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端午節演講稿600字(精選12篇)

六年級端午節演講稿600字 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很高興能夠站在這裏給大家分享端午節的故事。我們大家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們偉大的詩人屈原投江的日子,卻也許少有人知道,五月初五端午節亦是我們這個有着五千多年中華文明的國家中一箇極其重要的節日,和春節、中秋節、清明節併成爲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據說,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是由上古時代祭奠龍祖演變而來的節日。“端”有古漢語中“開頭”、“初始”的`意思,“端午”也就是“初五”,古代的人們習慣把五月的頭幾天分別用端來稱呼,“端一”也就是五月初一,“端五(午)”也就是我們的五月初五端午節了。

  端午節有許許多多的別稱,而我們端午節的習俗決定了我們常把端午節稱爲“糉子節”和“龍舟節”。在我國許多與屈原關係密切的地方,端午節是要進行龍舟比賽的,所以這一天也被人們稱爲“龍舟節”,而傳說中的用糉子去驅散咬食遺體的小魚這一習俗,讓我們都習慣了在端午這一天裏包糉子、喫糉子,每家每戶都會把糉子當做我們的食物,一方面祭奠屈原,一方面預祝我們自己端午安康。

  我的家鄉正是屈原投江的那個地方,這讓我比其他人對於端午節的重視是要多一些的。我們家鄉到了端午節,都會早早的去江邊等待,等待龍舟賽的開始,不管男女老少,大家都會在站在江邊爲划龍舟的隊伍搖旗吶喊。

  到了中午的時候,我們都會回家去喫糉子。糉子是我們每家每戶勤勞的“主廚”們提前幾天包好的,糉葉是我們這羣小孩去水邊摘來的,糉葉裏面包着的,有純糯米的鹼糉子,有紅豆的甜糉子,也有在中間藏有一小顆肉的鹹糉子,不管是哪一種,擺上餐桌的那一刻,我們都會挑上自己喜歡喫的那一種,進行端午節喫糉子的儀式。我家因爲我很喜歡喫糉子,我的媽媽業會給我多包一些糉子,凍在冰箱裏,等到我又想喫糉子了,拿出來解凍,糉子也就成爲端午節之外的一種零食或者主食了。

六年級端午節演講稿600字 篇2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但今天端午節的衆多活動都與紀念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屈原有關。

  戰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爲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譭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着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着難以抑制的憂鬱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公元前229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鬱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楚頃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衰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佔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後,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

  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此風俗日後演變成賽龍舟)人們紛紛拿出家中的糉子、雞蛋投入江中,讓魚吃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屍身。還有郎中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過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條昏暈的蛟龍,龍鬚上還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們就把這惡龍拉上岸,抽了筋,然後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脖子上,又用雄黃酒抹七竅,有的還在小孩子額頭上寫上一個“王”字,使那些毒蛇害蟲都不敢來傷害他們。從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划龍舟,投糉子,喝雄黃酒,以此來紀念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六年級端午節演講稿600字 篇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糉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舊俗方儲藥,贏軀亦點舟。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這首詩描寫了南宋詩人陸游在端午節這天的生活習慣。作者喫糉子,插艾枝,儲藥、配藥方、祈禱這一年能平安無事。從中也反映出了江南端午節的風俗。

  作爲中國古老文化節日之一,端午節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可謂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過去,我對端午節的知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寒假裏,我讀了《我們的節日》這本書,才知道原來端午節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內涵。從這本書當中得知,端午節是在中國這麼多的節日中,名稱最多的:端午節、端陽、重五節、夏節、天中節、五月節、詩人節等。端午節的來源也有很多種,有紀念屈原說、龍說、紀念伍員說等20多種。

  其中,最流行的是紀念屈原說。據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每年這一天紛紛湧到江邊去憑弔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喫糉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那爭先恐後的激烈場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直激勵着我們。

  因爲這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端午節現在已經成爲了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着強大的生命力,在我們德清,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據說可以辟邪消災。各家各戶自然也少不了包糉子,那透着濃濃竹葉清香的糉子,是我們孩子們的最愛,棗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箇個引人垂涎三尺呢!有的地方,人們還會佩帶着香袋,姑娘們以這五彩繽紛的香袋做飾物,既香味嫋嫋,又讓自己變得更美麗動人,走在大街上自然引來了不少小夥們留連的目光。

  偶然間,我從網上看到很多年前,韓國打算向聯合國申報端午節爲他們國家的遺產,我非常驚奇,覺得這是對我們中國人的羞辱,端午節是中國人的,怎麼可以讓給別的國家去申報呢!這可能跟有些人喜歡過洋人的節日有關吧!我想,我們應該行動起來,爲保護宏揚我們中國自己的傳統文化,儘自己的一份力吧!

