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難纏幼兒家長怎麼溝通(精選3篇)
遇到難纏幼兒家長怎麼溝通 篇1
說實話,當前,作爲教師行業的班主任,面臨着心理危急和激烈競爭,肩負着應試教育的重壓有增無減,再遇上幾個難纏的學生不要緊,特別要是碰上個難纏的家長,學校再不支持,更是進退兩難、苦不可言,當然,教育孩子是老師和家長共同的心願,家長不應該成爲“難纏”的家長。孩子是家庭的產物,孩子難纏往往與家長難纏有關。雖然這是少數現象,但是確有家長難纏,只能說明家長也不是非常之人。我們班主任有對付“非常”家長的“非常”手段——“退、謀、攻、借”、“四讓”和“八忌”。
一、“退”是風度,更是智慧
對付難纏家長,第一要決是知“退”。退才能避其鋒芒,緩解矛盾;退才能保全自己,伺機反擊;退才能反思問題,尋找突破。只進不能退,往往會急躁上火,互不相讓,造成矛盾的激化,不但起不到教育學生,解決問題的目的,往往使老師和家長受傷。
1、退首先是一種風度。這種風度就是理解和寬容,不計較家長的語氣和態度。面對難纏的家長,我們不要把他們氣急敗壞時的語言和態度當回事,因爲那是一種一病態,我們給病人搬什麼見識?班主任用冷靜、寬容和大度,讓處在病態中的家長意識到自己的不妥,恢復到常態後,才能利於溝通解決問題。
2、退其次是一種反思。家長難纏,往往也與我們教師和學校有關,我們不瞭解學生家庭情況,與家長溝通太少,不理解家長的心情、面子,對家長的稱謂、語氣、語調、措詞、場合等不合適,對學生關心、瞭解不夠等因素有關,爲此,我們應該深入反思。比如對家長說這樣的話:“你還來嗎?您小孩不喫虧你不來?你就養這樣的孩子?”等,把學生的錯誤遷怒、責備於家長。
3、退更是一種智慧。退讓,傾聽,沉默可以讓人冷靜,自知,甚至覺悟,避免說話失言,更不至於自相矛盾。我們要有知識分應有的氣度、胸懷和修養來讓“難纏”的家長覺愧和自知、自省。
二、“謀”是方法,更是策略
孫子曰: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當面鑼對面鼓地直接交鋒,是最沒有謀略的辦法,不得已而爲之。
1、交鋒前不打無準備之仗。和難纏家長交鋒之前,要做好兩手準備。首先,班主任要把學生的情況瞭解清楚。掌握學生違紀的真憑實據,掌握第一手材料,不能僅憑聽說或自己主觀判斷,這樣往往底氣不足,不令家長心悅誠服,反而會造成自己的被動。比如;學生打架了,要將參與者,事情的起因、時間、地點、經過、結果等調查清清楚楚,並讓參與者寫好書面材料,簽上姓名。其次,要事先估計到可能遇到的難題,準備好對策,有心理準備。
2、做到有的放失。抓住班主任老師和家長的出發點和目的是一致的,關心、愛護孩子,學會做人,走正道,知恩懂禮,做個對社會、對家庭有用的人。要降伏難纏家長,就要抓住這一共同點,與家長站在同一立場上。班主任老師與家長就會彼此理解,消除誤會,真誠合作,將目標瞄準孩子,達到應有的效果。當家長偏離這一主題目標時,教師要巧妙地將話題轉過來,掌握說話的主動權,不可隨順家長的話題去反駁,那樣,極易造成疆局。
3、正確評價孩子。人之初性本善,這點我們要牢記。班主任老師在和家長交談時,要正確評價孩子積極的一面,不可說的一無是處,甚至於說過頭話。比如說:“我看您這孩子早晚是坐牢的苗子”。孩子畢竟是未成年人,犯錯誤是學生的權利,改錯誤也是學生的權利,我們要相信和期待學生的進步,給予寬容和理解的力量,也能增加學生改過的勇氣,不然會導致孩子產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最好的教育是以優點帶動缺點,以善良和真誠來融化和稀釋邪惡和虛假。
遇到難纏幼兒家長怎麼溝通 篇2
一、“攻”是技巧,更是藝術
1、直接聯繫以減少家長誤解。難纏家長到學校來鬧,與學生的片面敘述有關。有的學生爲逃避懲罰,會隱瞞甚至捏造事實。家長聽到孩子的訴苦,就會理直氣壯地到學校找老師來“擺平”。即便聽了事實的真相,發現自己的不對,由於礙面子也不好再改口,只好將錯就錯地鬧下去。因此,班主任老師在學生犯錯誤後,應及時向家長通報學生的錯誤及違規、違紀情況,與家長共同研究、協商,對孩子的處理和教育,避免產生先入爲主的印象,而與老師和學校對立。
2、擺出事實證據先讓家長自己評判。有些家長在家長期形成了嬌慣和護短的習慣,遇到問題總是強詞奪理,無理爭三分,實在找不出理由,便會埋怨學校管理差,甚至反咬一口,還會怨其他同伴帶壞的。爲防止家長抵賴,教師要事先準備好犯錯學生的事實證據,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經過、證明人、學生的筆記、口述、照片等,等到家長來後,班主任老師把這些拿給他們看,對事情的經過有個較全面的瞭解後,即使想“護短”也沒機會了。
