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高校黨的建設工作情況彙報(精選5篇)
全國高校黨的建設工作情況彙報 篇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黨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弘揚“空天報國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
加強政治建設,把準航向辦好一流大學。“空天報國”是北航聽黨話、跟黨走的辦學傳統中始終傳承的紅色基因。學校黨委把黨的全面領導貫穿管黨治黨、辦學治校全過程,使學校成爲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黨的十九大之後,學校開展了多層次、立體式、全覆蓋學習,黨委書記爲3100餘位教職工集中宣講,校領導班子成員在分管領域宣講,宣講團“點單”預約式宣講,以上率下,直達師生,推動中央精神深入人心。認真執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履行好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保落實的職責。
堅持思想引領,立德樹人培養一流人才。“空天報國”是北航爲黨育人、爲國育才的初心堅守中始終不變的使命擔當。學校黨委抓好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線,使學校成爲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堅強陣地。直面學生困惑的思政問題,用學術講政治,用故事講道理,用歷史講精神,提升思政課針對性說服力。將《航空航天概論》設爲全校理工文所有專業本科生必修課,厚植“空天報國”情懷。連續20xx年舉辦“馮如杯”學生科技作品創新創業賽事,覆蓋全校本科生。建立涵蓋日常、假期、專項、國際的社會實踐體系,每年組織學生5000餘人次赴航空航天企業院所進行實習實踐。堅持以文化人,講好“長鷹志”(無人機)、“中國心”(航空發動機)、“陀螺夢”(陀螺儀)、“長征路”(運載火箭)等三代北航人空天報國的故事。
突出價值導向,服務國家作出一流貢獻。“空天報國”是北航愛國奉獻、敢爲人先的精神傳承中始終踐行的價值追求。學校黨委傾力打造“四有”好老師,激勵廣大教師弘揚愛國奮鬥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落實師德師風第一標準,探索破除“五唯”人才評價機制,完善以立德樹人和實際貢獻爲導向的評價體系。積極吸納海外歸國青年人才加入黨組織,學校高端人才中超過80%是黨員。牽頭組建國家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基礎科學中心,成立“航空發動機研究院”和“航空發動機國際學院”,產學研協同創新,加速航空發動機基礎關鍵技術突破。
全國高校黨的建設工作情況彙報 篇2
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黨委深入學習貫徹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堅持爲黨育人、爲國育才的政治方向,弘揚“敏學致用、厚德篤行”的校訓精神,着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新時代職業教育體系。
以鑄魂勵志爲先,育報國之才。強化理論武裝,辦好思政“金課”,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課程,系統講授,強化入腦入心效果。持續推進“項目化、專題化、網絡化”思政課教學改革,把實踐教學納入培養方案。突出價值引領,抓好融入貫穿,出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全課程教育實施意見》,將課程思政質量納入教師績效考覈指標。塑造職業精神,每年新生開學由黨委書記上職業教育“第一課”,重點講工匠精神和職業操守。
以全面發展爲要,育有用之才。建立學業分析、預警、幫扶制度體系和校院班三級學風督導組,實施學風建設精品項目,發揮先進班級、標兵個人的示範帶動作用,形成愛學樂學的濃厚氛圍。堅持健康第一,促身心和諧,開齊開足體育課,讓每位學生都能掌握一項運動技能。建設覆蓋全體學生的“必修+選修+體驗”心理健康課程體系。堅持以文化人,成大愛大美,培育具有行業特色的“愛心、責任、服務、奉獻”社工精神。
以勞動教育爲重,育實幹之才。強化“勞動光榮、技能立身”的思想自覺,要求學生學做基本家務、學修簡易家電、學會1~2項特色本領。拓展渠道,引導學生尊重勞動,結合專業教育開展志願服務“一院一品”建設。搭建平臺,引導學生善於勞動,依託創新創業教育,打造“U客衆創空間”等3個市級平臺,建立以院系創客中心爲基礎、學校衆創空間爲核心、校外創業基地爲出口的三級孵化機制。
全國高校黨的建設工作情況彙報 篇3
遼寧財貿學院是全國首批4所由獨立學院轉設的民辦普通高校之一。學校始終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確保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雙覆蓋”,紮實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辦大學,努力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政”字當頭,把牢辦學方向。學校黨委充分發揮政治核心作用,找準黨組織開展工作的着力點,保證辦學的正確政治方向。堅持每兩週一次政治學習制度,組織全校黨員幹部及時學習中央精神和上級黨組織工作部署。落實雙向進入制度,董事會5名成員中有黨委委員3人,保證黨組織有效參與學校重大事項決策。高標準建設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專門力量,爲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提供強有力的隊伍支撐。