  看了《我們的節日》,那一箇個傳統、有趣的節日,正款款地向我們走來,《我們的節日》一書,爲我們打開了另一扇門,讓我們通過另一箇角度,去審視我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讓我們更有理由爲中華文化而自豪!

六年級端午節演講稿600字 篇4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早上好!

  昨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民間流傳着這樣一首兒歌:“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喫糉子,撒白糖,賽龍舟,喜洋洋。”端午節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__多年曆史。那麼它到底是一箇什麼樣的節日呢?

  第一,端午節是紀念詩人的節日,是愛國的節日。

  因爲愛國詩人屈原見國破人亡,五月初五投汨羅江。屈原沉江後,古人將竹筒裝米投入江中,萬舟齊發、吶喊鼓樂嚇退蛟龍,以此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後來演變成爲喫糉子、賽龍舟的習俗。經過千百年的傳承,屈原的愛國主義情懷與端午節的人文內涵已密不可分。端午節成爲中國人傳遞愛國主義情感和精神的重要儀式。

  第二,端午節是衛生節。

  端午前後正是春夏交替之時,天氣炎熱,多雨潮溼,蚊蟲滋生,病蟲害漸多,是傳染病的高發時期。爲了避免疾病的發生,古人在端午節前後插艾葉、懸菖蒲用以驅蚊蠅、蟲子,淨化空氣。端午這一天,成年人還要喝黃酒和菖蒲酒驅蛇蟲,小孩子要佩戴藏有硃砂、香草的香囊預防疾病。這些習俗表達的是古人驅瘟避邪、祈福健康平安的願望。這樣來看,端午節是中國最早的“衛生防疫節”。

  第三,端午節是體育節.

  因爲人們在這天要在水上賽龍舟。龍舟競渡是一項很有氣勢、極具合作精神的競技活動。端午競渡能對羣衆性的水上運動、強身健體、民衆團結起到很好的推動和促進作用。現在龍舟競渡逐漸演變成一項國際體育賽事,起到友誼紐帶的作用。

  第四點,端午節是美食節.

  因爲我們要喫可口糉子。糉子被正式定爲端午節食品。人們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其花色品種更爲繁多。形狀看有四角形、錐形、菱形、有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的“筒糉”。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糉;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糉子爲代表。可謂糉葉飄香糉子可口。

  同學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因爲地域不同,各地的習俗也稍有不同。有些傳統的習慣已經淡化了不少,今天的國旗下講話,我們瞭解了端午文化,也希望我們能作爲傳統文化的傳承者。

  讓我們懷着敬愛之心積極學習和保護我們的傳統節日和傳統文化,讓古老的華夏文明煥發新的風采!

六年級端午節演講稿600字 篇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的演講題目是《紀念傳統節日傳承傳統文化》。

  大家都知道,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關於端午節的由來,有很多種說法,最常見的說法是爲了紀念屈原。屈原的國家楚國被侵略,屈原跳江身亡,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划龍舟,往江裏投飯糰、雞蛋等,不讓魚喫屈原的身體,飯糰逐漸發展成爲今天的糉子。

  民間流傳着這樣一首兒歌:“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喫糉子,撒白糖,賽龍舟,喜洋洋。”端午節到底有哪些習俗呢?

  端午節喫糉子是一箇傳統習俗。糉子皮是樹葉做的,糉子餡有很多種。喫糉子的習俗還漂洋過海流傳到國外呢。同學們,我想問幾個問題,你喫過什麼餡的糉子?你糉子嗎?怎麼包的呢?對,最常見的就是糯米、大棗包的糉子,你喜歡喫什麼口味都可以自己調,也可以包肉糉子呢。我記得,在幼兒園的時候,端午節前舉辦過包糉子活動,當時我和姥姥都參加了。每逢端午節,社區也會組織各族居民一起包糉子呢。

  端午節賽龍舟也是一種習俗,每年電視上都會演賽龍舟。

  我聽媽媽說,她的家鄉在端午節有很多紀念活動。比如,清晨用艾葉洗手洗臉,門上插着艾草、彩色葫蘆,用香草做一些香包,給小孩子戴五綵線,煮雞蛋,包糉子等。一派喜氣洋洋。總之,這個節日很重要,是民間的一箇大節日。

  以前端午節是中國的女兒節,每年人們都會拿五綵線團五綵球,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的後一箇雨天,人們就會把五綵球扔到下雨的地方,傳說這樣會帶給人們一年的好運。

  我們國家一直重視傳統節日。近些年來,端午節列爲法定節假日,全國人民歡度傳統佳節。在這裏,我特別想說的是,現在有很多人忽視了中國的傳統節日,卻喜歡外國的洋節,比如說:聖誕節、愚人節、萬聖節,這是不能提倡的,我們是中國人,每個傳統節日的背後都有深厚的傳統文化,每過一次傳統節日,身心都受到洗禮,我們應該爲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同學們,屈原的故事離我們很久遠,但他的愛國情懷離我們很近。熱愛偉大祖國,建設美好家園,需要我們每代人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我們是祖國的未來,要好好學習,長大後做一箇對社會有用的人!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六年級端午節演講稿600字 篇6

  各位老師、同學:下午好!

