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者的身體態勢技巧
態勢語言是演講者通過自己的身體姿態、儀表風度、手勢動作、面部表情和服飾打扮等來表達情意、傳達信息的一種無聲語言,是演講中不可缺少的直觀性因素。今天第一範文網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演講者的身體態勢的技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演講者的身體態勢技巧一、演講上臺的體態動作:
1、上臺前:
A、要看好地形、路線、瞭解觀衆的情況。
B、整理好自己的衣服、資料、道具、髮型等。
C、請各工作人員調整好音響、話筒高度。
2、上臺時:
A、要從容不迫、落落大方、瀟灑自信。
B、不能鬆鬆垮垮,隨隨便便,弓背彎腰。
C、不能嬌柔做作,扭捏作態,怪模怪樣。
D、不能缺乏謹慎,匆匆忙忙,大步流星。
E、不能過於遲緩,拖拖拉拉,委靡不振。
3、上臺後:不要急忙開口,而應用親切的目光注視或掃視會場幾秒鐘,使聽衆的大腦做好接收信息的準備,得到無聲的感染。
4、移動:一般來說,在正規的場合演講者站立好後是不宜移動的,但在特殊情況下,有時也要適當的移動。演講者的身體如果需要移動的話,應注意以下三點:
(1)動要在理。必須符合演講內容的需要,或者出於其他的目的,比如,爲了進一步鼓動聽衆或者制止一些特殊情況的發生,演講者可以向前走動點。
(2)動有規則。演講者在走動方向、節奏、快慢等方面保持一定的規則,就既能活躍會場氣氛,又能穩定聽衆的情緒。
(3)動要適當,寧少勿多。移動範圍不應過大,不可跨越太遠、來回走動。
演講者的身體態勢技巧二、演講站立的姿態
演講必須站着,這是一箇基本原則。古今中外成功的演說家幾乎都是站着演講的,就是在聯合國的講臺上,不管是國家元首,還是政府要員,都一律站着講,而且還限制時間。其原因就在於:
第一、表示對聽衆的尊重;
第二、避免長篇大論,或埋頭念稿子的毛病;
第三、顯示演講者的精神風貌;
第四、增強和聽衆的交流,調節會場的氣氛;
第五、演講者站立,可以給人一箇完整的形象,只有站立,才能使手勢、身勢自由地擺動。
1、演講站姿的要求
演講者站在臺上,要像青松一樣挺立,不能掉肩斜背;可一腳略前,一腳稍後,或呈稍息式,但絕不可扭曲身子,或過分側向一方,以斜背對場中另一方,這是對場中聽衆不一視同仁的表示;兩腳不可靠得太攏,也不宜跨得太開;演講中應有所變換。總的要求是:站姿應自然、大方、不拘謹、不呆板,身子要正,無論動與不動,都應當像一尊優美的雕像,體現出一種體態美。高爾基讚揚列寧的演說時說: “他站在講臺上的整個形象,簡直就像一件古典藝術作品,什麼都有,然而沒有絲毫多餘,沒有任何裝飾。”
魯迅先生說過:“演講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官,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演講者一般都是站着講,因爲只有站着講,態勢動作才能自如,才能給人一箇完整的形象,才能給人美的感覺。曲嘯老師在沒有病倒之前,有時一天講四場,但他從不坐着講,他說: “聽衆就是演講者的鏡子,而且是多棱鏡,從各個角度來反映演講者的形象。演講者的體態、風貌、舉止、表情都應給聽衆以協調平衡乃至美的感受。要想從語言、氣質、體態、感情、意志、氣魄等方面充分地表現出演講者的特點,也只有在站立的情況下纔有可能。”
2、演講站立的姿勢要領
(1)站要直。站在臺上時要保持兩肩相平,上身和兩腳與地面要基本垂直。
(2)立要穩。演講者的重心,應放在自己腳上,而不應該依靠講臺之類的支撐物。要保持穩固的站立,通常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兩腳並行,分開20釐米左右,這種姿勢一般用在短篇演講和比賽演講中;一種是一腳稍前,一腳稍後,重心主要壓在後腳上,也就是介於立正和稍息之間的姿勢。相比之下,後一種方法好處要多些,它可以兩腳調劑,減輕疲勞,長篇演講者一般都採用這種站姿。
3、站立時兩手的姿勢:
A、雙手自然垂下放在身體兩側。
B、兩手合攏放在腹部。
C、一手拿書,一手垂下。
D、兩手按在講桌邊。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