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訓家風伴我成長演講稿(通用28篇)
家訓家風伴我成長演講稿 篇1
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歷史,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家給予人溫暖,給人帶來快樂。祖祖輩輩都將一些規矩交給後代。有句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何成方圓?沒有規矩,那不是一箇家。家是一箇魏然聳立的大山;是一箇威武的雄鷹;是一箇參天大樹……可是我們現在是一箇蠻不講理,霸道的一箇人,那是因爲我們沒有規矩,大樹倒啦,大山塌啦。後悔也來不及啦
每個人家都有家訓、家規、家風,我家也不例外:記得在暑假快開學期間,爸爸在看電視過程中,無意中看見啦“家風”是什麼?“家規”是什麼?“家訓”是什麼?父母們的回答各不相同
家風我認爲是家人的一種行爲,是好是壞。我認爲家風是爽快,是快樂,是執着。因爲每家的人們都特別熱情好客,遇到困難也毫不退縮,不打退堂鼓,勇敢前進,知道戰勝爲止。還有別人交給你做的事說到做到,絕不食言。
家規我認爲是家人的素質,是含義深刻的還是膚淺的。家人如果不學習,就得不到知識,不知怎樣文明。從小父母就加我們犯了錯要知錯就改,別人幫助你要知恩圖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到獨立生活的好習慣,認真做人,要做個文明人。
家訓,我認爲是家人的教訓,是嚴格的還是松。如果每個人都坦誠相見,大公無私,那家規就沒有作用啦,家規,該使用的時候就不要手下留情,輕易放過。禁止用的時候千萬不要用,會有副作用!
一箇家中既有令,又有暖,兩者不可缺的。我希望我們家的家訓,家規,家教能使得我們家繁榮昌盛,我希望我們的家訓,
家教,家規能一代又一代的產下去,有朝一日,我會使我們家實現六大願望:幸福、健康、和諧、富有、勇敢、長壽,將他們一一實現,讓我家永遠都是六六大順、一帆風順的!
家訓家風伴我成長演講稿 篇2
俗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對後代的鞭策,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
每個家,都有自己家訓、家規、家風,我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風特點是“勤學孝悌樂助人”,從字面上看,或許跟多數家庭的家風沒有區別,但家風的傳承,更多的是家族之人的言傳身教。關於家風中的勤學,還流傳着這樣的故事:
《烏黴詩》,是清朝的王穎士所作,他是王氏家族的第十五世,清康熙十八年進士。王穎士少年時曾在耿王莊私塾唸書,因家境貧寒,缺衣少食。秋天高粱抽穗時,雜生烏黴,王穎士午餐時以此充飢,不回家喫飯。這引起了塾師的疑問,經詢問,王穎士便作一首《烏黴詩》以解師生之疑。
所謂孝悌,孝,指對父母還報的愛;悌,指兄弟姊妹的友愛,也包括了和朋友之間的友愛。孔子非常重視,認爲孝悌是做人、做學問的根本。王氏家族自古就講究孝道,在整個大家族裏,也沒聽說哪家有不養老、虐待老人的。
王氏家族十六世族人王克寬,康熙年間進士。他的《析筋詩》反映的是王氏孝悌的文化。詩的內容是:“少年堂兄共硯窗,春秋桂杏又同芳。上追淡墨題名榜,下盼紅綾賜餅香。弟舉孝廉能侍養,房分叔季足衣糧。宦囊美產餘無取,牧馬場中學牧羊。”這首詩反映的是,王克寬性孝謙讓,少時和兄弟一同讀書,在他考取官職後,把父母接到身邊,視家產財物爲身外之物。兄弟們分家時,先讓兄弟們選擇豐肥的土地和正堂房舍,而自己則選取了村北的一塊牧馬場居住。在王氏家族中,有太多這樣重孝重情的故事,一箇家庭中,兄弟爲了讓其中一名考取功名,不惜自行輟學幫助其功成名就,等家中的兄弟功成名就了,對方反過來再回報這個家庭。這樣的良性循環保證了家族中人才輩出。
“勤學孝悌樂助人”,每一字,每一詞都有深刻的道理,都教給我們做人的根本。好的家風、家訓、家規,每個人都應該去遵守、執行,把好的作風流芳千古。用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勤學孝悌樂助人”,是我們王氏的家風,但這一家風可能誰都會說、會寫,大家真正能做到的纔是好的社會風氣。家風看似無形,但它是融在血脈中的驕傲。通過一卷卷不同時期的族譜,族人可以加深對家族的瞭解,加強自己的文化修養,這就是傳遞家風。家風正,家族才能興旺發達,社會才能更加和諧。
家訓家風伴我成長演講稿 篇3
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深深銘刻在中國人的心中。每個家,都有家訓、家規、家風,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對後代的鞭策,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
我先介紹的是我家的家風,家風是一種無言的教育,潤物無聲地影響每一個人的心靈。能引導廣大家樹立良好習慣,注重自身修養,注意行爲舉止,傳承家庭美德,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我把它們視若珍寶,它們也教給我了無限的道理,讓我回味無窮。
我的家風是“和睦和氣和諧,善言善行善事,勤勞勤儉勤奮,與人與己爲公。”“和”,我們家和鄰里之間相處的十分融洽。不論是過年過節,還是平常的日子。我們親朋好友,鄰里之間都禮尚往來。我們對人和氣,爸爸也相信和氣生財。“善”,我們家雖然沒有進行大型的捐款,但我的父母時時刻刻都在關注需要幫助的人。能幫一把是一把,我也捐贈過我的零花錢,送給他們賀卡,也送給他們衣服。“勤”,我也十分刻苦的鍛鍊自己,媽媽說要願意去磨自己,在學習方面更要勤奮。還要學會節約,珍惜每一箇資源。“舍”,把自己與別人相比較,一定要注重幫助別人,爲你爲他爲每一個人。
說了“和,善,勤,舍”就說一說“孝,仁,謙”這是我的家規。“孝”,我們家以孝爲先,晚輩敬長輩,要像孔儒讓梨一樣尊重各位長輩。“仁”,就是友愛,幫助,同情。一箇人的力量或許不夠,但多人的力量可不容小看!“謙”,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只有謙虛的,認真的去學習,得到的成果,會比預想的還要好。
我的家訓,是時刻讓我想起教訓。“只有付出纔有希望”,這是家訓,我認爲這句話說的一點都沒錯。
上五年級時,我還沒有進入狀態。只顧喫喝玩樂。媽媽是看在眼裏,急在心裏。在情急之下,媽媽給我買了許多試卷,每天陪我做。做卷子,背內容。一直到深夜,才能休息。在媽媽的陪伴下,這個五年級,我就這樣度過了,別人玩時我只能做苦工。我知道這個道理,可是卻不信其意。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平常中等成績的我,在這次學期考試時,我居然突飛猛進,在前三名之內!於是我對那句話產生了明顯的態度改變,我不會不信它,而是時刻把它記在心間,我的家訓:“只有付出纔有希望!”
我希望我家的家風、家訓、家規,能化成美德的影子,讓每一個人都能看到它,讓它隨風飄散,成爲人們最美的記憶。
家訓家風伴我成長演講稿 篇4
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深深銘刻在中國人的心中。每個家,都有家訓、家規、家風,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對後代的鞭策,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
我先介紹的是我家的家風,家風是一種無言的教育,潤物無聲地影響每一個人的心靈。能引導廣大家樹立良好習慣,注重自身修養,注意行爲舉止,傳承家庭美德,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我把它們視若珍寶,它們也教給我了無限的`道理,讓我回味無窮。
我的家風是“和睦和氣和諧,善言善行善事,勤勞勤儉勤奮,與人與己爲公。”“和”,我們家和鄰里之間相處的十分融洽。不論是過年過節,還是平常的日子。我們親朋好友,鄰里之間都禮尚往來。我們對人和氣,爸爸也相信和氣生財。“善”,我們家雖然沒有進行大型的捐款,但我的父母時時刻刻都在關注需要幫助的人。能幫一把是一把,我也捐贈過我的零花錢,送給他們賀卡,也送給他們衣服。“勤”,我也十分刻苦的鍛鍊自己,媽媽說要願意去磨自己,在學習方面更要勤奮。還要學會節約,珍惜每一箇資源。“舍”,把自己與別人相比較,一定要注重幫助別人,爲你爲他爲每一個人。
說了“和,善,勤,舍”就說一說“孝,仁,謙”這是我的家規。“孝”,我們家以孝爲先,晚輩敬長輩,要像孔儒讓梨一樣尊重各位長輩。“仁”,就是友愛,幫助,同情。一箇人的力量或許不夠,但多人的力量可不容小看!“謙”,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只有謙虛的,認真的去學習,得到的成果,會比預想的還要好。
我的家訓,是時刻讓我想起教訓。“只有付出纔有希望”,這是家訓,我認爲這句話說的一點都沒錯。
上五年級時,我還沒有進入狀態。只顧喫喝玩樂。媽媽是看在眼裏,急在心裏。在情急之下,媽媽給我買了許多試卷,每天陪我做。做卷子,背內容。一直到深夜,才能休息。在媽媽的陪伴下,這個五年級,我就這樣度過了,別人玩時我只能做苦工。我知道這個道理,可是卻不信其意。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平常中等成績的我,在這次學期考試時,我居然突飛猛進,在前三名之內!於是我對那句話產生了明顯的態度改變,我不會不信它,而是時刻把它記在心間,我的家訓:“只有付出纔有希望!”
