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師孝親話題演講稿(精選7篇)

尊師孝親話題演講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天地間有一朵奇葩,春天倚着她幻想;夏天倚着她繁茂;秋天倚着她成熟;冬天倚着她沉思;然這株奇葩就是我們的父母,我們的恩師。從小到大,我們從他們的身上汲取了太多太多的陽光和雨露,雖說大恩不言謝,然對於這沒齒之恩,我還是想由衷的說一聲:“謝謝!”你們的哺育之恩;謝謝你們的教育之情,謝謝你們二十年來無私的奉獻,謝謝你們對我們的心酸勞瘁。

  教育子女被父母認作是世間最偉大之任務,但亦是最艱辛使命。母親在兒女三、四歲之前與兒女寸步不離,讓其聽聞、曉其理性,感觸到自己對父母的孝順、友悌兄弟姐妹,相親相愛;同時讓子女看到自己的父母怎麼對待長輩、晚輩,不讓孩子有負面的影響。孩子天天閱之,自然效法。

  此爲古人所云,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所以嬰兒從小就學會孝敬,並養成一生的習慣,德行就自然間流露。這個德行記載就出自《弟子規》,此爲正確之觀念、縝密之思惟、強大之價值觀,是家庭生活之規矩,人競遵守,這是中國教育之特色。

  父母所授爲人生教育之最初階段,孩童七歲入學,老師着手教其孝悌忠信。貴在言傳,重在身教,深入淺出引導孩童,講解爲什麼要孝順父母、孝順公婆、友愛弟兄。真正做到學爲人師,行爲世範,孩童方可懂得做人的道理。孩童學習之內容,也定會在日常生活當中去落實。在校事奉老師,灑掃應對,學習生活,接受教育。在校奉事老師,回家奉事父母。遂家國和睦,天下太平,人丁興旺,盛世空前。學校教育也是建立在家庭教育的基礎上,是家庭教育的延續。二者相互依存,互爲表裏,老師會把學生孝敬的根保護好,不讓根變質,不讓行爲越軌,後教其學生詩書禮儀。塑其苗,後成其材,所以老師是護持孩子成就之使者,遂得社會大衆之尊敬。

  縱觀古今,中國古代的王侯將相,讓其子女在學堂裏唸書,對聖哲孔子的神位、畫像,頂禮膜拜,對老師則要施行跪拜禮數,這就是古人對孝親尊師的最初詮釋。帝王帶頭做,教人孝順父母、奉事師長、孝親尊師,上行下效才養成社會上良好的風氣。人人知道尊重老師,人人知道尊重學術、德行,則社會安定、世界太平。然疏忽了這些小節社會就會有所動亂。

  敬老尊賢,孝親尊師,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國古老的祖先們以這個理念代代相傳,教導下一代至少已有三千年以上的歷史。中國歷來倡導以孝治國,上至肉食之仕,下至匹夫之民,無不推舉孝廉之仕,無不主張養父母、恩師之志。

  然而在浮躁的當今社會,教育比過去困難很多,五倫失掉沒有人教,疏於教育,忙於賺錢,家庭教育沒有了,而後代的孝根沒又紮好,學校教育又有了嚴重問題。遂子女不懂得孝順父母、奉事師長、友愛兄弟,自私自利。然當今社會信息化水平高度發達,知見超過父母、老師,卻沒有智慧判斷是非利害,必定隨順煩惱習氣,胡作妄爲,危害社會,所以子女背叛父母、學生背叛老師,在今天到處都可見,孝親尊師的埋沒,也是整個社會動亂的根源!今天人與人的往來都是利害,然而利害所維持的關係不能長久。所以不教怎麼行?家庭如何維持,社會安寧從何談起呢?對孝親尊師的培養,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復興們如果不再加緊努力認真去做,就會完全喪失了,我們是文化的最後一道防線,全心全力去做,不爲自己,只爲拯救快要被邪惡吞噬的優秀文化,爲把已死的人心慢慢復甦醒過來,重視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全心全力做好這件好事,以大愛來愛護社會,愛護一切大衆;照顧好老人,教育好孩子。

