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幹部學習西遷精神心得體會(精選7篇)
黨員幹部學習西遷精神心得體會 篇1
當時交大人有一句口號,‘哪裏有事業,哪裏就有愛,哪裏就是家’。很多人主動放棄上海優渥的生活,克服困難,登上西行列車。面對祖國支援大西北建設的召喚,他們表現出來的是對事業、理想的熱愛,以及胸懷大局的家國情懷,至今想起來,令人更感動。
如今,西遷精神正在新時代催人奮進,西安交大承建的中國西部創新港將在今年建成,一批大數據,人工智能科技研發中心將爲國家西部發展提供新的智慧引擎。
新時代弘揚“西遷精神”,就是要把創新擺在城市發展最核心、最重要的位置,始終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做強雙創示範平臺建設,營造更濃郁的創新創業創造氛圍,打造人才特區、創新高地、創業基地,加速釋放更多的活力和勢能,讓更多的新點子、新模式、新技術、新業態都能在西安蓬勃生長,都有機會長成“參天大樹”。
一箇新開墾的地,新的一幅紙要作畫,能夠展現無限的可能,要建設好它,更需要有“西遷精神”的延續。
黨員幹部學習西遷精神心得體會 篇2
20__年新年伊始,這個本該闔家團聚歡度佳節的時期,因爲一場嚴峻的疫情而讓人格外憂心。誠然,新冠病毒肆虐一度使民衆恐慌,經濟發展受挫,社會各界的攜手努力下,疫情在短短的3個多月就被遏制,這充分展現出我們國家政治制度的優越性、民族的凝聚力以及公衆的道德水平。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即便相隔萬里,我們仍能從新聞中的短短几行字裏攫取到各界人民的不懈努力,儘管這些只是他們付出的冰山一角。
這場疫情能夠在國內被迅速遏制,最離不開的就是各地醫務人員的付出。自湖北成爲疫情重災區以來,各地醫生主動請纓,馳援湖北,他們在醫療物資緊缺的情況下,仍然不懼危險,奮戰在一線。在新聞中我們得知,爲了救治更加方便,也出於安全考慮,醫生們紛紛剪掉了自己的頭髮,其中,留着烏黑亮麗的秀髮的女孩兒雖萬般不捨,但仍含着淚毅然決然的剪斷,因爲在他們眼中,同胞的性命是最爲緊要的。然而,醫生們所面臨的困難還遠不止這些,還有防護服緊缺、N95口罩供應不足、感染人數衆多、傳播風險高等困難擺在了他們面前。醫生們爲了節省防護服,連廁所不敢上,生怕浪費了這來之不易的物資,有的女醫生即便處於生理期卻仍然奮戰在一線。在精神壓力極大的情況下,醫生連眼淚都不敢流,他們說“這會弄花了護目鏡”……縱然這一道道難關擺在醫務工作者眼前,他們仍披荊斬棘,拯救了條條鮮活的生命,這就是中國醫務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
醫務人員的付出必定不可忽視,但全國大衆的努力也是十分重要的。以武漢人民爲例,他們雖身處重災區,但卻沒有因此而產生暴亂,民衆聽從政府命令,特殊時期只在武漢市內活動,以免將病毒傳播到更大範圍。他們暫時停止了歸鄉的步伐,取消了與外地的生意,冒着被感染的風險呆在武漢配合國家的全力救治。正是由於我們國家的人民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能夠犧牲自身利益,保衛集體利益,才能使疫情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即被遏制。反觀國外,一些利己主義盛行的國家,沒有把握我們國家爭取來的寶貴時間,民衆出門不做好防護措施,不聽從政府號召反而在人羣密集處聚集,使自己國家的感染人數迅猛增長。事實證明,只有風雨同舟,團結一心,才能打贏這場防疫攻堅戰。
這次疫情,雖爲我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但我們仍能看到中華兒女團結一心,燃燒自己,照亮他人,這星星之火必能成燎原之勢,燒滅我們面臨的一切困難與阻礙。讓我們風雨同舟,攜手同行,共同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黨員幹部學習西遷精神心得體會 篇3
