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珍惜糧食演講稿(精選23篇)

中學生珍惜糧食演講稿 篇1

  尊敬的:

  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就是“珍惜糧食,從我做起。”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憫農》這首詩我們大家都太熟悉了,一粒粒糧食從播種到收割,再到加工成成品糧,至少要經過二十道工序,這中間包含了農民多少辛勤的勞動呀!可以說,每一粒糧食都浸透了農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

  今天,當我們看到鮮豔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當我們唱起雄壯的國歌,我們心中充滿了自豪和幸福。我們的祖國現在是多麼的繁榮富強啊!但是在祖國的大好河山中,有一些遙遠的地方,那裏就是貧困山區。在貧困山區裏,人們喫不飽、穿不暖,小孩子們還沒有地方上學。人們天天喫野菜、白薯、山裏的蘑菇,連大米都不多,更別說肉了。要是兩三星期能喫一次肉呀,就是謝天謝地了。

  唉,多麼可憐呀,再看看我們,每天大魚大肉,蔬菜水果,應有盡有,卻生在福中不知福,還到處浪費。也許他(她)家裏很有錢,也許他們家裏有的是糧食。珍惜糧食,節約糧食是我們中國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不能丟掉我們的根。如果貧困山區的孩子們看見同學們這樣做一定會很心痛,並會指責同學們。在飯館,有的人爲了炫耀自己多麼大方、多麼有錢,便點了一桌子的飯菜,喫不完的,就要被店裏的老闆倒去。其實剩菜可以打包回去喫,這樣也是一種節約。只要存有節約的意識,其實做起來很簡單:喫飯時能喫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剩菜。

  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珍惜我們的營養早餐,珍惜糧食,從我做起,從不亂倒剩飯做起,以節約爲榮,以浪費爲恥,自覺養成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好習慣。

  謝謝大家!

中學生珍惜糧食演講稿 篇2

  尊敬的:

  秋風颯爽,送給我們一箇豐收的季節;稻海茫茫,讓我們享受一種豐收的喜悅。沐浴在這金黃色的陽光下,讓我不禁想起了小時候背的那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

  提起這些,或許有人會說:我們早已遠離了食不果腹的年代,我們現在關注的已經不再是喫飽飯,而是喫好飯了。的確,生在新時代的我們,長在新時代的我們,過着是父母提供的不愁喫不愁穿的日子。但是,我們也漸漸淡忘了糧食的由來,珍惜糧食的重要性。我們在喫飯的時候,往往都會選擇自己喜歡的多喫,不喜歡的大多都進了垃圾桶。還記得我們背過的《弟子規》中有:“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前輩們留下的名言警句無時無刻不在提醒我們要,珍惜每一粒糧食,不要浪費。

  我國是一箇人口大國,喫飯問題始終是全國的頭等大事,在我們的國徽上,就是由兩支顆粒飽滿的麥穗構成的!“糧食安全”始終是我國最大的安全,前人說過“手裏有糧,心裏不慌”。同學們,不要以爲我們能夠喫飽飯了,全世界的人也都不再忍飢挨餓了。其實,我國就尚有20xx萬貧困人口還沒有解決溫飽問題;在這個地球上,每天還有8億多人在捱餓,5億兒童食品不足,智力體力得不到充分發育,每年餓死的人至少有20xx萬!

  看到這組數據,我們怎麼能夠浪費糧食,倘若我們把這些節省下來的糧食送給那些正在捱餓的人,他們一定會看作是無價之寶,倍加珍惜的。

  作爲一名在校生,我想我們就從身邊做起吧!珍惜口邊糧食,減少人爲浪費。以節約爲榮,以浪費爲恥。用我們的實際行動,踐行我們新生代的風采吧!

  謝謝大家!

中學生珍惜糧食演講稿 篇3

  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就是“珍惜糧食,從我做起。“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憫農》這首詩我們大家都太熟悉了,一粒粒糧食從播種到收割,再到加工成成品糧,至少要經過二十道工序,這中間包含了農民多少辛勤的勞動呀!可以說,每一粒糧食都浸透了農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

  今天,當我們看到鮮豔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當我們唱起雄壯的國歌,我們心中充滿了自豪和幸福。我們的祖國現在是多麼的繁榮富強啊!但是在祖國的大好河山中,有一些遙遠的地方,那裏就是貧困山區。在貧困山區裏,人們喫不飽、穿不暖,小孩子們還沒有地方上學。人們天天喫野菜、白薯、山裏的蘑菇,連大米都不多,更別說肉了。要是兩三星期能喫一次肉呀,就是謝天謝地了。

  唉,多麼可憐呀,再看看我們,每天大魚大肉,蔬菜水果,應有盡有,卻生在福中不知福,還到處浪費。也許他(她)家裏很有錢,也許他們家裏有的是糧食。珍惜糧食,節約糧食是我們中國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不能丟掉我們的根。如果貧困山區的孩子們看見同學們這樣做一定會很心痛,並會指責同學們。在飯館,有的人爲了炫耀自己多麼大方、多麼有錢,便點了一桌子的飯菜,喫不完的,就要被店裏的老闆倒去。其實剩菜可以打包回去喫,這樣也是一種節約。只要存有節約的意識,其實做起來很簡單:喫飯時能喫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剩菜。

  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珍惜我們的營養早餐,珍惜糧食,從我做起,從不亂倒剩飯做起,以節約爲榮,以浪費爲恥,自覺養成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好習慣。

  謝謝大家!

