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溝通演講稿(精選9篇)
學會溝通演講稿 篇1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是B2(1)班的,今天我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學會溝通,學會分享》。
有這樣一箇寓言故事。一把堅實的大鎖掛在鐵門上,一根鐵桿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還是無法將它撬開。鑰匙來了,它瘦小的身子鑽進鎖孔,只輕輕一轉,那大鎖就“啪”的一聲打開了。鐵桿奇怪地問:“爲什麼我費了那麼大力氣也打不開,而你卻輕而易舉地就把它打開了呢?”鑰匙說:“因爲我最瞭解他的心。”小小的鑰匙之所以能打開堅實的大鎖,憑藉的不是它的力氣,而是它對鎖心的瞭解。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亦是如此。溝通從心開始。那麼如何打開心靈通道呢?簡單說來,一是向他人敞開心扉,如尊重理解他人,真誠的讚美他人,參加公共活動、與父母、老師、同學積極交流、擴大接觸等;二是向自己敞開心扉,如勇於表達自己的觀點,接納自己,欣賞與鼓勵自己等等方式。這樣從心開始溝通,傾吐最真的聲音,增進彼此的瞭解。多一份真誠,就多一份信任,多一份理解,就多一份寬容。當一箇人學會溝通的時候,你會感覺到生活中更加充滿陽光與幸福!
同學們,我們不僅要學會溝通,我們還要學會分享。分享是快樂的,每當教室裏有人講笑話,大家必定會捧腹大笑,而快樂是可以傳染的,把自己的快樂分享給別人,你將收穫另一種快樂,不是嗎?所以,請記住:分享是一種人生的境界。托爾斯泰說過:神奇的愛,會使數學法則失去平衡。兩個人分擔一箇痛苦,只有一箇痛苦;兩個人分享一箇幸福,卻能擁有兩個幸福。因爲愛迪生的分享,光照亮了整個人類;因爲梵高的分享,梵高的朋友更在“向日葵”裏感知燃燒的友情。他們用傳奇的經歷證明了分享可以改變世界,分享可以改善人際關係,分享讓我們多了一箇世界,讓我變成我們。在分享中長大的孩子心不會離父母太遠、家庭的分享構成溫暖的回憶,串起成長的快樂。懂得分享的學生在成功路上不會孤單,因爲分享讓你我不再孤軍奮戰,凝集團隊的溫暖和力量,朝着夢想前進。分在成功路上不會孤單,因爲分享讓你我不再孤軍奮戰,凝集團隊的溫暖和力量,朝着夢想前進。分享,是心與心的交換;分享,是情與情的傳遞!
同學們,作爲一名合格的小學生,我們肩負的使命不僅僅是“學習”,終有一天我們要走出校門,踏入社會,我們肩負的還有祖國的繁榮昌盛,“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讓我們大家手挽手,心連心,學會溝通共同進步,學會分享一起快樂成長。
我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學會溝通演講稿 篇2
一名小學班主任,感覺孩子小,懂得不多,很少與孩子溝通。
在最近的一次六一“露一手”活動中,我深深的體會到,孩子內心渴望與班主任交流,但是他們需要的是正常的思想和感情交流。問題是有時候我有時不給孩子這樣的機會,因爲班主任每天所要做的事情很多,加上課程的壓力有時候容易忽視一些想要溝通的孩子,但是一旦有時間我就要趁機過問孩子的學習問題,正襟危坐跟孩子談。或者就是問那些不知問過多少次的問題。這樣的談話,孩子當然盼望早點結束。
反思自己的過去,我跟孩子談心交流確實有些少,今後我會對自己要有個適當定位,要有個恰當的心態,還要有個恰當的切入點,更要想方設法營造一箇隨心所欲的自然和諧的氛圍。要隨意一些,不要表現出明顯的目的性。
通過六一活動的交流,我覺得溝通特別重要,與孩子溝通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首先要傾聽。
傾聽是溝通的前提。傾聽可以滿足對方自尊的需要,減少對方自衛與對抗的意識,爲心理溝通創造有利的條件和氛圍。傾聽的過程是深入瞭解對方的過程,也是準備做出反應的過程。師生交際中,傾聽不僅是教師尊重學生的體現,而且能避免教師在處理問題時由於武斷而造成的失誤。但傾聽並不是只用耳朵去接受信息,必須用心去理解,做出應有的反應。
二、學會微笑
