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技巧(精選5篇)

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技巧 篇1

  1.投資見面會——先揚後抑,讓家長心理適應是溝通的條件。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同時,對自己子女的缺點大部分家長能做到心知肚明,並明智地對待。真正不瞭解或明知而護短的家長畢竟是少數。所以,當我們需要就學生的某些心理障礙、不良習慣同家長對話時,要讓家長有個適應的過程,這就是先表揚學生的優點和成績,並適時傳達你的喜悅,等到家長的防範意識漸漸淡去,再切入中心話題,這樣比較容易使家長接受。

  如果遇到不認帳的家長,那就得更費口舌。有個學生迷戀網絡遊戲,經常徹夜上網,年輕班主任知情後的習慣做法是:通知家長來校或教師親自登門造訪家長,開門見山,直敘學生上網事實。這樣,家長不僅尷尬自己的失職,個別家長還會倒打一耙:“怎麼,你們學校管理不是很嚴格麼!怎麼這樣?這孩子在家從不這樣!”你看,這種時候,我們就被動了。如果換個思路,讓家長知道學生的進步,先讓他心裏接受你,然後再說上網對學習影響,最後再爭取家長的支持,爭取“幫助教育,共同努力!”這個山芋再燙手家長也不會不接。

  2.用投資理念分析說服投資方――教育目的的交流是溝通的基礎。

  很多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並不見得對學校放心。當我們教育學生的時候,有的家長會想:“這麼點小事,何必興師動衆!”根本不去想,老師這樣要求的目的和良苦用心。年輕的班主任老師往往憑一腔熱血開展工作,同這樣的家長接觸碰壁後,工作情緒馬上會一落千丈。面對這樣的家長,我們需要同家長交流教育的目的,不僅要告訴家長怎麼教育學生,還要說明爲什麼這樣做。

  當我們同家長坐下來,心平氣和地交流這些內容的時候,家長會認同我們的教育措施,他們會由反對、牴觸到支持、認同,這樣也就達到了我們交流的目的。如果沒有教育信念、目的、目標的交流,家長不知你怎麼想,他怎麼會放心,怎麼會支持你?家長把孩子交給你,就如同把自己最大的資產交給學校這個基金會的管理者――班主任去投資,沒有投資理唸的分析,投資者不會憑白無故地相信你的。

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技巧 篇2

  一、瞭解學生家庭狀況是溝通的前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也是孩子的終身教師。一箇學生在什麼樣的家庭環境中成長,對他來講十分重要。因此,瞭解學生家庭情況,搞清楚學生父母年齡、職業、文化程度,家庭結構等,是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前提,有助於我們與家長溝通時對症下藥,採取針對性的措施。

  對學生家庭瞭解多了,更能理解學生和家長,那麼在與家長溝通之前我們就能有計劃的設計和家長交談如何切入主題、如何結束,如何談學生的優點和問題,與家長溝通起來就融洽多了,對學生教育起着積極的作用。

  二、尊重家長是溝通的第一原則

  教師是我們的職業角色,生活中我們也是孩子的家長,或未來是孩子的家長,我們在工作的時候一定要換位思考,許多教師是愛學生的,“恨鐵不成鋼”,說話的時候不選擇用詞,有的時候說出來的話很傷害家長的自尊心。“如果你想得到一箇人的認同和好感,就誇他的孩子吧;如果你想最大可能地傷害一箇人,使你們的關係中止就責罵他的孩子吧。”一句直白的話揭示了人際交往的原則。

  在學生犯錯誤解決問題的時候,顧及家長的面子,尊重家長的感受,有利於教師和家長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對學生的教育。另外,隨着社會的進步,現在很多學生家長很多都有很高的學歷,有很高的認識水平和管理孩子的水平,如能經常徵求並尊重學生家長的意見,會讓家長覺得我們當班主任的比較民主、誠實可信,有利於班主任和家長的聯繫溝通。

  三、以誠相待架起溝通的橋樑

  對學生家長要像對待同事、朋友一樣平等友好,和家長談話要客氣,要注意禮節,不起高調,不發火。要有包容心,以平常心對待家長的冒失和錯誤。

  與學生家長溝通,講究一箇“誠”字。只有誠心誠意,才能打動家長的心,使他愉快地與你合作,班主任應用誠心架起與家長溝通的橋樑。這樣,即使是一箇牢騷滿腹、怨氣沖天,甚至最不容易對付的家長,在一箇真誠的班主任面前,常會被“軟化”得通情達理。

