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中國傳統節日演講稿(通用32篇)

弘揚中國傳統節日演講稿 篇1

  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箇組成部分。

  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箇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下面列舉的這些節日,無一不是從遠古發展過來的,從這些流傳至今的節日風俗裏,還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

  節日的起源和發展是一箇逐漸形成,潛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滲入到社會生活的過程。它和社會的發展一樣,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我國古代的這些節日,大多和天文、曆法、數學,以及後來劃分出的節氣有關,這從文獻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書》,到戰國時期,一年中劃分的二十四個節氣,已基本齊備,後來的傳統節日,全都和這些節氣密切相關。

  節氣爲節日的產生提供了前題條件,大部分節日在先秦時期,就已初露端倪,但是其中風俗內容的豐富與流行,還需要有一箇漫長的發展過程。最早的風俗活動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關;神話傳奇故事爲節日憑添了幾分浪漫色彩;還有宗教對節日的衝擊與影響;一些歷史人物被賦予永恆的紀念滲入節日,所有這些,都融合凝聚節日的內容裏,使中國的節日有了深沉的歷史感。

  到漢代,我國主要的傳統節日都已經定型,人們常說這些節日起源於漢代,漢代是中國統一後第一個大發展時期,政治經濟穩定,科學文化有了很大發展,這對節日的最後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會條件。

  節日發展到唐代,已經從原始祭拜、禁忌神祕的氣氛中解放出來,轉爲娛樂禮儀型,成爲真正的佳節良辰。從此,節日變得歡快喜慶,豐富多采,許多體育、享樂的活動內容出現,並很快成爲一種時尚流行開來,這些風俗一直延續發展,經久不衰。

  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歷代的文人雅士、詩人墨客,爲一箇個節日譜寫了許多千古名篇,這些詩文膾炙人口,被廣爲傳頌,使我國的傳統節日滲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蘊,精彩浪漫,大俗中透着大雅,雅俗共賞。

  中國的節日有很強的內聚力和廣泛的包容性,一到過節,舉國同慶,這與我們民族源遠流長的悠久歷史一脈相承,是一份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

弘揚中國傳統節日演講稿 篇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珍惜傳統節日,弘揚傳統美德。五千年的斗轉星移孕育出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歷史的背影雖已漸行漸遠,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卻傳承至今,散發着永恆的魅力。作爲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節日被保留到現在。然而,一箇嚴峻的現實正擺在我們面前,近年來“洋節熱”現象層出不窮,而許多人對我們的傳統節日卻有些冷漠,瞭解甚少。20__年11月2__日,韓國成功申請端午節爲“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消息傳來,舉國震驚,但同時也爲我們敲響了搶救中國傳統文化的警鐘。

  一箇民族有一箇民族的節日,一箇民族有一箇民族的情懷,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是民族的自豪和心結。__月__日,是今年的清明節,國家將其定爲法定節假日的意義並不是簡單的放假休息,而是通過掃墓、祭拜等活動來追憶祖輩,傳承文明,弘揚美德,從而使我們更加珍惜先輩已爲我們創造的美好生活,心懷感恩,繼往開來,奮力拼搏。

  中國傳統文化,是世界的瑰寶,是中華文明給予我們每一位炎黃子孫的寶貴財富,不要等它湮沒在時代的潮流中才追悔莫及。今年春節以來,中國大江南北都在發起“光盤”行動——喫“光”你“盤”子裏的東西,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作爲未來社會的棟樑,我們南中學子更應多瞭解傳統文化,並有責任堅守傳統文化的陣地,時刻牢記: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爲此,我號召全體師生:從我做起,從生活中的點滴做起,節約水電,珍惜糧食,愛護公物,用實際行動來弘揚祖國的傳統美德,真正做到“勤以修身,儉以養德”。最後,讓我們以男生公寓樓的對聯共勉:日新其德仁智修雙,三省吾身知行合一。

  謝謝大家!

弘揚中國傳統節日演講稿 篇3

  中國—一箇偉大而繁榮富強的國家,一箇擁有五千年的文明歷史的古國,它是全世界各種古代文明中唯一延續至今而沒有中斷的文明大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根,滋養着我們民族的靈魂,成爲支撐民族團結奮鬥發展繁榮的精神力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不但有許多著名學者爲我們留下的光輝的著作,智慧的結晶,而且深入到我們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從古至今,各朝各代,都有許多傑出的歷史學家。從小我就聽媽媽給我講司馬遷的故事,今天在這本書中,我再次看到了他。司馬遷—我國西漢時期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他繼承父業,著述歷史,用畢生的經歷寫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史記》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炎帝時期,到漢武帝初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它規模宏大,體制完備,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二萬多字,涉及哲學,政治,經濟,文學,美學,天文,地理,甚至醫學,占卜等方面,幾乎囊括了整個歷史時期社會活動的全部內容,是一部百科全書的鴻篇鉅製,被魯迅譽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爲了完成《史記》,司馬遷走出家門遊歷四方。他遊歷了大江南北,到過長城,渡過黃河,登過泰山,經過長江,一路上採訪民間傳說,考察文物古蹟,蒐集歷史資料,這些活動使他獲得了大量史籍上沒有的史料。

  正在司馬遷專心致志寫作《史記》的時候,一場飛來橫禍突然降臨到他的頭上,原來,他因爲替一位將軍辯護,得罪了漢武帝,入獄受了宮刑。司馬遷悲憤交加,幾次想血濺牆頭,了此殘生,但想到《史記》還沒有完成,便幾次打消了這個念頭。他想:“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寫完這部史書!”他把個人的恥辱、痛苦全都埋在了心底,重新攤開光潔平滑的竹筒,在上面了寫下了一行有一行工整的文字。

  就這樣,司馬遷發奮寫作,終於完成了一部輝煌鉅著——《史記》。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這是司馬遷的人生觀,他認爲自己的死不過是九牛一毛,微不足道。就是這種信念,使他在現實生活中受到了宮刑,遭受了冷落,但他卻在史書中有權評價每一位帝王將相,他在史書中,自己就是統治者。

  在司馬遷的眼裏,自己只不過是個刑餘之人,可在我眼裏,他是個大人物,因爲他是個敢於指責黃帝的人,他是個大丈夫,因爲他可以忍辱負重,他是個聖人,因爲他給後世留下了《史記》

  真正的大人物,並不是大權大貴之人,而是那些有作爲、有事業、有理想,可以忍辱負重,可以看破生死名利的人,司馬遷坎坷的一生,是大人物的寫照,生活上的成功並不在於權貴,而是在於一顆有作爲、有事業、有理想、看破名利的心。

  讀了這本書後,我懂得了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是整個中華民族共同依託,共同傳承,共同發揚的文化精神和價值觀念的總和,是中華民族賴以生活和發展的精神財富。

弘揚中國傳統節日演講稿 篇4

  老師和學生:

  大家早上好。

  九月的黎明,甦醒悄然而至,秋天已經佈滿了牀邊。涼爽的秋風和金色的樹葉,我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中秋節。

  農曆八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中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8月15日是中秋節,所以它被稱爲中秋節。

  中秋節,月亮很亮,古人把滿月視爲團圓的象徵。因此,8月15日也被稱爲“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常用“圓月”、“缺月”這兩個詞來形容“喜怒哀樂”,住在外地的遊子們都是把自己的深情寄託在月亮上。如李白的《舉目四望,發現已是月色,又沉了回去,忽然想到了家》,杜甫的《他知道今夜的露珠將是霜,家裏的月色是多麼明亮啊!》,王安石《春風與綠江南岸,明月幾時歸我,明月幾時歸我》等。都是永恆的天鵝之歌。

  中秋節是一箇古老的節日,崇拜月亮是一箇重要的習俗。古代皇帝有春祭日、秋祭月的社會制度。人們的家庭也有中秋節。後來賞月比祭祀月亮更重要,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享樂。中秋節賞月的習俗在唐代盛行,許多著名詩人的詩歌中都有關於月亮的詩。比如“希望人長壽,千里同遊”。“明月幾時,向天問酒。”所有這些故事都流傳至今。中國各地有許多“拜月壇”、“拜月亭”和“望月樓”的歷史遺蹟。北京的“月壇”建於明朝嘉靖年間,是爲祭祀月亮而建的