“愛”字貫穿,築牢育人體系。學校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努力提供最好的條件、最暖的關愛。樹立“建設學生滿意、家長放心、社會讚譽一流高校”的教育夢想,培育“只爭朝夕、勤儉建校、廉嚴實優、務實求真”的精神追求。把廉潔紀律挺在前面,全體教師做出“不接受家長喫請、不收受家長禮物”公開承諾並主動接受監督。所有教學資源、場館設施向學生免費開放。
“實”字託底,打牢基層基礎。學校下移黨建工作重心,做到各院有總支,年級有支部,班級有小組,日常有活動。不斷完善基層黨組織規定、黨支部標準化建設工作手冊,細化形成25個黨建工作目標。爲所有基層黨組織配備“黨員活動室”,掛牌設立210個“學生黨員寢室”。搭建學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微信羣等網絡新媒體平臺。
全國高校黨的建設工作情況彙報 篇4
廣東省教育系統始終加強黨對高校的全面領導,堅持建設與管理並重、正面引領與負面防範並舉,抓思想引領、抓防控體系、抓陣地管理、抓責任落實,有力維護全省高校和諧穩定,堅決守好意識形態安全“南大門”。
突出課堂教學。始終把馬克思主義學院作爲第一學院、把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爲第一課程,建立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協同創新聯盟,打造“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進程與青年學生使命擔當”等精品課程。堅持高校黨委書記、校長和院系黨組織書記、院長(系主任)每學期上第一堂思政課,自20xx年起累計上課2萬餘人次,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師生頭腦。
突出實踐養成。實施高校“校地結對、實踐育人”計劃,推進全省高校與粵東、粵西、粵北74個縣(市、區)政府結對共建育人基地。堅持開展“立志、修身、博學、報國”大學生主題教育活動,推進理論教育與實踐養成相結合。
突出工作創新。在全省高校巡迴舉辦廣東經濟形勢報告會,提振師生信心。舉辦大中小學德育工作成果展,傳播教育好故事、好聲音,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成立名輔導員“李敏工作室”,研究指導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切實做到“強教育、嚴管理、有實效”。
突出壓實責任。每年與全省各高校簽訂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書,各高校與所屬單位簽訂責任書,落細落小,傳導壓力。強化檢查問責。開展工作督查和“飛行檢查”,省委教育工委就意識形態工作約談高校,有關高校就意識形態問題問責幹部教師,切實讓督導檢查“帶電”“長牙”。
全國高校黨的建設工作情況彙報 篇5
湖北省認真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守正創新、立德樹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牢牢佔領高校意識形態陣地。
聚焦三個層面,創新推動新思想入腦入心。新時代立德樹人,必須創新方式方法,推動高校師生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一是聚焦學懂,創新宣講形式。每位省委常委、黨員副省長進高校、上講臺,到聯繫高校開展宣講。二是聚焦弄通,深化思政教學改革。按照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發力的思路,深化思政課改革,在提高到課率基礎上提高抬頭率、點贊率;強化專業課思政效應,推動知識體系向價值體系轉化。三是聚焦做實,拓展實踐育人載體。注重榜樣育人,以學生身邊英雄模範命名的華中科技大學“胡吉偉班”、武漢工程大學“許志偉班”等班級,點燃一盞燈,照亮一羣人,強化學生自我教育。
建強三類陣地,把高校打造成傳播新思想的強大平臺。加大投入,創新管理,爲研究傳播黨的創新理論作出湖北高教大省、社科理論大省的積極貢獻。一是加大投入,建強教學陣地。20xx年,出臺《關於加強湖北省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的意見》,連續3年投入4710萬,支持1個國家級、10個省級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和21個思政課示範教學基地建設。二是激活優勢,建強研究陣地。把深化新思想研究闡釋、回答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作爲主攻方向,在高校建設10個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分中心和11個省級高端智庫。三是建管並重,建強網絡陣地。依託湖北高校思政網,積極推進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加強校園網特別是高校新聞網、論壇、“三微一端”等建設,網上網下聯動開展校園主題教育活動。
健全三個機制,壓緊壓實意識形態責任。堅持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不斷加強黨對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一是健全領導機制,夯實主體責任。省委健全明責、確責、履責、督責、問責“五責”閉環機制;印發《湖北高校黨委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實施細則》,組織開展高校“校-院-系”三級黨組織述職評議。二是健全協同機制,強化部門責任。夯實“工作責任共擔、收集信息共享、分析研判共商、應對處置聯動”的部門責任,形成高校意識形態工作大格局。三是健全問責機制,敢於動真碰硬。省委把意識形態工作納入政治巡視的重要內容,督促43所高校落實整改措施260條,建章立制338項。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