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誠信的發言(精選8篇)
關於誠信的發言 篇1
誠信,似一灣清泉,如縷縷陽光,用純淨洗去不潔的鉛華,讓心靈煥發勃然生機,讓我們感受道德與良知,感化懵懂與扭曲,讓我們的民族之魂昂然屹立.
德國作曲家門德爾松20歲時第一次出國演出,一時轟動了英國,英國女王維多利亞在白金漢宮爲他舉行了盛大的招待會,女王特別欣賞他的《伊塔爾慈》曲,讚歎他道:單憑這支曲子,就足以證明你是個天才.門德爾松聽後,臉頓時紅的像紫葡萄一樣,侷促不安地解釋道,這支曲子是他妹妹作的.
本來,門德爾松完全可以將事實隱瞞,保全面子,可是在榮譽與誠信之間,他選擇了後者.至今,不光他那美妙的樂曲仍流行於世,他的誠信也深深打動了我們. 然而,當今世界,物慾橫流.在商品經濟的極度衝擊下,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狂風暴雨中,誠信之舟搖搖欲墜,誠信之於我們,猶脣之於齒,脣亡齒寒,失去誠信後果不堪設想!揚起誠信的風帆,乃當務之急.身處校園這塊淨土,我們尤其應該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
重振誠信的旗幟,從我們和老師開始.師生之間,猶如魚水,理應坦誠相待,摒棄所有虛僞的笑容,可惡的謊言,而代之以真誠的問候,信任的眼神,還原那種乾淨寬鬆的氛圍,摘下面具,脫去僞裝,誠信,讓我們受益匪淺!
揚起誠信的風帆,從我們和同學開始,真誠待人,表裏如一,言而有信,讓流言蜚語從此煙消雲散,讓鉤心鬥角從此無跡可尋,教室裏,我們爲夢想而共同奮鬥,親密合作;寢室裏,我們分享集體生活的快樂,團結互助,無需處處提防,更不必寢食難安.誠信讓我們心境開朗!
拾起誠信的行囊,從我們自身做起.樹立遠大的志向,用青春和熱血澆灌夢想,爲之不懈奮鬥,做一箇對自己言而有信的人.誠信爲人,誠信處事,會讓你獲得更多的信任,更多的幫助,讓許多難題迎刃而解.誠信,讓我們懂得自尊和擁有更多朋友!
誠信爲人,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誠信處事,你的旅途將一片陽光燦爛!
關於誠信的發言 篇2
現在是一箇包裝盛行的時代,但也並不意味着我們可以丟掉誠信。
我們家有過這樣一箇故事。
從前,我爺爺開了家酒店。雖然酒店開在很深很深的巷子裏,但爺爺家釀的谷酒好,濃濃的酒香飄出巷子好遠好遠,許多路過附近的人,都不知不覺地被吸引來了。由於谷酒的物美價廉,一傳十,十傳百,人人誇好,生意興隆,讓許多商家羨慕得眼都紅了。
有一天,我爺爺出去了,他讓小夥計看店。小夥計偷偷在谷酒裏摻了水,多賣了五塊錢。爺爺回家後,小夥計得意地把“祕訣”告訴了爺爺,以爲老闆會高興。誰知,爺爺一聽,急得蹦了起來,氣得脖子都紅了,說:“你把我們最珍貴的東西,出賣了啊!”小夥計不明白。爺爺幾乎是哭着說:“你把‘誠信’出賣了啊!”果然,從此酒家的生意一天不如一天,再也不如以前紅火,到酒家買酒的人越來越少。
後來,有位大伯去買酒喝,多給了小夥計酒錢,小夥計由於受到爺爺的教育,大伯。大伯很感謝,認識到誠信的可貴,把多餘的錢退給了逢人就說這個酒家講誠信,後來酒家的生意又越來越紅火了。
誠信兩個字不能丟!因爲一箇店鋪也好,一箇酒家也好,人才、資金,這些東西都可以從外面引進,唯獨誠信不能引進,誠信只能靠自己。誠信就是支撐爺爺酒家發展的根本。
我將來也會是一箇“小夥計”,我一定要記住“誠信”給人們帶來的溫情。要記住爺爺的傷心,絕不能做出讓爺爺跺腳捶胸的事情,做出讓江爺爺傷心的事情!做出讓父老鄉親傷心的事情。
記得我在一次考試中,有一道題目不會做。正想偷偷地看一眼書,又想這樣考出來的成績不是我真實的成績,就扛消了這個念頭。後來試卷發下來,雖然分數不是