  喫月餅是另一箇節日習俗,象徵着團聚。自唐代以來,月餅的製作越來越複雜。蘇東坡在一首詩中寫道:“小餅如嚼月,內有薯片餅。”清朝的楊光福寫道:“月餅餡是桃肉餡,冰淇淋加蔗糖奶油是甜的。”好像當時的月餅和現在的月餅挺像的。

  關於中秋節有很多傳說。其中,最熟悉的故事當然是月亮女神的故事。相傳嫦娥偷了丈夫后羿的長生不老藥,跑到了月宮。去了月球之後,嫦娥居住的廣寒宮其實是一箇孤獨的地方。除了一棵月桂樹和一隻兔子,什麼也沒有。後來,在拜月的每個中秋節,普通婦女都會在月宮向嫦娥獻祭。

  老師和學生。各民族的傳統節日是各個民族長期積累的文化遺產,傳統節日蘊含着民族精神。它包含着民族價值取向和民族文化基礎。作爲當代青年學生,我們不僅要瞭解傳統節日的形式,還要探索傳統節日背後的價值。“時尚的東西讓人眼花繚亂,民族的東西卻可以長久。”

  大海升起,月亮升起,照亮了整個天堂。最後,祝大家中秋節快樂,闔家團圓!

  我在國旗下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

弘揚中國傳統節日演講稿 篇5

  女生們先生們,大家早上好:

  我的父親是一名中醫。做外一箇訪問學者他懷着一箇宏大的幻想去了美國,讓全世界更多的人受惠於中國傳統醫學。但在那期間,他遇到了些中國同胞,他們不但主見廢除中醫,還說我父親缺少國際公民的素養。

  聽了這個,我感到特殊驚異!這種話怎麼會從我們自己的同胞嘴中說出呢?他們的話不禁讓我深思:什麼是國際公民?怎麼又才能成爲一箇國際公民呢?

  莫非全球化就意味着我們捨棄自己的傳統節日而盲目地過聖誕嗎?或是在好萊塢電影前我們傳統京劇的黯然失色嗎?

  固然不是!在我看來,國際公民身份意味着對世界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巨大敬重,但這種心態是建立在我們民族身份根底上的’,只有我們充分地表現出我們的民族身份,纔有可能成

  爲國際公民!換句話說,國際公民從家裏做起!要成爲國際公民,我們在意識到自己的民族文化身份,正是有了民族身份,我們才知道自己究竟是誰,要做些什麼,向哪個方向前進;正是有了民族身份,我們才能被世界牢記與敬重。比方說孔子,他可是什麼外語都不會說,但靠着對人類才智做出的巨大奉獻,他成了一箇無人不知的中國人;成龍,作爲一箇中國的文化大使,之所以被廣受歡送,不是由於他穿牛仔,喝可口可樂,而是他的中國功夫,和他那低調的微笑!

  所以,大家看,民族身份其實正是使全球化的根底,全球化不意味,也不應意味着民族身份的丟失。要在世界做好一箇國際公民,先得在中國做好一箇中國人!

  女士們先生們,全球化是我們無法躲避的時代潮流,竟然我們沒有其他選擇,爲什麼不主動擁抱它呢?帶着我們的民族身份去擁抱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爲一箇真正的國際公民!

  感謝!

弘揚中國傳統節日演講稿 篇6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的父親是一名中醫。做外一箇訪問學者他懷着一箇偉大的夢想去了美國,讓全世界更多的人受惠於中國傳統醫學。但在那期間,他遇到了些中國同胞,他們不但主張廢除中醫,還說我父親缺少國際公民的素質。

  聽了這個,我感到特別驚訝!這種話怎麼會從我們自己的同胞嘴中說出呢?他們的話不禁讓我深思:什麼是國際公民?怎麼又才能成爲一箇國際公民呢?

  難道全球化就意味着我們捨棄自己的傳統節日而盲目地過聖誕嗎?或是在好萊塢電影前我們傳統京劇的黯然失色嗎?

  所以,大家看,民族身份其實正是使全球化的基礎,全球化不意味,也不應意味着民族身份的`喪失。要在世界做好一箇國際公民,先得在中國做好一箇中國人!

  女士們先生們,全球化是我們無法逃避的時代潮流,竟然我們沒有其他選擇,爲什麼不主動擁抱它呢?帶着我們的民族身份去擁抱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爲一箇真正的國際公民!

  謝謝!

弘揚中國傳統節日演講稿 篇7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在九月的晨曦中悄然甦醒,秋意已經佈滿了牀邊。涼爽的秋風、金黃的落葉,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

  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

  中秋之野,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爲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爲“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後來賞月重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中秋

  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如“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等都是流傳至今的佳話。我國各地至今遺存着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蹟。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爲皇家祭月修造的。每當皓月當空時,於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於桌案上,拜月後,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喫邊談,共賞明月。

  喫月餅是節日的另一箇習俗,月餅象徵着團圓。月餅的製作從唐代以後越來越考究。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看來當時的月餅和現在已頗爲相似了。

  關於中秋節的傳說也有很多。其中,最爲人熟悉的當然是嫦娥奔月的故事了。相傳嫦娥偷走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飛奔到月宮的故事有很多版本。奔月後,嫦娥住的廣寒宮其實是一箇很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樹和兔子,就別無他物。後來,一般婦女每逢中秋拜月,就是向月宮裏的嫦娥遙祭。

  老師們,同學們。各民族的傳統節日,是每個民族長期積累的文化傳承,傳統節日蘊涵着民族的精神。蘊涵民族的價值取向,蘊涵着民族的文化根基。作爲當代青年學生,我們不僅要瞭解傳統節日的形式,更重要的是挖掘和探究傳統節日背後所蘊藏的價值。“時尚的東西是眩目的,但民族的東西才能長久。”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最後,預祝大家中秋快樂,閤家團圓!

弘揚中國傳統節日演講稿 篇8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講話的題目是《傳承傳統文化,發揚感恩精神》。

  伴隨着濃濃的春意,沐浴着和煦的春風我們一起走進了四月。四月清明時節,是中國人祭祀祖先、懷念親人、緬懷先烈的傳統節日。踏青、掃墓,祭祀先人、祭祀先烈,這些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特有的傳承,其中無不寄託着後人對先人的哀思,無不寄託着後人對先烈的追悼。

  對於我們廣大青少年學生而言,清明節更是緬懷革命先烈,激發愛國思想,學習革命精神,繼承烈士遺志的重要日子。

  同學們,我們是時代的幸運兒,沒有被戰爭的餘波波及,更體會不到戰爭的困苦與磨難。但祖國的發展需要我們繼承先烈們爲國爲民,捨身捐軀的精神,需要我們努力學習,增長才能,懷有足夠的信心與決心,去完成、去開拓革命先烈未盡的事業。

  清明節傳承至今的祭祖掃墓活動,體現了中國人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識。其中所蘊含的感恩、和諧、積極、新生的內容在今天仍有現實意義,因此,清明節不是一箇哀傷的節日,而是莊重、感恩、懷古的節日。如今,清明節已有了新的內涵,不再是簡單的掃墓,更重要的是傳承感恩的精神,學會在生的世界裏,感謝我們的父母以及所有愛我們的人。

  對於我們而言,孝敬父母就是對他們的感恩。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專心聽父母說話,聽從父母的正確管教;常對父母彙報自己在校內外的各種情況;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關心父母健康等,都能將我們的孝心轉化成具體的行動,真正地感恩父母。

  同學們,就讓我們行動起來,在家庭做孝敬父母、關懷他人的美德少年;在學校做團結友愛、創新進取的好同學;在社區做講究文明、保護環境的好公民;以實際行動把這種文化傳統、感恩精神發揚光大,不僅是在清明節日,更能運用在日常生活中,讓感恩精神永伴你我!