3、因人而異采取措施。對“暴躁型”家長不妨冷處理,以柔克剛,切忌以暴制暴,以躁對躁,這樣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激化矛盾。對“護短型”家長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用委婉的方式使家長認清護短的危害性。對“踢球型”家長要設法從學生入手,使家長從孩子身上看到光明和希望,從而理解、信任和感激老師。對“痞子型”家長要“忍”字當頭,以有禮應對無禮,在道義上佔上風;同時也要善於保護自己,以防受到意想不到的侵害。
4、講究技巧以柔克剛。有些家長 無理取鬧,是因爲素質不高、修養不夠,或個性、心理問題嚴重,如脾氣暴躁易怒、偏激執拗等。遇上這樣的家長,千萬不能“硬碰硬”,否則雙方會大動干戈,不易收場。我們可以採取以柔克剛的方法,不急不躁,耐心傾聽家長說話,千萬不要剝奪他說話的權利。有的時候,家長只是想讓老師明白他爲什麼發火,但由於表達能力不佳而詞不達意、愈說愈亂,以至於惱羞成怒。這時候老師可給他倒杯水,然後豎起耳朵聽就是了。家長牢騷發完了、氣出了,又看到老師的寬宏大度,自然會有所收斂。
5、正面交鋒要做到“三不”。一不爭吵:遇到“難纏”的家長,老師首先要剋制自己的情緒,千萬不能和家長爭吵,更不要嘲諷家長的教育觀和教育方法。只要我們耐心地傾聽,往往就能將家長要表達的意思弄明白。二不遷就:在和家長溝通的過程中,即便家長說了些不妥的話,我們也應抱着“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心態去對待,畢竟我們是教育工作者。但同時,我們還要堅守自己的原則,不可搖擺不定,不可膽小怕事,不可妥協遷就。面對一箇沒有原則的班主任老師,難纏的家長會得寸進尺,讓你更加難堪。三是不放棄:我們可以開誠佈公地和家長分析問題產生的根源,共同尋求解決辦法,並且努力讓家長感受到老師對其子女的關愛,相信家長遲早會理解的。
二、“借”是外援,更是衆智
孫權說:“用衆力,則無敵於天下矣;用衆智,則無畏於聖人矣。”班主任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遇到難纏的家長若能適時借用外援,則能起到克敵制勝、免受傷害的目的。
1、藉助通訊工具巧妙溝通。發達的通訊工具給了教師、家長雙方大膽說話、安心靜聽的機會,因爲它掩蓋了羞、怒之容,緩解了衝動,增添了寬容,可以說它是新型的溝通方式。很多不好當面說的話,往往能夠準確地表達式出來。
2、藉助孩子發揮“紐帶”作用。家長找到學校,大多是孩子出了問題。有時,班主任老師不妨讓孩子到場參與談話,效果可能更好。但事先要先和孩子談一談,讓其明白自己的對與錯,最好在家長面前讓孩子自己講出來。這樣,因爲有孩子在場子,即使家長再難纏,也會有所顧忌,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班主任老師與家長矛盾的發生。
3、藉助家長互相影響。家長中也不乏各行各業的精英和專家學者,他們在教育方面的許多見解值得教師學習和借鑑。適當的時候,讓家長現身說法,往往更能夠引起其他難纏家長的共鳴,事情處理會變得出乎意料的容易。
4、藉助司法力量解決暴力衝突。有的家長自認爲自己有理、有財權勢,甚至喝上點酒濛濛臉,更有甚者帶幾個“痞子”到學校來找班主任老師算賬或顯示其地位或威風,出言不遜,大打出手,讓教師受害或下不來臺,這時教師可直接打110,讓民警來做個筆錄,至少依擾亂教學秩序繩之以法。這樣,即使有些家長刁蠻兇悍,在司法機關強大的法制壓力下,他們也不敢輕舉妄動。
遇到難纏幼兒家長怎麼溝通 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大家都知道,如果我們不保護環境,地球上的各種資源都會慢慢枯竭;如果我們不保護環境,人類就會面臨滅亡;如果不保護環境,不僅是人類,地球也會逐漸走向滅亡;如果不保護環境,我們賴以生存的土地將會消逝;如果不保護環境,天空將變成黑暗,我們將不但呼吸不到所需的空氣,而且看不到光明;如果我們不保護環境,我們的水源將被破壞,江河湖泊和海洋就會由清變混最終乾枯。
如果不保護環境,噪聲將會困撓我們生存的空間從而打破和諧和平靜;如果不保護環境,動物將離我們而去;如果不保護環境,植物將枯死帶走綠色只剩下恢暗;如果不保護環境,我們的城市將變成廢墟;如果不保護環境,就沒有國家;如果不保護環境,就沒有社會;如果不保護環境,就沒有社區。
如果不保護環境,就沒有家庭;如果不保護環境,自然就不能和-諧;如果不保護環境,就沒有友愛和平,就沒真善美,如果……如果……那將只留下孤獨的人類在闇然神傷中自相殘殺走向毀滅!