我曾經看到這樣一段話:“我多希望老師每天能笑着上課呀!”這是孩子們發自內心的感慨。對他們而言,微笑是老師對自己獨有的愛與鼓勵,是他們渴望獲得進步的動力!微笑着面對每一箇學生,微笑着面對人生,會在獲得與學生溝通的最佳時機的同時,自己的心靈也獲得平靜。
三、做好表率
無論班主任還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嚴以律己,要在孩子的心目中樹立一箇良好的形象,要讓孩子感覺到自己周圍的人很棒,併爲身邊有這樣的人而引以爲自豪。這就給班主任與孩子進行正常的交流和溝通奠定了一箇良好的基礎。
四、換位思考
老師要站在孩子的立場去想問題、考慮問題、處理問題,同時也讓孩子做做老師班主任的角色,讓他們體驗一下互相的難處,角色的互換就很容易贏得相互的理解和信任。相互之間的理解和信任是進行交流和溝通最重要的前提條件。不妨試試和孩子輪流做老師,讓孩子體驗一把做老師的感覺,負責整個班級某一段時間的日常事務。到時候,他不和你們溝通,恐怕也不行了。
五、和孩子交朋友
放下老師的架子,坦開自己的胸懷,尊重孩子的觀點,和孩子平等地交談。給孩子營造一種他們已是大人的氣氛,讓他們享受大人的部分權利,同時引導他們自覺地履行大人的義務。如果做到這些,他們與老師的共同語言就多了,父母與孩子的交流和溝通自然就更容易了。時間一長,孩子就會什麼都告訴你的,老師和孩子就會成爲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了。
此外我還積極配合科任老師的課堂教學工作,解決好科任老師與學生的關係,並且通過他們的言傳身教將德育滲透到班級的各個角落。
學會溝通演講稿 篇3
人類世界並不缺少人,一箇人也不能缺少另一箇人,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就是溝通了。下面是爲你整理的幾篇學會溝通演講稿,希望能幫到你喲。
學會溝通演講稿篇一一名小學班主任,感覺孩子小,懂得不多,很少與孩子溝通。
在最近的一次六一“露一手”活動中,我深深的體會到,孩子內心渴望與班主任交流,但是他們需要的是正常的思想和感情交流。問題是有時候我有時不給孩子這樣的機會,因爲班主任每天所要做的事情很多,加上課程的壓力有時候容易忽視一些想要溝通的孩子,但是一旦有時間我就要趁機過問孩子的學習問題,正襟危坐跟孩子談。或者就是問那些不知問過多少次的問題。這樣的談話,孩子當然盼望早點結束。
反思自己的過去,我跟孩子談心交流確實有些少,今後我會對自己要有個適當定位,要有個恰當的心態,還要有個恰當的切入點,更要想方設法營造一箇隨心所欲的自然和諧的氛圍。要隨意一些,不要表現出明顯的目的性。
通過六一活動的交流,我覺得溝通特別重要,與孩子溝通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傾聽是溝通的前提。傾聽可以滿足對方自尊的需要,減少對方自衛與對抗的意識,爲心理溝通創造有利的條件和氛圍。傾聽的過程是深入瞭解對方的過程,也是準備做出反應 的過程。師生交際中,傾聽不僅是教師尊重學生的體現,而且能避免教師在處理問題時由於武斷而造成的失誤。但傾聽並不是只用耳朵去接受信息,必須用心去理解,做出應有的反應。
我曾經看到這樣一段話:“我多希望老師每天能笑着上課呀!”這是孩子們發自內心的感慨。對他們而言,微笑是老師對自己獨有的愛與鼓勵,是他們渴望獲得進步的動力!微笑着面對每一箇學生,微笑着面對人生,會在獲得與學生溝通的最佳時機的同時,自己的心靈也獲得平靜。 無論班主任還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嚴以律己,要在孩子的心目中樹立一箇良好的形象,要讓孩子感覺到自己周圍的人很棒,併爲身邊有這樣的人而引以爲自豪。這就給班主任與孩子進行正常的交流和溝通奠定了一箇良好的基礎。
老師要站在孩子的立場去想問題、考慮問題、處理問題,同時也讓孩子做做老師班主任的角色,讓他們體驗一下互相的難處,角色的互換就很容易贏得相互的理解和信任。相互之間的理解和信任是進行交流和溝通最重要的前提條件。不妨試試和孩子輪流做老師,讓孩子體驗一把做老師的感覺,負責整個班級某一段時間的日常事務。到時候,他不和你們溝通,恐怕也不行了。
