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實幹部黨性教育工作情況(精選4篇)

抓實幹部黨性教育工作情況 篇1

  在“亞洲第一高樓”上海中心,從22層落地窗望出去,陸家嘴和外灘的風光盡收眼底。這樣一處絕佳空間,是陸家嘴金融城黨建服務站所在地。工作日午間時分,這裏聚滿了人。平時在外企、民企上班的年輕黨員們,會從上海中心、環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廈等處趕來,聽一堂名人講座。

  黨建活動具有開放思維

  作爲區域黨建服務平臺,像這樣的黨建服務站,在陸家嘴有30多箇,樓宇總面積約1萬平方米。陸家嘴金融區集聚着5500餘家金融機構,其中多數是民營和外資企業。數十萬企業員工中,有8000多名黨員,其中35歲以下黨員佔86%,本科以上學歷的黨員佔九成以上。針對轄區內黨員年輕化、學歷高、流動性大、需求多元化等特點,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綜合黨委從20xx年開始,在金融城各個樓宇裏設立黨建服務站,爲這些黨員量身訂製活動和服務。

  金融城的特點在於開放性,這裏的黨建活動也有開放思維。寸土寸金之地建設黨建服務站,並不是靠行政指令,而是企業自發支持,由企業出場地,整合社會資源,爲黨員和企業員工提供有效服務。威可楷投資有限公司黨員張瑾說,服務微信號裏專設需求一欄,大家有鍛鍊方面的需求如練瑜伽,培訓方面的需求如金融知識講座,通過這個端口發上去,很快就能得到反饋。

  探索“樓宇黨建”升級版

  在“浦西第一高樓”白玉蘭大廈,隨着今年2月白玉蘭廣場黨建服務站的建立,這裏成爲本市首家接入社區事務專線的甲級寫字樓。不少企業員工利用工歇時間,辦理就醫記錄冊更換、個人信息初始化和更改、人才引進檔案查詢等事務。與他們生活工作最密切的44項全市通辦的個人社區事務,都能在這裏辦妥。

  白玉蘭廣場黨建服務站位於虹口區白玉蘭大廈20層,有20xx平方米,聚焦新建樓宇、新入駐企業和青年白領的成長髮展需求,爲他們提供黨務、政務、事務、醫務、法務等“五位一體”的多元服務,成爲企業員工身邊的“解憂雜貨鋪”。黨務,即提供黨羣接待、黨組織關係轉接以及黨費收繳情況諮詢等。政務,即與區投促辦、人才服務中心聯動提供企業政策諮詢等服務。事務,即提供個人社區事務受理服務,業務範圍將根據青年需求逐步擴充。醫務,即對接優質醫務資源,開展白領健康講座和養生保健指導等活動。法務,即對接虹口法院、司法局、優質律所等,提供訴調對接、法律諮詢等服務。

  無論是陸家嘴金融區,還是白玉蘭大廈,一年來,上海探索“樓宇黨建”升級版,不斷創新組織設置方式和管理體制,把黨的工作做到經濟社會發展最活躍的細胞上,增強“兩新”組織黨建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陸家嘴金融城的黨組織推出“海歸精英”“金融之星”等品牌活動,建立把骨幹發展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骨幹的雙向培育機制。近幾年,已把300餘位骨幹發展成爲黨員,把100餘名黨員培養成企業骨幹,爲金融城的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虹口區通過樓宇黨建匯聚促進樓宇經濟發展的動力,商務樓宇企業間的橫向聯繫、互動合作和雙向服務不斷增強。

抓實幹部黨性教育工作情況 篇2

  9月28日下午3點,一部題爲《黑洞》的警示教育片,在湖南省人社廳南、北兩院及省人力資源服務中心、省勞動人事職業學院四地同時放映。觀衆是省人社廳全體領導及廳直屬各處室、單位的740餘名幹部職工。

  這是今年9月該廳集中開展以“六個一”爲主要內容的廉政教育月活動以來的第五場活動,也是規模最大的一場。“看似簡單的活動形式,但因用的是身邊的事教育身邊的人,身邊的人說身邊的事,使得廉政的警鐘敲打到了每位黨員幹部的內心深處。”省紀委(省監委)駐省人社廳紀檢監察組組長、省人社廳黨組成員劉志信對活動如此評價。

  “一把手”上黨課 突出抓好廉政“三條防線”

