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明天的太陽教師節演講稿範文(精選3篇)

托起明天的太陽教師節演講稿範文 篇1

  親愛的朋友們,當夜闌人靜的時候,我的耳邊常會傳來那熟悉的歌聲:任風/翻閱背影的日子/燭光將記憶/搖曳成孩子的身影/夕陽/便凝重了教師魂……或許,這只是一支小曲,並沒有道出爲人師者的全部內涵,但我至少從中感受到了一種奉獻的聖潔和偉岸。“起始於辛勞,收結於平淡。”這就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寫照。是的,甘爲人梯,喫也清淡,穿也素雅,面對大千世界,我們心懷淡泊,像春蠶,像蠟燭,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用青春和生命譜寫無怨無悔的人生。雖然平凡,我們卻揹負着祖國未來的希望;雖然清貧,我們卻託舉着明天的太陽。

  我,踏上工作崗位纔不久,但我深深懂得,教育是愛的事業。這種愛是教育的橋樑,是教育的推動力;這種愛是“一切爲了孩子,爲了一切的孩子,爲了孩子的一切”,是博大無私的愛,它包含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我們的李秀英園長就用那真愛,滋潤着每個孩子的心,並深深地感染了我。去年幼兒園剛剛開設小小班,李園長親自蹲點。小朋友哭鬧的眼淚鼻涕在她的衣褲上留下了晶瑩的花紋,她全然不顧,孩子慢慢在她懷裏安靜下來,一如找到了母親般的依靠;孩子大便在身上了,她和老師阿姨一起,給小寶寶洗臀換褲子,並不理會污物也濺上了她的褲襪。大家想想,她是一位園長啊!如此地平易近人,如此地樸實無華。孩子喫魚蝦,她一起來剝殼剔骨;孩子們不肯睡覺,她又拍又哄……孩子們親切地稱她爲“李老師”“園長媽媽”。當家長們知道這位給孩子們餵飯、擦屁股的就是園長時,大家不由感慨道:“我們把孩子放在這裏絕對可以放心了。” 一箇放心道出了李園長的拳拳愛心,也讓我深深明白:教師的事業是良心的事業,家長把天真爛漫、聰明伶俐的孩子交給我們,這是對我們的極大信任。我們又怎能不全身心的去愛他們呢?

  雖然有時我也感到很煩、很累,但心中總會湧起一種強烈的責任感:我是老師,我要給這些尋夢的孩子引路,在他們心裏寫一本最美麗的書。這強烈的意識不斷激勵我以真誠去擁抱每一箇孩子。與他們朝夕相處,我始終想着兩句話,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 “假如是我的孩子”。這樣的情感使我對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寬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責,多了一份尊重。我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就會無怨無悔。我不是沒有想過三尺之外的世界,然而,當清晨走進美麗的園舍,面對一張張天真的笑臉,一聲聲清脆的“老師早”;當跟孩子們在一起,看到一箇個生龍活虎的身影;當夜深人靜,欣賞孩子們那一份份充滿童趣的手工,我又是那麼激動,那麼滿足,終而丟不下九月的承諾,離不開那笑靨花朵。

  “學高爲師,身正爲範。”今天,網絡時代和知識經濟的並駕齊驅爲教育賦予了全新的內涵,“育人”已不能簡單的理解爲傳授知識,而是要教在今天,想在明天,以明日建設者的素質要求,做好今日的教育教學工作。大家都知道,家鄉的經濟在騰飛,要促進崑山兩個率先的實現和現代化進程,改善崑山的投資環境,提供一流的、優質的教育服務,我們責無旁貸。我願意和大家一起,以一箇平凡教育工作者的誠摯,投身於教育改革的風尖浪頭,與時俱進,改革創新,不斷的豐富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自我,贏得世人的尊敬,社會的肯定,努力實現我真誠的育人理想。

  大家可曾想過?一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我們的事業是常青的。我們的生命在孩子身上得以延續,我們的價值在教育工作中得以體現。孩子是我們的未來,是國家的希望,是明天的太陽。朋友們,讓我們攜起手來,用我們的愛心、誠心、耐心去換取孩子的開心、家長的放心、祖國的振興,讓我們用愛託舉起明天的太陽。

托起明天的太陽教師節演講稿範文 篇2

  夜闌人靜,耳邊又響起了那熟悉的聲音,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或許,這只是簡單的詩文,並沒有道出爲人師者的全部內涵,但它足以概括一箇教師的聖潔和偉岸。

  記得在我讀小學的時候,雖然那時的校舍環境不如人意,但我們這羣山裏孩子的學習卻始終從未間斷過,老師爲了能讓我們這羣山裏孩子學到更多的知識,每天都堅守在三尺講臺上認認真真、一絲不苟的上好每一節課,課外總是仔仔細細的幫我們每位學生輔導。爲了我們這羣山裏孩子,我們的老師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始終是那麼的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在耕耘的那方淨土裏,他們甘於清貧,樂於奉獻,如今我離開小學已經有八九年了,雖然那時教過我們的老師有的現在已經離開了人世,但他們的那種精神卻始終印在我的腦海裏。

  也許,從那時開始,心中變萌發了當教師的願望。於是帶着一份懵懂憧憬,我走進了寧師。在將近兩年的專業學習中,我才慢慢知道,爲人師表是多麼地不易,我又想到,在不久的將來,我也將走上三尺講臺,此刻,我感覺到自己肩上責任的重大。都說,老師是高高的航標燈,假若沒有燈油,我們又怎樣爲學生們照亮前進的路途呢?

