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溝通技巧培訓(精選7篇)
職場溝通技巧培訓 篇1
相同的興趣和業務愛好,如體育愛好、育兒等。要注意避免如政治傾向或宗教信仰等有爭議性的話題。建立私交後,談話的語氣和結果都會變得不同,未來的交流也可能有所不同。
保持積極的心態
要想有效地溝通,保持積極的心態至關重要。要給出建設性的建議,而不是負面的批評或者抱怨。當人們覺得受到攻擊或批評時,就會斷絕聯繫不進行任何真正溝通。即使是表達憂慮或不悅時也要友善待人、振奮人心。
注意語調
雖然有時在陳述自己觀點時要顯得自信,但是不要咄咄逼人。這兩者之間有着細微的界限,不要越界。對抗性的語調不會有任何好的結果。要自信而率直,並保持沉着合作的語調。
表示感謝
在開始談話之前,一定要向對方抽出時間和你談話表示感謝。時間是非常寶貴的資源,能意識到這一點並表示敬意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對他人做出的貢獻要給予認可並加以讚美。欣賞和讚美對建立融洽的關係有很大幫助。
關注結果
在談話前想清楚談話的結果非常重要。明確目標能助你直達主題並讓對話圍繞主題展開。你想完成什麼?你是想得到幫助,還是想解決爭端,抑或合作完成一箇項目或解決一箇問題?你是在尋求建議還是想影響對方的行爲?你想要的結果會影響談話的發展。
學會傾聽
眼神交流很重要。要有禮貌,不要打斷對方的談話。沒有人喜歡被人打斷,每個人急着想表明自己的觀點,這是非常自然的,但這卻是對別人想法的不尊重。試着去理解他人的想法。保持開放的態度。學會去權衡不同的觀點是非常重要的溝通技能。
注意身體語言
觀察身體語言。要是對方缺少眼神交流、或分神、坐立不安,這往往是煩躁不安或不耐煩的標誌。打哈欠或嘆氣通常是精神或身體上疲倦的標誌。當你注意到這些類型的非語言信號時,你要知道這表示這次對話不會有什麼作用。迅速完成談話或推遲談話。如果你們的關係還不錯的話,還可以問一下對方是不是不舒服。
尋求反饋
確認一下雙方對談話內容的理解是不是一致。我們經常以爲形成瞭解決方案、達成了共識,結果往往是我們完全誤解了他人的想法。尋求輸入和反饋。尋求反饋不僅能確保順利溝通,也會讓對方感覺到你在傾聽並理解了他們的想法。
後續工作
要清楚會採取何種行動並建立問責制。確認最後期限、責任和期望。如果可以,把相關的協議用書面的形式保存下來。明確下一步能夠避免過後的爭端。
儘量用友好的態度去結束每一次交流。重申你的感謝之意並讓他人感到你的理解和珍視。想要交流取得成效,你需要尊重關心談話對方,感悟和明確談話內部。你可以率直而友善地與對方交流,也還是能得到你想要的結果。
一旦在溝通中出現了問題,那麼同事就會對你“另眼相看”,上司連升職加薪都不會考慮你,更會因爲不利的交流環境導致職業規劃發生改變。所有,大家只有在溝通中學習技巧,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務。
職場溝通技巧培訓 篇2
職場溝通技巧(一)應善於運用禮貌語言