我希望我家的家風、家訓、家規,能化成美德的影子,讓每一個人都能看到它,讓它隨風飄散,成爲人們最美的記憶。
家訓家風伴我成長演講稿 篇5
家是人們最溫馨的港灣,給予人們溫暖。但是家也要有家的樣子,不能沒有規矩。正如老人們常常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沒有規則,就不成方圓。”
我們家的家風是什麼呢?我們家的家風就一箇字:“孝”。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爸爸媽媽對我很寵愛,但對我的要求很嚴格。媽媽常常對我說:“要我好好學習,做一箇有文化有思維的人。”
爸爸一直告誡我:百善孝爲先!他常給我講:“三條魚”的故事。其中微山湖烏鱧的故事非常讓我感動。據說:此魚產子後便雙目失明,無法覓食而只能忍飢挨餓,孵化出來的千百條小魚天生靈性,不忍母親餓死,便一條一條地主動游到母魚的嘴裏供母魚充飢。母魚活過來了,而子女的存活量卻不到總數的十分之一,它們大多爲了母親獻出自己年幼的生命。烏鱧是一條孝子之魚。
爸爸常說:“如果一箇人不孝,沒有人會和他真心交朋友。”爸爸媽媽對奶奶爺爺很孝順,我要向爸爸媽媽學習,做一箇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家風是一條應該牢記的座右銘,我國是禮儀之邦,我們要將五千年的文化繼續傳承下去。
家訓家風伴我成長演講稿 篇6
我生活在一箇幸福的四口之家,爸爸、媽媽和姥姥都很愛我,姥姥很慈祥,她是一箇勤儉的人,也一直教育我們要勤儉節約。很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就告訴我,平時不許亂花錢,不許和姥姥隨便要玩具,不許亂買零食,那個時候,我很頑皮,有時候想要的東西姥姥或者媽媽不給買,我就耍賴,甚至有時候嚎啕大哭,可是,不管我怎麼鬧,她們卻只是好言相勸,很少滿足我的要求,幾次之後,我就懂得了,不該給我的東西,哭鬧是沒用的,而我表現好的時候,比如很聽姥姥的話,摔倒了不哭,不挑食,媽媽就總會表揚我,而我也會很高興。後來我漸漸的長大了,也養成了不喫零食,節約用水、用電、不浪費的好習慣。
我的爸爸媽媽都是醫生,工作很忙,陪我的時候不多,平時我總是被姥姥帶着,但是有空就他們就教育我,一定要聽姥姥的話,愛護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媽媽一有空,就幫姥姥做飯、做衛生,我就搶着幫她們擦玻璃、掃地,總是得到媽媽和姥姥的表揚,雖然有時候我很累,但是我看見明亮的窗戶、乾淨的地面,覺得開心極了。
媽媽總是在不知不覺中告訴我,要做一箇善良的人。媽媽帶我出去玩,做公交車,總是給老人和小孩讓座,看到殘疾人乞討,總是讓我給他們送去零錢,帶我去公園玩,告訴我不要亂扔垃圾。
一年級的時候,我很不愛寫作業,總是貪玩,姥姥怎麼說,我都不聽,結果考試的時候,成績很差,媽媽並沒有責怪我,不顧辛苦,下了班就陪我寫作業,耐心的告訴我應該怎麼寫,有時候也在旁邊看書,我很奇怪,就問她,媽媽上班了,還用看書嗎?媽媽說,是啊,活到老,學到老啊,知識總是不斷更新的,媽媽只有不斷的好好學習,才能更好的給別人看病啊。熙熙也只有好好學習,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懂得越來越多的東西,比如說,咱們家的巴西木,本來一週只澆一次水,你要天天澆,它很快就死了,那麼怎麼才能養的更好呢?你就可以通過看書,知道它的養護知識,它就能茁壯成長了,是吧。你只有多學習,以後才能當一箇有用的人啊。從那以後,我在媽媽的幫助下,養成了下學先寫作業,而且愛看書的好習慣,我的學習成績,也在不斷進步,總是名列前茅,還當上了我們班的學習委員呢。
今天,我問媽媽,咱們家的家風是什麼啊?媽媽給我講了這些小時候的例子,我才知道,姥姥、爸爸媽媽在日常的生活點滴中,已經不斷向我灌輸着家訓家風,就是“勤儉節約、尊老愛幼、積極向上、勤勞善良”,這些家訓家風,讓我不斷進步!今後,我要嚴格遵守家風,將來成爲一箇正直、善良、勇敢的人!
家訓家風伴我成長演講稿 篇7
校有校規,家規家規是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但一問到你家的家風是什麼?家教是什麼?這些問題,同學們就會傻眼了。
我家的家風是孝,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父母一直告誡我:百善孝爲先!家風是一條應該牢記的座右銘。有了它,我們才能在社會上立足,才能讓自身走的更遠!銘記家風,爲自身的人生做奠定而堅定的基礎,踏出堅定的步伐,成爲國家的棟樑之才!
記得在小的時候,我每次去和好朋友玩兒,都會忘記爸爸或媽媽規定的時間回家,玩兒的盡興的時候就會很晚回去。讓大人們很着急,於是媽媽就對我很認真地說:我們是怎麼規定的時間,爲什麼每次都不遵守規定,這麼晚纔回來。現在我們就規定,同樣的錯誤不可以犯三次,同意嗎?我點了點頭,並向媽媽保證下一次一定遵守規定,按時回家。
好景不長,我的老毛病又犯了。一次暑假的時候,我的作業完成了,就去找朋友玩兒,媽媽告訴我最晚六點半回家,不要影響別人家喫飯的時間,我同意了。我們玩兒得非常開心,她的媽媽再三邀請我在她家喫飯,我欣然的接受了。過了一會兒,媽媽打電話要我回家,我只好乖乖的回去了,因爲已經超過七點半了。一回到家,就被媽媽狠狠的批評了一頓。我知道自身的錯誤是沒有準時回家,並且在別人家喫飯不光打擾了別人,也給別人帶來負擔。暗下決心,絕不再犯。
現在我終於明白了家風、家訓、家教是什麼。家風是一家子的風氣,這家風一旦敗壞,這家的思想品德也會跟着壞,這家就再也難以培養出色的後代了。如果沒有家訓,那就會把後代寵壞,只有讓他(她)知錯就改,然後再慢慢教育(她)。我想這就是家風、家訓、家教吧!
家風伴我成長的.演講稿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也就是說國有國法,校有校規,家有家風。我家的家風是:“好好做人、好好學習。”
家人們從小就教導我要好好做人。
爸爸教育我要守信。記得二年級的一箇週末,因爲我表現好,因此,爸爸准許我玩一小時電腦遊戲。但,我玩遊戲超過了時間,爸爸很嚴肅地收起了電腦。之後,便語重心長地對我說:“棠林,要守信,不然,長大後你到社會上是會很麻煩的!”
姐姐告訴我要誠實。因爲“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三年級的一天,我不小心把姐姐最愛的玻璃杯打碎了。我很怕被捱罵,不過最後,我還是鼓起勇氣,向姐姐道歉。但,姐姐原諒了我,並且對我說了句意味深長的話:“杯子打碎了不要緊,如果你因此失去了誠實,就沒有人會相信你了。”
媽媽教育我要謙虛。四年級的一次考試中,我考了全班第一,回到家我得意洋洋得告訴了媽媽。媽媽和藹的對我說:“棠林真棒!再接再厲,不過要記住:‘謙受益,滿招損。’”
家人們不但教導我好好做人,還教育我要好好學習。
五年級,我因沉迷網絡,因此期中考試只考了八十幾分。回家路上,我很害怕媽媽會怎樣對我。但回到家,媽媽卻對我說:“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就此跌倒!你要以此爲起點,爭取下次取得更好的成績。”然後媽媽和我分析原因,爲我解答難題。經過媽媽的輔助和我不懈的努力,我的成績直線上升。在期末考試中,我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莎士比亞曾說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在學習上,我有個好習慣:愛讀書。從我跨入了小學的大門,我便開始讀一些故事書。後來這幾年裏,我開始接觸一些文學書,例如《駱駝祥子》、《城南舊事》、《窗邊的小豆豆》。我一有時間就拿出一本來看。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箇以禮儀之邦而着稱的國家,作爲一箇中國人——我們這些孩子,也一定要發揚這種精神,只有這樣,我們纔不愧於我們的祖先,不愧於是一箇繼承人!
