戰天鬥地,硬生生靠着自己的雙腳,走出了革命鬥爭的最低谷,走向了抗戰勝利、全國解放、新中國成立的新的輝煌!
我不禁要問:這是一種什麼精神?這是一種怎樣的鋼鐵意志?這又是一羣什麼樣的人呢?在他們中間,有留學歸來的知識分子,也有土生土長的老師、學生,而更多的,卻是長期受壓迫、受剝削、再無活路的底層農民!他們,幾乎都抱定了一箇信念,那就是:要謀求中華民族的獨立與解放,爲普天下所有受壓迫、受剝削的勞苦大衆謀福利、謀未來,讓他們,真正當上我們這個偉大國度的真正主人!
這,就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偉大理想;這,就是每一箇共產黨人的鋼鐵意志;這,就是每一箇革命者的最高追求!喫草根、剝樹皮,穿草鞋、餓肚子,爬雪山、過草地,他們卻能甘之若飴、笑對生死!因爲在他們心裏,懷揣着一團火,懷揣着一團革命的火種,懷揣着一團爲普天下勞苦大衆打天下、謀福祉的革命聖火!
新中國剛剛成立,毛澤東同志就以政治偉人的敏銳眼光,適時提出了兩個“務必”的總要求,並及時作出“萬里長征,才走完了第一步!”的重要指示,這,又是一種什麼樣的眼光?這,又是一種什麼樣的胸懷?
在21世紀初葉的今天,黨的xx大以來,我們的黨,又團結並帶領中華民族、全國人民,走上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偉大征程!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新中國成立66年了,66年,彈指一揮間。我們又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萬里征程上,邁了幾步?而這,也不能不引起我們大家的深度思考。
如果說:當年我們黨所領導的2萬5千里長征,是中華民族走上偉大復興道路的第一步,那麼,我們66年來的建設發展,就是朝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方向所邁出的第二步!而今天,我們的第三步,也是這個偉大征程中最最關鍵的一步,纔剛剛起步!
毛主席曾經教導我們:前途是光明,但是道路,卻總是曲折的。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前進道路上,也註定不會是一路坦途、一帆風順,也仍然需要我們全黨、全軍、全國人民上下一心,繼續繼承和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長征精神,腳踏實地、埋頭苦幹,一步一箇腳印地朝着正確方向、朝着最終目標大踏步前進!
古人云:思路決定出路。今天我們重溫長征精神,仍然具有歷史意義、教育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要必須繼承和發揚2萬5千里長征中的大無畏革命英雄主義、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長征精神。在任何困難和挑戰面前,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笑對困難和挑戰,必須具備敢於把任何困難與挑戰踩在腳下、甩在身後的無畏勇氣!
二、要必須繼承和發揚2萬5千里長征中一步一箇腳印的革命實幹精神。古人云:空談誤國、實幹興邦。2萬5千里長征,是一步一箇腳印走出來的。同樣道理,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長征路上,也沒有任何近路可走,更不能投機取巧,也必須要踏踏實實、一步一箇腳印的走下去!無論是外交、軍事、經濟、社會,也不管你是哪個級別的黨員還是幹部,都必須要腳踏實地、一步一箇腳印的走!既不能看不到光明,又不能被前面道路上的困難和挑戰所嚇倒,而要像當年的紅軍長征那樣,輕裝上陣、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甩開膀子幹工作、一步一箇腳印朝前邁!沒有堅韌不拔的毅力,沒有喫苦耐勞的精神、沒有公而忘私的精神境界,又怎能輕易創造出民族輝煌、民族奇蹟、人間奇蹟?
三、要必須汲取2萬5千里長征中的智慧和力量。2萬5千里長征,靠的是智慧、靠的是能力和實力!在每一位曾經經歷過長征的紅軍戰士身上,都有着中華兒女的超人智慧、堅韌不拔的頑強毅力和精神抖擻、敢打敢拼的無窮力量!他們,就好像是一顆顆萬能螺絲釘,無論是在什麼崗位、也無論是黨和人民交給他們什麼樣的任務,他們,都會把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發揮到了極致,按時、按質、按量地完成好,向黨和人民,交出一份滿分的答卷!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在等着我們去實現。中華民族的輝煌未來,在等着我們來創造!我們有責任、更有義務,從前輩們手裏接過這副沉甸甸的擔子,擔在我們肩上,就像紅軍長征那樣,爲中華民族的後世子孫,開闢出一箇更加美好的未來、更加廣闊的天地!