中學生珍惜糧食演講稿 篇4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講話的主題是“珍惜糧食”我國古代的教育家孔子給人留下了一句名言:“民以食爲天”。可見,“喫”在老百姓心中多麼重要。只是這些年來,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同學對糧食好像也越來越不在意。不信,請到食堂去看一看,就餐時饅頭四處亂扔,雪白的米飯撒滿地面,剩餘的飯菜能到滿滿一垃圾桶。真是不忍目睹,那可都是勞動人民辛辛苦苦勞作一年的成果呀!“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難道我們的思想覺悟還不如古人嗎?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中的浪費糧食的現象越來越嚴重。據有關部門估計,全國每年浪費的糧食,足夠五千萬人喫一年,多麼驚人的浪費啊!古人尚有“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徹骨感受,我們就更應該從中領悟糧食的珍貴。你可知道,一粒粒糧食從播種到收割,再加工成成品糧,至少要經過20道工序,這中間包含了農民多少辛勤的勞動,每一粒糧食都浸透了農民伯伯多少心血和汗水啊!土地資源有限,糧食作物有限,人口在增長,糧食越來越寶貴,它是人類生存生活生命之源泉,我們要愛惜糧食,把節約糧食看作生活中的大事,使勤儉節約成爲每一箇同學的良好品德。讓食堂裏的桌子上、地面上、垃圾桶裏不再有剩餘飯菜的影子,看不到它們悲傷的身影,哭泣的聲音。同學們,你們是未來的建築者,你們身上有沉甸甸的責任。人們把你們比作雛鷹,是希望你們能舒展理想的翅膀,在祖國的大地上飛翔,建設美好的家園,千萬不能讓“饞”壓住你們稚嫩的羽翼,不能讓“奢”迷住你們奮鬥的方向。

  同學們,行動起來,珍惜糧食,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不亂倒剩飯做起,以節約爲榮,以浪費爲恥,自覺養成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好習慣。

  我的講話結束,謝謝大家。

中學生珍惜糧食演講稿 篇5

  秋風颯爽,送給我們一箇豐收的季節;稻海茫茫,讓我們享受一種豐收的喜悅。沐浴在這金黃色的陽光下,讓我不禁想起了小時候背的那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

  提起這些,或許有人會說:我們早已遠離了食不果腹的年代,我們現在關注的已經不再是喫飽飯,而是喫好飯了。的確,生在新時代的我們,長在新時代的`我們,過着是父母提供的不愁喫不愁穿的日子。但是,我們也漸漸淡忘了糧食的由來,珍惜糧食的重要性。我們在喫飯的時候,往往都會選擇自己喜歡的多喫,不喜歡的大多都進了垃圾桶。還記得我們背過的《弟子規》中有:“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前輩們留下的名言警句無時無刻不在提醒我們要,珍惜每一粒糧食,不要浪費。

  我國是一箇人口大國,喫飯問題始終是全國的頭等大事,在我們的國徽上,就是由兩支顆粒飽滿的麥穗構成的!“糧食安全”始終是我國最大的安全,前人說過“手裏有糧,心裏不慌”。同學們,不要以爲我們能夠喫飽飯了,全世界的人也都不再忍飢挨餓了。其實,我國就尚有20xx萬貧困人口還沒有解決溫飽問題;在這個地球上,每天還有8億多人在捱餓,5億兒童食品不足,智力體力得不到充分發育,每年餓死的人至少有20xx萬!

  看到這組數據,我們怎麼能夠浪費糧食,倘若我們把這些節省下來的糧食送給那些正在捱餓的人,他們一定會看作是無價之寶,倍加珍惜的。

  作爲一名在校生,我想我們就從身邊做起吧!珍惜口邊糧食,減少人爲浪費。以節約爲榮,以浪費爲恥。用我們的實際行動,踐行我們新生代的風采吧!

  謝謝大家!

中學生珍惜糧食演講稿 篇6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糧食,像一把大傘,支撐着我們的生命,但我們卻不懂得怎樣去珍惜它。

  作爲地球的公民,我們有權利節約糧食,也有責任節約糧食。沒了糧食,我們將無法生存,動植物也會隨之滅絕,大氣層會消失,地球也將會和其他星球一樣成爲一箇枯竭的星球。就在上一週,我們學校就浪費了一桶白米飯,那些食物可讓兩個人喫上一個禮拜,真是太可惜了!

