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解車位供應緊張矛盾的方法

  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私家車輛越來越多,一些新建小區紛紛增加車位,最高者竟達到平均每戶兩個車位。但是,這個矛盾在老的小區卻愈來愈突出。如何解決停車問題甚至成爲一些小區物業管理的中心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在滿足業主需求和提高經營效益之間找到一箇平衡點至關重要。下面小編爲你介紹幾種解決辦法,希望能幫到你。

  7種方法緩解車位供應緊張矛盾

  1.用價格因素調整供求緊張關係

  無論車位權屬怎樣,只要沒有出售給業主個體,都可以利用價格槓桿調節緊張的車位供求矛盾。這樣做的前提有兩點:一是徵得權屬人的同意,二是不違背當地價格主管部門的規定。具體方法有多種,例如,可以採取競價的方式,價高者得之。價格槓桿及競價引發的車位緊張狀況,可以有效抑制小區業主的汽車消費慾望。

  2.重新劃定小區內停車位

  發展商設計的停車位一般還有很多可以利用的空間。例如,上海某小區在車位緊張的狀況下,物業管理公司通過重新合理設計停車位置和停車面積,在地下停車場原有的車位基礎上新增加了50個車位。車庫的所有權人——發展商將新增加的車位收益全部給予物業管理公司。僅此一項,物業管理公司每年增加收入近10萬元。

  3.利用共用場地劃定新的停車位

  將一些利用效率不高的公共場地及設施劃定爲停車位,也可緩解車位緊張的矛盾。但不得佔用消防通道或者綠化用地劃定停車位。《物業管理條例》規定:“物業管理企業確需改變公共建築和共用設施設備用途的,應當提請業主大會討論決定同意後,由業主依法辦理有關手續。”而這些車位的所有權屬全體業主共有,不得出售給任何人或單位。

  4.改造部分設施增加停車位

  物業管理企業在徵得相關各方的同意後,可將設計不合理的停車場進行改造以增加停車位。下面所附的案例說明了這種做法的可行性。

  物業管理企業還可利用一些特殊的設施設備將單層地下車庫改造成雙層停車庫,這種改造不改動主體結構;用來改造的設施設備必須經過有關部門的安全性能鑑定。有些發展商在物業的開發建設中,就已經設計了這種停車設施,則物業管理企業的改造空間就受到了限制。

  【案例】改造停車場解決停車難的問題

  據《房地產時報》訊,某高檔住宅小區出現停車難問題。小區物業管理公司決定解決該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首先要敲掉4號、5號樓地下車庫的四面圍牆。經鍥而不捨的說服,發展商終於同意敲掉圍牆,而且還答應工程所有費用由其承擔。

  經過20天的努力,阻隔4號、5號樓的圍牆終於被敲掉了。物業管理公司對車庫進行全新編號,一箇整潔、寬敞、明亮的地下車庫出現在業主面前,由此初步解決了停車難的問題。

  5.將小區公共場地部分作爲臨時停車場

  車輛一般是晚上在小區內停放,而夜晚時分小區內的公共場地(如小區內道路、廣場等)很少有人活動,可將之充當臨時夜間停車場。這種做法須注意的是:爲了保證公共場地的用途,不影響小區業主的正常使用,車輛只能在夜間10點半以後進入,在早晨5點半之前離開;同時要防止漏油、泥污、載重車輛進入,以防污染環境,清潔工人也需在車輛離開後立即清掃,保證環境衛生。

  6.利用小區周邊區域停車

  小區門前一般都有寬窄不同的社會公共道路等場地,這些地域也可用來停車。這種做法需要關注的是:一須徵得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的同意,可以將之在交通清淡的夜晚作爲臨時停車場所;也可向政府申請將之作爲臨時停車場。二不可堵塞交通,只能佔據部分通道。

  如果該臨時停車場屬政府統一規劃,其收費上繳財政,則物業管理企業沒有爲之看管的義務。

  7.利用其他方面的資源

  如果上述方法仍然不能解決業主的停車難問題,可疏導業主到小區附近的其他車輛保管場所,以此緩和小區停車位的供需矛盾,減輕業主們對物業管理企業的壓力。

  立體車庫解決車位緊張

  車輛無處停放的問題是城市的社會、經濟、交通發展到一定程度產生的結果,立體停車設備的發展在國外,尤其在日本已有近30~40年的歷史,無論在技術上還是在經驗上均已獲得了成功。我國也於90年代初開始研究開發機械立體停車設備,距今已有近二十年的歷程。由於很多新建小區內住戶與車位的配比爲1:1,爲了解決停車位佔地面積與 住戶商用面積的矛盾,機械式立體停車設備以其平均單車佔地面積小的獨特特性,已被廣大用戶接受。

  車庫優勢

  與地下車庫相比可更加有效地保證人身和車輛的安全,人在車庫內或車不準停位置,由電子控制的整個設備便不會運轉。應該說,機械車庫從管理上可以做到 徹底的人車分流。在地下車庫中採用機械存車,還可以免除採暖通風設施,因此,運行中的耗電量 比工人管理的地下車庫低得多。機械車庫一般不做成套系統,而是以單臺集裝而成。這 樣可以充分發揮其用地少、可化整爲零的優勢,在住宅區的每個組團中或每棟樓下都可 以隨機設立機械停車樓。這對眼下車庫短缺的小區解決停車難的問題提供了方便條件。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