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的肢體動作
身體姿勢、面部表情、手勢和眼神交流都會影響到聽衆對演講者的認知和態度。如何運用身體動作進行交流是一門很有意思的學科,即肢體行爲學。曾經統計過,身體動作可發出70多萬個身體信號。研究表明,這些信號對演講者所傳達的意思有着重要影響。“相較於耳朵,人們更願意相信自己的眼睛。”當演講者的身體語言和他所說的內容不一致時,聽衆通常會相信身體語言所傳達的信息。下面小編分析身體動作影響演講效果的四個主要方面。
身體動作對演講的影響
個人儀表
多項研究表明個人儀表在演講中起着重要作用。聽衆總是未聞其聲,先見其人。就像要根據聽衆和場合調整語言,同樣,你也要着裝得體、修飾得當。儘管有時演講能夠彌補儀表留下的不佳印象,但這樣的情況並不很多。無論哪種演講場合,都應努力爭取良好的第一印象。
眼神交流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在演講的時候,很多演講者習慣性地看天看地不看人,就算目視前方,眼神也沒有一箇聚焦着落點,都是很空洞的,這樣的眼神產生不了任何影響力。眼神是我們跟聽衆心與心溝通鏈接的最佳工具,當你的眼神足夠堅定自信,你所演講的內容可以直接穿透聽衆的內心。
公衆演講,大家都明白某種程度的眼神交流都是非常必要的。通常,與聽衆建立聯繫的最快方法就是向他們沒以友好的目光。躲避聽衆的目光就等於主動放棄他們。
聽衆人數較少時,可以以先依次與在座的每一位進行短暫的眼神交流。而在人數較多的演講場合,可以先掃視全場,而非逐一地進行眼神交流。無論聽衆人數多少,你的眼神需要傳遞出沉着、真誠和自信的信息,就好像用眼睛告訴聽衆:“很高興能和你們交流。我相信自己正在說的話,也希望得到你們的認同。”
手勢
在演講表達的很多要素中,最讓初學者苦惱的恐怕要數手勢了一一總是不知道手該放哪裏或做什麼動作。就連平日說話喜歡用手勢來表達的人,面對聽衆演講時也不知道手該往哪兒放。
熟練的手勢能增強演講的影響力,但好的演講者並不需要太多手勢,有些成功的演講者會頻繁地使用手勢,而有些則幾平不用。首要原則是:不管做什麼手勢都不能讓聽衆跟自己分心。手勢應該是自然的真情流露,起強調作用或讓觀點更加清晰。並且要適合聽衆和場合。
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自信心後,做起手勢自然就會變得有章法,目前你要的是確保手勢不會干擾演講思路。不要亂揮手,不要把手擰在一起,也不要把手指在口袋裏。消除了這些干擾後,別去想你的手該怎麼放,想想該如何跟聽衆進行交流,這樣你的手會很自然地做出反應,就像日常交談時那樣。
身體動作
初學者在演講時通常不知道身體姿勢該怎麼擺。有些人會在講臺邊來回走動或左右晃動,時不時把身體重心從一隻腳換到另一隻腳;還有人則如同雕像一僵硬地站着,從頭到尾面無表情。這些舉動都是因爲緊張和缺乏經驗,一旦發覺自己有這些錯誤,就要在演講中儘量避免。演講前後該做些什麼和演講過程中的行爲舉止一樣重要。當你站起來準備演講時,即使心裏再志忑也要儘量表現得冷靜、從容、自信。走上講臺後不要倚靠在講臺上,也不要急着開始,給自己一點準備的時間。
在講臺上穩穩地站好,等待聽衆把注意力都集中到你身上;接着望向聽衆,和他們進行眼神交流;這時一一隻有這時你才能開始
當結束演講,說完最後一句話後,繼續與聽衆保持片刻的眼神交流,這能給聽衆一點時間消化你的結語。除非你還要留在講臺上回答問題,不然就可以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了。整個過程中應保持穩重沉着的風度。無論如何,不要在發言結束前就匆匆的着急下臺;也不要在發言完後長吁一口氣或者做出類似動作,好像在說:“啊!終於講完了!”
練習演講時,花點時間預演你在開場和結尾時的動作和舉止。這是改善你在聽衆心目中印象的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演講手勢動作訓練
一、肢體語言之手勢練習
1、切菜
將右手掌放於胸前,大拇指與食指之間角度大約爲60-75 度。然後向前切出,切出幅度
分爲三個幅度,小、中、大。(左手同理)
將手掌置於胸前是單手勢練習的標準式,待您熟悉後可以自然運用,不用每個手勢都把
手置於胸前。
2、炒菜
將右手掌放於胸前,大拇指與食指之間角度大約爲60-75 度。然後手掌從身體中部向右-
向下-向中-向上劃弧線,似炒菜的動作。幅度分爲三個幅度,小、中、大三個幅度。
3、拍菜
將右手掌放於胸前,大拇指與食指之間角度大約爲60-75 度。然後手掌從胸前向前拍出。
幅度分爲小、中、大三個幅度。
4、扔菜
將右手掌放於胸前,大拇指與食指之間角度大約爲60-75 度。然後手掌從胸前向右劃弧。
幅度分爲小、中、大三個幅度。
5、上菜
將右手掌放於胸前,大拇指與食指之間角度大約爲60-75 度。然後手掌從胸前向前翻出,
掌心向上,掌背向下。幅度分爲小、中、大三個幅度。
6、端菜
將右手掌放於胸前,大拇指與食指之間角度大約爲60-75 度。然後手掌從胸向下-再向上
劃弧。向下時手心向下,向上劃弧時手心向上。幅度分爲小、中、大三個幅度。
7、點菜
將右手握拳放於胸前。然後向前伸出手臂,同時伸出食指。幅度分爲小、中、大三個幅
度。
8、錘菜
將右手握拳放於胸前。然後向前伸出手臂。幅度分爲小、中、大三個幅度。
二、肢體語言之步法練習
1、立正步練習
兩腳併攏,兩腳之間距離大約一寸,身體站直。
2、正立
兩腳併攏,兩腳之間距離大約爲10-20 釐米,身體站直。(注:臺上站姿非兩腳與肩同
寬。有的書上寫的兩腳與肩同寬,但是在實際演講運用中,如果兩腳與肩同寬,很不雅觀。
您自己可以對着鏡子試一下。一般兩腳之間距離最多10-20 釐米就可以了。)
3、稍息步練習
一腳在前,一腳在後,形成稍息步。在實際演講中,男士兩腳間距離爲20-30 釐米。女生
則可兩腳靠攏形成稍息步。
4、丁步練習
一腳着地,另一支腳腳尖着地,形成丁步。此步法主要用於演講過程中的部分內容或者高
潮時,配合手勢會用到。
5、斜步練習
一腳在前,另一腳在後腳尖着地。此步法也主要用於演講過程中的部分內容或者高潮時,配
合手勢會用到。
三、手勢步法組合練習
1、立正步分別做三個幅度的八大手勢練習(如:
切菜,分別聯繫小切、中切、大切。後面同理。)
2、正立步分別做三個幅度的八大手勢練習。
3、稍息步分別做三個幅度的八大手勢練習。
4、丁步分別做三個幅度的八大手勢練習。
5、斜步分別做三個幅度的八大手勢練習。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