家訓家風伴我成長演講稿 篇8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一天,我正在家裏打掃衛生,擦桌了、掃地、沖洗院子,忙得不亦樂乎。就在我專心致志地擦窗子時,突然發現窗簾有些舊了。瞧,它身上的格子已經抽了不少線,看上去像怪怪的絨毛。窗簾的底邊由於靠近地面,早已沾滿灰塵,由於這塊窗簾擠在角落裏,平時不太容易清理,所以就變成了現在這副慘狀。我上下打量這全身抽線、髒兮兮的怪物,心想:“這也太醜了吧,恐怕都有一百年沒有清理了,掛在這裏太損形象了,乾脆把它扔了吧!”於是,我放下手中的活,衝廚房大喊一聲:“爸,快來下窗簾!”爸爸連忙從廚房裏跑出來問:“什麼事?”我指着窗簾說:“這窗簾又舊又髒,掛在這兒多不好啊!把它扔了吧!”爸爸看了看,說:“哎,扔了多可惜!家裏還缺個空調罩,我看不必扔,把它做成空調罩,豈不兩全其美!”我聽了,覺得很有道理,連連點頭稱是。
爸爸把窗簾下了後交給媽媽,媽媽拿起剪刀,三下五除二,把抽出來的線全都剪了下來,再把窗簾洗乾淨,在院子裏曬乾。晚上的時候,媽媽鋪好窗簾,備好工具,就開始爲窗簾進行一次整形手術。只見她睜大眼睛,兩手麻利的剪裁,再穿好針線,細緻的縫補,很快,一箇空調罩就做好了。還真別說,又漂亮又精緻,挺體面的。
讀到這裏您一定會感受到我們的家風:勤儉節約。孔子曾曰:“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寧固。”可見勤儉節儉自古就是中華民族的美德。這次“變廢爲寶”的經歷,使我深受啓發:我們今天的生活比起爸爸媽媽小時候的生活不知優越了多少倍,但我們不能因爲生活好了就丟掉勤儉節約的中華美德。《朱子家訓》中就告誡我們:“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不論時代如何進步,我們都應做好一名中華傳統美德的傳承者。從那以後,我更加註意生活中的節儉,開動腦筋,讓許多東西都發揮出了自己的新作用。比如,我發現自己好多的羊毛衫都穿不了了,便把它們收拾起來,清洗乾淨,讓阿公做成了護袖。再比如,我們家不用的舊毛巾,只要是沒有損壞,我都把它們分放在廚房,客廳,衛生間等地,作爲擦地布來使用……
家風是一縷涼爽的清風,吹走我思緒中的雜質;家風是一面碩大的明鏡,讓我發現自己思想中的不足;家風是一盞明亮的燈火,照亮我前進的道路;家風是一本豐富的圖書,讓我明白深刻的人生道理。
家訓家風伴我成長演講稿 篇9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我是來自八8)班的劉科煜,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好家風伴我成長”。
古人有云:“齊有人焉,於斯爲盛。其餘文雅儒素,各稟家風。”家風,是由父母祖輩提倡並能身體力行和言傳身教的風尚,也是家庭成員道德水平的集中體現。我們家的家風是:愛和尊重。
愛,從孝親敬長開始做起。我的父母總是身先力行,用自身的行動默默感染着我。從我記事起,每個月,爸爸媽媽總是會在百忙中抽出時間帶我去外公外婆家看望他們。不管是豔陽高照的夏日還是寒氣逼人的嚴冬,爸爸媽媽總會給外公外婆送去真切誠摯的關懷,一袋袋醇香的大米,一株株鮮嫩欲滴的白菜,一件件厚實暖和的大衣,都蘊藏着爸爸媽媽的孝心和愛。驕陽明月之下,坐在小院裏,扇扇蒲扇,聊聊家常,望着外公外婆發自內心的笑容,我也在耳濡目染中潛移默化學會了孝敬和感恩。無論多忙,我都會回到那個碧水青山間的小山村看看外婆外公,在日常中多多幫父母分擔勞動和煩惱。孝敬之風,在我們家中永久不散。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尊重關愛身邊的每一個人,也是父母教會我的重要內容。前幾年,熱愛歷史的.我常常趁着假期去全國各地的博物館追尋歷史文博。每次在路途中,媽媽都會提醒我,在博物館裏不要用手觸摸展櫃,要靜靜地觀賞與聆聽,尊重關愛每個熱愛文博的遊客和辛苦的清潔人員。我也把這些話時常記在心裏,在圖書館時,我會安安靜靜地品讀一本本書;在收掉快遞外賣時,我總會爲派件小哥送上一句溫暖的感謝。賈誼曰:“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這也使我在日常生活中,總會與他人和諧友愛地相處,總是成爲那位幸運的“愛返者”。
家風,是建立在中華文化之根上的集體認同,更是每個華夏兒女成長的精神足印。讓我們行動起來,共同延續不錯的家風家訓,成爲它的傳承與實踐者吧!
謝謝大家!
家訓家風伴我成長演講稿 篇10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也就是說國有國法,校有校規,家有家風。我家的家風是:“好好做人、好好學習。”
家人們從小就教導我要好好做人。
爸爸教育我要守信。記得二年級的一箇週末,因爲我表現好,所以,爸爸准許我玩一小時電腦遊戲。但是,我玩遊戲超過了時間,爸爸很嚴肅地收起了電腦。之後,便語重心長地對我說:“棠林,要守信,不然,長大後你到社會上是會很麻煩的!”
姐姐告訴我要誠實。因爲“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三年級的一天,我不小心把姐姐最愛的玻璃杯打碎了。我很怕被捱罵,不過最後,我還是鼓起勇氣,向姐姐道歉。但是,姐姐原諒了我,並且對我說了句意味深長的話:“杯子打碎了不要緊,如果你因此失去了誠實,就沒有人會相信你了。”
媽媽教育我要謙虛。四年級的一次考試中,我考了全班第一,回到家我得意洋洋得告訴了媽媽。媽媽和藹的對我說:“棠林真棒!再接再厲,不過要記住:‘謙受益,滿招損。’”
家人們不僅教導我好好做人,還教育我要好好學習。
五年級,我因沉迷網絡,所以期中考試只考了八十幾分。回家路上,我很害怕媽媽會怎樣對我。但是回到家,媽媽卻對我說:“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就此跌倒!你要以此爲起點,爭取下次取得更好的成績。”然後媽媽和我分析原因,爲我解答難題。經過媽媽的輔助和我不懈的努力,我的成績直線上升。在期末考試中,我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莎士比亞曾說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在學習上,我有個好習慣:愛讀書。從我跨入了小學的大門,我便開始讀一些故事書。後來這幾年裏,我開始接觸一些文學書,例如《駱駝祥子》、《城南舊事》、《窗邊的小豆豆》。我一有時間就拿出一本來看。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箇以禮儀之邦而着稱的國家,作爲一箇中國人——我們這些孩子,也一定要發揚這種精神,只有這樣,我們纔不愧於我們的祖先,不愧於是一箇繼承人!
