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跟孩子老師溝通(精選6篇)
家長如何跟孩子老師溝通 篇1
要和老師溝通好,前提是要先和孩子溝通好
在與老師溝通之前,我一般會先和孩子有很好的溝通,瞭解好多信息,然後再和老師溝通,這樣就可以有的放矢的和老師就某個問題進行單獨交流,比如老師今天講了孩子很感興趣的話題,我就可以以這個爲切入點和老師聊。
前幾天,我和外語老師溝通,我知道外語老師給孩子放大量的外語動畫,孩子非常感興趣,我就以此爲契機跟外語老師聊天,引出我想問的問題:看什麼樣的動畫對孩子有幫助,什麼樣原版的動畫適合孩子,哪些影片希望老師可以推薦,還有孩子看了您的給他們上課放的影片很感興趣等這樣的話題,一下子就和老師有了很多話,打開了我們溝通的大門。
聊開了,老師老師就會感覺,他的工作得到了孩子的認可,家長的認可,他覺得特別好,“我講課有反饋了”,所以就願意溝通了。另外,還會對孩子形成很好的印象。再有就是他明顯感覺我和孩子的親子關係是融洽的,這樣給老師的感覺他是可以和父母溝通孩子的問題,父母可以配合老師去協調解決。
我和其他老師溝通的過程也是這樣,其實,老師非常希望瞭解孩子們回家後對學校的印象、對老師講課的印象是什麼樣,這樣便於他更有針對性地改進教學。跟老師溝通好了,老師也就變得越來越容易接近,從中你可以慢慢品味出很多育兒方法。
在習慣養成方面,老師只承擔了孩子成長20%的任務
其實,在習慣養成方面,老師和學校只承擔了20%的教育教學任務,而非100%,更多的東西需要家長,而且大量的東西需要家長,尤其是一二年級,老師需要家長做大量的行爲規範的輔助培養工作。
最近遇到一箇朋友孩子剛上一年級,老師會寫一些比較上綱上線的問題反映給家長,比如上課問題,考試的問題,寫作業的問題,都很嚴重,朋友特別擔心老師針對孩子,對孩子不好,想諮詢一下該如何處理,我老公站在老師的角度解讀了一下這些問題的處理方式:第一不要和老師較勁,不要認爲老師針對孩子;第二,要明白一二年級是行爲習慣養成的關鍵,老師的要求雖然看上去有些過,但是對孩子嚴格要求,比如老師會要求書包如何擺放,考試如何做,寫作業必須用尺子,必須寫字怎麼樣,這些就是在規範孩子。一來是上課老師一目瞭然,二來也是讓孩子自己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習慣,而這些都是潛移默化的。包括考試,很多孩子坐不住,他很容易就會在考試中無意識的東瞧西望,老師會口頭警告不要作弊,但實際上是不需要把這樣的行爲上升到道德層面,從行爲規範的角度教育孩子即可。
家長如何跟孩子老師溝通 篇2
瞭解情況。家長和老師交流的時候,一定要先瞭解情況,弄明白是怎麼回事。家長了解情況的時候一定要理智,不要只聽老師的片面之詞,有時需要第三方的言論,才能弄明白的。 總之不要急於下結論。
和老師溝通。在弄明白事情是怎麼樣的之後,無論誰對誰錯,都要和老師好好的商量,平靜溫和的態度,這樣即使是你家孩子錯了,老師也不會過於苛責,也就說兩句就完事了。
態度。在和老師溝通的過程中態度一定要好。態度好一方面是爲了讓老師留下好印象,更多的是老師對你印象好了,對待你家孩子也會好的
主動。如果弄明白事情是怎麼樣的之後,如果是自家的孩子有問題了,那麼還是要主動向老師認錯,並保證以後會教育好的。
誤會。如果不是自家的孩子的錯,是老師沒搞清楚狀況,誤會自家孩子了,那麼你要好好的和老師講事情的發展,澄清事實,不要讓孩子蒙冤,並讓老師向孩子道歉。如果孩子被誤會,就這樣不了了之,會對孩子的價值觀有影響的。