  我記得曾經有人打過這樣一箇比方,說全中國13億人口的嘴加在一起,比世界上的廣場還要大。這真是一張大嘴!光是每年新增加的一千五百萬人就要喫50億公斤的糧食!所以,節約糧食,對我們的國家來說有特別重大的意義。

  浪費糧食是可恥的,從某種意義上說簡直是“犯罪”。凡事貴在堅持,愛惜糧食要從點滴做起,尤其需要堅持。一天、兩天可以,一年、兩年呢?更長的時間呢?那麼要讓節約糧食化爲自覺,成爲習慣,我們就要從小做起,從現在做起。

  你還愣着幹什麼,快快行動呀,別讓我們的糧食“弟弟”從我們身邊溜走了。

  謝謝。

中學生珍惜糧食演講稿 篇7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來自XX班的,這次我演講的主題是節約糧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喫飯是必不可少的一項任務,少喫一頓飯在接下來的生活中就可能精力不足。糧食的重要性由此可以看出,我們也從小被老師和父母教導着不要浪費糧食。我也是學校的學生,比起老師,我更加能確切的看到同學們的日常生活。因此,我也知道,我們每個人幾乎都會浪費糧食,浪費碗裏的飯菜,學校食堂那個用來倒剩飯剩菜的桶裏,每一頓都是滿滿的一桶。見到這樣的場景,我的內心非常的複雜,我對歷史稍微有一點了解,我知道古代的時候,有多少人被活活餓死,有多少人爲了一斗米折腰。就算是現在,每天爲了糧食而發愁的人還是有很多,世界上還有着很多地方的人過着每天都喫不飽飯是生活,然而我們卻每天都在浪費着糧食,這樣一對比,我們浪費糧食的行爲顯得有多麼的可惡,而且這些糧食都不是白來的啊!是那些農民伯伯一點一點種植出來的。

  我們現在對這些糧食不在意,是因爲這些糧食都不是我們親手得到的,所以我們無法體會到那份辛苦。現在我們每天能喫這些飯菜,靠的是父母的努力工作,就算我們不能體會農民伯伯的辛苦,那我們就體諒下父母的辛苦吧,爸爸媽媽每年辛辛苦苦的供我們上學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我的每天浪費糧食固然都是有原因的,有的人是飯量小,有的人是碗裏有自己不喜歡的食物。我也不可能要求你們喫飽了還要強撐着去喫飯,也不可能要求你們去喫那些不喜歡的飯菜,我沒有去要求你們這樣那樣的立場,而且被人要求着幹這幹那想必你們心裏也不樂意。我只是希望你們能夠提高節約糧食這方面的意識,如果飯量小,那我們喫飯的時候就少打一點飯,如果有不喜歡喫的菜就和食堂打飯的阿姨提前說好不要那個菜。這種程度的話相信大家都可以做到的。

  浪費糧食是一箇不好的習慣,現在我們還小,現在就養成了這個習慣的話長大就很難改正了,就是我們每天只浪費了一點點的糧食,日積月累下來,浪費糧食的量也是非常大的。希望大家能夠重視起浪費糧食這回事,多提高自己的節約意識,節約糧食,從我做起。

  謝謝大家。

中學生珍惜糧食演講稿 篇8

  我小的時候喫飯總是不能把碗裏的米粒喫乾淨,每一次媽媽洗碗的時候鬥魂說我的碗裏剩下的米飯都可以養活一隻雞了,那時候我還不知道米飯的來之不易。

  後來我漸漸長大進入了學校上學,我的學校離家很遠於是我不能回家喫午飯,我只能在學校的食堂和我的同學們一起解決自己的午餐。記得第一次去食堂喫飯的時候我的老師坐在我們旁邊的一箇桌子喫飯,他端起飯碗站起來讓我們安靜。他要在食堂裏給我們上一堂課。

  小小年紀的我們只知道上課是在教室裏,還不知道可以在食堂裏上課。於是我們都放下飯碗安靜地聽我的老師講課。老師說:“在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人不能像我們一樣安心坐在食堂裏喫飯,他們沒有家甚至沒有衣服穿沒有白米飯喫。我們坐在這裏的機會是來之不易的,我們喫的每一粒米都是農民伯伯辛苦種出來的。他們頭頂烈日用汗水澆灌着禾苗,我們纔有今天喫的香噴噴的米飯。所以我們一定不能浪糧食,我們一定要珍惜每一粒米。因爲每一粒米都是那麼的'來之不易。”

  在聽完老師的一席話之後小小的我們都沉默了。那是我第一次意識到了糧食的可貴和來之不易。我永遠都會記得老師在飯桌上給我們講課的故事,那個故事是讓我多年來一直把節約糧食銘記在心的一箇故事。我會一直以這個故事勉勵我自己厲行節約。

中學生珍惜糧食演講稿 篇9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早上好!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那濃濃的秋意,讓我不禁想起一首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同學們,在家,在學校食堂餐桌上,你是否將吃了幾口的飯菜倒掉?是否將啃了兩口的饅頭扔在地上?是否將喝了不倒一半的牛奶倒掉?當你這樣做時,你是否感到可惜。表面上,浪費的只是那一丁點微不足道的糧食,實際上,我們愧對了億萬農民辛勤的汗水,作爲時代驕子的我們,我們喪失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啊!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同學們,你們知道嗎?饑荒已成爲地球人的第1號殺手,每年平均奪去一千萬人的生命。因此節約糧食值得我們深思。我們浪費一粒米,扔掉一箇饅頭,實際上丟棄的是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是我們人類的可貴的生命。

  同學們,節約是美德,珍惜是品質。讓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觀念在校園蔚然成風,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珍惜每一粒糧食,珍惜農民伯伯的血汗,珍惜我們人類的生命。

  謝謝大家!