家訓家風伴我成長演講稿 篇11
在每個美好幸福的大家庭中,都會因爲爸爸媽媽的陪伴而溫暖,同時也伴隨着家風的和諧氣息。
一箇好的家風可以讓一箇孩子很好的成長,而我就生活這樣一箇很好的家風中。在家中父母難免會因爲一些磕磕碰碰而吵架,但他們從不會互相指責、斥罵,更多展現在我面前的是他們理性的一面。平時在家中媽媽也會常常嘮叨在學校應該怎麼尊重老師同學,更會講一些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時間久了我腦海中也會時不時的出現這幾句話,與其說她是生我養我的母親,不如說她是我人生的第一個導師。
每次飯桌上的話題都是最多的,我總是覺得每天的這個時候都是對一天的總結,當然飯桌上的禮儀是一定要遵循,媽媽常常對我警告的有這幾點:1、喫飯不要狼吞虎嚥,嘴巴不能發出吧唧吧唧的聲音。2、喫飯時嚴禁邊喫飯邊大聲說話。3、不能翹腿。等等……雖然還有很多條的規矩但是正是因爲有這些束縛着我讓我更好的成長。而我和媽媽之間也不僅僅只有這些法則。
“該學習的時候學習,該玩的時候玩!”母親嘴中也總是掛着這句話。是的,該學習的時候學習:我和媽媽做了一箇作息表,週一至週五毋庸置疑的是學習,一直到週六下午出了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在加上課外的練習。該玩的時候玩:每個週日媽媽都會帶我出去玩,雖然名義上是“玩”,但是每次出去都會遇上一些形形色色的人,這也算是讓我“長了見識了”。
常常會聽到旁邊的人會被這麼讚揚“這個孩子真有修養,看上去就很乖的樣子。”我想之所以這個孩子會被人這麼誇獎是因爲她長期處於一箇優良的家庭環境中,一箇人的修養是一時裝不來的。就好比街上的一些小混混他們何嘗不是處於一箇不好的社會環境中,而且他們大多數家中都不會有一箇優良的家風,纔會導致他們這樣,相反如果他們的家人更多一點關愛他們,家中也沒有什麼不好的風氣,他們也不會邁出小混混的這一步。
所以我們要建構和諧家風,父母在家中要學會樹立好榜樣同樣也要與孩子保持親密無間的關係,在孩子面前更要學會抑制住自己不好的情感;孩子也要學會設身處地的去理解父母,儘量做最好的自己,展現在父母眼前。
家訓家風伴我成長演講稿 篇12
正所謂:“不錯的家風是中華民族傳承千年留下來的精華。”家風乃國之根本,家之靈魂。每個家庭都有自身獨特的家風,每個家庭的家規都有所不同。而我的家風則是:自身的事情自身做,孝敬長輩,今日事今日畢。
首先,父母從小要求我:自身的事情自身做。母親每早起牀爲我準備早飯,喫完早飯後我要把餐具洗乾淨。媽媽打掃衛生,把客廳打理得井井有條,讓我放學回來後倍感舒適——當然這只是公共區域。自身的房間還得自身收拾。父親在外工作從不耽誤家中飯點,每晚準時下班到家,有什麼工作都儘量獨立完成。在這種獨立自主的家風氛圍下,我無論是在家抑或是在外,都要求自身做好份內之事。這也讓我在學習和生活交友上有所收益。
其次,家中的每一個人都孝敬長輩。這也是我認爲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禮儀。每逢週末和節假日,我和父母都會買些水果和活用品去看望外婆。記得有一年外婆生病了,爸爸媽媽連夜趕到醫院,細緻入微。在父母和親戚們的悉心照顧下,外婆的病很快痊癒了。除此之外,我們每天都和給老人家們打打電話,聊聊微信,問問他們在幹什麼,身體怎麼樣,叮囑他們要注意鍛鍊。一有時間我們就會回家陪着他們,一起散散步,談天說地。父母和親戚們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地影響着我。“百善孝爲先”,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滲透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舉個例子,我家中的飯桌是長方形的,每逢聚餐,老一輩坐在正中間的椅子上,父母分別落座於左右手邊第一位,其餘兄弟姊妹們便按輩分依次往下排,再而到最年幼的晚輩。這樣一箇小小的座位安排卻飽含着長幼尊卑和濃情孝義。喫飯時往往是長輩先動筷,我們才捧起飯碗開喫,以體現對他們的孝順和恭敬。媽媽常說“只有小事情的孝道做好了,才能成就大事情的孝道”。
最後一點則是“今日事今日畢”,也就是把當日該完成的任務當天完成。正所謂:“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們家中每個人都儘自身最大的努力遵守今日事今日畢的家風,就如我每天都盡最大的努力完成學習任務。
希望每個人都能恪守自身的家風,讓優良的家風得以發揚光大,也希望大家能做到獨立自主,孝敬長輩,更要今日之事今日完畢,讓我們的人生乃至國家的命運更加光明與輝煌!
家訓家風伴我成長演講稿 篇13
要說起家風,我們家也有很多家風呢!
接下來就說一說我們家的家風吧!比如:早晚洗臉刷牙,飯前便後要洗手,每天養成講究衛生的好習慣;早上6點起牀鍛鍊身體,媽媽常說要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喫飯時不能說不喫或不想喫什麼什麼菜,不剩飯,不浪費,尊老愛幼,不能頂撞父母,從小養成懂禮貌的好孩子;要節約水電,少喝或不喝碳酸飲料,多喝開水身體好,從小養成勤儉持家的好習慣;星期一到星期五晚上不能出去玩,只有禮拜六晚上經過媽媽同意後才能出門,並且還有嚴格的時間限制,就連開電腦、看電視也要經過媽媽同意;不說謊話、不愛佔小便宜,做一箇誠實的孩子······
我們家的家風:學習之風、勤勞之風、孝敬之風、節儉之風,伴隨我健康成長,願這些家風常駐我家中。
家訓家風伴我成長演講稿 篇14
大家好!
中國上下五千年,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向來重視家風和家訓,古人常說:“無規矩不成方圓”,於是家家之訓形成家家之風,良好的家風,不僅是有形的模仿,更是無形的塑造。有良好的家風,嚴格的家訓是對下一代的教育中起決定意義的一步。我生活在一箇溫馨的大家庭裏,在家裏,從小母親就語重心長地給我灌輸一些良好的家訓。“百善孝爲先”這就是我家的良好的家訓之一,其中讓我懂得了許多領悟。
母親常說,人以孝爲本,一箇人如果沒有孝心,他有再多的知識,再高的文化也沒有用,這對社會往往只是個威脅,所以,要以孝爲前提來待人處事。
仍記得母親常向我提起一箇令人心驚膽戰的故事。故事講述,在幾年前的一箇小鄉村裏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一位年僅15歲的男孩用自己的雙手親手殺死了自己的母親,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原來男孩在一所鄉村中學念初三,男孩在此之前成績都是非常優秀的,在那所學校都是屈指可數的,但是,剛到初三第一學期男孩不知道爲什麼成績突然下降了許多,男孩的母親爲此感到非常擔憂,便特地從城市趕過來陪着男孩,想知道男孩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後來才從男孩班主任口裏得知,男孩原來是和外面一些社會青年有所往來,而且頻繁。就在一天夜裏,母親發現男孩急匆匆的趕着出門,而且行爲鬼鬼祟祟,但是,母親並沒有阻止他,任由他去了。在男孩走後沒多久,男孩母親擔心不已,心裏着急的就像熱鍋上的。於是,她坐坐走走。
終於,在凌晨三、四點的時候,男孩回來了,推開了門,而且醉醺醺的樣子,像是喝了許多酒。母親連忙跑過去攙扶男孩並且問:“這麼晚了,剛剛去哪兒了,怎麼喝的醉醺醺的”。沒想到,男孩並沒有做出理會。母親接着問,男孩仍沒有做出理會。母親有接着問,男孩還是沒有做出理會。母親又問,這下可把男孩惹惱了,馬上從桌子拿起一把刀,揮手砍去,剎那間,母親鮮紅的血濺滿了男孩全身,男孩突然醒悟了,雙膝跪地,抱頭痛哭……後來,這位年僅15歲的男孩也受到了嚴厲的法律制裁。
每當想起這故事,心裏總是多了幾分寒酸。故事中的男孩竟然向自己的親生母親砍去,難道他就沒想想他的母親有多愛他,多關心他嗎?就算他之前成績再怎麼好,那也是徒勞的,違背了做人的基本原則。
其實,行孝並不難,只是看你到底有沒有這份心罷了,父母每天起早貪黑,早出晚歸的去工作,去掙錢,爲了誰?還不是我們嗎?而我們只要在他們下班時遞一雙拖鞋,端一杯熱茶,再來
幾句問候,這也是一種有孝心的行爲。所以,我們以後要以孝爲本,孝心做人。
家是一箇縮小的國,國是一箇放大的家,樹立一箇良好的家風,家訓,成爲一箇品質優越的人,只願“家家之風、家家之訓”能代代相傳。
謝謝大家!