  教育是一門藝術,掌握與家長溝通的技巧,才能讓你的教育行爲藝術化,才能達到“溝通零距離”的境界。到那時,你就不會爲教育所累,而是切實在享受教育。

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技巧 篇3

  在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應注意掌握以下技巧。

  一、真誠相待,信任尊重家長。

  我們要真誠地與家長溝通交流,讓家長充分感覺到教師是真心地爲學生成長和發展着想,對學生有愛心和責任感。班主任要尊重學生家長,擺正擺好自己與家長的位置。家長與教師一樣都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引路人,都肩負着教育好孩子的重任,教師與家長加強聯繫,目的是共同的。教師與家長其實是同盟軍,家長和教師一樣應該對孩子的成長起教育、引導和示範作用。家長與教師之間不存在身價、地位的高低之分,教師與家長若能夠相互信任,相互激勵,則會出現友好、愉悅和互相合作的氣氛。所以教師要以真誠與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家長,取得他們的信任,爭取他們最好的配合,共同探討對孩子的最佳教育方法,以達到共同的教育目的。

  二、與家長溝通,要善於傾聽。

  成功的老師通常是最佳的傾聽者。傾聽不意味着不說話,但傾聽絕對是少說話。在傾聽時,要聽明白家長反映的事情和此次談話的真正用意。

  任何教師,無論他具有多麼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深厚的理論修養,都不可能把複雜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錯。而且隨着整個民族素質的提高,家長的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他們的許多見解值得教師學習和借鑑。加之“旁觀者清”,有時家長比教師更容易發現教育過程中的問題。因此,教師要經常向家長征求意見,虛心聽取他們的批評和建議,以改進自己的工作。這樣做,也會使家長覺得教師可親可信,從而誠心誠意地支持和配合教師的工作,維護教師的威信。

  三、瞭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對不同類型的家長採取不同的溝通方式。

  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每個家長的文化水平、素質和修養都不同,因此,我覺得要根據實際情況巧妙地運用語言藝術與不同類型的家長進行溝通。如:一是對於素質比較高的家長,我就坦率地將孩子在校的表現如實地向家長反映,並主動地請他提出教育孩子的措施,認真傾聽他的意見和適時提出自己的看法,共同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二是對於那些比較溺愛孩子的家長,我就首先肯定其孩子的長處,給予真摯的讚賞和肯定,然後再用婉轉的方法指出其不足之處,誠懇而耐心地說服家長採取更好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三是對於那些對孩子放任不管,把責任推給學校和老師的家長,要想辦法吸引他們主動參與到教育孩子的活動中來,開始主動關心孩子,主動與子女溝通,與學校溝通,爲學生創造一箇良好的家庭環境。四是對於後進生或是認爲自己對孩子已經管不了的家長,我們應儘量挖掘其孩子的閃光點和特長,讓家長看到孩子的長處和進步,對孩子的缺點適時地每次說一點,語氣委婉,並提出改正孩子缺點的措施,重新燃起家長對孩子的希望,使家長對孩子充滿信心,只有這樣,家長才會主動地與我交流孩子的情況,配合我共同教育好孩子。五是對於個別不太講理的家長,或是不理解學校的一些工作安排的家長。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就沉住氣,先讓家長說完,發完脾氣和牢騷,並對家長的這種心情表示理解,然後再耐心地以平靜的語氣與家長解釋、分析事情的利弊和對錯,以理服人並體現出自己的寬容大度,贏得家長的好感,從而得到家長對學校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四、充分瞭解學生,與家長談及孩子的缺點時注意方式方法。

  老師與家長的談話都是爲了孩子,作爲老師,我覺得首先必須充分瞭解孩子的情況,如:孩子的學習成績、性格特點、特長和愛好、優點和缺點等等。因此,我和家長談及孩子的發展情況時是比較具體的,從不籠統、模糊和泛泛而談,沒把握和不準確的不說,讓家長感到我對孩子的關心和重視,感覺到我工作的細緻、認真和負責。而且,我與家長交流時,對孩子的評價也是客觀而全面的,既肯定孩子的優點與進步,也真誠地提出其不足之處及改進辦法。在談到孩子的缺點時,我也是根據具體情況而區別對待,與很熟悉的家長我就說得直率一些;而有些家長自尊心強的,會把談孩子的缺點視爲對自己的批評而感到有壓力的,我就說得委婉一些,注意家長的可接受性,同時也表達對家長心情的理解,以心換心,坦誠地與家長交流,這樣就可以達到共同解決孩子問題的目的了。