第一冬,粵這是我真實的成績。回家告訴媽媽以後,媽媽表揚了我,說我做得對,我心裏面也很高興,促使我在平時的學習更加努力。
我們中國人常說:“三歲看老”。如果,小時候就弄虛作假,那麼長大以後,做生意就會搞僞劣商品,做官就會貪污受賄,這樣,將會受到法律的嚴懲。
今日,我是懷着很高興的心情站在這裏,站在這片古老而又年輕的大地上,自古以來,湖南就有着魚米之鄉的美譽,祖祖輩輩的湖南人民爲建設自己的家園灑下了無數的汗水,經歷了無數的艱辛。正是因爲有了他們的不懈努力,纔有了我們今日的一切;也正是因爲他們以誠信魅力吸引了許多前來投資的商人和志在湖南發展的大批人才,才使我們這座古老的城市前程美好,誠信隨着文明創建的深人,迅速拓展到社會各個領域。
談到這裏,我想起了一百多年前,生活在哥尼斯堡一位叫康德的老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在我們人類的歷史上,只有兩樣東西能讓我們的心靈感到深深震撼:一箇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一箇就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法則。
我要做一箇講“誠信”的人,也願“誠信”伴隨各位的一生。
關於誠信的發言 篇3
“做人要講誠信,人無信不立。”這是爸爸老說的話。我從小到大,爸爸經常教育我做人最重要的講一箇“信”字。
當我第一次踏進校園時,“誠信做人”四個醒目的字再一次進入我的腦海裏。從小學到高中我一直生活在“誠信”裏。
記得曾經我在一本書裏看過關於“誠信”的故事:有一箇年輕人意外獲得了五個包袱。其中這五個包袱裝有金錢、地位、幸福、權利和誠信。當這個年輕人氣喘吁吁的揹着五個包袱來到河邊,看到有一箇渡船的老人,便高興地喊。當這個老人快要把這個年輕人送到對岸時,便問“小夥子,你有這麼多的包袱怎麼走?聽我的話,扔去一箇包袱,有可能會救你一命。”年輕人一聽,心裏想:金錢、地位、權利、幸福都是我需要的,我不能丟掉它們,這個“誠信”對我沒什麼用,就丟掉它吧。於是,他把“誠信”丟進河裏。老人一看,便把年輕人推下了河。“救命啊”年輕人大喊救命。這時,老人說“你沒有了誠信,我不能帶你”“爲什麼?”年輕人問。“我怕你上了河岸會不付錢。”說完,老人就走了。結果,年輕人被淹死了。
我看完這個故事後,覺得那個年輕人太傻了。如果他丟了其他四個中的一樣,那麼年輕人還有其它三個,也不會丟了性命。這也說明人很貪婪。
我自己曾經也差點不誠信。一次語文測驗,我對一道默寫題絞盡腦汁還沒寫出來。當時,我爲了考出好成績時,忘記了平日裏爸爸和老師的諄諄教誨,頭腦裏竟萌生出一種不誠信的念頭:作弊。我逞老師沒注意,偷偷地從抽屜裏拿出語文書放在書包上。我剛想去翻,突然有一種被鋼針刺到的感覺,這時,好像有一箇聲音在說“你忘了誠信做人嗎?”我聽了,想把書放回去。可是,另外一種聲音再喊:這年頭還講什麼誠信?你看看你周圍的同學哪一個不是在看書。我猶豫不覺,抬頭看了看老師,又看到黑板上面的“誠信”,我下定了決心:我要做一箇有誠信的的人,不能像那個年輕人一樣,爲達到目的不講誠信。我毅然決然的把書收回去了。
考試結束後,我鬆了一口氣,又看了看黑板上方的“誠信”,露出欣慰的笑容。
關於誠信的發言 篇4
如果世間萬物的品格都有自身所對應的氣息,那麼誠信一定如同百花盛開一般沁人心脾。
中華民族歷來便以誠信作爲優良的傳統美德,誠信之人,往往擁有人格的魅力。曾記否,曾子殺豬,商鞅變法?殺豬事小,可若沒有小事也應講誠信的品質,曾子,還會是那個縱橫諸子百家的曾子嗎?若沒有商鞅“移木者賞百金”的誠信許諾,變法還能成功?秦國還能一統天下嗎?