家訓家風伴我成長演講稿 篇15
家,就像一箇大花園,讓我這朵小花在裏面自由自在地成長;而家風,就是不可少的陽光和水,爲我增添營養,伴我茁壯成長。而我家的家風,就是不浪費別人的時間和善良。
一箇人,絕對不能浪費別人的時間,關於這個,我的媽媽就是一箇大榜樣。一次,我與媽媽去旅遊,上車時間是九點,但八點半時媽媽就拉着我去上車的地方了。來到那兒,只有我和媽媽兩個人。我看了看手錶,不禁對媽媽嚷嚷:“媽媽!你看,還有20分鐘呢!幹嘛要這麼早來呀?”我抱怨地嘟起了嘴巴。媽媽看着我,收斂起了笑容,義正辭嚴地對我說:“孩子,我們不能浪費別人的時間,寧願自己早點到,也不要讓別人等你,這也是一種對他人的尊重。”我恍然大悟。這一句教誨,可真是讓我受益匪淺,從那以後,我也像媽媽一樣,每次和別人約定出行時間時,總是要提早幾分鐘到達,絕對不浪費別人的時間。有句話說的不錯“寧教我等天下人,休教天下人等我”。
而善良,是一箇人最基本的道德。高爾基曾說過:“做一箇善良的人,爲人類去謀幸福。”而我的爸爸就用行動教會了我一點。記得,那一天……正是新年佳節,到處紅燈結綵,充滿了喜慶的味道。我和爸爸上街採購食物。街道上人上人海,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手裏都拿着大包小包的東西,人們的臉上洋溢着快樂。而在這其中,有一箇人格外顯眼。那是一位乞丐,大概五六十歲的樣子,飽經風霜的臉上頂着一頭“鳥窩”,穿着一身褪得早已看不清顏色的破爛衣服,手中拿着一箇小瓷碗,正在乞討着:“求求你,給我點錢,讓我在新年裏能喫頓飯吧!”可人們並不領情,依舊行色匆匆地趕着路。“啪!”老人不知被誰推了一下,摔在了地上。看見這個場景的爸爸,就像離弦的箭一般衝了出去,來到老人身旁,俯下身子小心翼翼地將老人扶了起來,“你沒事吧?”爸爸擔心地問老人。老人愣住了一會兒,然後連說:“沒事沒事,謝謝你啊!”爸爸一直緊皺的眉頭聽見這句話終於舒展開了,他笑笑,說:“沒事就好。”然後又從包裏掏出一張百元大鈔輕輕地放在老人的手上,爸爸握着老人龜裂的手,說:“大過年的,你拿着這點錢,去喫頓好的吧!”老人的眼中充滿了驚喜,他感激地看着爸爸:“謝謝!謝謝!”……爸爸的以身作則,讓我明白了善良的意義,也讓我懂得做一箇善良的人。
這就是我的家風。讓我從中養成了許多好品質,這樣的家風,不僅僅代表着我們家的道德風範,更是我成長的標杆,伴我茁壯成長!
家訓家風伴我成長演講稿 篇16
中國上下五千年,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向來重視家風和家訓,古人常說:“無規矩不成方圓”,於是家家之訓形成家家之風,良好的家風,不僅是有形的模仿,更是無形的塑造。有良好的家風,嚴格的家訓是對下一代的教育中起決定意義的一步。
我生活在一箇溫馨的大家庭裏,從幼稚不懂事的我逐漸變成一箇亭亭玉立的少女,在這其中,從小母親就語重心長地給我灌輸一些良好的家訓。“百善孝爲先”這就是我家的良好的家訓之一,其中讓我懂得了許多領悟。
母親常說,人以孝爲本,一箇人如果沒有孝心,他有再多的知識,再高的文化業沒有用,這對社會往往只是個威脅,所以,要以孝爲前提來待人處事。
仍記得母親常向我提起一箇令人心驚膽戰的故事。故事講述,在幾年前的一箇小鄉村裏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一位年僅15歲的男孩用自己的雙手親手殺死了自己的母親,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原來男孩在一所鄉村中學念初三,男孩在此之前成績都是非常優秀的,在那所學校都是屈指可數的,但是,剛到初三第一學期男孩不知道爲什麼成績突然下降了許多,男孩的母親爲此感到非常擔憂,便特地從城市趕過來陪着男孩,想知道男孩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後來才從男孩班主任口裏得知,男孩原來是和外面一些社會青年有所往來,而且頻繁。就在一天夜裏,母親發現男孩急匆匆的趕着出門,而且行爲鬼鬼祟祟,但是,母親並沒有阻止他,任由他去了。在男孩走後沒多久,男孩母親擔心不已,心裏着急的就像熱鍋上的螞蟻。於是,她坐坐走走。
終於,在凌晨三、四點的時候,男孩回來了,推開了門,而且醉醺醺的樣子,像是喝了許多酒。母親連忙跑過去攙扶男孩並且問:“這麼晚了,剛剛去哪兒了,怎麼喝的醉醺醺的”。沒想到,男孩並沒有做出理會。母親接着問,男孩仍沒有做出理會。母親有接着問,男孩還是沒有做出理會。母親又問,這下可把男孩惹惱了,馬上從桌子拿起一把刀,揮手砍去,剎那間,母親鮮紅的學濺滿了男孩全身,男孩突然醒悟了,雙膝跪地,抱頭痛哭……後來,這位年僅15歲的男孩也受到了嚴厲的法律制裁。
每當想起這故事,心裏總是多了幾分寒酸。故事中的男孩竟然向自己的親生母親砍去,難道他就沒想想他的母親有多愛他,多關心他嗎?就算他之前成績再怎麼好,那也是徒勞的,違背了做人的基本原則。
其實,行孝並不難,只是看你到底有沒有這份心罷了,父母每天起早貪黑,早出晚歸的去工作,去掙錢,爲了誰?還不是我們嗎?而我們只要在他們下班時遞一雙拖鞋,端一杯熱茶,再來幾句問候,這也是一種有孝心的行爲。所以,我們以後要以孝爲本,孝心做人。
家是一箇縮小的國,國是一箇放大的家,樹立一箇良好的家風,家訓,成爲一箇品質優越的人,只願“家家之風、家家之訓”能代代相傳。
謝謝大家!
家訓家風伴我成長演講稿 篇17
要說家風,就要從奶奶說起。我奶奶這把年紀,天天忙個不停。在我們各自外出學習、工作之時,她就利用時間,在家裏洗洗涮涮,從沒閒着。每天早晨,奶奶都起得很早的,她幫我們準備好早餐,就開始幹其他活兒。有一次我目睹到了奶奶早上的一舉一動,她幹活時動作十分輕,聲音也十分小,似乎生怕吵醒我們。我知道,奶奶的身體不是特別的硬朗。幹體力活過久,對身體有一定的影響。她爲我們,累垮了身體。瞧,奶奶的動作緩慢,但她拖地拖得很乾淨,如果一些地方她還認爲髒,要重複着拖來拖去,不拖乾淨決不罷休。如果實在不行,她會皺緊眉頭,搖搖頭,拿來洗潔精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奶奶,爲我們付出這麼多,我們都心疼你,感激你!
在奶奶的影響下,媽媽也是一位勤勉的人。是我們值得一提的人。她白天在單位認真工作,正因爲這種態度,每各月都是他們單位賣東西的第一名。媽媽下班後,我總能聽到她匆匆的腳步聲和氣喘吁吁聲。媽媽一手提着包,一手提着爲我們準備晚餐的菜。她表現得沒有特別的誇張,爲了避免引起人家的注意,只是小聲喘氣。晚飯後,媽媽放棄了娛樂項目,也沒有倒頭休息,而是幫着家裏做家務活。白天奶奶幹,晚上媽媽搶着幹,讓奶奶休息。
一次深夜,我不知怎的被驚醒。模模糊糊中,我看見書房裏閃着微弱的燈光,媽媽還在收拾書架!左一擦,又一理,持續不斷。我看見媽媽臉頰旁流下豆大的汗珠,一滴一滴……。媽媽的背微微駝着,曾經引以自豪的直背,今天怎麼有些駝呢?我的睡意全無,書房裏的燈依舊亮着。媽媽,白天在單位工作,晚上還要不辭辛苦的在家做家務,真不愧是我們勤勞的榜樣!
我在奶奶和媽媽的耳濡目染下,也學會了勤勞。在學校我不僅學習響噹噹,勞動也不例外。
一次,語文作業佈置的很少。但要求我們認真完成。只有兩項,一項是常規作業,另一項是作文。不知爲什麼,平常不善於寫作文的我這次竟然寫滿了三張稿紙!那次我用了兩個小時寫作文。我們家的家風——勤勞之風,願它常駐我家。願那勤勞之風,飄在中華民族的上空,飄進千家萬戶之中!”