  有人說,我們90後是垮掉的一代。我不敢苟同。再稚嫩的臂膀,也將承擔國家的重任;一時的迷茫,絕不代表一世的沉淪;一兩個人的失敗,更不可能代表一代人的墮落。讓我們從細微處體味真情,從偉大的中華傳統中汲取養分,從孝親尊師中學會成長。

  那就讓孝親尊師的血液還在我們的內心永恆的流淌吧?我堅信,文化的血脈永遠不會斷絕;經典的光輝亦不會泯滅。縱使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經歷的事是那樣微小,那樣平凡。但我們仍然可以從中學習到很多,領悟到很多。“孝親尊師”,從我做起,從細微處做起。

  只要我們有一顆虔誠而真誠的心,一雙善意而善於觀察的眼,一雙體貼而堅定的手。對於老師,對於父母,我們都可以做的更好。我們的一箇眼神,一聲問好,一次微笑,都會令他們感到欣慰。而我們自己也將從“孝親尊師”的具體行動中,感悟那人生之道。善意,理解,尊重,寬容,這一切,都將爲我們的人生指明道路。

  終於一天,我們每個人的名字,我們每個人的成長曆程,我們每一份的貢獻,都將於神州一起,在這世間永恆!

尊師孝親話題演講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一箇人,無論地位有多高,成就有多大,他都不會忘記老師和父母在自己成長的道路上所花費的心血,飲水思源,常懷感恩。

  尊師愛校的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煌煌史書,有許多關於尊師重教的記載,列列青卷,更有數不清的尊師的傳說。《呂氏春秋勸學》中,在這樣一句話“疾學在於尊師”,說的是要很快學到知識,重要的是尊重教師估我們求學的道路上,老師永遠是奉獻的代名詞。老師把畢生的精力都傾注在教育事業上,教師把整顆心都掏給了學生們,他們默默的把自己的一生託付給光輝的事業——教書育人。師德昭昭恰如耿介拔俗,明月獨舉,高霞孤映,白雲誰侶,“幹青雲而直上,奪白雪以高潔”,更有師恩惠惠,潤物無聲,如此偉大的老師,難道不應該得到我們的尊敬嗎?孔子學徒三千,每一箇都對老師倍加尊敬,爲了感恩,他們四處奔波,傳播孔子的仁政。老子說:“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說的`也是學生尊重老師的重要。

  感恩父母是發自內心的。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更何況父母,親友爲你付出的不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是否你在父母勞累後遞上一杯暖茶,在他們生日時遞上一張卡片,在他們失落時奉上一番問候與安慰,他們往往爲我們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們又何曾記得他們的生日,體會他們的勞累,又是否察覺到那縷縷銀絲,那一絲絲皺紋。感恩父母需要我們用心去體會,用心去報答。

  儘管我們年齡還小,不能承擔起家庭的重任,但我們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父母生病的時候,守候在他們身邊噓寒問暖,端湯送藥,讓父母從心中感受到我們對他們的關愛,對他們的感恩。

  白雲奉獻給藍天,江湖奉獻給海洋,小草奉獻給大地,我們要用什麼奉獻給老師和親人呢?要用我們的愛心、勤奮、勇敢、寬宏、樂觀、謙虛編織成最美麗的花朵奉獻給我們的老師,奉獻給我們的父母!

