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講話稿該怎麼寫(精選9篇)

領導講話稿該怎麼寫 篇1

  有智:觀點新穎,思想深刻

  帕斯卡有句名言:“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蘆葦。”人的高貴之處就在於有思想。人與人最大的差別也就在於思想的差別,因此,領導蘊涵豐富思想的講話往往最具思考張力,含英咀華,耐人尋味。 我以爲,李瑞環講話稿中最大的特色就是濃郁的哲學品質,思想深刻,充滿睿智。李瑞環曾跟《學哲學用哲學》一書的編輯人員談到:“我這一生最感興趣的一門學問是哲學,下功夫最多的是哲學,對我幫助最大的也是哲學。我學哲學,主要在實踐中學,在使用中學,最基本的哲學原理主導我的思維,我的文章、講話中,有的哲學詞語多一些,有的少一些,有的沒有。哲學詞語多的常常是爲了說理、論證、辯護,哲學詞語少的或沒有的並不是沒有哲學指導。有些哲學詞語很少的文章、講話倒可能是我的得意之作。”這番話爲我們解讀李瑞環的講話稿提供了一把金鑰匙。的確,我們讀李瑞環的講話稿,處處可以感受其哲學光芒,領略其新思想、新觀念的智慧。比如關於發展,他說:“世界上不存在任何永恆的東西,只有一箇永恆的原理,就是永恆的發展。我們反對僵化,反對保守,就是因爲僵化、保守違背了發展的原理。”“沒有發展,中國存在的許許多多的問題無法解決;沒有發展,中國還會出現許許多多新問題。”“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階段性與連續性的統一。只講連續性不講階段性,就是否定事物發展的相對穩定性。從工作上講,也就是否定了一定時間上的具體目標,這樣做必然是沒有波瀾,沒有起伏,沒有必要的集中突擊,也沒有必要的間歇和休整,平平淡淡,‘老和尚帽子平塌塌’。而只講階段性,不講連續性,就是割裂事物的聯繫和發展。從工作上講,也就是喪失了科學的預見性,只顧眼前任務,看不到長遠目標,這樣做必然是‘幹一陣歇一陣,打打停停不接氣’,是‘發瘧子式的工作方法’、‘抽風式的指揮’,‘蹦一蹦歇三歇的戰術’。”你看這三段關於發展的講話,均站在哲學高度,引人思考,發人深省,耐人尋味。

  哲學往往最能體現時代精神,李瑞環充滿哲理的講話,常能老樹發新芽,舊瓶裝新酒,推陳出新,賦予新意。比如,20xx年5月28日在中英貿易協會上致歡迎詞,講話中對中華民族“和”的思想博古通今,先是從中華文明源頭講“和”字,然後引出孔子、老子、管子等有關“和”的經典語錄,然後總結道:“和不是盲從附和,不是不分是非,而是‘和而不同’。和的思想,強調世界萬事萬物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構成的統一整體……現在我們所說的和,包括了和諧、和睦、和平、和善、祥和、中和等含義,蘊涵着和以處衆、和衷共濟、政通人和、內和外順等深刻處世哲學和人生理念。”此言之新,新在把握時代脈搏;斯論之新,新在人人心中有卻人人筆下無。

  當前祕書寫作領導講話稿一箇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缺乏思想高度和理論深度,思想蒼白貧乏,人云亦云,缺乏新意。因此,學習李瑞環的講話稿寫作,首先要把握其講話稿中的哲學意蘊,認真領會那充滿豐富思想內涵的哲理表達,充分感受其處處閃爍的新理念、新思想的光芒。

領導講話稿該怎麼寫 篇2

  有力:一針見血,措施得力

  我們讀李瑞環的那一篇篇充滿哲理的講話稿,就感到內心充盈着一種力量,這種力量既有思想的穿透力、語言的感染力、領導的人格魅力,更有他那字裏行間注重解決問題的執行力。李瑞環說過“哲學是明白學、智慧學,學懂了哲學,腦子就靈,眼睛就亮,辦法就多;不管什麼時候,幹什麼工作,都會給你方向、給你思路,給你辦法。”或許正是因爲有了這種哲學思維,李瑞環的講話不僅提出的觀點新,而且解決問題的辦法也多,措施切實可行。