放下老師的架子,坦開自己的胸懷,尊重孩子的觀點, 和孩子平等地交談。給孩子營造一種他們已是大人的氣氛,讓他們享受大人的部分權利,同時引導他們自覺地履行大人的義務。如果做到這些,他們與老師的共同語言就多了,父母與孩子的交流和溝通自然就更容易了。時間一長,孩子就會什麼都告訴你的,老師和孩子就會成爲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了。
此外我還積極配合科任老師的課堂教學工作,解決好科任老師與學生的關係,並且通過他們的言傳身教將德育滲透到班級的各個角落。
學會溝通演講稿篇二世界之大,無奇不有。請大家聽到我這個題目的時候,也別太驚訝。也許和尚也會有需要梳子的時候。好了,言歸正傳,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是《如何將一千把梳子賣給和尚》。
週末在和朋友聊天的時候,朋友問了這樣一箇問題,“如果要你把一千把梳子賣給和尚,你會怎麼做?”我當時是這樣回答的:和尚一生都在積德,我會去寺廟勸說和尚,讓他們把梳子買下送給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多積點德。
聽完我的回答,朋友給我講了《水煮三國》裏的這個故事。故事中賣出一千把梳子的主人公式這樣對老和尚說的,廟裏經常接受別人的捐贈,得有回報給別人才隊。買數字送給這些人,並在梳子上刻上“積善梳”,這樣作爲禮品儲備在那裏,誰來了就送,廟裏香火豈能不旺。
故事中主人公的回答和我的回答存在着思維的不同,我只是在推銷對象上做文章,而他是在推銷對象和木梳兩者身上大做文章,賦予了木梳新的涵義。他打破了常規,跳出了固定的思維模式,因此將木梳全部推銷了出去。
回學校以後,我一直在想,如果真的在現實中遇到類似這樣的困難。我們會用什麼樣的思維去思考這些問題呢?這個故事就讓我明白了一種看似複雜卻極其簡單的道理。凡事都要善於動腦筋,想辦法,克服思考的障礙,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在現實生活和學習中,有很多問題看起來很難,但只要經過長期堅持不懈地努力,本着一顆一定能克服困難的決心,就一定能成功。
熟話說:“事在人爲”就是這樣的道理。路都是人闖出來的,當今世界,可謂“八仙過海,各顯其能”,是“龍”就能飛起來,是“虎”你就能躍起來,到處都是展現自己才能的舞臺。我想把“把一千把梳子賣給和尚”的故事送給大家,因爲在我們這個年齡,對我們而言這一生的路還很長,所遇到的困難和挫折還會很多,但如果我們能保持快樂的心態,打破固定的思維模式去對待,等待我們的明天會更好。
學會溝通演講稿篇三剛纔幾位組長都已經談了很多好的學習方法,我就不再談這些了,我就來談談網上那些事。
最近網上有一幅圖片很火,說的就是切糕:圖片上是一 個賣切糕的少年,少年雙腳張開,頭偏向一方,雖然看不清少年的面部表情,但是他給人一種自信的感覺,原因就在於他的雙腳張的比肩寬。有研究表明:人在站立時如果雙腳張開的距離比肩寬則代表着自信,如果與肩平行則代表着中立,如果雙腳的距離比肩還窄,那麼這個人就可能有點自卑,諸如此類,我們可以從很多非語言的交流來獲取信息,比如瞳孔的放大、眼睛的轉動,反重力行爲等等肢體語言來判斷一箇人的心理,這就是所謂的讀心術。
其實讀心術沒你想象的那麼神祕那麼高深,它就是一種溝通方式,今天我演講的主題也就是溝通。
溝通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學會與人溝通。
僻如,一箇人怒氣衝衝的進來,把書包往桌子上一摔,這個時侯,你千萬不要去問他:“你看起來好象很生氣”,如果你問了,說不定他就一大耳光過來,你可以把你手上的東西也摔在桌子上,告訴他:“我完全能夠理解你的心情,如果我是你,我也會很生氣!”這樣你們之間的距離就拉近了,兩人之間交流的主導權就掌握在你的手中了,接下來你可以告訴他:“其實這個事情有更好的解決方法,你可以這樣處理……”這就是一種良性的溝通。
在我們的日常學習過程中,無論是你給別人講題還是別人給你講題,都需要一種良好的溝通:講題前你要清楚的了
解別人的習慣是邊講邊問還是全部講完了再問,試着去迎合別人的習慣,那麼講題和聽題都會變成一件快樂的事。
同樣,在你告訴別人去做一件事時,如果發現他們有逃離的情緒,你就應該馬上結束對話,並且在結束時不要告訴他任何重要的事情,因爲告訴了也是白搭,他們根本沒有功夫去理你,這也是溝通。
總之,生活離不開溝通。
今天大致就講這麼多,謝謝大家!