  五、教師要用行動贏得家長的信任。

  教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並在作業的批改、班務的管理上,學生活動的組織等方面要認真負責,要讓家長通過這些行動看出你的能力水平,你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讓家長充分相信你,覺得把孩子放在你手裏放心,從而支持你。

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技巧 篇4

  1、投資準備――――瞭解學生家庭狀況是有效溝通的必要準備。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強調環境對教育的重要影響。蘇霍姆林斯基認爲,物質環境是育人的一種財富。“依我們看,用環境,用學生製造的周圍情景……進行教育,這是教育過程中最微妙的領域之一。” 上海市兒童少年心理發展中心副主任唐慧琴指出:“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方面,家庭影響最大。一箇有問題的孩子,他(她)的背後往往存在一對有問題的父母。”

  一箇學生在什麼樣的家庭環境中成長,對他來講十分重要。實踐證明,從離異家庭或單親家庭中來的學生性格稍有孤僻,或者偏激,有的進取心特強而脾氣火爆;有的意志消沉,不思進取。瞭解學生家庭情況,搞清楚學生的父母年齡,從事什麼職業,家住哪裏,是不是單親家庭或離異家庭,掌握學生性格成因的“環境因素”有助於我們對症下藥,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

  某班有個學生有次遲到被值日班長記錄下來。這名學生就伺機和值日班長打了一架,在班內造成很壞的影響。班主任老師很生氣,盛怒之下找到家長。不想學生的姐姐來到了學校,原來該生父親常年在外,父子感情生分,母親有心臟病,特殊的環境使姐弟倆成爲無話不談的朋友。由於年齡接近,學生的姐姐十分偏袒弟弟,不僅不認爲弟弟有錯,反而埋怨老師處理不公,溝通效果十分不理想,嚴重干擾了對學生思想工作的展開。在這裏,缺少必要瞭解是溝通失敗的重要原因。

  2.投資諮詢——尊重家長是溝通的第一原則。

  一箇教學成績非常優秀的年輕教師擔任了班主任。他把對學生濃濃的愛傾注在了對學生的負責上,甚至不惜冒違紀之諱體罰學生。可想而知,效果非常不理想。有天,某個學生參與了打架事件,年輕的班主任盛怒之下叫來了家長,當時已經深夜11:00,年輕的班主任厲數學生的錯誤,並進而指責家長的失教之責,那個學生就站在那兒,目睹家長唯唯諾諾。此時,在場的老師已經無法勸解這個班主任,看着他離溝通的初衷越走越遠而束手無策。班主任發作完,家長就帶着孩子回家了。這樣的教育會收到理想的效果麼?

  學生需要尊重,家長更需要尊重。離開尊重就談不上平等,沒有平等哪裏有心靈的無障礙的交融。當我們背離了尊重這個原則,剩下的只有對家長的訓斥和指責。而家長可能有兩種反映:一種是憤而離開;一種是忍氣聽完。我們慶幸的是剛纔那個例子中正巧碰到後一種家長,但這種僥倖是多麼猥瑣和陰暗啊。學生愛父母,多以他(她)縱容自己對父母有些不敬;但他(她)不會允許別人包括老師對自己的父母不敬。因此,當我們不能尊重家長時,也必然傷害學生的心靈。當我們無法尊重家長的時候,我們的教育已經失敗了。

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技巧 篇5

  一、與家長溝通,先以禮相待。

  首先給大家講一箇發生在我身上的事,一次在汕頭的一箇店裏買了一瓶洗面奶,拿回家一用,結果臉上長滿了小豆豆,當時心裏很急,心想下次一定要把東西退還,我再也不用他們的產品,如果服務員態度不好,就讓他賠償損失,在一箇星期五的下午,天氣比較炎熱,我氣沖沖地到了店裏,說明了來意,那個服務員一聽,馬上讓我坐下,並倒了一杯茶給我,當她的一杯茶放到我手裏時,本來是憤怒的心一下子平靜了,經過她的解釋和推薦,最後我又試用了她的另外的產品。