中學生珍惜糧食演講稿 篇10

  伴隨着三月和煦的春風,淮陰師範學院“文明守紀勤儉自強”主題教育月活動如火如荼的開展着,“勤儉”又一次構成了校園的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勤儉?浪費?這兩者不能不讓我們去深思。

  在學院食堂中,您是否有過將只吃了幾口的饅頭扔到餐桌上?是否將飯菜喫幾口就倒掉?……學生會夥管會同學調查中發現,平均5位同學就有1位要倒掉小半碗飯菜,倒掉1/3碗飯菜的同學更多。不一會兒,泔水桶就裝滿了。看着滿桶滿桶的剩菜剩飯,實在令人感到可惜。

  “請節約糧食”等大標語、警示牌在食堂中雖然掛在了醒目的`位置,但糧食也難逃被浪費的厄運,然而,當我們隨手扔掉一塊饅頭的時候,我們是否想到世界上還有許多父母也許正在爲全家人的一餐飯食而辛苦奔波?

  糧食真的是這麼充足嗎?事實上,在發展中國家,每5人中就有1個長期營養不良,有20%的發展中國家人口糧食無保障,饑荒已成爲地球人的第1號殺手,每年平均奪去10000000人的生命,由於直接或間接的營養不良,全球每4秒鐘大約有1人死亡!

  社會糧食狀況令人心痛,這麼多的人因飢餓正在死亡的邊緣徘徊,從根本上扭轉消費觀念、節約糧食值得我們當今大學生深思。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同學們,爲了讓貧苦家庭早日遠離飢餓,讓我們繼續發揚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以勤儉爲榮,以浪費爲恥,自覺抵制奢靡腐敗之風,從細微處做起,用實際行動做建設“節約型校園”的帶頭人,爲建設文明、和諧的校園作出應有的貢獻!

中學生珍惜糧食演講稿 篇11

  當我看見這個題目,我就會想起這首古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當我讀起這首詩變會想起一件事。雖然這是一件小事,就讓我看出這個大哥哥的行爲品質太不好了。所以大家千萬不要向這個哥哥學習。

  事情是這樣的,那天,我和爸爸媽媽去吉野家餐廳喫飯,到了餐廳我們全家每人點了一份套餐,我們吃了一會兒,有一箇大哥哥也來這裏喫飯,坐在我們旁邊,不一會兒他就很快的喫完了。我轉過頭一看就驚呆了……就連我們小孩子都很懂得要珍惜糧食不能浪費。我現在已經10歲了,沒有看到任何人像他這樣浪費糧食的。我非常想提醒他,可是被媽媽攔住了。我心裏想:“爲什麼呀,他要這麼浪費哪?本來吉野家餐廳的飯量就不是很多,可是他就把牛肉吃了,米飯剩下一大半,沙拉就沒怎麼喫,半個滷蛋一口沒喫仍在碗的外邊,嗨!”

  之後,我爸爸對我說:“他好浪費呀!對這樣的人就欠餓他三天三夜,看他還喫不喫。”爸爸很憤怒的說着。媽媽微笑地對我說:“孩子,你可不要浪費呀!你看到別人的錯,就證明你也懂事了。”我便回答:“我從小就知道吧飯喫得乾乾淨淨的,一點都不浪費。爸爸媽媽我懂得。”

  在爸爸媽媽小的時候可以喫得雞蛋就算是富有的了,可是這個大哥哥卻這樣浪費,真不知道他是怎麼想的。雖然我們國家現在發展的很好了也不能這麼浪費呀!你不喫不要買了,何必要這麼浪費呢?

中學生珍惜糧食演講稿 篇12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我們都會背誦,也都理解詩的意思,但能在現實生活真正體現它的又有幾個人呢?