長征精神,永放光芒!
此致
敬禮!
彙報人:
日期:xx年x月x日
學習長征勝利89週年精神思想彙報2025 篇4
敬愛的黨組織: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每次聽到這首豪邁激昂的《七律·長征》時,我的眼前都會浮現出這樣的一組場景:瀘定橋邊、大渡河畔那英勇無畏的身影;雪山草地、高山峻嶺那堅毅執着的腳步;四出奇兵,赤水河上那勝利後的笑容。81年前,先輩用他們的熱血和生命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長征之歌。
今天,我們重溫悲慘壯烈、史無前例的長征歷史,並不是號召大家再次用腳步去丈量那漫長的征途,而是要我們用心靈去感受去領悟面對屠刀與誘惑,沒有絲毫奴顏和媚骨的大無畏精神!去傳承去發揚槍林彈雨,雪山草地之間打不爛,拖不垮的硬骨頭精神,進而培育我們爲振興中華而勤奮學習的新時代長征精神。
堅定的信念和必勝的信心是戰勝困苦的精神動力。長征途中,先輩們腳下踏着華夏堅實的土地,手中高擎着民族振興的大旗,心中升騰着祖國飛翔的夢想。正是這樣的信念將他們緊緊地凝聚在一起,築成一道摧不垮、壓不倒的鋼鐵長城。正是這樣的信念支撐着他們走過艱難,走過兇險,走出希望,走出了一片藍天。
艱苦奮鬥、甘於奉獻的革命精神是取得勝利的根本保障。長征途中,在強大的敵人和險惡的自然環境面前,紅軍正是憑着這種精神,征服千難萬險,戰勝強大敵人,取得了最終的偉大勝利,爲中國革命闖出了一條嶄新的道路。今天,步入新世紀的我們,同樣需要堅定的信念;同樣需要堅強的意志;同樣需要艱苦奮鬥的精神;同樣需要甘於奉獻的精神。有了這樣的信念、精神,我們才能從容地藐視困難、頑強地面對困難、樂觀地克服困難,有了這樣的信念、精神,我們才能以蓬勃向上的風貌,激發創新能力,燃燒創業的激情,煥發無堅不摧的力量。這樣的信念、精神是我們人生走向輝煌的基石。
作爲有着鴻鵠之志的新少年,你可曾想過,在新的長征中,我們肩上負載着怎樣全新的責任?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我們要接過長征精神的光輝旗幟,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銳意進取,自強不息,真正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今天爲振興中華而勤奮學習,明天爲創造祖國輝煌的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同學們,爲了民族的偉大復興,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此致
敬禮!
彙報人:
日期: 年 月 日
學習長征勝利89週年精神思想彙報2025 篇5
敬愛的黨組織:
堅持堅定執着追理想。當年,在敵強我弱嚴峻形勢下,在白色勢力的四面包圍中,井岡山斗爭爲什麼能夠做到“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 爲什麼能夠“喚起工農千百萬”、燃起“工農武裝割據”的燎原之火?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有遠大的共產主義理想,有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念。“革命理想高於天”。有了堅定執着的理想信念,纔會產生在艱難困苦環境中戰勝一切困難的超凡勇氣,才能經受住血雨腥風的洗禮和考驗。
今天,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和艱鉅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的任務,特別是面對深化改革硬骨頭和決勝小康的硬任務,每一名黨員、幹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仍然要做理想主義的堅定守衛者,堅持堅定執着的理想追求,把共產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唸作爲照亮前路的燈、把準航向的舵,同時將理想信念轉化爲對奮鬥目標的執着追求、對本職工作的不懈進取、對高尚情操的篤定堅持、對艱難險阻的勇於擔當,腳踏實地,迎難而上,埋頭苦幹,帶領羣衆在決戰小康的道路上不斷取得新的勝利。
堅持實事求是闖新路。井岡山道路不是從國外經驗搬來的,不是從馬列本本上抄來的,也不是坐等上級指示等來的,而是我們黨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以大無畏的革命膽識和敢爲天下先的首創精神,衝破本本主義、教條主義的窠臼,從革命鬥爭的偉大實踐中開闢出來的。可以說,一部井岡山斗爭史就是黨帶領人民實事求是闖新路的歷史。我們黨從來是“靠實事求是喫飯的”,一切從實際出發,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我們黨和黨領導的偉大事業始終保持生機和活力的根本保證。中國發展到今天,發展環境和條件變了。如果固守老經驗,沿用老辦法,或者刻舟求劍、守株待兔,就會落後於時代,處於被動局面。要大力營造鼓勵探索、寬容失誤的良好氛圍,允許和鼓勵地方、基層和幹部羣衆根據實際創造性地貫徹中央的精神,不斷開創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的新局面。每個黨員幹部都要從井岡山精神汲取養分,一切從實際出發,解放思想、開拓進取,善於用改革的思路解決前進中的問題,自覺用新的發展理念指導和引領發展,奮力闖出新常態下的促進發展的新路子。
此致
敬禮!