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直接關係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直接關係經濟社會大局穩定,也事關我國對外開放。現在,最關鍵的問題就是把落實工作抓實抓細。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爲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按照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要求,儘快找差距、補短板,切實做好各項防控工作,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國人民萬衆一心、衆志成城,用愛共度難關。
有一種愛,叫“封一座城,護一國人”。隨着20__年1月23日10時起,全武漢市城市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無特殊原因,市民不要離開武漢,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暫時關閉。恢復時間另行通告。武漢正式封城,武漢已經向全世界展現出的社會責任感!你是一座“英雄”城市,你用這種方式保護着中國。而我們每天不停地刷着新聞,看感染“新型冠狀肺炎”疫情的人到底有多少,我們都戴起了口罩,待在家裏,過着一箇非常平靜的年。武漢加油!全國人民與你們同在。
有一種愛,叫“舉國上下,萬衆一心”。因爲我們都在經歷着這場戰役,可以說,在這場戰役中,沒有任何一箇人是旁觀者。國內34個省,包括西藏地區,無一倖免。這場戰役來勢洶洶,我們每個人都密切關注着,希望當前的難關趕緊過去,同時還有很多“白衣戰士”的逆行者奔赴前線,奮鬥在前線。當然還有很多“無名英雄”,他們默默地捐款、捐口罩,沒有留名,然而每一箇悄悄離去的身影都值得讓人肅然起敬!韓紅多次含淚捐款,多數明星都通過韓紅基金會向湖北武漢災區捐款。全國各地都向武漢送去物資,超市的愛心“菜”,物美價廉,讓每個武漢人民喫的起放心菜。武漢封城後,那些讓我們感動和淚目的人和事,他們讓我們放下那顆煩躁焦慮的心,同時也告訴我們:大難當前,人間有愛,只要有愛,有強大的祖國在,就沒有什麼過不去的。
有一種愛,叫“多國支援,愛滿世界”。外交部發布,截至2月5日中午,已有21國政府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向中國捐助疫情防控物資:韓國、日本、泰國、馬來西亞、印尼、哈薩克斯坦、巴基斯坦、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匈牙利、白俄羅斯、土耳其、伊朗、阿聯酋、阿爾及利亞、埃及、澳大利亞、新西蘭、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等21個國家政府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向中方捐助了疫情防控物資。還有一些國家政府也表達了向中方捐助物資的意願。此外,不少國家社會各界友好人士也紛紛主動通過各種方式對中國抗擊疫情提供支持。面對疫情,中方始終主要依靠自身力量應對疫情挑戰。對於來自國際社會的真誠友善的理解、支持和幫助,我國表示萬分感謝。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待我國戰勝疫情,歡迎你們常來做客!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每個中華兒女焦慮恐慌,但只要人人都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天佑武漢,天佑中國!
黨員幹部學習西遷精神心得體會 篇4
今天我收看了同上一堂戰疫思政大課,感觸頗深。我對新冠狀病毒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也對中國在疫情防控中的擔當感到自豪。通過這場疫情,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重要性。
若論起事情的起因,許多人可能會說“這一切得從一隻蝙蝠說起”,但我認爲不然,試問,蝙蝠它有錯嗎?它是錯在不該攜帶病毒,還是錯在不該被人類喫掉?人類作爲食物鏈的最頂端就可以爲所欲爲嗎,最終玩火自焚卻是憤憤不平地推卸責任:“這是蝙蝠的錯”。
《流浪地球》裏有言:“起初,沒有人在意這一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一箇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獵人手中的槍在獵獲動物的同時,也在消滅着自己生存的領地。槍響之後,沒有贏家。