  每天在學校用餐,你是否看到那一桶桶被浪費的飯菜在“哭泣”?你是否瞭解這是多少農民伯伯辛勤的汗水換來的?你是否知道還有很多人在爲家人的溫飽而奔波勞累?你是否知道還有很多人在溫飽線上苦苦掙扎?……

  我國雖然地大物博,但我國人口衆多,因而每個人的平均量就很低,這就要求我們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節約每一粒米,節約每一滴水,節約每一張紙……只要是能夠節約的,我們都不應該去浪費。有些同學雖然嘴上說着節約,但行動卻恰恰相反:饅頭吃了幾口,扔了;飯菜吃了幾口,倒了;一張紙寫了幾個字,撕了……難道他們丟掉僅僅是饅頭、飯菜、紙張嗎?不!他們丟掉的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是做人的最基本品質。

  在倫敦、巴黎這些大城市,人們都把在飯店喫剩的飯菜打包後帶回家中再喫,我先前對這種現象感到奇怪,但後來我就明白了,這些大城市的人們之所以如此“小氣”,是因爲他們深知浪費糧食就是浪費自己的金錢,同時,他們也都知道勞動的辛苦。然而,在我們中國,並不是爲個人都知道糧食的得來不易,在我們這個小城鎮的飯店裏,很多顧客不知是擺闊還是炫耀,吃不了這麼多卻偏偏點這麼多,喫不完就扔了。在他們看來,這或許很瀟灑,但是他們不一定知道,那些被倒掉飯菜就是辛勤勞動的農民的汗水。

  我們敬愛的周總理一生主張勤儉節約,從不浪費一飯一菜,周總理喫飯時,總把碗裏的飯喫的一粒不剩,散落在桌上的飯粒也把它夾起凡在嘴裏,一箇國家總理尚且這般節約,我們又有什麼理由浪費呢?

  我們的在“八榮八恥”中也提到“以艱苦奮鬥爲榮,以驕奢淫逸爲恥”,國家領導人尚且能做到,我們又怎會做不到呢?

  同學們,請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吧!這樣,我們在今後的成長道路上就會多一份成功的可能性。但願所有的同學都能領會“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中學生珍惜糧食演講稿 篇13

  親愛的同學們:

  節約是一種美德,節約是一種智慧,節約更是一種責任,一種品質。“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可是,在學校食堂,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形:許多同學將只吃了兩口的饅頭、整碗的飯菜倒掉。不一會兒,泔水桶就倒滿了。看着滿桶滿桶的剩菜剩飯,真是令人感到可惜!

  當你捧着噴香的米飯、喫着雪白的饅頭、端起美味的麪條時,你是否想到這是農民伯伯頂着烈日辛勤耕耘換來的?當你埋怨飯菜不可口、隨意傾倒喫剩的飯菜時,你是否想到還有很多偏遠山區的孩子因爲貧窮而喫不飽飯,上不起學?

  希望同學們自覺履行倡議,從我做起,從現在開始,文明就餐,節約糧食,養成良好的社會公德。

  同學們,我們一定行!

  謝謝。

中學生珍惜糧食演講稿 篇14

  親愛的老師和同學們:

  早上好!

  我是一名一年級數學老師。今天我們演講的.題目是《節約糧食,從我做起》。本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爲什麼要設立這樣的節日?顯然,這是對我們每個人節約食物的呼籲!

  說到省喫儉用,我會想起《憫農》這首詩嗎?

  “除草的日子到了中午,汗水把草滴到了土裏。誰知道中餐硬?”這首詩好像大家都很熟悉,說明農民叔叔們務農辛苦!教育我們大家節約糧食,但我們真的節約糧食了嗎?

  謝先生中午值班的時候,經常看到一些同學把飯喫的乾乾淨淨的。今天,我要對着麥克風大聲表揚他們。但是,我也看到學生們浪費食物,看到白米和剩飯被倒掉,真的讓人心疼!“一粥一飯來之不易”,同學們,知道嗎?饑荒已經成爲地球上頭號殺手,平均每年奪走1000萬人的生命。所以,省喫儉用值得深思。我們浪費了一粒米,扔掉了一箇饅頭。其實我們扔掉的是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是我們人類寶貴的生命。

  孩子,節約是美德,珍惜是品質。現在全國都在倡導“光盤行動”,所以現在,讓存榮廢恥的觀念成爲校園的普遍做法。從現在開始,從我做起,珍惜每一粒糧食,珍惜農民伯伯的血汗,珍惜我們人類的生命。謝謝大家!

中學生珍惜糧食演講稿 篇15

  親愛的同學們:

  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還有必要從一粒米上節約嗎?有的同學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的確,節約一粒米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但它卻反映了一箇人的道德素質。我們浪費一粒米,仍掉一箇饅頭,實際上丟棄的是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

  珍惜糧食就是在珍惜農民的勞動成果,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浪費糧食就是在踐踏他們辛勤的勞動成果,在此,我在此向同學們鄭重地提出倡議:

  1、珍惜糧食,適量定餐,避免剩餐,減少浪費。

  2、不攀比,以節約爲榮,浪費爲恥。

  3、喫飯時喫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剩菜。

  4、看到浪費現象勇敢地起來制止,盡力減少浪費。

  5、做節約宣傳員,向家人,親戚,朋友宣傳浪費的可怕後果。

  6、盛飯要適量,喫多少盛多少,把碗裏的飯喫乾淨,做到不隨便剩飯剩菜。

  7、不偏食,不挑食。

  8、到飯店喫飯時,點飯點菜不浪費,若有剩餘的要帶回家。

  9、積極監督身邊的親人和朋友,及時制止浪費糧食的現象。

  同學們,節約糧食其細微之處可以看出一箇人的內在,小中見大。古語有云:“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任何事情都是如此。糧食來之不易,行動起來吧!珍惜糧食,就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用實際行動做建設“節約型家園”的帶頭人,爲建設文明、和諧的家園做出應有的貢獻。

  謝謝。

中學生珍惜糧食演講稿 篇16

  各位在座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同學們,你們知道你們每天的“盤中餐”是哪裏來的嗎?米飯是由大米製成的,而大米則來源於水稻。而水稻的種植、生長、加工過程極爲複雜而艱辛的,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整個過程吧!