彙報人:
日期:xx年x月x日
學習長征勝利89週年精神思想彙報2025 篇6
敬愛的黨組織:
茫茫長征路,途中艱辛誰能體會?寒風刺骨,風如刀一般割在臉上。在冰天雪地中,一支長長的隊伍,宛如一條巨龍在雲霧中蜿蜒盤旋,慢慢地蠕動……夜,伸手不見五指。草地上坑坑窪窪,沼澤連片,沒有道路,沒有人煙,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葬身泥潭。堅強的紅軍戰士硬是咬牙挺過來了,他們以驚人的速度,在7天內走過了600多里的黑草地……“紅軍不怕遠
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毛澤東的《長征》讀起來總是那麼令人振奮,使人倍受鼓舞。是呀,敵人的圍剿算得了什麼?湍急的金沙江,奔騰咆哮的大渡河算得了什麼?只剩幾根鐵索,令人毛骨悚然的瀘定橋又能算得了什麼?那高聳入雲的大雪山和杳無人煙的黑草地,這些被人們視爲可望而不可及的“天險”,不是都被我們這些堅強的紅軍戰士征服了嗎?
雖然曾參加過長征的老紅軍戰士現在已經所剩無幾,但紅軍前輩們留給我們的豐碩的精神財富是永存的。他們在那種艱難困苦中對革命理想和對革命事業鍥而不捨的追求和無比忠誠。英勇頑強,勇於拼搏,不怕犧牲的英勇氣概;憧憬未來,充滿樂觀主義精神。顧全大局,嚴守紀律,親密團結的崇高品德,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思想及至今不忘的歷史使命。他們高尚的品格永遠是一劑催人奮進的催化劑,永遠激勵着我們。
這使我又想起了毛主席的語錄:“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沒錯,長征是宣言書,它不僅宣告了共產黨的勝利,更是宣告了我們建設祖國的決心。長征是宣傳隊,它既向人民宣佈共產黨是解放他們的隊伍,還向我們宣傳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性。長征是播種機,它播下了無數革命的火種,也播下了我們這些還未發芽的種子,總有一天我們會結出累累碩果報答祖國。
我們是祖國未來的主人,在這莊嚴的歷史時刻,老一輩革命家點燃的革命火炬,無疑要靠我們擎起,祖國燦爛的明天也都要靠我們的智慧和力量去開創。如今我們生活在社會主義的大家庭中,應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好好珍惜。而不久的將來,我們也要肩負起建設祖國的重任。
讓我們發揚長征精神,好好學習,努力奮鬥,迎接新的長征。
此致
敬禮!
