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祭祖大會演講稿範文(通用5篇)
清明節祭祖大會演講稿範文 篇1
尊敬的各位長輩,各位宗親:
大家上午好!
在這個春光明媚、桃紅柳綠的陽春三月,我們兩地的鄧氏宗親再次在祖籍地隆重舉行祭祖大會,爲遷華始祖積宗公掃墓祭奠,追根溯源,共同緬懷先祖篳路藍縷創業之豐功偉績,此時此刻,此情此景,我們每一個人的心情都是無比的高興和無比的激動!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鄧氏宗親理事會向各位前來參加鄧氏祭祖大會的各位宗親,表示最衷心的感謝和最親切的問候!我還要特別感謝的是郭鎮的宗親這次也克服了種種困難前來參加今天的祭祖大會,實爲不易;我更要感謝的是爲這次祭祖大會作了精心準備併爲之付出辛勤汗水的華容宗親,謝謝你們!
兩年前,我們鄧氏宗親在華容隆重祭祖掃墓;今天,我們大江兩地的鄧氏宗親又來到了祭祖掃墓,尋根問祖,這其中的意義不言而喻,那就是爲了弘揚祖德宗功,增強宗族團結,更好地激勵華監鄧氏子孫丕振南陽家風,永續東漢世澤!今天,我們可以告慰先祖的是通過華監兩地宗親的共同努力,《鄧氏族譜》(監利卷)已經成功問世,這要感謝所有修譜的鄧氏宗親們,我深信,這一次續修族譜的成功一定會讓華監兩地的宗親更加團結,更加親切,我想,這也一定是祖宗的庇佑,庇佑我鄧氏世代永昌!
先人已乘黃鶴去,輝煌前程待後人。在以後的日子裏,我衷心地希望華監鄧氏的子孫,大力弘揚先祖美德,不忘祖訓,明理誠信,忠孝傳家,艱苦奮鬥,精誠團結,互通有無,互幫互助,共同發展, 爲實現鄧氏宗族的繁榮昌盛而努力奮鬥!
莫道今年春將盡,明年春色更喜人。鄧氏宗族的宗親們,大家攜起手來,團結一心,共同創造鄧氏宗族的美好明天和燦爛未來!
最後,再次對參加這次祭祖大會的各位宗親及親朋好友表示最衷心的感謝和最親切的問候!順祝華監兩地鄧氏所有宗親事業興旺,闔家幸福,身體健康!
謝謝大家!
清明節祭祖大會演講稿範文 篇2
各位族賢、各位族胞、各位來賓、各位朋友:
正值豬年大吉,春風送暖萬家。今天,我們高興地在賓館舉行第五次祭祖大會。各地各村的族裔代表,不遠幾百裏,風塵僕僕,回家祭祖。現在又一次彙集一堂,血脈相連,情濃於水,共敘情懷,共同緬懷先祖創業之難,祭掃始祖安息之塋,這是海豐東南關吳氏興旺發達的象徵,也是一次歷史性的家族大團圓的盛會。
家族有六大支脈,經歷了620xx年的滄桑,後代分播齊魯大地,京津之邦,東南關一支是始遷祖吳士安的後裔。始祖吳、始妣吳張氏卜居此地,艱苦創業,奠定了吳氏的基業。家族後代興旺發達、事業輝煌,在清朝前後的320xx年間,代代進士,輩輩高官,這在中華民族歷史上絕無僅有,是一箇奇蹟。其代表人物,吳自肅、吳紹詩、吳壇、吳垣、吳之勷、吳式芬、吳重熹、吳峋、吳豳,對中華民族的進步和發展,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
近代以來,對家族的特殊的歷史現象,國家有關部門進行過認真的探討和研究。xx市政府,xx縣政府和有關部門,也非常重視,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首先吳氏故居申辦縣、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成功;成立了吳式芬故居陳列館;出版叢書,其中吳式芬專輯已經出版;研究會成立;翻印了部分吳氏的歷史文獻和吳式芬殿試卷;xx日報和有關新聞媒體,對專題報道頻繁出現在報紙和電視。海豐東南關吳氏也組織了一系列的家族活動,早在1996年就修成了家譜;並翻印了全套《世德錄》和部分《文存》;重修了始祖塋墓和碑亭;出版了《xx大宗譜》,考證和理順了家族上源世系;每三年一次的祭祖活動已經舉行了第五期。