誠信就是百花園中最美麗的那朵鮮花,是羣星陣中最閃亮的那顆明星,是熱帶雨林中最挺拔的那棵參天大樹。擁有誠信,便是擁有了最美好的品格,擁有誠信,便會擁有玫瑰一般沁人心脾的芬芳。
兵戈頻仍的三國有兩位舉世無雙的武將:呂布和關羽。兩位英雄武功蓋世,威震四海。可是千百年來,人們都是推崇關羽,唾棄呂布,原因何在?關羽義重如山,信字當頭,即使追隨劉備,曹操已是頭號敵人,也不忘當年之約放曹操生路。至於呂布,反覆無常言而無信,有人罵他是“三姓家奴”,有人諷刺他爲誰效力誰就得死,相比關羽誠信的光輝,呂布的渺小隻能用暗淡無光來形容了。
還記得,晉文公退避三舍,纔有了大敗敵軍的勝果;還記得李白與友人相約出遊,友人路途暴病而亡,李白爲友人守喪,甚至老虎來了也毫不退縮。哪怕死亡也不忘記友人與自己的約定,哪怕友人已逝也不忘帶着友人的骨灰完成剩餘的旅途。誠信本身並不困難,難的是面對失敗的風險,仍有堅守“退避三舍”之約的勇氣,難的是面對死亡威脅仍有勇氣完成友人生前與自己的約定。誠信就是這樣,堅守誠信,便會擁有幽蘭般沁人的香氣,這香氣終將千古流芳。
也許在很多人看來,有時誠信似乎很傻,很沒有意義,因爲誠信往往會伴隨自身利益的失去。可是,讓我們想想,也許下一個因喪失誠信而受害的人,就會是你和你身邊的人。或許違約失信可以獲得一些的蠅頭小利,可是當花失去香味時,再美麗的花朵也難逃凋亡的命運。誠信正是如此,它是人格之花的那沁人芬芳的來源,擁有誠信,人格便有了自己的靈魂。
誠信就是這樣,香氣迷人,沁人心脾,堅守誠信,便是在堅守世間最美的品質。
願誠信之花永世開放。 誠信是道路,隨着開拓者的腳步延伸;誠信是智慧,隨着博學者的求索積累;誠信是成功,隨着奮進者的拼搏臨近;下面第一範文網小編整理了誠信的發言槁,供你閱讀參考。
關於誠信的發言 篇5
誠信之花,永不凋零
“積極向上,奮勇爭先”是我們一高學子力量的源泉,是激勵我們前進的巨大動力。但今天,在這片蔚藍的天空下,我們要執著地呼喚一種傳統的精神,也是時代的精神,那就是誠信。
誠信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千百年來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走過滄海桑田,歷經風霜雨雪,最終沉澱成爲民族精髓。
揚子晚報曾經刊登過這樣一則新聞,安徽滁州一位50多歲的農民工來到南京,在他打算回家時,發現口袋裏差5元錢才能買得一張車票。在這座陌生的城市裏,他舉目無親,萬般無奈下,他向玄武區某民警借得了5元錢,在這種情況下誰也不會計較這5元錢,但在第二天,他卻將這5元錢還給了那位民警。
同學們,這則故事沒有曲折離奇的情節,但它流露的質樸,折射的誠信,卻值得我們深思,它在拷問我們:“難道我們真的應該視誠信如糞土,置誠信於不顧嗎?”隨着市經濟的發展,暴利取代了美德,誠信讓步於欺騙,許多商家製假販假,假煙、假酒、假奶粉這些都已經影響到了我們的生活,甚至已經危害了我們的健康。
也許你會說我們每天生活在優雅寧靜的校園裏,這些事情離我們很遠。誠然,它的發生距離我們是有一定的距離,但誠信卻近在我們身邊,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爲人以誠,待人以信”,可是我們真的做到了嘛!與朋友相約卻不出現,在考場上作弊抄襲,做了錯事不能勇於承擔,甚至欺騙老師,欺騙家長,這些不都真實的發生在我們身邊嗎?