學會溝通演講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事們:
大家好!
我們經常在演講開始前24小時或48小時的危急情況下被召來,以避免潛在的溝通危機,在領導人登臺演講之前,我們會在休息室裏指導他們;在演講的前一箇晚上重寫講稿。我們不斷修改和豐富演講的語言和內容,讓領導人練習並不斷彩排,並且教給他們一些必要時可以派上用場的技巧。
有時候,一箇公司的領導人需要贏得員工的認可,需要影響團隊迎接一項新挑戰,或者需要將分散的團體聯合起來才能更有效協作。這時候,我們也會提供幫助。
我們曾多次應邀與一位高層行政主管一起工作。她聰明過人、經驗豐富,但某些習慣削弱了她的權威。我們幫助她將思想轉化爲行動,讓她帶着一定的威嚴講話,這樣她最終會贏得應有的尊重。我們也會培訓那些工作有聲有色卻怯於向董事會作報告的高級副總裁。我們爲演講者答疑解惑,讓他們的演講由雜亂無章變得條理清楚,由疑點重重變得切實可信,由枯燥乏味變得富有激情。
我們幫助演講者讓思想得到恰如其分的表達:思想被接受的程度與演講者表現出來的活力相匹配。我們與那些聰明的中層人士一起工作,他們因不能有力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而被忽視。我們幫助那些想在會議中取得更好溝通效果的人們。他們會提出這樣的問題:“我怎樣才能插上話?”“我怎樣駁倒性格外向的人?”“如果我是一箇更喜歡沉思或只埋首於數字的人,我該如何堅持自己的立場呢?”我們經常對金融或數據分析人士進行培訓,教他們如何將數據轉化成令人難忘、讓人信服的敘述。我們經常會與一些CEO一起工作,他們聰明但性情冷淡,與員工打交道時往往不知如何是好。
人們向我們尋求幫助通常基於兩種原因。要麼,他們在溝通上已經取得了一些成功,品嚐過其中的甜頭,因此想獲得更多成功;要麼,他們有過一次痛苦的經歷,就像我開頭描述的那樣,他們不想再忍受那樣的折磨了。向我們尋求幫助的許多人,正在遭受演講的煎熬,而且對演講充滿了恐懼。他們渴望停止恐慌,享受演講過程並達到更好的演講效果。他們當中的許多人已經是很好的溝通者,但正像吉姆·柯林斯說的,“優秀是阻止你邁向卓越的敵人”。我們只與那些決心提高自己演講水平的人一起努力。
如果你正在閱讀本書,恭喜你,你清楚地懂得一箇道理:如果你希望事情成功,那就需要良好的溝通。就算完全沒有有效的技巧,你也要明白你的每一次演講、每一次溝通,都會或多或少地激發別人的積極性,促進事情的成功。
通過本書,你將與前來諮詢及從世界各地趕來參加培訓的CEO和公司領導人獲得一樣的信息與技巧。精華盡在你手中的書裏。本書與附錄的網絡鏈接信息將爲你帶來一次實戰學習體驗,這樣的設計旨在極大地提高你說話時的影響力。
當然,你無法憑空獲得信心。信心不是可以從外部獲得的東西,也沒有人能賜予你信心。信心來自挑戰自我的過程,通過戰勝困難來產生信心,倘若不如此,信心就會消失。信心來自一系列勝利的積累,不管這些勝利是大還是小。在恰當的時間,擁有正確的知識和技能是絕對必要的。想克服恐懼,你只能做自己最害怕的事情,向自己證明你能處理好它,能戰勝它。當面對恐懼時,你能一次又一次贏得勝利,這就是本書的目標。
我們將幫你解密大庭廣衆之下那令人卻步的經歷。我們的目標是驅散你面對聽衆時心中的恐懼,把你打造成一箇強大且從容的演講者,這樣你就可以分享你的知識,將這些知識作爲禮物分送給他人。
學會溝通演講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事們:
大家好!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請大家聽到我這個題目的時候,也別太驚訝。也許和尚也會有需要梳子的時候。好了,言歸正傳,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是《如何將一千把梳子賣給和尚》。
週末在和朋友聊天的時候,朋友問了這樣一箇問題,“如果要你把一千把梳子賣給和尚,你會怎麼做?”我當時是這樣回答的:和尚一生都在積德,我會去寺廟勸說和尚,讓他們把梳子買下送給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多積點德。