  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即將來臨,首先祝大家節日愉快!

  今天上午學校召開了安全教育工作會議,對學校安全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現結合本次會議精神對端午節假期中的安全問題提出以下幾點要求:

  一、住校生今天下午放學以後,打掃好教室和宿舍衛生,關好門窗,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貴重物品,文明離校。特殊情況今晚不能離校的,需向班主任書面提出申請,報校保衛科批准。阜陽地區的同學若不離校,也需在班主任處登記,班主任將名單交宿舍管理員備查。放假期間,不主張晚間出校,特殊情況,必須在晚9:00之前回宿舍就寢。下週一晚自習正常進行。

  二、在往返學校的路途上要選擇車況較好的交通工具乘坐,遇到緊急情況,在第一時間與家長或學校取得聯繫,必要情況撥打110求助。

  三、放假期間或返校以後,嚴禁到溝塘湖泊游泳,防止發生溺水事故或感染血吸蟲疾病。最近,周邊城市的某個學校已經發生學生游泳溺水事件,教訓慘痛,值得我們吸取。

  四、夏季來臨,食品安全也不可忽視,不要暴飲暴食,更不能食用腐敗變質的食物,防止發生食物中毒。

  五、外出遊玩,要注意行爲文明,愛護環境和公共設施;遇到突發事件要保持冷靜,尋求正當途徑處理。

  六、放假期間,盡努力幫助家長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向家長提出超出家長經濟承受能力的要求。

  七、不要沉迷於網絡遊戲,更不能夜不歸宿。

  八、請各處室在週五下午放學時把貴重物品帶走,關好電源和門窗,防止發生火災和盜竊事件。

六年級端午節演講稿600字 篇7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傳說可多了,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得最廣。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爲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幹,在楚國擔任了重要職務。因爲他主張堅決對抗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還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極了,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精神的詩篇,最有名的是《離騷》。後來,秦國軍隊攻佔了楚國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屍橫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願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懷抱石塊,跳進了淚羅江。當時他62歲。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消息後,紛紛划着船奔向江中,去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又紛紛把江米裝迸竹筒,扔到水裏,想用江米餵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划着船衝進洶湧的波濤,象徵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託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國南方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因此,端午節又成了紀念屈原的節日。

  同學們,屈原因爲熱愛祖國、關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們的愛戴。當我們津津有味地喫棕子、觀看賽龍舟時,不要忘記~~多年前那位愛國大詩人——屈原。

  讓我們懷着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這一傳統佳節吧!提前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六年級端午節演講稿600字 篇8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農曆的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變爲喫糉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喝雄黃酒。據說喫糉子是爲了紀念屈原。屈原是我國最早的愛國詩人,他的代表作是《離騷》。屈原因爲愛國的偉大報負得不到實現,鬱悶中跳汨羅江了。人們怕魚蝦把屈原的身體吃了,就包糉子扔到江裏給魚蝦喫。於是有了現在喫糉子的習俗。

  今年的端午節,爲了紀念屈原,我也學會了包糉子,包糉子的過程可真夠複雜呀!先把糉葉子煮一下,再把糉葉放在清水裏泡,然後淘米,把餡拌進去,就開始包了。把糉葉放在手心裏,折成一箇三角形,這時候用米把三角形填滿,把多餘的地方一折,然後用草紮緊,這個糉子就包完了。現在放進鍋裏,放滿水,煮二小時就可以吃了,包糉子的過程總算好了。

  我們的糉子總算能給江底的魚蝦吃了,它們再也不會喫屈原的身體了。

  爲了永遠記住屈原的偉大,我們會把這一習俗沿襲下去。

  謝謝。

六年級端午節演講稿600字 篇9

  愛的老師、同學們:

  端午節是的傳統節日,在全國各地都在慶祝端午節。端午節這天我們喫到了香噴噴的糉子,戴上了香香的香袋,有的划龍舟,有的舞龍獅,而我們是去農村的哥哥家玩。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在道路兩旁到處是麥子,成熟的麥穗在陣陣微風中跳起舞來,真像金色的海洋,到了哥哥家,我看見很多果樹,有杏樹、李子樹、桃樹等,樹上結滿了果子,沉甸甸的果子把樹枝壓彎了,我真想馬上摘一顆嚐嚐啊!哥哥家還餵養了很多動物,有雞、羊、狗、兔子。參觀完他們家我們就上山了。沿着小路一直走到山溝,我看見幾個山洞很好奇,就跑了進去,裏面全是黑暗什麼也看不見,我很害怕就跑了出來一直往前走,看見一箇很好的洞,它外面有一層裏面也有一層,是這裏最好的山洞。我問媽媽這是幹什麼用的?媽媽說:“這是古時候人住的地方,因爲那裏很窮只有住在山洞裏。”

  這裏有不有趣呀?又趣就來玩吧!