董卿在《主持人大賽》中曾說道:“傷害與被傷害,有時候也是對立統一的關係,傷害他人,有時候也意味着在毀滅自己,即便你佔盡了優勢,也不可能爲所欲爲。人類破壞自然環境,同時也是在破壞一種和諧共生的平衡關係。平衡一旦打破,我們對大自然所造成的傷害最終也會反饋到人類自己身上。人類曾幼稚地以爲自己能夠通過“戰勝自然”“攫取自然”來顯示自身的力量,在自食其果之後,纔開始醒悟:只有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才能謀求人類自身的長遠發展。
之前也曾看到一箇腦洞大開的視頻,將人類與動物的身份互換,車水馬龍的鬧市遍佈直立行走的動物,而臭氣熏天的垃圾場、臭水溝、僅存的一隅森林、北極的冰山一角,各處本是瀕臨滅絕生物的苟延殘喘之地卻變成了人類的棲息地。科技的不斷髮展需要無數的實驗,同時需要經濟的支持,視頻中的公司爲暴利瘋狂地砍伐森林,而住在森林裏的生物只能尖叫着逃跑,恐懼的眼神中透露着絕望。毋庸置疑,視頻的結局是人類的滅絕。
呵,多麼可笑荒誕卻又十分正常的結局。這不僅是諷刺,我想更多的是警告和預見。若人類繼續無知下去,那麼對不起,槍響之後,沒有贏家。
病毒無情人有情,在這一次沒有硝煙的戰爭裏,科學、勇氣、信念是我們緊握的武器。痛定思痛,警鐘長鳴,匯聚衆志,必能成城,在痛苦之後,我們會變得更加堅強;在磨難之後,我們會變得更加勇敢;在絕望之後,更加理智的我們必將迎來更光明的希望。
黨員幹部學習西遷精神心得體會 篇5
當前,加強防疫防控,絕不鬆懈。疫情過後,推進三大舉措的落實,將提質增效,重新制定運營目標,明確方向。隨着時代的進步,鐵路行業不斷改革、創新、發展。同時,也會注重節能減耗,降低不必要的支出,形成優質結構的發展趨勢。加大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筆者認爲是有必要的,保證供給源頭生產有序,資源充足,輸出無礙。供給鏈採取相關調整措施,協調配合,平穩有效地連接。被供給方則做好輸入準備,制定前沿計劃,做到合理利用資源。牢牢把控這三方面,便可適時應急處置,從容應對。
不落後,不妥協,不逃避,一直堅守着,努力着,戰鬥着。疫情過後,中國將重塑經濟實力,重整旗鼓。面對疫情,鐵路人不妥協不放棄,做好科學防控,確保消毒清潔到位。鐵路部門實施相應舉措:下發疫情期間相關退票文件讓客運員們學習傳達,積極爲旅客辦理業務。按照相關要求與各級部門,各單位協同配合工作,全面作戰,攻堅克難。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對於中國來說,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挑戰,它激發了中國人民的戰“疫”決心,提升了民族凝聚力,扛起了防疫重擔,是一次嶄新的蛻變,頗具意義。對於鐵路來說,是一次坎坷,也是新徵程的起點,讓我們倍感珍惜,滿懷期待。
疫情無情人有情,我們希望這份溫暖的情感延續,代表着一次心路歷程的成長。同時,也關注着鐵路行業的飛速發展,中國經濟的重新崛起。作爲一名中國鐵路人,我們應鬥志昂揚,再接再厲!
黨員幹部學習西遷精神心得體會 篇6
從疫情出現在大衆視野到如今已經有三個多月的時間了,爲了有效抑制疫情擴散,大多數人都“宅”在家中自我隔離,在20__年的春節,無數的孩子無法見到父母、無數逆行者日夜奮戰在生死線上、滿載着思唸的歸鄉列車成爲病毒的傳染路線、城市的人們都換上了帶着口罩眉頭緊鎖的臉,但無數顆心朝着同一個方向——抗疫。
在疫情期間,我沒有參與任何志願活動,身在屬於重災區河南省的我被限製出行,甚至連出門的次數都屈指可數,疫情的發展變化牽動着每個人的心,每當我因此不安時,這些故事總是能撫慰人心。
最近,微博出現了這樣一箇話題“一組數據堅定戰疫信心”,話題中寫到疫情期間各項令人欣慰與敬佩的數據:僅16秒,廣東援助荊州醫療隊ECMO小組就爲病人成功更換了新的“人工肺”;所有馳援湖北的醫療d隊從接到指令到組建完成,平均不超過2小時,從成員集結到抵達武漢平均不超過24小時;2月2日上午,武漢火神山醫院舉行交付儀式,7000餘名建設者,9天日夜鏖戰,體現“中國速度”……所謂英雄,不過是平凡的勇敢,在這些數據的背後體現的是中國的樣子。無論是84歲高齡仍奮戰一線的鐘南山院士,還是身患漸凍症卻沒有休息過一天的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還是剪掉一頭長髮,用熱血書寫“90後這麼快就長大了”的小護士肖思孟他們握住了時代遞出的接力棒,青年強則國家強,他們絕不是嬌滴滴的一代,讓我們相信年輕的力量……