聽完我的回答,朋友給我講了《水煮三國》裏的這個故事。故事中賣出一千把梳子的主人公式這樣對老和尚說的,廟裏經常接受別人的捐贈,得有回報給別人才隊。買數字送給這些人,並在梳子上刻上“積善梳”,這樣作爲禮品儲備在那裏,誰來了就送,廟裏香火豈能不旺。
故事中主人公的回答和我的回答存在着思維的不同,我只是在推銷對象上做文章,而他是在推銷對象和木梳兩者身上大做文章,賦予了木梳新的涵義。他打破了常規,跳出了固定的思維模式,因此將木梳全部推銷了出去。
回學校以後,我一直在想,如果真的在現實中遇到類似這樣的困難。我們會用什麼樣的思維去思考這些問題呢?這個故事就讓我明白了一種看似複雜卻極其簡單的道理。凡事都要善於動腦筋,想辦法,克服思考的障礙,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在現實生活和學習中,有很多問題看起來很難,但只要經過長期堅持不懈地努力,本着一顆一定能克服困難的決心,就一定能成功。
熟話說:“事在人爲”就是這樣的道理。路都是人闖出來的,當今世界,可謂“八仙過海,各顯其能”,是“龍”就能飛起來,是“虎”你就能躍起來,到處都是展現自己才能的舞臺。我想把“把一千把梳子賣給和尚”的故事送給大家,因爲在我們這個年齡,對我們而言這一生的路還很長,所遇到的困難和挫折還會很多,但如果我們能保持快樂的心態,打破固定的思維模式去對待,等待我們的明天會更好。
學會溝通演講稿 篇6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事們:
大家好!
如果說一箇學校最重大的事是教育孩子,那麼,一箇家庭最重要的事會是什麼呢?我想,同樣也是教育孩子。不過,與學校教育相比而言,家庭教育是建立在親子溝通的基礎之上的,換句話說,家庭教育是否真正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親子溝通有沒有真正實施,所以,用心與孩子建立正常的親子關係,進行良好的親子溝通,是有效教育孩子的前提條件。下面我將談談本人與自己孩子進行溝通的一些經驗和體會,以求和大家共同交流,共同探討。
第一,父母要用心做孩子的朋友。
我這裏所說的“用心”,就是要誠心誠意放下架子,與孩子平等相處,以朋友式的姿態與孩子交流,溝通。爲此,本人在與孩子進行溝通時,常常坐下來,或者蹲下身子,與孩子保持平視狀態。我發現,這比站着做孩子的工作要好得多。
溝通從心開始演講稿有一次,我與孩子一起外出散步,因爲孩子現在的個子比我矮得多,走着走着,我也就不經意地將手搭在他稚嫩的肩膀上。沒想到孩子卻善意地將我的手挪開,似乎對我的親近不大領情。我有點納悶,難道自己做得不對嗎?我原以爲這也許是孩子一箇不經意的動作,於是,又將自己的手輕輕地放回到他的肩頭。可這回,孩子乾脆停住了腳步,將身子往外一側,我的手也就很自然地從他的肩頭滑落了下來。我意識到,這次孩子絕不是不經意的,而是有意爲之。可這是爲什麼呢?我一時摸不着頭腦,就把孩子牽到路邊,蹲下身子,看着他的眼睛,誠懇地問:“兒子,你不喜歡爸爸將手放在你肩上嗎?”孩子點點頭。我連忙追問:“爲什麼呢?”孩子搖搖頭說:“不爲什麼,我想和爸爸手牽手。”我當時一頭霧水。過後想想,原來孩子已經長大,開始有了自我獨立意識,不願再躲在父母的翼下當“寶寶”,因爲在孩子看來,手牽手纔是平等的,而自己的肩膀被人摟住,有一種被控制住的感覺。之後,我和孩子一起散步時,要不手牽手,要不就並排而行,我再也不隨便將手放在他肩上了。我覺得,做父母的要懂得尊重孩子,給孩子以平等的心態,這是和孩子能順利溝通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
第二,父母要放心給孩子更多的時間與空間。
我們常說,孩子是我們的希望,是我們的未來。所以,現在的孩子也挺累的,試想,要能順利實現父母寄予的厚望,談何容易?所以,聰明的父母應該放手、放心讓孩子自己走路,讓他們有時間和空間做自己的事情,既讓他們親身體驗成功的喜悅,也讓他們真切感受失敗的痛苦。
和大家的孩子一樣,我的孩子今年也正讀一年級。他的語文老師很有創意,現在就要求他們開始學寫作文。雖然每天只要求寫幾句,但這對家長來說,或許心比孩子還要急。起先,我也很着急,看着孩子不知何爲作文的痛苦勁,我恨不得親自爲他寫。還是他媽媽有耐心和遠見,說如果幫孩子寫作文,他現在倒輕鬆了,但以後怎麼辦,總不可能幫他寫一輩子吧!所以,我們就放手讓孩子自己寫,不管寫什麼,寫多少都行,甚至寫得亂七八糟,我們也不責備。