禮貌是對他人尊重的情感的外露,是談話雙方心心相印的導線。人們對禮貌的感知十分敏銳。有位優秀的售票員,每次出車總是“請”字當先,“謝”字結尾。如:請哪位同志讓個座,照顧一下這位抱嬰兒的女同志。“有人讓座後,他便立即向讓座者說:”謝謝。“再如:”請出示月票:“然後說:”謝謝,請您把月票收好。“這樣,使整個車廂的乘客都感到溫暖,氣氛和諧,在他的感染下,無人吵架、搶坐。
職場溝通技巧(二)請不要忘記談話目的
談話的目的不外乎有以下幾點:勸告對方改正某種缺點;向對方請教某個問題;要求對方完成某項任務;瞭解對方對工作的意見;熟悉對方的心理特點等等。爲此,應防止離開談話目的東拉西扯。
職場溝通技巧(三)要耐心地傾聽談話,並表示出興趣
談話時,應善於運用自己的姿態、表情、插語和感嘆詞。諸如:微微的一笑,贊同的點頭等,都會使談話更加融洽。切忌左顧右盼、心不在焉,或不時地看手錶,伸懶腰等厭煩的表示。
職場溝通技巧(四)應善於反映對方的感受
如果談話的對方,爲某事特別憂愁、煩惱時,就應該首先以體諒的心情說:“我理解你的心情,要是我,我也會這樣。”這樣,就會使對方感到你對他的感情是尊重的,才能形成一種同情和信任的氣氛,從而,使你的勸告也容易奏效。
職場溝通技巧(五)應善於使自己等同於對方
人類具有相信“自己人”的傾向,一箇有經驗的談話者,總是使自己的聲調、音量、節奏與對方相稱,就連坐的姿勢也盡力給對方在心理上有相容之感。比如,並排坐着比相對而坐在心理上更具有共同感。直挺着腰坐着,要比斜着身子坐着顯得對別人尊重。
職場溝通技巧(六)應善於觀察對方的氣質和性格
如若與“膽汁質”類型的人交談,會發現對方情緒強烈,內心活動顯之於外;與“粘液質”類型的人談話,會發現對方持重寡言,情感深沉;與平素大大咧咧的人談話,會發現對方滿在乎,漫不經心。針對不同氣質和性格,應採取不同的談話方式。
職場溝通技巧(七)應善於觀察對方的眼睛
在非語言的交流行爲中,眼睛起着重要作用,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睛最能表達思想感情,反映人們的心理變化。高興時,眼睛炯炯有神,悲傷時,目光呆滯;注意時,目不轉睛;喫驚時,目瞪口呆;男女相愛,目送秋波;強人作惡,目露兇光。
人的面部表情;固然可以皮笑肉不笑,但只要您仔細觀察,便會發現,眼睛便不會“笑起來”。也就是說,人的眼睛很難做假,人的一切心理活動都會通過眼睛表露出來。爲此,談話者可以通過眼睛的細微變化,來了解和掌握人的心理狀態和變化。如果談話對方用眼睛注視着你,一般地說是對你重視、關注的表示;如果看都不看你一服,則表示一種輕蔑;如果斜視,則表示一種不友好的感情;如果怒目而視則表示一種仇視心理;如果是說了謊話而心虛的入,則往往避開你的目光。
職場溝通技巧(八)應力戒先入爲主
要善於克服社會知覺中的最初效應。而這最初效應就是大家熟知的“先入爲主”。有的人就具有特意造成良好的初次印象爲能力,而把自己本來的面目掩飾起來。爲此,在談話中應持客觀的、批判的態度,而不應單憑印象出發。
職場溝通技巧(九)要切忌得理訓人
幾個小青年上車不買票,油腔滑調地說:“我們是待業青年,沒有工資,買什麼票?”優秀售票員姜玉琴就對他們說“乘車買票五分、一角是小事情,可是名譽搞壞丁,你出多少鈔票也買不回來……”這番話,使得幾個小青年面紅耳赤,終於補了票。試想,若是來-番針鋒相對的爭吵,或冷潮熱諷,情況會怎樣呢?