  有的領導愛講空話,不辦實事。一篇講話在這個場合能行,換個場合也行,似乎“放之四海而皆準”,其實講的都是“正確的廢話”。李瑞環非常痛恨講空話,他早在關於落實鄧小平同志“少講空話,多辦實事”指示的座談會上發言:“說空話似乎成了一些人的主要工作,天天說,沒完沒了地說,一箇接一箇地說,上下傳着說,層層往下說,上下一齊說。說起來豪言壯語,氣吞山河,海闊天空,不着邊際。其實只有唱功,沒有做功;嘴行千里,屁股在屋裏。重說輕做,務虛不務實,必然誤事、誤人、誤已,最終誤國誤民,可惡至極。”

  一些祕書給領導寫的講話稿,常常給人的感覺是輕飄飄的隨風而逝,領導講完了也就完了,煙消雲散,說了也等於沒說,不解決任何問題。其所以如此,一箇致命的弱點就是祕書寫的稿子解決問題的對策軟弱無力。不少祕書寫領導講話稿,提出問題分析問題頭頭是道,而對解決問題卻三言兩語、草草收場,頭重腳輕,虎頭蛇尾。底氣不足,缺乏力量。

  李瑞環的很多講話不僅針對性強,而且解決問題對策可行、措施有力,比如1986年李瑞環在天津任職時一次對政協講話中提倡辦實事必須把握五條原則:“一是辦多數人受益的事。二是辦多數人急需的事。三是辦長遠起作用的事。四是辦促進精神文明建設的事。五是辦力所能及的事。”這五條辦事原則在今天看來,雖已隔20多年,但還是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即使是那些隨時、隨地、隨事、隨興的講話,他也是因人而異、因事而異、因時而異,針對性極強,又如他在全國考察工作時雖自謙是“走馬觀花”,但總能說到點子上,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比如1993年9月19日,在聽取了江西省委、省政府工作彙報時的講話中肯定江西“區位優勢、氣候優勢、資源優勢、政治優勢、後發優勢”,言之有據,句句在理,聽後很受鼓舞。

領導講話稿該怎麼寫 篇3

  有趣:亦莊亦謔,幽默風趣

  爲什麼有的領導講話妙趣橫生,而有的領導講話卻索然無味,這除了跟講話者本人的個性和演講技巧有關外,從寫作學角度來說,就是講話稿內容缺乏生氣、枯燥乏味。

  李瑞環的講話不僅言之有物、深刻雋永,而且亦莊亦謔,幽默風趣。他總是善於把嚴肅的問題講得輕鬆活潑,比如1999年7月6日在聽取伊春市委、市政府彙報時講話:“許多事情我們可以講一千條理由、一萬個理由,但老百姓喫不上飯,就沒有理由。‘民以食爲天’,飯字半邊是食字,半邊是反字,沒有食就會反。”他的講話中一箇鮮明的特點是,講大道理不忘聯繫小事物,講小事物不忘蘊涵大道理,講抽象而不空洞,講具體而不瑣碎。比如在一次全國政協會上談到質的多樣性“一塊木頭是什麼?就是一塊木頭,這個回答並沒有錯,但它還是什麼?這就要看具體情況,拿它來做傢俱就是原料,拿它來燒火它就是燃料,拿它來挑水就是工具,拿它來和壞人鬥爭就是武器,拿它來行兇打劫就是兇器,拿到法庭就是證據,但還是那塊木頭。這就是質的多樣性。”讓一般人來說“質的多樣性”這樣一箇哲學難題,難免磨破嘴皮而說不明白,李瑞環卻用一塊木頭就形象生動地輕鬆“搞掂”。

  更值得稱道的是,李瑞環風趣的語言有別於有的領導“爲搞笑而搞笑”的扯淡,他常常善於將尖銳的批評寓於幽默的談吐中,寓莊於謔,寓教於樂。比如上世紀90年代初,溫州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迅速,有人批評溫州搞資本主義,李瑞環在一次講話中反擊說:“有些東西不要急急忙忙定性,只要市場需要,社會無害、生產者有利,就應當允許、支持。先生孩子後起名,孩子生下來可以先取個小名,阿貓、阿狗、鐵蛋都行,主要是讓他身體好、長本事。”李瑞環這個“先生孩子後起名”的理論,幽默中見智慧,讓人們在忍俊不禁中受到教益。又比如他批評有的領導幹部缺乏求真務實的作風:“現在很多事情沒辦好,成效不顯著,不是方向不明,政策不對,主要是幹得不行,沒有落到實處。有一傳手,沒有二傳手,尤其缺乏扣球手,總不得分。”“有些做法看起來花花哨哨、熱熱鬧鬧,其實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掃帚頂門――杈多勁小。”你看,在此李瑞環巧用“打球”和“掃帚頂門”兩個幽默生動的比喻,談笑間把一些幹部作風飄浮的問題剖析得入木三分。

