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端午節演講稿(通用7篇)
幼兒園端午節演講稿 篇1
親愛的同學們:
孩子們,隨着我一天天長大,我們要學會熱愛祖國,關愛家庭,做一箇陽光健康的孩子,快樂的度過我們的童年。
藍天下,面對新生的黎明,我們舉行了這次莊嚴而隆重的升國旗儀式。我們看着國旗冉冉升起,國歌在我們耳邊迴響。我們爲這個莊嚴的團隊儀式感到驕傲,我們站在國旗前感到興奮。
我們是新世紀的孩子,血腥硝煙的戰爭已經離我們遠去;歷史的恩怨,民族危亡的吶喊也融進了歷史。但是,國旗,新中國的象徵;國歌是中國人心中最激動人心的旋律,它跨越時空,延續着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傳統,凝聚着新中國的豪情壯志,照耀着日月,照耀着未來。國旗的光輝伴隨着我的成長,照亮了我們前進的道路;國歌的旋律激勵我們繼承先輩的偉大事業,不懈努力。一面國旗顯示一種象徵:戰爭中的勇氣,異國他鄉的鄉愁,國際交往中的尊嚴;一面國旗,寫得富麗:那是祖國的土地,那是遊子的避難所,那是不屈的奮鬥,那是國家的富強。國旗照耀航程,國歌是警鐘,激勵着中華民族的新一代不斷創新,激勵着每一箇華夏子孫自強不息。第27屆奧運會奧運選手的頑強拼搏不就是對這1的詮釋嗎?奏國歌,升國旗的時候,我們從滿眼淚水的注視,從驕傲的升騰聲,從昂首挺胸洋溢喜悅的樣子,體會到身爲中國人的驕傲。同時,我們也權衡了我們跨世紀孩子的重要任務:好好學習!祖國需要我們,世紀需要我們,未來需要我們!
新世紀升國旗;國歌是在新世紀演奏的。祖國正在走向繁榮和光明的未來。新世紀,祖國在呼喚我們。願我們沐浴在五彩繽紛的晨光中,伴隨着新世紀升起的國旗,唱出共和國最強音,起牀!
兩代書是老師,是父母和老師的導師。有些父母反映孩子的表現,有些父母要求科學的育兒方法,有些父母與其他父母分享他們的成功經驗。通過這個平臺,拉近了家長和老師之間的距離,從而在家中實現雙贏。
幼兒園端午節演講稿 篇2
敬愛的園長,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小朋友:
我是中五班的張老師。我念一首兒歌給大家聽,聽完以後,我要問幾個小問題。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喫糉子,撒白糖,賽龍舟,喜洋洋。小朋友,你們知道兒歌裏說的是什麼節日嗎?(端午節)端午節是農曆五月初五,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吧!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是我們的傳統佳節。這一天,喫糉子,嘗鹹蛋,劃龍船,掛艾草形成了端午節獨特的風俗。大家都非常喜歡過端午節,再過幾天就是端午節了,你們高不高興呀?讓我們一起再把兒歌念一遍吧,感受端午節給我們帶來的快樂!
幼兒園端午節演講稿 篇3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學生們:
大家好!我是72班的李玉英。今天我在國旗下的演講是《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也叫端陽節。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有很多傳說,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最爲流行。在歷史的這一天,人們將通過賽龍舟和包餃子來紀念屈原,一箇不朽的靈魂。
你是一箇活潑的,有個性的孩子,遇到困難時勇敢堅強,像個男人。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快速接受和學習,喜歡幫助同齡人。上課可以認真聽講,遵守紀律。你總能按時認真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你有學習的好習慣。老師希望你在一年級的時候再接再厲,成爲一箇全面的三好學生。
人們喜愛屈原。聽到屈原自殺的消息後,他們划船去打撈屈原的屍體,但沒有找到。他們怕河裏的魚蝦咬屈原的身體,就把糯米裝進竹筒裏丟進水裏,想用糯米餵它們來保護屈原的身體。從此以後,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自發地來到河邊悼念屈原,也在洶湧的波濤中划船,象徵着人們爭相打撈屈原的屍體,以此來寄託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賽龍舟的習俗就形成了。
屈原已經去世兩千多年了。今天我們在這裏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崇尚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以及與日月爭光的人格。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無論時間如何變遷,他永遠活在歲月的長河裏,永遠被人們銘記在心!