  無論你身在天涯還是海角,有一些人,他們總是佔據你內心的黃金位置。“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這是他們的真實寫照。九九重陽菊花爲他們而盛開,他們就是你的父母和親人。孩提時代,總是在母親的故事聲中酣然入睡,總是在父親堅實的臂彎下蹣跚學步,總是在老雙親的呵護中茁壯成長。你可曾想過生病時,父母爲你熬過多少個不眠之夜,你可曾想他們鬢角的青絲爲誰而生。但是,或許你還不知道他們的年齡和生日。驀然回首,從前的我們知道些什麼?只有調皮和叛逆。

尊師孝親話題演講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一次次純真的微笑,一句句暖人肺腑的話語,一件件雖微小卻感人的善舉,讓一箇普通的九歲孩童的心靈熠熠閃光。在家裏,總是主動幫媽媽幹家務,掃地、擦桌子、倒垃圾,從不嫌髒累。他說:“媽媽上班太辛苦,自己是男子漢,應該照顧媽媽”;最喜歡看的公益廣告便是“媽媽洗腳”、“關心留守老人”;每次捕捉到那些感人的孝敬鏡頭時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在學校,見到老師就問好的,那個孩子就是他;課堂上聽課最認真、回答問題響亮的那個孩子就是他。小小年紀便懂得老師最辛苦,好好學習、學有所成便是對老師辛苦付出的最好回報。那次,他聽到老師上課時聲音嘶啞、還不時咳嗽,便猜到老師生病了,就搬着自己的凳子,走上講臺,請老師坐下講課,不讓老師太勞累,課後還自制卡片送給老師,祝老師早日康復。

  一箇9歲孩童,雖沒有轟轟烈烈的壯舉,但他那卻用金子般的心靈,向社會傳遞着文明之光,孝親尊師之光。

尊師孝親話題演講稿 篇4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百育德爲首,萬善孝當先。做萬事從做人開始,做人從修德開始,修德從孝親尊師開始。在中國歷史上,從古到今,沒有哪個朝代不重視孝道,孔子把“孝”放在一切道德的首位,視爲“立身之首”、“自行之源”。孝敬父母看作是人生處理人際關係的第一臺階,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是關心他人、自覺上進、熱愛祖國等品德形成的基礎。孝順父母爲孝道,尊敬老師爲師道,師道是以孝道爲基礎的,沒有孝道就談不上師道了。當代不少倫理學家把孝敬父母看作是人生處理人際關係的第一臺階,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是關心他人、自覺上進、熱愛祖國等品德形成的基礎。

  尊老愛幼,這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基本內容之一。問題是目前一般的提法太空洞了。爲什麼要孝敬父母、尊敬老人?很少有人能夠講出點道理來。因爲沒有依據。孝敬父母的依據是什麼?這在儒家、佛家思想裏面有着極其豐富的內涵。天很少有人提到儒、佛了,以爲這些是落後的、過時的。其實大錯了。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中有着非常寶貴的東西,這些在近幾年已經開始逐漸爲西方學者所認識、研究,並以它們來指導生活和工作。今天我們中國人反而拋棄了祖先給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這是沒有道理的。孝親,古人云,“百善,孝爲先。”說明孝親敬老是人類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最美好的道德。古人還說:“夫孝,德之本也。”就是說孝親敬老是各種道德的基礎。中國是一箇有着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是個禮儀之邦,孝親敬老文化源遠流長,自古就把子女、晚輩對父母、長輩感恩贍養、尊敬扶助,不僅作爲責任和義務,而且積澱爲中華民族的心理,成爲人類美德和親情的需要。孝親敬長就是要關心體貼和照顧父母長輩。許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方面爲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毛澤東主席在革命勝利後,返回故里,特意在父母的墳前獻上一束松枝,輕聲道:“前人辛苦,後人幸福!”陳毅元帥親自爲癱瘓在牀的母親清洗尿褲……。革命領導人在爲祖國的前途、人類的命運操勞時,也沒有忘記父母、長輩的養育之恩.更何況是我們呢?孝敬父母,首先要關愛父母,幫父母做點家務事。平時,媽媽買菜回來,自己主動去接一接,讓媽媽歇一歇;有空時,自己要動手洗衣服或者拖地板;長輩來了,要給長輩送上一杯水,拉拉家常,報報成績,讓長輩高興,給長輩捶捶背,搓搓腰,聊聊天。父母身體不舒服時,我們更要分擔一些家務事,守候在他們身邊,送湯送水,讓他們心中感受到你對他們的愛。孝心就體現在着點點滴滴的平凡中。