  當前有不少祕書寫作領導講話稿過於“正襟危坐”乃至失之僵化呆板。其實,幽默是人際關係的潤滑劑,幽默的力量可以融洽人際關係。幽默的語言能活躍氣氛、輕鬆心靈、凝聚人心。因此,領導講話稿寫作適當運用幽默風趣的語言,無疑能收到更好的傳播效果。

領導講話稿該怎麼寫 篇4

  有文:巧於修辭,文采斐然

  有道是“言之無文,行而不遠”。一篇優秀的講話稿既要講究“義理”,也要重視“辭章”。我以爲,李瑞環許多講話的精彩片段,被人摘抄傳誦,是與其詞句優美、講得巧、說得妙密不可分的。

  無論開大會作報告,還是參加各種座談,在李瑞環的講話中隨處可見多種修辭手法的靈活運用。比如他在1999年12月15日出訪亞洲三國總結會上的講話短小精悍,講了對外交往中要做到“平等待人、誠懇待人、寬厚待人、以理待人”四個方面,在此我們僅看他對“平等待人”這個方面的闡述:“莊子說‘物無貴*,平等無私’,韓愈說‘一視而同仁’。尊重別人而自重,不卑不亢要自然;平和平易不平板,可信可親不可辱;對強國不低三下四,對弱國不盛氣凌人;對顯貴不阿諛奉承,對平民不小瞧慢待。”在這段簡短文字中,作者運用了引用、對偶、排比等多種修辭手法,語言典雅,節奏明快,自然清新,結構工整,琅琅上口,極具韻律美,顯示了紮實的傳統文化功底。

  通讀李瑞環的講話稿,我們可以發現,一方面,善於引用中國傳統文化和靈活運用毛澤東思想是李瑞環講話稿中的一大特色,在他的不少講稿中古典詩詞、諸子百家和《毛澤東選集》中諸如《實踐論》、《矛盾論》等經典文章,被運用得貼切自然,渾然天成。同時,他又非常善於進行語言提煉,講話中一些原創性警句、格言,如:“改革過程中總會伴有陣痛,但必須是陣痛之後變成不痛,而不能越來越痛。”“江山是打出來的,成就是幹出來的。”“講政治人民至上,求真理實踐第一。”“總結經驗主要不應是文字上搬來搬去,而應是腦子裏想來想去。”類似這樣精粹而智慧的句子點綴在講話中,既如明珠般光彩奪目,又如晨鐘暮鼓、過耳不忘。

  另一方面,李瑞環同志的講話稿寫作非常善於運用人民羣衆的語言,歇後語、俗話、諺語,信手拈來,語言生動活潑,比喻十分貼切。比如:“要加快新城區建設,使新城區一塊一塊地形成氣候,有了新城區,老城區就可以瀉肚子――把人口搬遷出來。瀉肚子是中醫的一種方法,肚子的東西太多了,就想辦法讓它瀉出來,瀉完之後再慢慢調理。”“在重大問題上心裏沒有‘底’,工作起來就會老有顧慮。有句老話;‘傻子過年看街坊。’心裏沒底就只有當傻子。”“領導班子配備要講究結構合理。一箇班子就像混凝土結構,有鋼筋、水泥、沙子、骨料。光是鋼筋就沒法受壓,沒有鋼筋,混凝土一拉就裂了,所以要講合理地配比。”、“下了高棋得意,下了臭棋生氣,下了廢棋不在意。其實廢棋損失還大,它耽誤了許多時間和機遇。”這類極具“鄉土氣息”、深爲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語言,在李瑞環的講話中俯拾即是。