弘揚中國傳統節日演講稿 篇9

  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講的內容是保護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

  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它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在昨天我們剛愉快地度過了這個法定節假日,但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在得知韓國端午祭在20xx年11月25日申遺成功時的憤慨。中國五千年的光芒燦爛的中華文化,竟被他國爭先搶奪,亦或躍躍欲試。從“端午祭”申遺到“漢字之爭”,“中醫之爭”,再到近期的“風水之爭”,文化摩擦在中韓坊間蹭出不少火花,而結果,絕大局部,中國的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都被韓國成功申遺了。

  中國人在責怪韓恬不知恥的剽竊行爲時,是否有理性地看待這一系列事件,反省自己呢?遙想當年,中國軟弱,侵佔中國領土,如今韓國的一些政客正在大規模搶佔中國文化時,有一些從洋媚外的人正在風風火火地哈韓,韓國的二流肥皂劇和服飾潮流都備受追捧。還沒有到12月25日,大城市的各大商場,甚至政府出資在籌備平安夜、聖誕節,很多年輕人不知道中國古老而美麗的七夕節,卻很早就翹首以待2月14日的情人節,或許現在就不奇怪韓國可以一直申遺成功了,不要老是怪罪於政府的無能,也不要怪罪於韓國的`無恥,因爲是我們自己把我們的文化丟棄了。

  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盲目的憤怒,而是要自己首先重視自己的東西,更重要的是我們要一直對祖國的文化保有高度的熱情。利用各種媒介,多多的宣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對國人從兒童時期起就教導他們重視,讓更多中國人重視自己的傳統文化,而非盲目吸收別人的東西。政府也應該重視傳統文化,重視“抓精神文明建設”的起步。加大傳統文化在民間的教育宣傳。這種高度重視的意識,從官府傳遞到民間,從我們這一代傳遞到下一代,我們國家的文化還會丟嗎?小小韓國還可以這樣張揚跋扈卻可以屢屢得逞嗎?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讓我們刻苦學習,頑強拼搏,時刻準備着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弘揚中國傳統節日演講稿 篇10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兔年景色依然豔,龍歲春光格外明;兔年的春天到來了,龍是中國的圖騰,但又有多少人真正瞭解到這其中的典故呢?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就是要靠我們這一代人一脈相承,而我們又要怎樣星火傳遞。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宣揚傳統,守正創新,捨我其誰?》。

  宣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具有深遠的未來意義。對於我們新一代接班人尤爲重要。

  有種種跡象表明,在從經濟社會向智力社會的轉變中,科學可能不再完全沿着17世紀歐洲科學革命時期確定下來的路線前進。英國學者李約瑟認爲,中國傳統文化中保存着“內在而爲誕生的最充分意義上的科學”。1985年英國天文學家抄里斯認爲:“前進的唯一道路是轉過身來重新面向東方,帶着對它的興趣以及對其深遠意義的理解離開西方的污穢,朝着神聖的東方前進”;1997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比利時化學家普里高津說,新的自然觀“將把西方傳統連同它對實驗的強調和定量的表述,同以自發的自組織世界觀爲中心的中國傳統結合起來”;而德國物理學家哈肯則說,他所創立的協同學,同時受到了西方的分析思維和東方的整體性思維的影響。

  人類意義世界所作出的這種價值選擇,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歷史轉折時代的傳統迴歸,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某些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可能會獲得其生命力。而這種可能需要我們的創新,我們需要在創新中推動中國優秀傳統個文化。

  然而我們又將如何進行用創新的手段將中國傳統文化傳承下去,又將如何將中國傳統文化推向世界的主流舞臺,中國傳統文化是否只是輝煌的過去?不,我認爲,中國古老深厚的傳統文化,對當代和未來的發展有着重要的促進作用。我們做的就是用創新來推動中國傳統文化。我們可以利用高科技做爲手段,影視做爲載體,再以特色做爲亮點努力開闢世界這個窗口。

  美國可以用肯德基推廣美式快餐和美式文化,將兩百多年的美國曆史推向了世界的舞臺,而我們有各種菜系和多元文化,沒有理由擠不進世界的前列。日本,韓國等國民族單一,文化也沒有呈現多元化,但是他們善於在自已的影視作品中添加本國傳統文化,通過影視媒介很好的弘揚了本國傳統文化。我們也可以在一些好的作品裏添加中國元素,努力發展影視產業的同時,注意文化軟實力的加強。《功夫熊貓》不用改是外國人的作品。

  我覺得,人類總是生活在過去和未來之間。歷史在前進,人的思維也從不停止,不斷尋求新的、迄今無人知曉的目標。基於世界文化走向趨同這一時代的新特徵,提倡一種以科學新成就爲根據的貫通古今、契合東西的新文化觀,就成爲建構世界主義的後現代科學觀的基本進路。當代新科學的世界觀向東方特別是中國古代某些思想歸復的特徵表明,中國傳統文化的後現代性研究不失爲在歷史轉折關頭全人類的文化戰略研究之一隅。

  西方的一些自然科學家把目光轉向古老的東方文化,包括《老子》《論語》《易經》在內的中國經典受到重視。這種情況的出現,完全是由於處在科學發展新階段的科學家們尋找世界觀啓發的努力,而不是由於什麼一時的感情衝動。因此,中國傳統文化中是否可以爲新科學的誕生提供有意的啓示,就成爲值得重視的研究課題。西方人能如此的重要,做爲東方的雄獅更應該利用創新的手段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中華文明,博大精深;中華傳統,底蘊厚重。上下五千年東方文明需要我們守正創新再創輝煌!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弘揚中國傳統節日演講稿 篇11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上午好!

  今天我講話的內容是《瞭解傳統節日,熱愛中華文化》。

  中國是一箇地域廣博的國家,廣袤的地界不僅給我們帶來了不一樣的自然景色,也爲我們展現了不一樣的人文風光。有衆多民族組成的中國就連傳統的習俗都是如此豐富多彩。

  相信大家一定還記得”冬至”這個節日,冬至是一年之中白晝最爲短暫夜晚最爲漫長的日子,它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同時也是中華民族的一箇傳統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宮廷和民間歷來十分重視,從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動。《周禮春官·神仕》就記載道:”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這樣做的目的在於祈求與消除國中的疫疾,減少荒年與人民的飢餓與死亡。到了唐宋時,以冬至和歲首並重。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

  對於冬至,蘇州一直延續古時候的傳統,”冬至大過年”這一說法在蘇州人心中根深蒂固。所以在冬至這一天,蘇州人就會一大家子圍坐在一起,斟上冬釀酒,煮上餛飩,有說有笑的過一箇溫暖的冬至,在冬至夜飯的餐桌上一定不會少了滷菜,俗語有云:有得喫,喫一夜;嘸不喫,凍一夜。即富裕之家要喫一夜,貧困之家只能幹坐着凍也要凍一夜。人們不甘心凍一夜,想喫一夜,所以就喝酒、買滷菜喫。

  這可以說是南方人的冬至夜,那麼北方人的冬至就沒那麼隆重了,北方人並不過冬至夜,而是過冬至,在那一天北方人會喫一碗餃子,因爲餃子的形狀類似耳朵,吃了餃子,耳朵就不會被凍掉了。

  說完了剛過去不久的冬至,再來說一說即將到來的春節吧。對於春節,南方和北方的差別也很大。

  春節從臘月二十三日開始,一直延續到正月十五。在春節時,家家戶戶都會對家裏進行一次大掃除,意味着”辭舊迎新”,南方人喜歡在門上貼上”福”字和春聯,北方人除了春聯外,還會在窗戶上貼上剪紙窗花。到了除夕,大家圍坐一起喫一頓團圓飯,長輩會給家裏的小輩一份壓歲錢,聽着窗外的鞭炮聲,看着春節聯歡晚會,雪白的冬天也染上了喜慶的紅色。

  南北方的除夕較爲不同的是對於小年的理解,南方人通常稱除夕的前一天爲”小年夜”,而北方則是將臘月二十三日成爲”小年”,在這一天需要”祭竈”,北方人會煮好麻薯,供奉給竈王爺,因爲在這一天竈王爺會上天向玉帝稟報人間的事情,爲了讓竈王爺不要胡說,能夠說些好聽的話,人們就用又甜又黏糊的麻薯糊住了竈王爺的嘴。

  我們國家還有許多有趣的傳統文化,如”上元節”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元宵節,”乞巧節”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七夕節等,都有着耐人尋味的歷史,同學們不妨憑着興趣去探尋一下吧。

弘揚中國傳統節日演講稿 篇12

  各位同學:

  大家好!