  播種。農民伯伯要在稻田(泡在水的土地)裏撒下種子,播種時要提防水中的生物誤傷(如蛇、水蛭等),並要每天關注育苗田裏的水溫、水質,確保秧苗的茁壯成長。

  分苗。當秧苗長出有十餘釐米時,需把它拔出、分散重新栽種到更大面積的秧田中,並講究行距間隔的分開,使其有充足的生長空間,不能太窄,也不能太寬。不能使用農業機械化的稻田,需要人工彎着腰,用手一根接一根的把秧苗插到稻田裏,這種勞作方式延續了千百年,就是常見的插秧場景。

  鋤草。秧苗長到一定的高度,需要把其他雜草拔除。在烈日的照曬,秧田好似一箇大蒸籠,農民伯伯彎着腰,一根一根的把雜草拔除,汗水順着胳膊、臉頰一滴一滴的滴入田中,正是“汗滴禾下土”,每一顆稻穗都是一滴一滴汗水培育出來的。

  收割。收割是最農忙的時節,要趕在好天氣,及時的把成熟的麥穗收割起來,收割時還要小心稻穀麥芒割傷,收割下的穀子還要打穀、碾殼把米粒和穀殼分開,纔是能食用的米粒。

  同學們,以上就是我們天天餐桌上最普通米飯的原材料———米粒的整個生產過程,中間農民伯伯要撒下多少辛勤的汗水。可是另一方面,據統計,全球每年在糧食的浪費上面就價值2億多美元,是個多麼龐大的數量呀,中國的耕地只佔全球的7%,卻有23%的人口需要養活,農民伯伯一年的收穫,難道我們就忍心這樣把它倒進垃圾桶?中華文化歷來就有勤爲儉的傳統美德,就是指不要鋪張浪費,如果你體驗了這種糧食種植的艱辛過程,更要從每天的餐桌做起,珍惜每一粒來之不易的糧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讓我們一起從自己做起,勤儉節約,愛惜糧食,尊重別人的勞動就是尊重自己,傳承中華勤儉好美德,做中華好市民,謝謝。

中學生珍惜糧食演講稿 篇17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小小一粒米,來之不容易。”“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這是家喻戶曉的名言。每一粒米里都包含着農民伯伯的汗水。可在生活中,浪費糧食的事情時有發生,就連我也不例外。

  我認爲,糧食那麼多,浪費一點沒關係的。可是,當我在電視上看見一箇公益廣告時,我的想法改變了。廣告上講的是——我國現在有億的貧困人口,我看見孩子們那可憐的眼神,我心中不忍浪費了。

  我國現在有十三億多人口,如果每人浪費一粒米,那麼就要浪費十三億粒米,那是一箇多麼巨大的天文數字呀!所以,我們要珍惜寶貴的糧食,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

  有一次,我放學回家。奶奶已經做好了豐盛的晚飯,我當時飢餓的難受,看見有這麼多好喫的,便狼吞虎嚥的吃了起來。過了一會,我喫飽了,但是碗裏還剩下許多。奶奶對我說:“快,把剩下的喫完,不要浪費糧食。”我不經意的回答:“現在糧食這麼多,浪費一點沒關係的。”可奶奶語重心長地對我說:“雖然現在糧食很多,但是還是不能浪費,像我們小時候,糧食很貴,我們天天都餓肚子,只有過年才能喫頓飽飯,你們現在有這麼多的糧食,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聽了奶奶的話,我羞愧難當,馬上就把剩下的飯菜全喫光了。

  最後,我再一次聲明,我們要珍惜糧食,杜絕浪費。珍惜農民們辛勤耕作換來的糧食,我們要尊重他們的勞動!只有這樣才能給我們的後代做好榜樣!讓我們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一起努力,一起珍惜糧食吧!

  謝謝。

中學生珍惜糧食演講稿 篇18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也許有人認爲,節約就是吝嗇,就是貧窮,其實不然,節約並不意味着吝嗇,更不代表貧窮。它實際上是對家庭幸福生活的精打細算,對社會義務的嚴格履行。

  隨着世界人口的急劇增長,糧食產量也在不斷消耗。經濟發展迅速,種田的農民少之又少,現在大多數都在用轉基因技術培育新品種糧食。人們的生活富裕了,浪費糧食的現象愈來愈嚴重。每天,每家每戶桌上都有一大堆食物,可是,這麼多喫得完嗎?不過多久,就被倒入垃圾桶了。請朋友喫飯,爲維護面子,要去大飯店。點一桌子菜,顯得自己大方富有。到最後,又能吃得了多少。每人每天浪費的糧食不知道可供多少山區裏的孩子喫上多久。雖然人們生活富裕了,但有些偏遠山區裏的家庭還要面臨着資源短缺,飢餓的問題。如果我們能爲這些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爲什麼又要逃避呢?我們把這些浪費的食物給節約下來,那麼那些山區裏的人就不會被餓死了。何不救救那些人呢?