  “例如我廳周某某失職瀆職造成工傷保險基金被套取案,周某某在收受某康復中心送來的錢財後,忘記了自己的身份和角色,把黨性原則置於一旁,在審覈工作中,有選擇地對某康復中心放鬆要求,提供非法便利,導致工傷基金屢次被該中心違規套取且數額巨大”……9月10日,作爲省人社廳“一把手”,胡奇在全廳黨員幹部廉政黨課上毫不避諱,自揭“傷疤”。除此之外,某市李某某挪用醫保繳費資金案、某縣聶某某、周某某、朱某某貪污喪葬費案等,都一一被搬上這堂廉政黨課。

  這堂特殊的黨課,對xx大以來全省人社系統違紀違法案件進行了深入剖析,力求查處一案、教育一片,警示面覆蓋全廳幹部職工,使警醒震懾更有效。

  廉政風險防控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可謂點多面廣、內容多樣。如何有效推進廉政風險防控工作?省人社廳的做法是——突出抓好“三防”。

  何謂“三防”?胡奇的解釋是:“人防”即加強對重要崗位、重要環節、關鍵少數的日常監督;“制防”即圍繞重點領域,進一步完善制度規定,努力從源頭上預防各種濫用權力和消極腐敗現象的發生。而“技防”則是開發運用新技術、新手段,從信息技術上實現對廉政風險的規制和防範。

  “人社工作貫穿人的生老病死和整個職業生涯,也許在不經意間輕筆一揮,就決定了一箇人乃至一箇家庭的幸福,也可能給社會穩定埋下隱患。”胡奇告訴記者,近年來,湖南人社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各項工作取得了明顯進展,但當前人社事業改革發展任務繁重,人社系統業務風險與廉政風險交織疊加。只有緊抓“三條防線”,綜合施策、多方發力,才能使廣大幹部職工築牢思想防線,堅守行爲底線,不越紀律紅線,堅持陽光用權、爲民用權。

  “身邊事”作教材 以案爲鑑讓警鐘長鳴耳畔

  “運用發生在全省人社系統內,甚至是身邊處室、單位的典型案例對黨員幹部進行警示教育,說服力度強,震懾幅度大,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警示教育意義。”省社保局一位幹部在談到此次廉政教育月活動時如是說。

  爲充分發揮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作用,不斷增強黨員幹部廉潔自律、遵規守矩意識,駐廳紀檢監察組歷時半年,廣泛蒐集整理黨的xx大以來湖南省查處的人社系統工作人員違紀違法典型案例,經數輪覈實、修改、審定,有針對性甄選出42件極具典型性的“身邊事”,涉及社保基金、就業保障、人事管理、人事考試、項目招投標等5大領域,編輯出版《以案示警——全省人社系統違紀違法典型案例彙編》,向全省人社系統黨員幹部贈閱,並要求各市州、縣市區人社部門同步開展教育學習。

  “我們希望通過前車之覆,後車之鑑,讓每位幹部職工查找思想、工作上的差距和制度上的漏洞,把教育的效果體現在提高思想認識、增強廉潔意識、加強制度建設、嚴格防控風險上,達到‘強弱項、補短板’的目的。”《以案示警》的一位編輯道出了此書出版的初衷。

  其實,爲了使廉政教育常態化,這已不是駐廳紀檢監察組第一次編印“教材”。據悉,自去年省人社廳深入開展廉政風險自查工作以來,各處室、單位對全廳416項權力事項的辦事流程進行了重新審視和再造,查找廉政風險點539個,制訂了1288項防控措施。針對過去的老思想、老觀念、老辦法,駐廳紀檢監察組印發了《廉政風險防控手冊》和監督責任清單,有效扎牢了“不能腐的籠子”,健全了各方面風險防控機制,推動全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全面從嚴治黨取得了明顯成效。

  “身邊人”成主角 警示教育觸及黨員靈魂

  一場大雪,一條荊棘滿布的不歸路,一箇個戴着手銬、穿着囚服受審的官員——伴着節奏十足的背景樂,一部由原人社部門領導幹部擔綱“主角”的警示教育片開始了。

  “因爲我的不自律,導致我70多歲的老母親晚年不能安度,這使我心裏很不安。同時,我也很對不起我的老婆和孩子。”某市失業保險管理服務局失業登記科原副科長魏某某在警示教育片裏的自白。20xx年魏某某因貪污失業保險基金共計438萬元,被判處有期徒刑20xx年6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50萬元。他的“出鏡”與“現身說法”,讓參會的幹部職工“一身冷汗”,引發深思。