彙報人:
日期:xx年x月x日
學習長征勝利89週年精神思想彙報2025 篇7
敬愛的黨組織:
井岡山斗爭時期,敵我力量對比懸殊,革命條件異常艱苦。面對暫時的挫折,一些人對革命前途悲觀失望。毛澤東同志敏銳地察覺到了這一思想問題,寫下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爲什麼能夠存在》和《井岡山的鬥爭》這兩篇光輝著作,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結合井岡山革命鬥爭實際,詳細分析了中國革命的特點,科學論證了中國的紅色政權存在和發展的原因以及工農武裝割據思想,他大膽地預見:“不但小塊紅色區域的長期存在沒有疑義,而且這些紅色區域將繼續發展,日漸接近於全國政權的取得。”由此,中國共產黨人開闢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引導中國革命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
實事求是、敢闖新路,是井岡山精神的核心。今天,我們肩負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性任務,要解決好新常態下思想觀念如何突破、發展方式如何轉變、利益格局如何調整、體制機制如何創新等一系列重大問題,正需要大力弘揚井岡山精神,在實事求是中敢闖新路,在敢闖新路中推進改革發展事業順利向前。
實事求是是解放思想、敢闖新路的前提,它要求我們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堅持在實踐中檢驗真理、發展真理。當年,在武裝起義遭遇挫折時,我們黨擯棄了以城市爲中心的錯誤鬥爭道路,開始了農村包圍城市的偉大實踐;在危急關頭,我們黨及時召開遵義會議,把黨的路線轉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正確軌道上來,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
回顧歷史,人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什麼時候堅持實事求是,黨和人民的事業就會取得勝利,反之就會遭受損失甚至是嚴重挫折。今天,我們深入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既不是閉門造車的主觀想象,也不是毫無章法的莽撞蠻幹,而是正視經濟轉軌、社會轉型、觀念轉變的現實,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有機統一,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推動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巨輪駛向勝利的彼岸。
實事求是的目的是爲了更好地解放思想、敢闖新路。從農村根據地的建設,到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建設;從打破“兩個凡是”的思想束縛,到鄧小平同志發表南方談話推動改革……我們黨之所以能在各個歷史時期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勇於變革,就是因爲中國共產黨人擁有解放思想、敢闖新路的寶貴精神品格。鄧小平同志指出:“一箇黨,一箇國家,一箇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正是因爲我們黨堅持解放思想、敢闖新路,才能衝破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的禁錮,不斷開創新局面。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國航船破浪前行的動力引擎。以什麼樣的勇氣啃硬骨頭、涉險灘,以什麼樣的智慧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以什麼樣的方法破解改革難題,決定着我們能不能向歷史交出一份優秀答卷。面對艱鉅的使命,因循守舊、抱殘守缺不行,滿足現狀、故步自封不行,畏首畏尾、瞻前顧後不行,喫以往改革成果的老本、躺在前人功勞簿上睡大覺更不行。
要“在弘揚井岡山精神上走在前列”,廣大黨員幹部就得把握實事求是闖新路的思想精髓,爭做思想的解放者,自覺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全面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爭做改革的先行者,敢於打破條條框框、探索新的路徑,尤其在涉及自身利益的時候,敢於自我革命、作出犧牲;爭做創新的促進者,大膽地支持創新創業,立足崗位當好創新發展的標兵,真正使自己成爲知行合一、走在前列的共產黨員。
此致
敬禮!