  珍惜糧食就是珍惜自己或別人的勞動成果,我們怎麼能忍心踐踏一箇人的成果。讓我們共同來節約糧食,來幫助世界各地需要的人。讓世界各處都能留下每個人幸福的笑臉。共創和諧家園,減少因飢餓而帶來的傷害。讓我們一起加油吧!

  謝謝。

中學生珍惜糧食演講稿 篇19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你們知道嗎?你們平日喫的每一碗粥,都來之不易,是農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

  一入秋,農民就將土地深耕,整平,耙細,並施足底肥,做好播種前的準備。

  然後從倉庫儲存的衆多麥粒兒姐妹中選出顆粒飽滿、抗病力強、產量高的優良種子,均勻地拌上農藥,等到“秋分”前後再精心地播種到地裏。不久,田裏長出了一棵棵綠油油的麥苗姐妹們。農民伯伯看着滿地的綠色,臉上的皺紋舒張開了。我們也高興地使勁往上伸展着自己的身子。

  入冬前後,農民伯伯怕我們挨凍,給我們澆一次水,以便保持地溫、殺死害蟲,使我們順利過冬。

  春天來了,天氣轉暖,我們伸展開自己的身子,爭先恐後的想要長高自己的個子。農民伯伯急我們所急,及時爲我們鬆土、追肥、澆水,使我們迅速返青、生長。看到農民伯伯這樣精心照料我們,我們心存感激,努力配合他們,每個人都起身、返青、拔節、孕穗、抽穗、開花並灌了滿滿的漿。

  夏天來了,姐妹們個個顆粒逐漸飽滿、成熟,由綠色變成了金黃色,田野裏像鋪上了一牀牀金色的地毯。農民伯伯們咧着嘴,頂着烈日,開始了緊張的收割、脫粒工作。這時天氣善變多雨,所以農民伯伯就得爭分奪秒地“搶收”我們。他們不分晝夜的將麥粒曬乾,除去雜質後儲存進糧倉。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心裏甜甜的想着飯桌上那白白的大饅頭。

  同學們,別看我是一粒小小的麥子,可是卻包含着多少人辛勤的汗水啊!所以說,愛惜糧食就是珍惜資源。從現在做起,從自我做起,希望每一箇同學都珍惜我們吧,也是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啊!

  謝謝。

中學生珍惜糧食演講稿 篇20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在這莊嚴而親切的國旗下演講,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光盤行動,從我做起”。

  大家肯定都讀過唐代大詩人李紳的古詩《憫農》,知道農民伯伯種田很辛苦,要我們節約糧食。前幾個星期我們全校開展了“光盤行動”,經過老師的監督和同學們的努力,部分班級做的比較好,將光盤行動進行到底,但是有個別班級還要繼續努力。

  上學要遲到了,有的同學就把沒來及喫完的早點隨意丟棄;中午的飯菜不合口味,有的人就整碗整碗地倒掉;午餐過後,有的班級的飯菜筒裏還剩下一大半的飯菜沒有分完;學校的泔水桶內常常被剩飯、剩菜塞得滿滿的……這是多麼令人心痛的浪費呀!

  同學們,對照老師剛纔所提到的現象,請仔細回想一下,在你們班級、你自己的身上發生過嗎?

  這些都是在浪費糧食!也許你並不覺得自己在浪費,也許你認爲浪費這一點點算不了什麼,可是,如果你浪費這一點,他浪費這一點,大家都浪費這一點,那就是一箇驚人的損失了!讓我們一起來算筆帳:如果一箇人一天節約一粒米,全國13億人口可節約2186萬斤,這麼多米可以救濟4000多災民喫10年,可以給我們全校學生喫60多年的時間。現在,同學們還覺得節約糧食沒有必要嗎?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不能忘記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更不能忘記全國仍有1億多貧困人口。我們倡議,樹立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我們倡議,家庭餐桌上,倡議根據營養學合理搭配葷素菜比例,按需買菜煮菜,以每頓飯家庭成員剛好喫完、喫飽爲準。喫飯時喫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剩菜。喫光碗裏的最後一粒米、盤中的最後一棵菜。

  我們倡議,同學們既要做“光盤行動”,用省下來的錢,多做好事,做多公益。“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需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那麼,就參加“光盤行動”吧!“喫光盤中餐,今天不剩飯”拒絕浪費,珍惜糧食!期待你和你身邊的人加入“光盤族”。提醒身邊的人,積極制止浪費糧食的現象。做節約宣傳員,向家人,親戚,朋友宣傳節約糧食。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勤儉不是喫苦,而是對有限資源的珍惜。從中午開始,讓我們一起:不剩飯,不浪費,喫多少,要多少!加入光盤族,一起對浪費說“不”。

  同學們,“光盤行動”體現的是新時代青少年的品質和責任。我們都是社會主義的主人,每個人都要從現在做起,從生活習慣做起,從細微處做起,從節約糧食做起,爭做節約糧食的傳播者,實踐者和示範者,用實際行動參與到節約糧食的行動中來。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中學生珍惜糧食演講稿 篇2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大家都會熟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可有多少人真正去想過,我們所喫的飯菜經過了多少辛苦的勞動,流下了多少人辛勤的汗水?