讓我們懷着對偉大愛國者的尊重和珍惜來看待中國的每一箇傳統節日。每個傳統節日都有豐富的文化,保存着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
謝謝大家耐心傾聽。在此,請接受我對你的節日祝福:端午節快樂!謝謝你。第一天上課,有幸聽了國內學前教育專家教授的講座,開闊了眼界,加深了理解。
這學期以環境創造和地域活動爲主,吸取上學期的經驗,利用當地資源,收集並投放各種廢舊材料,使主題牆活起來,真正體現具有地方文化氣息的新環境創造和地域活動,更有效地體現廢棄物再利用的價值,讓孩子邊玩邊體驗學習的新模式。
幼兒園端午節演講稿 篇4
尊敬的園長、親愛的老師們、可愛的小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們共同慶祝一箇充滿傳統韻味和民俗風情的節日——端午節。首先,我要向在座的每一位小朋友表示最熱烈的節日祝福,祝願你們在這個特殊的`節日裏,開心快樂,健康成長!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這個節日有着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它不僅僅是一箇簡單的節日,更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端午節有很多有趣的習俗。其中,最爲人們所熟知的便是賽龍舟和喫糉子了。賽龍舟是端午節最具特色的活動之一,它象徵着團結、拼搏和奮進的精神。而糉子則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食品,它用糯米和各種餡料包裹而成,不僅美味可口,還寓意着家庭的和諧與團聚。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我想告訴小朋友們,端午節不僅僅是一箇節日,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和弘揚。我們要學習端午節的習俗,瞭解它的歷史和文化內涵,從而更好地傳承和弘揚我們的傳統文化。
同時,我們也要記住,端午節還寄託着人們對健康、平安和幸福的祈願。因此,在這個節日裏,我們要注重健康飲食,避免暴飲暴食;要增強安全意識,注意防溺水、防火災等安全事故;還要珍惜與家人的團聚,共同度過一箇溫馨、快樂的端午節。
最後,我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小朋友都能在這個端午節裏,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學習到團結、拼搏和奮進的精神,更要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不斷傳承和弘揚我們的傳統文化,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謝謝大家!
幼兒園端午節演講稿 篇5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提起端午節,大家都不陌生,對端午節的習俗和來歷也應該略知一二吧!但是,一箇地方一箇風俗,有很多端午習俗大家都不知道,今天就由我來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吧!
端午節爲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本來是夏季的一箇驅除瘟疫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爲喫糉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喫糉子和賽龍舟,是爲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爲“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爲了避邪。“中國端午節”爲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歷代有大量詩、詞、歌、賦等文學作品傳世。
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揩記》和南朝宗懍《荊楚歲時記》。據說,屈原投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爲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爲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爲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裏的魚喫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糯米糰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喫糉子的習俗。看來,端午節喫糉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爲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萬水千山糉是情,糖餡肉餡啥都行。糯米沾着紅棗香,糉葉包着朋友情。”不管怎麼說,聽完我的介紹後,是不是又知道了很多端午節的知識呢?
幼兒園端午節演講稿 篇6
親愛的各位老師、各位小朋友:
早上好!今天我講話的主題是《保護我們的傳統節日》。再過幾天就是端午節了,端午時節千家品糉,萬戶懸囊,人們紛紛掛艾草、賽龍舟、辦詩會。
有關端午節起源的傳說可多了,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得最廣。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因爲他不願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曆五月五日,懷抱石塊,跳進了江。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划着船到江邊,悼念屈原,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
每逢佳節倍思親,我們將如何度過一箇有意義的傳統節日呢?
讓我們把糉葉輕輕展開,將愛國情包入。爲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每到這天人們便把用五色絲線包裹的糉子投到水中,表達悼念之情。
讓我們把糉葉輕輕展開,將文明包入。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和延續基因。作爲新時期的兒童,我們要傳承中華文明,並將它發揚光大。
小朋友們,在這個綿延兩千年的傳統佳節裏,讓我們把糉葉輕輕展開,包住所有的感恩與祝福,送給我們偉大的祖國。我的講話完了,謝謝大家。
幼兒園端午節演講稿 篇7
親愛的各位老師、小朋友:
再過幾天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了,關於端午節的由來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它是紀念我國著名的詩人、愛國主義者屈原的節日。
兩千年之後的今天,我們談論屈原的愛國主義,倡導的是什麼呢?和屈原不同,我們身處的時代是盛世的中國。國家富強、民衆和諧。在這一個富足自信的新時代,我們更應該學會愛國,學會珍惜我們看似應得的寬敞明亮的教室,學會珍惜我們的學習的機會、甚至我們的.衣食。這都是我們的父輩對幸福和平生活的嚮往,掃淨了自鴉片戰爭之後瀰漫在中國人民頭上的陰霾,拋頭顱灑熱血爲我們拼搏來的。
最後用一句屈原的話送給所有的同學“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希望我們珍惜現在的生活,彼此勉勵,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