這決不是危言聳聽!曾幾何時,我們還陶醉在人類發展的激-情樂章中:科技在巨大進步,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帶來了城鄉建設的日新月異、人民生活的大幅度提高。
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現在和未來,無不令人歡欣鼓舞。然而,人類社會爲之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這就是對自然無節制地、無情地攫取引發的大自然更加無情的報復。
環顧四周,我們實際上處於相當被動和困難的境地:大氣污染、水污染、噪聲污染等等包圍着我們;化學污染、物理污染、生物污染等等無時無刻不在侵蝕着我們的家庭生活,吞噬着我們的健康;資源短缺、人口的爆炸又威脅着人類的未來。
美麗的自然在退化,我們的健康被蠶食,這一切的一切給我們的生產和生活亮起了紅燈,它告誡我們:如果不樹立環境意識,停止一切有害環境的行爲,作爲地球公民的我們將面臨生命與健康的集體陷落。
也許你會說我在說大話講大道理,那麼讓我們不妨把目光收回到我們玉溪:玉溪東枕盤江,三湖相鄰,平壩錯落,良田鱗次,村落密佈,一派田園風光;西據哀牢峻嶺,古樹濃蔭,飛瀑灑珠,奇花異鳥,春色常駐,天工盡顯神奇。山水環繞,魚米飄香,鍾靈秀人傑地靈,清溪碧玉。
在歷史長河中,漢、彝、哈尼、傣、回、白、蒙古、苗、拉祜等民族世代和睦相處,人文多元各具特色。然而,在環境保護上卻表現炯異:有人在隨地吐啖,有人卻在維護衛生;有人在狠命抽菸,有人卻在潔身自好;有人在零落塵泥碾作塵中開着汽車騎着摩托使勁排放尾氣,有人卻在不動聲色中做着環保。
有人在毀林開荒中挖山不止,有人卻在把一生獻給青山中終其一生;有人在青山綠水間盜伐林木,有人卻在保護山林中流血流汗甚至獻出生命;有人在安之若素中大喫大喝品賞山珍海味,有人卻在平平常常中品味生活;有人在休閒娛樂中影響別人,有人卻在輕聲細語中共享天倫之樂;有人在深山老林中低水平開挖礦藏土法上馬大鍊鋼鐵製造噪聲排放煙塵,有人卻在精於求精中珍惜寶藏唯恐排出物超標。
有人在城市馬路中拉拉鍊,有人卻在嘆息中復嘆息;有人在廣場公園中踐踏草坪摘花攘草,有人卻不得不在不厭其中辛勤耕耘;有人在裝修家居中講檔次,有人卻在喋喋不休中警示衆人,有人……有人……不用我再一一列舉,已經足以說明一切–人是破壞環境的罪魁禍首,人是保護環境的戰神:兩種人兩種態度,兩種意識,兩種人生,兩種結果,熟輕熟重?誰對誰錯?選擇那一種人?不言自明。
綜上所述,環保無小事,環保是生命,環保是事業,環保大於天,環保大於地,環保大於人。爲了我們的地球,爲了我們的山川,爲了我們的河流,爲了我們的城市,爲了我們的家園,爲了我們的人類,爲了我們的生存和質量,爲了我們的生命,爲了我們這一代和將來的世世代代,我們在這裏大聲呼籲:我們都來保護我們的家園!
“夢寐玉溪溪上路,竹枝斜出出青帘”,最後,我提出這樣一箇口號:保護環境,從你從我做起!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