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端午節演講稿(精選3篇)
小學教師端午節演講稿 篇1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初爲人師,我總是滿懷信心熱情,想做個孩子們喜歡的好老師。因爲我喜歡孩子,我喜歡和孩子們做朋友,我希望用自己的耐心,熱心,愛心呵護這些“小花朵”。
都說,小學生可愛,坦白講,每次上課當我看到孩子們稚嫩的面龐,純真的眼神,我就告誡自己,要肩負責任,不辱使命。但和這些孩子的日久交往後,我發現想瞭解每個孩子,和他們做朋友,並不那麼簡單。
我任課的班級有一箇聰明外向,能說會道的女孩,按理說我應該喜歡這樣的孩子,可慢慢我發現,喜歡她還真不是件容易事兒!因爲她口齒伶俐,能說會道,上課時,女孩要麼和同桌沒玩沒了地講,要麼就是老打斷我的講課,提很多不着邊際的問題,讓我覺得是又好氣又好笑。一開始,女孩上課和同學講話,我都會用溫和的眼神示意她,或者走到她身邊輕拍她的腦袋;在她打斷我講課後,我也總是言語和藹的予以提醒。可這種溫柔似乎並沒感化她,她甚至利用自己獨特的號召力,讓四周同學在課堂上也跟着她講話,惹得我在課堂上一次次發火,我知道,是時候治治她了。
於是,我把她叫到了辦公室。可她絲毫沒有覺得我要批評她,一直嘻嘻望着我笑。“,沒想到你進辦公室依然從容,很有領導的範兒嘛!”我也玩笑道,接着我問:“你知道我爲什麼會請你嗎?”她有點不好意思的點頭,我繼續說道“你上課講話,無視老師,干擾同學,實在是沒範兒。”她紅着臉低下頭,這時我知道她意識到自己錯了,於是緩和了語氣說:“老師知道你是個能幹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強,有號召力,也很受孩子們歡迎。既然如此,你會自毀在孩子們心中的形象嗎?當然不會,是不?如果國旗下的講話,你能向孩子們娓娓講述見聞感受,或許會給孩子們帶來新奇快樂;如果是學校的演講比賽,你能激情昂揚,或深情並茂向全校師生展示你的風采,讓全校師生爲你鼓掌喝彩時,那纔是真正能說會道的好口才呢!”她低頭不語。“,如果老師需要你這樣展現自己,你敢嗎?”我誠懇的看着她,她使勁點了點頭。
果然,沒多久我就發現女孩像換了一箇人似的,變得乖巧懂事。她那張靈巧的小嘴總是禮貌的向老師們問好,向學習上需要幫助的同學講解。在課堂上,她不在和同學講話,總是專心聽講,積極舉手回答問題。看到她的可喜變化,我決定繼續鼓勵她。我開始讓她在我的早自習上領讀課文,她也不辜負我的期望,像小老師般認真盡責。在教讀時,語音語調,抑揚頓挫,都做得十分到位。在一次學校舉行的演講比賽中,我鼓勵她報名參加。她苦讀勤練,在最後的比賽中,以得體的舉止,大方的儀態,標準的普通話,豐富的動作表情征服了評委,取得了比賽的第一名。事後,我激動地抱着她說:“孩子,老師知道你能行的,祝賀你!”她緊緊抱着我一時說不出話來。
在之後的一次課上,女孩說有禮物要送給我,只見她打開書,把書中夾的一箇自制信封遞給了我,然後竟紅着臉不好意思地說:“老師,我只想您一箇人看,要不,您回辦公室後在拆開看吧。”我微笑着點點頭心想:這機靈古怪的丫頭神神祕祕又在搞什麼?回到辦公室,我拿出放在衣兜裏的信,仔細一看,信封是自制的,還手繪了很多圖案。信封中間畫了倆小人,一箇扎小辮的姑娘,一箇戴眼鏡的老師,我一看就知道畫的是我和她。她很細心地畫了一箇桃心,裏面寫着:“x老師,我愛你。”看了後,我心裏很感動,多麼細膩的一箇孩子啊,於是我忍不住打開裏面的信繼續看了起來:x老師,我喜歡你,因爲你是個好老師。你每天認真給我們上課,辛苦的批改作業。記得你生病那幾日,咳嗽得厲害,聲音也變嘶啞了,大家都說,老師,您累了病了就坐着給我們上課吧,可你還笑着,還是堅持給我們帶了一堂堂精彩的課。x老師,我看着您生病辛苦講課的樣子好心疼,現在我們長大了,不會再讓您操心了,班幹部們都很能幹的。x老師,我一定會好好學習,做個優秀學生證明給你看的。”看着看着,我眼角溼潤了,這封信簡短確飽含深情,我沒想到這個孩子會用這樣的方式來表達對我的愛,這個禮物太貴重了!