關於誠信的發言 篇6
所謂誠信,即誠實與守信,她是一種美德、一種品質,爲我們中華民族世代所信奉。誠信是立身處世的準則,是人格的體現,是衡量個人品行優劣的道德標準之一。它對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塑造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誠信不僅是一箇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質,更是我國經濟建設的精神基礎與思想保障。我國是一箇悠久歷史,擁有燦爛文化的國家,關於誠信的積澱在歷代的賢達志士中並不鮮見,中國誠信是源遠流長的歷史傳統的繼承。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中華民族形成了重承諾、守信義、以誠立業、以信取人的道德傳統,形成比較穩定的社會結構、凝聚力強大的傳統文化和延綿不絕的中華文明,“千金一諾”、“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之類的美談佳話永留史冊。一箇人,如果做到了誠信,那麼,他也就做到了一箇人的基本準則。
關於誠信的發言 篇7
大家好!我叫金,是天瑞律師事務所律師,代表XX省司法廳參加本次比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承諾”。
什麼是法治?全社會都嚴格遵守法律、信奉法律,把法律當作最高的行爲準則;這樣的社會狀態,我們稱之爲法治。法治,對於在座的各位來說,也許只是一箇普通的詞彙;但是,對於我們法律人來說,它卻是那麼神聖而又沉重!
幾年前,我辦理過一箇公安局副局長涉嫌受賄的案件。在看守所會見時,當事人跟我說:“我絕對沒有收受賄賂!我就是因爲辦案件太較真,得罪人才走到了這一步。但是,我不後悔!”他還說:“他們打我,我就用頭撞牆;他們怕出事兒,就不敢再打。所以,我在筆錄中沒有認可受賄。”
作爲律師,我當然不可能輕信當事人,我需要認真研究卷宗內容。卷宗筆錄中居然有這樣的記載:“行賄人”和其他證人坐在麪包車裏,“行賄人”說我一會兒到局長家送錢去,同時,撩開褲腳把捆在腿上的錢給大家看了看;下車進了局長家中後,回到車裏又把褲腿捲了起來,說錢已送。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所謂的“行賄人”和其他證人的陳述不合常理。於是,我向法院申請,要求“行賄人”和證人出庭,接受辯護律師的詢問;結果遭到拒絕,理由是“關於案件事實,筆錄寫得很清楚,證人出庭作證沒必要”。
開庭當天,這些證人竟然自己前往法院,要求出庭作證。他們說:“我們要上法庭把事情講清楚;我們的筆錄是受到壓力才這麼做的。我們實在過不了良心這一關;我們不願意冤枉好人。”結果,仍然遭到法院拒絕,理由還是“沒有必要”。
即使這樣,這位警察在法庭上仍然表現得鐵骨錚錚,不但把有關事項說得清清楚楚,還堅決不同意檢察院關於他立功的主張。他說:“我舉報違法犯罪行爲,絕不是爲了立功;因爲,我從來不認爲我的行爲構成犯罪,所以,不存在立功這一說。我在看守所內舉報違法犯罪行爲,只是把我作爲警察的本職工作延續到看守所內,不枉我入行時的承諾。”
什麼是誠信?對於法律人來說,對得起當初學習法律時心中的那一份理想,就是誠信;對得起法學老師的諄諄教誨,就是誠信;對得起入行時追求公平正義的初衷,就是誠信。
有人說:“法律人講誠信?哼哼,那是說着好聽的。還能當真啊?”這是對的嗎?也許,也許這是對的。也許對於那些刑訊逼供的人來講,這是對的;也許對於那些故意違反法定程序審理案件的人來講,這是對的;也許對於那些認爲“法律不過是有錢人玩弄的工具”的人來講,這是對的;但是,在法律人心中,我們不能認爲這是對的,我也絕對不敢站在這裏,告訴大家這是對的!我知道一箇基本的道理:連法律人都不講誠信,法治何談實現!