祭祖活動的影響和規模越來越大,參加第四屆活動的村莊達到30個,今年略有增加。今年參加的城鎮和村莊有:東南關村、城裏、前丁村、袁白楊、石三里、鄧王鄉鄧王村、北官莊、城後吳、嶽裏莊、東谷劉、柳堡鄉東嶽裏村、水灣鎮吳河庵村、周家村、東劉村、宗王村、信陽鄉吳家村、碣石山鎮館裏村、大莊子、莊子西村、西小王莊鄉吳岔河村、佘家巷鄉王家村、北京城裏、城裏、東營城裏、滄州城裏、三里莊、大季屯、王店子、c寺、x村、c城、c莊、c莊、x等。
應邀參加祭祖活動的有:原xx縣政協的於x主任;吳x紀念館的劉x館長;南王曼支脈的吳x、吳x、吳x、吳x等;在此表示熱烈的歡迎!
今天,我們召開祭祖大會,緬懷祖先懿德高風,弘揚家族優良傳統文化。期盼族人同心同德,報本思源,奮發圖強,爲興旺發展,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進步做出更大貢獻。
預祝第五次祭祖大會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清明節祭祖大會演講稿範文 篇3
尊敬的各位氏宗親:
大家上午好!
年逢乙未,時值清明。薰風和煦,萬物滋榮。今天,支下宗親代表與各地氏宗親一起,本追思祖德、增進宗誼之誠,雲集高安,敬獻悃誠,祭拜祖宗,飲水思源,銘記祖功,彰顯氏家族一脈同源、血濃於水!我受墓田宗親委託,謹代表後裔向來自全國各地的氏宗親致以熱烈歡迎、親切問候和真摯祝福!對大家不辭辛苦前來參加祭祖大會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謝!
懷山之水,必有其源;參天之木,必有其根;人之有祖,亦猶是焉。世祖謨公,鎮撫有功,忠義侯爵,受旨得封;筠陽開基,築室梅溪,立派華夏,繁衍生息。五代傳人,江湖溪海,各宅一方,擇勝而徙;分支派別,蔓延天下,流雖分也,源則一兮。自謨公筠陽開基至今近一千二百載,生齒繁衍,人丁興旺,子孫遍佈海內外,有三十餘萬之衆,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姓最大的分支。
吾祖謨公,唐宣宗七年拜黃州刺史,僖宗二年因其親冒矢石、削平禍亂,被敕封西江忠義侯,食祿筠州八千九百戶,子孫世襲。公爲官清正,忠義炳著,使氏擁有忠義傳家的傳統,激勵後人弘揚祖德,傳承祖風,開拓創新,續寫華章。願我先祖,九天有靈,庇佑族人,壯族雄風。
今逢盛世,國泰民安,昌隆繁盛,家興族旺。氏後裔效祖遺風,與時俱進,人才輩出,百業騰飛,無論從農、從工、從商、從醫、從教、從政,皆業有成,和諧美滿,此乃先祖厚澤、福佑子孫之功德。
慎終追遠,明德歸厚。清明時節,我們懷着崇敬的心情,來到謨祖墓前,緬懷先祖恩德,祭奠先祖英靈,是要喚起後人對祖先的追思和敬仰。常念吾祖之恩德,傳承吾祖之忠義,念血脈相通之情,思同宗共祖之誼,增強氏族人的凝聚力,地不分南北,派不分支系,團結友善,明禮誠信,勤儉自強,齊心協力,振氏家威,興氏宗業,讓氏家族更加興旺發達,上無愧於祖先,下功業於後人,以告慰先祖在天之靈。
各位宗親:天下姓是一家,讓我們通過氏宗親祭祖大會,和親睦族,團結一致,同舟共濟,共同攜手開創氏家族光輝燦爛的明天。墓田氏乃之後、上高望族,我代表輪值祭掃東道主支派氏宗親,衷心祝願祭祖大會圓滿成功!衷心祝願氏家族枝繁葉茂、長髮其祥、興旺發達!衷心祝願各位宗親身體健康、工作順利、闔家歡樂!