  今日我演講的題目是《弘揚民族精神傳承民族文化》文化,是一箇民族的靈魂,是一箇民族的血脈,是一箇民族自信的源泉。中華五千年的文化,浩浩蕩蕩,滋養出的是中華民族的錚錚鐵骨,浸染着的是中華兒女酷熱的愛國情懷,分散成的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生生不息的力氣,孕育的`是歷經千年洗禮照舊熠熠生輝的民族精神。

  我們剛剛過了一箇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它是一箇莊重的日子,在這個日子裏一家人、一族人乃至整個民族,追賢思孝,祭祀祖先和民族始祖,以及緬懷英傑。我們常常說,清明到,兒盡孝。清明節的內在是孝道的傳遞、弘揚。

  中華傳統節日作爲中華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局部和表現形態,千百年來經久不衰,歷久彌新。它以一種潛移默化、寓教於樂的形式,來展現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表達着對美妙的抱負、才智與倫理道德的追求和憧憬,是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的重要載體。

  同學們,弘揚民族精神,傳承民族文化,讓我們擁有一座漂亮的精神家園,讓我們的心靈永久在這裏棲息成長,讓我們的生命煥發光榮,讓我們每個人都爲推動人類文明進步而奉獻自己的力氣吧。感謝大家!

弘揚中國傳統節日演講稿 篇13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上午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內容是《瞭解傳統節日,熱愛中華文化》。

  中國是一箇地域廣博的國家,廣袤的地界不僅給我們帶來了不一樣的自然景色,也爲我們展現了不一樣的人文風光。有衆多民族組成的中國就連傳統的習俗都是如此豐富多彩。

  相信大家一定還記得”冬至”這個節日,冬至是一年之中白晝最爲短暫夜晚最爲漫長的日子,它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同時也是中華民族的一箇傳統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宮廷和民間歷來十分重視,從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動。《周禮春官·神仕》就記載道:”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這樣做的目的在於祈求與消除國中的疫疾,減少荒年與人民的飢餓與死亡。到了唐宋時,以冬至和歲首並重。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

  對於冬至,蘇州一直延續古時候的傳統,”冬至大過年”這一說法在蘇州人心中根深蒂固。所以在冬至這一天,蘇州人就會一大家子圍坐在一起,斟上冬釀酒,煮上餛飩,有說有笑的過一箇溫暖的冬至,在冬至夜飯的餐桌上一定不會少了滷菜,俗語有云:有得喫,喫一夜;嘸不喫,凍一夜。即富裕之家要喫一夜,貧困之家只能幹坐着凍也要凍一夜。人們不甘心凍一夜,想喫一夜,所以就喝酒、買滷菜喫。

  這可以說是南方人的冬至夜,那麼北方人的冬至就沒那麼隆重了,北方人並不過冬至夜,而是過冬至,在那一天北方人會喫一碗餃子,因爲餃子的形狀類似耳朵,吃了餃子,耳朵就不會被凍掉了。

  說完了剛過去不久的冬至,再來說一說即將到來的春節吧。對於春節,南方和北方的差別也很大。

  春節從臘月二十三日開始,一直延續到正月十五。在春節時,家家戶戶都會對家裏進行一次大掃除,意味着”辭舊迎新”,南方人喜歡在門上貼上”福”字和春聯,北方人除了春聯外,還會在窗戶上貼上剪紙窗花。到了除夕,大家圍坐一起喫一頓團圓飯,長輩會給家裏的小輩一份壓歲錢,聽着窗外的鞭炮聲,看着春節聯歡晚會,雪白的冬天也染上了喜慶的紅色。

  南北方的除夕較爲不同的是對於小年的理解,南方人通常稱除夕的前一天爲”小年夜”,而北方則是將臘月二十三日成爲”小年”,在這一天需要”祭竈”,北方人會煮好麻薯,供奉給竈王爺,因爲在這一天竈王爺會上天向玉帝稟報人間的事情,爲了讓竈王爺不要胡說,能夠說些好聽的話,人們就用又甜又黏糊的麻薯糊住了竈王爺的嘴。

  我們國家還有許多有趣的傳統文化,如”上元節”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元宵節,”乞巧節”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七夕節等,都有着耐人尋味的歷史,同學們不妨憑着興趣去探尋一下吧。

弘揚中國傳統節日演講稿 篇14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學生們:

  大家早上好!

  我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冬至習俗》。

  今天(12月21日)是中國農曆非常重要的節氣——。冬至是中國漢族的一箇傳統節日,每年農曆12月21日至23日。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最短的一天,最長的一夜。冬至過後,白天會一天天變長。古人對冬至說:陰極來了,太陽開始升起,天來了南方,天短了,日影長了,所以叫‘冬至’。冬至過後,全世界的氣候進入了最冷的階段,也就是常說的“進入第九年”。中國人有句話叫“九年冷,三年熱”。

  冬至是萬物沉寂,重新開始的季節。祖先認爲,只要人與自然同步,人就會獲得新的活力。因此,人們應該把熱餃子和餃子一起喫,以消除寒意;女人在家裏給老人提供新鞋,叫‘長大到’;其意義是幫助老年人過冬,讓他們以新的步伐與時俱進,延年益壽;皇帝祭天,人民祭祖,祈求來年每個人都有好天氣和好運。

  冬至過後,一年一度的元旦會陸續到來。我們很快就會進去20年。最後,祝同學們新的一年快樂健康成長!

弘揚中國傳統節日演講稿 篇15

  Dear teachers and students

  Good morning, everyone!

  We are about to usher in this year's Mid Autumn Festival. This is not onlya traditional festival in our country, but also a festival of reunion. I believethat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here want to go home and reunite with theirfamilies. In such a beautiful festival, I have a meal with my family and chatwarmly on the table.

  In the Mid Autumn Festival, the most obvious sign is to eat moon cakes.Moon cakes are round, symbolizing reunion. As a traditional festival, the MidAutumn Festival has continued to this day. I still remember when I was a child,I especially liked festivals, because the family would get together during theholidays, which was very happy.

  We are lucky to have such a beautiful festival in this golden autumn. Weshould cherish the beauty brought by the festival. Since ancient times, the MidAutumn Festival has been with us. On such a day, we should cheer heartily,express our feelings heartily, and bravely say our love to my parents. Parentswork hard to raise us. What we really return to them is what we can do atpresent. To the teachers, we express our gratitude to them in this festival,thank them for their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nd let us learn a lot of culture.Usher in the Mid Autumn Festival. At school, we can make a handwritten newspaperrepresenting this festival and draw the beauty of this festival on theblackboard in our classroom.

  Facing the Mid Autumn Festival and looking forward to the future, let'scelebrate the arrival of the festival. We are very lucky to be a inheritor oftraditional festivals. We should know that because of the development andopening of society, our country also readily accepts foreign festivals. In fact,most traditional festivals are impacted by foreign festivals, and more peopleprefer foreign festivals. Therefore, as students and the future of ourmotherland, our first priority is to protect these festivals, especially thoselike the Mid Autumn Festival. Th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 carrying countlessChinese culture and national culture need us to inherit most.

  Well, in the new era, we welcome the beautiful Mid Autumn Festivaltogether, let this festival develop better and maintain it together. Finally,the Mid Autumn Festival is coming. I wish you a Happy Mid Autumn Festival and ahappy family reunion! In this festival, I sit at the same table with my family,chat and enjoy the full moon.