  隨着時代的發展,沒飯喫、喫不飽飯的事已成了遙遠的故事,那是爺爺和父親的故事了。對我們而言,喫飯早已不再是一箇問題。然而我們的生活水平是提高了,但生活中的浪費現象卻也增加了:賓館、飯店裏,許多高檔飯菜被倒進下水道;垃圾桶、廢品袋中,躺着整個的麪包、整盒的餅乾……也許有同學覺得這些與己無關,那麼,躺在學校食堂地面或桌面上的白米飯又是誰的“傑作”,吃了幾口的饅頭又是誰扔的?

  聽聽,那些正飽受着飢餓之苦的難民們的痛苦;看看,那些爲了兒女們面朝黃土背朝天,揮鋤頭灑汗水的農民父母們;想想,不知生活艱辛的我們隨意亂倒飯菜能問心無愧嗎?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從自身小事做起,用實際行動來創建“節約型校園”!

  謝謝。

中學生珍惜糧食演講稿 篇22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或許,飢餓這個詞對於我們已經有些遙遠。喫飽飯,喫好飯已經成了司空見慣的事情,還有誰會在意糧食的由來,還有誰會在意隨手丟棄的糧食。然而,現實情況令人堪憂:一方面,全世界人口與日俱增,糧食供應日益緊張,部分地區糧食短缺現象日益嚴重;另一方面,浪費糧食的行爲屢見不鮮,農民的勞動成果得不到珍惜。

  民以食爲天。可見,“喫”在老百姓心中是多麼重要。只是這些年來,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現了許多不珍惜糧食的現象。學校裏,學生就餐時饅頭四處橫飛,雪白的米飯撒滿地面……不知是應把這裏看作是沒有硝煙的戰場,還是應想象成沒有寒冷的雪原。

  有些人對於這些言論或許多少還有些嗤之以鼻,認爲是危言聳聽,自己只是浪費一些糧食,爲何要受到如此沉重的指責。那麼,讓我們來算筆賬吧。據測算,1公斤大米約有米粒40000個,我國13億人口,若每人每天節約1粒大米,則全國每天可節約32500公斤大米,每年可節約1200萬公斤大米,可養活35000人;若以平均畝產1000公斤計,等於每年開發無形良田12000畝!一米一粟當思來之不易,愛糧節糧須知人人有責。

  節約糧食,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而不是說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費得起就可以浪費。浪費是一種可恥的行爲。即使在發達國家,節儉也被視爲一種美德。這是對勞動的尊重,也是一種社會責任。

  謝謝。

中學生珍惜糧食演講稿 篇23

  尊敬的:

  大家好!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憫農》這首詩我們大家都太熟悉了,一粒粒糧食從播種到收割,再到加工成成品糧,至少要經過二十道工序,這中間包含了農民多少辛勤的勞動呀!可以說,每一粒糧食都浸透了農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

  今天,當我們看到鮮豔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當我們唱起雄壯的國歌,我們心中充滿了自豪和幸福。我們的祖國現在是多麼的繁榮富強啊!但是在祖國的大好河山中,有一些遙遠的地方,那裏就是貧困山區。在貧困山區裏,人們喫不飽、穿不暖,小孩子們還沒有地方上學。人們天天喫野菜、白薯、山裏的蘑菇,連大米都不多,更別說肉了。要是兩三星期能喫一次肉呀,就是謝天謝地了。

  唉,多麼可憐呀,再看看我們,每天大魚大肉,蔬菜水果,應有盡有,卻生在福中不知福,還到處浪費。也許他(她)家裏很有錢,也許他們家裏有的是糧食。珍惜糧食,節約糧食是我們中國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不能丟掉我們的根。如果貧困山區的孩子們看見同學們這樣做一定會很心痛,並會指責同學們。在飯館,有的人爲了炫耀自己多麼大方、多麼有錢,便點了一桌子的飯菜,喫不完的,就要被店裏的老闆倒去。其實剩菜可以打包回去喫,這樣也是一種節約。只要存有節約的意識,其實做起來很簡單:喫飯時能喫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剩菜。

  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珍惜我們的營養早餐,珍惜糧食,從我做起,從不亂倒剩飯做起,以節約爲榮,以浪費爲恥,自覺養成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好習慣。

  謝謝大家!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