領導講話稿該怎麼寫 篇5

  有情:真誠率真,感人至深

  一些祕書爲領導所寫講話稿之所以難以打動人,其中一箇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真誠,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講話稿打動聽衆的重要訣竅在於以情動人。要打動別人首先要感動自己,所謂“情動於中方能言發於外”。我們讀李瑞環的講話稿不難感受到其字裏行間的濃濃真情,而且這種情並非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其情植根於他對祖國、對黨和人民的深深的愛。在此略舉幾個體現他“權爲民所用、利爲民所謀、情爲民所繫”的講話片段:“總得給羣衆提供一箇安定的環境,不能讓人出門走路也害怕,在家裏睡覺也害怕,坐飛機也害怕。不能給羣衆提供一箇安定的環境,不是無理就是無能。”“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其它問題可以講95%、99%、99.9%,唯獨喫飯問題必須講100%。”“要把羣衆的利益看得重些、重些、再重些,把個人的得失看得輕些、輕些、再輕些。”聽到或讀到這樣的話語,難道你沒有眼淚在湧動?我倒想起了艾青一句名詩:“爲什麼我眼裏常含淚水?因爲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李瑞環的許多講話感情充沛,充滿激情,富於氣勢。比如他在一次全國政協會上談到民族團結:“在中國,保持國家統一,維護領土完整,實現人民的團結,都離不開各民族的共同努力。講任務,是56個民族的共同任務;講任務,是56個民族的共同任務;講任務,是56個民族的共同任務;講成績,是56個民族的共同成績;講困難,是56個民族的共同困難;講前途,是56個民族的共同前途。56個兄弟民族情同手足,休慼與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如此汪洋恣肆的表達,決不是詞語的堆砌、排比句的濫用,而是激情洶湧的自然流露。

  李瑞環的講話真誠坦率,說真話,道真情,比如在一次講話中談到宗教信仰:“公民有信教的自由。你不信、我信,或者我不信、你信,這是個人的私事。不能因爲你信神我不信神,或我信神你不信神,就對立起來。我媽媽信佛教,她要燒香,要喫素。我是一箇無神論者,我很敬愛我的母親,我們之間並沒有因爲信仰的不同鬧矛盾。”這段話以自己的母親信教爲例來說明宗教信仰的自由,出語真誠,選例典型,非常具有說服力。

領導講話稿該怎麼寫 篇6

  “才華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很鋒利的刀刃若日久不磨,也會生鏽,變成廢物!”今天,我又情不自禁想起了老舍的這句名言。是它讓我在即將退縮的那一刻,鼓起了勇氣,去面對困難;是它讓我在困難時充滿自信。雖然這句名言已學過好久了,但它卻在我的腦海中像金子般閃閃發光。

  沒錯,在生活中,的確有很多充滿潛力的人才,他們就是一把把鋒利的刀刃,他們都有基礎和條件成爲“天才”,但爲什麼真正的天才卻那麼了了無幾呢?關鍵在於磨練。雖然他們知識淵博,頭腦精明,但人生的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總有很多挫折與坎坷在等着他們,在它們面前,只有經得起磨練的勇者,真正鋒利的刀刃,才能披荊斬棘,到達勝利的頂峯。而那些經不起風吹雨打的,虛有才華的人,只能被困難淘汰。

  說到這兒,我又不禁想起了自己。從前,剛剛學鋼筆字的時候,我是多麼的糟糕,在練字上,我總是怕喫苦,怕練習。所以,每次媽媽在家教我練字的時候,我都是拿着筆亂寫一通。歪的歪,躺的躺,總之是不成樣子。但自從學會了這句名言之後,我的寫字水平就突飛猛進,成爲了我得意的一門特長。從厭煩到喜歡,這就像沙子變珍珠一樣。經歷了風雨,接受磨練,才能見到絢麗的彩虹。

  最具有說明性的還是鋼和鐵了。在火爐中,鐵錘下,處處都有鐵的身影。經過不斷千錘百煉,烈火焚燒,它成了無堅不摧的鋼。而那些怕喫苦的鐵,永遠只能成爲一塊無人問津的廢鐵在陰暗的角落中,寂寞,無助。鐵變鋼是經過了多少痛苦的折磨?付出了多少艱苦的汗水?