視情況而定。如果老師是那種講事理的人,你就和他好好的講道理。如果碰到蠻橫的那種沒素質的老師,你要先講道理,如果實在講不通,你也就硬氣一點,把證據拿出來,讓他無話可說。這樣的情況很少見,如果真遇到了,就這樣做。雖然這樣會讓孩子難做,讓這個孩子在學校呆不下去,大不了讓孩子轉學好了,一定不能讓步,你做的是對的,就要堅持,你這樣做有助於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會使孩子一生受益的。
家長如何跟孩子老師溝通 篇3
第一,向老師詢問孩子的備考狀態如何。要知道,孩子的備考狀態直接說明了備考效果。在高三這樣一箇敏感時期,孩子的任何細小變化,老師都能感受到。而這點恰恰是父母不具備的。
第二,向老師瞭解孩子在校期間的心理變化。老師往往只瞭解學生在校這段時間的心理變化,父母往往只瞭解孩子晚上在家的心理變化,缺乏對孩子心理上的全面瞭解,所以需要父母和老師多配合,相互合作,共同疏導孩子心理。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一些具體問題和老師共同商量,採取一些必要措施。父母要主動承擔孩子存在問題方面的責任,主動配合老師,因爲老師和父母的目標是一致的,就是把課教好,使孩子學好、考好。
第三,向老師詢問孩子是否有偏科現象。孩子出現偏科是一件很難辦的事情。一些靠平日積累才能得高分的科目,倘若在備考過程中偏科,那就需要付出非常大的努力纔有可能彌補。所以,父母要在孩子偏科情況剛剛出現的時候就採取相應的對策,提防偏科情況的惡化。這就需要父母積極主動配合,提供信息,主動與任課老師溝通。父母要非常巧妙而委婉地與任課老師討論孩子的薄弱學科學習成績下降原因,把孩子的意見轉達給老師,任課老師就會比較主動地關心該生的學習,給予更多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指導,孩子的成績可能會因此有明顯提高。
孩子進入高三後,父母就要和班主任、任課老師勤溝通,及時瞭解孩子在校學習情況,陪同孩子走過高考。
家長如何跟孩子老師溝通 篇4
首先,家長要認真扮演學生與老師之間溝通者的角色。發現問題要及時與老師溝通,形成合力,不可放着問題不解決。面談,這是最好的溝通方式。通過與老師零距離的溝通,讓老師對孩子在家裏的表現有更深刻的瞭解,而家長也從老師的口中知道孩子在學校的表現,這樣雙方更容易達成共識。也可以通過電話和短信溝通,在你不確定打電話時間是否合適時,短信是個折中的方案,或者,也可以通過網絡視頻、e-mail的形式來聯繫。
其次,在充分尊重老師的前提下,選擇最佳的溝通時機。許多家長爲了能夠將孩子的情況統統掌握,就在開家長會前抓緊一切機會與老師單獨交談,這種心情老師能夠理解,但家長要考慮到老師在開會之前要將班級與年級其他班情況橫向比較;與本班的歷史情況進行縱向分析;對每位學生的情況進行全面、科學分析,所以很忙碌,不會有充分的時間與個別家長接觸。那麼我建議家長如果覺得會後時間晚了,就在家長會後一週內與老師預約前往,那時老師會有充分的時間幫家長分析孩子的情況,而家長也會有機會看到比較完整的統計數據,準確掌握孩子的情況。
再次,和老師討論研究的範圍,應不只限於孩子的學業成績。學習是許多家長和老師溝通的主題。在溝通中家長應諮詢孩子這段時間和以前比較有哪些變化,學習是不是更主動,方法是不是更合理,而不是隻關心成績的高低。此外,孩子的行爲、情緒、興趣、同學關係、思想品德修養、青春期心理也是溝通的重點。以及,孩子的自制力、依賴心,禮節以及和同學間相處的情形等問題,都應列入。
最後是一箇小的提醒,如果參加孩子的開家長會,應該將自己的手機關閉。因爲這段時間是屬於你的孩子的,家長應該全心全意地開會,而不應常常被幹擾,更不能分散老師的精力。此時離場接電話更是你與老師溝通中的敗筆。