  再說尊敬師長師道尊嚴的本意是講,爲師(從教)之道是很尊嚴的,所謂“只聞來學,未聞往教”,也就是說,過去只有主動求學的,沒有麼要這樣?因爲只有主動求學纔會認真去學習,才能夠體現出對知識的尊重。過去講“一分恭敬一分收穫”。所以必須尊師才能重道,這個道是學問之道。主動教學的。爲什麼要這樣?因爲只有主動求學纔會認真去學習,才能夠體現出對知識的尊重。過去講“一分恭敬一分收穫”。所以必須尊師才能重道,這個道是學問之道。尊師重道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古往今來,代代相傳。它從另一箇側面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智慧。尊師重道是指尊敬師長,重視老師的教導。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後漢書?孔僖傳》:“臣聞明王聖主,莫不尊師貴道。” 古語有云:“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師者,人之模範也”,“一日爲師,終身爲父”,“人有三尊,君父師是也” 等等。這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尊師”的道德觀念。古代流傳下來許許多多這方面的故事。如,《子貢尊師》、《魏照尊師》、《李世民教子尊師》、《張良拜師》、《陸佃千里求師》、《程門立雪》等等。

  《禮記?學記》中指出:“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之敬學。”意爲:教師受到社會普遍尊敬之後,教育才能得到重視,教育得到重視後人們才懂得努力學習。三者的關係互爲前提。教師受到尊重意味着人們重視教育,人們接受教育就會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爲懂得更多的道理就會重視學習,尊敬老師。如此良性循環,古人對其認識是相當深刻的。

  《呂氏春秋?勸學》中講道:“疾學在於尊師。”戊戌四君子譚嗣同在《瀏陽算學館增訂章程》中也曾告誡世人:“爲學莫貴於尊師。”《荀子?大略》中說:“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國將衰,必賤師而輕傅。”深刻地闡明瞭國家興衰與重視知識、尊敬教師的關係。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凡是精忠報國、事業有成的人,都和聽從父母善言、尊敬奉養父母、不忘父母養育之恩是分不開的。

  凡是不敬師長、不講信用、不思進取、好逸惡勞、自私自利、無惡不作、幹盡天理不容危害社會危害人民利益的人,都是敗家子、逆子;尤其是對父母忘恩負義的人更是不孝之子。

  在古代,帝王選用良才時,首先就看你是不是孝子。他們認爲:連生養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怎麼會對我君王盡忠呢?此說十分有理。 可見,孝敬父母是一切良好品德形成的基礎。所以,中國古代是以孝道作爲思想教育的中心,有德之君以孝治天下,其本人也是百姓行孝、盡孝的好榜樣。

尊師孝親話題演講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事:

  大家好!我演講的題目是感恩父母,孝親敬老。

  首先給大家講一箇真實的故事,有一箇天生聾啞的小女孩,從小和媽媽相依爲命。在她們貧窮的家裏,媽媽每天辛苦工作回來後給她帶一塊小小的年糕,是她最大的快樂。有一天,下着很大的雨,已經過了晚飯時間了,媽媽卻還沒有回來。天,越來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決定順着媽媽每天回來的路自己去找媽媽。當她看見媽媽的時候,媽媽手裏拿一塊小小的年糕倒在路旁,已經永遠的離開了她。雨一直在下,小女孩也不知道哭了多久。她知道媽媽再也不會醒來,現在就只剩下她自己。媽媽的眼睛爲什麼不閉上呢?是不是因爲不放心她?她突然明白了自己該怎樣做。於是擦乾眼淚,決定用自己的語言來告訴媽媽她一定會好好地活着,讓媽媽放心地走小女孩就在雨中一遍一遍用手語做着這首《感恩的心》,淚水和雨水混在一起,從她小小的卻寫滿堅強的臉上滑過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她站在雨中不停地做着,一直到媽媽的眼睛終於閉上小時候,我們從沒有想過該用怎樣的語言去讚美父母,;從沒有思考該如何理解父母百分之百的愛,直到參加工作了,一切的一切,似乎冥冥中自有安排。