職場溝通技巧(十)要消除對方的迎合心理
在談話過程中,雙方由於某種動機,表現出言不由衷、見風轉舵或半吞半吐,顧慮重重。爲此,要儘可能讓對方在談話過程中瞭解自己的態度:自己所感興趣的是真實情況,而對迎合、奉承的話是很厭惡的,這樣纔會從談話中獲取比較真實、可靠的信息。
職場溝通技巧(十一)對誹謗性的談話應善於回敬
據說,蘇聯首任外交部長莫洛托夫出身於貴族。一次,在聯合國大會上,英國工黨的一名外交官向他挑釁說:“你是貴族出身,我家祖輩是礦工,我倆究竟誰能代表工人階級?”莫洛托夫不慌不忙地說:“對的,我們倆都背叛了自己的家庭!”這位蘇聯外長,並沒有長篇大論地進行駁斥,只是用了一句話,多麼雄辯的口才,多麼絕妙的可敬
職場溝通技巧(十二)要善於選擇談話機會
一箇人在自己或自己熟悉的環境中比加別人或陌生的環境中的談話更有說服力;爲此,他可以在業餘時間內利用“居家優勢”,也可以在別人無戒備的自然的心理狀態下講話,哪怕是隻言片語,也可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穫。
職場溝通技巧(十三)交談注意事項
不要使用易懂的詞、已廢棄的詞句或專業詞彙。這些詞彙不會給別人留下好的印象,只會使別人感到討厭。
不要做些令人討厭的舉動。如在談話時從不看着對方眼睛,而是看你身後或你周圍是否還有其他更重要的,更值得與其交談的人物。或是盯着人家的服飾漫不經心地說話。
不要用比你年輕得多的人常用的俚語,不要夾雜着外語。
一箇話題不要談得太久,話題像房間一樣,需要經常通風。
不要剛走到某人面前就嘲笑他,“我敢打賭,你忘了我叫什麼名字了”。
還要在交談中善於覺察,如果對方急促不安,也許另外有事,只是出於禮貌沒打斷你的話,那麼就應立即停止自己的話。
職場溝通技巧培訓 篇3
爲確實提升公司全體員工的溝通技巧,提高公司的工作效率,2月9日,公司邀請到了來自中國臺灣的實戰派講師範興中教授,爲員工們做瞭如何提高溝通技巧的培訓。範興中教授的培訓生動、風趣、輕鬆、通俗易懂,採用大量的實戰案例,互動過程富有啓發性,憑藉這種獨特的授課風格和風趣幽默的內容贏得了員工們的高度肯定。
範興中教授以其女兒在美國入學開始說起,通過對中西教學方法不同而引發的多次衝突,引導我們去認識溝通的必要性:“一箇人,不管是什麼職位,不管是什麼職務,溝通是所有事的基礎,溝通所有人都要用”。範興中教授結合自身的經歷,告訴我們溝通技巧的重要性:“美國老師用讚美+引導的溝通方法,讓女兒放棄了遊戲,選擇了思考,這纔是溝通高手採用的方法”。
1、溝通技巧:鏡子反射法。把自己當成一面鏡子,把別人說的話,用問句反映回去,或將說話者的情緒反映回去。而不要主動去找問題。
對下屬永遠別想去做好公平,三公中應先做好公開、公正,最後再去做公平。
2、有效傾聽,傾聽要做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耳到,然後用同理心的聽、專注的聽、選擇的聽、敷衍了事、聽而不聞。
有效傾聽的要點:
要點一、瞭解對方的情緒,讓對方知道你已經認識到他(她)的感受,它能減少敵對心情並增進相互信任。
要點二、鼓勵對方,讓對方積極地參與討論,起到集思廣益的作用。但鼓勵對方並不意味着理解或同意。
要點三、瞭解對方的想法,聆聽對方所表達的信息,並通過自己的理解來重複對方所說的。
要點四、詢問,通過疑問句或是非句尋找信息並得以證實。
要點五、表達自己的看法。
3、詢問技巧:
開放式詢問:適用於溝通的開場,收集信息。因效率太差,不適合整體使用。
封閉式詢問:是不是?一箇蛋還是兩個蛋?要對方對問題做出明確的選擇。
4、說的要點:
知道該如何說才說。知道該說什麼才說。
只有在這兩種狀態下才適合說,否則就傾聽或詢問。
黃金三原則:1、自我反省;2、以上級做訴求;3、給個臺階。
案例1越級報告的應對:要認識到,上級是喜歡聽越級報告的,但上級又不應該聽越級報告,所以下級做的工作要主動讓上級知道;處理時不宜上中下三級共同溝通,應及時找上級採用黃金三原則進行溝通。
案例2當你的上司要將重要任務讓你交給你一箇不勝任這項任務的下屬的時候,應該以上級作訴求,把任務攬在自己的身上,向上司承諾保證完成任務。