  “昔日熱血方剛、躊躇滿志的同行,如今卻身陷囹圄,看到他們聲淚俱下的懺悔和遲來的反省,深感震撼與惋惜。”臨近片尾,省人社廳專業技術人員管理處處長李日新發出這樣的感慨,“以前接受警示教育,總覺得那些人和事離自己很遠,現在看到昔日的同事成爲階下囚,更加讓自己警醒。”

  “全省各級人社幹部職工務必要保持清醒頭腦,堅守紀律底線;要堅定理想信念,勇於擔當作爲;要不斷加強學習,練就過硬本領;要積極應對挑戰,自覺抵禦風險,築牢‘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防線,持之以恆糾正‘四風’。”胡奇在警示片中這樣強調。

  “所有人”談體會 凝聚共識築牢廉政堡壘

  “我認爲這次開展的廉政教育月活動是一場‘及時雨’。”“人社系統身邊人的案例,更加觸目驚心、更加深感震撼,我們以後一定要提高思想認識,加強法律、業務學習,時刻保持清醒頭腦、防微杜漸,同時不斷加強制度建設。”談認識、講體會,找原因、思危害。觀看完警示片後,在該廳工傷保險處召開的黨支部民主生活會上,兩名黨員幹部對廉政教育月活動這樣評述。

  在學中思,在思中悟,在悟中得。截至9月30日,全廳78個黨支部(黨委)已全部完成既定學習教育內容,廉政勤政文化浸潤到每位黨員幹部的心脾。

  “黨風廉政建設看起來很遠,實際上很近;講起來很大,實際上很小;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貪污腐敗不但危害社會和羣衆,也給家庭和親人帶來了傷害,一定要把握工作的原則性,守住底線,盡心盡力爲流動黨員服好務”……全廳各黨支部(黨委)專題討論熱烈非常,“深受觸動、深受教育、深受啓發”成爲普遍共識。

  “不論是在改革之中,還是在改革過後,我們都將始終堅持思想不放鬆、標準不降低,堅持問題導向,嚴格經辦管理,嚴抓服務優化,推動社保工作持續有序發展。”作爲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涉改單位,省社保局局長、黨委書記王煥軍這樣表態。

抓實幹部黨性教育工作情況 篇3

  近年來,江蘇堅持把黨性教育擺在幹部教育培訓的突出位置,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加強黨性教育的內在規律和有效路徑,推動各級幹部擦亮“黨性底色”,着力鍛造一支不忘初心、忠誠乾淨擔當的幹部隊伍。

  強化頂層設計,凸顯黨性教育地位。在幹部教育培訓五年規劃、年度工作要點中,重點明確黨性教育要求。在兩個月以上省級主體班次中設置黨性教育獨立單元,一箇月班次設置黨性教育模塊,推行“六個一”模式,即進行一次紅色教育基地現場教學、開展一次廉潔從政教育、制定一份黨性鍛鍊計劃、撰寫一篇黨性分析報告、進行一次黨性分析交流、召開一次組織生活會。出臺主體班學員黨性修養量化考覈辦法,考覈結果記入培訓情況登記表。不定期對各地各單位黨性教育情況開展督查調研。近5年全省幹部教育培訓中,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佔比達72.1%。

  強化項目支撐,築牢黨性教育根基。一是領導帶頭抓示範項目。在建黨日、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等關鍵節點,省委常委帶頭,到雨花臺烈士陵園、周恩來紀念館開展重溫入黨誓詞等活動。省委書記、省長每年帶頭講黨課。二是突出關鍵抓重點項目。開展“旗幟鮮明講政治”專題輪訓,近20xx名省管幹部參加;分7期實施省管幹部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集中輪訓。三是區分對象抓特色項目。實施年輕幹部黨性教育計劃,舉辦新任省管幹部任職培訓班、省級機關處級幹部年訓、省屬國有企業黨組織書記培訓班、高校書記校長暑期研修班等。黨的xx大以來,共組織各級各類幹部605萬人次參加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