  Thank you!

弘揚中國傳統節日演講稿 篇16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如除舊佈新的春節,如大街小巷擠滿了人的元宵節,如糉香十里的端午節,如濃濃哀思的清明節,其中我最喜歡的還是舉家團圓的中秋節。

  這天,我們全家圍坐在一起,喫着香噴噴的團圓飯。大家談笑風生,舉杯歡慶,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喫過晚飯,我們來到了陽臺,仰望着天空中高懸的明月,又大又圓,像一箇金黃的大玉盤,照亮了深藍的蒼穹,也爲大地披上了一層輕薄的銀紗。有時,他又像一箇頑皮的小孩子,時而躲進雲層,時而跳上樹梢,是那麼活潑可愛。

  在這美麗的月色之下,我依偎着奶奶,奶奶開始給我講嫦娥奔月的故事。雖然這個故事我早已爛熟於心,但爸爸告訴我說:“奶奶老了,有一種孝順叫耐心。”

  我不禁想起了那句詩“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沐着徐徐清風,聞着縷縷桂香,披着皎皎月色,品着甜甜月餅……又一箇美好而幸福的中秋節落下了帷幕。

  謝謝。

弘揚中國傳統節日演講稿 篇17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節日。但是,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春節。

  我最喜歡過春節,因爲,過春節的時候,家裏很多的哥哥姐姐都來,很熱鬧。家裏還有親戚來串門,打牌。我們小孩最喜歡的是穿新衣服,喫好喫的,還放煙花,玩得很開心。

  過年了,家家戶戶都在準備,我家也不例外。大年三十的下午,大人們忙得燒喫,我們小孩子就只是玩。天快黑的時候,媽媽叫我:“孩子,快回來喫團圓飯了。”我趕忙答應:知道了。”我們幾個孩子紛紛回家喫年夜飯,我回家看見大舅、二舅、小舅他們都回來過年了。

  別人的人大多回來過年了。我就說:“我們快喫年夜飯吧。”我去拿飲料,有雪碧、營養快線等很多飲料。桌子上的菜很豐盛:有魚、蝦、肉、雞、圓子等很多菜。我們喫的可開心啦。喫完飯,我們祝爸爸媽媽新年快樂,爸爸媽媽給我們每人都發了100元壓歲錢,外婆發了50元,舅舅每人都給我們發了100元。我們可開心啦。發完壓歲錢我們就去放煙花,這時候的天空是最美的,天空中到處都被五顏六色的煙花裝點得很美很美,我無法用文字表達出來。玩累了,我們就去睡覺了。

  我最喜歡過春節。

  謝謝。

弘揚中國傳統節日演講稿 篇18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最喜歡春節了,可是春節就是不快點飛到我的身邊來,我盼星星,盼月亮,春節何時到呀!每天我都急得跺腳。

  一說起春節,我臉上就笑開了花,哪個小朋友會不喜歡春節呢?我喜歡春節的理由有很多,比如說,可以遠離媽媽的嘮叨,跟堆積如山的作業,能和家人喫團圓飯,能喫到外婆做的清蒸大蝦,五香牛肉,紅燒魚,美味的雞湯。當然餃子肯定是少不了的,今年外婆有可能會在餃子中包上幾個一元的硬幣哦!

  到了晚上,家家戶戶都張燈結綵,每個人都是高高興興的,好朋友三五成羣的聚在一起玩煙花,煙花可漂亮了,五顏六色,各種各樣。有的像含苞待放的菊花,有的像一顆顆流星,有的像一朵朵彩色的花兒,有的像一箇個色彩的噴泉,漂亮極了!睡覺前,坐在牀上聚精會神的看春節聯歡晚會,節目可多了,有唱戲的、有表演的,還有演小品的。大家看着都哈哈大笑。

  過年壓歲錢自然是少不了的,只要向長輩說幾句吉祥祝福的話,他們便會呵呵地給我們發紅包了。對了,忘了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貼春聯。貼春聯的漿糊都準備好了,開始貼春聯了咯!爸爸爬上了梯子,手拿刷好漿糊的春聯,對準牆上,一撫平,春聯就結結實實的貼在了牆上。你們看可不要小瞧這些春聯,聽說可以避邪呢!

  我們還要穿着新衣服去拜年,每到一家都要跟親朋好友說:“新年好”,這樣他們就會給我們新年禮物了。有的是煙,有的是瓜子、糖果之類的,各式各樣可歡喜了。我每次拜完年都是滿載而歸,我喫着自己收穫的東西,心裏美滋滋的,就像喝了蜜似的。

  每年都會有春節,我每年都在盼,春節你怎麼還不快點到我的身邊來啊!盼啊,盼啊,盼春節!

  謝謝。

弘揚中國傳統節日演講稿 篇19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中秋節是個團圓的日子,所以,我非常喜歡中秋節。

  記得去年的中秋節正好和國慶節是同一天,而這一天我和姐姐都在姥姥家。晚飯後,姥姥準備了月餅、蘋果、香蕉、葡萄等一堆好喫的擺到院子裏的小桌子上,用來賞月。

  我和姐姐趴在桌邊饞極了!因爲我倆特別想喫桌子上的月餅。今年的月餅形狀各異,有的像兇猛的小螃蟹,有的像活潑的小兔子,還有的像美麗的花朵,漂亮極了!因爲姥爺說要等月亮出來了才能喫月餅,所以我和姐姐只好一邊說笑,一邊抬頭盼着月亮。我們等啊等啊,終於一輪又大又圓的月亮從東方徐徐升起,彷彿一箇大圓盤掛在夜空,明亮極了!我和姐姐迫不及待喫起月餅,月餅形狀不同,味道也不一樣,有豆沙餡的,有鹹蛋黃餡的,還有黑芝麻餡兒的……真是美味呀!

  就這樣,我和姐姐度過了一箇愉快難忘的中秋節。我非常期待下一個中秋節的到來。

  謝謝。

弘揚中國傳統節日演講稿 篇20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家早上好!-

  同學們: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清明寄情,緬懷先烈。-

  “青山綠水長留生前浩氣,蒼松翠柏堪慰逝後英靈。”再過幾天,就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了,歷史的長河記載了多少英雄的事蹟。-

  憶往昔,在血雨腥風的戰爭歲月裏,無數優秀兒女爲了民族的解放事業,爲了國家的和平統一,不惜拋頭顱、灑熱血,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爲我們創造了美好的生活和發展環境。

  站在國旗下,我們的心情是沉重的,因爲這鮮豔的五星紅旗是無數的爲了祖國的解放事業,爲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獻出寶貴生命的英雄們用鮮血染紅的。面對國旗,我們怎能不肅然起敬呢?烈士們是離開了我們,但又有誰能說他們不是永遠活在我們心中呢?他們的輝煌業績,將彪炳史冊,萬古流芳。-

  正因爲有了無數的革命先烈,有了他們的崇高,有了他們的無私,纔有了今天的和平環境,纔有了祖國的繁榮昌盛。如今,香港、澳門已迴歸祖國,我們國家還成功地發射了神舟飛船,實現了中國人幾千年的飛天夢想。這些振奮人心的好消息,將是獻給烈士們最好的禮物。烈士們拋頭顱、灑熱血,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不正是爲了祖國的和平與統一嗎?不正是爲了祖國的繁榮與富強嗎?-

  同學們,我們是時代的幸運兒,生活在一箇和平、美好的環境裏。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只有懂得珍惜,懂得我們所肩負的歷史責任和歷史使命,纔會更加努力地去創造未來,創造美好的生活。我們要弘揚先烈的崇高精神,革命傳統牢記心間;我們要互相團結,互相關愛;我們必須要堅定熱愛黨,熱愛祖國的信念,珍惜美好時光,勤奮學習,準備着爲祖國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應知學問難,在乎點滴勤。”同學們,只爭朝夕,發奮努力吧!讓我們以優異的成績告慰青松下長眠的烈士。-

  青山埋忠骨,史冊載功勳,革命先烈,浩氣長存,永垂不朽! –

  同學們,老師們,讓我們一起向國旗敬禮!!-

弘揚中國傳統節日演講稿 篇21

  敬愛的老師:

  早上好!