  那種名叫時間的東西,無情地侵蝕着我們。父母如一部大書,無論翻多少頁,都不會到盡頭。曾經的美好,昔日的呵護,像影片翻來覆去的播放。感恩,我們要懂得回報。

  當走進陌生的城市,體驗的是無助和悲傷,隔三差五的.電話,成爲唯一可以緩解疲憊的良藥。任憑酸楚的淚水從臉頰滑落。獨在異鄉的日子有些淒涼,總讓人想家;度日如年的季節似乎很漫長,常使人難忘。腦海中沒有一時停止思考,真想此刻就陪伴在父母身旁,聊天、捶背、給他們讀報。平凡也是一種好。感恩,就在此刻生效。總是不願提起的往事,因爲有太多的惆悵。每每做事都會讓父母失望,從小到大的嬌慣,使我脾氣見長,無休止的爭吵今天想來悔心悔腸。捫心自問,真心爲父母換位思考的太少太少。不經意的頂撞,細細品位淚流滿面。年少的我們多少都會有些輕狂,看着父母臉龐刻下的烙印,愧疚,無處可藏。感恩,由心底綻放。

  親愛的同事們,在我們成長的日日夜夜中,我們有多少次去靜靜地感知過父母給予我們的愛,有多少次向父母訴說過我們對他們的愛,又有多少次用語言和行動去報答過對父母的愛呢?鮮花可以枯萎,滄海可以變桑田。但我們感恩的心永遠都不能變,讓我們從一點一滴做起,感恩父母,孝親敬老!父愛如山,母愛深似海。讓我們永遠銘記父母的生養之恩,學會感激、學會感恩,讓父母多一絲微笑,少一份憂愁;讓父母越活越幸福,越活越開心。

尊師孝親話題演講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關漢卿說過:“一日爲師,終身爲父,”老師是學生生命中重要的引路人,對學生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尊師”是一箇人必不可缺的美德。

  冬日,寒風呼呼地颳着。老師仍不知疲倦認真講着課,不時哈氣取暖。她神情專注,從講臺慢慢往下走着,不時把手輕輕搭在課桌上。我看見了老師手上紫紅色的凍瘡,如刀痕似的。我心中無限敬佩,便悄悄在每天早晨,把裝着溫水的水杯放在桌子上。“上課老師把手搭在桌子上時會舒服些”。這是我童稚的心願。

  這是我微不足道的,或許對老師一點幫助都沒有,但我還是每天樂此不疲地循環着。

  另外,我認爲對老師的尊重最基本的便是課堂上認真傾聽,課後遇到老師主動問好,若連這些應有的禮貌都做不到,又何談尊師!

  和尊師齊名,便是孝親。

  “百善孝爲先”,動物中有烏鴉反哺,古時候有黃香溫席,身爲21世紀新少年的咱們有什麼權利不孝順自己的父母呢?

  我生活在一箇普通的家庭中,雖然生活並不奢侈,但我還是很滿足,因爲咱們一家其樂融融。因爲爸爸媽媽姐我四個人天天都可以見面。

  以前,我經歷過兩次地震,那時候,我又一次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父母對我的愛。我相信爸爸媽媽是全世界對我最好的,現在我要給他們帶來快樂;以後,我要儘自己的全力去報答他們。

  停電的夏夜,無比燥熱。媽媽有些頭疼,便昏昏沉沉地睡着了。我望着頭上不停冒汗的媽媽,很是心疼,於是,我拿起扇子輕輕給媽媽扇着,心中湧出些許甜蜜:我可以幫媽媽扇扇子,盡一點自己的孝心了!那一夜,媽媽似乎睡得格外香甜,至少在我看來。

  我相信血濃於水,爸爸媽媽對我的愛,咱們一輩子都感激不盡.