  強化教學質量,提升黨性教育實效。啓動實施“黨課名師”工程,建立5000人左右的專兼職黨課師資隊伍,遴選97名省級名師。加大精品課程開發力度,推出百部微視頻、百部微黨課、百部微動漫黨性教育教材。推行“情境—環境—實境”三位一體教學模式,建設黨性教育主題教室,舉辦黨建主題展覽,建構特定“情境”育人;打造紅色走廊、紅色廣場,張貼名言警句和宣傳標語,營造周邊“環境”育人;運用省內外黨性教育基地,開展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通過生動“實境”育人。

  強化資源整合,完善黨性教育平臺。一是共建品牌基地。由中央、省、市三級共建共享,打造南京雨花臺幹部學院、淮安恩來幹部學院、鹽城新四軍幹部學院3個黨性教育基地。黨的xx大以來,全國1900多批次11.5萬名黨員幹部前往接受黨性教育。二是打造精品線路。南京市開發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梅園新村紀念館、渡江勝利紀念館黨性教育現場教學“專線”;徐州市打造淮海戰役紀念館、淮塔黨性教育基地、碾莊圩戰鬥紀念館主題黨性教育線路。三是建好網絡平臺。用活用好“江蘇省幹部在線學習中心”網站、“江蘇移動課堂”APP等新媒體,黨性教育課件佔比50%。

抓實幹部黨性教育工作情況 篇4

  “今天分紅啦!我們入股中潮異地置業生豬養殖項目今天分紅啦!”貴州黎平縣岑紀村貧困羣衆奔走相告這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

  “夏永貴4000元,吳財喜4000元,夏永新4000元……”分紅羣衆激動地領取分紅“大禮包”,個個臉上洋溢着笑容。黎平縣德化轎子山合作社負責人吳忠進簡單介紹合作社異地生豬養殖項目運營情況後,從提包裏拿出一大摞嶄新的百元大鈔時,現場一片掌聲……

  今年,貴州省委組織部列出了村級黨組織抓黨建促脫貧攻堅4類10項的“一箇基本任務”、村黨支部書記6類11項和村第一書記4類9項的“兩個履職要點”,爲抓好抓實基層黨建指明瞭方向。該縣制定縣委、鄉鎮(街道)黨(工)委、村(社區)黨支部抓脫貧攻堅責任清單和任務清單,梳理了縣鄉村三級黨組織抓黨建促脫貧攻堅責任清單共34條、任務清單44條,明晰工作任務,亮明“標尺”,確保各級黨組織抓黨建促脫貧攻堅考覈評估有章可循。

  “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是我們一直持續在抓的工作,就是效果不怎麼理想。現在手裏有責任清單和任務清單,爲建強基層組織,決戰脫貧攻堅提供了標準。”八柳村黨支部書記劉定朝說,結合責任清單和任務清單,八柳村組建了由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和駐村第一書記組成的脫貧攻堅“三人組”,示範帶領羣衆“攻佔山頭”幹事創業,贏得了羣衆的信任。

  近年來,該縣探索運用“黨支部+”,以“黨建+”做活脫貧攻堅大文章,335個村級合作社建立或聯建黨支部,成立25家鄉鎮工貿公司和148家村集體經濟公司,推動黨的建設與脫貧攻堅深度融合。

  中潮村是黎平縣成功運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模式的典型縮影。該村通過流轉建設—務工學習—倒包生產,有效實現了土地規模化、集約化經營,防止農戶陷入易轉難包、低轉高包的困境。“異地置業+村集體經濟”是解決貧困戶異地脫貧的方法之一。下洋村利用100萬元財政扶持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資金,在縣城購置門面,產權和經營權歸集體所有,租金收益按比例分配給村集體和貧困戶,實現村集體收入和貧困戶增收“雙贏”。

  “想不到合作社真的能夠分錢,原先我還在猶豫,現在放心了,以後我就好好地在合作社養豬。”“第一批400頭已經出欄,賺了8萬多元,爲兌現特惠貸入股貧困戶的分紅承諾,首批出欄利潤全部用於兌現入股分紅。”德化鄉轎子山合作社負責人吳忠進說。

  該縣266個村自願以村級集體經濟的方式入股股金服務社,年底按照6.8%-10%給予分紅,每村年底預計分紅5000元以上,投資資金既安全,又有保障。“接到分紅通知,我都不怎麼相信,現在這個從中潮那邊‘飛’來的‘紅包’實實在在地砸在手上了,之前的種種擔憂也就煙消雲散了,利息政府補貼了,本金合作社自己償還,我們只到信用社籤個字,錢就來了!”岑紀村社員吳志宏拿着手中分到的現金開心地說。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