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是家長、老師共同配合,付出心力的結果。家長的助力可以鼓舞老師無比的信心和無限的驅動力。如果雙方能夠彼此融洽溝通,信任合作,一定可以造就孩子健康美好的未來。
家長如何跟孩子老師溝通 篇5
不要亂加評論老師,更不能當着孩子的面妄評某某老師“太嚴”啦,或者“沒有水平”,因爲這會引起老師的反感;不要過分看重分數,分數只是衡量孩子學習情況的一箇方面,作爲家長,向老師瞭解的不僅是分數,而且要看重孩子的學習主動性、學習態度、作業情況和品德表現等。
經常與老師“互通情報”,這可以幫助老師更全面、更深刻地熟悉和理解學生。如,家中最近是否有人生病或發生了父母離異、家長失業、搬遷等可能影響學生在校學習生活的情況。如果發現孩子在學習上有問題,就應該讓老師儘早知曉,以便老師採取相應措施。只有全面、客觀地熟悉孩子的長處和短處,家長才能與老師一起幫助孩子在學習上取得進步。
家長要學會和老師做朋友。朋友之間的溝通往往是有效的,因爲這種溝通可以推心置腹,暢所欲言。家長和老師一旦成了朋友,交流和溝通就會更加順暢和自然。即便不能成爲好友,至少也要成爲普通朋友,這樣在溝通的過程中就會少了許多障礙。
家長千萬別去跟老師鬧甚至跑去領導那裏告狀。有的家長因對班主任或任課老師不滿,就跑到學校和老師吵鬧,甚至跑到學校領導那裏告狀,這是很不妥當的。因爲這樣做不僅不利於問題的解決,還會導致老師和家長之間的隔閡,影響雙方之間的溝通。作爲家長,要給予老師更多的理解,試想,哪個老師不想把孩子教育好呢?即便是在教育的過程中出現一些不恰當的言行和方式方法,家長都要理解,因爲老師的用心是好的。
家長如何跟孩子老師溝通 篇6
不要瞞着孩子偷偷向老師打聽孩子情況。
我認爲這種方法不可取,但還是有很多的家長瞞着孩子偷偷找老師,問東問西。如果孩子犯了錯,回到家還會批評孩子。孩子肯定會認爲家長找老師了,也會產生逆反心理。
不要只知道問孩子的學習成績,生活上的事情卻不關心。
學習固然重要,但孩子的成長也是十分重要的。家長找老師不要只記得問孩子的學習成績怎麼樣,在班裏排到第幾名,這次考試是不是又落後了等。
不要貶低孩子。
有的家長見到老師後,尤其是孩子也在當場,總要對老師說孩子不懂事給您添麻煩了,學習成績不好您要多費心了之類的話。其實不知,旁邊的孩子的心理會受到影響。最好的辦法還是實事求是一點。
保持平等尊重友好的態度。
在學校裏我們有時會看到一些家長碰到老師後就說,孩子留在學校就是老師們的責任了,當孩子們一犯錯誤的時候,家長會指責老師教導不嚴,說老師的不是等。其實孩子犯錯家長的責任也是很大的,家長在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要對老師尊重,畢竟孩子受父母的影響是很大的,不要不講理的批評指責他人。
多關注孩子的方方面面。
和第2點有些相似,家長和老師坐在一起聊天的時候儘可能多向老師打聽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不僅僅是學習成績。比如在團結同學,助人爲樂等方面也要多加瞭解,這樣瞭解的孩子纔是全面的。
挑選好時間和地點。家長也有工作在外,老師在學校也有很多的教學工作要完成。家長找來時談話溝通的時候可以提前打個電話,約好時間和地點,最好是雙方都有空閒的時候。
家長要表現出自己的誠意。
愛護孩子可以體現在方方面面,老師也會從談話中看出家長對孩子的關心是有多大,因此在溝通中家長多多瞭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不要草草了事和老師溝通的機會。這樣對孩子的理解會大大增強的。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