謝謝大家!
清明節祭祖大會演講稿範文 篇4
各位宗親,大家好!
值此清明之際,我們桃田許氏族人在這裏隆重祭奠我們的許家祖先,追思先人的豐功偉業,聯誼族人的親情友情,共謀許氏家族的發展大業,在此,我對今天前來參加祭祖儀式的親人們,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一、尋根問祖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物有報本之心,人有思祖之情;飲水定當思源,爲人不忘根本。敬祖孝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尋根是人的天性。尋根是爲了把握,尋找生命的來龍去脈。“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是謂尋根。“草木祖根,山祖崑崙,江河祖海”,是爲“問祖”。“尋根問祖”不在祈福於祖先,而在於表明自己與祖先血脈相連。600百多年前先祖孟魁公遷居桃田,而今後裔遍佈四方。外遷族人大多是乾隆大移民時,遷往川陝雲貴,而今大部分未能取得聯繫。許氏族人走出邵陵桃田,誰也無法忘記祖根之地,對於散居各地的桃田許氏遊子來說,祖祖輩輩,流年似水,帶走了許多陳年往事,卻無法沖淡心靈深處的歸鄉情、尋根夢。去年西旬陽族人許世龍、許啓斌、許澤生、許波先後到桃田尋親,是乾隆大移民川陝雲貴後人首次回桃田。可以說,多少代,多少人,多少夢,才實現了今天的尋根夢,駐足祖先之地,故土鄉音,處處新鮮、聲聲親切,這就是源於相同的密碼基因的原因,血脈相連,靈感相通,同根共祖一脈承,手足情深血濃水。
二、繼承傳統道德文化,傳播桃田許氏家族文化。
我們的先人爲我們留下了難以計數的文化瑰寶,這些都是我們必須加以傳承的精神財富。而傳統道德文化的核心,簡言之,就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這人生八德,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我桃田許氏的九大房,從這八個字裏,不難看出,我們許氏家族文化,與傳統道德文化是一脈相承的。可以說,傳播我們許氏家族文化,也就是繼承與弘揚傳統道德文化,也勢必激發着我們子孫的尋根情、故土情、民族情、愛國情,是在用一種特殊的傳統文化力量,助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三、增加民族文化意識和家族觀念。
如果說,家是一箇人的歸屬,那麼族就是所有家的整合。今天,我們懷着一顆虔敬至誠的心,來祭奠我們的先祖,就是要緬懷先祖的英德,就是要感激先祖的教誨。古人有云,國之大事,唯祀與戎。祭祀大地,報天地覆載之德;祭祀祖先,報先輩養育庇佑之恩。今天,我在這裏還是重提一舊事,那就是,七年前,漣源族人祭祖是看到宗祠的破敗境象,就提出來要把宗祠修復好,好讓祖宗靈有所安。去年,陝西的族人再次提出這個問題,縣文物局領導也多次提出保護好我們這一古祠。自古以來,君子將營宮室,宗廟爲先,有力置產,亦當先置祀田。祠堂,它不單單只是一箇祭祀的場所,也是我們桃田許氏鉤沉歷史、弘揚文化、傳承祖德、啓迪後人的聖地。無論時間多久,無論山水迢迢,無論須走過幾多坎坷,須要歷經幾番周折,我相信,最終都無法阻擋我們完成這一夙願。
各位宗親!根深不怕樹搖動,樹正何愁月影斜。這次祭祖活動,促進了我們這個大家族的交流和團結,讓我們這個家族脈絡不斷清晰和完善,永遠記住我們是桃田孟魁公的後裔。我相信,通過我們大家不懈的努力,必將使我們的家族更加和睦,更加團結,更加興旺繁榮!讓我們的先祖欣慰於九泉!在此,我們衷心祝願所有同族宗親,身體健康、生意興隆、事業成功、家庭幸福!