彙報人:
日期:xx年x月x日
學習長征勝利89週年精神思想彙報2025 篇8
敬愛的黨組織:
“不論我們的事業發展到哪一步,不論我們取得了多大成就,我們都要大力弘揚偉大長征精神,在新的長征路上繼續奮勇前進”。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9週年大會上,着眼長征在我們黨、國家、軍隊發展史上的偉大意義和對中華民族歷史進程的深遠影響,強調大力弘揚偉大長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長征路的“六個必須”總要求,激發起全黨同志和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賡續奮鬥的信念和決心。
山河爲碑,歷史爲證。擊退窮兇極惡的追兵阻敵、戰勝自然環境的嚴酷挑戰,幾經挫折而不斷奮起、歷盡苦難而淬火成鋼,80年前的那場偉大遠征,創造了人類爲追求真理和光明而堅定執着頑強進取的偉大史詩。長征的勝利,是堅定理想、恪守信仰的勝利,是追求真理、堅持真理的勝利,是團結羣衆、依靠羣衆的勝利,是實事求是、理論創新的勝利。長征的啓示,成爲我們黨、我們民族不斷攻堅克難、從勝利走向勝利的信念之源、力量之源、精神之源。今天中國的進步和發展,是從長征中走出來的;達到理想的彼岸,還必須沿着我們確定的道路不斷前進。
長征永遠在路上。正如強調的,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就是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我們必須保持理想信念堅定、思想理論堅定,用理想之光照亮奮鬥之路,用信仰之力開創美好未來。心中有人民,行動有方向。我們必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堅持一切爲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使我們黨永遠贏得人民羣衆信任和擁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承載着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和探索,凝聚着億萬人民的奮鬥和犧牲。我們必須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斷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永遠充滿蓬勃生機活力。
弘揚偉大長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長征路,是新的時代條件下我們面臨的一箇重大課題。今天的長征同當年的紅軍長征相比,同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已經走過的新長征之路相比,同樣是充滿開創性、艱鉅性、複雜性的事業,同樣需要把握方向、統攬大局、統籌全局,抓住戰略重點,實現關鍵突破,贏得戰略主動。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方能讓黨和國家事業始終充滿創造活力。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堅持以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爲引領,方能永葆人民軍隊性質、宗旨和本色。毫不動搖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強化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我們黨就能始終成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中國一定有個可讚美的光明前途”“我們民族就可以無愧色地立在人類的面前”。方誌敏曾這樣暢想未來“可愛的中國”。我們這一代人繼承了前人的事業,進行着今天的奮鬥,更要開闢明天的道路。讓我們弘揚偉大長征精神,以昂揚的鬥志、無畏的勇氣、踏實的行動,朝着民族復興的遠大理想勇往直前、不懈奮鬥。
此致
敬禮!
彙報人:
日期:xx年x月x日
學習長征勝利89週年精神思想彙報2025 篇9
敬愛的黨組織:
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進行了舉世聞名的長征。紅軍從江西瑞金出發,縱橫11個省,長驅二萬五千里,排除萬難,勝利到達陝北。
光陰荏苒,一晃80年過去了。80年前的長征,紅軍表現的英勇是史無前例的。長征是中國革命史上一副無比壯麗的歷史畫卷,是人類軍事史上一個空前的奇蹟,是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壯舉。是一部氣吞山河的英雄史詩。
茫茫長征路,途中艱辛誰能體會?寒風刺骨,風如刀一般割在臉上。在冰天雪地中,一支長長的隊伍,宛如一條巨龍在雲霧中蜿蜒盤旋,慢慢地蠕動……夜,伸手不見五指。草地上坑坑窪窪,沼澤連片,沒有道路,沒有人煙,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葬身泥潭。堅強的紅軍戰士硬是咬牙挺過來了,他們以驚人的速度,在7天內走過了600多里的黑草地……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毛《長征》讀起來總是那麼令人振奮,使人倍受鼓舞。是呀,敵人的圍剿算得了什麼?湍急的金沙江,奔騰咆哮的大渡河算得了什麼?只剩幾根鐵索,令人毛骨悚然的瀘定橋又能算得了什麼?那高聳入雲的大雪山和杳無人煙的黑草地,這些被人們視爲可望而不可及的“天險”,不是都被我們這些堅強的紅軍戰士征服了嗎?
雖然曾參加過長征的老紅軍戰士現在已經所剩無幾,但紅軍前輩們留給我們的豐碩的精神財富是永存的。他們在那種艱難困苦中對革命理想和對革命事業鍥而不捨的追求和無比忠誠。英勇頑強,勇於拼搏,不怕犧牲的英勇氣概;憧憬未來,充滿樂觀主義精神。顧全大局,嚴守紀律,親密團結的崇高品德,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思想及至今不忘的歷史使命。他們高尚的品格永遠是一劑催人奮進的催化劑,永遠激勵着我們。
這使我又想起了毛主席的語錄:“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沒錯,長征是宣言書,它不僅宣告了共產黨的勝利,更是宣告了我們建設祖國的決心。長征是宣傳隊,它既向人民宣佈共產黨是解放他們的隊伍,還向我們宣傳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性。長征是播種機,它播下了無數革命的火種,也播下了我們這些還未發芽的種子,總有一天我們會結出累累碩果報答祖國。
我們是祖國未來的主人,在這莊嚴的歷史時刻,老一輩革命家點燃的革命火炬,無疑要靠我們擎起,祖國燦爛的明天也都要靠我們的智慧和力量去開創。如今我們生活在社會主義的大家庭中,應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好好珍惜。而不久的將來,我們也要肩負起建設祖國的重任。
讓我們發揚長征精神,好好學習,努力奮鬥,迎接新的長征。
此致
敬禮!