案例3 越權的應對:當出現越權時,作爲中層應及時去制止,首先找上級採用黃金三原則進行溝通,再找下屬溝通,講明會找資源幫助他,爲了完成上級交待的任務,要第一時間向你彙報,掌控事情。
跨部門溝通的原則:絕不可威脅或限期;絕不可只考慮自己,而不考慮對方;永遠要尋求對方的建議。
所有好的溝通,用的都是傾聽、讚美、詢問、引導,說要掌握了要點纔去說,這樣纔會達到溝通的最佳效果。
員工對此次培訓總體評價良好,對講師的評價較高,這樣的授課方式新穎,互動多,讓大家更容易吸收和消化,很多的方法和技巧可以直接運用於工作和生活中。同時也認識到了自己需要進步,需要學習。提出了有更多這樣的培訓機會的期望。
就是中國的父母親經常壓制自己的孩子,不讓他發表太多意見。結果孩子長大後,該發表意見的時候大部分都不太會講話;不需要他講話的時候,他又講一大堆俏皮話。由此可見,中國的父母在溝通這個問題上沒有訓練好自己的孩子: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
第二個問題是溝通的目的,有以下四個; 控制成員的行爲; 激勵員工改善績效;表達情感;流通信息。
溝通就是一種激勵。管理者在公司治理中,下屬一般不太知道你在忙什麼,你也不知道他在想什麼,你的痛苦他未必瞭解,他在做什麼你也不見得知道,其實,這就是失去了激勵。尤其對那些採用隔間與分離的辦公室的公司,作爲一箇主管,應該常出來走動走動,哪怕是上午十分鐘,下午十分鐘,對公司和下屬都會有非常大的影響,這就是管理學上所謂的“走動管理”。
在實際溝通中,彼此認同即是一種可以直達心靈的技巧,同時又是溝通的動機之一。溝通有如下三要素:溝通的基本問題——心態;溝通的基本原理——關心;溝通的基本要求——主動。
很多人都以爲,溝通是一種講話的技巧,其實這樣說是不對的。一箇人的心態不對,他的嘴就是像彈簧一樣也沒有用,所以溝通的基本問題其實是心態的問題。另外溝通的一箇更重要的要素—關心。你應該注意對方的狀況和需求,是否有不便和問題,應該理解對方,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綜合對方的文化水平、社會背景等實際問題進行考慮,然後用對方能夠接受的方法表達自己,這樣對方也能夠更容易的理解你的想法。
綜合這次的學習,自己在人際溝通方面收穫不菲,瞭解溝通在人際交往中的重要性,溝通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各個問題,應該學會換位思考,學會觀察,關心對方,在組織語言方面要綜合考慮對方情況,跟不同的人溝通要用不同的表達方式等等,相信自己在以後的工作和生活中都會有所提高。期待公司下次組織的培訓學習。
職場溝通技巧培訓 篇4
不能說的話1. 推脫責任的話這事不歸我管…那不是我的錯…這不是我受理的,我不清楚…
2. 指責客戶的話你好像不明白?你有完沒完?現在才說,早幹嗎來着!3. 命令客戶的話你必須你應該
4. 語言生硬我就這態度我們向來都是這樣有意見找領導去公司規定就是這樣肯定不行
5、與客戶爭辯絕對沒有你肯定錯了
6、語言隨意喂,講話大聲點,聽不清
7、措辭不當是你不會用吧?你明白嗎?剛纔已經跟你說過了!
這個問題連小孩都懂!
職場溝通技巧培訓 篇5
(1)開列溝通情境和溝通對象清單
這一步非常簡單。閉上眼睛想一想,你都在哪些情境中與人溝通,比如學校、家庭、工作單位、聚會以及日常的各種與人打交道的情境。再想一想,你都需要與哪些人溝通,比如朋友、父母、同學、配偶、親戚、領導、鄰居、陌生人等等。開列清單的目的是使自己清楚自己的溝通範圍和對象,以便全面地提高自己的溝通能力。
(2)評價自己的溝通狀況
在這一步裏,問自己如下問題:
·對哪些情境的溝通感到愉快?
·對哪些情境的溝通感到有心理壓力?
·最願意與誰保持溝通?
·最不喜歡與誰溝通?
·是否經常與多數人保持愉快的溝通?
·是否常感到自己的意思沒有說清楚?
·是否常誤解別人,事後才發覺自己錯了?
·是否與朋友保持經常性聯繫?
·是否經常懶得給人寫信或打電話?