也正是這封信,改變了我對很多調皮孩子的看法,讓我開始試着用欣賞的眼光看待他們,瞭解他們,走進他們,關心他們,和他們做真正的朋友。之後我發現,並不是所有調皮搗蛋的孩子都一無是處,他們是那麼與衆不同,都擁有自己閃光的一面,只是很多時候,做老師的我們少了一雙慧眼而已。我慶幸自己所做的事業,在發現真善美的同時,也讓我收穫了點滴的幸福與感動。
小學教師端午節演講稿 篇2
親愛的老師和同學們:
大家好!
端午節,門口放滿了艾,香香滿滿,喫糉子,灑白酒,把龍舟下水。這些都是端午節最熱鬧的活動。但是隨着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規模入侵,中國人不再在意流傳了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把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面對這種情況,我們不得不感到難過,問端午節是否不再是最後一箇名字。
不用說,這麼多年來,中國的傳統節日似乎總是離不開喫。端午節喫糉子,清明節喫綠餃子,元宵節喫餃子,中秋節喫月餅,春節就更不用說了。農耕社會對飢餓的恐懼形成了中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飲食習俗——.如今,滿足溫飽的人們正在全面走向小康社會。他們想喫多少就喫多少。傳統節日的吸引力突然失去了它獨特的魅力。
在繼承傳統文化中,我們保留了聚寶盆卻不善於保護和挖掘。比如當代有多少年輕人熟悉並會使用繁體字?連字都不懂怎麼理解古文化?再比如造紙。由於中國造紙的工業化生產,傳統手工業喪失了。很多優質的宣紙只能在日本或者韓國買。它們不僅繼承了我們傳統的造紙技術,而且有了新的發展。以端午節爲例,它已經融入了周邊國家的文化,形成了獨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節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聞名於世;在韓國,端午節被稱爲輪子節,這是一箇祈禱水稻移植后豐收的日子。
長期以來,中國人注重創新,但他們往往忽視對傳統的堅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導致精神斷層甚至扭曲,精神文明的第二個斷層會帶來什麼?有句話說的好:只有國家的纔是世界的。
面對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如何保護和傳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是一箇不可迴避的問題。國外節日的繁榮與傳統節日的疲軟形成對比,凸顯了這個問題的緊迫性。
事實上,不僅是傳統節日,整個中國民俗文化的生存環境都面臨着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挑戰。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憑藉強大的綜合國力、先進的科技手段和發達的文化傳播手段,積極傳播西方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傳統民俗文化生態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中國傳統節日豐富多彩,文化豐富,保存了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我們必須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蹟懷有敬畏之心,並予以高度重視。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的傳承。同學們,不要忽視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讓中華文明在中國徹底繁榮起來!
小學教師端午節演講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很多年曆史。
據《史記》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強烈反對,屈原去職,被趕出成都,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等,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些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喫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效仿。後來因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業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糉子。以後每年5月5日定位端午節。
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喫糉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在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
端午節是一種傳統,也是一種文化,也是我們的魂。屈原並沒有因爲別國的強大而拋棄自己的故土,也未因自己人生的失意而投奔別國。他的忠是一種廣義的愛,一種大愛,一種永恆,不計報酬與代價。同學們祖國需要我們的愛,美麗的校園需要我們的愛,同學們需要我們的愛……
端午節,我們要緬懷屈原,更要學習屈原的愛國精神,學習他的大愛,這些必須付諸行動。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