彙報人:
日期:xx年x月x日
學習長征勝利89週年精神思想彙報2025 篇10
敬愛的黨組織:
在這個世界上,我喜歡的東西有很多。我喜歡音樂,因爲它能給人一種輕鬆的感覺;我喜歡體育運動,因爲運動可以鍛鍊身體;我喜歡電腦,因爲它能查出我所不知道的中國奧祕;但是我喜歡的經典作品還非《長征》莫屬了。
《長征》這本書主要講的內容是:我們的紅軍是可愛的,是英勇的,是不可戰勝的。在這二萬五千里的長征路上,戰士既要對付蔣*石的圍剿,又要面對雪山,草地這種惡劣的環境,有時紅軍一天就要行走一百多公里啊,而且都是山路,還有敵人的阻擋,這在現在是不可想象的。
可是呢我們可愛的紅軍做到了,讓我感觸最深的是紅軍飛奪過盧定橋啦,紅軍爬在幾根光光的鐵鏈上,你看那橋底下的江水,奔騰洶湧,如果一不小心掉下去,那性命沒有啦。要是我們站在上面腳肯定發抖,站都站不穩。可我們英勇的紅軍確要與對面那討厭的敵人勇敢的戰鬥着,並且勝利的打敗了他們。創造了人類歷史上一箇偉大的奇蹟!
這本書上的英勇故事讓我感動不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誰給我們的?不錯!當然是我們那可敬可愛的革命前輩用鮮血換來的,你們看一箇個紅軍在這長征路上遇上的千隻攔路虎,他們遇到困難時總能做到不慌不忙,沉着冷靜,機智勇敢地面對困難,克服困難,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樣的軍隊,紅軍不能戰勝的的啊!這本書讓我懂得了我們要學習紅軍長征的這種精神,那就是面對困難要勇於戰鬥,無堅不摧,重於求實,獨力自主,樂於喫苦,不懼困難,團結一致。
以前,我沒讀過這本書的時候,是一箇非常不喜歡動腦筋的孩子,遇到困難,要不就不動腦筋,要不就去問媽媽,一點腦筋都不願意動,父母常說我的腦袋會生鏽了。遇到了攔路虎就只會退縮,不像紅軍那樣勇敢的去面對困難。當我讀完這本書後,我只要一遇到困難,腦袋裏就浮出一箇畫面:就是經軍遇到困難的時候,是怎麼去克服困難的,每當這時我就會認真地思考怎樣找到更好的方法破解難題。
我喜歡《長征》這本經典作品,因爲有了它,我才知道要克服困難,要不怕困難,讓長征精神發揚在我們的身上,陪伴着我們一起成長。
此致
敬禮!