  古人常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有經歷了風吹雨打,在困難與磨練中成長,才能獲得成功。它彷彿一位名人時時催促着我,又如同一盞明燈,照亮我前進的路程,更似一陣春雨,讓我這顆種子盡情地吸收精華……

領導講話稿該怎麼寫 篇7

  歷來最爲矛盾的便是文人,他們似乎生來就進行着心靈上的選擇,在進與退之間,在生與死之間。

  魏晉出英雄——歷史學家如是說。

  我不知道在別人心目中嵇康算不算英雄,但從他的每一次選擇中我斷定:他是個英雄。

  嵇康也許天生一副傲骨,不屈於俗,不慕於官,過着自己的田園隱士的生活。一代名將鍾會,慕名往謁,結果被拒之門外。鍾會在臨走時,不忘記恨恨地瞪了兩眼。於是嵇康便上了刑臺,理由是謀亂。行刑前,執刑官問他還有何話說,他抬起頭,看着臺下三千太學生稽首向着一箇高高在上的人。司馬昭也看着嵇康。嵇康知道,以他的名望,只要向司馬昭說一句懇求的話,往後則皆大歡喜。他的心在動,心在痛,屈服嗎?不,他知道自己並沒有錯。於是他說了句:“把琴拿來。”……

  他勇於赴死的從容給了歷史一箇雋永的背景,那已成絕響的《廣陵散》餘音繞耳。

  如果說嵇康是在尊嚴與生命之間做出了令人回味的抉擇,那麼王國維的選擇又向我們展示了什麼呢?

  王國維可謂近代大儒,被人們稱爲古文化的煞尾者。而正是這樣一代大儒,卻在清朝覆滅之後隨之而去了。對他的死,人們頗有爭議。有人以爲他是“鐵桿”的晚清遺民,爲“國”捐軀。而我卻同意餘秋雨先生的意見:他是死於一種文化。

  王國維眼睜睜地看着自己終身濡染的封建文化隨着清朝政權的倒塌而淡化以至沒落時,他這一隸屬於這種文化的人心怎能沒有一絲顫動?他的心在泣血。“活下去嗎?”環顧四周無所留戀,曾經滄海的人對一切都已不太在意。他已沒有了目標,因爲,當時沒有一件事,沒有一箇人可以作爲他這個大儒的目標。“死嗎?”可這樣的死有人在意嗎?是否值得?爲一種文化的沒落而死?一種文化的沒落預示着另一種文化的興起,但這已不屬於他了。

  心在刃上蹭了許久,血流一地,將一切塗成紅色。王國維便在這紅色中做出了選擇。玉殞香消吧!

  常言道:“百無一用是書生。”我卻不以爲然。至少書生在矛盾中的心靈的選擇是雋永豪邁無與倫比的。常人的選擇可以更改,可當一介書生在心靈深處認定自己的選擇後……

  若干年後,我們會說:這是最令人迴腸蕩氣的經典的選擇!

領導講話稿該怎麼寫 篇8

  許多學生認爲數學是枯燥的、乏味的。一些非數學老師在聽完一堂數學課後,往往這樣評價:思路清晰、語言精練、解題嚴謹,就是太乏味、缺少趣味性,讓人昏昏欲睡。那麼,如何調動學生的上課積極性,引發他們的好奇心?設計好“開場白”,非常關鍵。下面是數學課的幾個片斷:

  動手實驗式“開場白”:桌上擺滿了切成各種形狀的蘿蔔,大夥好像還在熱列地討論着什麼。老師微笑問:“同學們,用一箇平面去截一箇正方體,截出的面可能是什麼形狀?”

  懸念式“開場白”:老師一上講臺,故意神神祕祕地說“你們每人隨便想一箇自然數,將這個數乘5減7,再把結果乘2加14”。……“你們算得的結果個位數字一定是0”。頓時教室裏象炸了鍋似的,……“等你學了字母表示數,你也會算了”。……

  故事式“開場白”:爲了讓學生體會圖形的邊長、周長、面積在變化過程中的關係,領會列方程解應用題時,關鍵是捕捉到不變的量。老師先給學生講了一箇故事:父親的羊越來越多,想拆舊羊圈擴大面積,可是沒有多餘的籬笆,怎麼辦呢?他叫來了兒子,兒子不慌不忙地說:“爸,我有辦法”。“你看,舊羊圈長70米,寬30米,面積2100平方米。如果改成50米見方的新羊圈,不用添籬笆,羊圈面積就有2500平方米”。

  諸如此類的還有:“貼近生活式”開場白;“設疑式”開場白;“名言式”開場白;“趣味式”開場白;“實例式”開場白;“比喻式”開場白等等。向學生提出恰當的問題,激發起學生的興趣,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領導講話稿該怎麼寫 篇9