  同學們: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清明寄情,緬懷先烈。

  “青山綠水長留生前浩氣,蒼松翠柏堪慰逝後英靈。”再過幾天,就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了,歷史的長河記載了多少英雄的事蹟。

  憶往昔,在血雨腥風的戰爭歲月裏,無數優秀兒女爲了民族的解放事業,爲了國家的和平統一,不惜拋頭顱、灑熱血,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爲我們創造了美好的生活和發展環境。

  站在國旗下,我們的心情是沉重的,因爲這鮮豔的五星紅旗是無數的爲了祖國的解放事業,爲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獻出寶貴生命的英雄們用鮮血染紅的。面對國旗,我們怎能不肅然起敬呢?烈士們是離開了我們,但又有誰能說他們不是永遠活在我們心中呢?他們的輝煌業績,將彪炳史冊,萬古流芳。

  正因爲有了無數的革命先烈,有了他們的崇高,有了他們的無私,纔有了今天的和平環境,纔有了祖國的繁榮昌盛。如今,香港、澳門已祖國,我們國家還成功地發射了神舟飛船,實現了中國人幾千年的飛天夢想。這些振奮人心的好消息,將是獻給烈士們最好的禮物。烈士們拋頭顱、灑熱血,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不正是爲了祖國的和平與統一嗎?不正是爲了祖國的繁榮與富強嗎?

  同學們,我們是時代的幸運兒,生活在一箇和平、美好的環境裏。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只有懂得珍惜,懂得我們所肩負的歷史責任和歷史使命,纔會更加努力地去創造未來,創造美好的生活。我們要弘揚先烈的崇高精神,革命傳統牢記心間;我們要互相團結,互相關愛;我們必須要堅定熱愛黨,熱愛祖國的信念,珍惜美好時光,勤奮學習,準備着爲祖國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應知學問難,在乎點滴勤。”同學們,只爭朝夕,發奮努力吧!讓我們以優異的成績告慰青松下長眠的烈士。

  青山埋忠骨,史冊載功勳,革命先烈,浩氣長存,永垂不朽!

  同學們,老師們,讓我們一起向國旗敬禮!

弘揚中國傳統節日演講稿 篇22

  Basic introduction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 in various forms, rich in content, are ourlong history of the Chinese nation as an integral part of culture.

  Holiday of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is a gradual formation, exerts asubtle sound, and slowly infiltrated into the process of social life. It andsocial development, as are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to a certain stageof the product of our country these ancient holiday, most of them and astronomy,calendar, mathematics, and later carved out of the weather-related, at least onthis from the literature can be traced back to "Summer is small" , "Book ofHistory" to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the year the division of 24 solar terms,has been basically in place, then the traditional holiday, all closely relatedto these Terms.

  Terms for the selection of holiday, subject to the conditions provided, themajority of holiday at the pre-Qin period, had been the horizon, but one of thecustom content-rich and popular, but also has required a long process ofdevelopment. Activity are the earliest and original customs of worship,superstition, taboo-related; myth legend to add a few holiday romantic; have onthe religious holiday of the impact and effects; some historical figures havebeen given the timeless holiday Memory infiltration, all of which areintegration of the content of cohesion holiday, the holiday so that the Chinesehave a deep sense of history.

  To the Han Dynasty, China's major traditional festivals have beenstereotyped, it is often said these holiday originated in the Han Dynasty, theHan are China's reunification after the first major period of development,political and economic stability, science and culture has developed greatly, andthis holiday The final form provides a good social conditions.

  Holiday developed to the Tang Dynasty, from the original worship, taboosmysterious atmosphere of liberation, to entertainment etiquette type, becomereally good time of the festive season. Since then, the holiday has become alively celebration, colorful, many sports, pleasure-seeking activities of thecontents of the scene and quickly became a popular fashion, these customs hascontinued the development of enduring.

  It is worth mentioning that, in the long course of history, the ancientliterati, poets of letters for a holiday to write a lot of famous through theages, the poetry of well-known and was widely famous, so that our country'straditional holiday of deep infiltration culture, wonderful romance, big vulgarshows of Taiga, tastes.

  Chinese holiday there is a strong cohesion and a wide range of inclusive,one to the holidays, of national jubilation, which is a long history of ournation's long history of same, is a valuable spiritual heritage.

  The 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festivals, are a nation or country's historyand culture of long-term accumulation of condensation process, the followinglist of those festivals, all are coming from the ancient development, so farfrom these popular holiday custom, but also can clearly see the the people ofancient social life and wonderful pictures.

弘揚中國傳統節日演講稿 篇2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珍惜傳統節日,弘揚傳統美德。五千年的斗轉星移孕育出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歷史的背影雖已漸行漸遠,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卻傳承至今,散發着永恆的魅力。然而,一箇嚴峻的現實正擺在我們面前,近年來國外的“洋節”越來越火熱,而許多中國人對我們自己的傳統節日卻有些冷漠,瞭解甚少。—-年11月24日,韓國成功將端午節申請爲他們國家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消息傳來,舉國震驚,但同時也爲我們敲響了搶救中國傳統文化的警鐘。

  隨着“洋節熱”現象層出不窮,而中國的傳統節日卻無人問津。端午節只剩下一顆糉子,中秋節只剩下一塊月餅,臘八節只有一碗稀飯…我們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正在逐漸減少。

  同學們知道上週六的11月11日是什麼節日嘛?那大家知道光棍節是中國的節日還是國外的洋節呢?光棍節的男主角叫木光昆,生於19—-年11月11日。由於名字特殊,從小到大外號都叫"光棍"。他在大學期間跟一箇女生開始了一場戀愛。只是沒想到,幸福非常的短暫,女生突然查出患了絕症,最終離開人世。自她走的那天起,木光昆似乎變了一箇人。讀大四那年的11月11日,也是他生日的那天,同宿舍的舍友們在寢室的樓頂上陪他一起喝酒慶生。此後,關於木光昆的故事在南京大學流傳開來,他的生日於是被定爲"光棍節"隨着一批批學生畢業,通過網絡等各種媒介,逐漸形成了一種光棍節的文化。

  所以說啊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中國傳統節日的文化,更是世界的瑰寶,是中華文明給予我們每一位炎黃子孫的寶貴財富,作爲未來社會的棟樑,同學們應該更多地瞭解傳統節日,將中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發揚光大。

弘揚中國傳統節日演講稿 篇24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又到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民間流傳着這樣一首兒歌:“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喫糉子,撒白糖,賽龍舟,喜洋洋。”端午節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

  讓我們懷着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過好中華民族的每一箇傳統佳節吧!今年的端午節,你打算好了嗎?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喫糉子,撒白糖,賽龍舟,喜洋洋。”

  謝謝大家!

弘揚中國傳統節日演講稿 篇25

  Dear teachers and students

  hello everyone!

  When it comes to the Mid Autumn Festival, everyone will think of mooncakes! Today, we have more and more kinds of moon cakes. It not only reposes ourthoughts of our hometown, but also expresses our blessing. So moon cake is themost representative thing in the Mid Autumn Festival, and it is also aninevitable channel for us to contact our relatives and friends. In this midautumn festival, let's taste delicious food with our family and enjoy the beautyand comfort of the full moon!

  There are many theories about the origin of moon cakes. What I know is thatthe reason why moon cakes are round is that people have been longing for andpursuing the word reunion since ancient times. A small moon cake not onlyreposes people's wish for family reunion, but also reposes a kind of goodwishes. Whether you are in a foreign land or close to you, taste a moon cake andlook at the moon in the sky, as if you can feel the blessing from yourrelatives. Therefore, in the Mid Autumn Festival, moon cake is not only a dishfull of missing, but also a good medicine to give people comfort.