彙報人:
日期:xx年x月x日
學習長征勝利89週年精神思想彙報2025 篇11
敬愛的黨組織:
二萬五千里長征,一次改變中國命運的征程已在人們的評說中過去了差不多一箇世紀。第一範文網23長征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它特有的魅力就像是一部最完美的神話,突破時代和國界,在世界上廣爲傳揚。
回首風雨來時路,漫漫征程,說不完的艱難困苦,道不盡的嚴峻險阻。冰封的皚皚雪山、人跡罕至的茫茫草地、峽谷急流、有烏江天險、有彎彎赤水、有大渡激流……加之蔣百萬大軍的圍追堵截、糧食的嚴重短缺,每一條都足以讓人恐懼、絕望。可長征中的人,卻利用自己的兩隻腳,長驅直至兩萬餘里,縱橫十一箇省。他們血戰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越大雪山,攻佔臘子口……二萬五千里長征路,二萬五千里血與汗的洗禮。所到之處,哪裏沒有浸透着紅軍戰士的不散熱血?哪裏沒有譜寫着一曲動人的壯歌?長征向全世界宣告,紅軍纔是英雄好漢。他們排除萬難,經歷了九死一生的激烈戰鬥,戰勝了任何人都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他們在一條佈滿荊棘和鮮血的道路上一步步艱難地走來,走向了光明和勝利。
那,是什麼讓長征中的人們明知征途有艱險,卻毫無畏懼、萬死無辭,前仆後繼地奔向一箇目標?是什麼讓他們突破反動派軍的圍追堵截,跨越萬水千山,戰勝無數艱難險阻,創造了無與倫比的英雄業績,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偉大革命篇章?是堅定不移的信仰、不屈不撓的求素、無所畏懼的前行、向着理想勇敢奮鬥的精神。是老人們口中述說的長征精神。
巍峨的雪山掩蓋了革命烈士的軀體,卻埋藏不了他們滿腔爲國爲民的赤誠之心;茫茫的沼澤地吞噬了革命烈士的身軀,卻掩藏不住他們的信念;如雨的子彈奪去了革命烈士的生命,卻奪不去他們的精神。
歲月的年輪沉澱了斑駁的痕跡,沖天的狼煙留下了悲壯的回聲。時值長征勝利89週年之際,我們回顧歷史,不由感慨萬千。紅軍長征的壯舉已經成爲歷史,但是,長征精神卻具有永恆不變的歷史價值和光照千秋的繽紛異彩。那烙印在中華兒女靈魂深處的“長征精神”,與我們黨和人民在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壯麗進程中創造的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奧運精神、三峽移民精神、抗非典精神、神五神六精神一樣,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艱苦奮鬥精神和延續與昇華,是中國共產黨人與時俱進的時代創造。長征精神已成爲中華民族意志與品格的註腳;成爲中華民族追求光明與理想的象徵;成爲中華民族發奮圖強、堅忍不拔、戰勝一切困難的支柱。
現在,黨中央領導集體正在率領全黨和全國人民,爲把我們國家建設成爲偉大的社會主義強國,讓人民都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進行着新的長征。我們仍然需要在21世紀裏,爭取實現中華民族的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民族騰飛這一現代歷史主題。爲此我們相信,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偉大征程中,我們仍然需要努力實踐長征精神的時代價值;我們相信,在新的歷史時期,同時代精神結合起來的長征精神,將激勵中華民族實現偉大的振興。
一段歲月,波瀾壯闊,刻骨銘心。一種精神,穿越歷史,輝映未來。長征那英勇的足跡鐫刻在爲人類追求解放的歷史中,始終爲中國人民銘記;長征那革命英雄主義的精神,始終是中國革命和建設奪取成功的基礎,始終激勵着中國人民朝着一箇堅定的方向輝煌前進。
此致
敬禮!
彙報人:
日期:xx年x月x日
學習長征勝利89週年精神思想彙報2025 篇12
敬愛的黨組織:
每當五星紅旗隨太陽一同升起,耳邊又響起雄壯昂揚的《義勇軍進行曲》,總會令我感動,每次我感動就會憶起我們人民革命的艱苦歷程,想起舉世聞名的兩萬五千里長征。
八十二年前的今天,由於王明的“左”傾錯誤,八萬紅軍被迫離開中央根據地,從南中國的崇山峻嶺中開始了漫漫長征。長征路上,面對着自然界種種艱難困苦,地方軍閥、國民政府反動派的圍追堵截,他們都毅然挺過去了。
瞧!那冰冷的空蕩蕩的十三根鐵索,他們“飛”過去了;瞧!那高聳入雲的大雪山,他們翻過去了;瞧!那杳無人煙的草地,他們踏過去了。在整個長征的368個日日夜夜裏,他們一共爬過了18座崇山峻嶺,渡過了24條湍急的河流,穿越了12個省份,佔領過62座大大小小的城市,突破了10個地方軍閥部隊的包圍,挺進和順利通過了6個不同的少數民族地區。
這支由年輕人組成的紅色大軍,面對着30萬武裝精良的敵軍,攜帶着數量龐大的輜重,在一箇地球上最爲險峻的地帶迂迴穿插,最終征服了二萬五千里的艱難險阻。這一切,讓今天的人們,長久地發出神奇的感慨。
正是這些肩負着偉大使命的中華兒女,以一種勢不可擋的力量,走完瞭如此漫長的道路。是他們,嚇得敵人聞風喪膽,狼狽而逃;是他們,突破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婁山關;是他們,用自己的熱血,將共和國的國旗抹成了紅彤彤的顏色;是他們,憑着一股執着的精神,創造了這樣一箇歷史的奇蹟,走向抗日的最前線,提起了祖國生死存亡的重擔!