  這是一片很寂寞的天下着有些傷心的雨,這是一箇很在乎的我和一箇無所謂的結局,?再也不知道你的祕密再也不知道你的消息,?只有那甜蜜的往事只有那陌生的你,?在那些黑色和白色的夢裏再沒有藍色和紫色的記憶,?在這個相遇又分手的年紀只留下雨打風吹的痕跡,?爲了那蒼白的愛情的繼續,爲了那得到又失去的美麗,?就讓我擦乾又流出的淚水化作滿天相思的雨……

  很美的文字,很傷感的文字,失去的已無法挽回,留下的是刻骨銘心回憶,是心碎的迴音,是無法承受的痛苦……那就痛快的哭吧,痛快的哭出來,讓一切的傷心和痛苦隨淚而遠去吧。

  我們活在世上,總在不停的做着選擇,總要失去很多東西,總要錯過很多不該錯過的人和事,總會在回憶中獨自品嚐苦澀的味道,總要經歷各種各樣的痛苦……人總是在不停的受傷中成長起來的,受傷的心總能有更深刻的體會,總能有更刻骨的領悟,總能有更多的感悟,而正是這些體會、領悟、感悟,我們的思想纔會更加深刻,我們才能更快的成熟起來,我們才能更好的面對生活的一切……

  放棄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是我們人生所無法迴避的,在放棄中我們坦然也罷,痛苦也罷,生活不會因我們的心境不同而有所改變,生活的車輪滾滾向前,接受生活的安排是我們能做的唯一的選擇。放棄該放棄的,錯過了陽光的燦爛,還有雨的紛飛,錯過了花的嬌豔,還有樹的蔥鬱,錯過一箇他,就別在痛苦中錯過了另一箇他……太多的人,我們無法控制,他的出現總讓我們措手不及,他的離去也讓我們無法挽留……太多的事,我們無法預料,任何事總在我們毫無防備之下到來,可能會亂了我們的陣腳,可能會擾亂了我們平靜的生活……而生活,就是發生在我們意料之外的事。我們能做的只能是用最好的方式去面對,用平靜的心態去接受……

  生命中的有些人是不容錯過的,一旦錯過他,就等於錯過了幸福……但我們還是在不停的犯着這樣的錯誤,不是我們想錯過,而是有些人和事不是你爭取了就會擁有,不是你珍惜了就能擁有,與某些人的相遇,除了需要那一點點緣分外,還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在對的時間遇見對的人,是一生幸福;

  在錯的時間遇見對的人,是一場心傷;

  在錯的時間遇見錯的人,是一段荒唐;

  在對的時間遇見錯的人,是一陣嘆息……

  在什麼階段會遇見什麼人,遇見了又將會怎樣,我們都無法知道……就因爲這樣,生活才充滿了神祕,充滿了魅力,充滿了無數的不可知……當有些人和我們擦肩而過時,那就瀟灑一回,試着放棄,在落淚以前轉身離去,留下簡單的背影;試着放棄,把昨天埋在心裏,留下最美的回憶;試這放棄,給彼此一箇新的開始……

  生活的事實我們無法逃避,生活的殘酷我們無法躲避;很多的真實總是殘酷的,總是讓我們無法接受的,但縱有千般萬般的不願意,到最後還是要面對這一切的一切,好或不好,我們只有勇敢的去嘗試,去堅強的去面對,孤獨不一定不會不快樂,放棄不一定不會再擁有,擁有不一定不會再失去,得到與得不到,失去與擁有,都是人生的一箇過程,沒有渭徑分明的好與壞……

  太完美的生活不可能有,太完美的生活是不真實的。錯過了無際藍天,就不要再錯過片片浮雲;錯過了波濤洶湧的大海,就不要再錯過涓涓細流的小溪,錯過了……而錯過了就是失去了,雖懷有依戀,雖懷有不捨,卻已沒有回頭路可走,心仍會痛,仍會淌血,但我們能做的是試着淡忘,是試着放下,有些人之間只能是匆匆過客,只能做片刻的停留,只能是短暫的相依……

  有些人,錯過了,還能回頭嗎?草枯了有再綠的時候,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夕陽落了有再升的時候……而人呢,錯過了,可能就是一輩子的失去……既然這樣,就不要頻頻回顧已走過的路,正視眼前的路,你纔有可能不再錯過下一個你該珍惜的人。

  得到,錯過,擁有,失去,……這就是人生吧。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