有時,看着孩子實在寫不出,我們就乾脆讓他先停下不寫,或帶他出去走走,或想個遊戲跟他一起做,儘量給他創設一些作文的情景和材料,再予以適當的點撥和暗示,他也就有話可寫了。我想,現在很多孩子之所以越來越怕作文,大概跟他們開始學寫作文時,家長、老師要求過多,限制過嚴有關吧。希望這種悲劇不要在我們的孩子身上重演。
第三,父母要真心給孩子以寬容。
成長中的孩子容易犯錯,孩子是在犯錯中長大的,所以,任何時候父母都要真心接納孩子。“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就是聖賢,也難免出錯,更何況是孩子。當孩子犯錯誤時,我們往往很少去想孩子爲什麼會犯這個錯誤,或怎樣去對待孩子所犯的錯誤,而是一味地責罵或痛打孩子。其實,當孩子犯錯誤時,父母打罵孩子是非常不好的,會給孩子帶來很多負面的東西,甚至影響孩子的一生。
我覺得,教育孩子就像種莊稼,世界上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莊稼的人。莊稼在生長過程中出了問題,沒有一箇人會站在田地裏去罵莊稼,相反,我們往往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同樣,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孩子也正是在不斷犯錯和不斷糾錯中成長的,重要的問題不是孩子會不會犯錯誤,而是父母採取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孩子的錯誤。
作爲家長,我們或許都爲孩子迷戀看電視而頭疼;我也曾有過這樣的體驗。其實,現在的孩子整天被“關”在籠子裏,生活單調,對他們來說,看電視或許就是最好的娛樂方式了。但放任自由又不行,強硬剝奪又不好。爲此,我和妻子一起,想了一箇兩全其美的辦法,跟兒子就看電視問題約法三章:一、上學期間,無特殊情況不能看電視;二、雙休日要先完成作業,時間有餘,再看電視;三、平時表現好,作爲獎勵可以看一會兒電視。兒子也樂意接受,尤其第三條,對他很有誘惑力。從此,孩子在看電視問題上,也不再讓我們頭疼了。
第四,父母要精心講究溝通的技巧。
作爲父母,我們沒有不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的。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考高分,但我們又常常覺得高分離自己的孩子太遙遠。有些父母,平時不大重視孩子的學習過程,而非常重視孩子的學習結果,孩子考了個低分,就如臨大敵,將孩子的所有亮點都毀於一“罵”,弄得孩子懼怕考試,懼怕知道成績。可又有誰在成長的路上沒有失敗過?我覺得,孩子的一次失敗並不算什麼,關鍵是失敗後如何讓他重新站起來,去迎接新的挑戰。這就需要我們做父母的,及時與之溝通,講究溝通的技巧,予以適當的鼓勵和幫助,這既是我們做父母的責任,也是我們做父母的義務。
有一次,我孩子的數學考試不很理想,他知道成績後,以爲我要批評他,所以當晚早早的就睡了——他以爲睡了,就聽不到爸爸的批評了。當我從四中上夜自修回來聽妻子這麼一說時,我怔住了,覺得孩子也挺可憐的,如果我這個時候把孩子從睡夢中叫醒,或責罵一頓,或苦口婆心地教育一下,顯然都是不合適的。
但假裝不聞不問,又是不行的。我一時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我坐下來沉思了一會兒,覺得自己應改變一下與孩子溝通的方式——既然你已經睡了,我也不叫醒你,我就給你寫信,等明天你睡醒了就可以讀到了,或許這樣的效果還不錯呢!於是,我取出他的一箇作文本子,在上面寫道:“孩子,聽媽媽說你這次數學考試不是很好,爲此你很難過,這說明你是一箇求上進的孩子,爸爸感到高興。爸爸告訴你,一次失敗沒什麼,重要的是不灰心,找找失敗的原因,這樣,下一次你肯定能成功。”末了,我還加了一句:“孩子,你是爸爸、媽媽共同的驕傲,我們希望你好好學習,將來做一箇有用的人!”