怪不得毛主席會這樣說:“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歷史上曾經有過像我們這樣的長征嗎?12個月光陰中間,天上每日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地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路上遇到了說不盡的艱難險阻,我們卻開動了每個人的兩隻腳,長驅2萬餘里,縱橫12個省。請問歷史上曾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沒有,從來沒有的。”
沒錯,這正是我們這些中華民族的子孫後代引以爲驕傲的。我們不會忘記這一輝煌的鬥爭業績。今天,我們要從紅軍長征的精神中汲取勇氣、力量和智慧,繼承先烈們的遺志;把我們祖國建設成現代化強國,讓我們的人民自由幸福!
我們年輕一代,正走在先烈們爲我們開闢的社會主義大道上,走向現代化燦爛的未來。
此致
敬禮!
彙報人:
日期:xx年x月x日
學習長征勝利89週年精神思想彙報2025 篇13
敬愛的黨組織:
2019年是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9週年。7月10日—19日,爲紀念這一重大革命歷史事件,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師生團隊40人,耗時10天,跨越江西、貴州、陝西三省,以親近實地的方式走進那一段歷史,身體力行感受長征的雄魂,體驗長征路途的艱辛。
重走長征路在長江第一渡開啓
“沒有喫苦,就沒有成長!重走長征路讓我在喫苦中磨練意志,學習成長。我特別開心能參與其中。”深職長征團隊成員之一,來自藝設學院視傳3班的張釋如在前往長征第一渡的路上堅定地表示,別看她個頭不高,喫苦的決心卻不小。
7月11日上午,40名團隊成員沿着于都河畔,冒着中雨,一路徒步,來到聳立在河畔東門渡口邊的紀念碑前——“中央紅軍長征第一渡”紀念碑。“我宣佈,深職院重走長征路正式出征。”隨着校團委書記的一聲令下,重走長征路活動在紀念碑前正式開啓。“我們保證完成任務,請學校放心!”30名學生堅定響亮的口號不但爲重走長征路營造了良好的氛圍,而且也激發了每位同學的鬥志,爲接下來的徒步打下基礎。
“領誓哥”把重走長征路當作人生財富
因爲兩年的入伍經歷,“領誓哥”王一楠對紅軍的感情特別深厚。退伍回校後,他便開始關注參加過抗戰的紅軍老戰士,並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志願者活動爲軍人送溫暖。在這次重走長征路活動中,他不但入選,而且還十分有幸成爲出征儀式上帶領隊友們宣誓並表態的“領誓哥”。
“能夠和小夥伴們親身體驗紅軍80年前走過的路,這份經歷是我人生最大的財富。”站在紀念碑前的王一楠自豪地說,“希望通過重走長征路活動,讓我們特區大學生真正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在我們平凡的生活裏,革命的精神同樣可以閃耀出不平凡的光彩。”
據悉,深職院紀念長征勝利會師89週年暨重走長征路活動爲期10天,以重走長征路,觀紅色舊址,唱紅色歌曲,緬懷革命先烈,感受紅色精神,傳承紅色文化,扶貧希望小學,開發紅色微課堂等爲主要內容。40名參與師生途經瑞金、遵義、延安三地,每天徒步3小時、10公里以上的路程,並在紅軍山、婁山關、寶塔山、吳起等紅軍長征最具歷史代表性的地方開展專題微課。“讓特區大學生重走長征路,有極大的現實意義,同學們在感受紅色歷史的過程中也懂得了堅持不懈,永不言棄的長征精神。同時讓同學們在與延安棗園中學結對子,搭建愛心書屋中,爲革命老區傳播青春正能量。”隨隊老師如是說。
此致
敬禮!
彙報人:
日期:xx年x月x日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