在如今這個全球化的時代世界正在被日益濃縮爲一箇地球村,與此同時我們更加迫切需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因爲任何一箇國家都無法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獨善其身。在疫情爆發期間,新聞中報道着各式各樣的求助信息,醫護人員口罩告急,防護服緊缺……這些新聞緊緊抓住我們的心臟。在這時,世界各國各國際組織向我們伸出了援助之手,日本的醫療物資,歐盟的防護物資……就像日本所提“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我們不在同一個地方,沒有共同享有同一片山川。但是當我們抬頭時,看到的是同一輪明月。因爲網絡的發達,讓我可以瞭解到這麼多的援助信息,因爲各國的援助,讓我深切感受到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含義。正如董卿所寫的:“雪崩了,沒有一片雪花能倖免於難。”
疫情像個放大鏡,我看到“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日本,向武漢捐贈急需的口罩,在街上打出武漢加油的標識。我看到留學生,旅行業者,從國外買回口罩捐給一線,也看到製假者,趁國難之機,大發橫財。看到了第一時間全球採購的上海,重慶,也認識到了疾病是全人類共同的敵人,因爲疾病不會對任何一箇國家的人網開一面。
在20__年的疫情面前,總有無數堅毅的人,堅守在崗位的一線,以自己的力量爭分奪秒地挽救生命;也總有心懷希望的人,將一點一滴的愛匯聚起來。我只希望疫情過後,曾經與死亡賽跑的戰士也可以回到家中喫一口熱飯,睡一箇好覺。他們所帶來的希望與勇氣,無論在哪一個時代都會熠熠生輝,無論在哪一條泥濘道路中,都值得我們堅守。
黨員幹部學習西遷精神心得體會 篇7
正值舉國歡慶之時,沒有想到疫情洶洶而來。讓這個春節註定不平凡,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正在進行時。時至今日仍然不可放鬆警惕,要保持信心,科學防護,不造謠不傳謠,儘自己所能不給國際添亂。
面對來勢洶洶的病毒,加之網絡上的謠言,這個假期過得人心恐慌。我十分關注國內外疫情情況,因爲我的父親遠在新加坡,異國他鄉的他成爲了一家人的牽掛。過年的時候我們也只能通過網絡聯繫,父親給我發來一首小詩:一抹斜陽沽濁酒,殘月似鉤泛離愁。午夜難眠思鄉音,家人共聚笑滿樓。句句相思,字字思鄉。我不禁潸然淚下,自己也寫了一首小詩:斜陽殘月寄相思,祈神求明佑遊子。異國相語可憐宵,待父歸來共歡笑。惟願父親一切安好健健康康的早日回家。
對父親的憂思加之國家的危難這個春節過得十分壓抑,沒有了往年的走親訪友,也沒有了聚餐活動,同樣也缺少了熱鬧和歡笑。但是疫情當前我能做的最大的貢獻便是宅在家中了。就像網絡中流傳的那句話,我宅家我驕傲,我爲國家省口罩。爲國做貢獻覺悟必須高,待到病毒消滅時,天天都是過大年,人人健康齊歡笑豈不是更好。
除了關注疫情的嚴重,我也看到了社會各界對抗擊疫情做出的努力。20__年的非典我年僅兩歲尚未記事。20__年汶川大地震時我上小學一年級,那個時候覺得“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是句口號。到了今天我才明白他的真正意義,中國人任何時候都會衆志成城共同面對困難。尤其是看到全國各地自願奔赴一線的志願者們,還有夜以繼日與病毒抗爭的醫護人員們,實在讓我敬佩。我的大姨是我們縣醫院的護士,當得到需要支援的消息時,她第一時間交了“請戰書”,家人們都爲她擔驚受怕,輪翻勸助她不要去。誰不是父母的孩子,誰不是孩子的媽媽啊。後來由於這次支援隊伍只需要醫生,大姨纔沒能去一線,家人都放心了,而她卻因爲失去這次機會大哭一場。醫護人員最清楚疫情的可怕,但她們仍然積極“請戰”,不畏危險,她們真的很偉大,很令人敬佩。
雖然疫情難以攻克,但是我相信,十四億人民風雨同心,積極配合,戰勝疫情指日可待。雖然疫情仍在蔓延,但令人欣慰的是每日新增病例正在減少,疫苗研發逐步推進,治癒病例不斷增多。願中國人民早日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