……
客觀、認真地回答上述問題,有助於瞭解自己在哪些情境中、與哪些人的溝通狀況較爲理想,在哪些情境中、與哪些人的溝通需要着力改善。
(3) 評價自己的溝通方式
在這一步中,主要問自己如下三個問題:
·通常情況下,自己是主動與別人溝通還是被動溝通?
·在與別人溝通時,自己的注意力是否集中?
·在表達自己的意圖時,信息是否充分?
主動溝通者與被動溝通者的溝通狀況往往有明顯差異。研究表明,主動溝通者更容易與別人建立並維持廣泛的人際關係,更可能在人際交往中獲得成功。
溝通時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有助於瞭解對方的心理狀態,並能夠較好地根據反饋來調節自己的溝通過程。沒有人喜歡自己的談話對象總是左顧右盼、心不在焉。
在表達自己的意圖時,一定要注意使自己被人充分理解。溝通時的言語、動作等信息如果不充分,則不能明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如果信息過多,出現冗餘,也會引起信息接受方的不舒服。最常見的例子就是,你一不小心踩了別人的腳,那麼一對不起就足以表達你的歉意,如果你還繼續說:"我實在不是有意的,別人擠了我一下,我又不知怎的就站不穩了……"這樣羅嗦反倒令人反感。因此,信息充分而又無冗餘是最佳的溝通方式。
(4) 制訂、執行溝通計劃
通過前幾個步驟,你一定能夠發現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從而確定在哪些方面重點改進。比如,溝通範圍狹窄,則需要擴大溝通範圍;忽略了與友人的聯繫,則需寫信、打電話;溝通主動性不夠,則需要積極主動地與人溝通等等。把這些製成一箇循序漸進的溝通計劃,然後把自己的計劃付諸行動,體現有具體的生活小事中。比如,覺得自己的溝通範圍狹窄,主動性不夠,你可以規定自己每週與兩個素不相識的人打招呼,具體如問路,說說天氣等。不必害羞,沒有人會取笑你的主動,相反,對方可能還會在欣賞你的勇氣呢!
在制訂和執行計劃時,要注意小步子的原則,即不要對自己提出太高的要求,以免實現不了,反而挫傷自己的積極性。小要求實現並鞏固之後,再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5) 對計劃進行監督
這一步至關重要。一旦監督不力,可能就會功虧一簣。最好是自己對自己進行監督,比如用日記、圖表記載自己的發展狀況,並評價與分析自己的感受。
計劃的執行需要信心,要堅信自己能夠成功。記住:一箇人能夠做的,比他已經做的和相信自己能夠做的要多得多。
身體語言溝通的改善
我們已經瞭解身體語言在人際交往中的作用。然而,真正將身體語言有效地運用到人際交往中去卻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這需要我們做兩件事情:一是理解別人的身體語言,二是恰當使用自己的身體語言。
職場溝通技巧培訓 篇6
巴西一家公司到美國去採購成套設備。巴西談判小組成員因爲上街購物耽誤了時間。當他們到達談判地點時,比預定時間晚了45分鐘。美方代表對此極爲不滿,花了很長時間來指責巴西代表不遵守時間,沒有信用,如果老這樣下去的話,以後很多工作很難合作,浪費時間就是浪費資源、浪費金錢。對此巴西代表感到理虧,只好不停地向美方代表道歉。談判開始以後似乎還對巴西代表來遲一事耿耿於懷,一時間弄得巴西代表手足無措,說話處處被動。無心與美方代表討價還價,對美方提出的許多要求也沒有靜下心來認真考慮,匆匆忙忙就簽訂了合同。 等到合同簽訂以後,巴西代表平靜下來,頭腦不再發熱時才發現自己吃了大虧,上了美方的當,但已經晚了。
案例分析:
這個是一箇挑剔式開局策略的運用,在一開始的時候對對手的某項錯誤或禮儀失誤嚴加指責,使其感到內疚,從而達到營造低調氣氛,迫使對方讓步的目的。本案例中美國談判代表成功地使用挑剔式開局策略,迫使巴西談判代表自覺理虧在來不及認真思考的情況而匆忙簽下對美方有利的合同。