六年級端午節演講稿600字 篇10

  親愛的老師和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國旗下的演講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

  同學們,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端午節。今年的龍舟節是__月__日,也就是本週日。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有很多傳說,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最爲流行。屈原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生於20__多年前的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爲人正直,學識淵博,才華橫溢,在楚國佔有重要地位。因爲主張堅決對抗秦國侵略,被攻擊拒絕,被楚王趕出朝廷。屈原非常憤怒,在流放期間寫了很多愛國詩詞,最的是《__》。後來,秦軍攻佔了楚國的都城。楚失千里,屍橫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不想看到國殤的慘狀。農曆五月初五,他抱着石頭跳進了汨羅江。他62歲。

  今年的端午節假期是__,也就是這周__,假期請注意安全,尤其是最近流感嚴重的時候,儘量少去公共場所。最後祝同學們端午節快樂平安。

  我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

  3.端午節演講稿六年級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有首兒歌說得好:“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喫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首兒歌講的就是我國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今天我在國旗下演講的主題是《端午節的由來》。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要到了,端午節是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是夏季的一箇驅除瘟疫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

  關於端午節起源,相關的傳說可多了。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得最廣。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20__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爲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幹,在楚國擔任了重要職務。因爲他主張堅決對抗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還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極了,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精神的詩篇,最有名的就是《__》。後來,秦__隊攻佔了楚國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屍橫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願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懷抱石塊,跳進了汩羅江。當年他62歲。

  同學們,屈原因爲熱愛祖國、關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們的愛戴。當我們津津有味地喫棕子、觀看賽龍舟時,不要忘記20__多年前那位愛國大詩人——屈原。

  讓我們懷着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這一傳統佳節吧!提前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謝謝大家!

六年級端午節演講稿600字 篇1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好!

  我是xx班。在繁重的學習下,我們馬上迎來的就是期末考和學考,在這之前我們還有傳統節日端午節。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喫糉子,撒白糖,賽龍舟,喜洋洋。”端午節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xx多年曆史,它是紀念詩人屈原的節日。因爲愛國詩人屈原見國破人亡,五月初五投汨羅江。屈原沉江後,古人將竹筒裝米投入江中,萬舟齊發、吶喊鼓樂嚇退蛟龍,以此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

  端午節是也衛生節。端午前後正是春夏交替之時,天氣炎熱,多雨潮溼,蚊蟲滋生,是傳染病的高發時節。爲了避免疾病的發生,古人在端午節時插艾葉用以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

  端午節是體育節。因爲人們在這天要在水上賽龍舟。龍舟競渡是一項很有氣勢、極具合作精神的競技活動。端午競渡能對強身健體、民衆團結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端午節是美食節。早在晉代,糉子就被正式定爲端午節食品。人們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其花色品種更爲繁多。從形狀看有四角形、錐形、菱形。

  中國的傳統節日文化內涵豐厚,希望我們能懷着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過好中華民族的每一箇傳統佳節,成爲古老文明與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端午節適當的放鬆雖然會對後面的考試有所幫助,但是過度的鬆懈反而會起到反作用,所以希望同學們都能在接下來的考試中收穫自己所理想的成績。

  謝謝大家!

六年級端午節演講稿600字 篇12

  老師們、同學們:

  包糉子、插艾草、賽龍舟、系五綵線……聽到這些習俗,大家猜到我說的是什麼節日了嗎?對,是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又名重午節、五月節,它的歷史源遠流長,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以前。經過兩千多年的發展,如今,端午節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與重視。

  心繫人民的人,人民永不忘記他。屈原投江後,楚國百姓爭先恐後地划船去拯救,於是纔有振奮人心的端午賽龍舟的民俗;人們將飯糰、雞蛋投入江裏,以免江裏的魚鱉傷及屈原的遺體,於是就有了我們今天喫糉子的民俗。

  我們今天過傳統節日,根本意義在於對中華文化精髓的傳承。中華民族的特色就是有強勁的歷史記憶。尊重歷史,牢記過去,社會才能正道前進。這纔是端午節對當今社會真正的意義所在。因此,對於我們中學生而言,慶祝傳統節日不僅是延續一種風俗習慣,更是對於民族精神與文化的傳承。

  謝謝。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