  For the Mid Autumn Festival, I think everyone knows that this is a cultureof our Chinese nation. It has been inherited for thousands of years and has acertain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and inheritance significance. As a primaryschool student in the new era, we have an unshirkable responsibility on the roadof inheriting classic culture. Therefore, no matter whether we understand thesignificance of the Mid Autumn Festival or not, we should also know the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Mid Autumn Festival and understand that each of usneeds to bear it. If we inherit the culture, the strength of the motherland willbe more profound, Our life will also be more beautiful and comfortable undervarious cultural deposits.

  Students, what will you think about this mid autumn festival? I hope we cannot only enjoy the joy of the festival, but also think about the classic culturebehind the festival. I hope we can move forward with these traditional culturesand be a Chinese youth with achievements, ideas and responsibilities! The MidAutumn Festival is coming. I'm here to offer my best wishes to our teachers andstudents! I wish you a Happy Mid Autumn Festival and a happy family! Smooth andcarefree in the future!

  Thank you!

弘揚中國傳統節日演講稿 篇26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叫。我所要演講的話題——我最喜歡的節日。

  論起節日,中國可謂是有大大小小的節日。而每個人都會有自己喜歡的節日:比如小孩子,他們可能更傾向於兒童節。因爲這天,他們會收到祝福或者小禮物。而老一輩的老人,則更傾向於國慶節,因爲他們都是經歷過腥風血雨或是從小對腥風血雨耳濡目染的人,他們更希望的是國家安定,全民同樂的國慶節!

  我在這裏要和大家分享一箇女孩兒的故事。女孩兒最喜歡的節日是建軍節。女孩兒從小便跟着父母隨處奔波,父母總是把女孩兒當包袱一樣的輾轉在上海,南京,浙江等地方。女孩兒好不容易認識了新朋友,卻又在不久之後被迫離開。當時女孩兒小,不知道該如何向父母訴說,只能放在心裏壓抑着。最後,父母選擇在浙江定居,那時剛來浙江,父母總是忙着與客戶之間的溝通,與上下家的聯繫,卻一直忽略了女孩兒。這種被忽略和被壓抑的情感逐漸轉化爲另一種情緒———叛逆。女孩兒的叛逆期比一般孩子來得早——小學四年級,那年的女孩兒不斷的嘗試新事物:滑板,輪滑,自行車等等。就在女孩兒慢慢敞開心扉時,上帝總愛開玩笑,同年的8月1號,意外發生在了女孩兒的身上,一場事故導致了女孩兒的右臂粉碎性骨折,然而當時的女孩兒並沒有哭,沒有鬧,只是安靜的像個娃娃一樣看着前方,直到女孩兒的右臂因爲被抬上擔架時而錐心的疼痛,似乎才讓女孩兒慢慢回了神。女孩的父母隨後便趕到了醫院。當女孩兒的身體被多名護士按住後,另一名醫生將女孩兒的右臂180度旋轉時,女孩哭了,像發瘋一樣的大喊着。只是這眼淚究竟是因爲疼痛還是因爲宣泄,沒人知道,連女孩兒自己都分辨不出。沒有任何藥物的輔助,女孩兒在暈過去之前看到了父母的眼淚,那一刻,女孩兒笑了。女孩兒醒後,父母與女孩兒聊了很久,父母終於發現了問題的根源。從那以後,父母對女孩兒而言,是無微不至的家長,更是無話不說的朋友。儘管當時沒有進行手術,儘管多年後,女孩兒的右臂會因爲下雨天而疼痛,會因爲用力不當而疼痛,但女孩兒卻從未後悔。女孩兒曾問過自己,如果上帝提前告訴她,讓她做選擇,女孩兒還是會選擇事故的發生。女孩兒喜歡建軍節並不是有軍人情懷亦或是有多麼偉大的夢想,僅僅是因爲8月1號,她向父母敞開了心扉!那天給女孩兒帶來的的痛苦縱然有很多,但卻比不上女孩兒以後的成長過程中,父母陪伴的身影一直在她左右。

  沒錯,那個女孩兒就是我。現在能夠這麼平靜地講出這件事,也是因爲父母給予了我最重要的陪伴。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到此結束!

弘揚中國傳統節日演講稿 篇27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在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賞中秋明月,揚中華文化。

  漫漫歷史長河中,偉大的祖國母親孕育了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詩詞曲賦是她柔光輕泛的雙眸,國畫、書法和曲藝展現出她曼妙的身姿,而傳統節日更是描繪出她靈動飛揚的神采。

  《周易》有曰:“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成就了民族的崛起。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標誌,是一箇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澱,每個節日都是文化的載體。兩天後,我們將迎來中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中秋節。同學們,可如今,中秋節對於我們的意義又到底是什麼呢?是忙碌喧囂中一箇難得的法定假日以供消遣娛樂?是應接不暇的宴席與觥籌交錯的應酬交際?抑或僅僅只是一年之中月亮最大最圓的農曆八月十五?

  現實一次次向我們證明:我們過着歷史悠久的中秋節,卻不一定瞭解中秋節起源於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我們坐在庭院裏賞月,卻未必能再聯想起“嫦娥奔月”、“吳剛伐桂”或“玉兔搗藥”的古老傳說;我們嚐盡了美味的月餅,卻往往沒聽說過“朱元璋與月餅起義”。象徵團圓與幸福的中秋節似乎在漸漸淡化它所蘊含的豐富文化內涵和民族精神。

  面對韓國“端午節”成功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面對印度尼西亞將“皮影戲”捧成自家文化成就,面對無數西方節日的滲透性興起與部分中國傳統節日無形的沒落,生長在21世紀的自尊自強的我們發出了一聲聲吶喊與呼喚:“請讓我們,來繼承和弘揚這看似正在失落的中華傳統文化!”

  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正是博大精深,傳承開拓。曾有人這麼說:“傳統的文化節日的淪喪就是文化的淪喪,文化的淪喪就是民族精髓的淪喪。”偉大的祖國母親爲我們留下了珍貴無價的文化遺產,而那鏗鏘有力的“傳承開拓”現在正需要我們這年輕的一代去付諸實踐,而即將亮相的____也期待着我們向世界展示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傳統文化。

  “歷史是逝去的無法改變的昨天,傳統文化是生於人類之始並可進化永生的。”同學們,作爲_中人我們更應該走在這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隊伍的前列,從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中抓住契機,認真學習中華文化知識,過好每一箇傳統節日,挖掘其背後的傳統文化,深入理解並取其精華,主動成爲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者,使中華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屹立不倒大放異彩。

  最後,祝願大家在中秋賞月之際,不忘中華傳統節日傳統文化之本源,過一箇幸福快樂的中秋節。

  謝謝大家!

弘揚中國傳統節日演講稿 篇28

  Dear teachers and students,

  hello everyone! In this golden September, we are about to usher in theannual Mid Autumn Festival. The Mid Autumn Festival has always been known as the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 of human feelings and poetic feelings of theChinese nation. It is on August 15 of the lunar calendar every year. It is a dayof warm reunion and the support of the nostalgia of the Chinese people.

  The Mid Autumn Festival, the Spring Festival, the Qingming Festival and theDragon Boat Festival are known as the four traditional festivals of the Hannationality in China. The word "Mid Autumn Festival" was first seen in Zhou Li.According to historical records, the festival period for emperors to worship themoon in ancient times was August 15 of the lunar calendar, which coincided withhalf of the third Autumn Festival, so it was named "Mid Autumn Festival";Because this festival is in autumn and August, it is also called "AutumnFestival", "August Festival", "Mid Autumn Festival", etc; There are also beliefsand related customs to pray for reunion, so it is also called "reunion day" and"daughter's Day". Because the main activities of the Mid Autumn Festival arecarried out around the "Moon", it is also commonly known as "Moon Festival","moon Eve", "chasing the Moon Festival", "playing the Moon Festival" and "moonworship Festival"; In the Tang Dynasty, the Mid Autumn Festival was also called"Duan Zhengyue". The prevalence of the mid autumn festival began in the SongDynasty. By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t was as famous as new year's day andbecame one of the main festivals in China.

