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有禮貌的好習慣即興演講(通用3篇)
養成有禮貌的好習慣即興演講 篇1
今天,我想跟大家談一談“講禮貌”的話題。我們任何人在這世界上都是要講禮貌的。你是學生遇到老師要問聲好;你是乘客,在上下車踩到別人時一定要道個歉;你是個遊客,迷了路要問路時一定要彬彬有禮……總之,不論你在做什麼,也不論你在何時何地,都離不開“禮貌”這兩個字。
什麼是禮貌呢?顧名思義禮貌就是言語動作謙虛恭敬的表現。世界上如果沒有禮貌,整個社會就會變得混亂不堪。中國曾有“君子不失色於人,不失口於人”的古訓,意思是說,有道德的人待人應該彬彬有禮,不能態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遜。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怎樣才能做到有禮貌呢?《說岳全傳》上給了我們一箇很好的答案:牛皋向一位老者問路,他在馬上吼道:“呔,老頭兒!爺問你,小校場往哪裏去?”老人不但沒有給他指路,反而生氣地罵他是一箇“冒失鬼”。過了一會兒,岳飛也來到這裏。他先離蹬下馬,然後上前施禮:“請問老丈,方纔可曾見到一箇騎黑馬的?他往哪條路上去了?”老人見到岳飛很有禮貌,便耐心地給他指路。這正如俗語所說“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
這裏還有一箇小故事也能說明這個問題。有一天張良閒遊到了一座橋上,遇到了一位白髮老翁。那老翁見張良走近,便故意將鞋子扔到橋下,讓張良下橋去撿,張良撿了上來,老翁又讓張良幫他穿上,張良就跪下來幫老翁穿鞋。老翁笑咪咪地離開了,臨走前留下了一句話:“孺子可教矣!五天後黎明時分在這裏等我。”張良按老翁的指示,在五天後天亮來到了橋上,不料老翁早呆在那裏了,見了張良便怒斥道:“去見老人遲來,豈有此理,過五天再來見我!”說完就離去了。又過了五天後,雞剛打鳴,張良便匆匆來到了橋上,可還是比老翁來得晚。老翁這回更不高興了,只是重複了一遍上回的話就走了。這下張良有點急了,又過了五天,他索性覺也不睡了,這次比老翁來得早。老翁從袖中拿出一本兵書,送給張良,。張良回去認真研讀,當上了劉邦的高級參謀。同學們,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上,就總要和別人交往。學會禮貌待人,就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加和諧,社會就將會變得更加美好。
養成有禮貌的好習慣即興演講 篇2
當燦爛的陽光綻放笑臉,當絲絲微風拂過臉頰,春天已經來了。第30個“全民文明禮貌月”的春天即將光臨我們的校園。我作爲一名中學生,應該先從自己做起。
首先,進行自我反思。其實,我在禮貌這方面也做得不是很好。每次在路上或校園裏碰到老師,很少主動地叫一聲“老師好”;碰到熟人,也不會主動上前問好;家裏來了客人,也不會說一句“叔叔(阿姨)好”。
自我反省之後,做出下一步行動:自我改正。
要想改得完美,就必須從小事做起。比如:在上學或放學的路上,只要碰見認識的,都應該主動打招呼;家裏來了客人或去別人家做客親切的說一聲“某某好”。然後再端上一杯茶或與客人閒聊;再別人主動約你出去或有別的事情,應該先經過家長的同意再出去。如果不行,就用委婉的方式去拒絕。
檢討過自己之後,就說說別人吧,發現了其他同學有不文明的行爲,就及時指出。
在校園裏,也出現了許多不文明的行爲。有的同學亂吐口水;有的同學動不動就張口罵人,還全罵的是髒話;有的同學收了一點點委屈就去打架;有的同學上課事不尊重老師,有的同學進網吧、遊戲廳……
這種不良行爲是不應該出現在校園裏的,既影響了校風還違反了紀律。但有的同學是惡意報復,明明知道這樣是不對的,可是他偏偏就是要這樣做。這種惡劣的行爲應該在學校及時制止。
讓我們一起制止不良行爲,爭取積極做一箇文明禮貌,健康向上的學生,迎接第30個“全民文明禮貌月”吧!
養成有禮貌的好習慣即興演講 篇3
各位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有一種美,令人驚豔令人回味令人追求,這是一種吸引目光的美,它,光彩奪目;飄逸在浮雲上,深埋在古壘下,這是一種吸引靈魂的美,它,深藏不露;給生活帶來激情,給生命帶來溫馨,它,無時無刻不與我們同在。
構建和諧校園,都是我們大學生要做的事情。大家想知道怎樣的校園氛圍才叫和諧,怎樣打造和諧的人際關係和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嗎?其實我們大家都很清楚,構建和諧校園如同保持公共衛生一樣,都需要公民公德素質的提高。同樣,構建和諧校園有待於每個同學人文素質的培養。因此我要說,構建和諧校園要從培養我們大學生的人文素質開始。
所謂人文,就是對人生的思索,是心靈對生活的關懷,人文教育是人類自由的搖籃,它使生命個體與自己本源契合在一起,形成自我認識與自我超越的價值觀和做法。
人文精神最根本的一點是喚起人自由自在的人格境界,一種獨立精神與爲它思想。廣義的文化,是指人類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和成長的過程中所創造,積累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包括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做法文化等多種類型。
對於我們要努力去構建的和諧校園,人文素質中的制度文化素質,精神文化素質,做法文化素質是我們必須加以提高的。合理的校園管理制度與校園的和諧密不可分,制度作爲處理,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校、老師與學校,日常事務的`直接依據,它的合理與否關係到校園之內的和諧,更重要的是,由於合理的制度對於每一個人都是一樣的,使我們的老師,同學在處理任何關係時都有一種公平和諧的心態,對於構建和諧校園,完善校園內的各項規章制度應該成爲校園建設的重中之重。
如果大學是一棵樹,那麼滋養它的是學生們的精神文化素質,學生們的精神文化素質的充實空虛與否,是衡量校園文化是否和諧,是否健康活力富有生機的依據。一箇和諧的校園精神文化,能夠增強大學內羣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同學們,構建和諧校園需要我們大家一同努力,我們的言行要與我們美麗的校園相和諧,要與我們校園的規章制度相和諧,要與我們傳統的道德文化相和諧。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畢!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