家訓家風伴我成長演講稿 篇18
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今天,我將要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家的家訓·家規·家風。
家訓·家規·家風是什麼?這東西是中華上下五千年來祖宗對我們的告誡,是對後代的鞭策,而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例如: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等都能促使後代更加的努力,更加的優秀。家訓·家規·家風傳承着中華民族的優良民族之風。
我們家也有我們的家訓·家規·家風。做一箇孝順的人。俗話說:百善孝爲先。當一箇孝順的人是我的長輩對我的期望。我的爸爸·媽媽便是孝順的人,他們對自身的長輩畢恭畢敬,噓寒問暖,好生對待,把他們弄的.樂呵呵的。這樣的日子,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我的爸爸媽媽毫無怨言。因此我也要像他們一樣做一箇孝順的人。
做一箇好學之人。學習能讓我們增長見識,懂得人生道理。不但如此,在古今中外,只要好學之人,總能獲得人生的成功。這樣,不管是從哪一個方面來說,做一箇好學之人,是百利無一害。
記得我八歲的時候,我和爸爸在媽媽的店裏玩,忽然,外面傳來一陣噪雜之聲,有人在叫要出人命啦。爸爸一聽,三步並作兩步,衝出門去,只見一箇年輕人手持一把一尺來長的砍刀追着另一箇年輕人砍去,我爸大吼一聲:“住手!”手持砍刀的年輕人一愣,爸爸趁機衝過去奪取年輕人的砍刀,化解了一場禍事。事後,媽媽批評爸爸,說他多管閒事,萬一砍着自身怎麼辦。可爸爸說:“如果這種事沒有一箇人站出來,那就會釀成慘案,會給兩個家庭帶來災禍,我必須這樣做。”如今,這件事深深地影響着我,我明白人有了正直的品質,纔會富有正義感。一身凜然正氣,健康向上。做一箇善良正直的人,不但可以避免自身走上歪路,還能幫助他人,富有正義感。
做一箇勤勞的人。愛迪生說過:“天纔是1%的天賦+99%的汗水組成的。”要想成功不勤勞,不努力是不行的。勤勞是創造財富的是首要條件,只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汗水,才能創造出財富。
第五條:做一箇誠實守信,不貪小便宜的人。我媽媽開了一間商店,經常有顧客將手機,錢包等貴重物品落在媽媽店裏,媽媽總是細心地收好,等顧客來認領,有時她還會親自送上門去,媽媽這種品質,給她帶來了好口碑,顧客盈門。誠實守信·不貪小便宜的人會擁有好的口碑。只有誠實守信,人們纔會信任他。相信他。
從小媽媽就教育我要有責任心,有擔當。人活在世上不能缺少一份責任心,要有擔當。犯了錯,不能一味逃闢,而是要勇於擔當,有錯就改。對於自身的責任,該負的要負,要承擔的要承擔。
以上這些便是我家的家訓·家規。這些的東西凝結了祖輩們的智慧與精華,令我受益終身。我一定會將這些家訓·家規·家風傳承下去,併發揚光大。做一箇孝順·好學·善良·正直·勤勞·誠實·。守信·有責任·有擔當的人。
家訓家風伴我成長演講稿 篇19
家風是一盞明燈,指引我人生的方向;家風是一條路,伴我走向光明;家風是一句名言,時刻鞭策着我,讓我受益匪淺……至今,我家的家風還高高地掛在我牀邊,那就是——“助人爲快樂之本!”我時刻把它牢記於心。
還記得一箇陽光明媚的上午,我一人乘坐705公交車到博雅,爲的是給媽媽拿昨天寄放在姨姨家的玻璃花瓶。因爲是週末,人難免有些多,所以我便急匆匆地找了個位子坐下,生怕別人搶了去,搶到位子後,我正閒着無聊,呆呆地望着窗外的風景。這時,一位白髮蒼蒼,年近古稀的老奶奶,拄着一根好似長龍的柺杖,顫顫巍巍地往裏緩緩走去,她環視了一下四周,都沒有什麼位子,也沒人讓座。這時,我想起了我家的家風:“助人爲快樂之本”。便向老奶奶走去,“奶奶,來坐着吧!站着怪累的,再說您年紀大了,不該這樣累着,坐吧!”我邊說邊微笑地攙扶着老奶奶到我的座位。“真是個乖孩子,還會給我這個老太婆讓座呢!真不錯!”老奶奶笑着說。我一聽,心裏像吃了蜜似的,我忽然覺得心裏好快樂。“哪裏啊!奶奶還年輕呢!不是什麼老太婆!”雖然我明顯是得了便宜還賣乖,可老奶奶還是很高興,臉上的皺紋都舒展開了。“你幾年級啊?”,“5年級了!”,“呦,這麼大了呀!在家得多喫飯啊!弄得跟3年級的!”老奶奶關心地說。“嗯!”我像小雞啄米似的點頭。“嗯,真乖!哎,要是我孫子也有你一半乖,我就少操不少心了!”老奶奶嘆息道。一路上都是我們的歡聲笑語,直到到站了,我才依依不捨地與老奶奶道別:“奶奶再見!”
家風伴我成長!這句家風使我受用不盡!所以這句家風會一直傳承下去,繼續傳給我的子孫後代,讓他們也受用!
家訓家風伴我成長演講稿 篇20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良好家風伴我成長”!首先,我們要清楚的是,什麼是“家風”?家風,也稱門風,指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或作風,“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家風好,子女教育得好,社會風氣纔有基礎”。所以,良好的家風是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
家風雖然不能涵蓋社會核心價值觀的全部,但它卻是我們價值觀形成和精神成長的重要起點。例如,孩子的性格品行,這些都會影響其價值觀,而這些都是在後天的生活環境、家庭氛圍等條件下潛移默化所形成的,所以,一箇好的家風對於一箇人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意義是極其非凡的。
我們家是一箇普通的小家庭,雖然沒有什麼嚴厲的家規家訓,但父母從小就教導我“做人要正直,做事情要坦蕩,不偷不搶,誠實守信”,“尊老愛幼、互幫互助、互相謙讓”一直都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無論在學校,還是在家裏,通過書本與媒體傳播,我從小就將它銘記於心,而這,絕大部分都是由於家風的薰陶。因爲我有一箇弟弟,所以生活中總會因爲一些小事與弟弟發生矛盾,而媽媽總會說“你是姐姐呀,你該讓弟弟。”,以前我總是不明白爲什麼,憑什麼,這多麼不公平啊!可是後來漸漸長大了才發現當自己與哥哥姐姐們發生分歧時,他們也是謙讓着我。但是,他們有什麼義務要讓着我呢?而且當我有求於人時,弟弟也總是會盡心盡力幫助我。血濃於水的兄弟姐妹們之間,不就是需要這樣互幫互助互相謙讓嗎?也正是因爲這種家風的薰陶,我在日常的爲人處事裏,總是秉持着謙讓於人,樂意效勞但絕不盲目助人的風格。
生活中,我的爸爸媽媽都是比較隨性的人,對我們也沒有什麼特別的約束,但唯獨在一件事情上卻特別講原則,那就是喫飯。爸爸總是教育我喫飯時喫要有喫相,不能玩手機,不能抖腿,不能挑食等等。這似乎算是我們家的家風吧。爸爸總喜歡說“天大、地大、喫飯最大!”,好像沒有什麼事比喫飯更重要了。記得有一次我喫飯時玩起了手機,於是一向和藹寬厚爸爸竟大發雷霆,厲聲斥責。嚇得我趕緊放下手機,專心致志喫飯。在這樣的家風教導下我也漸漸養成了喫飯專心要喫,做事要專心做的好習慣。從對“喫飯”這件小事的嚴謹程度,家風由此對我產生影響,讓我懂得了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好家風就是這樣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傳承好家風,對我們的社會而言,是一種巨大的精神道德的力量。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有了好的家風,才能匯聚起好的國風。相對社會而言,家風雖小,但它是社會精神文明的具體化,對社會精神文明起着深化、鞏固的作用。“好家風”、“好家訓”向全社會傳遞的是正能量,對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起着重要的促進作用。
最後讓我們一起注重家風家教,傳承好家風,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家訓家風伴我成長演講稿 篇21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這是人們常常說的一句話,很多人家中都有自身家的家規,家風。一箇家有一箇好的家風,就會是一箇好的家庭,反之亦然。當然,我家自然也有家風,而且是“家風”是伴我成長
家風——誠實
當我開始記事的時候,媽媽就教導我要做一箇誠實的孩子。記得小時候,一次考試考的太差,心裏特別的忐忑,想到媽媽兇的樣子,我就渾身發抖。當回到家,媽媽問我成績的時候。我支支吾吾說:“沒…沒知道成績……”媽媽二話不說,給了我一巴掌,我一箇釀蹌。捂着嘴巴,眼眶紅紅的。“幹嘛打我!”媽媽用食指指着我鼻子,很氣憤的說:“你撒謊!我爲什麼不能打你?”我犟嘴道:“我說不知道就不知道!”媽媽又給了我一巴掌:“你數學老師已經打過電話給我了,說你考的很不好,試卷已經發下去了,叫你好好訂正!你怎麼解釋!”我見過媽媽發火,但沒見過她發怒,就算我考的再不好,她也不會這樣發怒。我不說話,我害怕。只是眼淚不自覺的流了下來,畢竟錯在我,沒敢大聲嚎哭。媽媽情緒漸漸平靜下來,嘆了口氣。又把我拉到她身邊:“媽媽不怪你考的差,只怪你撒謊,難道不記得媽
媽和你說過,永遠要誠實,不要撒謊,明白了麼?”我點了點頭。“走吧,我給你看看試卷錯哪兒了,臉疼不疼了?媽媽下手重了,對不起啊。”媽媽又給我看了看臉。我這時才大聲的哭出來,“媽媽…..我..錯了。”媽媽摸了摸我頭。誠實是金。
家風——堅持
“既然你選擇了書法,你就要堅持下去。”這是爸爸對我的話。爸爸陪在我身邊,練着那討厭的行書。漸漸的’我也靜下了心,雖然依舊很熱。後背早已溼透。但我卻堅持了下來。寫着《蘭亭序》,體味着王羲之“飄若遊浮雲,矯如驚龍”書法特點。堅持是玉。
家風——寬容