  於是從這件事我受到了啓發,當有家長怒氣衝衝地來找我時,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家長讓座,再給他倒一杯水,然後纔開始談事情。而且效果很好。曾記得這學期有位家長怒氣衝衝到我辦公室說:“我兒子在校車上老被高年級的同學欺負,你們學校解決不解決。”說話的語氣非常強硬。我轉身去搬了一張椅子給他坐,並倒了一杯水給他,當我把水送到他手裏時,家長本來緊繃的臉已勉強地露出了一點禮貌的笑容,這時再向家長說明我們老師一定會調查並認真處理的,家長就基本上能接受,這樣事情解決起來就主動了。

  第二,與家長溝通要實事求是,也要講究方法。

  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每個家長的文化水平,素質 ,教養不同,難免會遇到一些 “護短”的粗魯家長,那就必須講究語言的藝術。多數學生在學校做了錯事之後是不會向家長坦白的,反而說別人怎樣錯,老師又如何袒護那些同學,這往往引起家長的誤解。所以班主任應該在家長心平氣和的情況下,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用徵求意見的態度,與家長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駕馭好批評的藝術,用愛心感化家長,使他能理智地與老師一起解決問題,工作起來就容易得多了。

  陳某是我班的調皮鬼,時常影響其他同學。有一次又將同學的東西弄壞了,可是他的家長卻硬說是其他的同學先影響他孩子的,可見他的孩子回家沒有說實話,家長又袒護自己的孩子。面對這樣的家長,我沒有馬上指責他的孩子。而是先和他聊聊孩子最近的表現,肯定他孩子的進步,讓家長感受到老師對他孩子的關愛。然後再和他談談如何讓孩子表現的更好,從而引出這件事,以此事來分析。這位家長也謙虛接受了,並且回家也對孩子進行了教育。後來,學生的進步也很大。事實表明家長能理智地中肯地教育好子女,那麼,他的子女在學校的表現也會相對較好。所以,班主任與學生家長的溝通,既要實事求是,也要講究方法。

  三、與家長溝通,報憂也要報喜。

  平常我們聽到最多的是:“哪個孩子不聽話了,打個電話給家長說一下。”可我很少聽到說:“哪個孩子有進步了,打個電話給家長說一下。”長此以往家長只要一聽到是老師的電話,直接反映就是我的孩子在校不聽話了。可我認爲孩子不聽話可以告知家長,但更多地要把學生的進步告知他的家長,尤其是他的孩子確實取得了比較明顯的進步或成績後,這是你和家長的溝通也尤爲重要。俗話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哪個家長不喜歡聽到自己孩子進步的消息,如果你把喜訊帶給家長,下次他就希望你多跟他聯繫,這樣學生高興、家長高興,何樂而不爲呢?

  我班的鄭某,人比較調皮,可幹事情很積極,我經常對他鼓勵,成績也有一定進步,他的爸爸在廣州做生意,有一次,我打電話給他,告訴他孩子進步較大,他父親聽後高興的不得了,對我千恩萬謝,又讓他的媽媽打電話感謝我。孩子也受到了莫大的鼓舞,更加積極上進了,期中考試還進了班級前10名呢。

  四、與家長溝通,應站在家長的角度去考慮問題。

  在學校,學生難免會發生磕磕碰碰的事情,當學生不慎發生意想不到的事情時,作爲老師一定要站在家長角度去考慮事情。上次我班鄭某在上體育課時,不小心摔倒了,不巧的是剛好摔在眼瞼處,雖然情況並不是很嚴重,但鑑於傷在臉部,而且距離眼睛那麼近,於是在瞭解清楚事情發生的始末後我馬上打電話給孩子的媽媽,不巧的是孩子的媽媽剛好出差了,只好通知他的奶奶來校,孩子的奶奶匆匆趕到,第一句話就說:誰把你撞的?好不容易最近身體好一點,怎麼會這樣。奶奶那種對孫子的疼愛之情流露無遺,後來我跟她說:“醫生說沒關係,你在家裏再留意一下。”他媽媽第二天就趕回來了,因爲擔心孩子傷在眼周,不知恢復得怎樣,再說畢竟傷在學校,作爲班主任多多少少是有責任的,恰好第二天是週末,於是我就想去孩子家裏看看孩子的傷,我的搭檔馬主任得知這件事後,非常贊成我的想法,並欣然和我一同前往,在此也對馬主任對我工作的幫助和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謝,事情過去後,家長沒有說過一句埋怨學校的話,反而因老師對孩子的關心而非常感動,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