  所以,作爲師範生的我們,從現在開始就應該腳踏實地地學好各種文化知識技能,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爭取在學生心目中做一名博學多才的導師。除此之外,言傳身教也是非常重要的,要知道,我們的言行舉止都時刻影響着孩子們。譬如:彎腰躬背的習慣你改了嗎?等等

  此外,我們不僅僅是要做到“學高爲師,身正爲範“,我們還要用一種大愛來對待孩子們,愛孩子。冰心說過:愛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花開,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香花瀰漫。

  同學們,八九年前的我們都還是一名小學生,那時的我們深刻感受着教師授予我們的一切,如今的我們已成了一名師範生,我們更應該感受到國家和社會賦予我們的責任和使命,爲了祖國的發展和未來,爲了這份天底下最偉大的事業,讓我們共同攜手托起明天的太陽。

托起明天的太陽教師節演講稿範文 篇3

  各位領導,各位同事:

  大家好!

  我今天的師德師風演講主題是:《用愛托起明天的太陽》

  七歲的時候,“老師與學生”的遊戲是我的最愛;

  七歲的時候,能歌善舞的老師就是我心中的天使。

  十七年後的今天,我懷揣着這份美麗的夢想與熱情,踏上了教師這條充滿希望的陽光之旅。

  總是以爲,教師很偉岸、很神聖、高不可攀。當拋開頭上的光環,走進她的內心世界,我才漸漸地明白了教師的內涵,她,只是如此的平凡,就如一顆小小的鋪路石。大多數的教師,默默地在自己的崗位上,慢慢的燃盡自身的全部光和熱,然後悄然離場,沒有驚人事蹟,沒有輝煌成就,猶如一塊黑板,書寫時承載着知識和使命,擦去後卻如粉筆末散落人間。

  但是,在老師的手中,握着無數粒種子,一種用愛澆灌的金種子。冰心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有了愛,便有了一切,有了愛,纔有教育的先機。”一切因愛而生,一切從愛出發。

  教師的愛是照亮學生心靈窗戶的燭光,教師只有用自已的愛,才能與學生產生心靈的碰撞;教師的愛就像綿綿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滋潤每一箇孩子的心田。

  “我們留什麼樣的世界給後代,關鍵取決於我們留什麼樣的後代給世界。”你教給孩子愛,這個世界將充滿愛。正是如此:

  當他們不經意犯錯時,我誠懇地指出;當他們情緒低落時,我用眼神和語言鼓勵;當他們身體不適時,我像媽媽一樣去關愛;當他們遇到解決不了的困難時,我伸出熱情的手去幫助……我將愛灑在一顆又一顆種子間,灑在他們的心靈裏。

  順強小朋友是我們班一箇比較特別的孩子,記得開學的時候,我得經常去校園的各個角落裏尋找他的身影。很多次問起他是否聽到上課鈴聲時,他鼓着水靈靈的大眼睛很肯定地回答我,“聽到了。”“那爲什麼不進教室呢?”“我忘記了。”這樣一句不着邊際的回答,頃刻間燃起了我心頭的怒火。還好,我忍住了,靜下心來想想,哪個6歲的小朋友不貪玩呢,哪個6歲的小朋友就能像大人一樣事事盡人心呢?我壓制住心中的火焰,苦口婆心的教育他,提醒他。那段時間幾乎一下課我就得往教室趕,爲的就是提醒他記得進教室。

  順強的鼻子很脆弱,稍稍不慎,被人碰了一下,就會流鼻血。每次出現這樣的小意外,我總是牽起他的小手,趕去醫務室治療。每回去寢室查寢,我也要摸着他的小腦袋,鼓勵他要加油。也許是他感受到了我對他那份關心與愛護,這個一直讓我頭疼,讓我不知所措的孩子慢慢地變了:不用我囉嗦他就能乖乖地回教室;以前不會讀的拼音慢慢地也能拼出來了;有時候還很像個大哥哥一樣牽着另一箇孩子的手,提醒他該如何如何做;某個時候,他還會突然從身後冒出來,不經意地給你一箇大大的熊抱。這個6歲的孩子,正在以自己獨有的方式向我傳達着他的成長與對我的愛意。

  班裏淘氣任性、不求上進的學生時常有之,他們常常讓我我絞盡腦汁、頭疼萬分。但身爲人師的這顆心告訴我:不要放棄!每一朵花都有盛開的理由,每一顆草都有泛綠的時候。用愛去寬容他們,呵護他們,賦予他們的生命怒放。

  當在課堂上看到學生們一雙雙求知若渴的眼神時,當和孩子們在辦公室敞開心扉談天說地時,當在節日裏收到學生溫馨的祝福和問候時,當看到學生的成績明顯進步時,那一刻,所有艱辛都煙消雲散,欣慰感幸福感油然而生。

  “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在講臺默默耕耘中,我體驗到了人生最大的幸福,學生一箇撒嬌的擁抱,一聲甜甜的問候,我的心裏就充滿着欣慰與自豪。我在心底裏默默發誓,不爲別的就爲這些天真無邪的學生,我也要把工作幹好,不求轟轟烈烈,但求踏踏實實;不求滴水相報,但求今生無悔。我將用自己的雙手和同仁們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

  最後我想以一首詩來結束我今天的演講:

  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

  既然選擇了遠方,

  便只顧風雨兼程。

  我不去想身後會不會襲來寒風,

  既然目標是地平線,

  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只有挖掘自己靈魂深處的真誠,

  把握瞬間的輝煌,

  擁抱一片火熱的激情。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