“海容百川有容乃大”這是我給我自身的座右銘。只有一箇寬容的人,他的心纔會廣闊。寬容是種美。寬容如水。寬容,原諒他人的過錯,不必耿耿於懷,不逼錙銖必較,和和氣氣,做個大方的人。寬容如水般的溫柔,在遇到矛盾時,往往比過激的報復更有效。它似一泓清泉,款款流過焦躁的心頭,使人冷靜、清醒。
家風伴我成長。
家訓家風伴我成長演講稿 篇22
家是我成長的搖籃,家是我棲息的港灣。在輕輕如煙,恩重如山的父愛母愛中我體會着人生的冷暖,享受着生活的快樂。光陰荏苒,孩提時光從指間悄悄流逝。在歲月的河流中,我慢慢欣賞,慢慢懂得家風的深遠意義——用平常的心看待成績;用感恩的心面對生活;用自信的心欣賞自我。
我走進小學的校園後,作爲教師的媽媽從來不把“學習第一”作爲口頭禪,每次考試過後,當我拿到好成績時,媽媽也就是拍拍我的頭說:“我的兒子表現不錯,下次繼續努力。”而當我考試失利時,她同樣拍拍我的頭說:“不着急,慢慢努力。成績不高不代表我兒子的能力差。”在媽媽的平常心的影響下,我從來不會像其他孩子那樣考前恐懼。總是以一顆積極、向上、樂觀的心態享受着我小學學習的快樂時光。
如果說平常的心態讓我擁有了快樂,那麼用感恩的心面對生活則讓我收穫的是寧靜和祥和。小時侯,爸爸就告訴我感恩並不像想象的那麼遙不可及,它做起來也很簡單。當他人向你投來美好的目光時,你只要回贈一箇親切的眼神;當得到他人的幫助時,你只要投去一箇甜甜的微笑,輕輕地說聲:謝謝你!是啊,當我們帶着感恩的心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就會發現人生中需要感謝的人很多。感謝父母,給了我生命;感謝朋友,給了我關懷和友誼;感謝我的老師,給了我諄諄的教誨。風雨人生路,感恩將伴我同行。
我在擁有了快樂、祥和時,自信心讓我擁有了自我。爸爸媽媽經常告訴我的一句話就是,我永遠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個體。這看似簡單的一句話,讓我正視自己的缺點,發揮自己的特長,使我在生活中總能遊刃有餘的去處理每一件事情。
平常心、感恩心、自信心將成爲我生活的指向,指引我在漫漫人生路中不斷前行。
家訓家風伴我成長演講稿 篇23
正所謂:“良好的家風是中華民族傳承千年留下來的精華。”家風乃國之根本,家之靈魂。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獨特的家風,每個家庭的家規都有所不同。而我的家風則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孝敬長輩,今日事今日畢。
首先,父母從小要求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母親每早起牀爲我準備早飯,喫完早飯後我要把餐具洗乾淨。媽媽打掃衛生,把客廳打理得井井有條,讓我放學回來後倍感舒適——當然這只是公共區域。自己的房間還得自己收拾。父親在外工作從不耽誤家中飯點,每晚準時下班到家,有什麼工作都儘量獨立完成。在這種獨立自主的家風氛圍下,我無論是在家抑或是在外,都要求自己做好份內之事。這也讓我在學習和生活交友上有所收益。
其次,家中的每一個人都孝敬長輩。這也是我認爲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禮儀。每逢週末和節假日,我和父母都會買些水果和活用品去看望外婆。記得有一年外婆生病了,爸爸媽媽連夜趕到醫院,細緻入微。在父母和親戚們的悉心照顧下,外婆的病很快痊癒了。除此之外,我們每天都和給老人家們打打電話,聊聊微信,問問他們在幹什麼,身體怎麼樣,叮囑他們要注意鍛鍊。一有時間我們就會回家陪着他們,一起散散步,談天說地。父母和親戚們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地影響着我。“百善孝爲先”,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滲透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舉個例子,我家中的飯桌是長方形的,每逢聚餐,老一輩坐在正中間的椅子上,父母分別落座於左右手邊第一位,其餘兄弟姊妹們便按輩分依次往下排,再而到最年幼的晚輩。這樣一箇小小的座位安排卻飽含着長幼尊卑和濃情孝義。喫飯時往往是長輩先動筷,我們才捧起飯碗開喫,以體現對他們的孝順和恭敬。媽媽常說“只有小事情的孝道做好了,才能成就大事情的孝道”。
最後一點則是“今日事今日畢”,也就是把當日該完成的任務當天完成。正所謂:“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們家中每個人都儘自己最大的努力遵守今日事今日畢的家風,就如我每天都盡最大的努力完成學習任務。
希望每個人都能恪守自己的家風,讓優良的家風得以發揚光大,也希望大家能夠做到獨立自主,孝敬長輩,更要今日之事今日完畢,讓我們的人生乃至國家的命運更加光明與輝煌!
家訓家風伴我成長演講稿 篇24
著名法國作家羅蘭曾說過:“生命不是一箇可以孤立成長的個體。它一面成長,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葉。它又似一架靈敏的攝像機,沿途攝入所聞所見。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織造人格的纖維。環境中每一個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長過程的建材,使這個人的思想感情與行爲受到感染,左右着這個人的生活態度。環境給一箇人的影響,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無形的塑造。”從而也足見家風的重要了。
家風是一種綜合的教育力量,它是思想、生活習慣、情感、態度、精神、情趣及其他心理因素等多種成分的`綜合體。如語言環境、情感環境、人際環境、道德環境。家是成長的第一空間,在孩子身上處處會烙有家風的印記。
家風是一種潛在無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孩子的心靈,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種無言的教育、無字的典籍、無聲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經常的教育,它對孩子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孩子的世界觀、人生觀、性格特徵、道德素養、爲人處事及生活習慣等,每個方面都會打上家風的烙印。可以說,有什麼樣的家風,就有什麼樣的孩子。
對於我來說,我家的家風就是“學會做人”。這裏講的“學會做人”指的是在道德品行做好,不是說要做到最好,但在一般情況下,我都以此來告誡我自己。在爲人處事方面,對別人要做到寬容、和善、認真地對待;在生活上,我會做到細心,對每件事都堅持認真地去處理;在道德方面,我時常提醒自己絕不做任何破壞、違反社會規則的事情,我會盡力地做好道德上的小事情,從身邊的小事情做起,不要做得最好,但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對待它們。
正是有了良好的家風,我們才成了一箇合格的家庭成員。有時,我所學到的家風,是從父母的身上借鑑而來的。我覺得在此方面,父母對我的影響是極爲重要的。一些好的家風就會養成一些優秀的品質,正是有了這樣良好的家風,我們才能更好地成長。
家風雖是一箇家庭的指路明燈,如若它指引家人做好了,那家中的人也就差不到哪去,要是把一箇國家的千百個家風組合在一起,那就是一箇國家的家風,一箇國家的風氣,就需要我們每個人共同去努力進取,遵紀守法,互幫互助,只有社會風氣好的國家,才能國富民強,才能算得上是一箇強國,才能更好地體現國風的重要性。
家訓家風伴我成長演講稿 篇25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著名作家老舍曾在《我的母親》一文中寫道:“從私塾到小學,到中學,我經歷了起碼有幾十位教師吧,其中有給我很大影響的,有毫無影響的,但是,我真正的教師,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母親。母親並不識字,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每當讀到這段意味深長的文字時,我在想什麼叫“生命教育”?我不明白,但我卻能感受到兒子對母親那份真摯的感激之情。感激母親給了他一面鏡子——家風,在影響着他的生命成長。
非常感謝老媽把我帶到了這個世界上,更感謝親愛的爸爸、爺爺、奶奶給我提供了一箇良好的家教環境,使我在融洽和諧的氛圍中快樂、幸福、健康的成長……
我有一箇好奶奶,好媽媽。記得兒時,奶奶和媽媽總是起早貪黑的爲我洗衣做飯、經營小菜園的身影,從她們身上我學會了勤勞。三歲那年,我開始手洗自己的襪子和內褲之類的小衣服。長大了,漸漸我又學着幫媽媽掃地、疊衣,炒簡單的小菜……每當做完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後,我渾身感到快樂無比。
爺爺是警察,爸爸是工程師,他們很少有休息的時間。每逢週六去少年宮學習,陪伴我的總是媽媽。我常常問媽媽:“爲什麼爺爺和爸爸不陪我去呢?難道他們不愛我嗎?”媽媽卻總是笑着對我說:“他們比誰都愛你,孩子。爸爸和爺爺也想陪你呀,你需要他們,但更多地人也需要他,單位很多事情要等着他們去做呀……”爸爸和爺爺就是這樣的人,工作認真負責,責任心強,爲了單位和整個家庭每天早出晚歸,不辭勞苦。受他們的影響,我也在用心做我的班級工作。告訴你,這學期,我還被光榮的評爲“出色小幹部”呢。
家有良父慈母,我感到無比的自豪。他們用一言一行,潛移默化的影響着我,使我不斷的進步,茁壯成長。牢記家風:勤勞勇敢,踏實實幹、多爲別人着想、感恩他人……相信在以後的人生路上我會不斷踐行,傳承,並用我的實際行動去感染身邊人,文明班級,文明社會!