  而對於老師,我或許無法“程門立雪”但我也會尊重我這人生的指南針。

  一露珠反射太陽的光輝,一株小草預示着生命的活力。雖然我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事蹟,但我有一顆感恩,向上的心!

  鳥兒感恩天空,因爲天空包羅萬象,實現它飛翔的夢想;鮮花感恩泥土,因爲泥土無私奉獻,給予了它迷人的芳香。咱們更應該心存感恩,感恩養育咱們的父母,感恩教導咱們的老師!

  大家都說:我是快樂的精靈,嘴角總是盪漾着溫暖的笑。我想,那是因爲我的心靈一直在飛快地奔跑着,在陽光中跳躍着;那是因爲我喜歡這個可愛的世界,喜歡這個世界的每一箇動物,每一株植物,每一個人。

  孝順爸爸媽媽,是你們給予了我生命,把我帶到了這個美好的世界,無怨無悔地爲我付出。

  尊重老師,是你們帶給我無盡的知識,教會我做人的道理,引領我一步步前進。

  ……

  我說,我是一株小草,一株普通的小草。但是,即使是一株卑微的小草,也有仰望黎明那一抹晨曦的權利,不是嗎?

  相信自己“尊師孝親”我做到了!

尊師孝親話題演講稿 篇7

  尊師孝親是咱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咱們每個孩子都應該繼承和發揚的。尊師孝親是一種高尚的情操,是爲人之根本,是立志之基石。

  記得有一年的三八婦女節,我在家中給媽媽洗了一次腳。當時我在腳盆中準備好了水溫適中的熱水,等着媽媽下班。誰想那天媽媽正好臨時加班,我等着等着就睡着了。媽媽加班回來把我叫醒時,洗腳盆裏的水已經冷了。我趕緊倒掉一些冷水,添上半盆左右的熱水,用手試了試水溫,正合適!我拉着媽媽的手讓她坐到牀上,蹲下身子,然後將媽媽的腳輕輕的放到水盆中,“水溫合適嗎?”我抬起頭,“正好,正好!”媽媽的回答中帶着些許激動的語氣。我先給媽媽的兩隻腳都用毛巾擦了擦,浸了浸,然後便揉搓開了。大概過了十分鐘,洗的差不多了,我用毛巾將媽媽的腳擦乾,最後再把水倒了。倒完水回來,瞥見媽媽的眼眶紅潤潤的。媽媽將我的頭抱在她的胸口,不住的說:“乖女兒長大咯!~”

  父母對咱們的愛是偉大的,無私的,是咱們一生都報答不完的。咱們小學生在平時應該怎樣來用實際行動感恩父母呢?我想到了以下幾點: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減輕父母負擔的同時還能鍛鍊自己的獨立能力,多好呀!比如穿衣服,洗腳洗臉,刷牙,咱們女生還要自己梳頭,等等。

  2、在家中主動承擔一些家務,比如掃地,擦桌子等等;如果碰到父母生病了,更要多承擔一些家務,照顧父母。

  3、對於父母的教育,要多從父母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能理解父母。不要與父母頂撞等等。

  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學校咱們要尊敬老師!遇到老師要問好,在課上要認真聽講,老師要求的事,要盡力去做好,這些都是尊敬老師的方式。作爲一班之長,我還是老師的小助手。平時用幫助老師管理好班級這種方式向老師致敬!

  這普天下最平凡的人是父母,最平凡的職業是老師。這普天下最偉大的人是父母,最偉大的職業是老師!從來沒有一種文字能寫盡父母和老師的愛,因爲他們的愛已經貫穿了咱們生命的全部!尊師孝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同學們!讓咱們繼承這美好品質做一名孝親的好兒女,尊師的好學生!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