第二天早上,我在孩子睡醒之前就到四中上班去了,臨走時只叫妻子將我昨晚寫的信給兒子,別的也沒多想。沒想到那天中午,妻子發來短信對我說:“兒子看了你寫給他的信後感動得哭了,並說要給你回信。”我忽然覺得孩子長大了,懂事了,他也需要和我溝通。當晚,我一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地想看兒子給我的回信。兒子在信中說我是個愛他、懂他的好爸爸,在他失敗的時候給了他信心,他會認真學習,下一次考出好成績,不再讓我失望。讀着兒子的回信,我感到做父母責任之重大,也真正認識到和孩子好好溝通的重要性。
最後,我想跟大家說:對孩子應多些鼓勵與讚美,少些批評與指責,做到用心交流與溝通。切記:讚美鼓勵使孩子進步,批評抱怨使孩子落後,親子溝通就要從心做起。謝謝大家!
學會溝通演講稿 篇7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事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學會溝通》。
通過上週“打造一流新中層”的學習,我認爲,一箇一流團隊的打造,首先離不開團隊之間的溝通。不管我們有多麼宏偉的藍圖和完美的戰略,如果缺乏良好的溝通,就會導致全盤皆輸。溝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我們每個人來說,只有學會溝通,才能夠在同員工的交流中游刃有餘,更有效的激勵員工爲企業努力的工作。
那麼,什麼纔是溝通?所謂溝通,是人與人之間的思想和信息的交換,是將信息由一箇人傳達給另一箇人,逐漸廣泛傳播的過程。我們每天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是在工作場所,和我們的員工打交道,只有學會尊重員工,和員工溝通,讓他們說出自己的想法,激勵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才能實現區域銷售的最大化。上週由於年中慶活動開展的第一波,區域任務很重,我就在早班會上將目前區域的銷售及市場情況給大家做出了分析,並讓所有員工發言,表達自己對達成目標任務的看法和措施。每個員工都在會上表達了對達成目標的想法和信心,並協商每天加班出夜市,銷售區域內的特價商品,衝刺銷售,達成銷售目標。通過早班會與員工的溝通使員工的目標同本部門的目標緊密相連,讓員工意識到自己將要完成的工作,對企業的整體目標來說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員工能夠在這樣的過程中體會到自己的價值,這樣也激勵員工爲實現自己的價值和區域的目標而相互合作努力工作。因此,學會溝通,在溝通過程中把員工放到與自己平等的位置上,像尊重自己一樣尊重員工,聽取員工的不同意見,鼓勵員工暢所欲言,挖掘出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與熱情提出建議,讓員工切實感受到企業主人翁應有的責任和權利,激發員工愛家的思想,進而增強企業的凝聚力,更好的爲企業服務。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學會溝通演講稿 篇8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事們:
大家好!
真誠的交流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我喜歡彼此坦誠的對待。因爲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明白心靈溝通不僅僅是一兩句話就可以表達的,它是人類靈魂的交匯。
雖然時隔兩年,但我仍忘不了那天發生的事情。
我們這在上美術課,老師讓畫一箇自己的臥室。我們班同學就紛紛議論,可是我和同桌並沒有交談。我自己在一旁畫,可是卻什麼也想不起來,我就偷看了同桌畫的。她正在畫自己的牀,看過之後我也就開始畫屬於我自己的房間了。
已經過去了一大半的時間了,我才畫了一點東西。下課叫不上老師肯定會吵的,我顧不了那麼多久馬馬虎虎的話了一張亂七八糟的東西。同桌看後就哈哈大笑。我說:“有那麼好笑嗎?只不過是一張畫,別笑了!”