  The mid autumn festival represents reunion and family reunion. At thistime, appreciating the moon in the Mid Autumn Festival has become a commoncustom everywhere. Families will sit in the yard, eat moon cakes, enjoy the moonhanging on the horizon, the full moon knows the hearts of the people, have adinner with their families and send sincere blessings to their relatives faraway from home.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chapter of the Mid Autumn Festival. DuFu said with infinite expectation that "the dew is white from tonight, and themoon is the hometown of Ming." Su Shi sincerely wished "I wish people a longtime and a thousand miles together.". Throughout the ages, countless writers andwriters have been writing poems about the Mid Autumn Festival.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broad, profound and has a long history.Students, we should remember the Chinese tradition, inherit the Chinese virtues,and don't forget the traditional festival. Let's share the joy and joy of thisfestival!

  Thank you!

弘揚中國傳統節日演講稿 篇29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你聽說過中秋的故事嗎?

  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突然出現了十個太陽,導致山河干涸,百草不生,老百姓的生活十分艱辛困苦。有一箇人,他頂着強烈陽光,用弓箭射下了九個太陽,他就是后羿。他在崑崙山頂遇見王母娘娘,王母娘娘爲了感謝他作出的貢獻,給他兩顆仙丹。說喫一顆可以長生不老,喫兩顆可以成仙。

  后羿的弟子逢蒙聽說了這事,便動了貪念。他趁后羿打獵時去搶仙丹。嫦娥無可奈何,只好將仙丹吞下,上天成仙。后羿爲了紀念嫦娥,中秋那天會擺酒席,中秋節因此得以流傳下來。

  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等,它與清明、春節、端午並稱“中國四大傳統節日”。它的習俗有很多,如賞月、喫月餅。賞月不僅僅代表着人們對月亮的崇敬,還表達了人們的美好祝願;喫月餅寓意團團圓圓,而且還有各種各樣的餡,十分美味。

  中秋節並不僅僅代表着中秋,它更代表的是人們對家人的思念,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所以中秋節是一箇美好的節日!

  謝謝。

弘揚中國傳統節日演講稿 篇30

  親愛的紅寶們: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同時也是中國人情感得以釋放、心理訴求得以滿足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支柱。中國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在春節這一天,人們都儘可能地回到家裏和親人團聚,表達對未來一年的熱切期盼和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春節還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爲中國四大傳統節日。20__年12月,國務院公佈了《關於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將春節、元宵節、重陽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幾個重要傳統節日納入國家假日體系,這對傳承和弘揚傳統節日的文化,以及整個社會生活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可以說,每一箇佳節都寄託着華夏兒女源自民族本性的希望和祝願,都是民族親和力和凝聚力的體現,傳統節日賦予我們的不僅僅是節日,而更是一種文化,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必是一箇民族的自豪和心結。

  然而,一箇嚴峻的現實擺在我們面前,很多的傳統節日已經被新生代忽略了。大家對西方的節日過分偏愛:平安夜搖曳的燭光,黯淡了除夕夜盛放的煙火;情人節浪漫的氣息,吞沒了“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重陽節的哀傷。現在,還有誰記得“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的寒食節?又有誰留心“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織女渡鵲橋”的少女節?前些年韓國人將端午節申請爲世界文化遺產,這更是我們的尷尬,因爲韓國江陵端午祭起源的時間較中國的傳統端午節晚一千多年,但我國卻在這次國際性的傳統文化申遺中落敗,這從中反映出我國的傳統文化已經流失與退化,這不得不引發我們的憂慮。

  但感嘆是沒有意義的,我們應該從自身做起,從我們青少年做起,共同來傳承傳統文化纔是實在的。因爲,文化不僅是一箇民族的傳統,它還是一種尊嚴,我們不能眼看着中國傳統文化一點點消亡。當我們站在聖誕的霓虹燈下,不要忘記在除夕陪陪家裏的父母親和祖輩們;當我們在萬聖節狂歡的時候,不要忘記在中秋節與家人坐在一起賞月團圓;當我們過着洋節日的時候,不要忘記和親人們一起度過每一箇有意義的傳統節日。

  隊員們,中國傳統節日的文化,是世界的瑰寶,是中華文明給予我們每一位炎黃子孫的寶貴財富,作爲未來祖國的棟樑,我們應該更多地瞭解傳統節日,並有責任堅守傳統文化的陣地。這樣我們才能在長大以後,以社會主人翁的身份,將中國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就讓我們用赤誠的心去繼承民族的精神,爲民族的精神注入新的芬芳。

弘揚中國傳統節日演講稿 篇31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一切活動都圍繞着月亮這一主題進行。喫月餅、拜月、供兔兒爺等。中秋節正是秋高氣爽的季節,是一年中最舒服的季節。中秋節的象徵食物莫過於月餅。月餅還象徵着全家團圓之意。

  我拿起餐桌上的月餅,用力地聞了聞,一股濃濃的香味撲鼻而來。我迫不及待將它放入口中,月餅甜甜的,但又帶着一絲絲鹽味。我再拿一塊月餅聞了聞,這跟我剛剛聞的不一樣,這一次仔仔細細的一聞,有肉和榨菜的香味啊!我大口大口地咀嚼着,這塊月餅比上一塊要好喫。油油的,但又不膩。我自顧自的大喫特喫,喫的滿嘴都是肉油也不在乎。

  很快就到了喫團圓飯的時候,不過我們的肚子已經有些“疲勞”了,於是我們三個讓肚子達到了過度“疲勞”的狀態。晚飯過後,小表妹回家了,我和弟弟則趴在窗口,期待着那輪皎潔的明月從空中升起……

  全國各地的人們,雖處在不同的地方,但卻在此時些刻看着同一個月亮緩緩升起,一箇小小的節日將中國人民的心連接在了一起。中秋,真是一箇美好的節日啊!

  謝謝。

弘揚中國傳統節日演講稿 篇32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們社區舉行了一年一度的中秋節晚會。晚上6點,一家一菜的活動開始了。我媽把準備好的沙拉拿下來放下。我以爲很多人即使休息五天也會出去玩。沒想到接菜的隊伍這麼長。爲了避免以後沒東西喫,我們也衝向隊列。有壽司、米粉、丸子湯、炒麪等。真的填飽了我的胃口。

  喫完飯就是孩子們最喜歡的遊戲——扔球賓果,他給你四個球,你要把球扔進九宮格,三個球連成一條線,你就可以抽獎了。第一次沒打中,第二次拿了個甲蟲王的吊墜,因爲不喜歡,就給了弟弟。哇!當我回頭看的時候,我看到隊列已經變得多長了!但是我還是去排了,花了將近十分鐘纔拿到一箇薯條存箱。沒想到倒過來就掉在地上了。還好沒壞。我一拿起來,發現有一根薯條沒熟,黃薯條變成了白薯條。因爲要排隊,先把存箱放在一邊。因爲玩累了不想玩了,弄了泡泡水。

  接下來是卡拉ok時間,大人們都在唱歌,因爲孩子們都進了品茶室。有一箇人帶着撲克牌,所以我們都在玩。總共有八個孩子,但是隻有一副牌,所以我們有時兩人一組跑出去看他們,因爲另一箇人在玩。有一次,曹伯凱媽媽在唱卡拉ok的時候,我爲了營造氣氛,不停地吹泡泡。好美!透明的氣泡在燈光下閃閃發光,彷彿天上飄着白葡萄。據說今晚10點月亮離地球最近,如果沒看到,還要等到9年後,也就是20xx年。

  十點鐘,我們家拿了三架望遠鏡看月亮。我父親一直在調整望遠鏡的角度,但每次他只看到黑暗的天空,卻看不到明亮的月亮。我們四個人用兩臺望遠鏡看到了它。也許是因爲望遠鏡在晃動。我看見嫦娥在月亮上飄來飄去,我媽看見玉兔在跳來跳去,我爸用他60倍的望遠鏡看見了一道光。我把望遠鏡放在上面,看到了月亮上方的坑窪。

  古人說得好,“滿月使人快樂”。希望明年中秋節我們全家能一起賞月。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