家訓家風伴我成長演講稿 篇26
俗話說得好:“校有校規,家有家風”。我家也有“家風”。下面我講幾件事情,你們就知道我家的家風是什麼了。
小時候,我還不太懂事。有一次到婆婆家喫飯,準備開飯了,我看到一桌子的美味佳餚,沒等別人落座,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坐到了位子上。這時,只見媽媽的臉色立馬由“晴”轉“陰”。隨後,我便被“請”進了房間。媽媽一臉嚴肅地對我說:“胡雨菲,你要記住,喫飯時要等長輩先坐,這是最起碼的道理!”說完,媽媽皺着眉、抿着嘴走出了房間,留下了一臉忐忑的我。
這事過去沒多久,大姑、小姑她們來家裏喫飯。這回,我多了個心眼,躲到一邊留心觀察。只見先是爺爺、奶奶眉開眼笑地坐下;隨後是大姑、小姑和爸爸有說有笑地坐了下來;接着是媽媽上完菜也坐了下來。哦,原來大家平常都是這麼坐的啊!我心裏想道。這一次,我喫飯時格外輕鬆。
中秋節到了,我們一大家子又喫飯了。我乖乖地站在一旁,等大家落座。可爺爺奶奶拉着我要我跟他們一起坐。我嚇得連連擺手:“不行!不行!你們先坐,我最小,我最後坐!”爸爸媽媽在一旁笑着說:“爺爺奶奶讓你坐,你就坐吧!你‘尊老’,我們也要‘愛幼’啊!”
這三次喫飯的經歷,我覺得長輩們用言傳身教,告訴了我什麼是“長幼有序,尊老愛幼”!這就是我家的“家風”,它將一直伴隨我的成長!
家訓家風伴我成長演講稿 篇27
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圍構成了家風。顧名思義,家風就是一箇家庭的風氣、風格與風尚。
著名法國作家羅蘭曾說過:“生命不是一箇可以孤立成長的個體。它一面成長,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葉。它又似一架靈敏的攝像機,沿途攝入所聞所見。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織造人格的纖維。環境中每一個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長過程的建材,使這個人的思想感情與行爲受到感染,左右着這個人的生活態度。環境給一箇人的影響,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無形的塑造。”從而也足見家風的重要了。
家風是一種綜合的偉德力量,它是思想、生活習慣、情感、態度、精神、情趣及其他偉德因素等多種成分的綜合體。如語言環境、情感環境、人際環境、道德環境。家是成長的第一空間,在孩子身上處處會烙有家風的印記。
家風是一種潛在無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孩子的心靈,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種無言的偉德、無字的典籍、無聲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經常的偉德,它對孩子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孩子的世界觀、人生觀、性格特徵、道德素養、爲人處事及生活習慣等,每個方面都會打上家風的烙印。可以說,有什麼樣的家風,就有什麼樣的孩子。
對於我來說,我家的家風就是“學會做人”。這裏講的“學會做人”指的是在道德品行做好,不是說要做到最好,但在一般情況下,我都以此來告誡我自身。在爲人處事方面,對別人要做到寬容、和善、認真地對待;在生活上,我會做到細心,對每件事都堅持認真地去處理;在道德方面,我時常提醒自身絕不做任何破壞、違反社會規則的事情,我會盡力地做好道德上的小事情,從身邊的小事情做起,不要做得最好,但我會盡自身最大的努力去對待它們。
正是有了不錯的家風,我們才成了一箇合格的家庭成員。有時,我所學到的家風,是從父母的身上借鑑而來的。我覺得在此方面,父母對我的影響是極爲重要的。一些好的家風就會養成一些優秀的品質,正是有了這樣不錯的家風,我們才能更好地成長。
家風雖是一箇家庭的指路明燈,如若它指引家人做好了,那家中的人也就差不到哪去,要是把一箇國家的千百個家風組合在一起,那就是一箇國家的家風,一箇國家的風氣,就需要我們每個人共同去努力進取,遵紀守法,互幫互助,只有社會風氣好的國家,才能國富民強,才能算得上是一箇強國,才能更好地體現國風的重要性。
家訓家風伴我成長演講稿 篇28
大家好:
中國上下五千年,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向來重視家風和家訓,古人常說:
“無規矩不成方圓”,於是家家之訓形成家家之風,不錯的家風,不但是有形的模仿,更是無形的塑造。有不錯的家風,嚴格的家訓是對下一代的教育中起決定意義的一步。我生活在一箇溫馨的大家庭裏,在家裏,從小母親就語重心長地給我灌輸一些不錯的家訓。“百善孝爲先”這就是我家的不錯的家訓之一,其中讓我懂得了很多領悟。
母親常說,人以孝爲本,一箇人如果沒有孝心,他有再多的知識,再高的文化也沒有用,這對社會往往只是個威脅,因此,要以孝爲前提來待人處事。
仍記得母親常向我提起一箇令人心驚膽戰的故事。故事講述,在幾年前的一箇小鄉村裏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一位年僅15歲的男孩用自身的雙手親手殺死了自身的母親,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原來男孩在一所鄉村中學念初三,男孩在此之前成績都是非常優秀的,在那所學校都是屈指可數的,但,剛到初三第一學期男孩不知道爲什麼成績突然下降了很多,男孩的母親爲此感到非常擔憂,便特地從城市趕過來陪着男孩,想知道男孩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後來才從男孩班主任口裏得知,男孩原來是和外面一些社會青年有所往來,而且頻繁。就在一天夜裏,母親發現男孩急匆匆的趕着出門,而且行爲鬼鬼祟祟,但,母親並沒有阻止他,任由他去了。在男孩走後沒多久,男孩母親擔心不已,心裏着急的就像熱鍋上的。於是,她坐坐走走。
終於,在凌晨三.四點的時候,男孩回來了,推開了門,而且醉醺醺的樣子,像是喝了很多酒。母親連忙跑過去攙扶男孩並且問:“這麼晚了,剛剛去哪兒了,怎麼喝的醉醺醺的”。沒想到,男孩並沒有做出理會。母親接着問,男孩仍沒有做出理會。母親有接着問,男孩還是沒有做出理會。母親又問,這下可把男孩惹惱了,馬上從桌子拿起一把刀,揮手砍去,剎那間,母親鮮紅的學濺滿了男孩全身,男孩突然醒悟了,雙膝跪地,抱頭痛哭……後來,這位年僅15歲的男孩也受到了嚴厲的法律制裁。
每當想起這故事,心裏總是多了幾分寒酸。故事中的男孩竟然向自身的親生母親砍去,難道他就沒想想他的’母親有多愛他,多關心他嗎?就算他之前成績再怎麼好,那也是徒勞的,違背了做人的基本原則。
其實,行孝並不難,只是看你到底有沒有這份心罷了,父母每天起早貪黑,早出晚歸的去工作,去掙錢,爲了誰?還不是我們嗎?而我們只要在他們下班時遞一雙拖鞋,端一杯熱茶,再來
幾句問候,這也是一種有孝心的行爲。因此,我們以後要以孝爲本,孝心做人。
家是一箇縮小的國,國是一箇放大的家,樹立一箇不錯的家風,家訓,成爲一箇品質優越的人,只願“家家之風、家家之訓”能代代相傳。
謝謝大家!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