謝謝大家!
清明節祭祖大會演講稿範文 篇5
尊敬的來自省內外盛氏同源族親:
各位長輩、各位盛家的父老鄉親: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清明節。我們在這裏隆重舉行“頒譜慶典和清明祭祖大會”。作爲盛氏子孫,我和大家一樣,心潮澎湃、激動萬分。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具有20xx丁口的xx鄉盛氏大家庭,對光臨今天大會的各位來賓及父老鄉親表示熱烈歡迎!
三年多來,在一千多箇日日夜夜裏,修譜團隊在老譜被毀,資料匱乏,部份族人失聯的情況下,歷經艱辛,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將一套圖文並茂、古樸莊重的《盛氏宗譜》呈送到族人面前。此時此刻,我們可以無愧地說,從修家譜到一世祖陵園的恢復重建,從建牌樓到門前塘的改造等,說到的,我們都做到了。我們沒有辜負族人的重託,我們圓滿地完成了盛家灣前所未有的幾項重大工程。但所交的這個答卷是否合格,還得由族人去評判。
常言道:盛世修譜,古來如此。xx鄉《盛氏宗譜》得以順利付梓,首先得益於我們正處在一箇繁榮昌盛,國泰民安的偉大時代。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互聯網及多媒體技術在社會生活各個層面的廣泛應用,爲我們修譜工作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條件,使我們的編修工作如虎添翼。
同時,修譜團隊的奮力拼博,不計較個人得力,榮辱以共的精神,也是我們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尤其是我尊敬的九十高齡的盛代時伯父以執着的愛鄉、愛族精神,總能在我最困難時刻給予強有力的支持。我在這裏要再一次向他老人家表示深深的敬意!同時,向在編修宗譜過程中,付出辛勤汗水以及給予配合、支持的族間父老兄弟表示衷心感謝!
還應特別感謝的是:省炎黃文化研究會及省內各地盛氏同源族親對我們家譜的成書給予了極大的技術性支持和熱情的關注。不少的親友還爲譜書的付梓賦詩作詞。爲此,我代表xx鄉盛氏家族向他們表示崇高的敬意。
“喬木千枝皆一本,長江萬里總同源”。 修譜的過程就是對同根同源的家族文化的一次認同和融合過程。今天的頒譜慶典,從表面上看,是對辛勤勞作獲得的豐碩成果的分享,是對三年工作的總結。但我們更應該強調的是走向未來的傳承。家譜作爲家族親情的載體和紐帶。它維繫着盛氏家族子子孫孫的血脈和源遠流長的根。族人通過修譜、頒譜、藏譜、讀譜等一系列親情融合的過程,梳理了家族的脈絡,增強了對盛氏家族的認同,凝聚了或者正在凝聚着愛家、愛族,熱愛家鄉和建設家鄉的遊子之心。這種建立在家譜基礎上的同根同祖,血脈相連的家族情懷是任何人、任何時候不也會改變的。因此,我們大家都要十分珍惜和維護它。
希望大家通過今天的大團聚,借祖德宗功這一偉大的凝聚力,在思想、精神和情感方面進一步脣齒相依、水乳交融;在經濟、文化、生活等方面加強交流與溝通。以我們每個人的實際行動珍惜一脈相承的血肉親情!同心同德,以光耀先祖,造福後昆的精神動力,續寫我族的錦繡篇章,共創盛氏家族的現代輝煌。
最後,讓我們以“血濃於水,情重如山”的家族情懷,團結一心,登高望遠,共同攜起手來,爲振興盛氏家族而努力奮鬥。
謝謝大家!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