但是我與此同時我們更需要注意的是,這也是一箇關於國際的商務談判,其中就沒有很好的運用我們上文中所提出的觀點應該在談判之前瞭解對方的文化,並且應該想好一旦遲到的情況下應該如何是好,如何地應對這種文化上的差異.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另一箇事例,同樣是面對這種遲到的情況,日本的談判代表是如何做的:
日本有一家着名的汽車公司在美國剛剛“登陸”時,急需找一家美國代理商來爲其銷售產品,以彌補他們不瞭解美國市場的缺陷。當日本汽車公司準備與美國的一家公司就此問題進行談判時,日本公司的談判代表路上塞車遲到了。美國公司的代表抓住這件事緊緊不放,想要以此爲手段獲取更多的優惠條件。日本公司的代表發現無路可煺,於是站起來說:“我們十分抱歉耽誤了你的時間,但是這絕非我們的本意,我們對美國的交通狀況瞭解不足,所以導致了這個不愉快的結果,我希望我們不要再爲這個無所謂的問題耽誤寶貴的時間了,如果因爲這件事懷疑到我們合作的誠意,那麼,我們只好結束這次談判。我認爲,我們所提出的優惠代理條件是不會在美國找不到合作伙伴的。”
日本代表的一席話說得美國代理商啞口無言,美國人也不想失去這次賺錢的機會,於是談判順利地進行下去。
職場溝通技巧培訓 篇7
訓心得
週末公司給全體員工組織了一次比較有意義的培訓,培訓的內容是關於關於人與人怎樣溝通的技巧培訓。培訓老師通過將近一天的時間裏細緻的解說下使我受益匪淺,現將培訓心得總結如下:
一、要用心與別人交流,針對不同的人應瞭解他的基本情況和所要溝通的內容,要根據這些適當的改變自己的說話方式,語氣,情緒狀態。讓他人感覺到我們之間是有共同語言,有些同樣的感受。特別是在與客戶談話時貴在有誠意,態度要誠懇,語言要平實,語氣要平和。要學會帶着感情去做工作,讓每一箇對病人得到儘可能多的人文關懷。
二、學會傾聽。與人交流不僅僅是指自己說,還包括聽別人講。做一箇好的聽衆。在與人交往過程中傾聽是很重要的,同樣也是很難作到的,特別是在別人誤解的情況下,要學會更多的去傾聽,從中找到有價值的信息,以瞭解到我們之間的誤會,然後選擇一種讓人容易接受的方式去溝通。特別是在與客戶溝通時,從中獲取更多需要瞭解的信息,也回答客戶所想瞭解的信息,這在工作是很重要的。
三、學會換位思考。學會換位思考要求我們能感同身受、設身處地的理解對方,考慮到不同客戶心理,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同他們一樣理解他們,把這種情感表達出來,能迅速拉近與客戶之間的距離,爲以後的溝通打下一個好基礎。
四、與不同性格的人溝通要在語言風格和談話內容上有所側重。與直爽型性格的人溝通時,要簡明扼要,乾脆利落,直截了當,開門見山,
不要拖泥帶水、拐彎抹角;與互動型性格的人溝通時,要注意讓對方參與進來,充分聽取對方的意見和建議,採取商量的口吻,在討論中達成共識;與內斂型性格的人溝通時,可以適當拉拉家常,關心對方的生活,等對方比較放鬆的時候,再進行實質性的問題。總之,用心揣摩每個人的不同性格,並在與他們溝通時區別對待,運用不同的溝通技巧,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學會讚揚別人,在生活中,批評與讚揚下比較,大多數人會更喜歡聽到讚揚,讚揚可以有效增加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消除隔閡,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增加雙方的親近感。使他人感覺自己是完美的,能將自己積極自信是的太度給予他人,會提高你在人羣中的凝聚力和受歡迎程度。
總之,人際溝通這門課程是能培養人的素養,把他與專業知識、社會閱歷等綜合素質相結合,使他能靈活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這還需要我們通過後天的不斷學習和實踐鍛鍊,需要我們加強理論學習,從豐富的知識寶庫中吸取營養、陶冶情操,才能“腹有詩書氣自華”,以深厚的理論底蘊給人以啓迪,在不斷的語言溝通實踐中,使每一種方法都能得到恰到好處地運用,不斷豐富自己的語言溝通技巧和藝術,做好工作。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