一審有罪判決還是如期而至,但被告人沒有埋怨我。看守所中會見時,他說:“你盡力了!我感謝你!”十分幸運的是,二審判決,最終認定無罪。
人生,本來就充滿了不確定性,坎坷和艱辛在所難免;同樣道理,實現法治的道路,註定也不會是坦途!
也許,就算我們這些法律人努力一輩子,最終還是實現不了法治。那又怎樣,等我們年老時,就算夢想還是沒有實現,我們回顧這一生,拼搏本身,不也是精彩的人生嗎?!
人生苦短!我們就是願意選擇去做那種既熱情又努力的“傻子”,就像《阿甘正傳》中的阿甘一樣,一直一直努力地往前跑,去追求心中的那一份法治理想!這就是我們法律人莊嚴的承諾!
關於誠信的發言 篇8
你知道是什麼讓你在人生中留下了燦爛的輝煌嗎?
你知道是什麼讓你獲得朋友的信任與尊重嗎?
你知道是什麼讓人與人之間架起了友誼的橋樑嗎?
是誠信,是可貴的誠信!
無論你遇到什麼人,沒人會在乎你和別人相處得多好或你曾經爲別人做了些什麼,每個人都只在乎你是否是一箇誠實的、值得信賴的人。你所遇到的每個人都希望你們談話時,他是你心中唯一的對象,無論你一天內要和多少人相處,對他們來說都不重要,他只在乎你和他在一起時,你不要欺騙他,那麼我們朋友之間的友誼纔會長存。
正所謂:“精誠所致,金石爲開。”誠信是萬丈高樓傲立蒼穹的根莖,是大海航船劈波斬浪的羅盤。誠信是無價的.
人與人的交往是建立在誠實守信的基礎上,成功都應該信守承諾,珍視這合作的機會,以誠實取信於人,誠實是守信的墊腳石。所謂:“可信任,可信賴,信得過!”這是用來高度讚揚那些講信用的人的。
交往必須講信用,包括企業、商業,這是最起碼應當遵守的生活準則。你虞我詐,互相失去信任,就會影響人與人之間的正常關係。沒有誠信的人不能夠得到別人的信任。
俄國作家班臺萊耶寫過一篇《諾言》的小說,講的是一箇八歲的小孩遵守命令,一直守着崗位,天黑了,公園要關門了,仍不肯離開的故事,初看覺得好笑,細想,一箇孩子那麼信守自己的諾言,很了不起,爲了確保事情的完成,處事雙方往往可以經過商討達成協議,一旦一方違約,則將賠償,但人們在共事時,想信所託之事會如期實現,同時,你也尋找他人最好的一面,尋找那些在這世上表現傑出的人,觀察他們的行爲,傾聽他們的言語,從而儘量多與他們溝通學習。
隨着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面對各種名利,物慾的誘惑,如果大家都能正確對待,忠於職守,尤其要在無人的時候,從每一件小事做起。這樣,我們就不必再擔心有假冒的產品,不再需要提防被別人欺騙。
誠信是打開心中那扇門上的鑰匙,誠信是溝通心靈的橋樑,誠信是心靈最聖潔的鮮花,誠信是遠船中的一箇指標,把在茫茫大海中迷失方向的航船引導他們回岸,它也是我們每個人心中的一盞照明燈,誘導每個人走出“黑暗的道路”。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