他說:“我就笑,你管我啊!”
於是,我們兩個就爭執起來,吵得那是一箇不可開交啊。從那以後,我們也就成了“陌生人”,誰也不跟誰說話。
過了一段時間,我覺得我很寂寞。很孤獨,少了一箇朋友的關懷。我很想和她和好,我也能看出來她也覺得慚愧,也在後悔當初不該嘲笑我。於是,我們都在想一箇好的方法準備去道歉。在我無意中發現了她把一張紙條放在我的書裏,上面是這樣寫的:對不起,我不該跟你吵架,不該嘲笑你,不該諷刺你的。自從吵過之後,我們都沒有說過一句話,你的笑容也漸漸變的少了。我希望你能原諒我,讓我再次成爲你一生中最好的朋友。
信雖短,但我爲她的勇氣而感動,我也向她道了歉,於是我們又成了最好的朋友了。
從這件事中我明白了,溝通並不那麼困難,既然上天讓我們相識,爲什麼不真誠一點。對彼此多一點信任多一些關心呢!你會發現世界其實是很美好的!
學會溝通演講稿 篇9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事們:
大家好!
一名小學班主任,感覺孩子小,懂得不多,很少與孩子溝通。
在最近的一次六一“露一手”活動中,我深深的體會到,孩子內心渴望與班主任交流,但是他們需要的是正常的思想和感情交流。問題是有時候我有時不給孩子這樣的機會,因爲班主任每天所要做的事情很多,加上課程的壓力有時候容易忽視一些想要溝通的孩子,但是一旦有時間我就要趁機過問孩子的學習問題,正襟危坐跟孩子談。或者就是問那些不知問過多少次的問題。這樣的談話,孩子當然盼望早點結束。
反思自己的過去,我跟孩子談心交流確實有些少,今後我會對自己要有個適當定位,要有個恰當的心態,還要有個恰當的切入點,更要想方設法營造一箇隨心所欲的自然和諧的氛圍。要隨意一些,不要表現出明顯的目的性。
通過六一活動的交流,我覺得溝通特別重要,與孩子溝通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首先要傾聽。
傾聽是溝通的前提。傾聽可以滿足對方自尊的需要,減少對方自衛與對抗的意識,爲心理溝通創造有利的條件和氛圍。傾聽的過程是深入瞭解對方的過程,也是準備做出反應的過程。師生交際中,傾聽不僅是教師尊重學生的體現,而且能避免教師在處理問題時由於武斷而造成的失誤。但傾聽並不是只用耳朵去接受信息,必須用心去理解,做出應有的反應。
二、學會微笑
我曾經看到這樣一段話:“我多希望老師每天能笑着上課呀!”這是孩子們發自內心的感慨。對他們而言,微笑是老師對自己獨有的愛與鼓勵,是他們渴望獲得進步的動力!微笑着面對每一箇學生,微笑着面對人生,會在獲得與學生溝通的最佳時機的同時,自己的心靈也獲得平靜。
三、做好表率
無論班主任還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嚴以律己,要在孩子的心目中樹立一箇良好的形象,要讓孩子感覺到自己周圍的人很棒,併爲身邊有這樣的人而引以爲自豪。這就給班主任與孩子進行正常的交流和溝通奠定了一箇良好的基礎。
四、換位思考
老師要站在孩子的立場去想問題、考慮問題、處理問題,同時也讓孩子做做老師班主任的角色,讓他們體驗一下互相的難處,角色的互換就很容易贏得相互的理解和信任。相互之間的理解和信任是進行交流和溝通最重要的前提條件。不妨試試和孩子輪流做老師,讓孩子體驗一把做老師的感覺,負責整個班級某一段時間的日常事務。到時候,他不和你們溝通,恐怕也不行了。
五、和孩子交朋友
放下老師的架子,坦開自己的胸懷,尊重孩子的觀點,和孩子平等地交談。給孩子營造一種他們已是大人的氣氛,讓他們享受大人的部分權利,同時引導他們自覺地履行大人的義務。如果做到這些,他們與老師的共同語言就多了,父母與孩子的交流和溝通自然就更容易了。時間一長,孩子就會什麼都告訴你的,老師和孩子就會成爲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了。
此外我還積極配合科任老師的課堂教學工作,解決好科任老師與學生的關係,並且通過他們的言傳身教將德育滲透到班級的各個角落。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